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杨永信现在怎么样了
永信对其患者使用的电刺激治疗,因为安全性、有效性不明,不尊重患者的选择权和知情权、研究未上报,以及私自收费而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在2009年7月13日叫停。但杨永信至今没有停止或宣布停止使用所谓的低频脉冲,反而继续在媒体宣传他宣称的脉冲治疗。可惜目前已经没什么人关注,杨永信已经好几年没什么新闻了。
❷ 杨永信是谁
杨永信以治疗亚精神病为名,不经法律途径强行逮捕中国国家公民,打破了孩子们一个又一个的未来,此人不但没有半点担心和羞耻,反而以暴力为荣耀占据道德制高点,收买媒体大肆宣传“打得越狠,爱的越稳”的奴隶制社会关系,成为了一名公开侮辱中国宪法的第一人。
杨叫兽依靠着“改造就是取代,取代就是消灭”的高尚情操,成功挽救了一个又一个濒临破碎的家庭,从而在中国医学界创下了磁暴医生的万世功名。
杨叫兽时常雯心自问,整死人算什么?又不是没出过事,我把你们孩子活活打死,你们除了感恩戴德目瞪口呆事出意外之外,敢对我有半点不尊敬吗?
大陆媒体在“杨永信打死青少年一案”中,作出了如下评论:网瘾中心用刑方式是否过激,在网络上引起了激烈争议,在此次争议之中,众参与家长纷纷表示,杨永信先生的治疗方式是自己家庭百年难遇的好方式,一部发电机就传达了山高海深得母爱,和深藏不露的父爱。
一个杀人犯的杀人行为是否过激还需争议,就可以作为不受到任何法律追究的法律结论,杨教授的行为,不仅侮辱伤害了每一个正在逐渐成熟的正常家庭,也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一脚践踏在地,身为众功挡员,却根本不将众功的法律当成一回事,他不仅羞辱了每一个向他痛哭的家庭,更侮辱了他的挡。
于是,杨教授凭借“打死白打死,打死算自杀”,“有了发电机,迈入新世纪”,“卑鄙难掩盖,慈善最可爱”的三个伟大定律,成功的站在了中国国民的面前,从此广受香火,名利双收,万史留名。
❸ 昨天跟老婆讨论杨永信的问题吵了一架,想请各位帮忙探讨一下
我一直以为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瘾这个词已经成为过去时。
因为整个社会已经互联网化,网络早已成为我们学习,生活,事业的重要部分。一个不会使用互联网的青年人将在这个时代寸步难行,反而有不少沉溺的人利用网络达成了远超别人期望的成就。毕业后的这些时间,我眼见着曾经的一个个网瘾少年少女靠着做自媒体,创业做软件或者干脆做自媒体过得越来越好。
就像最早的时候没人敢吃螃蟹,一个新事物刚出来的时候被妖魔化是正常的。然后随着它普及,越来越多面被人了解,终究会洗刷掉妖魔化的罪名。
然而就在现在这个互联网时代,杨永信还在孜孜不倦地宣传着他的戒网瘾事业。十年前如此,三年前如此,在今天还是如此,一如既往地靠妖魔化网络,不科学的治疗方式收取巨额治疗费。真的是在作恶。
更别说几年前惨无人道的激进“电击疗法”,给无数孩子留下了无法消除的心理创伤。而至今没有任何人表示愿意为此负责。
八年了。
❹ 杨永信的外界评价
杨永信于2006年1月,成立了由他担任主任的“临沂市第四人民医院网络成瘾戒治中心”。2008年7月3日晚8:20,中央电视台开始播出的7集电视纪录片《战网魔》第四集《谁把天才变成了魔兽》,内容主要是在对以《魔兽世界》为代表的网络游戏的抨击时,有污蔑歪曲的成分,该节目不顾事实,诬蔑《魔兽世界》里可以随意杀人,偷盗,甚至将一段《流星蝴蝶剑》的片断当做《魔兽世界》的视频。而《魔兽世界》游戏里从来不具备偷盗玩家物品的功能,并且该游戏装备是绑定的,杀死玩家根本不会得到任何装备。
随即杨永信受到中国内外媒体和网民的广泛关注并引发广大网民的声讨,他和中央电视台《第一线》栏目组称,他们的手机和电话就不断接听到辱骂、威胁、诽谤电话,网上网络贴吧于2008年7月4日也多了两个以“杨永信”“谁把天才变成了魔兽”为吧名的贴吧。 杨永信的临沂网戒中心隶属临沂市第四人民医院,央视《经济半小时》栏目曝光杨永信的网戒中心入账8100万元。 将杨永信和他所创建的网戒中心以及整个网戒行业都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上。
网戒中心的治疗住宿费用每月在6000元左右,有网民批评其藉“治疗网瘾”之名,杨永信则表示临沂市第四人民医院网络成瘾戒治中心的所属性质(非营利性全民所有制)依据山东省物价局、卫生厅、财政厅2000年联合下发的《医疗机构收费项目及收费标准》收费,没有高价牟利。 在法律层面上,医院以及杨永信的网瘾戒治机构是否有权收治网瘾患者同样存在争议。由于网戒中心并没有取得相应的资格批文, 网戒中心能否获得未成年人的监护权是个问题;对于成年“患者”,其法律问题则更难以规避。 其次网戒中心的患者每天都需要服用一定剂量的抗焦虑和抗抑郁药,有人提出质疑,但高志峰、李宁、刘炳伦等人的研究均证实服用抗焦虑药和抗抑郁药能有效缓解网络成瘾的戒断反应症状和渴求上网的冲动或不安。
