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湖南有哪些重点大学
湖南重点大学如下:
一、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简称“国防科技大学、国防科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直属的一所涵盖理学、工学、军事学、管理学、经济学、哲学、文学、教育学、法学、历史学等十大学科门类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
是国家首批“211工程”、“985工程”、军队“2110工程”重点建设院校之一,入选“20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由国防部、教育部双重领导,副大军区级编制。

二、中南大学
中南大学,简称“中南(CSU)“,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是中央直管、教育部直属的湖南省副部级大学。中南大学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建设高校,也是111计划、2011计划,中国-中亚国家大学联盟、中俄交通大学联盟入选高校。
学校学科门类齐全,是一所以工科和医学为特长,涵盖理学、文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哲学、教育学、历史学、艺术学,辐射军事学的综合研究型大学。
三、湖南大学
湖南大学,简称“湖大(HNU)”,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湖南长沙市,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由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湖南省人民政府、国防科技工业局四方共同建设,
是全国重点大学,中国一流学府,位列211工程、985工程,入选111计划、2011计划、千人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PACE计划。
四、湖南师范大学
湖南师范大学创建于1938年,位于历史文化名城长沙,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
学校现有7个校区,占地2700余亩,建筑面积119余万平方米。主校区西偎麓山,东濒湘江,风光秀丽,是全国绿化“400佳”单位之一。学校设有24个学院,85个本科招生专业,本科和研究生教育覆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1大学科门类。
五、湘潭大学
湘潭大学,简称“湘大”,是一所由毛泽东主席倡导创办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由湖南省人民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重点共建。
入选“111计划”、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等,是硕士学位授权单位,湖南省招收留学生和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高校,是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2. 国防科技大学属于几本院校
国防科技大学属于一本院校,在本科第一批次招生。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简称“国防科技大学”,由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直属,位列第一个五年计划国家156项重点建设工程、211工程、985工程、双一流、军队“2110工程”。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为中共中央1959年确定的全国20所重点大学之一、国务院首批批准有权授予硕士及博士学位的院校、全国首批试办研究生院的院校。

(2)湖南理工学院策划书封面扩展阅读:
国防科技大学的师资力量
据2017年12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有两院院士、“千人计划”人选、“万人计划”人选、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教学名师、全国全军优秀教师近200人。
其中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28人(其中专职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5人,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国家级人才工程人选170余人,博士生导师537人,硕士生导师1494人,国家级创新团队11个。
此外,2012年学校高性能计算创新团队荣获首批国家科技进步创新团队奖,学校自主创新团队被确立为全国重大典型,“慕课”团队被确立为全军重大典型。
3. 湖南省的一本大学有哪些
湖南省一本大学有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湘潭大学。
国防科技大学简称国防科技大,是一所涵盖理学、工学、军事学、管理学、经济学、哲学、文学、教育学、法学、历史学等十大学科门类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首批“211工程”、“985工程”、军队“2110工程”重点建设院校之一,入选“20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中南大学,简称中南,坐落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湖南省长沙市,是中央直管、教育部直属的湖南省唯一副部级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985工程”、“2011计划”首批重点建设的大学,是“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入选高校,是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湖南省三方重点共建大学。
