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2019年寿险开门红形式
保险小编帮您解答,更多疑问可在线答疑。
9月6日,备受市场关注的人身险新规正式出台,保监会官网发布《中国保监会关于强化人身保险产品监管工作的通知》和《中国保监会关于进一步完善人身保险精算制度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表示:坚持“保险姓保”,保险产品的保障功能是第一位的;对包括分红型保险、万能型保险和投资连结型保险在内的新型保险产品强化监管。
而如何强化监管?会否一刀切?如之前传言所说引“6000亿元”万能险退市?《通知》明确政策将平稳实施,给市场以明确预期,引导部分保险公司逐步调整业务结构,避免“急刹车”,形成现金流风险。但不符合要求的保险产品,2017年4月1日前应当全部停售:
五、各公司应严格执行《中国保监会关于规范中短存续期人身保险产品有关事项的通知》(保监发〔2016〕22号)有关规定,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和相关认定标准做好产品预期存续时间的评估工作。
(一)自2017年1月1日起,对于投资连结保险产品、变额年金保险产品,应按照中短存续期产品的定义要求进行评估和报告。
(二)自2017年1月1日起,保险公司不得将终身寿险、年金保险、护理保险设计成中短存续期产品。
(三)自2017年1月1日起,对于附加万能保险和附加投资连结保险等附加险产品,应单独评估该产品的预期存续时间,并判断其是否属于中短存续期产品。
六、保险公司董事长和总精算师应切实加强对中短存续期产品的资本管控和业务规划等工作,应根据公司资本实力等因素合理确定中短存续期产品的保费规模。保险公司中短存续期产品的年度保费收入应控制在本条所要求的限额以内。
(一)自2016年1月1日起,保险公司中短存续期产品年度保费收入应控制在公司最近季度末投入资本和净资产较大者的2倍以内。
(二)对2015年度中短存续期产品保费收入高于当年投入资本和净资产较大者2倍的保险公司,自2016年1月1日起给予公司5年的过渡期。过渡期内,保险公司的中短存续期产品年度保费收入应当控制在基准额以内。
基准额=最近季度末投入资本和净资产较大者×2+(1-0.2t)×(2015年度中短存续期产品保费收入-2015年末投入资本和净资产较大者×2),t=年度-2015,年度范围为2016年至2020年。
(三)保险公司所销售的预期60%以上的保单存续时间在1年以上(含1年)3年以下(不含3年)的中短存续期产品的年度保费收入,2016年应控制在总体限额的90%以内,2017年应控制在总体限额的70%以内,2018年及以后应控制在总体限额的50%以内。
(四)自2019年1月1日起,保险公司中短存续期产品年度规模保费收入占当年总规模保费收入的比重不得超过50%;自2020年1月1日起,保险公司中短存续期产品年度规模保费收入占当年总规模保费收入的比重不得超过40%;自2021年1月1日起,保险公司中短存续期产品年度规模保费收入占当年总规模保费收入的比重不得超过30%。
(五)对中短存续期产品违反限额要求的保险公司,中国保监会将按规定要求,对相关公司采取停止部分或全部新业务等监管措施。
八、本通知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对于不符合本通知要求的保险产品,应当在2017年4月1日前全部停售。中国保监会此前印发的有关规定与本通知不符的,以本通知为准。
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也对文件主要内容进行了解读:坚持“保险姓保”,提升人身保险产品的风险保障功能,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保障需求;促使人身保险公司不断调整和优化业务结构,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进一步发展风险保障类和长期储蓄类业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1、再次提高人身保险产品的风险保障水平
我们在人身险费率市场化改革中将保险金额与保费或账户价值的最低比例要求由105%提高至120%,该风险保障水平已是世界较高水平。此次,我们进一步将人身保险产品主要年龄段的死亡保险金额比例要求由120%提升至160%,该风险保障要求超过美国、欧洲、亚洲等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保险监管部门要求。
2、下调万能保险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
根据市场利率下行情况,将万能保险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上限下调0.5个百分点至3%,高于评估利率上限的人身保险产品报中国保监会审批,防范利差损风险,同时增强保险公司未来履行合同义务的能力。同时,为保持产品之间的平衡,鼓励发展风险保障类业务,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评估利率维持3.5%不变。
3、对中短存续期业务占比提出比例要求
