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宣传策划 > 中医药知识宣传栏内容

中医药知识宣传栏内容

发布时间:2022-06-16 07:02:34

㈠ 了解生活中医药常识,关注本行近年的发展趋势写一篇广播稿

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生活小贴士栏目——《春季生活小常识》。
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因此细菌、病毒也不例外,它们加速繁殖,再由于气候变化无常,忽冷忽热,也使春天成为了一个疾病好发的季节,对我们的小学生来说,春天容易患二大类疾病:一类是传染性疾病(譬如有:流行性感冒,水痘、腮腺炎等),另一类是过敏性疾病(譬如过敏性鼻炎,严重的甚至发生支气管哮喘),但是,同学们也不要过于担心,害怕,只要我们在平时能做到下面几点,这些疾病还是可以预防的。
1、我们在平时学习之余,要多参加体育锻炼,如跳绳、跑步、打球等,只有我们的身体强壮了,疾病才不能乘虚而入。
2、我们的教室、家里要经常开窗通风以保持空气的新鲜,流通。
3、平时要尽量少去人多,拥挤,尤其是通风不畅的公共场所。
4、我们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勤剪指甲。
5、根据气候变化注意增减衣服,避免着凉。
6、不能偏食,平时要多吃些蔬菜,水果,多喝水。
7、家里的生活用品,和衣服、被子在天气好的时候要勤洗、勤晒。
8、一定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不能过于疲劳,因疲劳容易使我们的抵抗力下降。
另外,对于过敏体质的人来讲,因为自然界中的过敏源有很多很多:如花粉、虫蠕、动物羽毛、冷的空气,所以要特别注意:如对花粉过敏的,在花粉播散期要减少户外活动,特别是公园里,鲜花房,家里不养猫、狗等小动物,不用地毯,外出戴口罩等。

㈡ 中医药的宣传重点

据《中国中医药报》年8月11日报道,“日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下发《关于开展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活动的通知》,布置了工作。此举旨在加强正面引导,突出中医药特色,宣传推广中医‘治未病’理念,为群众提供正确、科学、权威的中医药科普知识,也是完善中医药文化科普工作长效机制的尝试”。开展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活动,是复兴中医的一个必要措施。在为之拍手叫好的同时,笔者认为:根据当今中医临床存在的一些问题,普及中医药常识应该重点宣传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内容:
一是中医诊断治疗的基本方法。由于当前中小学教育中缺乏相应的中医药知识,致使当代人特别是年轻人不了解中医诊断治疗的基本方法。如不少人见别人诊脉,也去凑热闹,但诊断之后不服中药,不用针灸,仍去打针输液,弄的医生很尴尬。普及中医药知识,首先应该让多数人明白:中医诊疗疾病的基本方法就是四诊和参、辨证论治、中药、针灸,找中医看病就应该尽量使用中药、针灸治疗,这样才能发挥中医所长。
二是中医治疗疾病的优势领域。虽然国家提倡中西医并重,但实际上如今中医远没有主流医学的地位。普及中医药知识,应该引导大家了解中医药治病的优势领域,如民众应了解的内科慢性病、妇科病、骨关节病等等。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中医在这些病种的特长,引导患者选择中医的优势病种就诊,可以帮助中医冲破壁垒,打开局面。当然,中医对许多急症的治疗也很有特色,但在基层,“中医善治慢性病、除根”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我们应该因势利导,在巩固现有成绩的同时,参与急症的救治,用实效让老百姓了解真正的中医药优势。
三是中医治疗疾病的方法多样。普及中医药知识,应该让大家知道,除了中药之外,中医还有针灸、推拿、火罐、中药外敷等多种绿色疗法。在用西药无效或副作用明显,或在原有中医药疗法疗效欠佳的情况下,不妨变换治疗方式,或许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满意疗效。
四是中医药治疗疾病是医患双赢。“看病贵”的问题依然突出,这种局面与前些年单纯把医疗卫生事业推向市场有关。随着新医改的实施,国家开始注重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同时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扶持力度也在加大。在这种大前提下,我们应该理直气壮地宣传中医药治病的“简、便、验、廉”,为解决老百姓“看病贵”的问题,提供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用中医中药,从病人的角度讲等于减轻了经济负担;从医院的角度看等于提高了社会效益。

㈢ 高分征求中医药养生保健的广告词!!

