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为什么美军的凝聚力那么强
这个笑话有点冷
❷ 美军士兵在硫磺岛竖起国旗的宣传影响
在看过这幅照片之后,美国总统罗斯福认为这张照片是第七轮军券(为筹措军费而发行的国债)购买的极好宣传品,于是下令辨认照片中的士兵并带他们回国。通过放大照片,六人之一的雷内·加侬确认了照片中的其他四人,但是他拒绝透露第六个人的名字,并说他承诺那个人不将他的名字说出来。其实加侬是因为艾拉·海耶斯曾经威胁杀死他而拒绝透露他的名字。他随后被带到海军总部并被告知这是总统的命令,拒绝透露那人的名字将被视为一项严重的犯罪,加侬终于说出了海耶斯的名字。
加侬还将哈伦·布洛克误认为在那场战斗中丧生的亨利·汉森(巧合的是,亨利·汉森曾参加第一次升旗)。约翰·布拉得利最初也认同加侬的判断。1945年4月8日,海军公布了其中五名升旗者的名字(包括汉森)- 海军当时正在通知富兰克林·苏斯利家人关于他的死讯,因此没有公布他的名字。4月19日,回到华盛顿的艾拉·海耶斯立刻就发现了名单中的问题,并向海军公共关系官员报告。不过由于名单已经被正式发布,这位官员要求艾拉·海耶斯对此事保持沉默。
三名生还者随后进行了军券的巡回销售活动。销售很成功,共卖出了263亿美元,两倍于当时的目标。
哈伦·布洛克的身份辨认问题引发了一些疑问。布洛克的母亲,贝尔·布洛克(Belle Block)说:“我知道那是我的孩子,我给他换过如此之多的尿布”,并拒绝接受官方的名单。一年半以后,战后情绪抑郁并酗酒的艾拉·海耶斯来到得克萨斯州并告诉布洛克的家人布洛克是六名升旗手中的一员。海耶斯记得雷内·加侬和约翰·布拉得利没有记起来的细节,因为他们是在最后关头才加入到这次行动中来的。当时哈伦·布洛克、米高·史达兰克、富兰克林·苏斯利和艾拉·海耶斯自己在当天早晨已经爬上了折钵山来铺设电话线。雷内·加侬后来加入并带来了第二面国旗。亨利·汉森没有参与此次行动。布洛克的母亲马上写了一封信给当时的美国议员米尔顿·韦斯特(Milton West)。韦斯特随即将信转发给了海军司令员阿历山大·范德格利夫特(Alexander Vandegrift),并由范德格利夫特司令下令进行调查。 在证据面前,布拉得利和加侬同意那人极有可能是布洛克而不是汉森。
❸ 美国军队
美国现行的兵役制度是全志愿兵役制,也就是军方招募,符合条件的年轻人志愿报名入伍,军方也是目前全美最大的雇主之一。该制度是1973年3月尼克松总统在美军全部撤出越南之后宣布实行的。这一制度既强调爱国主义,宣扬为国家和美国价值观效力,也强调通过较高的福利待遇和大学深造机会来吸引优秀人才加入军队。此前,美国曾实行过民兵制、募兵制、征兵制等兵役制度。经过近30年的改进,美军目前的全志愿兵役制已经基本成熟。从薪水来看,目前,一名入伍1年的士兵每年的工资差不多有2万美元,同时免费享受医疗保健和各类保险,而军官的收入就更高了。
此外,士兵还可以在退伍之后获得政府资助上大学的机会。1944年,美国国会通过《二战士兵权利法》,规定服役期满的士兵有权获得助学金,进入大学深造。至今已经有2000万以上的军人从中受益。美国陆军的现行政策规定,服役期满两年的士兵,退役后可以获得2.6万美元的助学金,而服役4年的士兵则最多可获得5万美元的助学金,这笔钱在美国读完一个普通公立大学完全没问题。这一规定吸引了许多贫困人家的子弟加入军队。此外,美国军方还把目光瞄准了大量的外国移民。根据规定,凡是拥有永久居民身份(即有绿卡)的外国移民,只要满足条件均可应征入伍,而在军中呆满一定年限之后便可转为公民身份。这一规定对于那些多年得不到公民身份的外国移民来说颇有吸引力。这也使得美军成为一支少数民族士兵比例很高的军队。
美国现行兵役组织分为两套机构:一套是国家征兵署负责的政府兵役登记系统;另一套是国防部下属各军种分别进行的募兵系统。根据美国法律,年满18周岁的美国男性青年必须到征兵署及其在全国各地的兵役委员会进行登记。这一兵役登记系统将美国全国分为东北部、南部、中西部、西南部、中部和西部六大区,每大区设一地区局,辖若干州的兵役工作,其基层单位则是遍布全国的2000多个兵役委员会。军方的募兵机构由国防部统一协调,各军种分别进行。各军种的募兵机构名称也各不相同。陆军的叫征兵司令部,空军、海军的叫军事人员中心,海军陆战队的叫人力与预备役事务部。
征兵宣传花样多
每年5月下旬,纽约都要举行“舰队周”活动,以庆祝为国阵亡的美军官兵。在今年的“舰队周”期间,除了例行的舰队巡游、海岸警卫队救生表演之外,记者看到,各大军种纷纷抓住这一好机会,大发征兵广告。空军征兵传单上大力宣扬空军所能提供的各种技能课程和优厚薪金及福利,声称从空军退伍的士兵在求职市场上将“极富竞争力”,很有诱惑力。
美军向来注重征兵宣传。近20年来,每年的征兵宣传经费都在1亿美元以上。其常规做法有:每年向适龄青年邮寄近2000万份宣传材料;免费向全国300余万名高中生邮寄包括军人职业介绍等内容的各类杂志;开展公益活动,提升军人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等等。近年来,美军的宣传活动更要求花样翻新,怪招迭出。其中一招就是频频和电视台、报纸、网站联合搞“军旅生活体验”活动,幸运者将有机会在军营中住上几天,甚至有机会学开F—15战斗机。而今年上半年,著名的美国西点军校为了吸引年轻人,专门设计了一种名叫“美利坚军队”的游戏软件。这一游戏可以让玩家在线接受各种基础军事训练,为了完成各种艰难任务而搏杀于多个虚拟战场。
有意思的是,调查表明,美国经济越景气,民间失业率越低,军方就越招不到兵。统计数字说,美国社会的失业率每下降1%,陆军的募兵率就要减少9%左右。与上个世纪90年代的年均失业率4%相比,美国现在的失业率已经上升到6%左右。从某个方面来说,这对军方不一定是坏事,因为这意味着会有更多受到就业压力的年轻人可能转而投奔军营。
❹ 投放原子弹前,美国给日本撒了六千万张传单,日本人为何无动于衷
因为日本人觉得,对于他们来说那可能只是一种恐吓。所以他们并没有当真。
❺ 美军在伊拉克战争如何进行网络宣传战!
