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欧洲多国开学,当地学校该如何做好消毒工作
欧洲学校的暑假结束了,目前很多学校已经陆续开学。但是新冠疫情依然在世界各国蔓延,而且还没有减弱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开学,无疑会给学校、学生甚至是家长的生命安全带来一定的影响。面对开学之后的疫情防控,学校应该如何做才能够最大程度上保证学生的安全呢?学校应该如何做好消毒防疫工作呢?以下是我的看法:
关于欧洲多国开学,学校应如何做好消毒工作,以上是我的看法,你的看法是什么?欢迎留言交流。
B. 门店消毒宣传语
食—十 明—鸣 圣—盛 鸡—机 咳—刻 健—剑 乘—成 巾—精 浴—欲 骑—其
C. 幼儿园小班清洁家园,灭蚊防病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蚊蝇给生活带来的危害。 2、教会学生远离蚊蝇,防止疾病传播。 3、让学生学会讲究卫生,隔绝蚊蝇喜爱的环境。 情境导入: 1、视频播放图片,夏季蚊蝇叮咬食物的图片,以及叮咬人类瘙痒、难忍的图片,学生发言:你是怎么看待蚊子、苍蝇的? 2、学生自己谈谈自己被蚊子叮咬后的亲身体会。 3、小组讨论如何预防蚊虫? 师总结: 为了我们有一个安全卫生的环境,要认真抓好病媒生物防制工作,从清理环境,清除蚊、蝇孳生地入手,以大幅度降低高峰期蚊、蝇密度为突破口,坚持高标准、高起步,控制和减少疾病的发生,为生活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想方设法: 1、及早动手,降低第一代蚊、蝇数量。第一代蚊、蝇是全年蚊、蝇繁殖的基础,只有最大限度地消灭第一代蚊、蝇,才能有效地控制全年蚊、蝇密度。卫生工作小组,将除害防病工作与创卫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大对校园环境的管理力度,在加强对校园环境消杀及垃圾箱捅保洁和垃圾通道清掏的同时,及时清理各种不卫生死角,有效的降低蚊、蝇密度,预防和减少虫媒传染病的传播。 2、突出重点,抓好高峰期的灭蝇、灭蚊工作。做好秋季蚊、蝇高峰期的消杀工作,是控制蚊、蝇密度的关键。从9月中旬开始,我们不断完善除害制度,严格规范管理,做好高峰期的灭蚊、蝇消杀工作。各生活区负责主管主动承担起孳生地的治理和消杀,建立完善的消毒除害制度,增设有效的防蚊、蝇设施,垃圾做到密封存放,日产日清,防止蚊孳生,完善防蚊、蝇设施。 亲身实践: 1、宣传动员。充分利用宣传册,宣传图片,黑板报等各种宣传媒体,广泛宣传开展灭蚊、蝇活动的目的、意义以及除害防病知识。动员社区居民群众积极参与,使全镇居民不断增强卫生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积极主动投身到除四害的工作中来,自觉地监督和维护社会环境卫生。 2、科学消杀。结合灭蚊工作技术性较强的特点,建立防治措施和制度,坚持科学消杀,合理用药的原则,精心组织好灭蚊、蝇活动。贯彻综合防治的原则,坚持以清理孳生地为突破口的工作方针,在做好化学消杀的同时,不断拓宽消杀手段,将物理防治与化学消杀结合起来。为居民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居住环境。
D. 爱国卫生运动校园清洁志愿活动的建议
摘要 一、充分认识开展秋季爱国卫生运动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我校召开了校委会、全体教师会、全体学生会,并发放了致每位家长的一封信,让全体师生和家长明白预防春季传染病的重要性和积极意义。同时,对每位班主任提出工作要求,明确任务,责任到人,以保证秋季爱国卫生运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E. 除四害有什么宣传标语
讲卫生,除四害,创建卫生城市!
