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日本的心神战机是什么玩意
心神”验证机的这两个部分设计是分别由两个部门进行的。其中高机动性的研究工作由日本防卫厅技术研究本部第3技术开发室完成,该项研究在2000年就已经开始,按计划将于2008年末结束;而隐身性方面的研究则由“心神”项目的主要合同单位——三菱重工承担。
三菱重工为了实现飞机的低可探测性能,因此在外形设计上参考了目前唯一投入服役的标准四代机F-22,采用了并列双发双垂尾正常布局。
根据上一代隐身理论,飞机的主要轮廓线和机身开口接缝线应该相互平行,以尽可能将雷达回波集中在有限的方向上,使得敌方只能在特定方向探测到自己。F-22正是在这一理论成熟的时候诞生的“心神”也参考了这些,采用了带附面隔层道的carret进气口。鉴于F一35的鼓包式进气口早已经进行过试验,而“心神”仍旧在进气口内侧设计有附面层隔道。很显然是为超声速飞行性能考虑的。其他诸如梯形主翼.外倾式梯形双垂尾等均与F一22如出一辙。这个外形也令很多人在看到“心神”第一眼后会认为这不过是继“猛禽斯基”后的“倭猛禽”罢了。平尾的轮廓倒还算有意思,前缘与主翼前缘相垂直,而折线形后缘外侧与前缘平行,内侧则与主翼后缘平行。不但保证了足够的气动效率,提高了隐身性,同时还扩大了机背通讯天线及其他天线的工作范围。不过这一设计也不是“心神”首创。
“心神”在气动外形上与F一22的最大区别主要在于类似F一1 6的气动侧板,这一将主翼和平尾有机结合成一体的气动侧板有效提高了飞机的控制效率,同时后端与平尾相接,使得控制效率进一步提高。这种结合了F一16和F-35各自特点的气动侧板虽然在很多国家的方案中并不鲜见,但是将其付诸于实施的还只有“心神”。 F一22还有一个设计亮点,就是在进气口端上部外侧各有一个三角形的突起,这个突起上表面与机身连成一体,下表面则于进气口有一个折角。这个设计非常巧妙,极好地保证了飞机的隐身性以及进气口的要求,同时起到了边条/前翼的作用,能够在大迎角状态产生涡流提高主翼升力。而“心神”并没有采用这一设计,而是直接在进气口外侧伸展出边条,然后与气动侧板相接。这种结构简洁,而且与F一22的设计相比,“心神”的设计保证了飞机机身对面积律的要求,结合其进气口采用附面层隔道设计,说明“心神”非常强调跨声速/超声速特性。
不过“心神”的设计有一点必须特别注意,就是在主翼前缘襟翼内侧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闭合锯齿”设计。肉眼平视非常难以注意到这个结构,该设计也算巧妙而有意思。这一设计类似于米格~23主翼前缘的锯齿结构,起到类似于翼刀的作用,用于控制失速气流的扩展,能够提高飞机的可控迎角范围。很多飞机都采用了这一设计,但是此设计的最大缺点就是其独特的凹口会大幅增加飞机迎风面的雷达反射面积,这对于现代战斗机来说是非常致命的。而“心神”为了获得更高的机动性、更大的可控迎角范围,因此毅然采用了锯齿设计,而与常规锯齿不同的是,“心神”的锯齿前端向内收拢与机身相接,整体形成了一个闭合的锯齿结构,挡住了前向雷达波直接进入锯齿内,这一设计目前还是只见于“心神”,不过这一设计是否真的能提高隐身性,以及气动效率具体如何,还有待进一步试验。
三菱重工除了要进行低可探测性机体形状设计的研究外,还要进行IFPC技术的开发。IFPC是指综合飞行/推进控制(Integrated FIight Pro—pulsion Contr01)技术,主要用于在飞机通过气动操纵面无法控制飞机姿态的失速范围内,通过对推力的控制来操纵飞机的控制技术。不仅如此,为了使整个系统性能最优和稳定性最好,就必须对各个部分综合控制,即一体化控制。对于进气道、 发动机及喷管的综合控制称为航空推进系统综合控制,简称cs;对于飞机与推进系统综合控制称为飞行/推进系统综合控制,简称IFPC。通过IFPC的实现,飞控、推进等系统也将演进成为一种一体化的、智能的、综合了各种飞机控制能力并与指挥、控制、传感、导航、攻击等系统高度综合的飞机。同时,在整个飞行包线内最大限度地满足飞行任务的要求,以满足推力管理,提高燃油效率和飞机的机动性,有效地处理飞机与推进系统之间耦合影响及减轻驾驶员负担等项要求,从而使系统达到整体性能优化。
