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第七次人口普查是哪一年哪月哪日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标准时点是2020年11月1日零时,彻查人口出生变动情况以及房屋情况。
普查对象是普查标准时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自然人以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但未定居的中国公民,不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短期停留的境外人员。
普查主要调查人口和住户的基本情况,内容包括:姓名、公民身份证号码、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迁移流动、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况等。
‘
第七次人口普查意义:
1、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是摸清我国人口家底的重要手段。我国已进行过六次人口普查,世界各国也都定期开展人口普查。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及时开展人口普查,全面查清我国人口数量、结构、分布等方面的最新情况。
既是制定和完善未来收入、消费、教育、就业、养老、医疗、社会保障等政策措施的基础,也为教育和医疗机构布局、儿童和老年人服务设施建设、工商业服务网点分布、城乡道路建设等提供决策依据。
2、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及时查清人口总量、结构和分布这一基本国情,摸清人力资源结构信息。
才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需求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产业结构等状况,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3、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是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和政策体系,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迫切需要。
⑵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是什么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是141178万人。国家统计局公布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情况显示全国人口共141178万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133972万人相比,增加7206万人增长5.38%,年平均增长率为0.53%,比2000年到201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0.57%下降0.04个百分点,数据表明,我国人口10年来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
人口普查数据的目的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开展的重大国情国力调查,将全面查清我国人口数量,结构,分布,城乡住房等方面情况,为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和政策体系,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科学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
⑶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
中新网5月11日电 国新办11日上午就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结果举行发布会,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在发布会上透露,全国人口共141178万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133972万人相比,增加7206万人,增长5.38%,年平均增长率为0.53%,比2000年到201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0.57%下降0.04个百分点。数据表明,我国人口10年来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宁吉喆介绍,根据统计法和《全国人口普查条例》,我国以202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开展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以下简称七人普),主要目的是全面查清我国人口数量、结构、分布等方面情况,为完善我国人口发展战略和政策体系、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准确统计信息支持。“大国点名、没你不行”等宣传口号深入人心,加大了宣传力度。七人普坚持依法进行,认真落实普查方案的各项要求,实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制度,建立健全普查数据追溯和问责机制,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随机抽取141个县的3.2万户进行了事后质量抽查,结果显示,七人普漏登率为0.05%,普查过程严谨规范,普查结果真实可靠。
⑷ 第七次人口普查2021统计结果
第七次人口普查2021统计结果:全国人口共141178万人。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国人口共141178万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133972万人相比,增加7206万人,增长5.38%,年平均增长率为0.53%,比2000年到201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0.57%下降0.04个百分点。数据表明,我国人口10年来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
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方法:
七人普全面采用电子化数据采集方式,实时直接上报数据,首次实现普查对象通过扫描二维码进行自主填报,强化部门行政记录和电力、手机等大数据应用,提高了普查工作质量和效率。七人普邀请钟南山、姚明担任宣传大使,“大国点名、没你不行”等宣传口号深入人心,加大了宣传力度。