湖南大学,简称湖大,享有“千年学府,百年名校”之美誉。她坐落在湖南长沙湘江西岸的国家5A级岳麓山风景名胜区。她是历史悠久、声誉斐然的著名大学,是直属教育部的“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2014年8月,湖南大学入选2014年度“2011计划”及国家“2011计划”核心协同高校。
湖南师范大学位于历史文化名城长沙,是一所以师范教育著称、具有悠久历史的省属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院校,入选“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是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
湘潭大学,简称“湘大”,位于湖南省湘潭市。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是湖南省与教育部共建大学 ,也是湖南省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高校;入选111计划(“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高校、“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等。
4. 邵阳学院怎么样
本人是邵阳人,虽然没有上过邵阳学院,但是多次去过邵阳学院,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邵阳学院升为本科的时间十年左右,是邵阳师专与邵阳高专合并而成,其实相对于刚升为本科的院校,实力都差的不太远。
说说邵阳,邵阳是湖南比较差的一个城市,交通也不是很方便,城市建设也不怎么样,邵阳人也是比较的彪悍,至于学校怎么样的话,学校的硬件设施一般,环境的话还行。有些朋友回答有好几个校区,说实话,学校校区多不是好事,本来很多资源都有限,到处分散,不是很好,也有人说校区多人少环境好,毕竟我们是来求学的,不是来享受的,比如图书,本来这个学校有藏书100万册,分为几个校区,图书就分散,你要看的书在这个图书馆看不到,要去另外一个,虽然可以流动,但是不方便。
建议你,考大学最好考省会城市或者比较大的市的学校,第一,那里交通会好些,第二,院校也多,各方面的条件都会好一些,就连就业的机会,都好很多。而且处于省会城市的大学发展要快一些,中国有很多的大学都是不错的,就是因为所处地方不好,发展受到很大的制约,如燕山大学之类的。
至于学校怎么样,说实话,中国有本科院校七八百所(不包括三本),排名在三百以后的学校都差不多,你从学校的名字基本就可以看出学校的情况了,尤其是近10年,大量的专科升为本科,XX学院、XX示范学院|、XX文理学院\XX科技学院\XX理工学院啊,都是刚升本科不就的,所以综合实力都差不多,差别有还是有的,但是不会像排名前一百名的大学与排名三百名的大学差距那么多。
如果你的分数不够,想上个本科,还是可以的,毕竟本科与专科在文凭方面还是有差距的,很多的时候很多的机会入门都是要求本科,就像考公务员一样,你拿着邵阳学院的本科与北京大学的本科,都是一样的报考(不排除有些职位要求是211之类的,但是这种情况现在比较少,而且有减弱的趋势),那有机会上本科还是上个本科。
另外,在大学,学的好与坏,很大程度上是靠自己的。
5. 苏州大学2022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证学校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工作的顺利实施,切实维护学校和考生的合法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相关法律、教育部有关规定,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学校名称:苏州大学
学校地址:天赐庄校区坐落于江苏省苏州市十梓街1号;独墅湖校区坐落于苏州工业园区仁爱路199号;阳澄湖校区坐落于苏州市相城区济学路8号;未来校区坐落于苏州市吴江区。
上级主管部门:江苏省教育厅
办学层次及类型:本科,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国家“211工程”、“2011计划”入列高校、“双一流”建设高校,是教育部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国防科技工业局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
第三条颁发证书:在规定的年限内达到所在专业毕业要求者,颁发苏州大学本科毕业证书;符合学校学位授予有关规定者,颁发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证书。
第四条苏州大学招生工作将全面贯彻教育部、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有关文件精神,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德智体美劳全面衡量、综合评价、择优录取。

(独墅湖校区炳麟图书馆)
第二章组织机构
第五条苏州大学设立招生委员会,确定本科招生工作的总体思路和目标,审议本科招生政策、计划和录取原则,讨论决定本科招生重大事宜,为本科招生工作提供指导意见。招生委员会下设本科招生领导小组,根据招生委员会的授权负责制定招生章程、编制招生计划、决定选拔测试方案、确定录取标准、审核录取结果等本科招生具体事项。
第六条招生就业处作为学校的常设工作机构,负责学校本科生招生的日常管理工作。
第七条学校纪委、监察专员办公室负责监督本科招生各项政策和规定的实施。
(天赐庄校区东吴门)
第三章招生计划、报名条件及录取原则
第八条按照“学校负责、招办监督”的原则,在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委员会组织下开展本校本科招生录取工作。
