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活动策略 > uber国内营销案例

uber国内营销案例

发布时间:2021-06-30 14:13:55

A. Uber在中国可以合法使用吗

可以。虽然用户在使用优步实现叫车服务当中,出现了一些安全事件,但是优步在中国没有触犯法律,是可以合法使用的。

Uber,中文译作“优步”,是一家美国硅谷的科技公司,他们提供专车服务,和打出租车相似,通过Uber可以呼叫专车,通过Uber计算路程并结算费用。

进入中国大陆

2014年7月14日,美国用车应用Uber正式宣布进入北京市场。此前Uber已经在北京试运营了两个半月,主要覆盖了三里屯和国贸区域。北京是其进入的全球第100个城市。

Uber CEO特拉维斯·卡兰尼克(Travis Kalanick)亲自来北京宣布了这一消息。

2014年10月20日,Uber(优步)宣布将拼车服务人民优步(People’s Uber)在国内七个新的城市推出,包括天津、深圳、上海、广州、成都、杭州、武汉和宁波。透过Uber平台,搭乘者可以找到拥有车辆的车主,向车主分担相应的出行成本得到拼车服务。

每一趟行程都是通过Uber的系统,并且在搭乘结束时,Uber要求搭乘者和车主互相评分,以便系统可以为双方进行服务匹配。

Uber 中国战略高级副总裁柳甄2016年6月3日在香港接受采访时表示,在未来的 12 个月里,Uber 在中国市场将会超过滴滴出行,成为中国专车市场的老大。

2016年1月13日,优步在南京、北京、武汉、重庆和青岛等5个城市同步推出拼车服务“人民优步+”。

2016年6月15日,优步宣布进入中国第60城——昆明。

(1)uber国内营销案例扩展阅读

中新网北京8月1日电(吴涛)1日,滴滴出行宣布与Uber全球达成战略协议,滴滴出行将收购优步中国的品牌、业务、数据等全部资产在中国大陆运营。

据悉,双方达成战略协议后, 滴滴出行和Uber全球将相互持股,成为对方的少数股权股东。Uber全球将持有滴滴5.89%的股权,相当于17.7%的经济权益,优步中国的其余中国股东将获得合计2.3%的经济权益。

滴滴也因此成为了唯一一家腾讯、阿里巴巴和网络共同投资的企业。同时,滴滴出行创始人兼董事长程维将加入Uber全球董事会。Uber创始人Travis Kalanick也将加入滴滴出行董事会。