虽然卫生部专门召开的网瘾诊疗专家讨论会已将网瘾纳入精神病学的范畴 ,但是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副局长孔灵芝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网瘾不能作为独立的精神障碍诊断标准,杨永信的治疗中心也因此同时遭到媒体的质疑。 网戒中心的日程表并不像宣传的那样合理,每天11点睡觉6点起床,只能睡7个小时,而军训是整下午的,中心里接受治疗的人员几乎每天都在肌肉的酸痛中度过。前十五天不能出去参加活动,周末的活动基本就是磕等身长头,每次磕一千多个,整整一个上午。一个标准的等身长头是从站着开始然后双腿跪地,双手合十于肘部 同时落地,双手向前伸直至全身趴下,双手向上作揖,最后站起来,曾经有“盟友”因为逃跑被罚每天晚上做200个。同时,电休克治疗在中心的应用比精神科还普遍,只要一点做的不好就要电。还有一个就是针对挑食的惩罚方法,吃清水加纯白菜和清水煮水萝卜。
出院“盟友”对这个治疗中心的置疑还包括:
1.入院容易出院难,收费很暧昧。
收取费用的时候非常容易,名目繁多。收费标准很是不低;课上克扣家长以达到约束家长的目的, 非常模糊的标准,基本就是杨永信的一句话,家长的几百块就拿到了,如:利用家长心疼孩子作电疗威逼家长拿出几百块为自己的行为赎罪。
入院没有任何理由就可以,出院的时候必须奉上“锦旗”,或者请您“自愿”放弃本月已交纳的费用(2009年的时候是6500/月)。
2.入院标准以及含糊其词的“网瘾”概念。
没有科学、实际的入院标准。(基本与精神病院入院标准相同)
没有“网瘾”病症的诊断过程。自己对“网瘾”的概念还不能解释清楚。
让家长签字的那张纸,就是各家精神病院在收治精神病人时签的委托协议一类的东西。
3.医者,关爱生命、尊重人权。
逼人下跪是否应该纳入网络成瘾的治疗程序中也遭到质疑,而且,跪的不是自己的父母,要先向他跪。
受到捆绑与殴打这种只有在重症精神病区才会上演的方式方法在这是家常便饭。
4.侵犯人权以及隐私。
杨永信在课上自己都说,“这里不存在任何人的隐私”。所谓点评课,其实是...把自己的隐私被强制性的“晾晒”于世。甚至还有跟踪录象。
在法律面前,法官可以评断事件中人的是非。
杨永信不是法官,只是一名普通的中专毕业的精神病系医生,没有权利来评断别人的是非。杨永信网戒中心的孩子进行的是一种精神上的洗脑,或者是一 种恶意误导,甚至是人身攻击。
5.杨永信没有进行专业的心理课程的培训和学习,自称自己是心理专家,或者认为自己有心理辅导能力。
而心理咨询师不可以去以自己的意志来说服甚至是强行改变被咨询人的想法,这是所有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大忌。
6.认为自己的治疗方法是可以妥当处理“网瘾”的。
一个病症的出现,尤其是精神类疾病的判定,要为它定性,就要经过一个长期而且需要众多专家、学者考虑到社会道德承载能力,并在遵循国家相 关法律之下,才能被孕育而出。然而,杨永信推行的自己的这套理论,明明是漏洞百出,尖锐问题避而不谈,概念含糊其词,举证不足,并一再强调自己, 令人质疑其存在性能否作为一个科学理论去正常支持他的治疗方法。更严重是,他认为进行心理干预来治疗网络成瘾没有任何效果,并否认心理学的许多著名理论,还有暗语攻击《心理访谈》中曾出现过的众多权威心理专家。 中央电视台于 2009年05月12日的报道中披露,杨永信的网戒中心中,互称“盟友”的被治疗者们,年龄从13岁到30多岁,绝大部分都是被家长们哄骗或强迫送进网戒中心接受治疗,媒体表示此种做法涉嫌非法限制人身自由。
在出院“盟友”的透露下,临沂网戒中心实际上用的是一套结合了电击、捆绑、限制人身自由、个人崇拜和洗脑等方法的“疗法”。
接受治疗的孩子绝大多数都是被强制送来的,他们被称为“盟友”,每个盟友的房间都有该网戒中心的权力架构图,顶端是“网戒中心主任”杨永信(中心称其“杨叔”),再下面有两个机构“家长同盟委员会”和“同盟班会”。
“家委会”和“班会”负责监督盟友,一旦某盟友“表现不好”,就会被“加圈”或“点现钱”。“加圈”指在盟友名字后画一个圈,而累计5个圈就要接受一次电击。
“点现钱”是电击疗法,在“入院盟友必读”上写着:“在这个大家庭里,要杜绝一切社会上的不良习气。我们最痛恨的就是口是心非、表里不一、言而无信、承而不诺、耍小聪明、出尔反尔、执迷不悟,违反任意一条就等于触电,要做物理治疗,也称醒脑治疗,俗称点现钱。”
会被“点现钱”的行为共有86条,具体的如“7:30~17:30在小室挂衣服”、“点评课堂内私自调座位”、“忽悠家长想回家”、“吃巧克力”、“空腹吃药”、“盟友未经许可坐杨叔椅子”和“上厕所锁门”等,抽象须裁决的如“严重心态问题”、“执行力不足”、“挑战杨叔模式”和“在点评课上带有不接受情绪”等。
