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国最受欢迎的钟鼓楼,北京的标志性建筑,含有岁月气息吗
你去过北京的钟鼓楼吗?钟鼓楼是北京最富有特色的历史建筑,钟鼓楼是钟楼和鼓楼的合称,在地安门外大街,建筑巍峨而富有气势,这些珍贵的历史建筑都是中华文化的精华。钟鼓楼也是历史遗迹,在当地也十分著名,保留保护的很不错,虽然历经风雨,但是依然古朴典雅,与周围建筑相得益彰,交通便利!最近因为一些原因,钟楼和鼓楼不对外开放。
B. 我想知道天津鼓楼还是100多年前的那个鼓楼,听说解放后又重建的
当然是新建的,天津卫三宗宝:鼓楼炮台铃铛阁(音稿),后来鼓楼拆炮台倒大火烧了铃铛阁
拆除
1900年,八国联军侵津,第二年天津城墙被迫拆除。由于遭兵燹之灾,鼓楼日渐颓圮。1921年(民国十年),有拆建鼓楼之议,并于年内完成。重建的鼓楼,用旧城四门楼之名,由天津书法家华世奎重书,镌于鼓楼四门,曰镇东、安西、定南、拱北。1952年11月7日,因贯通道路,鼓楼拆除。
重建
改革开放,中华振兴,津沽文脉,得以传承。1994年天津开始了危陋房屋
天津鼓楼夜景
大片改造工程,作为危改重点的老城厢地区也因此使鼓楼有了重建的机会。鼓楼重建工程于2000年11月25日开工,2001年9月28日竣工。
C. 图中照片是南京市鼓楼区哪里
是不是忘记带照片了啊,下次要记得带上图片,不然不能给到好建议或者是好答案
D. 鼓楼的历史沿革
在我国,大凡古老的城市与寺院都建过钟楼、鼓楼,这两座楼是我国古代城市用于报时和显示威严的建筑物,也是我国古代城市文明的标志之一。鼓楼其实就是城隅上置放巨鼓的楼房,用以报时或警戒盗贼。而佛寺的鼓楼与钟楼相对,建于正殿的左右,用以悬鼓报时,或于典礼时敲击。
开封鼓楼被誉为中国最早的鼓楼,始建于明代洪武十二年(1379年)。鼓楼的台基高三丈,砖砌瓮门,通东西大道。台上建楼两层,各三间,距地面高约七丈。上层周围有游廊栏杆,登楼远望,全城在目。楼上南间架有牛皮巨鼓一面,直径约1米,声音深沉浑厚,能传数十里。东西檐下各悬巨匾一块,西檐下额题“声震天中”,东檐下额题“无远弗届”。河南地当九州之中,开封又在河南中部,鼓楼又在开封的中心,无怪乎鼓楼的匾额要题“声震天中”。而这里发出的鼓声,自然就“无远弗届”了。开封鼓楼宏伟无比,只有后建的西安钟楼才可与之媲美,故有“中国的钟楼在西安、鼓楼在开封”之说。明、清时期开封鼓楼修建、修缮年表。。
明代后期,河南巡抚认为钟楼、鼓楼妨碍了巡抚衙门的风水,下令将钟、鼓二楼上的钟与鼓互相调换,钟楼改为鼓楼,鼓楼改为钟楼。在卸钟进行互换过程中,钟纽断了,钟从楼上掉下来,摔个粉碎。后来将碎铁片熔化后重新铸了新钟,但新钟发音远不如老钟响亮。巡抚十分气恼,但也无可奈何,只好作罢。从此,巡抚对钟楼不管不问,任其破损、坍塌也不加修缮。
到了清代,钟楼已经破损、坍塌得不成样子,康熙十年(1671年),河南巡抚郎廷相下令将钟楼拆掉,从此开封就没了钟楼。拆下来的砖瓦、木料在大相国寺内建了藏经楼。钟楼存在的时候,那个地方叫钟楼口,钟楼拆掉以后,叫“拆楼口”(谐音错叫为“车路口”)。
辛亥革命后,鼓楼楼顶中央增建一尖塔式四方楼,四面装有巨型自动钟,为全市报时之用。1948年开封第一次解放时,台基上两层楼为炮火所焚,仅剩下一座台基。
新中国成立后,开封多次对台基加以整修,作为节日检阅观礼台和全市广播宣传中心。1976年11月,将鼓楼台基拆除辟为广场。这座历经战火、洪水甚至“文化大革命”而屹立不倒的建筑,最终不幸被拆除。从此,鼓楼在开封消失了。