作为IFPC的一个重要组成环节,“心神”采用了推力矢量喷管。而该喷管区别于苏一37的圆截面三维推力矢量喷管和F-22的矩形截面低可探测二维矢量喷管,而是类似于美德合作的X一31所具有的三片折流板矢量操纵方式,比较特别的是“心神”的矢量折流板带有锯齿,有可能是为了降低雷达探测性而设计的。
毫无疑问,X一31项目是目前有人战斗机最强机动性的代表,这一项目诞生于1986年6月,美国和当时的联邦德国政府签订了一份关于联合进行“增强战斗机机动性”(EFM)计划研究的谅解备忘录,该计划由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牵头,联邦德国国防部的技术计划部门以技术合作的方式参与该计划,为该计划的发展研究机就是X一31“增强战斗机机动性”验证机,该机主要用来研究提高近距空战格斗能力的方法。而X一31最具特点的就是折流板矢量喷口,3块碳一碳导流叶片绕发动机圆周对称配置,每枚导流叶片的受高温区都包敷着碳化硅面层,且均由单独的作动装置驱动。通过偏转导流叶片来提供俯仰和偏航所需的控制力。最大偏转角度为35度,折流板矢量喷管不像二维和三维推力矢量喷管那样包覆住喷流,因而在大多数情况下最大只能将气流方向改变15度,而在某些低能量状态以及发动机尾喷口面积较小的情况下气流改变还达不到15度。而且折流板推力矢量控制方式的缺点是相当明显的,首先它的导流叶片在同时偏转一定角度以上可能发生相互碰撞,因而必须在控制软件中做适当的设置,这会导致该机推力矢量的控制律和与飞行控制系统的结合相当复杂;其次是导流叶片本身的使用能力问题,X-31的折流板内偏5度仅仅10秒后就必须外转10度冷却15秒才能再次使用.最后是折流瓣式偏折喷口的固有缺点——推力损失问题,X一31A在导流叶片的偏转角度超过10度时推力开始明显损失,偏转至25度时推力将损失700千克力左右。
不过尽管推力矢量控制方式有种种缺点,但是“心神”仍IEl决定采用这一矢量控制技术,一方面是结构简单,不用面临开发额外的且日本从未接触过的结构复杂的俄式三维矢量喷口,同时也不像F-22的二维矢量喷口那样不能对偏航方向作控制;另一方面,折流板技术是美国的现成技术,即使是双发动机同时采用折流板也在F/A一18 HARV上进行过验证,而X-31所验证的技术本来就是用于移植的,因此在结构设计以及控制软件上,日本都可以直接从其盟友美国身上获取。毕竟日本要试验研究的是控制技术而不是结构制造技术。对于日本来说,制造一个机器并不困难,不必因此浪费时间而导致“心神”计划的拖后。
除此之外,三菱重工还要同时展开“灵巧蒙皮(Smart Skin)”的试制。灵巧蒙皮主要是指用于机身制造的一种重量轻且强度高的新型复合材料。这种全新材料的试验工作计划将于2011年完成。
“心神”先进技术验证机起飞重量约为8吨,所装备的两台日本国产XF5-1涡轮风扇发动机总推力能够达到10吨,飞机起飞推重比为1.25。采用了新型灵巧蒙皮的“心神”还将进一步降低重量。除了灵巧蒙皮之外,“心神”还将要验证实现IFPC能力的矢量喷口.多功能主动相控阵雷达以及类似于F一35的综合光电搜索瞄准系统。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全状态“心神”验证机将于2014年进行首飞。
⑵ 日本的飞机的种类有多少
日本飞机的一些命名 二战初期,日本海军使用3种命名办法 1、“*”试系统 2、年代型号/飞机类型系统 3、飞机类型/型号序列/制造厂编码/改型系统 二战后期,日本海军在这些办法上又加上通俗命名法 “*”试 系统 从1931年起,日本海军给每一种新设计的飞机,不论是设计计划和试验机,都按昭和年代(即1926年裕仁天皇即位的年号)给予一个编号---“*”试****机。例如:著名的“0”式舰载战斗机在1937年设计,当年是昭和12年,所以又称为“12”试舰载战斗机。 年代型号/飞机类型 系统 1920年后,日本海军按战前日本旧历(以日本第一个天皇,神武天皇于公元前660年即位,皇记元年)的最后两位数或一位数,根据飞机入役的时间决定飞机的年代型号。“99”式舰载俯冲轰炸机,即皇记2599年--公元1939年入役;“0”式舰载战斗机,即皇记2600年--公元1940年入役,称为“0”式而不是“00”式;“2”式大艇,即皇记2602年--公元1942年入役。 