❶ 《云南印象》呈现了云南民族文化哪些形式
《云南映象》是一台将云南原创乡土歌舞与民族舞重新整合的充满古朴与新意的大型歌舞集锦。参与《云南映象》演出的演员70%来自云南各村寨的少数民族,演出服装全部是少数民族生活着装的原型。有"舞神"美誉的著名舞蹈家杨丽萍出任总编导及艺术总监,并领衔主演。原汁原味的真实服装道具,不加雕琢的唱腔 和原始自在的舞技,将传统歌舞和新锐舞蹈、现代舞美完美融合,在现实的基础上再创了神话般浓郁的云南民族风情。
❷ 云南 的 印象是什么意思
个人理解,所谓的“印象”就是你看一个东西,或者见到一个事物后留下的第一感觉和在大脑里面留下的迹象,就叫印象。云南印象其实就是对一些在云南所见所闻通过用艺术来表达出来,也可以说就是对于云南的整体“印象”的艺术表达吧。下面是摘自网络的简介。希望有助于你理解。
《云南映象》是一台将云南原创乡土歌舞与民族舞重新整合的充满古朴与新意的大型歌舞集锦。参与《云南映象》演出的演员70%来自云南各村寨的少数民族,演出服装全部是少数民族生活着装的原型。有"舞神"美誉的著名舞蹈家杨丽萍出任总编导及艺术总监,并领衔主演。原汁原味的真实服装道具,不加雕琢的唱腔 和原始自在的舞技,将传统歌舞和新锐舞蹈、现代舞美完美融合,在现实的基础上再创了神话般浓郁的云南民族风情。
这部长达一百分钟的舞蹈,倾注了杨丽萍的全部心血。为了创作《云南映象》,她用一年时间在云南各族的田间地头采风寻觅,观看了无数民间舞蹈,再从其中将精彩的动作"剪辑"下来,浓缩在歌舞集中。舞蹈中充满了原汁原味的云南民族元素,四分之三的舞蹈演是那些山寨里土生土长的村民,其中包括一个只有五岁的小姑娘。对此她解释道,这些山民、族人们舞蹈是为了表达对万物的感情。因为他们相信万物是有灵性的,需要去沟通,因而跳舞是在和天地对话,这才是与生俱来的舞蹈的本质,也是她坚持起用这些质朴淳厚的舞者的原因。
❸ 印象营销是什么
印象营销,即英文Impression of marketing(简称IMM),是指一个品牌通过视、听、触、思、动多维角度影响消费者并形成对深刻印象的过程。它是区别于传统VI、Ci的一个全新的营销方式。
印象营销将品牌的源头定义到一个品牌故事(品牌源)上,用品牌讲故事,通过对故事叙述表达出独特的品牌理念,进而成为企业、产品品牌的文化核心。
印象营销的发展过程包括三个阶段:
首先是品牌源的确定,一个品牌创意之源的产生与文体表现,从品牌创建之初即挖掘出其与众不同和卓越表现,缔造品牌动力内核;
其次是品牌源的呈现,以视觉与文化的双重角度去呈现品牌源,在视、听、触、思、动多维角度制造印象,并明确定位,形成品牌理念,对目标人群形成印象包围。
最后,通过线上线下的传播,增强知名度与信赖感,通过会员营销吸引忠粉丝关注并成为忠实消费者,通过连锁加盟实现印象网络,共同推动品牌的营销推广。
印象营销的特点是——用品牌讲故事,让品牌说话,品牌无论在任何环境都能自我表达;采用文体形式,通过不同演绎展现品牌不同的文化内涵;通过图画的表达方式呈现品牌源解读,让目标人群印象更加深刻。
印象营销可应用于不同行业、企业、产品的品牌塑造上,通过成熟的营销模式和操作方法,带给企业、品牌无限动能与传播力。
❹ 你对云南的印象是怎样的呢
第一印象是篮天白云、四季如春、大象和孔雀,接着是边彊省份,与越南、老挝、缅甸接壤,瓦、拉祜、傣、纳西、哈尼、白、彝等少数民族,随后是昆明石林、大理、丽江、西双版纳、瑞丽、香格里拉、红河元阳梯田、文山三七、玉溪澄江、昭通天麻等,最后就是云南独有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
❺ 谈谈你对云南的印象,是什么让你喜欢上了云南的。
云南印象