七人普坚持依法进行,认真落实普查方案的各项要求,实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制度,建立健全普查数据追溯和问责机制,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随机抽取141个县的3.2万户进行了事后质量抽查,结果显示,七人普漏登率为0.05%,普查过程严谨规范,普查结果真实可靠。
以上资料参考人民网—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公布 中国人口超14.1亿人
⑸ 第七次人口普查什么时候开始
今年的人口普查工作大概要持续1年,除了入户的资料收集外,还要有后期的整理归纳,以及部分资料的吊车核实,还有在册的人口数据的比对,对于部分没有普查到的人口还要数次的上门,或者电话统计,总之,工作量是相当的庞大,时间也是相当的持久,一般在明年年底就会完成相关的统计。
关于现在中国的人口数量总额,人口结构就会更加具体化,对于以后的老龄化社会,相关住房情况等都会一同分析,在大数据的支撑下,对未来的人口政策,住房政策,老百姓息息相关的事都有影响。
我们在接受普查工作的同时,一定要真实地填写,对于上门普查员也要及时关注村委会和社区的鉴别,避免产生假冒人员出现诈骗等安全事件。
⑹ 第七次人口普查
广大居民朋友: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开展的重大国情国力调查,在人口普查前全面开展户口整顿,是确保人口普查数据信息质量的基础性工作。为使人口资料更加全面祥实,户口登记项目更加完整准确,兴业县公安局从即日起至2020年8月31日在全县范围内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整顿工作。现将有关工作事项通告如下:
一、核查无户口人员户口。新生儿出生、军人退伍转业、刑满释放、持其他迁移证等人员按规定应落户而未落户的,以及其他无户口人员,于8月31日前持相关证明材料到户籍所在地派出所咨询、申报和登记办理入户手续。
二、核查应销未销户口。已征兵入伍、加入外国国籍、出国(境)定居、死亡的,本人或近亲属在8月31日前持相关证明到户籍所在地派出所申报注销手续。
三、核查重复户口。凡持有两个以上常住户口、虚假户口的居民,请立即到户籍所在地派出所申报,经调查核实后,依照有关法律规定保留真实有效的常住户口,注销其他重复(虚假)户口。
四、登记人户分离信息。人户分离、空挂集体户口的,应主动到户籍所在地派出所核对户籍信息,办理户口住址变更手续。符合家庭户落户条件的人员应尽快将户口迁出。
五、核查变更、更正户口登记信息差错。如果发现户口登记项目与本人实际情况不符或存在差错的,请持相关证件或证明前往派出所进行变更、更正。凡是年满16岁未办理身份证或未到派出所采集录入照片人员,需在8月31日前到户籍所在地派出所办理身份证或采集录入照片。
六、核查流动人口信息。在我县居住、就业、就读、经商的流动人员请主动到居住地派出所申报居住登记,根据需要可以现场申办居住证。
七、核查门牌信息。全面清理缺失、不规范门牌,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提供准确的地理信息。如有门楼牌空缺、破损、差错等情况的,请及时到户籍所在地派出所进行登记。
八、征集户口整顿线索。请广大群众积极向公安机关提供伪造、编造、买卖、冒用居民身份证以及泄露、窃取、买卖、冒用公民个人信息等违法犯罪行为线索,公安机关将严格为举报人员保密。举报电话:0775-3773113 0775-3771810
户口整顿工作涉及千家万户,是第七次人口普查顺利开展和高质量完成的重要保障。望广大群众积极参与、配合。
特此公告!
⑺ 第7次人口普查结果公布是什么
第7次人口普查结果公布是全国人口共141178万人,全国共有家庭户49416万户,家庭户人口为129281万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下同)的133972万人相比,增加7206万人,增长5.38%,年平均增长率为0.53%,数据表明,集体户2853万户,集体户人口为11897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62人。
第7次人口普查人口结构
年龄结构方面,0到14岁人口占17.95%,15到59岁人口占比63.35%,60岁及以上人口占18.7%,65岁及以上人口占13.5%。与2010年相比,0到14岁、15到59岁,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分别上升1.35个百分点,下降6.79个百分点,上升5.44个百分点,从年龄构成来看,我国少儿人口比重回升,生育政策调整取得了积极成效,同时,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⑻ 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意义是什么
一是摸清我国人口家底的重要手段
全面查清我国人口数量、结构、分布等方面的最新情况,既是制定和完善未来收入、消费、教育、就业、养老、医疗、社会保障等政策措施的基础,也为教育和医疗机构布局、儿童和老年人服务设施建设、工商业服务网点分布、城乡道路建设等提供决策依据。
二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及时查清人口总量、结构和分布这一基本国情,摸清人力资源结构信息,才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需求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产业结构等状况,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强有力支持。
三是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和政策体系,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迫切需要
自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以来,我国人口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外部条件都发生了显著改变,出现重要转折性变化,包括人口总规模增长惯性减弱,劳动年龄人口波动下降,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等。
普查情况
此次人口普查对象是指普查标准时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自然人,含在我国境内居住的港澳台居民和外国人,以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但未定居的中国公民,不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短期停留的境外人员。
此次普查主要将调查人口和住户基本情况,包括姓名、公民身份号码、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迁移流动、婚姻生育、死亡、住房等情况。