30年代后期,为了描述飞机的改型,日本海军在飞机型号后又增加了改型描述码,用两位阿拉伯数字代表飞机机身(机翼)和发动机改型,例如:“0”式11型战斗机,是“0”式的第一种型号,而21型是第二种改型(2代表飞机的机身已经改进,事实上飞机的机翼外改为可以折叠,1代表发动机未改进),52型是机身进行了5次改进、发动机改进了2次。 进一步的改进以相当于英语ABC和汉语甲乙丙的日语字符表示,列在名称的最后。 飞机类型代码/型号序列/制造厂编码/改型 系统 从1922年开始,日本海军飞机还摹仿美国的编号系统。 飞机类型代码 A 舰载战斗机 B 舰载攻击机 (包括鱼雷、水平轰炸机) C 侦察机 D 舰载轰炸机 (俯冲轰炸机) E 水上侦察机 F 观察机 G 攻击机 H 水上飞机 J 陆基战斗机 K 教练机 L 运输机 M 特种水上飞机 MX 特种用途飞机 N 水上战斗机 P 轰炸机 Q 巡逻机 R 陆基侦察机 S 夜间战斗机 型号序列 飞机序列号。但有部分飞机按美国习惯不从1开始。 制造厂编码 A 爱知 G 日立 H 日野(Dai-Juichi Kaigun Koskusho) J Nihon Kogata Hikoki K 川西 M 三菱 N 中岛 P Nihon Hikoki S+ Sasebo(Dai-Nijuichi Kaigun Kokusho) Si Showa Hikoki W Watanabe Tekkosho 九州 Y 横须贺(Dai-Ichi Kaigun Koku Gijitsusho) Z Mizuno Guraida Seisakusho 第4个阿拉伯数字表示改型,在此之后的英语字母则表示具体的改型用途。例如:H6K4表示川西飞机公司的第6种水上飞机的第4种改型,H6K4-L则表示这种飞机的运输改型。所以,--"L"代表运输改型,--"K"代表教练改型。也有直接用--"改"表示的 通俗命名法 1943年7月后,日本海军也觉得繁复的飞机名称不利于作战的指挥,又规定了新型飞机的通俗命名办法。 舰载战斗机 以“风”命名 水上战斗机 截击战斗机 以“电”命名 夜间战斗机 以“光”命名 攻击机 以“山”命名 轰炸机 以“星”或“星座”命名 巡逻机 以“海”或“洋”命名 侦察机 以“云”命名 教练机 以“树”、“植物”、“花”命名 运输机 以“天”命名 其他 以“风”命名 日本陆军飞机的命名办法 日本陆军飞机的命名办法有以下三种 年代型号/飞机类型系统 和日本海军相似,仅有一点不同:皇记2600年--公元1940年入役的飞机称为“100”式,而不是称为“0”式。 Ki编号系列 从1932年起,日本陆军将所有陆军飞机统一按试制、入役的先后次序将飞机编为Ki***.后面再根据改型情况加上罗马字I、II、III和abc。从名字上面完全看不出飞机的功能、制造厂等信息,而且在1944年后,新飞机出现太多,这种编号方式显得十分混乱 通俗名系列 战争后期,日本陆军也发现,长且绕口的飞机名称在指挥时十分不利,于是和海军一样为新型飞机起了简略的通俗名。但日本陆军的通俗名并不象海军一样有规范,例如:Ki-61战斗机-飞燕,Ki-41战斗机-隼,Ki-67轰炸机-飞龙。 盟军识别编号 我们可以想见,要美国参谋人员记住诸如:爱知D3A1海军“99”式舰载轰炸机第11型这样长的名字是多么困难。1942年中,美军西南太平洋战区空军司令部的参谋开始在内部使用绰号来称呼日本飞机,在工作中发现这种名字既简短又有特色。1942年底,这种方法为美国海军和陆军接受,在使用过程中形成了约定俗成的大致规则 男性名 战斗机(海军、陆军),侦察机 女性名 轰炸机(包括攻击机和俯冲轰炸机) 侦察机(陆基和舰基) 飞艇和运输机(运输机名字以“T”开始) 树名 教练机 鸟名 滑翔机
⑶ 日本推出赏星航班,有哪些亮点
近日,日本星悦航空公司推出了赏星航班,引起很大反响。赏星航班顾名思义就是可以在飞机上观赏星空,不过这个星空是天象仪投影出来,而不是乘客打开飞机窗口直接看到的。此次日本星悦航空公司在飞机通道上设置了六台小型天象仪,将各种各样的星空图案投放到机舱顶部,飞机乘客们抬头就可以看到满天星辰,整个投影时间大约二十五分钟,期间机舱内的灯会被关掉,整个机舱里只有熠熠星光。
日本星悦航空公司之所以会推出赏星航班,还是受到今年疫情的影响,航空客流大幅减少,日本航空公司为了增加收入,才想出这样有趣的项目。在我看来,航空公司都可以推出更多有趣的项目。
⑷ 寻找“F6F-3”飞机简介!!!