药食同源,本生自然;

内服外治,药效显然;

养生养颜,健美必然。

㈣ 中医药知识

锁阳治疗阳萎、遗精、筋骨痿软和阳虚便秘,宜饭前服用。一钱合今3.125克,五钱是15.625克约等于16克。加水,微火煮30分钟,倒出药汁,再加水煎煮第二次20分钟,两汁合一。

㈤ 中医药文化宣传标语

医之用药犹将之用兵

㈥ 中医药健康教育宣传栏,包括平衡膳食、合理营养、体质运动、科学养身等促进健康的指导

可以 进我的知道回抄答看一看,也可进我的健康人团队很有价值。平衡膳食是一个很讲究的科学,就是说针对个人的不同情况来控制膳食,医院针对不同病人开出菜单,有流质,半流质,普食,对血糖的高低开出不同的菜谱等, 合理营养以荤蔬搭配,主食的定位为主线,每天的脂肪量\蛋白质\米饭\粗粮,在三餐中的分配.体制运动是提高健康水平的运动,强度要求不高,讲究的量的合理性,科学养身,运动和休息的合理,生活环境的要求,空气水质,烹调的科学低脂少油,低糖不油炸..

㈦ 中医药基本知识

导致疾病发生的各种原因,其总括有以下几点:一,六淫。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二,疠气,即疫气。是一类具有强烈传染性的病邪。三,七情内伤,七情即"喜,怒,哀惧,爱,恶,欲"。过则直接伤及内脏,影响脏腑气机。四,饮食,劳逸所伤。五,外伤,包括金疮,跌打,烧伤,冻伤,虫兽伤。六.痰饮,瘀气。而各种病因又会导致人体出现虚实现象,阴阳失调,气血失调,津液代谢失常,内生"五邪",经络偏逆,脏腑失调等病理现状。对于疾病,而原则上是以预防为主。治疗时须紧记治病求本,扶正祛邪,调整阴阳,脏腑功能,及气血关系等。并应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灵活运用。以救人活

㈧ 中医药特色的康复和健康指导知识有哪些

中医药特色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怎样体现中医特色
中医特色健康教育内容包括生活起居指导, 情志指导, 饮食调护指导, 用药护理指导, 康复护理, 专科护理
生活起居护理的基本原则
顺应自然
平衡阴阳
起居有常
劳逸适度
慎避外邪
形神供养
情志指导
七情内容 喜, 怒, 忧. 思, 悲, 恐, 惊, 七情致病损伤五脏.
情志护理的基本原则
诚挚体贴,全面关心
有的放矢,因人施护
清净养神,宁心寡欲
怡情畅志,乐观愉快.
情志护理的基本方法
言语开导
清净养神
移情易性
情志相胜
顺情解郁