随着一声呼啸,飞机直冲蓝天,我又踏上了新的征程。从飞机的舷窗向下望去,地面上的景物越来越小,越来越模糊,眼前忽然间出现了一片雪海,白色的波浪起伏跌宕,尽头是蔚蓝的天空,毫无遮拦的眼光经过反射显得格外刺眼。很幸运,我第一次乘飞机便坐在了窗口的位置,这使我可以把外面的景色尽收眼底。飞机在平稳的行驶,我看着绵延起伏的白色和蓝到极至的天空,心灵感到格外纯净。<br>这次的行程对我来说是很具有诱惑力的,一是我将要独立的去完成一份工作,二是第一次乘飞机,更重要的是此行的目的地是云南。<br>云南一直以来就是我魂牵梦绕的地方,她就象一位美丽的少女在等待着我去揭开她的面纱,一睹她的芳容。她的妩媚,她的娇艳,她的火热,她的神秘无不吸引着我,令我心潮澎湃。<br>风花雪月,玉洱银苍的大理充满着浪漫、传奇的色彩,高耸的玉龙雪山、奔涌的丽江泉水、原始的东巴舞曲、古老的纳西民乐已让你沐浴在阳光下,更别说美丽的香格里拉,热烈的西双版纳,香美的中甸酥油茶,还有泸沽湖上走婚的摩梭族人家,这个拥有二十六个少数民族的地方,让这里的生活变的异彩纷呈。<br>其实我要到的地方只是离大理州有一百多公里的小县城—鹤庆,这里曾经是茶马古道的途经地,离丽江也只有四十多公里的路程,当地曾流传着”丽江粑粑,鹤庆酒”的说法,丽江粑粑我曾经吃过,就象是北方用糖或盐做馅的烧饼,而我正好在酒厂出差,有幸喝到正宗的鹤庆酒,因为是纯粮酿造,味道确实很好。因为工作原因,虽然只是偏居一隅,但是这里的山山水水、风土人情给我太多的灵悟与感触。<br>由于工作的关系,所以有时要在昆明和鹤庆之间穿梭,在鹤庆和大理之间尽是山路,放眼望去,山连着山,山挨着山,郁郁葱葱,不象北方的很多山,光秃秃的没有一点生气,树丛里常常有各色的蘑菇,红的、黄的、白的,象童话世界里的小精灵,可爱的很。云南的山是透着灵性的,到处可见从山上流下来的小溪,细细得,泛着水花,一股、两股的缓缓流进人工修成的水渠里。车在山上走,一会在山顶,一会又到了山腰,弯弯曲曲的的山路真正称的上是九曲回肠了。如果是早晨,你还可以看见从山谷里升上来的缕缕迷雾,薄薄的挡在你的面前,好象是随风飘过的一块纱巾,又似仙女舞动了衣裳,故意的逗你停留,此时山谷里什么也看不见的,浓雾覆盖了一切。云在山顶随风飘动,一块接着一块,一团连着一团,象轻盈的群舞者飞快的舞动。在雨季的日子,冷不丁会有一块云彩携来几滴雨水,在阳光里噼里啪啦的下起来,来势很急,去的也快,起初碰到这种情况我都要躲起来,而当地人从来不去理会,大概已经习以为常了,以后我也习惯于在太阳雨里享受那份清清的凉意了。正因为这样的雨,偶尔会发现在山背后升起一道彩虹,七彩绚丽夺目,甚是好看,这也许是我见到的最美丽的虹了。<br>去昆明是要经过大理的,车子经过一个转弯快要下山的时候,眼前出现了一块平坦的土地,还有一片水域,同车的人告诉我这就快到大理了,那片水就是洱海,还有那个座高耸入云的大山便是苍山了,蝴蝶泉也在前面不远了。啊!我的心快跳出来了,这就是我一直想见到的大理吗?这就是《五朵金花》的故乡吗?路边是白族人家,一律都是白墙,每家都有一个大大的照壁,上面写着诸如:“风花雪月”“紫气东来”“玉洱银苍”之类的词,感觉有点象北方农村家里面的迎门墙,白墙上还涂了字画,水墨色调,黑白分明。公路在离洱海100多米的地方延伸,中间是将要收割的稻田,路边竖着几块“洱海清,大理兴”的牌子,听说前几年洱海污染很严重,现在加强环境保护,水质变的好多啦,对于做环保的人来说,这样的消息是最令人高兴的。可惜不是在晚上,不然就可以看看洱海月了。终于看到矗立在大理古城的三座白塔,这不由得让我想起小说《天龙八部》里的段氏王朝,它们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巨变。在路上偶尔能碰见几个白族服饰的姑娘,红白搭配的衣裙,加上漂亮的头饰,俨然一朵金花。不过现在除了重大节日或需要穿之外,年轻人穿民族服饰的少了,代之的是牛仔裤、休闲装,大部分都已经汉化了。当然更多的是在田间劳作的农民,大部分是妇女,她们背着竹筐忙碌着,常年的紫外线照射,使她们的皮肤黑黑的,但这丝毫不会磨损他们在我心中的形象。<br>云南是花的世界,十月的季节,路边撒满了盛开的野花,红黄成簇,很是艳丽。