F. 小学生开学疫情防控知识内容
小学生开学疫情防控要严格落实学生晨检制度,班主任参与晨检;学生错峰入校,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学校;错峰就餐或分餐、送餐,尽可能减少聚集用餐;教室在学生放学后进行消毒等。
小学开学后疫情防控内容:
1、每日掌握教职员工及学生健康情况,加强对学生及教职员工的晨、午检工作,实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并向主管部门报告。
2、妥善保管消毒剂,标识明确,避免误食或灼伤。实施消毒处理时,操作人员应当采取有效防护措施。
3、各类生活、学习、工作场所(如教室、宿舍、图书馆、学生实验室、体育活动场所、餐厅、教师办公室、洗手间等)加强通风换气。每日通风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课间尽量开窗通风,也可采用机械排风。如使用空调,应当保证空调系统供风安全,保证充足的新风输入,所有排风直接排到室外。
4、加强物体表面清洁消毒。应当保持教室、宿舍、图书馆、餐厅等场所环境整洁卫生,每天定期消毒并记录。对门把手、水龙头、楼梯扶手、宿舍床围栏、室内健身器材等高频接触表面,可用有效氯250~500mg/L的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也可采用消毒湿巾进行擦拭。
5、加强餐(饮)具的清洁消毒,餐(饮)具应当一人一具一用一消毒,建议学生自带餐具。餐(饮)具去残渣、清洗后,煮沸或流通蒸汽消毒15分钟;或采用热力消毒柜等消毒方式;或采用有效氯25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消毒后应当将残留消毒剂冲净。
6、卫生洁具可用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或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后,清水冲洗干净。
7、确保学校洗手设施运行正常,中小学校每40~45人设一个洗手盆或0.6m长盥洗槽,并备有洗手液、肥皂等,配备速干手消毒剂,有条件时可配备感应式手消毒设施。
8、加强垃圾分类管理,及时收集清运,并做好垃圾盛装容器的清洁,可用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剂定期对其进行消毒处理。
9、建议教师授课时佩戴医用口罩。
10、严格落实教职员工及学生手卫生措施。餐前、便前便后、接触垃圾后、外出归来、使用体育器材、学校电脑等公用物品后、接触动物后、触摸眼睛等“易感”部位之前,接触污染物品之后,均要洗手。洗手时应当采用洗手液或肥皂,在流动水下按照正确洗手法彻底洗净双手,也可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
11、加强因病缺勤管理。做好缺勤、早退、请假记录,对因病缺勤的教职员工和学生及时追访和上报。
12、不应组织大型集体活动。
13、对教职员工、学生和家长开展个人防护与消毒等防控知识宣传和指导。示范学生正确的洗手方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衣袖遮挡口鼻。
G. 如何做好学校洪涝灾害的卫生工作
一、加强饮用水卫生管理
1、水源的选择与保护; 应在洪水上游或内涝地区污染较少的水域选择饮用水水源取水点,并划出一定范围,严禁在此区域内排放粪便、污水与垃圾。有条件的地区宜在取水点设码头,以便离岸边一定距离处取水。
2、退水后水源的选择; 无自来水的地区,尽可能利用井水为饮用水水源。水井应有井台、井栏、井盖,井的周围30m内禁止设有厕所猪圈以及其他可能污染地下水的设施。取水应有专用的取水桶。有条件的地区可延伸现有的自来水供水管线。3、对饮用水进行净化消毒;煮沸是十分有效的灭菌方法。在有条件时可采用过滤方法。但在洪涝灾害期间,最主要的饮用水消毒方法是采用消毒剂消毒。 4、加强供水设施消毒; 被洪水淹没过的水源或供水设施重新启用前必须清理消毒,检查细菌学指标合格后方能启用。经水淹的井必须进行清淤、冲洗与消毒。先将水井掏干,清除淤泥,用清水冲洗井壁、井底,再掏尽污水,待水井自然渗水到正常水位后,投加漂白粉浸泡12~24h后,抽出井水,待自然渗水到正常水位后,按正常消毒方法(一吨水加漂白粉4克,如污染较重加漂白粉8克/吨)消毒,即可投入正常使用。