饮食调护
饮食调护的基本原则
饮食有节、按时定量
调和四气、谨和无味
饮食清淡、吃忌厚味
卫生清洁、习惯良好
辨证施食、相因相宜
辩药施食、特殊忌口
因人施食、因时施食
按食物性质分类 包括 热性食物 温性食物 寒性食物 凉性食物 平性食物 补益性食物 (清补类食物温补类食物 平补类食物) 发散类食物
食物的性能
热性食物 具有温里祛寒、益火助阳的作用,适用于阴寒内盛的实寒证。如白酒、生姜、葱、蒜、辣椒、花椒等。但热性食物多辛香燥烈,容易助火伤津,凡热证及阴虚者应忌用。
凉性食物 具有清热、养阴等作用,适用于发热、痢疾、痈肿以及目赤肿痛、咽喉肿痛等里热证。如李子、芒果、柠檬、梨等。凉性食物较寒性食物平和,但久服仍能损伤阳气,故阳虚、脾气虚弱患者应慎用。
补益性食物 具有益气、养血、壮阳、滋阴的作用。根据其寒凉温热的不同,分为温补、清补和平补三类。
清补类食物:清补类食物一般具有寒凉性质、有滋阴、清热的作用。适用于阴虚证
或热性病需要补养或调养者,寒证和素体阳虚者慎用或禁用。如鸭、鹅、甲鱼、豆腐、莲子、冰糖等。
温补类食物:温补类食物一般具有温热性质,有温中、助阳、散寒的作用,适用于阳虚证,寒证或久病体弱,禀赋不足需进行补养和调护者,热证和阴虚火旺者慎用或禁用。如羊肉、狗肉、核桃、桂圆等。发散性食物
发散类食物习惯上称为“发物” ,是中医饮食调护中应十分重视的一类食物。发散类食物多腥、膻、荤、臊,食之易于动风生痰,发毒煮火助邪,诱发旧病尤其是皮肤病,或加重新病。比较典型的发物大部分海腥类。禽畜类中的猪头、鸡头、公鸡、狗肉、驴肉、各种野味、蔬菜中的蘑菇、香椿、葱、蒜、生姜、辣椒,虾、蟹,以及紫菜、胡椒、花椒、白酒等。
按食物的味分类分为 辛味食物 甘味食物 酸味食物 苦味食物 咸味食物
补气类:粳米、糯米、小米、黄豆、豆腐、牛肉、鸡肉、兔肉、鹌鹑、鸡蛋、鹌鹑蛋、土豆、胡萝卜、大枣等,用于气虚证。
补血类:猪肉、羊肉、猪肝、羊肝、牛肝、甲鱼、海参、菠菜、胡萝卜、黑木耳、桑椹等。用于血虚证。
滋阴类:鸡蛋黄、鸭蛋黄、甲鱼、乌贼、猪皮、鸭肉、桑椹、枸杞子、黑木耳、银耳等,用于阴虚证。
补阳类:羊肉、狗肉、鹿肉、兔肉、羊肾、猪肾、鸽蛋、鳝鱼、虾、韭菜、枸杞子、刀豆、黑桃仁等,用于阳虚证
辛温解表类:生姜、大葱、蒜等,用于风寒感冒。
辛凉解表类:杨桃、茶叶、豆豉等,用于风热感冒。
清热泻火类:苦瓜、苦菜、蕨菜、芦根、西瓜等,用于实热证。
清热燥湿类:茄子、荞麦、马齿苋等,用于湿热病证。
清热解毒类:绿豆、赤小豆、马齿苋、苦瓜、蓟菜、豆腐、豌豆等,用于热毒证。
清热解暑类:西瓜、绿豆、绿茶,用于暑热证。
清热利咽类:荸荠、罗汉果、青果、无花果等,用于内热咽喉肿痛。
清热凉血类:茄子、藕节、丝瓜、黑木耳等,用于血
通便类:香蕉、菠菜、竹笋、蜂蜜、黑桃仁、黑芝麻等,用于便秘证。
祛风湿类:薏仁、木瓜、樱桃、鳝鱼等,用于风湿证。
芳香化湿类:扁豆、蚕豆等,用于湿温、暑湿、脾虚湿盛证。
利水类:玉米、玉米须、黑豆、绿豆赤小豆、冬瓜、冬瓜皮、白菜、鲤鱼等,用于小便不利、水肿、淋病、痰饮等。
温里类:干姜、肉桂、花椒、茴香、胡椒、辣椒、羊肉等,用于寒证。
行气类:香橼、佛手、刀豆、玫瑰花等,用于气滞证。
活血类:山楂、茄子、酒、醋等,用于血瘀证。
止血类:藕节、黑木耳等,用于出血等证。
化痰类:海藻、昆布、海带、紫菜、萝卜、橘络、杏仁、生姜等,由于痰证。
止咳平喘类:杏仁、梨、枇杷、百合等,用于咳喘证。
安神类:莲子、小麦、百合、龙眼肉、酸枣仁、猪心等,用于神经衰弱、失眠。

收涩类:乌梅、莲子等,用于泄泻、尿频等滑脱不禁。
辨证施膳
根据中医“虚者补之”、“实者泻之”、“热者寒之”、“寒者热之”的治疗原则。虚证患者以其阴阳气血不同之虚,分别给予滋阴、补阳、益气、补血的食疗食品治之;实证患者应根据不同实证的证候,给予各种不同的祛除实邪的食疗食品,如清热化痰、活血化瘀、攻逐水邪等;寒性病证,给予温热性质的食疗食品治之;热性病证,给予寒凉性质的食疗食品治之。另外,在辨证施膳的时候,还必须考虑个人的体质特点。例如形体肥胖之人多痰湿,宜多吃清淡化痰的食品;形体消瘦之人多阴虚血亏津少,宜多吃滋阴生津的食品。春季万物始动、阳气发越,此时要少吃肥腻、辛辣之物,以免助阳外泄,应多食清淡之菜蔬、豆类及豆制品;夏季炎热多雨,宜吃些甘寒、清淡、少油的食品,如绿豆、西瓜、鸭肉等;