违反这86条中的任何一条,都要接受“相当疼”的电击治疗。 而其治疗方式是使用已经停产的抽搐型电痉挛非法设备 进行“低剂量电刺激治疗网瘾”,直到被叫停。
杨永信使用的DX-II型治疗仪,尽管世界精神病协会精神病诊断与分类标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在《小康》杂志采访中称杨永信使用的DX-II项科研实际使用证明是安全有效的。 但是《新闻调查:网瘾之戒》节目中经北京著名的精神病院北京安定医院的专家证实有副作用并没有生产许可证,被业内禁止使用, 而留美生物学博士方舟子则发表文章表示,通过对脑部施加电击诱发抽搐并改变大脑功能,其机理至今不明,但损害记忆和认知功能是已知的;杨永信的治疗手段已经违反了国际惯例和世界卫生组织要求。
电击治疗这种治疗方法引起了广泛争议,对于这一疗法,很多网民认为不人道,是一种强制性手段,侵犯了孩子的人权,甚至触犯了《未成年人保护法》。 。
自2009年起,杨永信已改用符合卫生部标准的低频脉冲治疗仪。 最初,出现在主流媒体的报道多对杨永信表示赞扬,有的媒体发行纪录片《战网魔》和同名书籍进行宣传,以及其他电视台及报刊报刊也刊发相应纪性报道。
但2009年4月起,媒体开始对杨的治疗方式提出质疑。在其论坛被黑后,有媒体进行追踪调查,其中信息时报刊登了《戒瘾过程如在集中营受刑》等文章 ,而《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郭建龙得出的结论是,杨永信“其实就是摧毁孩子的抵抗心和自信心,让其产生恐惧感,然后暂时屈服”,认为杨永信的手法类似传销。
2009年5月初《广州日报》刊登文章《比网瘾更可怕的是什么》称,《战网魔》中的“网瘾少女”武旭影其实已二十多岁,已经是心理学硕士,而无论从什么角度,武都没有所谓的“网瘾”。若杨永信的中心是戒治网瘾的,那他的中心根本没有接受武旭影的逻辑基础。文章质疑杨永信到底是在戒网瘾还是在戒“不听话”,并感叹帮父母使孩子“听话”的商机之巨大;2009年5月7日,中国青年报记者白雪、王烨捷在经济特稿专栏发表了《一个网戒中心的生态系统》《戒网专家”电击治疗惹争议》等文章,把杨永信和他所创建的临沂网戒中心拉到了媒体的聚光灯下,一时间在媒体和网络上引起了强烈争议。
对此,临沂网戒中心“家委会”的家长们也发文反击,声称此文严重失实,很多家长认为一般大众根本无法理解网瘾对他们家庭造成的伤害,他们通过签订协议认可了杨永信电击和药物治疗的方式,甚至有家长主动要求对其孩子进行电击治疗。 。 杨永信对其患者使用的电刺激治疗,因安全性、有效性尚不确切,2009年7月8日,《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停止电刺激(或电休克)治疗“网瘾”技术临床应用的通知》称,“专家一致认为,电刺激(或电休克)治疗网瘾技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尚不确切,国内外并无相关临床研究和循证医学依据,暂不宜应用于临床。”从而停止(山东省卫生厅)辖区内有关医疗机构电刺激(或电休克)治疗网瘾技术的临床应用。并要求若开展科学研究,应按规定申报,经批准后须充分尊重受试者知情权和选择权,不得收取相关费用。”
在叫停电击治疗之后,从新闻评论到各大论坛再到网络贴吧,很多网友都在庆祝“胜利”。山东省临沂市第四人民医院业务副院长崔义才接受财经网采访时表示在媒体质疑电刺激疗法时,该院就停止了这一疗法。但崔义才未透露杨永信和医院是否受到了处罚。该院还在继续接收戒网者治疗。 对于杨永信和相关报道对网络游戏的批判,游戏玩家反应强烈,甚至对其大加讽刺。网络上常见人称呼其“羊叫兽”、“羊叔”、等,有人制作了视频对其进行恶搞。一款网页游戏《魔法火枪团》中还设计了敌方头目“羊角兽”,拥有“微电流”技能,广告上更直接声称“挑战羊叫兽”,恶搞视频短片《磁暴步兵杨永信之怒》在网上流传之后,在一些娱乐类报道中杨永信又多了一个新的外号 。
同时,流行网络语言“何弃疗”的主要诞生原因也是取材于杨永信的电击治疗,全文是”为什么放弃治疗“。
全球最大的中文社区网络贴吧近日发布由吧友票选出的“2013年度网络最流行十大热词”,“土豪”以77.7%的投票位居榜单第一。“我伙呆”与“何弃疗”分别以68%与60.4%紧随其后,分居第二、第三。剩下的七大热词分别是“快到碗里来”、“不明觉厉”、“深藏功与名”、“涨姿势”、“人艰不拆”、“元芳你怎么看”以及“喜大普奔”。
其中“何弃疗”的主要成因就是杨永信通过电击疗法治疗网瘾少年受到民众指责,后来该疗法便被要求停止使用,杨永信发出“为什么要放弃治疗”的疑问,如今网友用来嘲讽和自黑,以表达“你有病,快去治”的意思。
❺ 杨永信为什么不被法律制裁
我觉得可以结合当年的网络环境来结合分析一下。
在90年代至新千年初这段时间,网络渐渐普及到千家万户,各种游戏也是大行其道,网络环境也不像现在如此平静,各种网络暴力也是屡见不鲜,这点应该不会有多少人觉得有问题哈?
