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苹果公司的营销策略
苹果公司的营销策略主要分为两点:
一、iPhone的饥饿式营销策略
在市场营销学中,所谓“饥饿营销”,是指商品提供者有意调低产量,以期达到调控供求关系、制造供不应求“假象”、维持商品较高售价和利润率的目的。饥饿营销就是通过调节供求两端的量来影响终端的售价,达到加价的目的。苹果公司对iPhone的营销并非简单的饥饿营销,而是极端的饥饿营销,它们先是避而不谈,只告诉市场,将有新产品iPhone面试,但是之后的很长时间对于iPhone的信息近乎没有,等到市场极端渴望从各种途径获得产品信息时,再对iPhone进行简单介绍。等到iPhone正式上市之后,其广告便铺天盖地,通过各种形形色色的途径让你天天看到、处处看到。这种极度的反差,让消费者犹如久旱逢甘露,突然间对iPhone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与购买冲动,从而获得成功。
每隔一阵子才透露一点新信息的手法,使得iPhone的讨论声浪与人气不断维持及提升,各大讨论版上不断交换意见、比较信息,成功运用消费者的力量帮iPhone做免费的广告。iPhone在展示时也刻意隐藏手机画面上十二个图示中的其中一个,不但制造神秘性,也引发外界不断猜测这之下究竟隐藏着什么新功能。最后才公布这一图示具有浏览YouTube(编者注:世界上最大的视频分享网站)和上传、下载影片的惊喜功能。
二、iPhone的口碑营销策略
苹果公司的口碑营销也是其主要的法宝之一,它通过对消费者进行文化认同的培养,逐步培育长期的客户。有一个故事是关于“苹果”超级爱好者的,说的是一个中国男孩在他五岁时,他的父亲给他买了一台“苹果”电脑,爱上“苹果”的这名小男孩从此购买了关于“苹果”的所有个人设备。后来他应聘到一家世界级顶级公司,在那个顶级公司里他只做一件事,就是用“苹果”的电脑做PPT程序。再后来他回到中国,办了一个个人的“苹果”博物馆,自愿不拿工资推广“苹果”产品和文化,理由只有一个,就是喜欢。他喜欢“苹果”所有的功能,因为这些功能都是极致的。所以,我们可以看出,“苹果”产品出售的不仅仅是产品,而是一种“苹果”文化,它代表着创新、酷设计、以人为本、简单操作等等。
『贰』 高端水果营销策略
主要是进高端社区的水果店超市
高端会所
再就是联系福利好的公司给员工发福利
『叁』 请问中国水果市场需求/分析/报告一份
近年来,随着苹果、柑橘、梨等大宗水果的增多,其他小水果的生产也得到了较大发展,但不少小水果仍处在市场销售发展初期。从总体上看,小水果的市场需求还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小水果销量逐年看涨
产量小、季节性销售较强的小水果,在大宗水果生产和销售不断发展的带动下,开始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不少小水果在市场上的供应期延长,质量提升较快,成为色彩斑斓的水果市场的新成员,其销量日益增加,占水果市场销售总量的比重已从1990年的7%左右增加到了目前的15%左右。
市场逐步成熟,新品种销售活跃
小水果种类繁多,生产发展情况不尽相同,其在市场中的销售呈现出不同的趋势:一是市场销售呈现稳定态势,销售处于成熟状态。属于这类销售走势的小水果,在区域性市场中都经历了一个销售发展期,消费者对其消费量形成了一个抛物线,市场销量由少到多,再回落至平稳。如草莓,1991年~1995年为市场发育期,年销量逐渐上升至近700吨;1996年~1999年为快速增长期,最高年销量超过1000吨;1999年后年销量渐渐回落至不足200吨,逐步走向销售稳定阶段。猕猴桃、金柑和葡萄等小水果均呈现这一态势。二是市场销售呈现增长态势,销售处于发展状态。属于这类销售走势的小水果,在区域性市场中销量不大,消费还有一个发展期?熏市场销售形成了一个向上发展的曲线。菠萝、桃、鲜枣等多数小水果都属于这类销售态势。以芒果为例,自1996年上海芒果市场销量开始增加,到1999年销量达3000吨以上,以后几年的销量均保持在高位水平。三是市场销售呈现波动态势,销售处于不稳定状态。属于这类销售走势的小水果,由于生产上季节性特强,大小年现象十分明显,市场销售往往波动很大,形成上下波动的销售曲线。目前,上海市场上的杨梅就属于这种类型。四是同类小水果中的新品种销售活跃,从而促进了这类小水果的销售。随着小水果品种更新的加快,同类小水果新品种的出现使这些小水果的销售趋势出现了新的变化。如葡萄,从总体上看销势趋向稳定,1991年上海地区的葡萄销量在2000吨以上,1998年~2000年进入销售高峰期,年销量达8000吨以上,以后销量开始回落,目前的年销量保持在5000吨左右。全国各地由于大量种植红提葡萄,其销量占葡萄总销量的比重逐年提高,从而促进了葡萄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积极创建、营销优质品牌
