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为了庆祝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武汉举行了什么庆祝活动
在中国机械化部队的冲击下,日军的骑兵败退。台儿庄大捷,鼓舞了中华民族的抗战激情,掀起了抗击日寇的高潮。为了庆祝这一胜利,武汉举行了10万人的大游行,游行队伍前面,用卡车载着李宗仁和白崇禧的巨幅画像。
Ⅱ 台儿庄战役胜利后有哪些庆祝仪式
台儿庄大捷,鼓舞了中华民族的抗战激情,掀起了抗击日寇的高潮。为了庆祝这一胜利,武汉举行了10万人的大游行,游行队伍前面,用卡车载着李宗仁和白崇禧的巨幅画像。军事委员会参谋长何应钦在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报告军事时,称:“敌坂垣、矶谷两师团,直迫台儿庄,经孙连仲部坚强抵抗,以杨军团由东北向西南压迫,并以孙桐萱、曹福林、李明扬各部,渡过微山湖,断敌交通补给,迄4月3日,我包围之势已成,对台儿庄之敌,乃实行总攻,敌伤亡约达2万人,几全部歼灭,我俘获无算,为抗战以来空前之大胜利。”
Ⅲ 因写关于台儿庄的策划案,需各种关于台儿庄的信息,麻烦朋友们给传点,谢谢
不知道你自己有没有找,我在新浪上给你找的 希望对你有帮助
关于台儿庄——- 一座城 一个人 (2011-12-02 17:50:49)
标签: 文化陈伟古城台儿庄大战京杭大运河杂谈 分类: 吆喝伊犁--我的软文作品
一座城 一个人
10月里的一次意外造访,让我浅薄的阅历增加了一些厚重的内容,关于历史,关于战争,关于文化。
那是因为鲁南,江北,一个叫台儿庄的地方。
去之前,台儿庄就是印象里历史教科书上李宗仁将军身后的那个站牌,是一部叫《血战台儿庄》的电影,知道这附近曾经有铁道游击队的身影,这里有“微山湖上静悄悄”,去了就想“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去之后,才知道台儿庄已经是一座重建的古城。
这里有着悲壮的大战文化遗址,和华沙、庞贝、丽江齐名,城内有水,水路纵横,城内有古宅林立,北方大院、鲁南民居、徽派建筑、闽南建筑、欧式建筑、宗教建筑、山西建筑、水乡建筑,或典雅,或庄重,或玲珑,或威严,以种种不同的姿态和谐的矗立在城里,风情旖旎。
这座形成于明清的古城,曾经是商贾迤逦、一河渔火,而1938年的那场著名战争则将这个古城毁于一旦,当然也让世界记住了这个小城的名字。
五年前,因为叫停了一个投资5亿元的房地产项目,才得以保留这个古城的基座。
如今,走在古城里,踩在运河边的青石板上,打量青石板旁古色古香的店铺和客栈,看见店铺和客栈里老旧的物件,仿佛梦境。
风景似曾相识,舟楫摇曳的运河上方深秋的月亮千百年来一直照耀着这片土地,古城却已经不是73年前的古城,有时候,端详一座城,就像是翻阅一页页历史,品读一段段过往岁月的沧桑历程。
避开白日里熙熙攘攘的人群,在深夜独自一人游走在古城的灯火阑珊里,喧嚣退去,夜色恰到好处地凸显古城的韵味,亭台楼阁里,巷陌胡同间,让人有时空错乱的感觉,难道是灵魂已经穿越数百年?