地狱之猫 F6F 战斗机
F6F 是二战美国海军的标准舰载战斗机,它不是最快速的二战战斗机,但是与以往的美国战斗机不同,F6F 可与日本飞机在低空玩起“猫捉老鼠”的死亡游戏,成功地压制住零式战斗机取得空中优势。F6F 共生产 12,272 架。
舰载机的大型化
F6F 的历史可以追溯到 1938 年,当时格鲁曼 F4F-2 原型机 XF4F-2 正在试飞中,美国海军和格鲁曼公司都想给 F4F 塞进一台马力更大的发动机以进一步提高性能。但是基于 XF4F-1 的基本设计,单单换发并不能保证性能的全面提升,还需要增加翼面积,于是出现了非常成功的 XF4F-3,这些都为日后 F6F 的研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在 1939~1940 年期间,美国海军开始着手发展新一代的舰载战斗机,钱斯.沃特公司的倒鸥翼 XF4U-1 和格鲁曼公司的双发 XF5F-1 是此计划的两个竞争者。在试制 XF5F-1 的同时,格鲁曼并未停止单发战斗机的研究,仍在继续改进 F4F“野猫”,期间借鉴了来自欧洲战场的宝贵信息。值得一提的是,新的 F4F-4 首次引入了折叠机翼,大大减小了航母甲板占用面积,从而有可能设计出更大的舰载战斗机。
1940 年末,格鲁曼公司的 XF5F-1 受到海军的质疑。格鲁曼出于舰载机安全性考虑而设计的双发 XF5F-1 战斗机原本是个很好的设想,但是 XF5F-1 的两个发动机在座舱之前,飞行员着舰时更本无法看见着陆信号官 LSO 的信号,这绝对是个严重的问题,并且 XF5F-1 原型机的式飞结果也不理想。海军要求格鲁曼拿出另一个替代方案,1941 初年格鲁曼提出了 XF6F-1 方案,考虑到采购成本与便于生产,发动机选用 1,700 马力的 14 缸气冷莱特 R2600,这种发动机已经应用在格鲁曼 XTBF-1 鱼雷机上,并开始批生产。XF6F-1 借鉴了 F4F 的大量成熟技术,使这种飞机可以在短期内设计出来。美国海军在评估了格鲁曼的设计方案后,1941 年 6 月 30 日向格鲁曼订购了两架原型机,这两架飞机分别安装不同的发动机,以便进行对比测试。
XF6F-1 可以看成为是 F4F 的放大型,XF6F-1 的正常起飞重量 5,896 公斤,比 F4F 重了一倍,几何尺寸上也增大了 20%。两者都出自格鲁曼“铁匠铺”设计小组之手,所以这两种飞机在外观上的相似就不足为奇了。XF6F-1 机身和尾翼结构都继承自 F4F,仅仅了几何尺寸不同。XF6F-1 重新设计了中翼段,使主起落架可以向后收进机翼内而不是 F4F 那样收入机身,这样 F6F 的主起落架轮距比 F4F 宽了许多,更适合在航母上操作。XF6F-1 还加强了飞行员装甲并增加弹药容量。舰载机的大型化使得 XF6F-1 大大提高了战术性能,同样的趋势也出现在它的竞争对手 XF4U 上,它们的重量都达到了零式的两倍以上。
F6F 家族
XF6F-1
不久后,XF6F-1 于 1942 年 6 月 26 日首飞成功。安装 R2600-16 发动机和寇蒂斯电气的三叶螺旋桨,在发动机 2,400 转/分时可产生最大 1,600 马力的功率。机翼内并列安装六挺 12.7 毫米白朗宁机枪,每挺备弹 400 发。XF6F-1 的宽敞的座舱位于机身主油箱之上,位置较高,飞行员具有良好的前向视野,座舱四周有完善的装甲保护。尽管试飞结果和人们预期的一样,XF6F-1 性能相对 F4F 有了台阶性的提高,格鲁曼仍计划在第二架原型机 XF6F-3 中安装功率加大 25% 的普惠 R2800-10“大黄蜂”发动机。