一是把握好不同小水果的市场生命周期,从消费总趋势中抓住机遇积极营销。从上述分析中,基本可以看出各类小水果市场的运行轨迹和市场销售的微妙变化,应从中把握商机,形成具体的营销策略。二是把握好品牌经营的主动权,以品牌赢得市场。在我国水果生产的结构调整中,水果生产商和经营商都要十分重视市场品牌的创建工作,这不仅是水果市场发展和消费需求发展的必然,也是商品所有者赢得市场所必需的。三是把握好区域性市场中处于发展态势的小水果变化,加大营销攻势。四是把握好水果生产中的品种结构变化,积极营销优质新品。在销售总体趋稳的情况下,同类水果的不同品种在市场上的活跃程度会有较大差异。因此,要善于分析同类水果中不同品种的销售走向,抓住优质新品和销售较为活跃的品种进行强力开发。
『肆』 水果市场营销策略
商贩多 那么你就要寻找他们各有的特点,其次提高自己的特色。 寻求多样化发展。
『伍』 苹果公司营销策略有哪些
苹果公司有专卖店、授权经销商、代理商、官方网站直销等种销售渠道
苹果销售渠道在中国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是总代理方式,苹果实行了双代理模式,在中国区的总代总共有四个:翰林汇、长虹佳华、方正世纪、佳杰科技。翰林汇、长虹佳华主要负责苹果ipod在中国区域的总代理。而方正世纪、佳杰科技主要是负责苹果电脑、软件产品的在中国区域的总代理。
二、是零售终端方面,采取了授权专卖店、卖场连锁店以及网上授权零售三种方式相结合的路线。
三、随后,又增加了苹果直接开店的直营店。
2010年年初,苹果开始授权美承、国美、中关村、卓越(anazon)等经销商开始在线上、线下销售iPhone的大陆行货机;同时在北京和上海两地设置直营旗舰店;随后又和中国联通进行合作出售合约定制机,进一步扩展销售渠道。
2010中旬,苹果进一步放宽授权商对苹果其他产品的销售限制。到年底,iPhone4苹果再次加大自建渠道的力度,又拓展方正世纪、长虹佳华和佳杰3家公司成为首批苹果认定的中国iPhone 4分销商,可以销售iPhone 4裸机。
而苹果经销商又被分为Apple优质经销商、Apple Shop、Apple授权经销商和行业授权经销商四类,分别面对不同的客户群,销售不同的产品,也根据不同的级别享受不同的待遇更细化的区别在于,Apple优质经销商为专营苹果产品的商店或者店铺,Apple Shop则针对经销包括苹果在内的多品牌电脑电子产品的商店或店铺,其余两类授权经销商则主要针对不同行业客户或者大客户。
『陆』 水果营销策略有哪些
上面说的我感觉一般,实质的东西不多。(不是攻击哈)
说说我的意见。
1.首先看你内水果的品质容如何。比如你的是美国的鲜橙,在这个地方竞争人少,这样你就需要打开市场的策略。比如,进行零风险承诺,不好吃免费退货等。然后进行客户名单的收集,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写一份问卷,送多少水果,再然后进行锁定销售。
2.如果你只是很一般的水果,你就得考虑运用其他的方法了。比如:捆绑式销售,一斤苹果卖1元,假如你卖两斤的话,只需要付1.9元,类似的,努力扩大利润。
3.太多太多了,一时很难说完。
这样你从下面这三个地方考虑你的策略:
3.1扩大购买人数(客户人数)
3.2扩大购买金额
3.3扩大购买次数(重复购买率)
从上面3点去考虑你的策略,同时运用的话,你的销售额会有一个很大的提升
『柒』 我国苹果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的对策有哪些
(1)存在的主要问题①缺乏科学地规划、布局,品种结构不合理。我国地域辽阔,生态条件差异很大,并不都是苹果栽培优生区,但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几乎都有苹果分布,非优生区仍占有一定面积,生产优质果困难很大,产区分散也不利于市场开发。在品种结构上,中晚熟和晚熟品种比例偏大,早、中熟品种偏少,形成6到8月份市场上无新鲜苹果供应、晚熟品种集中上市的格局。另外,一些劣质老品种在有些果区还占有一定比例,影响了经济效益的提高。品种结构上的另一个问题是加工品种几乎被淘汰殆尽,既不见果品,也购不到苗木,不能适应国内外市场的多样化需求。
②栽培形式落后。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苹果栽培多采用乔砧密植的栽培形式,而目前苹果生产先进国家普遍采用的矮砧密植栽培形式在我国应用极少。由于多数产区苹果生长季节长、雨热同季,乔砧普通型苹果新梢年生长量大,人工控制树冠大小要求技术水平高,不易管理且费工,常常造成全园郁闭,导致密植失败,这已成为我国苹果产量与品质的主要限制因子。