未来,优步中国将保持品牌和运营的独立性。滴滴出行将整合双方团队在管理和技术上的经验与专长,在用户资源、线上线下运营和营销推广等层面共享资源、协同发展。

同时,滴滴出行亦会倡导内部竞争和相互促进,以更加精细化、多元化的创新服务,满足消费者日趋丰富的出行需求,持续提高司机收入。

滴滴出行还将与监管机构紧密合作,持续进行市场培育;创造健康有序的行业生态,为中国的经济增长和就业转型做出更加积极的贡献

B. 如何利用事件营销进行网络炒作

利用事件营销进行网络炒作,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概念炒作法
是企业为自己产品或服务所创造的一种“新理念”、“新潮流”。像某品牌当年就是通过推出一个都不能少的成功人士概念,从而引领了掌上电脑消费新潮流,创造了非凡的销售业绩。
2、悬念炒作法
悬念炒作是要提炼一到两个所谓核心、神秘的卖点;根据进度,慢慢抖包袱,所有的资讯不要一次放完,说一半留一半。
3、落差炒作法
用一些很熟悉的东西,在平常人头脑中产生了相对的思维定势,当一旦打破这种定势,人有如在太空的失重感,这种炒作方法要有平中见奇的功夫,善于提炼普通的素材,让媒体耳目一新,让大众或分众耳目一新。
4、事件炒作法
策划“打假事件”、“维权事件”等,进行炒作。虽然借势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营销利器正在被更多的营销人来回挥舞,但它那独具魅力的市场杀伤力,在一些人的心中依然无法遮蔽雕虫小技、自我炒作、恶性跟风的阴影。
5、名星炒作法
根据马斯洛分析的人的心理需求学说:当购买者不再把价格、质量当做购买顾虑时,利用明星的知名度来加重产品的附加值,可以借此培养消费者对该产品的感情,从而赢得消费者对产品的追捧。比如世界杯期间炒得沸沸扬扬的“米卢现象”等。
名星效应是人物炒作的首选,名星是人们较关注的焦点,所谓效应,有效果和作用两方面的内涵,是个很实际也很物质的词。名星效应的关键是名星的知名度,而知名度,又是一个人的社会认知程度,名星效应之所以具有号召力,原因也正在于此。
6、反向炒作法
古人云“反其道而行之”,以反引出正,以邪突出正。反向炒作是把读者从一个概念引入到另一个概念,大自然和事物的发展都有它的规律性,为了吸引人们的好奇心理和打破传统规律,策划者反其道而行之,冲破人的惯性思维方式与人的定式规律相背驰。
7、争议炒作法
针对企业产品、质量、企业行为等,策划容易引起争议的事件或观点,引发社会讨论,吸引公众注目。
8、双簧炒作法
在现实生活中,黑与白虽然是对立的,但对于爱看热闹的人们来说,投其所好,对立得越强烈则关注得越热烈。而差异化的心理感应就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对炒作有一个完整的认识。结果不置可否,而炒作的意识已达到。
其次当新闻登出后,热度不够,就要安排所谓的正反观点“媒子”向报社打电话,以此人为达到舆论高温,让媒体关注此事,让社会公众注意,从而达到炒作目的。
9、新闻炒作法
企业利用社会上有价值、影响面广的新闻,不失时机地将其与自己的品牌联系在一起,来达到借力发力的传播效果。企业也可通过策划、组织和制造具有新闻价值的炒作,吸引媒体、社会团体和消费者的兴趣与关注。
10、第一炒作法
人们的记忆中只能记住第一,比如人们知道世界第一高峰是珠穆朗玛峰,世界第二高峰是什么就不知道了。
“第一”容易引起人的兴趣,容易吸引公众眼球,容易被记住,还会使对手难以逾越,品牌形象脱颖而出。因为人人都想争第一,冠亚军一字之差却失之千里,新鲜的事物往往是让人们记得最深的,跟风者,将不会引起更多注意,只会带来更多批评与冷眼,人们只会记住第一。
但是,“第一”毕竟只有一个,绝大多数企业很难拥有“第一”,这就需要变通地策划出“第一”,或者说“制造”出“第一”。
对“第一”纵向追踪,挖掘“第一”背后的秘密,以满足社会公众一探究竟的猎奇心理。而实际上,把良好信誉、产品、质量、科技、发展潜力等企业信息,直接或间接地输送到公众心里。围绕“第一”横向造势,统筹谋划市场营销,达到促销与塑造品牌双赢。
11、叫板炒作法
叫板某知名人士、名企业或产品,设下擂台,从而吸引消费者和媒体的注意,让媒体关注、报道结果,让自己变成可读性新闻。适合行业竞争中的弱者,一举成名。
12、深挖炒作法
将自己的失败(成功)以探讨的形式向外推荐,吸引媒体的讨论与关注,让人们记住这一现象,达到炒作目的。还可以借流行观点提出异论,如非典商机有泡沫,此等营销纯属捕风捉影,无中生有。大有众里寻她干网络,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之境界。不搭草船也借箭,成本呢?低得可想而知,各类企业都可?。
13、纠纷炒作法
策划一个“纠纷”,吸引社会关注。一段时间后,不了了之,但企业闻名于世,实现了炒作目标。
14、赞助炒作法
主要就是借助赞助、冠名等手段,通过所赞助的活动来推广自己的品牌。
15、危机炒作法
通过一些危机事件来炒作,不诚信、社会性危害,用危机炒作法来挽救社会影响。
16、舆论炒作法
企业通过与相关媒体合作,发表介绍和宣传企业的产品或服务的文章,来宣传自己。关于这一点,很多企业都已认识到了它的作用。
17、商标炒作法
其成本只是申请了一个标。
18、活动炒作法
是指企业为推广自己的产品而组织策划的一系列宣传活动,吸引消费者和媒体的眼球达到传播自己的目的。
19、内幕炒作法
策划自曝“内幕”,或者别人揭“内幕”,进行炒作。为了显示自己的本质,不惜揭露行业黑洞,用它人的缺点突出自身的优点,实质是一种对比形式,别人黑在何处,而我怎样怎样,让社会公众对黑洞痛恨,对自己认可。
20、借势炒作法
所谓借势,是指企业及时地抓住广受关注的社会新闻、炒作以及人物的明星效应等,结合企业或产品在传播上欲达到之目的而展开的一系列相关活动。
借势炒作就是借人们关注的焦点,顺势搭车,让更多的人认识,关注自己,以此提高自己(产品)的知名度。借自己某一点让消费者注意自己,知道自己。
20、借势炒作法
所谓借势,是指企业及时地抓住广受关注的社会新闻、炒作以及人物的明星效应等,结合企业或产品在传播上欲达到之目的而展开的一系列相关活动。
借势炒作就是借人们关注的焦点,顺势搭车,让更多的人认识,关注自己,以此提高自己(产品)的知名度。借自己某一点让消费者注意自己,知道自己。