1999年伊拉克有的互联网,网费极其昂贵,极少数人才能够享受,美军03年打下伊拉克后,才开始逐步推广,所以似乎没有你说的大规模宣传战。
❻ 100分求伊拉克战争劝降美军的宣传片或录音
http://www.chang.gov.cn/200407/article/05-01/18177.htm
http://www.people.com.cn/GB/paper68/10224/935643.html
http://www.hsw.cn/gb/hscb/2005-01/14/content_1570345.htm
http://www.cctv.com/news/world/20050113/100080.shtml这个因该是的就是文字的
没有视频找了好久了
❼ 美国在投弹之前发了许多传单警告,当地人为啥无动于衷
向日本本土空投传单,并非美国人的首创。早在美军之前,中国国民政府就曾出动战机远征日本进行过震慑性的“纸片轰炸”。
1938年5月19日夜间,中国空军的两架“马丁”B-10型轰炸机,飞行到日本的九州长崎一带,投下了100多万份印有对日本侵略者严正警告的传单。
这是日本有史以来,第一次遭受外国飞机的轰炸。尽管投下的是没有杀伤力的宣传纸片,但两架中国战机的成功突防,而且还是空军力量极为薄弱的国民政府的飞机,表明日本的领空防御并非铁板一块。到了太平洋战争后期,美军战机对日本的光顾,就更是司空见惯了。
而对正处于交战状态下的日本来说,就更无从得知美国的原子弹工程了。
等到美军在广岛、长崎相继投下原子弹,巨大的蘑菇云下一整座城市瞬间全部夷为平地,日本官方才见识到这款新型炸弹的恐怖杀伤力,但出于担心国内民众会被原子弹动摇作战意志的考虑,日本政府极力封锁两个城市遭毁灭性打击的信息,对外界宣传两地只是受到了常规轰炸。
军国主义控制下的日本,封锁战争消息的手段极为严格。除广岛和长崎的亲历者外,其余听不到正确讯息的日本民众,基本都表现出对原子弹轰炸的无动于衷。
❽ 美军为什么为救一个人,或一支小队就出动成百上千人
因为在美国军人的眼里,每个人都是非常宝贵的,所以说他们可能因为一个人,可能会出动非常多的军队。在美国他们尊重每个人的生命,可以说为了救某个人,可能派出成百上千的队伍,这都是可能的,因为在美国培养出一个军人是非常困难了,并且他们这么努力的去拯救军人,可以说也给当时军队定下了许多军心,可以说每个人都可以感受到自己在军中的地位,所以说有许许多多的军人都可以说非常的感动,因为在美国每个人都是自由民主的,而他们更是是捍卫每个公民的权利,他们可能派出一个军队去救一个人。
同时这也是为什么美国军人都誓死捍卫自己国家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他们在军队中能感受到自己存在的目的,如果国家将他抛弃,那么剩下的一些士兵肯定也会因此而寒心,这样对于整个部队都是不好的。
❾ 美军在外作战时,真如美国大片宣传的一样在乎平民伤亡吗
2018年6月16日,联合国难民署(UNHCR)特使、著名影星安吉丽娜·朱莉来到了刚刚从极端恐怖组织伊斯兰国手中解放的摩苏尔,了解重建情况。她站在一片残垣断壁之上,看着衣衫褴褛的人们,说出了一句颇具讽刺意味的话:虽然他们一无所有,但是他们自由了。
不得不说,一直以来美国的文化输出确实做的很好,世界很多国家的小孩都是看美国大片长大的,都有一个超级英雄的梦想。这其中就难免有极个别人认为真实的美国就是电影里面的那样。美国强大的文化舆论宣传手段,塑造了美国在世界上的伟大形象,从而让世界很多国家从银幕上来认识这个美国。如果说前些年美国还在努力掩盖自己的所作所为的话,这些年美国人已经开始撕下虚伪的面具了,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认清美国的真实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