二、加强食品卫生管理
1、水灾地区需要重点预防以下食物中毒
(1)霉变粮食引起的霉菌毒素食物中毒:常由食用了霉变的大米引起。
(2)细菌性食物中毒:常由动物性食品、已死亡的畜禽肉和没有很好冷藏(如肉、蛋类食品)和存放时间长的熟食(如米饭、蔬菜)引起。
(3)化学性食物中毒:一般由误食有毒物质引起。由于灾区环境的变化和临时居住地的条件所限,农药、亚硝酸盐及其他工业用化学物质易被误食。
(4)有毒动、植物性食物中毒:误食猪甲状腺、肾上腺和含毒的鱼类会引起有毒动物性食物中毒;食用未经充分加热的豆浆、扁豆或发芽土豆、毒磨菇会引起有毒植物性食物中毒。
2、发生食物中毒的现场处理
(1)病人的救治与报告:病人的急救治疗主要包括催吐、洗胃、灌肠以及对症治疗和特殊解毒药物治疗:食物中毒报告的内容包括发生地点、时间、人数、典型症状和体征、治疗情况、中毒食物和采取的措施。同时应注意采集病人标本以备送检。
(2)停止食用中毒食品:封存现场的中毒食品或疑似中毒食品,待调查确认不是中毒食物以后才能食用;通知追回或停止食用其他场所的中毒食品或疑似中毒食品。(3)食物及环境的消毒处理工作:对中毒食品进行无害化处理或销毁,并对中毒场所采取相应的消毒处理。对细菌性食物中毒,固体食品可用煮沸消毒15~30min处理;液体食品可用漂白粉消毒。对病人的排泄物、呕吐物可用20%石灰乳或漂白粉消毒(1份排泄物加2份消毒液混合放置2h),周围环境可采用过氧乙酸进行喷洒消毒。化学性或有毒动植物性食物中毒应将引起中毒的有毒物进行深埋处理。
3、加强灾区食品卫生监督管理;特别是水淹过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应应做好食品设备、容器、环境的清洁消毒,经当地卫生行政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开业,并加强对其食品和原料的监督,防止食品污染和使用发霉变质原料。4、开展对预防食物中毒的宣传教育;主要宣传不能食用的食品,包括:被水浸泡过的食物;已死亡的畜禽、水产品;被水淹过的已腐烂的蔬菜、水果;来源不明的、非专用食品容器包装的和无明确食品标志的食品;严重发霉(发霉率在30%以上)的大米、小麦、玉米、花生等;其他已腐败变质的食物和不能辨认是否有毒的蘑菇等。三、加强环境卫生
1、对灾民住所的卫生要求;首先要选择安全和地势较高的地点,搭建帐篷、窝棚、简易住房等临时住所,做到先安置、后完善。其次注意居住环境卫生,不随地大小便和乱倒垃圾污水,不要在棚子内饲养畜禽。2、厕所卫生和粪便处理措施(1)在灾民聚集点选择合适地点、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搭建应急临时厕所,要求做到粪池 不渗漏(或用陶缸、塑料桶等作为粪池)。(2)尽量利用现有的储粪设施储存粪便,如无储粪设施,可将粪便与泥土混合泥封堆存,或用塑料膜覆盖,四周挖排水沟以防雨水浸泡、冲刷。在应急情况下,于适宜的稍高地点挖一圆形土坑,用防水塑料膜作为土地的衬里,把薄膜向坑沿延伸20cm,用土压住,粪便倒入池内储存,加盖密封,发酵处理。也可采用较大容量的塑料桶、木桶等容器收集粪便,装满后加盖,送至指定地点暂存,待水灾过后运出处理。有条件时用机动粪车及时运走。 (3)集中治疗的传染病病人粪便必须用专用容器收集,然后消毒处理。散居病人的粪便处理:粪便与漂白粉的比为5:1,充分搅合后,集中掩埋;粪便内加入等量的石灰粉,搅拌后再集中掩埋。禁止将病人粪便倒入溪水中,以防止疾病传播。3、垃圾的收集和处理方法(1)根据灾民聚集点的实际情况,合理布设垃圾收集站点,可用砖砌垃圾池、金属垃圾桶(箱)或塑料垃圾袋收集生活垃圾,有专人负责清扫、运输,做到日产日清。(2)及时将垃圾运出,选地势较高的地方进行堆肥处理,用塑料薄膜覆盖。四周挖排水沟,同时用药物消毒杀虫,控制苍蝇滋生。(3)对一些传染性垃圾可采用焚烧法处理。4、人畜尸体的处理 对正常死亡者尸体应尽快运出进行火化处理。对甲乙类传染病死亡者,应做好卫生消毒,以最快速度运出火化。对环境清理中清出的家畜家禽和其他动物尸体应用漂白粉或生石灰处理后进行深埋。5、洪水退后的环境清理工作;水退过后,开展群众性的爱国卫生运动,在广泛进行健康教育的基础上,水淹地区的村庄和住户必须进行彻底的室内外环境清理,做到洪水退到哪里,环境清理就搞到哪里,消、杀、灭工作就跟到哪里。