E. 鼓楼区的著名景点
鼓楼
开封鼓楼、钟楼建于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钟楼在鼓楼广场原鼓楼的位置上,鼓楼在“拆楼口”即省府西街眼科医院门前,通向迎宾路口的位置,东西对称,在一条线上,十分威严、齐整。明代后期,钟、鼓二楼上的钟与鼓互相调换,钟楼改为鼓楼,鼓楼改为钟楼。到了清代,钟楼已经破损、坍塌,康熙十年(1671年),钟楼被拆掉,从此开封就没了钟楼。拆下来的砖瓦、木料在大相国寺内建了藏经楼。
1948年6月开封第一次解放时毁于战火,只剩下了一个基台,于1976年拆除。2013年10月16日,开封鼓楼重建工程圆满结束,鼓楼重新屹立在开封这片大地上。
开封中兴寺
开封市鼓楼区中兴寺位于开封市鼓楼区茶庵,开尉路西侧。现存天王殿三间、正殿三间等建筑。史料记载,该寺始建于隋唐期间,武则天称帝时,有僧十人,向武则天献<大云经疏>,内称武则天是佛菩萨化身。武后十分高兴,将经卷颁行天下,改年号为“天授”,并赐名为“大云寺”。唐中宗李显复唐,中兴唐室,又将大云寺赐名为“中兴寺”“为国行道”。三年后李显又将“中兴寺”赐名为“龙兴寺”。
宋太宗太平兴国六年(九七六年)赐名“太平兴国寺”。并诏令寺内增设译经院,成为官设译经机构,是中国最早的官方译经机构之一。译经院后改名为传法院。为北宋朝廷主持佛典翻译、训练译经人才、刊印藏经之所在。至明朝改为护国寺,寺院规模宏大,占地甚广有五顷寺之称,其历经隋、唐、宋、元、明、清至民国,在历史上影响较大。
龙亭公园
开封市鼓楼区龙亭是古城开封的一个著名游览点,也是开封文物古迹的一个代表。其实这不是亭,而是建筑在一座高达13米的巨大青砖台基之上的殿堂。开封是中国六大古都之一,作为北宋王朝的都城达167年之久。当时的宋京极为繁盛,宫殿建筑很辉煌。可惜金人侵占开封时,宋皇宫建筑大部分被烧毁了。
在过去皇宫遗址上只留下了龙亭这座建筑物,而这座龙亭却是清代所建。龙亭坐北朝南,高踞在台基之上。从地面到大殿有72级台阶。台阶中间是雕有云龙图案的石阶。登上平台,四周有石栏围绕。大殿是木结构,重檐歇山式建筑。游人登上平台,入殿观看陈列的文物后,可以在石栏前眺望开封古城景色。龙亭前有一条笔直的大道,道旁有两个东西对峙的湖,东为潘湖,西为杨湖。龙亭,潘、杨两湖,以及龙亭后面的假山花园,都辟为龙亭公园。从龙亭前的大道,过潘、杨两湖,再往南,仍是一条笔直的大道,两旁店铺林立,这条大道历史上是一条宽阔的御道。
清明上河园
开封市鼓楼区清明上河园是按照1:1的比例把宋代著名画家张择端的代表作,堪称中华民族艺术之瑰宝的<清明上河图>复原再现的大型宋代历史文化主题公园,该园占地面积500余亩,其中水面150亩,拥有大小古船50余艘,各种宋式房屋400余间,形成了中原地区最大的宋代古建筑群。清明上河园作为集历史文化旅游、民俗风情旅游、休闲度假旅游、趣味娱乐旅游和生态环境旅游于一体的主题文化公园,突出体现了观赏性、知识性、娱乐性、参与性和情趣性等特点。
天波杨府
开封市鼓楼区天波杨府位杨家湖畔,东依北宋皇宫遗址龙亭风景区,西临中国翰园碑林和清明上河园。占地2.6公顷,是为纪念和颂扬北宋忠臣杨家诸将业绩,于1994年重建的一座仿宋园林楼阁建筑。据史书记载,天波杨府是北宋抗辽名将杨业的府邸,因位于京城西北隅天波门的金水河旁,故名天波杨府。为表示对杨家世代抗辽报国的敬仰,宋太宗赵光义曾下御旨:经天波府门,文官落轿,武官下马。杨业为国捐躯后,改为家庙,名曰“孝严寺”。