所谓的网瘾也是那个时代的特殊产物,那个时候的
索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就不多说了吧,特别是80和90后应该是特别熟悉的,像是学生逃课去上网,在网吧猝死这类的报道,还有学校里面的宣传的主旋律都是视网络为洪水猛兽,必须加以抵制
当然我一直对于网络和游戏是一个中立的态度,因为如何来使用,最终取决于人这个主体。
但是家长们并不会这样想,那个年代乃至于现在微信上面某些不负责任的报道都是将孩子们的“堕落”归咎于网络,认为接触了网络就是偏离正道,必须加以改正。
杨可以说是这个时代的特殊产物,且对他医疗水平不做评价,他开这种中心正是迎合了某些“懒教”家长的需求,将自身教育不力的责任推给网络,并将自己的孩子推给了一个“并不需要”对其负责任的网戒中心。杨可以算是一个商人,有需求才会有市场,这和所谓衡水中学管理模式有异曲同工的地方,而实质同样令人不齿。而家长还有当时的媒体才是其真正的始作俑者,不负责任的报道外加不负责任的管教才会造就杨永信这一类人得以继续逍遥。
先说杨有没有罪?肯定有,网戒中心里面的虐待,非法拘禁,莫须有对青少年定下网瘾的罪,但是如果从法律来看,外加地方政府的保护,反而在这次风波过去之后,其并不会得到真正的制裁。
相比之下,我觉得家长在自己小孩面前犯了滔天大罪,所谓的负责任实际上就是拿钱解决,而没有去真正的进行家庭的教育,甚至一开始他们就是失败的。从网瘾中心走出来的孩子,看起来像是走向了他们想的所谓正道,实质是二者之间产生了不可磨灭的隔阂,甚至是仇恨。
社会能做的,我觉得就是尽可能让网络环境之中不要出现太多的暴民,随着生活随时离不开网络以及80,90后逐渐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我觉得这一点应该可以得到改善。
家长要做的,就是真正对其子女负责任,重视家庭教育,有沉迷于网络的情况应该加以疏导,而不是一送了之,让杨这一类人没有市场,这样才是最根本的解决办法。
写到这里,希望这是有生之年系列
以上。
❻ 如何处置杨永信
别杀他,杀他是便宜他了!这种人应该拉出去弹JJ弹到死 !!!为了部落!!!
杨永信,1962年6月出生于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临沂市第四人民医院副院长,临沂市网络成瘾戒治中心(简称临沂网戒中心)主任,本科学历,学士学位,被称为“全国戒网瘾专家”。
1982年7月大专毕业于山东省沂水医学专科学校临床医学专业,后在临沂市第四人民医院(临沂市精神卫生中心)工作,于2006年1月成立了由他担任主任的“临沂市第四人民医院网络成瘾戒治中心”。
2008年因中央电视台开始播出的刘明银制作的7集电视纪录片《战网魔》成为一群家长心目中的救世主。
其使用电击“治疗”,同时它的某些“教育方式”被认为是对“病人”进行各种精神洗脑,此网戒中心被称为是新时代的“集中营” ,而这种一边“痛苦打击”一边给“光明出路”的做法,被认为颇似邪教,采用这样极端的方式是对孩子的二次伤害。
很多网友对此反应强烈并对其大加讽刺,称呼其“羊叫兽”、“羊叔” 、“电击狂人杨永信”、“磁暴步兵杨永信”、“雷霆萨满杨永信”、“十万伏特杨永信”等等 ;而有些出院的“患者”则用了“地狱之行”、“非人性”、“丧心病狂”等批判性极强的词语来形容那段经历。
一些盟友表示对自己的父母完全失去信任,睡觉时枕头下藏刀;有的离家出走和家人基本断绝联系,甚至彻底失踪。《科学》杂志曾用“最臭名昭著”来形容杨永信 。
2009年起逐渐淡出媒体视野,但是在2016年8月,一篇超过十万阅读量的文章在朋友圈传播,将数年前曾以“电击疗法”戒网瘾受到舆论关注的杨永信再次拉回公众视线。