XF6F-3
XF6F-3 是 F6F 的第二架原型机,由于换装了 R2800-10 发动机,细节处和 XF6F-1 有些不同,左侧发动机排气管开口减小了一些,并且将空速管移到了右翼前缘底部。1941 年 7 月 30 日,试飞员 R.霍驾驶 XF6F-3 首飞成功。随后格鲁曼又把第一架原型机 XF6F-1 改成 XF6F-3 标准,这两架 XF6F-3 成为后来 4,400 架各型 F6F-3 战斗机的始祖。
F6F-3
1942 年 11 月,XF6F-3 首飞后的 5 个月后,首架生产型 F6F-3 飞上蓝天。和原型机相比,F6F-3 改动很多,主起落架舱门经过修形以降低阻力;用汉米尔顿-标准全天候螺旋桨替代了寇蒂斯电气的产品;发动机罩和排气管也有少许改动,但 F6F-3 的武器仍沿用原型机的六挺 12.7 毫米白朗宁机枪。在排除了一些微小的设计缺陷后,1943 年 1 月 16 日格鲁曼开始向海军交付 F6F-3,埃塞克斯号航母上的 VF-9 中队成为首个装备 F6F-3 的单位。1943 年 8 月 31 日,约克城号航母的 VF-5 中队的 F6F-3 首次参加实战。到 1943 年底,F6F-3 已经交付了 2,500 架之多。F6F 生产如此迅速的原因除了美国强大的航空工业实力外,F6F-3 与 F4F 相似性也帮助了格鲁曼迅速地转产。F6F-3 早期型使用 R2800-10 发动机,1943 年末,F6F-3 后期型换成了带注水加力的 R2800-10W 发动机,并增加了机腹中线挂架,可以挂载炸弹或者 150 加仑副油箱。
F6F-3N/E
1943 年 11 月,格鲁曼在 F6F-3 基础上发展出了先进的夜战型,大约生产了 200 架 F6F-3N 和 18 架 F6F-3E。F6F-3N 和 F6F-3E 都在右机翼安装有雷达天线,不同的是 F6F-3E 的 AN/ASP-4 雷达天线单元以吊舱形式安装在右翼挂架上,F6F-3N 的 AN/ASP-6 雷达天线单元则安装在右翼的流线型整流罩中。两种型号的雷达波接收器都安装在机身内,在座舱仪表面板中增加了雷达显示器,这两种型号都安装有 R2800-10W 发动机。
到 1944 年 4 月停产时为止,F6F-3 各型共生产了 4,402 架。其中根据租借法案,英国海军获得了 252 架。
XF6F-2
XF6F-2 是与 XF6F-1 同期生产的原型机,机身与 XF6F-1 相同,但是加装一个波曼涡轮增压器以增大发动机输出功率。XF6F-2 造好后一直没有进行试飞,在海军的督促下,XF6F-2 的工作才又重新运作。一开始 XF6F-2 准备安装怀特 R2600-15 发动机,但后来格鲁曼又相中了功率更大的普惠 R2800-21“大黄蜂”发动机。1944 年 1 月 7 日,安装有新发动机的 XF6F-2 终于开始了处女航,试飞员卡尔.艾伯。由于涡轮增压器未能提高 XF6F-2 的性能,这架唯一的 XF6F-2 原型机去掉涡轮增压器后被改成了 F6F-3 卖给了海军。
XF6F-4
F6F-3 的首架原型机 XF6F-1,就是后来改成 XF6F-3 的那架,后来又改成了 XF6F-4 原型机。XF6F-4 主要改进之处是加强了火力,机枪被换成了两门 20 毫米航炮,每门备弹 200 发,发动机换成了更新的普惠 R2800-27。位于马里兰州帕图森特河畔的海军航空测试中心在对 XF6F-4 进行广泛的测试后,决定不投产这种型号的 F6F。这架 1942 年就首飞并改装过三次的飞机接受了最后一次改装,变成了 F6F-3 进入现役。