用药指导
给药时间
1、一般药,宜在进食后半小时服用;
2、急性病者可随时多次给药;
3、滋补药、开胃药,宜饭前服;
4、消食导滞药,对胃肠有刺激性的药,宜饭后服;
5、安神药、润肠通便药,宜睡前服;
6、驱虫、攻下、逐水药,宜清晨空腹服;
7、调经药,宜在行经前数日开始服用,来月经后停服;
8、解表发汗药可随时服用;
9、某些药物的服用时间遵医嘱。
给药方法
1、汤剂一般每日一剂,分2次服,上下午各一次;或遵医嘱服用;
2、急症、高热、危重病人遵医嘱服用;
3、丸、片、散、膏、酒等中成药按说明定时服用,一般每日2—3次;
4、一般中成药宜用白开水送服;
5、祛寒药可用姜汤送服,
6、祛风湿药可用黄酒送服,以助药力;
7、胖大海、番泻叶等容易出味的药物可用沸水浸泡后代茶饮;
8、呕吐病人在服药前,可先服少量姜汁或嚼少许生姜片或橘皮,以预防呕吐;
9、病在口腔、咽喉者宜缓慢频服或随时含服;神昏病人可给予鼻饲。
服药温度
1、一般汤剂宜温服,以免过冷过热对胃肠道产生刺激;
2、寒证用热药宜热服;
3、热证用寒药宜凉服;
4、一般理气、活血化瘀、补益、发汗解表药宜热服;
5、凉血、止血、清热解毒、消暑药等宜凉服。
中药内服法与护理
解表类药的服法与护理
1、温服,服后加被并进热饮,已达到发汗驱邪的目的,但发汗不宜太过,以免损伤正气,伤耗阴液。
2、患者应避风寒,禁冷饮。
3、应慎用解热镇痛类西药,以防汗出过多。
4、饮食宜清淡,忌酸性、生冷食品。
泻下类药的服法与护理
1、空腹服用,因其易伤脾胃,停泻即止,不宜再服。
2、单纯为通便而服用润下药,应于睡前服用。
3、服泻下药后注意观察大便的质、量、次数等变化,以免虚脱。
4、服药期间,宜食清淡、易消化饮食,忌硬固、油腻、辛辣之品。可多食水果和蔬菜。
温里药的服法与护理
1、服药期间宜保暖,防止风寒侵袭。
2、宜进温热饮食以加强药效,忌食生冷寒凉之品。
3、温里类药多辛温香燥,易伤津液,阴虚津亏者慎用
清热类药的服法与护理
1、清热类药多属苦寒,易伤阳气,应中病即止,以免损伤脾胃。
2、清热类药宜饭后服用,服药期间宜服清凉食品,忌辛辣油腻。
3、脾胃虚寒者及孕妇禁用或慎用。
理气活血类药的服法与护理
1、理气活血类药多辛香燥烈,入药以丸剂多见。
2、理气活血类药性多走窜通行,易于耗血、动血,虚症患者和有出血倾向者及孕妇,应慎用或禁用。
3、服药期间忌生冷寒凉,脾胃虚弱者应注意饮食调护。
补益类药的服法与护理
1、补益类药应于饭前空腹服用,以利药物吸收。
2、补益类药易使胃气壅滞,而造成消化不良,故脾胃虚弱而食滞不化者慎用,或同时配用消导药。
3、外感期间不宜使用补益类药。
4、补益类药需长期服用方能见效,应鼓励病人坚持服药。
5、服药期间应忌油腻、辛辣、生冷及纤维素多而不易消化食品。
安神类药的服法与护理
1、安神类药应于睡前半个小时服用,患者的病室应保持安静。
2、应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做好精神护理,特别应使患者在睡前消除紧张、激动情绪,保持平常心态。
3、饮食以清淡、平和为宜,忌食辛辣、肥甘、酒、茶等刺激性食品,晚饭不宜过饱。

