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活动策略 > 非遗绣品营销策略

非遗绣品营销策略

发布时间:2021-07-18 14:39:27

㈠ 什么叫非遗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包括:(一)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二)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三)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四)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五)传统体育和游艺;(六)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实物和场所,凡属文物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

“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归属
关于“非遗”,往往侧重于个别少数民族的、特别是濒临消亡的人口基数小的民族文化的抢救,这当然是“非遗”保护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同时也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能不能突破个别民族、局部区域、特定时间、某个行业的“非遗”,在中华民族的宏大叙事中,去发掘对56个民族的大家庭成员有普遍影响,在全国大部分地区普遍覆盖,不分男女、贫富、行业、信仰等差别在全社会广泛适应的“非遗”呢?

“非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其特点是活态流变。突出的是非物质的属性,更多的是强调不依赖于物质形态而存在的品质。但在物欲横流、精神空间被严重挤压的当今社会,“非遗”同样不可避免地在申报过程中被不同程度地物化。如何避免非物质文化遗产过度物化包装的态势、突破物质形态的藩篱和局限、保持“非遗”的非物质特征,是尊重本民族祖先留下的遗产的必要态度。

“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性质
“非遗”,都有着浓厚的文以化人的礼乐作用,大部分是先辈在劳动、生活中产生的对忧乐、生死、婚配、祖先、自然、天地的敬畏与态度的表达,是满足人的自然需求、社会需求和精神需求的活态文化。其实用性,也表现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但现实保护中,我们对遗产的文化品质在不断消解,功利性目的越来越突出,甚至“非遗”的留存、申报乃至保护,都有着强烈的利益驱动,不仅是个人的需要,还有当地政府的助推,使得申遗工作变成了本地的广告、旅游的宣传、增值的途径。更有甚者,“非遗”的申报就是一个异化的过程、商品化的过程、去神圣化的过程、从文化常态中剥离的过程。没有经济利益的冲动,有多少人会从文化本位上关注“非遗”?

“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渊源
“非遗”是先辈通过日常生活的运用而留存到今天的文化财富。根据《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在历史的长河中自然生成又不断发展流变至今,虽然随着族群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但对遗产的文化认同感和历史感是始终不变的。今天的“非遗”,如何保留遗迹的自然状态和真实性而减少人造的成分、如何继续保持日常性而减少节庆性、如何增强实用性而减少表演性、如何体现民间性而减少官方性,这才是还原前人的遗产对今天后人的作用,失却了这种作用,遗产就成了包袱。特别是今天看到的“非遗”,大部分是农耕时代形成并在相对封闭落后的地方保存下来,能否在现代化的大潮中继续发挥作用、如何避免被现代性同化而发挥作用,是有资格继承遗产的孝子贤孙必须考虑的问题。

㈡ 可以改变哪些非遗物品来提高销量

要明确你的产品所面对的消费人群,再者你还要学会分析你的产品在同类产品中的优势和劣势以及产品在市场上的供求情况,

㈢ 非遗产品拓宽销售路径,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

非物质文化遗产,顾名思义,它是非物质的一种技艺和文化传承,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却是真实存在的。近些年来,随着宣传力度的加强,申遗的积极性好像在提高,但也不免引发一些思考,一些非物质文化逐渐衰落乃至于消失对人类社会的发展真的是一件坏事吗?我觉得上面的问题可以从两个角度来回答,第一,某些非物质文化逐渐没落消失的必然性;第二,某些非物质文化没落消失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并不仅是申遗那么简单,或者说申遗只是保护非物质文化的一个开始,而不是说申遗之后就会让这一门艺术文化得以得到保护,它更加积极和重要的作用是让人们对这一门艺术文化重视起来,不然申遗之后什么都不做,它就真的会变成遗产,不再会有人去继承和发扬;而对于一些非物质文化的消失,也不必惋惜,有些东西消失了就是消失了,它不是没有原因的,只要把它放入历史文化博物馆里陈列,把它当成一件历史的艺术品,便也足够了

㈣ 【关注非遗】湘绣:位列四大名绣之列 独树一帜

【背景介绍】

湘绣:它是湖南长沙一带刺绣产品的总称。湘绣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湘绣是起源于湖南的民间刺绣,吸取了苏绣和粤绣的优点而发展起来。湘绣主要以纯丝、硬缎、软缎、透明纱和各种颜色的丝线、绒线绣制而成。其特点是:构图严谨,色彩鲜明,各种针法富于表现力,通过丰富的色线和千变万化的针法,使绣出的人物、动物、山水、花鸟等具有特殊的艺术效果。在湘绣中,无论平绣、织绣、网绣、结绣、打子绣、剪绒绣、立体绣、双面绣、乱针绣等等,都注重刻画物象的外形和内质,即使一鳞一爪、一瓣一叶之微也一丝不苟。