闹市街头,很多也都是用鲜花装扮的,而且还有许多卖干花的商店,大大的花瓣上脉络清晰可见,但颜色丝毫没有褪去。在这里买花便宜,再就是买茶了,昆明的街头到处是卖茶的,走进那一家茶店,主人都会沏上几壶功夫茶,请你坐下,慢慢给你讲每一种茶的味道,妙用,甚至历史,品着浓郁的普洱茶,听店主人娓娓到来,便是一种享受了,当然最后一般你是不会空手走的。还有著名的云南十八怪:“草帽当锅盖,竹筒作烟袋,鸡蛋用草穿着卖,姑娘叫老太,背着孩子谈恋爱…”等等,都让人难以忘怀。<br>云南的风景是美丽的,同样云南的人也是美丽的,不仅仅是因为她拥有了身着艳丽,婀娜多姿,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姑娘,更重要的是当地朴实憨厚的民风,有一次跟厂区领导去附近山上采草药,碰见一位护林的老农,听说我爱吃玉米,便煮了一锅的玉米让我们吃;在厂食堂吃饭的时候,通常他们会多给我一些菜,还时常问我吃的习惯吗?云南人也爱吃辣椒,好象感觉什么菜只有用辣椒炒了才好吃,也许正是这辣椒给了他们火一样的热情。到了冬季,便会有杀猪的人家来邀请吃饭,而且要摆上好几桌,象有大事似的,请很多人吃,不但吃午饭(当地人说早饭),而且要吃晚饭,很是隆重。这样的生活让人感觉步入一个悠然的空间,没有太多的欲望,平淡而真实的日子有时常常让你忘了自我。<br>“太阳歇歇么歇的呢,月亮歇歇么歇的呢,女人歇歇么歇不得。女人歇下来么——火塘会熄掉呢。冷风吹着老人的头么,女人拿脊背去门缝上抵着;刺棵戳着娃娃的脚么,女人拿心肝去山路上掂着。有个女人在着么,老老小小就拢在一堆了;有个女人在着么,山倒下来男人就扛起了。苦芥不苦么吃的呢,摈榔不苦么嚼得呢,女人不苦么咋个得?女人不去吃苦么——日子过不甜呢。天下不有(个)女人在着么,天就不会亮了;地下不有(个)女人在着么,地就不长草了;男人不有(个)女人陪着么,男人就要生病了;山里不有(个)女人在着么,山里就不会有人了。”当这首蒋明初《高原女人》的歌词被杨丽萍在《云南映象》中用丰富的肢体语言加上有点神秘的远古的声音演绎出来后,她们对自然的崇拜,对生命的渴求,对幸福的追逐,对生活的无奈,给了我心灵巨大的震撼。当我看到在工地上做小工的女人们拿着撅头,背着竹筐,将一袋袋水泥,一摞摞砖头,一筐筐石子背起,放下,背起,放下,我知道这一筐的东西我是背不动的,但是她们背得起,因为她们知道自己必须得背起,这是生活。虽然她们穿着脏旧的衣服,梳着凌乱的头发,皮肤晒的黝黑,但是这些山里的女人,却有着大山一样的脊梁,生活在她们的背筐里会愈加丰厚和美好起来的,因为她们是伟大的.我想说这是一片孕育了神奇与瑰丽的土地,我看到一幅集原始与现代,色彩与水墨,心灵与肢体的动态生命画卷在眼前展开,展开…
❻ 杨丽萍的云南印象里有哪些内容啊分为哪几场舞蹈
云南映象
全国首部大型原生态歌舞集《云南映象》(Dynamic Yunnan),由我国著名舞蹈艺术家杨丽萍出任艺术总监和总编导并领衔主演倾情打造的艺术精品,成为继“五朵金花”、“阿诗玛”之后,诞生在云南的又一经典力作。《云南映象》是一台融传统和现代一体的舞台新作,将原生的原创乡土歌舞精髓和民族舞经典全新整合重构,展现了云南浓郁的民族风情。该歌舞集70%的演员来自云南各地州甚至田间地头的本土少数民族演员,演出服装还原于云南各民族民间着装的生活原型。
《云南映象》在2004年中国专业舞蹈最高奖项--第四届中国舞蹈 “荷花奖” 的比赛中赢得十项大奖中之五项奖项:
·舞蹈诗金奖
·最佳编导奖
·最佳女主角奖
·最佳服装设计奖
·优秀表演(打鼓设计)奖
一、特点:
作为中国舞蹈史上第一个自己营销、包装、推广的原生态民族歌舞集,《云南映象》从高原村寨走向世界,为中国的舞台艺术走向市场探索出了一个崭新的运作模式,《云南映象》本身也已经成为一个中国舞蹈界的共有品牌、一张获得广泛赞誉的“中国名片”。
·映象源于云南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杨丽萍曾强调:“我很庆幸自己出生在云南这个歌舞之乡。”