❼ 请问杨永信得到惩罚了吗
杨永信对其患者使用的电刺激治疗,因为安全性、有效性不明,不尊重患者的选择权和知情权、研究未上报,以及私自收费而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在2009年7月13日叫停。但杨永信至今没有停止或宣布停止使用所谓的低频脉冲,反而继续在媒体宣传他宣称的脉冲治疗。可惜目前已经没什么人关注,杨永信已经好几年没什么新闻了。
❽ 杨永信的结局是什么
没有什么结局,仍然好好的。
杨永信,1962年6月出生于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临沂市第四人民医院副院长,临沂市网络成瘾戒治中心(简称临沂网戒中心)主任,本科学历,学士学位,被称为“全国戒网瘾专家”。
随着各种违规操作的揭露,网戒中心终于被关停了。
但是,杨永信却毫发无损,继续当着主任,享受国家特殊津贴,还经常在网上大放厥词。
大家也发现理应关停的网戒中心,改头换面后,仍然正常运行。
在相关部门的介入下,杨永信的网戒中心于2019年才真正关闭。
神奇的是,杨永信本人又一次毫发无损。
有网友透露,他还会在门诊不定期坐诊。
2021年5月底,他竟以副院长的身份,主持临沂市精神卫生中心的大会。
杨永信简介
1982年7月大专毕业于山东省沂水医学专科学校临床医学专业,后在临沂市第四人民医院(临沂市精神卫生中心)工作,于2006年1月成立了由他担任主任的“临沂市第四人民医院网络成瘾戒治中心”。
2008年因中央电视台开始播出的刘明银制作的7集电视纪录片《战网魔》成为一群家长心目中的救世主。
其使用电击“治疗”,同时它的某些“教育方式”被认为是对“病人”进行各种精神洗脑,此网戒中心被称为是新时代的“集中营” ,而这种一边“痛苦打击”一边给“光明出路”的做法,被认为颇似邪教,采用这样极端的方式是对孩子的二次伤害。
很多网友对此反应强烈并对其大加讽刺,称呼其“羊叫兽”、“羊叔”、“电击狂人杨永信”、“磁暴步兵杨永信”、“雷霆萨满杨永信”、“十万伏特杨永信”等等。
而有些出院的“患者”则用了“地狱之行”、“非人性”、“丧心病狂”等批判性极强的词语来形容那段经历,一些盟友表示对自己的父母完全失去信任,睡觉时枕头下藏刀;有的离家出走和家人基本断绝联系,甚至彻底失踪。《科学》杂志曾用“最臭名昭著”来形容杨永信。
2009年起逐渐淡出媒体视野,但是在2016年8月,一篇超过十万阅读量的文章在朋友圈传播,将数年前曾以“电击疗法”戒网瘾受到舆论关注的杨永信再次拉回公众视线。
❾ 杨永信是个精神病患者吗
2021年的今天,网络已经成为了很多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和我们的购物、交流、娱乐息息相关。然而,在十几年前,“网络”对于当时的家长们来说,无疑如同“洪水猛兽”一般。
当时的一些家长,眼见自家孩子不外出、不交流,没事就坐在电脑前傻笑,就会觉得孩子“不正常”了,“犯了网瘾”,觉得有必要给孩子进行治疗。
在这种社会风气下,“戒网瘾机构”在全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其中最出名的,无疑就是杨永信开办的“临沂第四人民医院网络成瘾戒治中心”(下文简称网戒中心)。
在这处所谓的“网戒中心”内,杨永信靠着他“发明”的“电击疗法”,对大量“网瘾患者”进行电击,他的行为大受追捧,甚至还被做成纪录片上了中央电视台,全国很多家长看完这个纪录片后,纷纷将自己的孩子送去接受“治疗”。
杨永信
在短短数年内,杨永信就用他的“电击疗法”“治疗”了6000多名“网瘾少年”,狂揽了数千万的钱财。那么,这个恶魔般的杨永信,如今怎么样了呢?