历经多次毁复,至民国废于日军战火。新建的天波杨府由东西中三个院落构成。中院为杨府主体建筑,依次建有大门、照壁、钟鼓楼、过厅、天波楼、东西配殿、后殿、回廊。陈展有杨家将群塑、佘太君庙、杨家兵器等大量实物资料。西院为杨家花园,由亭、台、假山、小溪组成。东院是校场,为杨家操戈练兵演武之地。设有点将台、帅旗、马厩等。
延庆观
延庆观位于包公湖东北部,是中国道教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宫观。建于元太宗五年(1233年)。原名重阳观,系为纪念道教中全真教创始人王吉吉在此传教并逝世于此而修建。明洪武六年(1373年)改名延庆观。现仅存玉皇阁部分。玉皇阁高13米,坐北朝南,采用仿木结构,均用砖砌成。外观下阁上亭,上圆下方,是一座集蒙古包与阁楼巧妙结合,具有元代风格的建筑。阁内供有真武铜像一尊,亭内为汉白玉雕玉皇大帝像。新修建有东西道房、三清殿等,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山陕甘会馆
山陕甘会馆位于开封市鼓楼区中心偏北,坐落在明代中山王徐达后裔的府第旧址上,以砖、石、木雕艺的三绝誉冠中原,是河南省明清时期建筑艺术的代表作。会馆又称同乡会,是旧社会都市中同乡或同业的民间性团体。会馆之名始见于明代,清。会馆多是外省官僚士绅的组织,在商业城市,则是外地工商行帮的机构。开封的山陕甘会馆建于清乾隆年间。明末的崇祯十五年,黄河水患,汴城被淹,直到清初,开封城仍是废墟一片。经过一百多年的休养生息,到乾隆年间,开封日渐繁华,南来北往的客商纷至沓来。起初是山陕两省的富商为扩大经营,保护自身利益筹结同乡会,后又加入甘肃籍商人,遂名山陕甘会馆。
包公祠
开封包公祠,它坐落在七朝古都开封城内风景如画的包公湖西畔,是国家旅游局开发建设的中原旅游区的重要景点、河南省十佳旅游景点之一。
开封府
为北宋时期天下首府,“开封府”,位于开封鼓楼区包公湖东湖北岸,占地60余亩,建筑面积1.36万平方米,与位于包公西湖的包公祠相互呼应,同三池湖水相映衬,形成了“东府西祠”。
F. 天津鼓楼一日游——和爱车轩逸的游记浅谈
鼓楼是天津卫三宗宝之首,天津市地理位置的中心,名副其实的老城区。古牌坊、古城楼、格格府等老建筑,虽为修复修建,仍然保留了明清时代的建筑风格。登上鼓楼顶层,古楼旅游区全貌尽收眼底,古香古色,和远处的高楼大厦遥相呼应,确实很美。天津鼓楼,这四个方向都有不同的字,东门口是镇东,南门口是定南,西门口是安西,北门口是拱北,分别构成了不同方向的含义,老话常说:天津卫有三宝,鼓楼、炮台、铃铛阁!这就是传说中的鼓楼,上面是有鼓的,不过,现在也就是在外参观一下了。
东南西北四个门。明朝大学士李东阳,曾以这四座城门为题,写下了《镇东晴旭》《安西烟树》《拱北遥岑》《定南禾风》四首旧体诗,这四座城门分别被其列为“直沽八景”中的四景。
这里曾是清光绪年间,和硕格格逃婚来津的居所。格格府的藏品中既有明清瓷器,也有名人字画,还有商周战国时期的青铜器。其中有几件用碎片拼起来的瓷器,以青花居多,仅一件青花凤纹高足菱口碗,就花了6万元修复费
雕塑吹糖人
雕塑糖炒栗子
磨面
出来顺便转转古玩店,鸡血藤的手镯
各种茶杯
经典轩逸多有的大灯设计[偷笑]
霸气
圆润的大屁股,很有料[偷笑]
尾灯设计的也很漂亮
经典独有的标志
经典除了有点显老,其他都很好 天津卫三宗宝,鼓楼、炮台、铃铛阁。光绪庚子年,八国联军侵入天津,城墙被拆除,独独留下了鼓楼幸存。重建后,把鼓楼四个城门的名称"镇东","定南","安西","拱北",请名书法家华世奎书写,并重书了梅小树的对联。这座鼓楼,碧瓦丹楹,焕然一新重新成为津门一景。
