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活动策略 > 梳子卖给和尚营销案例

梳子卖给和尚营销案例

发布时间:2021-07-09 10:14:59

❶ “把梳子卖给和尚”这个被很多人奉为经典的营销故事,它到底是在鼓励人们去销售还是鼓励一种商业欺诈

鼓励销售。商业欺诈是指在市场交易、投资、服务过程中,通过虚构隐瞒回事实、发布虚假信息答、签订虚假合同以及夸大宣传等手段,误导、欺骗单位和个人,骗取钱财和各种物质利益,破坏市场经济秩序,损害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行为,是违背诚实信用原则,以牟取利益为目的,以欺骗为手段的不正当竞争行为。通俗的说,用虚假的情况引诱对方做出错误的判断。 但是“把梳子卖给和尚”这个被很多人奉为经典的营销故事中却没有虚假的情况,也没有引诱对方做出错误的判读,很明显这是个换位思考,从不同侧面来寻找商机,寻找市场,这充分告诉我们一个人摆在哪里无论如何他也会有需求的,看你怎么寻找他的需求,并且满足这个需求来达到你的利益。 “把梳子卖给和尚”这个被很多人奉为经典的营销故事就是寻找出和尚的需求,并且完成自己任务获得利益的一个典型的过程。 所以很明显这个和商业欺诈不搭边。

❷ 如何把梳子卖给和尚(经典营销案例)

来到一个寺庙卖梳子,和尚说,真的不需要的。那人个和尚说了一番话,却专卖出了一万把梳子。

他告诉和尚属,梳子是善男信女的必备之物,经常被女香客带是在身上,如果大师能为梳子开光,成为她们的护身符,既能积善行善、又能保佑平安,很多香客 还能为 自己的亲朋好友请上一把,保佑平安,弘扬佛法,扬我寺院之名,岂不是天大善事?大师岂有不做之理?阿弥陀夫,善哉!善哉!大师双手合十,施主有这番美意, 老衲岂能不从?

就这样,寺院买了一万把,取名“积善梳”、“平安梳”,由大师亲自为香客开光,竟十分兴隆。当然,开光所捐的善款也不菲啊!

(2)梳子卖给和尚营销案例扩展阅读

一个正常的商业模式,是在产品诞生之前,就要确定目标用户,然后根据目标用户的需求,确定商品的功能设计、价格、渠道等方面。营销要做到产品之前。而这个案例,先确定产品再确定用户,怕是清朝才有的商业模式吧。

营销的目的就是要使推销成为多余。营销的目的在于深刻地认识和了解顾客,使产品适合它们的需要,从而形成产品的自我销售。

❸ 把梳子卖给和尚的故事

这是奇妙公司创业之初发生的一个故事。为了选拔真正有abc效能的人才,公司要求每位应聘者必须经过一道测试:以赛马的方式推销100把奇妙聪明梳,并且把它们卖给一个特别指定的人群:和尚。这道立意奇特的难题、怪题,可谓别具一格,用心良苦。
几乎所有的人都表示怀疑:把梳子卖给和尚?这怎么可能呢?搞错没有?许多人都打了退堂鼓,但还是有甲、乙、丙三个人勇敢地接受了挑战……一个星期的期限到了,三人回公司汇报各自销售实践成果,甲先生仅仅只卖出一把,乙先生卖出10把,丙先生居然卖出了
1
000把。同样的条件,为什么结果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呢?公司请他们谈谈各自的销售经过。
甲先生说,他跑了三座寺院,受到了无数次和尚的臭骂和追打,但仍然不屈不挠,终于感动了一个小和尚,买了一把梳子。
乙先生去了一座名山古寺,由于山高风大,把前来进香的善男信女的头发都吹乱了。乙先生找到住持,说:“蓬头垢面对佛是不敬的,应在每座香案前放把木梳,供善男信女梳头。”住持认为有理。那庙共有10座香案,于是买下10把梳子。
丙先生来到一座颇富盛名、香火极旺的深山宝刹,对方丈说:“凡来进香者,多有一颗虔诚之心,宝刹应有回赠,保佑平安吉祥,鼓励多行善事。我有一批梳子,您的书法超群,可刻上‘积善梳’三字,然后作为赠品。”方丈听罢大喜,立刻买下1
000把梳子。
公司认为,三个应考者代表着营销工作中三种类型的人员,各有特点。甲先生是一位执著型推销人员,有吃苦耐劳、锲而不舍、真诚感人的优点;乙先生具有善于观察事物和推理判断的能力,能够大胆设想、因势利导地实现销售;丙先生呢,他通过对目标人群的分析研究,大胆创意,有效策划,开发了一种新的市场需求。由于丙先生过人的智慧,公司决定聘请他为市场部主管。
更令人振奋的是,丙先生的“积善梳”一出,一传十,十传百,朝拜者更多,香火更旺。于是,方丈再次向丙先生订货。这样,丙先生不但一次卖出1
000把梳子,而且获得长期订货的优异成果,实现了营销工作的最优化和最大化。而对于公司而言,最大的收获还不是订货单,而是丙先生这位创建非常之功的非常人才啊。
董卓说:“你们知道吗?那位丙先生就是我呀!我在奇妙公司做了8个月的市场部主管之后,就荣升为公司的总经理,并亲自负责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工作。我始终牢记着,我是从一个推销员起步,才走到今天这一步的。同时我也知道,世界上70%的老板都曾经做过推销员。我相信,一个具有abc效能的推销员应该有足够的能力,把任何商品卖给任何人。我相信,在你们中间将产生这样优秀的推销员。”
刘备有些害羞地举手问道:“董总,您的这个abc理论呀,assertive和beautiful都还能理解,可是要做到creative好像很难的吧?”
董卓说:“要说难它就难,要说不难它就不难。我教大家两手绝招。第一招,要学会换位思考,要琢磨顾客在什么情况下会购买我们的产品。第二招,要学会牵引顾客的‘牛鼻子’。”
同学们说:“对呀,只有牵住了牛鼻子,牛才会乖乖地跟着走。否则,不管拉牛耳朵还是拽牛尾巴,都不可能让牛听话的。”
董卓笑道:“大家只要用心领悟了这两手绝招之中的奥妙,往后想怎么创意就怎么创意,怎么创意都会让你得意。”