(1)组织清理室外环境:整修道路,排除积水,填平坑洼,清除垃圾杂物,铲除杂草,蔬通沟渠,掏除水井内污泥,修复厕所和其他卫生基础设施,掩埋禽畜尸体,进行环境消毒,消除疫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使灾区的环境卫生面貌在短期内恢复到灾前水平。(2)凡是水淹地区的住户,水退后首先由专人对原住房的质量进行安全性检查,确认其牢固性,然后打开门窗,通风换气,清洗家具清理室内物品,整修家庭厕所,修缮禽畜棚圈,全面清扫室内和院落清除垃圾污物。必要时将房间地墙壁和地面进行消毒。对室内和临时居住点带回的日常生活用品可进行煮沸消毒或在日光下曝晒。待室内通风干燥、空气清新后方可搬入居住。6、消毒 由于洪水导致多种微生物混合污染,其中又以肠道致病微生物为主,因此要特别重视食物、饮用水、居住环境的消毒。在消毒方法和消毒剂的选择方面,要求简便易行,价格便宜,供应充足。首先应有专人负责保护水源和饮用水消毒;同时要搞好环境卫生消毒。对受淹的房屋公共场所要分类作好卫生消毒工作。要有专人负责,做好消毒剂的集中供应、配制和公发工作,做好消毒常识宣传,组织群众实施消毒措施并具体指导其正确使用。四、传染病控制1、强化灾区预防性的干预措施;加强环境卫生管理,清除垃圾、污物,掩埋动物尸体,进行粪便和家畜管理,改善居住环境。积极保护水源,开展打井或饮用水消毒,使灾民清洁饮用水。2、控制传染源,阻断传播途径;在某些传染病疫区应有重点地控制传染源,开展自然疫源地的灭鼠活动,在灾民密集的居住地清除蚊蝇滋生地,有效地控制和消灭病媒害虫。强化食品卫生管理,防止“病从口入”,控制食源性疾病的发生。3、加强疫情监测,建立疫情报告网络; 在洪涝灾害这一非常时期,要特别重视疫情报告及疫情监测,保持疫情监测系统的敏感性,这是做好救灾防病工作的前提。发生传染病疫情,要按“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原则,积极处理疫情。在重点灾区或传染病多发地区设立疫情监测点、严密监视疫情动态。灾区一旦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或不明原因疾病暴发,要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等法规与规章的要求,及时反馈信息,及时通报和报警。发生疾病特别是不明原因疾病暴发,责任报告人应当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当地疾控机构报告疫情(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同时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报告同级卫生行政部门),以便采取预防决策。同时,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疫情监测工作,防止疫情的交叉传播。4、提高人群免疫水平,发挥计划免疫效力; 水灾打乱了正常的工作程序,灾民移动分散,人群免疫水平难以控制。有必要对某些疾病进行疫苗的应急接种和服药预防,有针对性地开展强化免疫和预防服药等,以控制灾区的传染病暴发流行。5、加强特殊人群的健康保护,维护灾民身体健康;儿童、老、弱、病、残及孕妇等特殊人群的身体抵抗力差,由于灾害期间过度疲劳和紧张,环境恶劣、营养不良、生活不安定、日晒雨淋和虫咬,日夜不能安息,处于机体内外病因交加之中极易患病。因此对这类特殊人群应采取加强预防性保健,控制疾病的流行。6、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改善临时住地的卫生条件,是减少疾病发生的重要环节。同样还要开展卫生知识宣传教育,养成灾民良好卫生习惯,提倡不喝生水,饭前便后要洗手。五、媒介生物控制1、防蚊的主要措施(1)环境治理;(2)防蚊驱蚊:有条件的灾区,在住处装上纱门、纱窗,或使用经药物浸泡过的蚊帐;睡觉前点燃蚊香(或电热蚊香);亦可用市售驱蚊剂涂在身体暴露部位。(3)室内(帐篷内)、外药物喷洒:如敌敌畏、奋斗钠、三氯杀虫酯等。2、防蝇措施(1)清理环境,减少滋生场所。(2)室内(帐篷内)、外药物喷洒,也可使用粘蝇纸、诱蝇笼或苍蝇拍人工捕蝇。3、灭鼠措施;洪水期间的临时聚居地属于特殊环境,开展灭鼠时应注意: (1)多用器械灭鼠,如鼠笼鼠夹等,但不能使用电子猫,更不能拉电网捕鼠。