康复护理指导
中医药特色的康复护理
(包括语言、肢体功能锻炼、心理康复等)
太极拳
八段锦
推拿按摩
音乐疗法
中医保健操
中医特色专科护理
重点专科专病的管理熟练开展辩证施护和专科(专病)特殊护理工作
1、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95%,五表书写合格率≥ 95%
2、制定单病种护理常规并开展单病种护理工作(三级医院甲单≥2个,乙单≥4个;二级医院甲单≥1个,乙单≥2个)
3、开展健康教育工作
4、配备适应专科(专病)业务工作需要的专科设备。(设备完好率100%,进行专科设备使用效益分析)

㈨ 2012年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2012年度中医药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为了切实做好2012年度药健康教育工作,努力推进中医药技术与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紧密结合,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卫生服务需求,根据创建全省中医药特色示范区工作要求,制定本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一、组织领导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开展中医药健康教育工作的对我中心重大现实意义,全力以赴,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履行好职责,确保各项健康教育任务落到实处。
(二)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明确职责,加强督查调度,精心组织实施。结合我中心特点,把中医药健康教育任务分解到责任人,做到专人专管。树立责任意识,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宣传合力。
(三)精心组织,确保落实。对宣传教育工作,实行自查、不定期检查,加强对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时管理。
(四)把握导向,注重实效。坚持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用群众语言和群众容易接受的方式开展中医药健康教育,增强中医药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实效性。
二、总体目标
广泛开展中医药健康教育和健康活动,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普及中医药健康知识,增强人们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促进全民健康素质的提高。
三、实施计划
(一)成立中医药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小组,开展中医药健康教育工作,定期召开工作例会。
(二)加强与居委会沟通、协作,共同探讨辖区内中医药健康教育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社区中医药健康教育计划。
(三)结合本社区的社区诊断情况,不定期为辖区内的残疾人、中风病人宣传推广中医诊疗方法,如针灸、理疗、拔火罐等中医疗法,针对运动、膳食、控烟、限酒等方面开展相关的行为干预活动。
(四)开展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精神病等病人中医健康档案,实现计算机管理。
(五)发放健康宣传资料,举办中医药健康宣传大讲堂,悬挂宣传栏。
(六)针对老年人、妇女、儿童等重点人群开展中医药健康咨询工作,开展中医药卫生防病工作。
(七)进一步动员社会各界支持,深入基层群众,扩大中医药社会宣传面、服务覆盖面,进一步丰富活动内涵,创新活动形式,增强活动效果,锻炼职工、增强能力、提高水平,探索创新中医药文化宣传的机制和方法。
(八)普及中医药科学知识,真正使广大人民群众了解中医药、感受中医药、喜爱中医药、享受中医药。
四、健康教育效果评估
对辖区居民进行一次健康知识知晓、技能掌握、行为形成情况和健康需求等内容的健康教育效果评估。健康教育专干主要负责设计调查方案、调查问卷、评估总结等工作。
五、健康教育覆盖
计划于2012开展的健康教育讲座、公众健康咨询活动、健康知识竞赛、播放健康教育光盘、发放健康教育材料等工作的受教育人数覆盖辖区人口的90%以上,争取让更多的居民学习到需要的健康知识,从根本上提高居民自身的健康知识水平和保健能力,促进人们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

阅读全文

与中医药知识宣传栏内容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移动电子商务教案 浏览:515
讲座市场营销 浏览:266
培训班4月份活动方案 浏览:305
市场营销原理16版 浏览:910
爱心企业公益活动策划方案 浏览:714
幼儿大班大型活动策划方案 浏览:593
关于服装品牌的微信营销解决方案 浏览:767
销售开业活动策划方案ppt模板 浏览:300
趣味游戏促销活动 浏览:931
儿童餐会策划方案 浏览:486
网络营销的最基本职能 浏览:88
电子商务销售方式 浏览:993
杭州雅淘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536
社区活动方案策划书旅游 浏览:854
桑拿室营销方案 浏览:367
市场营销考研能考什么专业 浏览:496
秋秋游活动策划方案 浏览:271
档案员培训方案 浏览:435
2016国庆活动策划方案 浏览:538
培训中心暑期招生方案 浏览: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