云南是祖国西南边疆的一个多民族省份,这里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人类发祥地之一,为人类文明留下宝贵的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是人类遗产重要的共生宝库;这里有多彩的民族文化,26个世居民族团结和睦,生生不息,形成了多民族群体、多文化形态共生的独特文化类型,在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熠熠生辉;这里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地形地貌、动物植物丰富多样,山川雄奇,风景秀丽,气候宜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处处是风景,天天可旅游。这是一块古老神奇、富饶美丽、生机勃勃的土地,这是一座文化艺术的百花园,这是一个蕴涵宝藏的文艺富矿,这是一颗民族文化的瑰宝。
彝、藏、佤、哈尼等10多个民族原始、粗犷、充满绚丽色彩的生活因了《云南映象》而生动地展示在舞台上。奔放的肢体动作、抽象的画面构成、空灵悦耳的音乐、清亮具有穿透力的山歌,将人类对于心灵回归、生命激情、灵魂升腾的情感渴望表达得淋漓尽致。已经获得巨大成功的《云南映象》,就是云南这座文艺富矿中的一些点滴和片段,杨丽萍与《云南映象》共同将这块宝石上的灰尘轻柔地拂去,让世人看见它的光彩。
《云南映象》并不是突发的横空出世,而是对民族魂、民族根的继承。杨丽萍和《云南映象》演员所表现出来的艺术张力,源于彩云之南的这片红土地,是对于南民族民间文化的深刻表现和深情礼赞,并有着新世纪的时代特征。这也正是《云南映象》火爆国内演出市场并具有强烈的持久力的深层原因。
·映象面向全国
自2003年8月8日在昆明会堂首次公演以来,《云南映象》已经在国内正式演出500余场。
2003年8月4日,《云南映象》在昆明会堂举行了正式演出前的首次彩排。结束后的座谈会上,云南省委副书记丹增激动地说:“这才是真正的舞蹈、真正的民族文化、真正的艺术!”他马上指示,要将《云南映象》当作当年省内重点艺术工程来抓,要按市场规律运作,政府给予扶持帮助。就是在观看这次彩排之后,他为《云南映象》提出了“立足云南,走向全国,打入世界”的发展思路。
这以后,曾经历经困难的《云南映象》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在昆明,《云南映象》的票房收入超过千万;在浙江的温州、杭州、宁波,9场演出场场爆满;在上海,获得了中国舞蹈“荷花奖”最高奖项;在北京,还未上映,杨和她的歌舞团已经成为媒介的重要目标,《云南映象》更是一票难求……
《云南映象》目前已经成为了云南省对外宣传的一个窗口,在结束北京的演出之后,《云南映象》将赴重庆、成都、西安等地展开巡演,让更多的国内观众领略云南各民族如诗般的风情。
·映象打入世界
在国内市场掌声不断的同时,《云南映象》从未忘记过自己走向世界的梦想。《云南映象》将以《寻找香格里拉》的名字进军国际文化市场,在美国等十几个国家举行160余场演出。日前,众多明星和演艺界人士齐聚北京保利大剧院,《云南映象》的全球推广商———派格太合环球传媒总裁孙健君与杨丽萍携手为人们献上云南米酒,共同预祝《云南映象》全球公演成功。
目前,已有美国、澳大利亚、法国等7个国家有意邀请《云南映象》演出。派格公司将完全按照国际演出行业惯例对《云南映象》进行包装及商业运作。据了解,澳大利亚灯光师、舞美师等专家正在对《云南映象》进行再加工、再提炼,以使它成为真正属于世界的艺术产品。《云南映象》可能将是以成功的商业姿态第一个走向海外市场,并能形成固定品牌的歌舞集。
二、看点
该台节目除了杨丽萍与孔雀舞这两大看点之外,到底还有哪些吸引人的地方,方能创下连演百余场不败的纪录?