“女儿说,母亲,我给你开个博吧。一直认为写博客是属于像女儿这一代人的潮流,比起用绣针游刃有余的在真丝缎面上的穿梭,拿键盘敲打字符简直是要了我的命。说实在的,在湘绣艺术事业上摸爬了几十年,非常希望通过这个网络平台认识更多圈内外的朋友,给喜欢刺绣艺术的朋友提供帮助,同时更好的传播我们民族非常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国家级湘绣大师柳建新在博客上留下的一段话。为了探寻湘绣的魅力,走进这门大多数人“只知其表,不知其实”的民族艺术,记者走访了柳建新的“湘女绣庄”。

湘绣:魔术般的艺术

湘绣近百年来被世人普遍认为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1972年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深褐色菱纹信期绣”、“黄绢地长寿纹绣”等大量刺绣残片证明湖南刺绣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湘绣在清代后期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刺绣体系。清末,湘绣艺人李仪徽首创掺针绣法;胡莲仙于1898年在长沙市司门口开设了第一家湘绣“吴彩霞绣庄”,掺针绣法通过胡莲仙传教徒弟而得以推广。掺针绣法能表现物像的浓淡阴阳、色阶渐变、色调混合,再与极为精细的劈丝技术相结合,使文人绘画的精神得以充分展现。清末民初,湘绣艺人廖家惠绣制《吴佩孚母亲像》(现藏上海博物馆);“奉安大典”中,孙中山先生灵柩覆盖的是湘绣棺罩(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1933年长沙锦华丽绣庄刺绣的《罗斯福总统绣像》(现藏美国亚特兰大市小白宫博物馆),在美国芝加哥百年进步博览会上展出,引起轰动,使湘绣扬名国外。这一时期,湘绣技艺均已达到相当高度。

解放后,在原有绣庄的基础上,组建了国营红星湘绣厂、湖南省湘绣厂、长沙市湘绣总厂(已改制)、长沙县湘绣厂(已破产)、望城县湘绣厂(已破产),鼎盛时期从业人员近10万。同一时期,湘绣名老艺人余振辉发明和完善了鬅毛针法,使湘绣表现的狮、虎栩栩如生,成为中国四大名绣中独有的著名针法。通过数代艺人的传承、发展,湘绣技艺现已形成5大类72种完整的针法体系,为完美地表现文人绘画和现代摄影作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双面全异绣使湘绣的表现形式和技艺水平达到了惊人的高度,国人誉为“超级绣品”,外国友人称为“魔术般的艺术”。

改革开放以来,国务院先后授予的湘绣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有李凯云、杨应修、黄粹峰、刘爱云、周金秀五位。湘绣狮、虎等题材的作品现藏中国工艺美术馆,成为国家级珍品(国宝)。湘绣艺人曾多次受国家委派,到国外表演,大量湘绣作品作为国家礼品馈赠国际机场和友人,传播了中华文化,增进了国际友谊。1979年湖南省湘绣厂改为湖南省湘绣研究所,1998年湖南省人民政府拨款780万元建立了湖南省湘绣博物馆。1986年成立长沙市沙坪湘绣厂(民营),2003年中外合资修建了湖南星沙湘绣城。2005年,我国“神六”太空之旅,搭载了湘绣作品;2005年10月,在江苏省木椟举办的“中国四大名绣展评”中,惟有湘绣《长寿鸟》获一等奖;2005年11月,由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在杭州举办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精品展”中,湘绣《安南绣像》获得刺绣类惟一金奖。

柳建新:湘绣当以文化内涵来传承

在采访过程中,有熟知内情的的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去街上走走,你会惊奇地发现林林总总的湘绣门店里,陈列的产品大多都是雷同的产品。”谈及行业的现状,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湘绣项目传承人的柳建新坦言,从上世纪中后期开始,从事湘绣行业的单位只剩下十几家,而其中大部分只注重湘绣的商品价格而少有关注湘绣文化的传承。“这样的情况使得湘绣的社会地位越来越低,湘绣也在人们的心目中形成了价格低廉的产品印象。”

谈及这里,柳建新给记者展示了前不久刚刚获得中国工艺美术最高奖项“百花杯”金奖的作品《银虎》。“事实上,湘绣大气且不乏秀美的作风绝对在整个刺绣界能够独树一帜,整个行业的现状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湘绣界现今缺乏一种文化内涵。”据柳建新介绍,当时创作《银虎》就花了一整年的时间,作品主要采取了湘绣独创的鬅毛针法表现出虎毛蓬松刚劲与威猛之感,同时在粗犷的麻布面料上,运用浓淡粗细各色丝线层层加秀,有表里、层次、聚散、深浅,使绣出的虎毛在看似只有黑白的简单色调上显得色彩斑斓,麻与丝形成强烈的质感对比,虎目怒目圆睁,咄咄逼人。“当时有人出价30万想购其收藏,但是我拒绝了!我想这幅作品可以留给我的学生们学习,他们必须创作出更多有文化内涵的作品来强大湘绣的影响力!”