继续保持对中短存续期业务规模的管控,同时对中短存续期业务规模在公司业务结构中的占比提出了明确的比例要求,要求自2019年开始中短存续期业务占比不得超过50%,2020年和2021年进一步降至40%和30%,给市场以明确预期,引导部分保险公司逐步调整业务结构,避免“急刹车”,形成现金流风险。
4、进一步完善中短存续期产品监管政策
将投资连结保险产品纳入中短存续期产品的规范范围,要求保单贷款比例不得高于现金价值或账户价值的80%,对附加万能保险和附加投资连结保险进行单独评估,防止保险公司通过投资连结保险、保单贷款、附加险等方式规避中短存续期产品监管政策。
5、完善产品设计有关监管要求
要求保险公司不得将终身寿险、年金保险、护理保险设计成中短存续期产品,坚持上述产品的风险保障和长期储蓄属性。要求保险公司合理确定各项产品费用收取,对于利润测试结果显示新业务价值为负的产品不接受审批和备案。
6、强化总精算师责任
明确总精算师的履职要求和报告义务,进一步强化总精算师的责任,对于履职不到位的总精算师给予取消资格等严厉处罚,切实发挥总精算师在公司产品精算管理中的关键作用。
新规出台,明年开门红后,行业保费与投资规模或下降
新规规定不符合要求的保险产品在2017年4月1日前全部停售,受规模限制与结算利率下降的影响,中短存续期产品规模明年将显著下降。
而监管层预期的影响是,万能险等人身保险产品定价利率和负债成本将逐步回落,产品激进定价和高结算利率行为将受到显著遏制,业务结构将逐步优化,保险公司盈利能力、风险防范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将进一步增强。
下一步,保监会还将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强化对万能险等人身保险产品的监管力度,严守风险底线。“加快风险保障型和长期储蓄型业务发展,要求保险公司要姓‘保’,防止大股东把保险公司变成融资平台。”
㈡ 2021开门红有什么创新思路
首先,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今年的开门红将大力推广“党建+金融”模式,让党建业务一张皮,党建金融齐发展。
其次,更加关注银行贷款指标要求,打造存贷一体化营销模式,存款贷款一起抓,让存款贷款业绩同步提升。
同时重视金融科技,在管控、营销、员工能力提升等方面借助科技力量,打造科技银行。
要顺应客户消费习惯变化趋势,导入互联网流量思维,抓住“短视频+直播”风口,打造银行私域流量池,实现线上常态化、矩阵化私域流量运营,促进长效客户经营与短期业绩增长双提升。
在开门红VI方面不能只限于厅堂,可以采用培训场景VI+辅导场景VI、线下广告VI+线上媒体VI、厅堂VI+活动VI、可视VI+有声VI,多维度宽领域覆盖。
在开门红运作阶段,要进行战役全阶兵力部署,用战斗模式点燃激情,用战斗章法提升业绩;采用海陆空全兵种一体化作战体系,地推部队、活动部队、线上部队全军出击;进行矩阵式项目管控,打造纵横管控网,横向网点管控,纵向功能队伍管控,实现纵横网络式全面覆盖;采用总指挥、主导师、辅导师、督导师“一总三导”执行模式,所有角色各司其职,稳步推进,达成最优化的项目效果。
最后必须注重可视化工具的使用,让银行制定策略有方向、技能提升有依托,活动执行有方法。
㈢ 保险公司2019开门红奖励
2010年,我们高奏胜利凯歌,辞旧纳新2011年,我们放飞灿烂的焰火,取兆吉祥。开门红是一种“势”,外部的势:所有保险公司及兄弟公司都在打开门红。内部的势:奠定整年的信心基础,为完成全年任务做好铺垫。开门红是一种精神,从第一天开始就奠定有奖必拿、每奖必争的销售精神,全员齐努力,冲刺目标,体现团队精神。开门红是一种速度,有激情才有速度,1、激情来自于:某某您的品牌、个人目标、开门红奖励方案。2、速度来自于:在短时间内用高访量、会议营销的工作模式来提高业绩。开门红是一个机遇期间正值一年中最为黄金的时间,有春节等大量客户带着大量现金返乡,各行各业在年关都有现金回笼的习惯,大量资金急需寻找能够保证资金保值增值的投资渠道。
业内有句话叫做:“开门红,全年红”,这些年的营销实践表明,这句话说得是有一定道理。提前准备,精心部署。谋事在先,事在必得。做好假日营销,拉动业绩增长。全员齐努力,冲刺目标。让我们2011继续高奏胜利凯歌。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㈣ 2021开门红如何安排营销推进
9月-11月是银行内部蓄势待发阶段,主要是人员与营销的蓄能蓄势,进行专营销准备;
12月属-1月是战前准备阶段,主要任务是做项目调研与顶层设计、人员培训、队伍组建与分工确认,开门红全面的VI建设、政策宣导、活动宣传引流、物料采购等战前准备。
1月-3月是正式的开门红战役阶段,进行全线营销提升业绩,做好存款防流失和贷款增量。
4月是最后的战役总结阶段,进行项目总结、经验萃取固化、后期固化以及生成一系列手册、工具和方案留存
㈤ 慧择保险网2019年开门红活动什么时间开展
您好,慧择网开门红活动分为两个阶段:
(1)2019年1月1日—1月6日,提前预约1对1顾问咨询“保险嘉年华”活动,享受新年出行礼保险;
(2)2019年1月1日—1月31日,评论享服务。同一被保人,投保活动页面指定交费年限商品满2件,按照不同等级,评论后享有相应的健康服务,最高800元,具体可立即预约顾问进行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