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刚开业半年的钢琴培训班,怎么从网络上招收学员或者说怎么做网络宣传求有经验的朋友指点迷津!!
1、前提;想好要宣传的招生内容,有一定自己特色或者是吸引人的地方。
2、在比内较活跃的人气较好的本地论坛容发招生帖子。免费。
3、在58、赶集网等网站发送招生信息。免费。
3、联系当地最火的微信平台帮你发微信广告。收费。
4、开通自己的微信公众平台,日常发送家长关注的内容,顺带有自己的店铺信息和招生信息。也可以发送学生的演奏视频,家长会把自己孩子的视频主动转发。也可以策划一个这样的微信活动,例如网络评选,具体可以参考有做过类似活动的琴行案例。
仅供参考,欢迎交流,谢谢。
❷ 第74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落下帷幕,都有哪些作品获奖
第74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落下了帷幕,由以下的获奖作品:《钛》、《一个英雄》、《阿赫德的膝盖》、《记忆》、《驾驶我的车》、《内特拉姆》、《世界上最糟糕的人》。这些作品都取得很好的成果和效益,深深打动了各位观众的内心。戛纳电影节的开展确实是令人十分感动的,因为受与疫情的影响,大家不能集中在一起开展这个典礼,但是怀着对电影艺术的追求和热爱,大家都愿意将自己的热情投入到此次典礼中,这次的电影节颁奖只是我们电影进步发展的小小历程,未来还会出现更多更好的作品走入到大家的视线。我们也共同期待各个国家之间能够发表出更加优秀的电影作品,让来自全世界的观众感受到各地的文化和风俗。让我们共同期待下一次的戛纳电影节。
❸ 钢琴课怎么发朋友圈文案
如下:
1、女儿4岁半,在起步学钢琴。她看到一个比她大一岁的哥哥去学,她主动要求我送她学的 。我知道这条路不好走,也不管结果怎样,只要孩子想学,我就要坚持送。
2、感恩苏老师对我女儿不厌其烦的辛勤教导,到时候跟女儿一起学钢琴。
3、女儿开始学钢琴了,准备给她买一台全新的雅马哈,之前的琴是租的。
4、今天给女儿买了套电钢琴,她很是喜欢,但接下来她要苦喽!努力学钢琴吧!
5、微信中传来女儿跟老师学钢琴的几段录像。女钢琴老师很会教,孩子聚精会神,学得很认真。看来,老师是请对了。
6、我带女儿去学钢琴,遭到很多家人的质疑!从抗拒上课到愿意上课,从什么都不懂,到现在会看谱,认琴键,甚至会弹简单的曲子,哪怕断断续续,但已经让我很感动了。
7、女儿今天突然说要学钢琴,以前说不想学,这都要上小学了说要学钢琴。理由是“比我小的人都学了”。
8、妈妈小时候想学钢琴的心愿在女儿身上实现了!
❹ 学钢琴课收据上盖的章:开课后不退学费,但是一节课都没有上,学费可以要回吗
应该要不回吧。
收据上写明是开课后不退学费,指的是开课的那个时间之后就不退学费了,跟你个人有没有去上并不相关。所以一般是不会退的。
除非之前他们宣传的时候,对你们有类似的口头承诺,你有相关证据可以指明这点。那就可以去投诉虚假宣传。否则应该属于你们违约,是要不回这个钱的。