刘雅:海归为圆母亲的心愿

古稀之年的柳建新本应和其他人一样安享晚年,然而她不仅没有放下手头的针线,还把在英国攻读国际商务管理硕士的女儿刘雅叫了回来。“眼前的工作室就是我和妈妈一起合办的,她年纪大了,我愿意将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母亲的心愿结合在一起,将湘绣艺术发扬光大。”

刘雅表示,虽然近年来湘绣画出了迷人的风景线,但湘绣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仍旧较低,从业人员结构失衡的情况普遍存在,湘绣的许多工艺技术传承仍然面临着后继无人等难题。“这不仅需要有精妙的手工,还需要有独特的创意,更需要有一股热爱的意念。”然而,又有多少年轻人愿意将自己的青春投身在漫漫的针线之间?刘雅告诉记者,事实上目前在她这从事湘绣研究和创作的“绣女”大多是从湘绣研究所退休后的中老年人。

据了解,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在很早前就已经开设了湘绣专业,每年都会培养出一批该专业的“科班”学子。“从某种角度来说,这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湘绣专业人才匮乏的状况,但是很多学生在毕业后真正从事了1-2年后,就选择退出了,这还是归结到了个人意念的问题。”

㈤ 非遗文化艺术品给企业带来哪些经济价值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包括:(一)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二)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三)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四)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五)传统体育和游艺;(六)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实物和场所,凡属文物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

㈥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中华刺绣

刺绣 ,古代称之为针绣,是用绣针引彩线,将设计的花纹在纺织品上刺绣运针,以绣迹构成花纹图案的一种工艺。古代称“黹”、“针黹”。因刺绣多为妇女所作,故属于女红的一个重要部分。刺绣是中国古老的手工技艺之一,中国的手工刺绣工艺,已经有2000多年历史了。据《尚书》载,远在4000多年前的章服制度,就规定“衣画而裳绣”。至周代,有“绣缋共职”的记载。湖北和湖南出土的战国、两汉的绣品,水平都很高。唐宋刺绣施针匀细,设色丰富,盛行用刺绣作书画,饰件等。明清时封建王朝的宫廷绣工规模很大,民间刺绣也得到进一步发展,先后产了苏绣、粤绣、陇绣、湘绣、蜀绣,号称“五大名绣”。此外还有顾绣,京绣、瓯绣、鲁绣、闽绣、汴绣、汉绣、麻绣和苗绣等。
刺绣保存难度较大,正因如此,古代刺绣的价值远超过其它收藏品。清代刺绣保存至今的大多数颜色脱落,变色,或者已经开始腐烂,现存的保存较好的刺绣为甘肃民间藏品《福禄寿》,市面上常见的清代刺绣大部分

变色,绣工较粗,构图简单,但是《福禄寿》长260cm 宽110cm 至今保存完好,颜色鲜艳 ,绣工精细,人物栩栩如生,属名家绣品,此藏品曾用于民国总统府过节或寿辰时的中堂。此类绣品极其少见,市场上仅此一件,其价值远超过千万,除了有较高收藏价值,还有很深的文化底蕴,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㈦ 非遗文化手工艺包括刺绣吗

是的,当然包括了

㈧ 湘绣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何没有得到很好的推广

在社会文化文明形成的长期发展中,湘绣有着极高的文化艺术价值和自己独特的风格,形象生动色彩鲜明,可以说是巧夺天工也不为过。但是,就是拥有着特色的湘绣却没有得到好的发展和推广,这主要是因为湘绣成本高、生产周期长、人才断层、缺乏创新等等方面造成的。因此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湘绣。

三、湘绣难以呈现规模化发展的原因

湘绣作为一种较为精致的手工艺品技术难度还是比较大的,加之完工的时间长,动辄就是一年半载的,一旦在市场上的号召力出现问题具会导致休工的情况,而且昂贵的绣品受众群体有限,同时科技的进步以及仿制品的盛行都是制约湘绣发展的因素。再加上销售网络的不健全以及各种代理制,这让很多人不愿意投资湘绣,即便是有投资也是多人合伙的形式,难以有较大规模的投资和运作,这也让湘绣很难形成大规模的资本运作。

四、曾经享誉全国的湘绣如今路在何方?

精品化是湘绣未来发展的主流,但是精品不一样就是高价,可以利用一些极品的湘绣来提高市场地位和档次,但是也可以像精、小方面发展,这样就可以输出低价位的产品,要知道在低价位的刺绣市场中湘绣是非常具有竞争力的,因为湘绣是精品中的精品。其次也要做好创新适当的增加品种和湘绣本身的技艺含量,这样湘绣才能够得到真正的发展。

阅读全文

与非遗绣品营销策略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华师市场营销管理复习提纲 浏览:657
收费站形体培训实施方案 浏览:496
校园营销推广方案 浏览:723
魅族网络营销方案ppt 浏览:963
旅游网络营销有哪几种基本形式 浏览:500
宜家促销活动心得 浏览:169
党委骨干培训方案 浏览:802
农民营销培训方案 浏览:710
培训班中秋节日活动策划方案 浏览:734
中时通电子商务 浏览:683
成都有礼乐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 浏览:124
最新大课间活动策划方案 浏览:902
oppo网络营销分析ppt 浏览:360
上海交通安全教育培训方案 浏览:255
市场营销破冰 浏览:949
网络营销的受众是什么 浏览:341
网络营销课程的价格 浏览:488
韩国企业市场营销 浏览:343
医药市场营销策划PPT 浏览:228
反邪教培训方案 浏览: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