❹ 把梳子卖和尚,案例思考题。。。帮我做了吧

本人从事销售多年,这个案例早就看到过,简要解析望请指教
1,销售不分方式,合理采用人的同情心不失为一个好方法,因为人都有助人的心理,但这个助人不应以损害别人权益为代价,所以a君做法违背了这一原则。
2,b君巧舌如簧,如果主持是得道高僧,那么b君可能不会成功,b君能够独辟傒径,稍加锤炼必有大成,每一个成功人士,都是要提前打下第一桶金的,b的方法可行。
3,c君是个非常懂人性弱点的销售员,人都喜欢好听的话,和尚也是人,马屁拍到了正经地方,拍到和尚心里舒服,而且这也是多赢的,和尚的书法广为流传,寺院的香火更加旺盛,山上的旅游业更加兴隆,为政府解决失业问题,农民工可以当当导游赚外快,善男信女的烦恼也减少很多,何乐而不为啊,至于打乱和尚清修就怪不得c君了,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和尚如无凡心,怎么会受到影响。
4,前三个问题总结。

❺ 从把梳子卖给和尚这个经典案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饿死鬼窘局人肉搜

❻ 消费者行为学案例分析 把梳子卖给和尚

很简单,要说服他人,首要因素之一是要让被说服者了解到他记得的利益。丙的高超之处在于,甲很2,乙酯看到了对于和尚的宗教利益。而丙看到的是,和尚真正需求的利益不是宗教上的虔诚,而是香客的数量和名望。简单说就是,怎样能吸引到更多的香客和提升名望才是和尚的真正利益。而这时,说服和尚卖梳子就变成了怎样说服香客还来寺庙。这时就变成了怎样满足香客的利益,香客来寺庙需要获得的利益就是心安,心安无形无质刚好可以被梳子这种廉价的东西承担。只要做大这一点,别说梳子,就是卖给和尚避孕套都可以了。

阅读全文

与梳子卖给和尚营销案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超市新员工培训方案 浏览:902
厦门大学网络教育市场营销学试题 浏览:435
特产伴手礼推广方案 浏览:157
培训采购项目的售后服务方案 浏览:370
幼儿园冬季节日活动策划方案 浏览:438
师资比赛策划方案模板 浏览:769
游戏商家春节活动策划方案 浏览:730
高职市场营销大赛 浏览:502
互联网电商运营策划方案 浏览:812
全国2013年4月自考网络营销与策划试题 浏览:651
学校教师二次培训实施方案 浏览:168
王者荣耀酒吧活动策划方案 浏览:656
幼儿园健康讲座策划方案 浏览:94
市场营销需要和需求的概念 浏览:438
哪里能免费看网络营销 浏览:296
网络营销的发展阶段 浏览:249
pos机的营销方案 浏览:201
快乐柠檬培训方案 浏览:362
智慧社区o2o推广方案ppt模板 浏览:981
楼房营销方案 浏览: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