❺ 怎样帮朋友在朋友圈宣传钢琴课
首先要准备好宣传素材,譬如机构、钢琴、教学、活动等的照片和视频内,然后就是要准备好文容案,譬如钢琴课的价值、正在进行的优惠活动、课程介绍等,最后在朋友圈间隔地发送出去。你圈里的朋友看到了,感兴趣的就会咨询你了。
❻ 《钢琴课》到底想表达什么
《钢琴课》表达了成熟女性艾达的“女性觉醒”,巧妙地刻画了幼女弗洛拉的“女性觉醒”。影片对女性感触的描写细腻圆润,心理刻画优美含蓄。
(6)钢琴课宣传扩展阅读
《钢琴课》主要剧情:爱达(霍利·亨特 Holly Hunter 饰)是语言表达上有障碍的女人,她所有的心思情绪全都凭着那美妙的钢琴乐曲飘然而出。
丈夫早逝,她只好带着女儿一起远赴新西兰改嫁给当地的殖民者斯图尔特。当他们到达新西兰的海滩时,丈夫嫌搬运钢琴麻烦,想把它扔在海滩。爱达在海滩边疯狂地弹奏 着钢琴,宣泄着内心的不满与苦闷。
邻居贝因(哈威·凯特尔 Harvey Keitel 饰)听出了爱达内心的苦闷,于是用八十亩土地和斯图尔特交换了钢琴,并请爱达天天到他家来教他弹钢琴,承诺一堂课可以换回一个琴键。爱达欣然同意了。贝因深爱着爱达,通过一节节钢琴课,两人的情感渐渐滋长。
❼ 初中学校教钢琴吗
从初中课程设置来看,没有钢琴课的安排,所以钢琴课不是初中音乐或艺术课的标配。是否开设钢琴课要根据各学校教师配备和教学设备的配置情况由学校自行安排,应该讲大多数的初中学校都不安排该项课程,同时有个别学校在招生的宣传上可能会有该项课程,但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大打折扣。如果是奔着学钢琴而去,还要多考察。
❽ 幼儿园钢琴课怎样宣传
在微信和QQ上和网友说一下,看他们孩子有没有兴趣报名,没兴趣的麻烦他们帮忙宣传一下
❾ 在钢琴上谈恋爱的故事,《钢琴课 》究竟想告诉我们什么
《钢琴课》想要表达的,是女权主义。电影名为钢琴课,而电影也确实给所有女性都上了一课:勇敢追求自己想要的,不要被世俗的羁绊所阻挠。
这部电影的女主角爱达患有语言交流障碍,这可不是为了满足观众的少女幻想,而是给予了女性在当时没有发言权,或者发言的分量很轻的寓意在里面。这一点在爱达要求丈夫带走钢琴,但是丈夫依然把钢琴扔在海滩可以明显的看出。
女性只有微弱的发言权,一切只能靠自己争取。于是,爱达找了邻居贝因,表达了自己的诉求,并且用钢琴第一次表达了自己心中的悲痛与愤懑。这正是她对命运不屈服的体现,可惜,这种不屈服只能自己默默的听着。后来,爱达与贝因相爱,这个时候,爱达才真正的展现出了反抗精神,即使手指头被丈夫砍掉,爱达也仍然想来到贝因身边。这种反抗精神让丈夫意识到爱达变了,于是对两个人妥协了。
可是,爱达与贝因在坐船离开时,竟然想要和自己的钢琴一起坠入深海,这说明爱达觉得,自己活着没什么意思了,本就没什么地位,又失去了手指头,还有什么未来可言?可是贝因把她救了回来,她自己也相当于浴火重生了,开始逐渐练习说话,表明她愿意为自己发声,不再把话语藏在钢琴里,她要为自己活一次!
