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二十四孝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二十四孝》:全名《全相二十四孝诗选》,是元代郭居敬编录,一说是其弟郭守正,第三种说法是郭居业撰。由历代二十四个孝子从不同角度、不同环境、不同遭遇行孝的故事集而成。
由于后来的印本大都配以图画,故又称《二十四孝图》。为中国古代宣扬儒家思想及孝道的通俗读物。《二十四孝》的故事大都取材于西汉经学家刘向编辑的《孝子传》,也有一些故事取材《艺文类聚》、《太平御览》等书籍。
“孝”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伦理思想之一,元代郭居敬辑录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序而诗之,用训童蒙,成为宣传孝道的通俗读物。以后,又有人刊行《二十四孝图诗》、《女二十四孝图》等,流传甚广。在传统的木雕、砖雕和刺绣上,常见这类题制的图案。
(1)24孝宣传扩展阅读
历史上传承下来的《二十四孝故事》,必须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进行辨证的历史的分析。其中确实有值得继承和弘扬的内容,但也有糟粕。
值得继承和弘扬的是——对父母的敬爱和关心、发自内心的事奉父母的精神。在《二十四孝故事》中,几乎都具有这种精神,这种精神具有它永恒的价值,这就是《二十四孝故事》的核心与精华所在。
『贰』 新二十四孝的宣传
2012—2013年度,“心系老年—孝心工程”将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等15个城市,免费发放孝心宣传册,宣传新“24孝”行动标准的内涵、传唱新“24孝”歌曲和童谣,倡导“新24孝”行动,号召全社会“敬老、爱老、助老、孝老”,使老年人得实惠、普受惠、长受惠 。
『叁』 二十四孝的内容是什么
《二十四孝》全 名 《全相二十四孝诗选》,是元代郭居敬编录,由历代24个孝子从不同角度、不同环境、不同遭遇行孝的故事集而成。
24孝包括24个故事,分别是:孝感动天、戏彩娱亲、鹿乳奉亲、百里负米、啮指痛心、芦衣顺母、亲尝汤药、拾葚异器、埋儿奉母 、卖身葬父、刻木事亲、涌泉跃鲤 、怀橘遗亲、扇枕温衾 、行佣供母、闻雷泣墓 、哭竹生笋 、卧冰求鲤、扼虎救父、恣蚊饱血、尝粪忧心、乳姑不怠、涤亲溺器、弃官寻母。
(3)24孝宣传扩展阅读:
一、元代图书
书名。元人郭居敬集。先后有人为之序诗、作图,刊行多种版本。该书为民间流传甚广的童蒙读物。内容为自上古至唐宋二十四个孝亲故事。
增补《二十四孝》 谨在原二十四孝故事基础上,增补了主人公的部分遗事,以便于读者全面、正确理解古人的孝道。俗话说:“堂上二老就是佛”。你拜庙上的菩萨,没有孝敬好自己的父母,菩萨是不喜欢的。你孝敬好堂上二老,佛菩萨才欢喜。
你孝敬好父母,再拜佛菩萨,那就更好了。为人子女者,如果能学习古人二十四孝,多感念父母的恩情,不要计较父母的错误,那么孝道就能完全了。
社会风气也会逐渐扭转了,和谐社会指日可待。倘社会已经父慈子孝,人世间的真情必然感天动地。天地神灵必加持世人以更大的福报、消除他们的灾祸。和谐社会,指日可待。
二、故事举例
1、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四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2、鹿乳奉亲
郯子,春秋时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肆』 古代二十四孝图都是什么
古代二十四孝图包括:
1、孝感动天
2、亲尝汤药
3、啮指痛心
4、百里负米
5、芦衣顺母
6、鹿乳奉亲
7、戏彩娱亲
8、卖身葬父
9、刻木事亲
10、行佣供母
11、怀橘遗亲
12、埋儿奉母
13、扇枕温衾
14、拾葚异器
15、涌泉跃鲤
16、闻雷泣墓
17、乳姑不怠
18、卧冰求鲤
19、恣蚊饱血
20、扼虎救父
21、哭竹生笋
22、尝粪忧心
23、弃官寻母
24、涤亲溺器
《二十四孝》所列榜样十分典型、突出,更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从时间上看,有虞、周、汉、魏、晋、唐、宋;从层次地位上看,有帝王、大夫、书生、百姓;从年龄上看,有老者、成人、儿童;从内容上看,有至贫孝亲的、有危难救亲的、有显贵孝亲的。