此时鼠洞较浅,取水方便,还可用水或泥浆灌洞。(2)慎用毒饵:当鼠密度很高,或人群受到鼠源疾病严重威胁时,则应在严密组织、充分宣传的基础上,开展毒饵灭鼠。(3)确保人畜安全:不能用熟食配制毒饵,毒饵必须有警告色。投饵工作由受过培训的灭鼠员承担,投饵点应有醒目标记,投饵后及时搜寻死鼠,管好禽畜,保藏好食品,照看好小孩。投饵结束应收集剩饵,焚烧或在适当地点深埋。卫生部门要做好中毒急救的准备。为避免鼠死后,离开鼠体的虫类叮咬,最好在灭鼠同时,在居住区喷洒杀虫剂。六、健康教育;洪水灾区健康教育是促进救灾防病措施落实的重要保证。健康教育必须与受灾这种非常时期、非常环境和非常对象相适应。教育的内容不仅要和教育对象的心理、文化、素质等相适应,而且应根据灾情、气象、疾病、卫生服务等因素的变化和灾民对健康教育需求层次的变化进行精心组织。
H. 春季消杀,传染病预防
时值夏季,气温逐渐升高,气候异常,生活垃圾日产量增加,四害猖獗内,是各种流行传染疾容病高发季节。为进一步降低四害密度,减少四害传播疾病机率,有效预防麻疹、手足口、急性肠道传染病等常见的流行性传染病,切实保障幼儿身体健康,2015年6月12日下午幼儿离园后,我园组织全体员工进行了“四害大消杀、预防传染病”行动。
在园领导的指导下,保健室统一配置了消杀药水,保健老师、全体师生及食堂人员对校园的各个角落进行了彻底的清洁、消毒及消杀工作,重点对教室、厕所、楼道、楼梯间、大型玩具、洗手间、床底下、食堂、楼梯口、垃圾池、窨井口、室外绿化场地等各个角落进行清洁、消杀。消杀清扫完毕后,还在宣传栏张贴了有关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资料,使师生对传染病的防患意识得到大大提高。
I. 幼儿园"常消毒"公示栏怎么写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州、县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要求及相关会议精神,以清洁消毒全覆盖专项行动为突破口,压实责任,确保清洁消毒全覆盖专项行动取得实效。连日来,归朝镇在全镇公共场所开展以“环境卫生制度化、清洁消毒标准化、疫情防控常态化”为主题的爱国卫生“常消毒”专项行动。
加强宣传发动,引导群众参与。归朝镇高度重视,积极动员广大干部群众全面参与到爱国卫生七个专项行动中来,为有力推进公共场所清洁消毒全覆盖行动,由镇爱卫办牵头,相关部门参与,组成专项行动组,及时定制“常消毒”公示栏、禁止吸烟和已消毒等专项行动宣传材料,发放到重点区域的公共场所和单位,广泛开展宣传,促进公众参与公共场所清洁消毒全覆盖行动。本次行动在镇直机关各站所、中小学、卫生院、高速公路归朝收费站、农贸市场、超市、饭店、歌厅、公厕等单位的公共场所进行了严格的消毒消杀,并认真检查公共场所是否贴有“今日已消毒”和“禁止吸烟”等,“常消毒”公示栏中是否清洁消毒情况记录。
强化示范引领,指明行动方向。归朝镇采取“整治一批、规范一批、达标一批”的有效措施,按照属地为主、行业监管原则实现公共场所清洁消毒全覆盖,打造卫生安全、公众放心的公共场所,严防传染性疾病在公共场所传播和蔓延。在开展卫生大扫除和环境卫生整治的同时,镇爱卫办每日明确专人对集镇所在地办公场所、公厕、农贸市场、街面等所有公共区域和公共设施实行全方位、无死角的喷洒消毒,确保清洁消毒专项行动有效开展。
严格监督检查,推进工作落实。归朝镇加强消毒杀菌,做到公共场所清洁消毒全覆盖,为广大人民群众营造健康、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镇爱卫办对全镇重点区域的公共场所采取重点督导、分片区督查、明察暗访、常规检查等方式,进行现场检查,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落实到位。通过加大监督检查,压实工作责任,推动“常消毒”工作规范化、常态化的持续开展,促进公共场所环境卫生得到有效改善。
截至目前,共出动人员100余人次,消毒公共场所56家(处),发放“常消毒”公示栏56块,“已消毒”2000余份,“禁止吸烟”2000余份,垃圾桶200余个,消毒药100余瓶,对中学一楼厕所存在脏乱差现象给予限期整改,公共场所清洁消毒全覆盖专项行动仍在持续进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