总之,影片通过爱达与钢琴之间的一系列事情,表达了女性应该勇于发言说话,维护自己的权益的思想。
❿ 在名人传中贝多芬的一生都经历了哪些重大的事件
路德维希·范·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德国作曲家和钢琴家,是古典音乐时期向浪漫主义时期过渡的关键人物,也是迄今为止最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作曲家之一。
家庭背景
贝多芬的爷爷和他同名,都叫Ludwig van Beethoven。值得一提的是,贝多芬真正的姓应该是Van Beethoven,这是个源自荷兰的姓氏。
爷爷当时是比利时梅赫伦镇上的一个乐师,21岁时移居到波恩,并在科隆选帝侯宫廷担任低音歌手,1761年,荣升为宫廷乐长,在波恩地区小有名气。
他儿子Johann后来在同一宫廷担任男高音歌手,平时通过上钢琴课和小提琴课,获取额外报酬补贴家用。1767年,Johann与特里尔宫廷主厨的女儿Maria Magdalena Keverich结为夫妇,三年后有了儿子贝多芬。
实际上,关于贝多芬的出生日期,没有确切记录,然而,他接受洗礼的日期确有记载,即1770年12月17日。
按当地传统,婴儿会在出生之后的第二天接受洗礼,而且有资料显示,贝多芬的家人和他后来的老师Johann Albrechtsberger在12月16日这天庆祝婴儿出生。
Johann共有7个小孩,但是只有贝多芬,以及两个弟弟Kaspar Anton 和Nikolaus Johann幸存下来。
贝多芬波恩故居
音乐萌芽
贝多芬的音乐启蒙老师是他的爸爸,此外,还有宫廷管风琴师Gilles van den Eeden,教他钢琴的是家族好友Tobias Friedrich Pfeiffer,教他拉小提琴和中提琴的是亲戚Franz Rovantini。
贝多芬父亲Johann
自5岁起,贝多芬开始接受高强度的艰苦技能训练,时常让他掉眼泪。由于他的钢琴老师Pfeiffer有失眠症,所以贝多芬经常被他半夜拉起来上课。
贝多芬自小就展现出音乐天赋。贝多芬的爸爸为效仿莫扎特的父亲,便试图把自己的儿子也当做音乐天才进行推广,在贝多芬1778年3月的第一次公演宣传海报上,他称贝多芬只有6岁,但实际上他已经7岁了。
小莫扎特
1779年起,9岁的贝多芬开始跟他最重要的一位老师学习作曲,即宫廷管风琴师Christian Gottlob Neefe。
11岁的贝多芬不计报酬地担任起Neefe的管风琴助理,1783年3月左右,贝多芬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了他第一首公开发表的钢琴变奏曲。
同年,13岁的他发表了三首钢琴奏鸣曲(Kurfürst),献给选帝侯Maximilian Friedrich,其实选帝侯很早就注意到贝多芬的音乐才华,就此开始资助和鼓励他学习音乐。
13岁的贝多芬
1784年起,贝多芬开始供职于宫廷教堂,并赚取微薄的薪水。
青春时代
随后奥地利大公国特蕾莎女王的儿子Maximilian Francis当上了波恩选帝侯,在启蒙运动思想的影响下,他为波恩的教育和艺术发展进行了改革,而贝多芬在这些变革措施中深受影响。
此外,由于贝多芬的老师Neefe和朋友是启蒙运动波恩分会的成员,因此,贝多芬有机会了解当时的先进思潮。
1786年12月,16岁的贝多芬第一次前往维也纳,当然,旅途花费由他的雇主承担。
此行目的是希望跟莫扎特学习,然而他们是否真的见到过对方,并无史料证实。在维也纳期间,贝多芬得知母亲病重,便在1787年5月急匆匆地赶回波恩,但没过多久,妈妈依旧撒手人寰,爸爸也更深地陷入酗酒的恶习之中。
由此,贝多芬担负起照顾两个弟弟的重担。官方勒令他的父亲必须支付一半的薪水以养家糊口,此后五年里,贝多芬都在波恩度过。
这一期间,他认识了几个重要的人。其中一位是Franz Wegeler,年轻有为的医学生,也是贝多芬毕生挚友,尽管贝多芬喜欢的女孩最后嫁给了Wegeler。
另外一位是Ferdinand von Waldstein伯爵,他是贝多芬的赞助人之一和好友。
20岁出头的贝多芬创作了大量未出版的作品,这使他的创作手法逐渐成熟。1790年圣诞节前后,贝多芬第一次在波恩见到了海顿。
1792年7月,海顿从伦敦返回途中,在波恩再次见到贝多芬。此后,贝多芬被安排去维也纳跟海顿学习。
初露锋芒
1792年,屡传法国爆发战争,在选帝侯的帮助下,11月份,贝多芬再次来到维也纳,但刚安顿下来不久,父亲就离世了,随后,莫扎特也过世了。