一座城
著名的乾隆皇帝曾交口称赞台儿庄,并御笔亲书:天下第一庄。
这“天下第一庄”不是浪得虚名。
这个运河重地其时的繁华和惬意有迹可循,那个已经远去的时代留下背影的同时,也在老人的记忆和文献与建筑的遗存里残留着一些顽强的文化基因,正是它们,让古城得以复活。
万家大院、月河街、马可波罗驿馆、天后宫、船形街、至尊桥……这是明清时的一个水陆通衢,码头、酒肆、青楼、票号、当铺、戏院,各色人等在此演绎世相百态,还似乎依稀可以想到那时的歌舞升平、灯红酒绿,齐鲁豪情和江南韵致在此融为一体,
看到清真寺前的弹痕墙,“千里走单骑”酒吧里陈列的锈蚀钢盔、仿制枪炮,又将记忆推到1938年。
教科书里对“台儿庄大战”进行了高度评价: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抵抗外来侵略正面战场第一次重大胜利。一万多侵华日军在此丢了性命,三万多中国将士和百姓在此浴血疆场,“毁了一座城。救了一个国”。
走在古城里,夜幕下的水街水巷灯火迷离,有兴致高的游客还在舟橹摇揖,偶尔,“船妹”会唱起好听的小调,旋律优美。
仔细听,那歌词居然是写台儿庄的:台儿庄,我的家,当年那场血战,从此名扬天下。爹说,子弹打穿了咱墙上的砖;娘说,炮弹掀翻了咱房上的瓦。好一场厮杀!中华好男儿将强敌歼灭在咱的屋檐下。壮我中华,爱我中华……后来得知,这是乔羽作词的《台儿庄小唱》。
歌是心灵的呐喊,此刻在这个地方听到这首歌有别样的感觉。
古城里偶尔也有钟声起伏。
此刻躺在画舫里的人,带着些许醉意,看着两岸的影影绰绰,想必犹如置身于几百年前的康乾盛世,听到乾隆用顿挫有力的声音满怀兴致地高吟:“台庄水汽罩楼台,雨后斜阳岸不开。人在长亭深处好,风帆一一入眼来。”
恍恍惚惚间感觉到时光的飞逝,古城幽远的历史和缤纷的现实,一下子变得伸手可及、熟悉亲切起来。
远去了繁华如梦,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告别了不休征战,此刻的古城宁静真实。
月的清晖洒在古典的青瓦灰脊上,远处,翻唱的“1938年,鬼子进了中原”歌声,和着一个角落里传出的柳琴声,突地传出一声激越的鲁南运河大鼓艺人的说唱,一段段历史就这样被再现了。
一个人
面前这个男人,戴着眼镜,温和,斯文,儒雅,生在浙江金华,行伍出身,担任过日本欧姆龙株式会社的高管,拥有工学和管理学的双博士学位。
他叫陈伟,如今是山东枣庄市市长,台儿庄就坐落在枣庄。
2006年,刚上任的市长面对的是一个曾经位居亚洲榜首的煤炭城市已经资源枯竭的尴尬现实,如何转型?如何起步?
面对20万人的就业压力,一次调研时与古运河的交集让他从此冥冥之中和这片古老土地结缘,多方权衡之后,他锁定了文化旅游产业。
从刚上任两个月起,这个穿着布鞋的市长就开始他的“造城”计划,当然,这不是简单的跟风复制,而是对一种文化脉络的梳理,对某种历史的传承,凝聚中华民族的精、气、神,探求台儿庄人一个看得见的未来。
陈伟和古城,是那几年台儿庄人话题里避不开的两个关键词,这个看似文弱的人有一个倔强的脾性和坚持的勇气。
站在京杭大运河仅存的三公里古河道边,凝望残存的破败建筑和棚户区,陈伟将目光放得很远。
他开始骑着一辆自行车东转西转,和街巷深处的老人攀谈,翻阅从全世界各地搜集来的有关资料,咨询全国一流的古建专家,向几家大型企业的老总“化缘”……
考察、访问、探寻,挖掘、抢救、调研和查证,从不同渠道寻找参考各种文献资料和民间传说,搜集大量散落在民间的物什器皿。
无数的资料汇总过来,无数的论证会精益求精,遵照存古、复古、创古的原则,除了建设古城,还规划百种工艺、百座博物馆、百种业态进入。
这样建起来的古城,不是一个披着古建外衣的现代建筑,而使得它承载了大战文化、运河文化和鲁南地域文化。
文化基因的激活让台儿庄古城没有沦为平庸。
五年时光,没有消磨这个年轻市长的毅力,冲破重重质疑,将一个活色生香的古城从梦想带到了现实。
有时候,一个中年男人的坚持可以改变很多东西,何况,这个男人还是个市长。
在例行的会议上,我算是见识了这个学者型的市长。
三个多小时的会议,面对100多位国内的专业文化记者,他侃侃而谈,经济数据、历史掌故信手拈来,逻辑清晰,谈吐幽默,互动交流时更是回答精彩,会议全程没有人走动,没有人离场。
这应该也是个奇迹,也算是佐证了他的学识和能力名不虚传。
故事,没有结束
用经济的眼光打量古城,就必须列举一些数据。
截至2011年10月,仅仅建成40%的台儿庄古城,竟然吸引了200多万游客。在政府没有投资一分钱的情况下,五家企业当初投资的4亿元启动资金已经变成了古城153亿元的净资产,增值38倍;3年里,给当地创造了8万就业岗位;3年来,它还使枣庄市的民营经济活跃度,从倒数第一跃升为全省第二。
这是枣庄市政府的成绩单,也是台儿庄百姓看得见的实惠。
依托2700年历史的大运河文化打造的北方水乡,让附近500公里范围内的游客实现了低成本的水乡游。
独一无二的、70年前台儿庄大战留下的53处二战遗址让游客充满了民族自豪感。