③单位面积产量低、果品质量差。由于20世纪90年代苹果发展过热,栽培面积增长过快,技术普及困难,经营管理粗放,片面施肥,滥用农药,污染严重等原因,造成苹果产量低、质量差。目前已投产的果园中尚有1/3的果园属低产劣质园。我国苹果平均每667米32产量为405.1千克,为世界苹果平均单产的41.5%,相当于先进生产国平均单产的1/6~1/5,在世界80多个苹果生产国中名列第69位。果品质量与先进国家比仍有较大的差距。国际市场要求果品外观鲜艳,果形端正,果面光洁,果个较大,均匀整齐,红色品种着色度85%以上,糖酸比适中,风味浓郁,无公害、无病虫检疫对象,果实采收后要进行商品化处理。我国生产的苹果主要问题是果个偏小、果形指数小,富士歪果多,果面粗糙,有裂纹、锈斑、污渍。红色品种着色不良,色泽不鲜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低,风味淡,优质果率仅有30%,其中精品果率仅占5%,缺乏市场竞争力,在香港市场上,国内生产的苹果售价仅为美国的40%,日本的20%。
④果品产业化程度低。目前,我国多为个体经营、分散种植,规模小、投入少,不利于进行统一的规范化管理和集约化种植、产业化经营。果产区社会化服务体系、中介组织及信息网络的建立及果品的采后商品化处理等都不是分散的个体果农所能办到的,因此,在市场竞争中形不成合力,抵御风险的能力差。
⑤贮藏、加工能力相对不足。目前我国果品贮藏设施多为通风库、高温冷库和土窑及窑洞等,气调库起步较晚,造价高、发展慢。苹果的贮藏量仅占总产量的20%左右,而先进国家贮藏能力达70%~80%,而且从采摘到送上货架采用冷链处理。用于加工的果品仅占5%。而且加工设备不足,工艺落后,产品单一,眼看着大量可以加工的果品浪费掉而无能为力。(2)解决对策①搞好品种结构调整。在进行苹果品种调整时,要遵照“因地制宜、扬长避短、适当集中”的原则,充分发挥自然条件和品种的优势,加强苹果新品种的选育和引种工作,加快品种更新换代的步伐,以适应市场的需求。适当压缩或稳定苹果种植面积,适当加大早、中熟品种的比例,减少晚熟品种的比例。
②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果品质量。提高果品的科技含量,生产优质果品是发展果业的核心。要从提高果农的科技兴农意识、提高果农的整体素质抓起,强化商品意识、竞争意识、市场意识、效益意识和名牌战略,从国际、国内大市场着眼,从具体环节入手,把我国的苹果质量搞上去。新建果园应积极推行矮砧密植的栽培形式,对已投产的低产果园或适龄不结果的幼树,要加强树体管理和土、肥、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尽快达到优质稳产指标,对高产园要在限产增质上下功夫,把产量控制在每667米322000~2500千克左右。
③加快果业组织化、产业化进程。由当地政府有关部门搭桥,把分散经营的个体果农采用多种形式组织起来,形成产业化,建立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内外贸相结合的产业体系,培植一批经济实力强、带动作用大的龙头企业,形成“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经济共同体;发展果产区的行业协会、商品中介组织,利用经济杠杆将产、学、研、企等相关单位联合起来,实现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组织,逐步形成社会化服务体系。
④建立市场信息系统,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市场流通是商品生产的关键环节,建立市场信息网络系统是获得信息的现代化手段。卖果难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信息不灵造成的。果农单枪匹马闯市场,盲目性、风险性很大。利用现代化的果品信息网络,能很快了解国内外市场信息,及时向果农提供销售价格走向、生产及产量预测等信息,以此来决定生产计划和营销策略。
⑤加强苹果产后的商品化处理。提高果品产后的商品化处理水平是提高果品质量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其中包括苹果采后清洗、分级、烘干、浸蜡、包装和果品的冷链贮藏、运输及加工等。由于贮运和加工设备落后,数量不足,一到大宗果品的成熟季节,市场爆满、果品积压、露天堆放,每年烂果率达20%~30%以上,如果有足够的冷藏条件和加工能力,这些损失是完全可以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