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国茶文化对日本茶文化有什么影响
我国首创的茶德观念,在唐宋时代传入日本和朝鲜后,产生了巨大回影响并得到发展。日本高僧答千利休提出的茶道基本精神和、敬、清、寂,本质上就是通过饮茶进行自我思想反省,在品茗的清寂中拂除内心和尘埃和彼此间的介蒂,达到和敬的道德要求。
朝鲜茶礼仪倡导的清、敬、和、乐,强调中正精神,也是主张纯化人的品德的我国茶德思想的延伸。
㈡ 中国茶叶进入日本市场应采取何种市场进入模式
进入日本先要了解它们 比如它们的抹茶道用的是蒸青茶 在要在政策上下功夫 因为要出口到它们哪里农药残留一定一定要达标,还有很多很多 有兴趣可以密我
㈢ 如何看待中国茶文化与日本茶文化之间的关系论文3000字
目前,许多有关茶文化的概念存在一些分歧,模糊甚至混乱的现象,如到底什么版是茶文化问题,什么是权茶道问题,什么是茶艺问题,茶道和茶艺的关系问题,都存在误区,没有统一的认识,需要加以探讨,以求得共识。 在讨论茶文化问题之前,必须先弄清什...
㈣ 中国茶如何传入日本的
荣西曾经两次到天台山求法修行,然而我至今为止还没有去过一次。此次,本田圭子意向棚桥篁峰老师借用了一些资料,沿着荣西的足迹探访了中国茶传入日本的路径。天台山位于中国浙江省东部,是群山山脉的总称。主峰华顶山上,随处可见佛教寺院和道教庙宇,简直是一座仙山佛国。日本僧人荣西在中国与重源相遇后,相约一起参拜中国佛教圣地阿育王山和天台山佛教圣地,在这里他们亲眼见到了“舍利发光”、“肉身罗汉”。荣西首先进入天台山的国清寺学习禅法基础,两个月后,为了跟从黄龙派八世虚庵怀敞学法,参谒了万年寺,从此继承了禅宗临济宗的法系。
国清寺是天台山中最大的寺院,正面有一座丰干桥,在桥的尽头有一面黄色墙壁,上面写着“隋代古刹”。丰干桥的名字源于养育了寒山与拾得的丰干,三人被称为“国清寺三贤”,供奉于三贤堂内。据说,万年寺源于1600年前敦煌高僧在天台山修建的茅屋,北宋时期遭受火灾后得以重建。荣西来的时候正是万年寺的繁荣昌盛时期。
万年寺在南宋宁宗(在位期间1194?1224)时期,曾与中国的五山十刹齐名,古人评论天台山的著名寺院时称“修行严格国清寺,铜钟巨大高明寺。强风凛冽真觉寺,飞瀑雄伟方广寺。伽蓝宏大万年寺。”可想而知当时的万年寺是多么雄伟宏大的禅寺。绍熙2年(1191)秋7月,荣西得到虚庵怀敞授予的印可状和袈裟,踏上了回国的路途。虚庵怀敞法师曾给他赠诗一首。
寄偈千光法师住太白名山虚庵怀敞
不露锋芒意已彰
扬眉早落识情?