第九条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促进教育公平的决策部署,依据上级部门有关要求,综合考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自身办学条件、毕业生就业情况、各省生源情况等因素,经主管部门审核后,确定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年度招生计划及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以各省级招生主管部门公布的为准。
学校预留计划不超过本校本年度本科招生计划总数的1%,主要用于调节各地统考上线生源的不平衡,并严格按照从高分到低分顺延录取。
第十条学校部分本科专业按大类招生,考生填报高考志愿时,将大类视作一个专业填报即可。按大类招收的新生,入学时在大类内不分专业,在完成大类基础课程学习后,根据自身的专业发展目标、兴趣特长等,参加大类的分流,进入大类中的具体专业学习。大类及其包含专业,经主管部门审核后在学校本科招生网公布。
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江苏省学位委员会有关文件精神,学校部分本科专业开展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试点,本科毕业并达到学校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可授予双学士学位。双学士学位只发放一本学位证书,所授两个学位在证书中予以注明。项目管理办法按学校有关规定执行。项目简介可查阅学校本科招生网。
第十一条报名条件
1.凡通过生源地省级招办报名资格审查的考生,均可报考。
2.身体健康状况要求:对考生的身体健康状况要求执行教育部、原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原卫生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入学和就业体检项目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入学和就业权利的通知》等的有关规定。除此以外,根据相关专业培养及就业的实际情况,报考材料类、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者,要求无色盲、色弱。
3.高考外语语种要求: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只招收英语语种考生;其他专业不限制考生应试外语语种,但学校的公共外语课程只开设英语课程。
纳米材料与技术专业要求考生英语基础扎实,以适应全英文教学环境;音乐表演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部分课程以英文授课,要求考生有良好的英语基础。
4.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专业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美术基础。
5.报考我校保送生、高校专项计划、高水平运动队等特殊类型的考生,经教育部“阳光高考”信息平台公示无异议后方可报考并享受我校相应类型录取政策。其中,保送录取优秀运动员需经国家体育总局公示无异议。
6.在高考综合改革省份招生,各专业的高考选考科目要求以生源地省级招办公布为准,考生须符合所填报专业志愿的高考选考科目要求;在其他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考生须符合所填报专业志愿的科类要求。
第十二条录取原则
1.学校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按照普通类、体育类和艺术类专业分类分批次录取。高考综合改革省份录取时按照当地招生主管部门政策执行。
2.根据各省(直辖市、自治区)考生报考情况,与省级招办协商确定调阅考生档案比例。实行平行志愿投档的批次,调档比例原则上控制在105%以内。
3.按照顺序志愿投档的批次,在第一志愿考生生源不足的情况下,我校可接收非第一志愿考生,若非第一志愿考生生源仍不足,将征集志愿;按照平行志愿投档的批次,未完成的计划也将征集志愿。征集后仍未完成的计划经省级招委批准后调整至生源充足的其他省份。
4.符合高考照顾加分政策的考生按加分后的总成绩参与专业录取排序。我校在江苏省招生,执行江苏省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规定的照顾录取政策;在其他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原则上认可各省级招办根据教育部相关政策给予考生的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及分值。按教育部相关规定,所有高考加分项目及分值不适用于不安排分省招生计划的艺术类专业、高水平运动队等招生项目。
5.高考综合改革省份学生综合素质档案材料的使用办法:在特殊类型招生中,作为报名资格审核的参考;在普通高考录取中,当考生按同分排序规则比较后分数仍相同时,作为安排专业的参考。
6.普通类专业录取方法:
⑴对进档考生按照分数优先的原则依据录取排序成绩从高分到低分顺序进行专业录取,各专业志愿之间不设分数级差。
⑵若生源地省级招生主管部门对于录取规则另有规定,按其规定执行。其中,在内蒙古自治区实行“招生计划1:1范围内按专业志愿排队录取”的录取规则。
⑶进档考生的录取排序成绩使用生源地省级招办提供的投档成绩(含小数部分)。
⑷进档考生同分排序规则。考生的录取排序成绩相同时,上海、浙江、北京、天津、山东、海南考生依次按数学、语文、外语成绩从高到低排序,若仍相同,则再依次按选考科目中第一高分科目、第二高分科目、第三高分科目的成绩从高到低排序;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考生依次按语文数学两科之和、语文数学两科中的单科最高成绩、外语单科成绩、首选科目单科成绩、再选科目单科最高成绩、再选科目单科次高成绩从高到低排序;其他省(直辖市、自治区)文史类考生依次按语文、数学、综合科目成绩从高到低排序,理工类考生依次按数学、语文、综合科目成绩从高到低排序。
⑸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原则上只录取填报有此类志愿的考生。
7.体育教育专业,对进档考生按生源地省级招办提供的投档成绩(含小数部分)从高到低择优录取。
8.所有专业志愿都无法满足且不服从专业调剂的考生,作退档处理。