(4)24孝宣传扩展阅读:
《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元代郭居敬辑录古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后来的印本都配上图画,通称《二十四孝图》,成为宣扬孝道的通俗读物。
“孝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精髓。
成书背景:
《二十四孝故事》是中国元朝成书的一本宣扬传统儒家孝道的蒙养读物,其中选辑了为封建王朝所称颂的自上古至宋代的24个孝男孝女的事迹,叙之以文,咏之以诗,绘之以图,目的在于“用训童蒙”即培养儿童的封建孝德,并在民间广泛流传。在旧社会,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伍』 新24孝的宣传
全国妇联老龄工作协调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全国心系系列活动组委会副主任崔淑惠介绍,2012—2013年度,“心系老年—孝心工程”将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等15个城市,免费发放孝心宣传册,宣传新“24孝”行动标准的内涵、传唱新“24孝”歌曲和童谣,倡导“新24孝”行动,号召全社会“敬老、爱老、助老、孝老”,使老年人得实惠、普受惠、长受惠。
『陆』 中国二十四孝是哪朝哪代开始宣传教育
元代郭居敬辑录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
二十四孝
》。后来的印
本都
配上图画,通称《
二十四孝图
》,成为宣扬孝道的通俗读物。
『柒』 二十四孝图主要内容
1.
孝感动天
2.
亲尝汤药
3.
啮指痛心
4.
百里负米
5.
芦衣顺母
6.
鹿乳奉亲
7.
戏彩娱亲
8.
卖身葬父
9.
刻木事亲
10.
行佣供母
11.
怀橘遗亲
12.
埋儿奉母
13.
扇枕温衾
14.
拾葚异器
15.
涌泉跃鲤
16.
闻雷泣墓
17.
乳姑不怠
18.
卧冰求鲤
19.
恣蚊饱血
20.
扼虎救父
21.
哭竹生笋
22.
尝粪忧心
23.
弃官寻母
24.
涤亲溺器
《二十四孝》全名《全相二十四孝诗选》,是元代郭居敬编录,一说是其弟郭守正,第三种说法是郭居业撰。由历代二十四个孝子从不同角度、不同环境、不同遭遇行孝的故事集合而成。由于后来的印本大都配以图画,故又称《二十四孝图》。为中国古代宣扬儒家思想及孝道的通俗读物。《二十四孝》的故事大都取材于西汉经学家刘向编辑的《孝子传》,也有一些故事取材《艺文类聚》、《太平御览》等书籍。2012年8月14日,新“24孝”行动标准出炉。
俗话说百善孝当头,“孝”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伦理思想之一,元代郭居敬辑录古代24个孝顺父母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序而诗之,用训童蒙,成为宣传孝道的通俗读物。以后,又有人刊行《二十四孝图诗》、《女二十四孝图》等,流传甚广。在传统的木雕、砖雕和刺绣上,常见这类题制的图案。
《二十四孝》
谨在原二十四孝故事基础上,增补了主人公的部分遗事,以便于读者全面、正确理解古人的孝道。俗话说:“堂上二老就是佛”。你拜庙上的菩萨,没有孝敬好自己的父母,菩萨是不喜欢的。你孝敬好堂上二老,佛菩萨才欢喜。你孝敬好父母,再拜佛菩萨,那就更好了。为人子女者,如果能学习古人二十四孝,多感念父母的恩情,不要计较父母的错误,那么孝道就能完全了。社会风气也会逐渐扭转了,和谐社会指日可待。倘社会已经父慈子孝,人世间的真情必然感天动地。天地神灵必加持世人以更大的福报、消除他们的灾祸。和谐社会,指日可待。
『捌』 新24孝行动标准的宣传
全国妇联老龄工作协调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全国心系系列活动组委会副主任崔淑惠称,2012—2013年度,“心系老年—孝心工程”将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等15个城市,免费发放孝心宣传册,宣传新“24孝”行动标准的内涵、传唱新“24孝”歌曲和童谣,倡导“新24孝”行动,号召全社会“敬老、爱老、助老、孝老”,使老年人得实惠、普受惠、长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