“可怕”的“网瘾”
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80、90后在衣食住行都得到了保障的情况下,开始追求精神上的满足。正好随着我国国门的逐渐敞开,一些西方国家的新鲜事物也涌现了进来。电子游戏因此受到了广大青少年的欢迎。后来随着互联网的逐步发展,有着极强的交互性的网络游戏也应运而生。
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当生理、安全的需求得到满足后,人们就产生感情上的需要(友情、归属)、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网络游戏的出现,让原本被沉重的学习压力压得喘不过气来的青少年们就像是找到了新大陆一般,不但可以轻易满足他们感情方面的需要,在玩游戏过程中,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通过不断地努力最终赢得一次又一次的胜利,也让青少年们的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玩游戏的青少年
也因此,青少年们往往就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了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去。
不过,作为一个新鲜事物,当年的家长们并不能接受孩子们沉迷网络的样子,将网络游戏称为“电子海洛因”,觉得沉迷于网络的孩子犯了“精神病”,“网络成瘾”一时之间让广大家长们谈之色变。
孩子“有病”就得治,家长们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劝解,劝不动就骂,骂不听就打,打没用就关起来禁止上网。
家长们这一套老方法大大加剧了亲子之间的矛盾,对现实生活感到恐惧、厌倦的孩子们更加渴望逃入虚拟世界中,不去考虑现实世界的任何事情,这在家长们看来,反而成为了“网瘾更深”了的证明。
既然打、骂等方法无效,家长们开始出现了“希望借助外部力量帮助孩子戒掉网瘾”的需求。一些打着“帮孩子戒网瘾”旗号的“网戒中心”自然就应运而生,而杨永信,就是其中的“翘楚”。
杨永信
“网戒中心”的“杨主任”
杨永信出生于1962年,20岁时从山东沂水医学专科学校临床专业毕业,后来进入了临沂市第四人民医院工作。因为大专生的身份,杨永信没有得到医院里的重视,为此他又跑去济宁医学院混了个本科学历。
有了本科学历的杨永信逐渐得到了医院方面的重用,成为了院里精神疾病方面的“专家”。
2003年,一位年轻的妈妈带着儿子来到“四院”,求一位精神科医生帮忙让孩子“戒除网瘾”。看着为了孩子不惜跪在地上的那个可怜的女士,在一旁袖手旁观的杨永信知道:机会来了。
身为一名研究精神疾病方面的专家,杨永信当然知道,最早提出“网络成瘾”概念的美国精神科医生伊万·戈登伯格,并不是真的认为“网络会成瘾”,他编出这个概念只是为了做个“恶作剧”,以嘲笑那些不管是赌博成瘾还是酗酒成瘾都给定义成“精神疾病”专家们。
网瘾
戈登伯格后来还专门在杂志上发表声明称:“如果把上瘾的概念扩大到每一个人的每种行为,那么读书会上瘾,跑步会上瘾,与人交往也会上瘾。”
不过,在巨大的“商机”面前,事情的真相又有什么意义呢?
2006年,“临沂第四人民医院网络成瘾戒治中心”正式开张了,身为“网戒中心”主任的杨永信,开始对外宣传:“美国精神疾病专家戈登伯格指出,网瘾是一种精神疾病,必须进行‘治疗’。而他独创的‘醒脑疗法’对于治疗网瘾有着极其‘显著’的作用。”
这里的“醒脑疗法”指的是,在“网瘾患者”的太阳穴或者手指处接通电极,用1~5毫安(实际上在10毫安及以上)的电流对“患者”的脑部进行“刺激”,以让孩子“清醒过来”,同时,因为电流“过小”,这种方法不会对孩子造成任何的伤害。
接受“治疗”的“网瘾少年”
虽然杨永信说得好听,但他对“网瘾患者”的做法其实仿照的是“电刺激厌恶疗法”。这是一种心理治疗中的行为治疗方法,指当患者出现不良行为时,医生通过对患者进行带有惩罚性质的刺激,让患者产生厌恶反应,最终让患者在不良行为和厌恶反应间产生条件反射,以达到不良行为消退的目的。
一般而言,对患者作这种治疗,不但需要精神卫生执业医师证,还要接受过有关单位的心理咨询和治疗方面的培训,而不管是杨永信还是他们单位里面的“工作人员”,都没有心理治疗师资格证。
这,也就导致了接下来悲剧的出现。
杨永信
随着“网戒中心”逐渐打响名号,杨永信和他的“醒脑疗法”也逐渐“走出临沂,面向全国”。
这一天,一对来自黑龙江的家长绑着他们的女儿来到了“网戒中心”。据这对父母讲,他们的女儿“不学好”,自从接触了网络后整个人“性情大变”,甚至跑到河北去见“从没见过面的朋友”,因此被他们带着亲戚抓回来了。
他们觉得这女儿自己管不了了,想请“杨教授”帮帮“管管”。
杨永信见到那位少女后,一脸和善的对车上的少女说道:“下来吧丫头,让我看看。”少女从车上探出头问道:“你是医生?是你让他们把我绑来的?”环视了一圈四周环境后接着问道:“这里是精神病院?为什么带我来这里?”