F6F-5
1944 年春,F6F-3 正式停产,取而代之的是 F6F-5。F6F-5 的各种型别-5E、-5K、-5N、-5P 一共生产了 7,870 架之多。F6F-5 在主起落架内侧的翼根部分增加了一对挂架,可以挂载两枚 450 公斤炸弹,另外在外段机翼下增加了六个 HVAR(机载高速火箭)火箭导轨,每侧三个。F6F-5 部分型号安装两门 20 毫米机炮和 4 挺 12.7 毫米机枪,加强了火力。F6F-5 的发动机导流罩与 R2800-10W 发动机之间的间隙缩小,显得更加流线。F6F-5 在外观上与 F6F-3 最大的不同是,除了早期型外大多数 F6F-5 取消了座舱后的侧窗。在 7,000 米高度,F6F-5 最大速度达到了 611 公里/小时,并且能在 7 分钟内爬升到 6,100 米的高度。
英国海军获得了 930 架 F6F-5,另外法国和乌拉圭也有少量装备。
英国海军型
一开始,英国海军的 F6F-3 被重编型号为塘鹅Mk.I,装备给英国海军 800 舰载战斗机中队,后又改称为恶妇Mk.I,F6F-5 则是恶妇Mk.II。恶妇Mk.I 与标准的 F6F-3 并无二致,恶妇Mk.II 在 F6F-5 基础上改进了发动机注水加力装置、重新设计了发动机导流罩和副翼、加强了座舱装甲,并抛光机身蒙皮。这样恶妇Mk.II 的最大速度和机动性比 F6F-5 稍好,最大速度达到 644 公里/小时。英国海军也获得过 70 架 F6F-5 夜战型,重编号为恶妇NF.MkII。
F6F-5N/E
和 F6F-3N/E 一样,F6F-5N 装备 AN/ASP-6 雷达,F6F-5E 装备 AN/ASP-4 雷达。F6F-5N/E 通常配置两门 20 毫米机炮和 4 挺 12.7 毫米机枪。除了海军在舰上使用 F6F-5N/E 外,海军陆战队也在陆上机场上操作这种夜间战斗机。
F6F-5P
F6F-5P 是 F6F-5 的侦察型,F6F-5P 在座舱下的左侧机身安装了一具机载照相机,通常跟随大编队一起行动,进行战果评估照相。F6F-5P 保留了标准型的武器,空战能力并未降低,在几次行动中 F6F-5P 还击落过日本飞机。
XF6F-6
F6F-6 的原型机,共制造两架。由 F6F-5 的机体改造而成,换装了新的普惠 R2800-18W 发动机和汉密尔顿-标准四叶螺旋桨。XF6F-6 在试飞中达到了 671 公里/小时,成为飞得最快的恶妇。正在格鲁曼公司计划投产之际,1945 年 8 月太平洋战争胜利,海军随即取消了订单,这种恶妇的终极型未能赶上战争末班车。
F6F 无人机
在 F6F 的庞大家族中,有两种机型的编号比较特殊,这就是 F6F-3K 和 F6F-5K。在它们编号之中的“K”代表这是一种装有遥控装置的无人机(类似于现在美军用 F-4 改装的 QF-4 遥控无人靶机)。这些 F6F-3K/5K 由标准的 F6F-3/5 改装而成,部分飞机安装了固定的翼尖副油箱。无人机保留了全部座舱设备,除了可以由地面基站、水面舰艇或另一架飞机进行遥控飞行外,还可以由飞行员常规驾驶。
美军在太平洋比基尼岛进行核爆时,F6F-3K 无人机首先穿越了核爆云。朝鲜战争期间,这些二战剩余物资安装了高爆炸药,在道格拉斯 AD-4Q 引导机的操纵下,对北朝鲜的桥梁进行自杀攻击。残存的 F6F-3K 和 F6F-5K 涂着醒目的橘色,成为靶机在后来的空空导弹试验中被一一击落。
战斗中的 F6F