著衣吃饭自成现
打瓦??w空着忙
若信师姑元女子
无疑日本即南唐
一天月色澄江上
底意分明不覆藏
肥前(长崎县)的平户富春园渡过红色的平户大桥,进入平户岛,开车只需要十分钟就能到达荣西最先栽种茶树的茶园——“富春园”。荣西之所以将茶园取名为“富春园”是因为在宋朝修行时所看到的富春江的景色与平户岛的古江湾的景致非常相似,让他难以忘怀,所以就以“富春”命名。
茶园的路对面有一座“龙灯山千光寺”,是户部清贯为荣西建造的小寺院(即富春庵)。自从荣西离开以后就荒废了,直至元禄8年(1695)藩主松浦公赏赐了一些养护费,才修建了这座寺院。千光寺内祭祀着荣西像和户部清贯的牌位。从“富春园”后面出来后,可以看到一块“坐禅石”和刻着“日本禅宗发源地富春庵遗迹”的石碑。从山上的茶园下来后,就可以俯览荣西认为很像富春江的古江湾。荣西到达平户之后,在“富春庵”弘扬禅宗、播种茶籽、加工茶叶并教授人们饮茶的方法。从此以后,茶叶从这里开始传开,后来又从脊振山的石上坊、博多的圣福寺传到京都?衔驳母呱剿隆⒂钪蔚鹊兀?⒅鸾ピ谌??乒憧?础?/p>
肥前(佐贺县)的脊振山石上坊茶园沿着国道385号线进入山路,从“灵仙寺遗迹”下面的入口处向上走大约三十分钟,按照路标的指示登上一段很陡的山路,就能看到“茶之纪念碑”和“乙护法堂”。这里是荣西种植茶叶的地方,也是日本茶叶发源地之一,所以非常有名。荣西肩负着修行与弘法的重任登上这座脊振山,住在灵仙寺西端的石上坊。他在屋前的小院里,播下了从中国带回来的茶籽。如今,石上坊已经没有什么建筑物了,也很少有人来这里探访茶园古迹。灵仙寺旧址中唯一的一个建筑物就是乙护法堂,法堂前面竖立着一块“茶之纪念碑”,从这里可以眺望整个茶园。
筑前(福冈县)的博多圣福寺茶树安国山的圣福寺也是荣西创建的,后鸟羽天皇曾赐与“宸书”(天皇之书),上写“扶桑最初禅窟”。现在这座寺院是临济宗妙心寺派国家指定的大禅寺。在圣福寺建成之前(1195年建成),荣西先后在肥前(长崎县)的“富春庵”和筑前(福冈县)的“今峰山妙德寺”弘扬临济宗的禅法。后来他打算移居到博多,在来日宋人的百堂(祭祀堂)遗址上建造一座禅院,于是就向镰仓幕府将军源赖朝提出申请,希望他能转让这片领地。将军同意后,荣西就在这里建造了有名的“圣福寺”。荣西向源赖朝申请领地时亲笔写的“申请书”,今天依然作为镇寺之宝,保存在圣福寺内。
山城(京都府)的?衔哺呱剿虏柙按泳┒汲嫡境俗????衔?周山”的JR大巴,大约50分钟路程就到了山下。沿着清泷川,从周山街道的山脚下上山,过了白云桥就可以看到正面的参道入口。沿石阶而上,有一块“?衔采礁呱剿隆钡氖??ǜ桓蕴??椋┝⒃谀抢铩4┕?金堂,经过??足石就来到明惠晚年生活、圆寂的禅堂遗址——开山堂。每年的11月8日这里都要举行祭祀开山的献茶仪式。从这里往山下走,有一块刻着“日本最古老之茶园”的石碑,传说这里就是明惠最初种茶的地方。据史料记载,建永元年(1206)11月,后鸟羽天皇下旨把华严宗兴盛之地——?衔驳厍?陀杳骰荩?沤ㄆ鹆苏庾?呱剿隆?/p>
山城(京都府)的建仁寺从京都有名的传统娱乐区——祗园进入建仁寺后,就可以看到由南向北分别建有三门、法堂、方丈三大建筑,这是禅宗寺院特有的珈蓝结构。在三门的东面立有一块茶碑。
建仁寺每年在荣西诞辰的4月20日这天都要举行开山降诞会,并且在大方丈内举行颂扬“茶祖”荣西圣德的四头茶会。
㈤ 中国茶对日本政治,经济 文化 技术的影响
中国早在3000多年前便已开始栽茶、制茶;多年前茶叶就已成了商品;但茶作为一种文化,其体系的创立当在唐代。唐朝陆羽《茶经》的问世,是唐代茶文化体系形成的重要标志。《茶经》一出,“天下益知饮茶矣”(《新唐书·隐逸传·陆羽》)。茶文化的出现,把人类的精神和智慧带到了更高的境界,提高了人们的文化修养和艺术欣赏水平。中国茶文化的深厚底蕴,以其蓬勃的生命力,感染和熏陶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并在这个古老文明的国度不断得到继承和发扬。同时,中国茶传往世界各国,对许多国家的文化、礼仪等方面产生了深刻影响。公元五世纪,我国茶叶开始输入亚洲的一些国家,十七世纪运往欧美各国。在中国茶在向外传播的过程中,其中对日本和韩国的情况尤为引人瞩目,中国茶文化对日韩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国茶与茶文化传入日韩