在好友Von Waldstein伯爵写给贝多芬的告别书信中提到:“通过不断的努力,你会从海顿那里学到莫扎特的精髓。”
起初,贝多芬并非以作曲家的身份崭露头角,而是致力于学习和演出。贝多芬随海顿学习对位法,并继续学习小提琴。在此期间,他还时常得到萨列里的指点,这帮助贝多芬了解了意大利声乐作品的风格。
1794年,海顿离开了维也纳,选帝侯希望贝多芬返回家乡波恩,然而他拒绝了,从此选帝侯不再资助他。
但维也纳的达官显贵青睐贝多芬,并愿意为他提供支持,比如Joseph Franz Lobkowitz王子,Karl Lichnowsky王子以及Gottfried van Swieten男爵。
此时,作为钢琴家的贝多芬逐渐在贵族沙龙里声名鹊起,他经常演奏J.S.Bach的《平均律钢琴曲集》,并在1795年3月举行了首次维也纳公演,演奏自己创作的钢琴协奏曲,但已无法确定他演奏的是第一还是第二钢琴协奏曲。
演出结束后不久,他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以Op.标号的主要作品——三首《钢琴三重奏》,献给赞助人 Lobkowitz王子,其赚取的利润几乎足以支撑贝多芬一年的生活费。
音乐成熟
在1798年至1800年间,贝多芬创作了第一组6首弦乐四重奏,也是Lobkowitz王子委任贝多芬创作的。
在1799年,他完成了一首七重奏作品,献给特蕾莎女王,这是他生前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
1800年和1803年贝多芬的《第一交响曲》和《第二交响曲》分别进行了首演,自此他被视为继海顿和莫扎特之后最重要的青年作曲家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1800年4月2日,他租用布尔格剧院,上演了广泛的曲目,包括海顿和莫扎特的作品,以及自己的七重奏、《第一交响曲》、钢琴协奏曲。当时的媒体评价:这是长期以来“最有趣的一场音乐会”。
贝多芬还继续创作了其他形式的作品,广为熟知的有《悲怆奏鸣曲》,这首作品被认为“在力度特征、情感深度、独创性水平、动机性和调性的巧妙运用上超越了他以前的任何一首作品。
莫扎特和海顿对贝多芬有不可否认的影响,比如,他创作的钢琴与管乐五重奏,据说灵感来自于莫扎特的五重奏K. 452。
到1800年底,贝多芬和他的音乐已在赞助人和出版商那里广受欢迎,可算名利双收。
从1801年到1805年间,他还教了好些学生。比如Carl Czerny,Czerny(车尔尼)后来成为知名的音乐教师,教过李斯特。
车尔尼带李斯特见贝多芬
丧失听觉
据说在1798年,当时因为工作被打断,贝多芬暴跳如雷以致跌倒,随后便发现自己听不见了。后来,他恢复了部分听觉,但由于严重的中耳炎,导致听力每况日下。
1801年,31岁的贝多芬写信给挚友Wegeler,描述了自己的症状以及在工作和社交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然而,真正致使贝多芬耳聋的原因并不明确。研究推测,病因大致有斑疹伤寒(Typhus)、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orders),如全身性红斑狼疮,甚至是他习惯把头浸在冷水中保持清醒所致。
尸检报告显示,他有“膨胀内耳”,随着时间的推移,内耳出现了病变。此外,畸形性骨炎(Paget’s disease)也可能是他耳聋的原因之一。
1802年,在医生的建议之下,贝多芬4月至10月期间在维也纳附近的小镇海利根(Heiligenstadt)休养,并试图接受自己的病情。他写了一封著名的海利根遗嘱给弟弟,表示自己受听觉困扰试图自杀的念头,以及他为艺术而继续生活的决心。
听觉问题没有阻止他继续创作,但却让演奏变得越发困难,这极大地减少贝多芬的收入。
1811年,他尝试演奏自己的《第五钢琴协奏曲“皇帝”》,失败了。之后由学生车尔尼在次年2月11日于维也纳首演了该作品。在1824年《第九交响曲》演出前,他没有举行任何公演。
由于听力越来越差,《第九号交响曲》首演结束时,他甚至不得不转过身去,才能看到观众们正在热烈鼓掌。
据车尔尼说,其实在1812年贝多芬还能听到正常谈话的声音和音乐,然而1814年左右,即他44岁时,基本全聋了。
当一群听众看着贝多芬在钢琴上砸出震耳欲聋的低声部琶音时,他问道:“是不是特别好听?” 对于他的勇气和幽默感,听众表示深深的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