F6F 可以说是针对零式研制的一种空优战斗机,在珍珠港事件后格鲁曼重新审视了以往的空战概念。他们发现零式虽然发动机马力不大,但是翼载极底,机身很轻,所以机动性很好。格鲁曼也在 F6F 中引入了低翼载轻机身的概念,在减轻结构重量上大下功夫,翼面积达到 31 平方米。翼面积的增大势必会增加阻力,所以格鲁曼为 XF6F-3 安装了普惠公司著名的“大黄蜂”R2800-10 发动机。这种发动机除了功率大外,另外带来的好处是体积较小,使座舱到机头有 3 度的下倾角,这对于舰载战斗机来说,良好的前下方视野特别利于舰上起降,钱斯.沃特公司的 F4U 海盗,F6F 的竞争者,由于座舱位于机身后部,着舰时飞行员看不到前下方,初装备时发生过几起着舰事故。于是海军将这种战斗机转交给海军陆战队在陆上机场使用,F6F 成为了当时美军的航母标准舰载机。
为了进一步降低阻力,F6F 机身蒙皮使用平头铆钉铆接,机身外表光洁,英国使用的恶妇Mk.II(F6F-5)甚至进一步进行了蒙皮抛光。这样这种低翼载大马力的战斗机理所当然的获得了极佳的机动性,美国依托强大的航空工业迅速获得了对付零式的利器。
在 1943 年 1 月 F6F-3 正式交付海军后,越来越多的 F4F“野猫”中队换装了恶妇机,到年底美国海军的大型航母都装备了 F6F-3,老式的 F4F 移交给小型护航航母。当这些一线战斗机飞行员充分了解他们的座机后,他们重新获得信心,准备好用六挺 12.7 毫米机枪的密集火力来撕裂骄狂的零式,于是有了以下一些不可思议的战绩。
某日的黄昏,一个恶妇编队巡逻至关岛附近,发现日本占领的关岛奥若特机场上空有 49 架日本舰载机盘旋进入着陆航线。他们跟在这些飞机后并未被发现,并将其中的 30 架逐个击落,剩下 19 架也被击毁在跑道上。另一次是一位恶妇飞行员将他的副油箱准确地投在一架零式上,将其“砸落”。
日本飞行员一开始以为这只不过是 F4F 的一种改进型,但吃过苦头后他们发现这是一种全新的、比零式更优秀的美国战斗机。F6F 的座舱装甲和自密封油箱使它能经受住零式 7.7 毫米机枪弹丸的射击,与零式相比,F6F 在速度、火力、垂直机动上占优,续航力、盘旋性能处于劣势。零式占优的地方在于小半径转弯与盘旋,零式被恶妇追尾后常使用小半径斤斗摆脱,有时还能反咬住恶妇。在 3,000 米以下零式略占优势,但在 5,000 米以上零式动作变得僵硬,成为恶妇的活靶子。战争后期,F6F-5 已经能够切入正在急转的后期型零式(A6M5)内圈,一方面与 F6F-5 的机动性改进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后期型零式追求提高速度而机动性下降有关。
1944 年 6 月,美国进攻日军在太平洋上的据点:马里亚纳群岛。6 月 19 日,太平洋战争中最大的空战爆发了,F6F 与数种日本飞机展开激战。打退了日本战斗机和轰炸机的4次连续进攻,美机损失 26 架,日机则损失 336 架!此役就是“马里亚纳猎火鸡”之战。
1945 年,战争的最后几个月,日本海军已经荡然无存,无所事事的 F6F 机队通常只能执行一些武装侦察/搜索任务,在这些任务中,F6F 通常在机腹下挂载一枚 900 公斤炸弹或在机翼下挂载六枚火箭弹,一旦发现日本的军舰、商船,就给于无情的打击。
在二战众多战斗机中,F6F 恶妇创造了一项不可能超过的纪录: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F6F 共击落 5,155 架敌机,占美国海军和海军陆战队飞行员击落的 6,477 架敌机中的80%!