G. 光绪十五年天津老照片:站在鼓楼俯拍市井,海河官船为什么挂帅旗呢
站在鼓楼俯拍天津市井。天津老城厢以鼓楼及鼓楼商业街为中心,由城墙合围而成,总占地面积约94公顷。
天津城墙附近的街区。由城墙合围起来的天津老城厢,有一个流传已久的说法:“北门富,东门贵,南门贫,西门贱。”北门附近是商业和漕运中心,富商多;东门附近多衙门和文教机构,士绅和官员多;南门附近三教九流、五行八作聚集,多贫民;西门附近多坟场和刑场,得个“贱”字也就难免了。
天津城墙南垣与墙子河。天津的城墙在1901年就全部拆除了,是唯一一个清朝还没灭亡就拆除城墙的重镇。原城墙墙基改筑马路,于是,老城厢改建成了东、西、南、北四条大马路。这事是八国联军干的。从此,天津就没有了老城厢,只有城里城外了。
天津遭遇水灾期间加固堤防。天津为“九河下梢”,河流众多,地势低洼,河道和堤坝得不到很好的治理,几乎年年发生水灾。1889年7月中下旬,天津大雨持续不断,各河河水漫溢,租界和老城厢均被淹没,水深处超过1米。
H. 南京有什么标志性建筑
南京地标1、紫峰大厦
紫峰大厦也叫绿地广场·紫峰大厦。位于南京南鼓楼区鼓楼广场,东至中央路,西至北京西路。
南京地标2、长江大桥
南京长江大桥,位于南京市西北面长江上,连通市区与浦口区,是长江上第一座由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双层式铁路、公路两用桥梁。
南京地标3、中山陵
中山陵是中华民国国父、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的陵墓,位于江苏省南京市东郊紫金山南麓,西邻明孝陵,东毗灵谷寺。
南京地标4、金陵饭店
南京金陵饭店,是中国现代酒店的先行者,明慧敦厚,婉约热忱;细意浓情的服务在国际酒店业盛受赞誉。金陵饭店是南京城市的 “中心地标”,东西方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
南京地标5、新世纪广场
南京新世纪广场由新加坡泛亚集团开发,曾经拥有"江苏第一高楼"称号,大楼实际高232.2米,连主天杆高255.2米。
南京地标6、长发中心
南京长发中心(CFC)地处南京“长安街”——中山东路中部轴心区,北枕中山东路及南京文化广场,位于玄武湖—总统府—南京文化广场—夫子庙的南京文化中轴线上。
南京地标7、夫子庙
南京夫子庙始建于宋,位于市中心偏南,秦淮河北岸的贡院街旁。是由文教中心演变而成的繁华闹市,人们通常所说的夫子庙,实际包括夫子庙、学宫和贡院主大建筑群。
南京地标8、1912
“南京1912”位于南京市长江路与太平北路交汇处,由17幢民国风格建筑及“共和”“博爱”“新世纪”“太平洋”4个街心广场组成,总面积3万多平方米。这片青灰色与砖红色相间的建筑群,风格古朴精巧,错落有致地呈L形环绕“总统府”,成为以民国文化为建筑特点的商业建筑群。
南京地标9、鼓楼
鼓楼位于南京市中心,建于明洪武十五年,规模宏大、气势雄伟,乃当年击鼓报时的场所,为全城百姓昼夜报时,有时也用作迎王、接诏书等大庆,堪称明代首都之象征。
南京地标 10、电视塔
位于南京城西部,塔高318.5米,为全国第四,塔楼共8层,是人们高空游览,购物、娱乐、餐饮、休闲的好场所。在塔上观赏长江及城内建筑尤为理想。底层为全省最大的科学宫。江苏南京广播电视塔,又名“紫金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