⑼ 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是干嘛的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国将在2020年开展的全国人口普查。普查标准时点是2020年11月1日零时,彻查人口出生变动情况以及房屋情况。普查对象是普查标准时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自然人,以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但未定居的中国公民,不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短期停留的境外人员。
普查主要调查人口和住户的基本情况,内容包括:姓名、公民身份证号码、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迁移流动、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况等。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将佩戴统一的证件开展工作,普查员上门时,住户可以先验明普查员身份,然后请普查员进入家中进行登记。
⑽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是多少
1、人口总量
全国人口共141178万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下同)的133972万人相比,增加7206万人,增长5.38%,年平均增长率为0.53%,比2000年到201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0.57%下降0.04个百分点。数据表明,我国人口10年来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
2、户别人口
全国共有家庭户49416万户,家庭户人口为129281万人;集体户2853万户,集体户人口为11897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62人,比2010年的3.10人减少0.48人。家庭户规模继续缩小,主要是受我国人口流动日趋频繁和住房条件改善年轻人婚后独立居住等因素的影响。
3、人口地区分布
东部地区人口占39.93%,中部地区占25.83%,西部地区占27.12%,东北地区占6.98%。与2010年相比,东部地区人口所占比重上升2.15个百分点,中部地区下降0.79个百分点,西部地区上升0.22个百分点,东北地区下降1.20个百分点。人口向经济发达区域、城市群进一步集聚。
4、性别构成
男性人口为72334万人,占51.24%;女性人口为68844万人,占48.76%。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5.07,与2010年基本持平,略有降低。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1.3,较2010年下降6.8。我国人口的性别结构持续改善。
5、年龄构成
0—14岁人口为25338万人,占17.95%;15—59岁人口为89438万人,占63.35%;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4万人,占13.50%)。
与2010年相比,0—14岁、15—59岁、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分别上升1.35个百分点、下降6.79个百分点、上升5.44个百分点。我国少儿人口比重回升,生育政策调整取得了积极成效。同时,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未来一段时期将持续面临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压力。
6、受教育程度人口
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1836万人。与2010年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8930人上升为15467人,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由9.08年提高至9.91年,文盲率由4.08%下降为2.67%。
7、城乡人口
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90199万人,占63.89%;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50979万人,占36.11%。与2010年相比,城镇人口增加23642万人,乡村人口减少16436万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4.21个百分点。
随着我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深入发展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政策落实落地,10年来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稳步推进,城镇化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8、流动人口
人户分离人口为49276万人,其中,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为11694万人,流动人口为37582万人,其中,跨省流动人口为12484万人。与2010年相比,人户分离人口增长88.52%,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增长192.66%,流动人口增长69.73%。
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为人口的迁移流动创造了条件,人口流动趋势更加明显,流动人口规模进一步扩大。
9、民族人口
汉族人口为128631万人,占91.11%;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2547万人,占8.89%。与2010年相比,汉族人口增长4.93%,各少数民族人口增长10.26%,少数民族人口比重上升0.40个百分点。
在华境外人员统计
此次人口普查也统计了2020年11月1日零时居住在中国大陆接受普查登记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不包括因出差、旅游等原因短期停留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
在华境外人员当中,居住时间三个月以下的40659人;居住时间三个月至半年的56342人;居住时间半年至一年的166884人;居住时间一年至两年的248174人;居住时间两年至五年的 314954人;居住时间五年以上的603682人。
以目的来看,以商务为目的77008人;以就业为目的444336人;以学习为目的219761人;以定居为目的419517人;以探亲为目的74735人;其他目的19533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