性能分析
二战战斗机性能对照表
年代 型号 全长M 翼展M 重量Kg 马力HP 极速KM/H 航程KM 固定军械 翼面积M 翼载Kg
1940 A6M2b 零式21型 9.06 12.00 2,410 940 533 3,502 20mmx2/7.7mmx2 22.4 107.5
1941 KI-43-1 隼1型 8.83 11.43 2,043 990 491 1,146 12.7mmx2
1940 F6F“恶妇” 10.22 13.05 5,800 2,000 605 2,258 12.7mmx6 31 187
1942 F4U“海盗” 10.26 14.29 5,556 2,100 718 1,609 12.7mmx6 29 191
1939 P-38“闪电” 11.53 15.85 9,806 1,425(双发) 666 3,025 20mmx1/12.7mmx4
1939 P-40“战斧” 9.67 11.37 3,607 1,150 570 563 12.7mmx6
1941 P-47“雷电” 10.92 12.43 6,623 2,300 764 764 12.7mmx8
1941 P-51“野马” 9.82 11.27 4,581 1,490 703 1,529 12.7mmx6 21.6 212
1937 Bf 109E 8.74 9.86 2,770 1,200 578 1,090 20mmx1/7.92mmx2 16.35 161
1941 Fw 190A 9.00 10.50 4,460 1,700 640 1,450 20mmx2/13mmx2
1937 飓风 9.82 12.19 3,311 1,280 550 1,585 7.7mmx12 23.97 138
1938 喷火 9.12 11.22 4,663 1,440 598 750 20mmx2/7.7mmx4 22.3 209
二战中典型战斗机的翼载都在 150~220 公斤/平方米之间,其中零式和 P-38 例外,零式仅有 107.5 公斤/平方米;双发 P-38 的重量高达 9,806 公斤,未能查得此机的真实翼载数值,推测在 350 公斤/平方米左右,实战中也证实了此机的机动性不佳。令人惊异的是德国 B f109E 翼载仅为 161 公斤/平方米,战斗重量只有 2,770 公斤,是一架轻型战斗机。
从表面上看,本文的主角 F6F 和它同时期的 F4U 翼载优势不是最突出的,但是如果将上面有翼载数据的战斗机除以一个发动机马力的话,我们就会得到下面一个排名:
型号 翼载/马力
F4U“海盗” 0.090
F6F“恶妇” 0.093
飓风 0.107
A6M2b 零式21型 0.114
Bf 109E 0.134
P-51“野马” 0.142
喷火 0.145
F4U 和 F6F 以 0.09 的比值跃居第一位,这表明了这两种战斗机除有较低的翼载外,发动机剩余功率大,做剧烈的机动动作后能量损失小。而零式战斗机虽然有极低的翼载,但是发动机马力太小,限制了性能的进一步发挥。F6F 如果作为陆基战斗机派驻欧洲的话,将优于德军和盟军任何一种战斗机。
⑸ 侵华铁证,无耻之尤,日机轰炸四川时抛撒的传单上究竟写了什么
面对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团结一致全民族抗战,用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长城,谱写了反抗外来侵略的壮丽史诗。文博单位保存的一份珍贵文物《奉天命铢 告四川良民书》成为日本侵华、轰炸四川、空袭广安罪行的直接铁证。
这张《奉天命铢 告四川良民书》作为日本侵略者发动战争罪行的自供状,将有力批判和回击日本右翼掩盖、抵赖和否认侵略历史的言行,也将时刻提醒人们牢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
⑹ 抗战期间中国开飞机有向日本发传单吗。
1938年5月19日至20日,中国飞行员徐焕升、佟彦博、苏光辉、蒋绍禹、刘荣元、吴积冲、雷天春、陈光斗等八人,分两组,驾驶装有200多万张传单的两架马丁B-10型轰炸机,连续长途飞行16小时,将传单全部投下在日本九州岛。
⑺ 我看了一个日本航空1988年的宣传片 然后配乐是杉本清贵唱的歌 好想知道歌名希望网友告知!
阁下是说蔡妍的《两个人》吗? 还是蔡妍的《危险的演出》!都是韩国歌曲
⑻ 日本推出赏星航班,此次星空飞行的创意来自哪里
二零二零年的新冠疫情可以说对世界造成了重大的影响,全球的经济都因此发生的动荡。在所有的行业里,航空业、旅游业、线下零售业所受的打击是最重的。疫情之下,全球有许多航空公司因为经营不善而面临着倒闭,而幸存下来的航空公司也在面临着新的挑战。近日,日本星悦航空推出了一架特殊的航班,这次的航班名字叫做赏星航班,那么,这次的星空飞行来自于哪里呢?
无目的地航班就是不以交通为目的的航班,这种航班的主要目的就是让游客体验飞机上的旅行。首先,这架航班会经过澳洲最著名的一些景区,在经过这些景区时,飞机就会低空飞行。这样,游客们就可以在飞机上清楚的俯瞰城市的美景,对于游客来说,从不同角度观赏城市也是一种乐趣!
⑼ 盟国飞机在对日本发出的传单发出什么警告
从1945年7月27日到8月1日,盟国飞机在日本各大中城市上空散发150万张传单和300万张波茨坦公告。传单对这些城市发出警告:如日本不投降,它们将受到大规模的猛烈空中轰炸。每次传单散发过后,美机接着就是一次常规炸弹的轰炸。波茨坦公告发表后,日本统治集团在战与和的问题上,始终意见不一。以外相东乡茂德为首的一批文职要员,主张看苏联是否参战等情况而定。以陆相阿南惟几、陆军参谋长梅津美治郎、海军参谋长丰田副武等为首的一批军界头目,则坚持把战争进行到底的强硬态度。
⑽ 日本飞机是什么形状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