“网戒中心”心理讲堂
杨永信仍然带着和善的笑容说道:“这是为了你好,来吧,丫头,跟我上楼检查检查去!”少女当然不愿意承认自己有“病”,被她的父母、亲戚还有“网戒中心”的工作人员们强行带入了住院楼内。
在住院楼里住着的“患者”不叫患者,而是叫“盟友”。杨永信在“网戒中心”内实行军事化管理,所有盟友全部穿迷彩服,每天军训,杨永信还让盟友们组成了“同盟班会”。选“治疗效果佳”的盟友来当“班委”,班委可以享受一些特权:比如偶尔可以去外面买东西。
杨永信和“盟友”
同盟班会里有着极其严格的班规,比如必须服从命令,不能说杨永信的坏话,不许忽悠家长回家,上厕所不许锁门,未经许可不能坐杨永信椅子,不能私自和外界取得联系,不能逃跑等。一旦被人发现违反规定,那么就要送到治疗室去“治疗”,其中,如果逃跑被发现了,还要罚款2000元钱。
同时,杨永信鼓励盟友互相“揭发”,而且还会对之进行奖励,如此一来,住院的盟友们可以说是人人自危,根本无法形成有效的对抗杨永信的组织。
孩子被送进来后,家长们也被要求在医院里和自家孩子一同生活,他们还要组建家长委员会,接受杨永信领导。凡是住院的盟友的家长都要同意“家委会”制定的“入院通知”,里面有一条协议:临时放弃对孩子的监护权。
将杨永信视作神明一般的家长们对杨永信言听计从,自发的组成“搜救队”,帮着杨永信抓捕敢于逃跑的孩子。
少女进入住院部后被安排到了护士站内,闻讯而来的家长和盟友们将护士站包围了个水泄不通。
在护士站内,杨永信问少女为何被父母带到了这里,少女听后十分愤怒,说自己是被武洁(女孩父亲)和他的兄弟姐妹骗来的,他们开了张假的精神证明欺骗警方说自己有精神病,在警方的配合下将她从未婚夫家里抢了出来,说要带自己去北京、天津、济南,结果一路被带到了这里。
听女儿这么说,一直站在墙角不吭声的武洁小声说道:“你不是喜欢上网嘛,我跟你妈就想着让你来这里治疗治疗,你不是精神不太好嘛。”
女孩听后当即喊道:“你才有病呢,你们两口子都有精神病。”少女的妈妈见状开口说道:“对对对,我们都有病,我们跟你一块来治,一块来学习,好不好?”
少女当然不肯承认自己“有病”,和父母大吵了一架,杨永信见状,说:“你要是能从这里出去,就让你走。”
杨永信和盟友
少女听后转身就想往外面走,结果她刚往外走了没几步,就被几个1米8高的盟友挡住了去路,少女知道自己惹不起这几个高个盟友,转身就想从旁边突破,又被两名女盟友拦住了去路,其中一人开口说道:“听杨叔的吧,我们当初刚来的时候也和你一样,甚至还有人比你还凶,结果进了治疗室就完了,你还是投降吧,这里面没有敌人,大家都是盟友。”
少女没有理她们,想换个方向逃跑,这时杨永信对盟友们使个眼色,大家一拥而上,将少女拖到了治疗室内。
杨永信
所谓的“治疗室”其实是一个不足10平米的小房间,里面只有一张床,一个氧气罐,还有一个DX-IIa型电休克治疗仪(主要用于治疗狂躁型精神病人)。少女被放到床上,6个盟友分成两边抱住她的身子,一个护士准备好卫生纸后接通了电源,少女的父母则留在外面,不允许“参观”,说会“影响治疗效果”。
被控制住的少女厉声质问杨永信要干什么,脸上仍然带着微笑的杨永信开口说道:“只是给你做个小检查,你说你没有网瘾,我就用这个仪器给你测一下,你要有网瘾的话,就会感觉很难受,就要留下来接受治疗,如果你没有网瘾,检查完后我就放你走。”
DX-IIa型电休克治疗仪
之后,护士拿出一个看起来像饺子一样的橡皮牙垫要给少女垫上,以防少女因为过于疼痛咬掉舌头或者咬碎牙齿,结果少女不肯配合,咬紧牙关就是不肯张嘴。杨永信见状将旁边治疗仪的电极片取下,调好电压后,对着少女的太阳穴点了一下。
被电了的少女身体当即颤抖了一下,杨永信收起了笑脸,面无表情地问道:“难受吗?”少女咬牙说道:“不难受,我没有网瘾!”杨永信点了点头,又在少女的另一个太阳穴上点了一下:“难受吗?”
“不难受!”
治疗室
杨永信见状拿起另一个电极片,对着少女的两个太阳穴同时点了下去,他还没问,少女就挺不住了,开口说道:“我难受,我难受!这是什么东西?”杨永信见少女松口了,开口说道:“你难受是因为你有网瘾,现在告诉我,你叫什么名字·?”
少女听后当即警惕了起来,说道:“我不告诉你。”杨永信听后点了点头,说道:“看来你有些健忘,那么我们接着做检查。”说着,他对一直趴着的盟友们说道:“你们帮我记时间,按照流程我们要做6个小时,一秒钟一次,每小时就是3600次,你们说说,我们总共要做多少次?”
杨永信在“治疗”
一名盟友听后赶紧回答道:“21600次。”看着少女突然变得惨白的面容,杨永信“哦”了一声,说道:“很好,那你们就接着数吧。”然后再次在少女的太阳穴上点了一下,而且时间比前几次长了几秒,少女疼得流出了眼泪,防备也有所松懈,护士趁机将橡皮牙垫塞进了她的嘴里。
又进行了几次电击后,杨永信觉得可以了,开口问道:“现在告诉我,你叫什么名字?”
已经屈服了的少女回答道:“武旭影”。
“这是在治疗还是在惩罚?”