9.保送录取优秀运动员、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保送生、高校专项计划、高水平运动队、美术与设计类、音乐类、播音与主持艺术、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等录取办法依据教育部、生源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主管部门规定和我校本年度相应招生简章,以及因疫情防控公布的调整方案执行。
10.国家专项计划考生、地方专项计划考生、面向江苏省部分地区的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计划考生、南疆单列计划考生、内地新疆高中班毕业生、内地西藏班毕业生、对口援疆计划考生、少数民族预科班、少数民族预科班结业后转入本科考生,按照教育部、生源所在省(直辖市、自治区)和学校有关招生工作规定进行录取。
(未来校区学术交流中心)
第四章附则
第十三条高考成绩优异且录取在有关专业的考生,入学后有机会选拔进入敬文书院、唐文治书院、巴斯德英才班学习。
第十四条录取在未来科学与工程学院的考生,安排至未来校区就读。未来校区地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核心区域,围绕“面向未来、面向国际、面向产业”的办学定位,开设社会急需的高精尖专业,培养新工科复合型创新人才。其他新生,结合所属学院(部)、书院的办学地址等实际情况,分别安排至天赐庄校区、独墅湖校区、阳澄湖校区就读。
第十五条新生入学后,学校将严格按照国家和学校有关规定开展新生入学资格复查和入学体检复查。经复查发现有不符合录取条件者,由学校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区别情况予以处理,直至取消入学资格。
凡经查实有弄虚作假、骗取高考加分资格或录取资格、冒名顶替入学等违规情况的考生,一律取消其入学资格、不予学籍电子注册,并报告有关部门倒查追责。
第十六条收费标准
1.学校根据经江苏省物价部门核准的标准(苏价费〔2014〕136号、苏价费〔2017〕243号)收取学费,具体收费标准可在各省级招办公布的招生计划及学校财务处网站、本科招生网查阅。随录取通知书一起寄发的苏州大学新生报到手册也将告知各专业具体收费标准。
2.学生住宿由学校统一安排。学校根据江苏省物价部门核准的标准(苏价费〔2002〕369号、苏财综〔2002〕162号),住宿费为每人每年500元至1500元。未来校区住宿费如有变化,按学校报经江苏省物价部门核准的标准执行。
第十七条符合要求的本科生在校期间可申请转专业,具体按学校有关文件规定执行。
第十八条学校设立以“扶持培育、奖励优秀、励志助学”为宗旨的评奖评优体系,形成了以奖学金、助学金、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减免学费、困难补助为主的“六位一体、联动助学”立体保障机制,构建“发展型资助”体系,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赋能个人发展,激励广大学子成长成才。有关程序按国家、生源地相关主管部门和学校规定执行。
第十九条学校本科招生网提供我校招生计划、招生政策、学费标准、录取规则、招生专业介绍等招生信息查询。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录取工作结束后,学校将及时在本科招生网上公布录取结果。
第二十条联系方式
学校网址:http://www.suda.e.cn
本科招生网址:http://zsb.suda.e.cn
联系电话:0512-67507943、67507949
传真:0512-67507942
电子邮箱:
[email protected]咨询QQ:800039119
微信公众号:苏大本科招生(sudazsb)
监督举报电话:0512-67507343
第二十一条苏州大学不委托任何中介机构或个人进行招生录取工作,不收取国家规定外的任何费用。任何以“苏州大学”名义进行非法招生
宣传等活动的中介机构或个人,学校保留依法追究其责任的权利。
第二十二条本章程通过我校本科招生网向社会发布,对于各种媒体节选公布的章程内容,如理解有误,以我校公布的完整的招生章程为准。
第二十三条本章程自公布之日起生效并施行。若与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上级有关政策相抵触,以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上级有关政策规定为准。
第二十四条本章程经学校审议通过,由苏州大学招生就业处负责解释。
6. 师范生和理工科生那个长远发展好
这个没有绝对的答案,师范生和理工科生两个长远的发展都不错,当然选择当老师的话可能工资就比较的有限。
如果自己追求的是更高的收入,那么我建议你选择理工科,理工科的专业在社会上一般比较的好找工作,而且工资都比较的可观。
教师的话需求可能比较大,但是工资的话稳定。
7. 长沙理工大学是一本还是二本
长沙理工大学是一本。
长沙理工大学(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简称“CSUST”。是国家交通运输部和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属于湖南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
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教育部“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是中国电力高校联盟、绿色交通联盟、中俄交通大学联盟成员之一,是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师资力量:
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双聘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人。
“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3人。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长沙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