C. Uber火了它是怎样玩邮件营销的

选择对的产品很重要!下面是一米软件精准外贸邮件开发系统,你可以了解回一下

1,无需vpn获取国外站点

一米答独有的VVPN技术使您不需要借助第三方的VPN即可直接获取国外任意站点如Google等数据,稳定高效,保证获取数据的实时性。

2,全球海量精准客户信息提取

可根据多个关键词及邮箱类型及公司后缀自动组合提取全球多个主流搜索引擎及地区性搜索引擎精准搜索结果。

3,深度分析提取客户邮箱

智能矩阵算法模拟蜘蛛深度爬取结果页,获取真实有效的客户邮箱、电话等信息。

4,实用的有效性过滤

可以对获取的邮箱进行批量验证有效性,防止发送大量无效邮箱造成的损失,并可自动过滤去重。

5,批量邮件发送

内置邮件批量发送平台,可支持自定义邮箱smtp接口群发邮件。

6,批量小语种翻译

自带谷歌翻译接口,可一键翻译多个国家小语种。

D. 神州租车的营销战略有哪些成功之处

我们说到市场传播,传与播是两部分,很多low level的撕逼结果往往是“传”得很广,但并不能在用户心中“播”下什么种子。所以从ROI的角度,撕逼的意义是什么呢?

事儿火了,但用户什么都没记住。广告界有一句很经典的话,“我知道我的广告费有一半被浪费了,但不知道是浪费在哪儿了。”

就像年初那场莫名其妙的鬼畜视频《Duang~》,这个流行语是火了,但是推手这么辛苦的铺资源,最后没落着什么好,这不是典型的自嗨么?

首先,比“你的用户是谁”这个问题更关键的是“你的敌人是谁”?

你要打的对手,是不是最需要注意的那家?同业竞争时,最需要找准竞争对手。而且你要打的对手,到底打不打得动?大家都知道撕逼的时候要“以小博大”,选行业第一去打最有效,其实这只是表象,更重要的是:你打不打得动这个对手。

不管是学市场传播技巧,还是学运营方法论,都不要只看表面,照着样子学肯定会出问题。360发起“3Q大战”的时候,是腾讯历史上口碑最差的阶段,所以3Q大战一出,大部分用户是选择和360站在一起的。这是360当年敢于发起3Q大战的原因,放到现在再打?舆论导向绝对不一样。

另外,玩撕逼的事件营销,撕逼的核心在于“你想表达的点,能否和用户的理解是否一致,用户是从来不会觉得自己错了“。我都要笑死了,用户你咋不笑呢?我都要被自己感动死了,用户你咋不感动呢?我都觉得自己牛逼到家了,用户你就不觉得我很牛逼吗?

作为撕逼,打的点一定要是对方的的确确存在问题,就像做产品一样,要打用户有所感知的痛点,否则就会遭到用户反感。就像这次神州专车从Uber是否安全这个点,其实对大部分坐专车的人群来说,安全并不是痛点,对于专车来说真正的用户痛点是价格和服务,但这又是Uber的优势,所以神州才会招来一致反对。



最后,在玩撕逼大战的时候,争议是肯定少不了的,包括这次神州专车营销事件争议非常大,那么争议到底是好是坏?市场人看品牌曝光,运营人则看ROI,也就是这场事件到最后沉淀下来,给产品带来了什么。

应该说,所有的营销行为都是为了最终促进销售,否则就是资源的浪费。这里讲的销售促进包含两个层面:一是直接销售促进,即营销行为的效果立刻反应在销售额增长上。二是间接销售促进,即形成品牌偏好,是一种优先选择权,在未来的某一刻转化为购买/使用/情感支持。以互联网行业为例,做产品的营销传播,就是希望用户能抛弃竞品,转向用我们的产品,从而带来业务赢利点的增长。

业内这种例子其实不少,臭名昭著的WiFi万能钥匙,丝毫不影响它刷地铁广告、上苹果APP Store下载排行榜首位。而矫情的安妮宝贝用一篇《对不起,我只过1%的生活》让大家在朋友圈反复争论,她的快看漫画APP用户数立即突破30万。

所以,从运营营销的角度看,WiFi万能钥匙和安妮宝贝其实是成功的。至于神州专车?目前而言这种争议非常大的攻击行为也是成功的,只不过,只问一句,“凡客体”当年也是刷遍了社交媒体,甚至可以说是史上最成功的一次营销事件,凡客现在怎样了?所以,后续我们再看,成败还不一定。

E. uber和支付宝合作算不算跨界营销

不算吧

阅读全文

与uber国内营销案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医疗网络营销总监简历 浏览:558
活动庆典策划方案 浏览:631
合肥市跨境电子商务 浏览:266
如何做平台策划方案 浏览:774
网络营销试题答案 浏览:145
2017双12促销活动广告语 浏览:56
教师培训经费申报方案 浏览:536
为什么电商培训方案ppt模板 浏览:488
2018中职班主任培训方案 浏览:453
组织建设基层业务培训方案 浏览:370
云智造电子商务昆山 浏览:347
商场促销活动宣传词 浏览:236
校园网络信息化培训方案 浏览:591
智能酒店合作策划方案 浏览:394
县旅游宣传营销方案 浏览:508
国际市场营销期末考试题 浏览:46
市场营销的求职目标情况及简况 浏览:253
如何解决电子商务交易安全问题 浏览:105
微观市场营销环境的竞争者 浏览:269
建湖电子商务 浏览: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