中国是茶叶的原产地,是最早发现、利用、栽培、加工、饮用茶的国家,有“茶的祖国”之称。在浩渤的古籍之中,有关茶事的记载、茶的历史可追溯到三皇五帝时代。时至唐代,随着国家的统一与繁荣,茶文化已基本形成,著名的茶圣陆羽在780年所著《茶经》中概括了唐以前有关茶的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双重内容,特别探讨了饮茶的艺术,并把儒、道、佛三教思想渗透到饮茶过程之中,首创了中国茶道精神,对推动世界茶叶生产和茶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唐代盛世,华夏茶叶科学与茶文化水平已较为发达,世界各国来华游学取经者颇多,如印度、东瀛、高丽、锡兰、高加索等国家,来中国觅取茶树种苗,模仿吸纳茶文化。当代茶圣吴觉农先生曾多次指出:日本今天的茶叶生产,是唐代来华游学取经的最澄和尚带去手抄本《茶经》和茶树种苗,才广为繁殖和发展起来的。
日本、韩国(泛指朝鲜半岛)都是文明发展较早的东方国家,与中国文化同源,以中国文化为母本,各种礼仪多效仿中国,这在文献和日韩的文物发掘中都得以证明。文献中有关茶及茶文化的输入、输出也都有较详记载。文献研究表明,最初中国茶输入日韩均为清饮茶,其时间恰与中国茶圣陆羽创立茶文化相衔接。物质的输入加上文化的渲染,产生的影响极其深远,给人的印象尤为深刻。
据《日吉神道密记》记载,805年从中国留学归来的最澄带回了茶籽,种在了日吉神社的旁边,成为日本最古老的茶园。南宋时期,被日本人尊为“茶祖”的禅师荣西,曾二度到中国学佛,回国时带回了种茶技术并发扬了中国茶道,后由高僧千利休把茶道推广到民间,成为颇具特色的日本传统饮茶习俗。茶道是一种综合文化艺术形式,是一种以饮茶为手段的礼仪规范,程序完善复杂。日本茶道逐渐形成了“和、敬、清、寂”的核心。
有关中国茶籽传入韩国,在《三国史记》和《新罗本纪》的兴德王3年(828年)中就有相关记载。之后,中国茶树在高宗22年(1885年)是从中国清朝时期的九江道引入。韩国把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农氏喻为茶圣,同韩国种茶、饮茶、茶文化息息相关。高丽三国时代已有植茶之说,至七世纪出现饮茶习俗。从新罗时代就有茶文化,成为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并成为民族文化的根。神农氏的光辉业绩也为韩国人民怀念,高丽五行献茶礼就是以茶祭炎帝神农氏的一种方式。
㈥ 中国的茶叶出口到了日本销量怎样
日本本身是世界顶级的茶叶生产、消费、出口大国。 同时也是进口大专国,属于中国茶属叶的第二大出口国(偶尔第一)。 多年来进口茶叶的比例基本为乌龙4.5:蒸青绿3.5:红茶1.5。 其中绿茶和乌龙在日本市场进口比例属于绝对强势地位(占总进口比例均超过80%)。 日本茶粉主要分为抹茶粉和煎茶粉,抹茶粉在日本本土的生产品级较高,日常用的中低端茶粉主要也从中国进口,但是——优良的茶粉制作工艺基本掌握在日系公司手中。中国方面只能因循日本公司的技术指标进而执行。煎茶粉中国生产市场狭窄,文献中未见谈及出口所得。 陈怡. 日本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及对中国出口的影响[D]. 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7. 李芸, 姚国伟, 李宁. 茶叶标准与技术性贸易壁垒[J]. 中国标准化, 2005(8): 23-24.