·演员:75%来自山寨
《云南映象》的演员共有90余人,其中70%是来自云南各村寨的少数民族演员。他们血液中本来就流淌着原始的舞蹈基因。这些演员最小的7岁,最大的20多岁,当时杨丽萍去找他们的时候,他们都还在干着农活。据杨丽萍本人说,之所以大量起用业余演员,主要是许多专业舞蹈演员没有民间的味道,他们一直在民间的圈子外寻找那种感觉。而这些民间演员在生活中就唱那些歌跳那些舞,他们的歌舞充满了生命的勃发,这是专业演员不具有的。在排练时,杨丽萍只需要指导他们习惯舞台表演就行了。
·表演:红土原汁民族原态
全剧共有“混沌初开”“太阳”“土地”“家园”“火祭”“朝圣”“雀之灵”等七场歌舞,展现了云南少数民族对自然的崇拜、对生命的热爱。舞蹈编排将云南原始乡村歌舞的精髓和民族舞蹈语汇进行了整合重构,用新锐的艺术构思表现少数民族的勤劳、朴素。肢体语言中揉合了彝、苗、藏、傣、白、哈尼等民族舞蹈。序幕在60面大鼓的敲击声中拉开,即使是女子擂鼓的时候,也让人感受到来自红土地蓬勃的生命力。最后是以杨丽萍领舞,60只“孔雀”齐舞的“雀之灵”作为尾声。全剧表演全是真人真唱,演出服装全部是少数民族生活着装的原型。
·舞美:远古现代时空跳跃
《云南映象》大量使用了可移动、升降转换的装置。据介绍,云南的少数民族在劳作之余,喜欢在广场上跳集体舞,他们称之为“打歌”或“跳锅庄”。为把这样的生活原态再现在舞台上,杨丽萍突破了以往舞台艺术的均衡布局,使传统的广场活动与现代舞台艺术得到了完美结合。音乐、服装、灯光、道具,将留给观众一个“原生态”的特定印象。180副具有云南特色的面具,牛头、玛尼石、转经筒在亦幻亦真的舞台灯光中穿梭于远古和现代,在时空错位、视觉错位中构建一种生态情感。
❼ 云南印象
艺术总监、总编导:杨丽萍
总策划、执行总导演:荆林
策划:范建华、路启龙
音乐总监、音乐创作:三宝
编导:尹蓉
灯光、舞美设计:孙天卫、林安康、路启龙
文字统筹:朱运宽、邓启耀、张一民
平面设计:周昆、胡明贵
图片、剧照摄影:傅军、杨克林、沈今声、肖全
❽ 说说你对云南的印象
刚刚去玩过,跟团的,了解得也不是很全面。
1.物价。那里的水果倒是很便宜,我去的时候他们都是说多少钱多少个,都没有多少钱一斤的,而且好像有个仙人果,很好吃。好像说花也便宜,可是我们导游没带我们去。
2.房子。我一路上除了在昆明,看到的都是矮的多,而且白族的房子上都是花,很漂亮。
3.山。不管你在哪里,看到的都是山上被云雾围绕的。美。
4.天气。很舒服啊,温度适中
其实我觉得蛮好的啊,就是跟团每天都有大半的时间在车上奔波,挺累的。不过总体很不错啊,可惜没去西双版纳,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