“治疗。”
“检查”结束后,杨永信和武旭影进行了长达45分钟的“谈话”,之后带着她走出了“治疗室”,武旭影出去后走到父亲面前,哭着跪下说道:“对不起。”然后走到母亲面前和她紧紧地拥抱在了一起。
武旭影和母亲
“杨永信”们
2006年,央视记者刘明银对杨永信进行了采访后写了一本夸大事实的《战网魔》,武旭影的故事就是其中的代表性事件。不过,刘明银没在书中提到的是,这位叫做武旭影的少女其实是一位心理学硕士,并没有什么网瘾。
她之所以被父母送到了“网戒中心”里面接受“治疗”,是因为父母不满意她交的外地男友,武旭影去河北投奔未婚夫,结果被父母抓了回来,以“有网瘾”为由送去“接受治疗”。值得注意的是,武旭影和男朋友平时都是依靠电话沟通,很少通过网络进行联系,因此她才会一再强调自己没有网瘾。
在电击结束后的45分钟时间里,杨永信会问“患者”:“你愿意在这里接受治疗吗?”被电“服”了“患者”回答“愿意”后,杨永信会交代对方:“从治疗室里出去后,不能跟你父母说这里面任何的事情,更不能忽悠你父母回家。”
“患者”点头后,杨永信会再次跟对方确认这是在“治疗”还是在“惩罚”,被电怕了的“患者”都会表示:“是在治疗。”
刘明银
2008年,刘明银创作的电视专题片《战网瘾》和《战网魔》开始在央视播出,在全国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全国大量因为孩子有“网瘾”的家长都将孩子送到了杨永信的“网戒中心”。
当时,“网戒中心”的“治疗”费用是每月6000元,总共要进行4个月的“治疗”,如果孩子“病情复发”,要立即送回去“治疗”。就这样,杨永信前前后后对6000多名“网瘾少年”进行了治疗,赚得盆满钵满,家产数千万。
大部分接受过“治疗”的孩子,出了“网戒中心”后都像是变了一个人一样,对父母异常的孝顺、恭敬,有的人甚至真的觉得自己有“精神病”。还有一些孩子出来后,和父母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恶劣了,甚至出现过对父母动手的孩子,以及选择自杀、自残的孩子。这些孩子后来又被送去“网戒中心”进行了“治疗”,出来后,他们连自杀都不敢了。
杨永信
随着“网戒中心”越来越出名,全国各地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治疗网瘾”的相关机构,这些大大小小的“戒网瘾机构”一个比一个黑心。
随着被送去“戒网瘾”的青少年越来越多,逐渐产生了越来越多的悲剧。一名叫做陈欣然的少女从网戒中心出来后回家不到十分钟,就用绳子将母亲捆住,用刀将父亲刺伤。
东北网戒中心内的“网瘾少年”小A,出来当天就烧了自家饭店,捅死了自己父亲,第二天就被抓了。当有人去探监时问他后不后悔,小A笑着表示自己不后悔,“我之所以能在里面熬这么多年,为的就是这几刀,太爽了!”
此起彼伏的恶性事件终于引起了有关部门的注意,2009年,卫生部紧急出台政策叫停了“电击治网瘾”,“杨永信们”就此销声匿迹。
电击治网瘾
始作俑者
不过,作为“戒网瘾”的始作俑者,杨永信并没有就此停下他罪恶的勾当。销声匿迹了一段时间,将“电休克疗法”改名为“低频电子脉冲疗法”后,他又开始悄悄地从事起了“戒网瘾”的勾当。除了“网瘾”外,杨永信还接受抑郁症患者、早恋、逃学厌学、打架斗殴、自卑自弃的“患者”,并对他们进行了“电击治疗”。
有一名早恋早孕的少女被送到了网戒中心后,杨永信组织盟友们对她进行了大肆辱骂,然后送去进行“电击治疗”,。治疗”结束后,少女被父母带出去刮宫,回来后这名少女当着所有人的面给杨永信和父母跪下了,结果又被杨永信组织盟友进行了辱骂。
2016年,一位网名为“雷斯林”的网友在网上发表了一篇名为《杨永信,一个恶魔还在逍遥法外》的文章,让杨永信再次进入广大人民的视线中,迫于压力,临沂市卫生部门终于彻底关停了杨永信的“网戒中心”,里面的军训场也改成了停车场。
然而,恶魔杨永信不但没有受到任何的惩戒,反而在临沂市第四人民医院当起了副院长。
❿ 2020年了,杨永信现在怎么样了
2020年,永信因对其患者使用的电刺激治疗,因为安全性、有效性不明,不尊重患者的选择权和知情权、研究未上报,以及私自收费而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在2009年7月13日叫停。
但杨永信至今没有停止或宣布停止使用所谓的低频脉冲,反而继续在媒体宣传他宣称的脉冲治疗。可惜目前已经没什么人关注,杨永信已经好几年没什么新闻了。
歪曲事实
杨永信于2006年1月,成立了由他担任主任的“临沂市第四人民医院网络成瘾戒治中心”。2008年7月3日晚8:20,中央电视台开始播出的7集电视纪录片《战网魔》第四集《谁把天才变成了魔兽》,内容主要是在对以《魔兽世界》为代表的网络游戏的抨击时,有污蔑歪曲的成分。
该节目不顾事实,诬蔑《魔兽世界》里可以随意杀人,偷盗,甚至将一段《流星蝴蝶剑》的片段当做《魔兽世界》的视频。而《魔兽世界》游戏里从来不具备偷盗玩家物品的功能,并且该游戏装备是绑定的,杀死玩家根本不会得到任何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