㈦ 中国的茶文化是如何传到日本的,及其对日本茶道形成的影响
早在宋朝就传过去了,而且不是中国茶文化影响了日本,而是日本把内中国的茶文化植容入了生活中并发扬创新的,可以说中国只是没有发扬老祖宗的文化,让日本给抢先了,日本茶道的形成其实知识饮用了中国的茶文化后又自主创新的产物。
㈧ 中国茶文化对日本茶文化的影响
日本茶道——和、敬、清、寂 从唐代开始,中国的饮茶习俗就传入日本,到了宋代,日本开始种植茶树,制造茶叶。但要一直到明代,才真正形成独具特色的日本茶道。其中集大成者是千利休(1522-1592年)。他明确提出 “和、敬、清、寂”为日本茶道的基本精神,要求人们通过茶室中的饮茶进行自我思想反省,彼此思想沟通,于清寂之中去掉自己内心的尘垢和彼此的芥蒂,以达到和敬的目的。“和、敬、清、寂”被称之为日本“茶道四规”。和、敬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通过饮茶做到和睦相处、互相,以调节人际关系;清、寂是指环境气氛,要以幽雅清静的环境和古朴的陈设,造成一种空灵静寂的意境,给人以熏陶。但日本茶道的宗教(特别是禅宗)色彩很浓,并形成严密的组织形式。它是通过非常严格、复杂甚至到了繁琐程度的表演程式来实现“茶道四规”的,较为缺乏一个宽松、自由的氛围。
平安时代初期,遣唐使中的日本高僧最澄和尚,将中国的茶树带回日本,并开始在近畿的坂本一带开始种植,这就是日本栽培茶树的开始,到了镰仓时代,神僧荣西在中国学到了茶的加工方法,还将优质茶种带回日本传播,他于公元1211年写成了日本第一部饮茶专著《吃茶养生记》。
中国的茶文化来自平民大众的日常习俗,而日本则恰恰相反,饮茶文化走的是自上而下的道路,就如同明治年间的资本主义改革。茶在刚刚传到日本的时候完全属于奢侈品,只有皇族,贵族和少数高级僧侣才可以享受,茶道被当做一种高雅的先进文化而局限在皇室周围,内容和形式都极力模仿大唐。自镰仓时代开始,在思想上受到《吃茶养生记》的影响,将茶尊奉为灵丹妙药的情况越来越普遍。而茶叶种植的高速发展也为茶走入平民家创造了有利条件,这段时间,饮茶活动以寺院为中心开始逐渐普及到民间。
与中国发酵茶叶的方法不同,日本茶将蒸过的茶叶自然干燥,研成粉末,这样的茶叶就称为“抹茶”。到室町时代,畿内的茶农为了对茶叶评级而举行品茶会,由这种茶集会发展成为许多人品尝茶叶的娱乐活动,并发展了最初的茶道礼仪。这一时期,“斗茶”成为茶文化的主流,游艺性为其主要特点。后来室町幕府的第三代将军足利义满对斗茶进行了提炼,为向宗教性质的“书茶院”过渡做了铺垫。第八代将军足利义政在他隐居的京都东山建造了“同仁斋”,地面用榻榻米铺满,一共用了四张半。这种铺满榻榻米的室内设计为后世所借鉴,由此形成了各式各样的“茶室”。此前的斗茶会都在较大的空间举行,显得喧闹而不注重礼仪;而“同仁斋”将开放式的,不固定的空间进行了缩小和封闭,这就给茶道的形成创造了稳定的室内空间。这种房间称为书院式建筑,在其中进行的茶会就称为“书院茶”。“书院茶”要求茶室绝对肃静,主客问答简明扼要,从而一扫斗茶的杂乱之风。书院茶完成了将外来的大唐文化与日本文化相结合的任务,并且基本确立了现代日本茶道的点茶程序。总之,到了室町时代末期,茶道的诞生就是迟早的事情了。
㈨ 普洱茶如何开拓日本市场—从营销环境说起
作者:赵艳丰;王洪波 在新兴的海外市场上,中国普洱茶品牌缺失的现象非常突出。而在日本市场上,大多数的消费者对普洱茶的认识只停留在它能够降脂减肥的效果上,但却不知道中国普洱茶有哪些品牌。由于普洱茶严重缺乏品牌以及商家缺乏品牌营销的意识,使得大多数茶叶的销售额都是依靠茶叶专卖店,同时由于企业规模化生产少,标准化程度与国外知名茶叶企业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导致中国的普洱茶在日本市场上缺乏竞争力。仅仅是依靠传统的营销模式,是很难在危机来临的时候在市场上站稳脚跟的。只有进行品牌营销,普洱茶才能在日本市场上获得长远的发展。而在进行品牌营销之前首先要摸透目标市场的营销环境。 日本茶叶市场的整体环境分析 1、生产相对集中 在日本,茶叶的生产主要集中在静岗、鹿儿岛和三重3个县。它们的茶园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64.4%,总产量占全国产量的74.6%。国家的茶叶研究机构、茶叶机械设备制造企业、著名的茶文化及茶旅游设施多分布于此,形成了非常明显的区域特色、文化氛围和产业优势。 2、交易市场 静冈茶叶批发市场是日本茶叶的主要交易场所。该茶叶批发市场提供专门的仓库给茶农和毛茶加工企业,并且该批发市场为茶农和毛茶加工企业进行交易的均是专业的经纪人。因此,只需要按照约定的成交价格,茶农和毛茶加工企业就可以把茶叶交给交易市场。除了通过市场交易外,日本毛茶也可以通过农协、经纪人卖给精致加工厂和批发商,或者直接销售给精致加工企业和批发商。批发商先对茶叶进行精致的加工,然后再对精制茶进行分包,最后通过批发给茶叶专营店、24小时店或者茶叶批发市场、自己开设的茶叶店等方式进行销售。在日本,有部分企业通过网上订购或者邮购来销售其茶叶。 3、产品多元化 如今,日本人们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已经开始充斥着除了传统的煎茶、番茶、焙茶、玄米茶、玉露、抹茶这些茶产品之外的各式各样的茶叶深加工产品。例如目前的销量已经超过矿泉水的以绿茶、红茶、乌龙茶等茶叶为原料而加工制成的茶饮料。与此同时,商店中的用茶叶制成的食品琳琅满目、各种各样的融入茶叶有效成分的洗涤剂、化妆品、茶染服装等、数百种应用茶叶提取物儿茶素等制作的除臭、抗菌产品。另外集茶道、茶历史、茶科技于一身的茶文化、茶旅游,不仅增加了旅游收入,提高了人们的文化品味与生活质量,而且对宣传茶叶,促进茶叶消费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4、种植科技含量高 首先是茶树无性系良种比例高达92.1%,且其茶园还普遍施行秸秆还田、行间覆盖、安装防霜设施等措施。所有茶园整齐划一,叶色绿、叶层厚、单产高。全国平均单产高达1440kg/hm,是中国开采茶园平均单产的2倍多。二是生产标准化程度高,全程实现了机械化。田间耕作、施肥、植保采摘、运输以及加工、包装都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尤其是通过加工过程的工业化,原料不落地,使得产品卫生得到了很好的保证。 5、对农药残留问题持科学态度 首先,日本国内上市的茶叶的质量是符合标准和安全的,这是由于生产企业、农户都能够自觉遵守《食品卫生法》的要求依法行事。其次是只要使用者严格按照农药说明使用即可,因为国内农药企业生产出售的农药都是经过安全风险试验的。三是日本并没有一味去追求发展有机茶,是因为世界某些市场的特殊要求,他们认为如果要出口到其地区就要按当地要求做,因此日本只是实事求是地认为只要符合《食品卫生法》即可,对于进口的茶叶也是一样。同时大力宣传饮茶有益健康,特别是本国生产的绿茶,从而保持了茶叶消费量的稳步增长。 6、日本市场上茶产品的构成 日本是茶叶消费大国,由于工业化快速的发展和耕地面积的不断缩减,日本的茶叶生产量远远不能满足国内的时常需求,发展到今天,供小于求的“消长”关系已经成了基本格局,其态势也越来越明显。因此日本成为世界主要的茶叶进口国。 目前,中国向日本出口绿茶、乌龙茶、红茶和普洱茶,但主要是绿茶和乌龙茶,而且价格一直很低廉,比日本国内茶叶价格低80%,成本更是日本的1/3,据统计,从1995~2004年平均出口量3.2万吨,平均市场份额50%以上(出口额),是日本茶叶市场的最大供应国。 上述数据表明,日本市场上中国茶叶在总量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尽管中国红茶、普洱茶所占份额还比较小,但是绿茶和乌龙茶的优势却很明显。目前在日本,到处可以见到中国茶,无论是在城镇还是乡村,同时也可以听到有关中国茶的广告宣传;在东京、京都、大阪等大都市还可见到一些装饰别致的中国名茶店、茶柜和茶馆等;偶尔还可在日本电视中见到关于中国茶的讲演、茶道表演及茶文化展示。这从很大程度上来说,中国茶叶在日本已受日本人的普遍欢迎,并为进一步扩展市场创造了一定的有利条件,但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茶品牌、特别是高档手工名茶在日本尚未形成真正的消费市场,其发展状况目前不容乐观。 7、日本茶叶市场上的海外品牌 现今,大量的海外品牌茶在日本市场上进行着销售,其中大多为英、法茶叶品牌。通常情况下消费者是通过原产地来对茶叶的特征进行判断以及商品包装上的品牌名称,最终决定购买何种茶叶。 日本市场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时候,涌现出两大知名茶叶品牌——英国的“立顿”和日本的“日东”红茶。从此以后,随着社会贸易自由化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日本市场开始被闻名于世的英国品牌所逐渐吞食,其目标消费者和目标市场主要是定位于那些偏爱奢侈生活的高收入人群与礼品市场。BrookBond与Twinings是最先登陆的品牌,Ridgeway’s,Jackson与Melrose红茶随后而来。在70年代的时候礼品茶市场销售达到顶峰,品牌茶把几乎所有的商店都淹没,其中包括法国的Fauchon和Hediardl,英国的Fortnum&Mason’s、以及丹麦的RoyalCopenhagen。这个时期的日本的茶叶市场的发展相当迅速,已经到了几乎任何时候都可以买到全世界知名品牌的程度。法国的MariageFreres和英国的Wedgwood与RoyalDoulton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中后期也开始登陆日本并且开始尝试在日本开设茶室,以此来支撑其销售和推广其产品。 家庭式餐馆与便利店在如今的日本市场上广泛开设,与此同时饮用听装液态茶饮品变得比以前更普遍和更随意,这是因为随处可以见到自动贩售机。绿茶、咖啡和可口可乐早已经成为了日本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与之相反的是,人们很少有机会接触到普洱茶,更无从谈及品尝其滋味,因此相比较绿茶和咖啡而言,普洱茶的人均消费者不高并且市场渗透力不强。与速溶咖啡相比,普洱茶的冲泡比较麻烦。同时由于那些长期饮用的饮品已经被大众所习惯,已经成为了日本人生活必备品,是因为其具有便利性和快速性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