而根据历史照片和视频画面恢复的6600座八种风格的明清建筑仿佛让游客重新回到那个年代。古城内,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上百种手工工艺,都赋予它强烈的文化内涵。
现在这座可以用放大镜看的手工版古城,丰富的建筑、文化形态,不仅让游客有了亲近历史的感觉,它也吸引了文汇报、远东出版社等文化单位投资入驻。
台儿庄大战期间,《文汇报》每天都用头版头条报道战况,既真实、客观,又鼓舞国人士气。如今的古城文汇酒楼成了大战文化展示区,集中了报道大战的全部《文汇报》,让游客体会大战的激烈。
而那座460万元建成的万家大院,在以每年60万元的租金租给客商后,客商又投入1000万元进行装修,每年的盈利达到200多万元。
随着土地升值,游客门票收入,文化企业的入驻,枣庄在没有一分钱投入、没有一分钱贷款的情况下,初步实现了由主要依赖煤炭向依靠文化产业的发展转型。
目前,在台儿庄古城还没有全部建成的情况下,200多万游客已经给当地经济带来巨大活力,会议、饭店、农家乐、出租车、文化产品、演出等产业都开始呈现出繁荣景象,就连这里的咸鸭蛋都卖到2元钱一个。
已经取得一切都还只是个开始。
陈伟和他的团队以及台儿庄古城有更高远的目标,枣庄正在努力打造世界文化遗产,京杭大运河申遗,台儿庄古城是不可缺少的一段,同时台儿庄古城和华沙古城也是世界上仅有的两个被二战炮火毁坏、可以作为世界遗产进行重建的城市;其次是打造国际休闲旅游目的地,还将打造全国首个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及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
台儿庄古城像是一段跌宕起伏的故事,但是,它的剧情还在延续,谁也不好预言它的未来,也许某一个高潮正在酝酿。
我们充满期待。(蔡立鹏)
Ⅳ 台儿庄战役详细介绍
台儿庄战役详细介绍:
1938年3月23日至4月7日,中国军队在山东省南部台儿庄地区,击败侵华日军进攻的一次较大规模的战役。1938年3、4月间,侵华日军急欲打通津浦线,夺取徐州,然后沿陇海线西进,取道郑州南下,进攻武汉。台儿庄是山东峄县的一个镇,位于台枣(庄)公路及台潍(坊)公路的交会点,扼运河的咽喉,是进攻徐州的必经之道。国民政府军事当局决定在此会战。
1938年3月14日,津浦线北路日军矶谷廉介第十师团南下猛攻滕县,同川军王铭章第一二二师血战三昼夜,17日滕县失守,师长王铭章殉国。20日,日军第十师团占领峄县,旋即向台儿庄突进。在津浦线右翼,日军板垣征四郎第五师团于1938年2月上旬自潍坊向临沂进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急调张自忠第五十九军同庞炳勋第四十军协同作战,于3月12日取得了临沂大捷。嗣后,张庞两军在临沂一带同日军多次激战,牵制第五师团达十余日,粉碎了日军第十、第五两个师团会攻台儿庄的作战计划。
3月23日,日军第十师团一部同台儿庄守城部队孙连仲第二集团军池峰城第三十一师骑兵连在台儿庄以北康庄附近接战,台儿庄战役开始。次日,日军两千人在飞机大炮配合下猛攻台儿庄,突破北墙,有两百人冲入庄内,被中国守军全歼。25日,中日两军在台儿庄北的刘家湖血战。27日晨,日军攻破台儿庄北门,开始了犬牙交错的拉锯战,持续多日。28日夜晚,日军猛攻台儿庄西北角,西门告急,三十一师副师长康法如率队反击,同日军巷战。30日,第二十七师派出敢死队增援西北角,同日军展开肉搏战,打退了日军的进攻。4月3日,日军占领台儿庄东南门,投掷催泪瓦斯弹,守军死伤十之七八,全庄四分之三陷入敌手。在这危急关头,在台儿庄中央防线北面作战的汤恩伯第二十军团从枣庄南下,4月6日,在台儿庄东北的底阁、杨楼大败来自临沂的坂本支队,并与孙连仲集团军会师。中国军队士气大振,日军发生动摇。
6日下午,日军从台儿庄北撤,中国军队全线反击。当晚肃清庄内全部残敌。7日凌晨,中国军队发起追击,历时半月的台儿庄战役取得了胜利,消灭日军一万余人。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振奋起全国军民的抗战精神,从而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
Ⅳ 关于台儿庄战役
台儿庄大捷是徐州会战中中国军队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
台儿庄位于徐州东北30公里的大运河北岸,北连津浦路,南接陇海线,扼守运河咽喉,是徐州的门户。日军夺取山东要地后,增加兵力,追击当面中国军队。日军第10师团由北自南展开进攻,第5师团由东北方向从临沂向峄县(今峄城)进攻配合作战。
1938年3月16日,日军第十师团组编濑谷支队(旅团)作为先头部队,向台尔庄以北腾县发动进攻,揭开了台儿庄战役的序幕。
中国军队在腾县与敌进行拼死战斗后,18日,腾县、临城陷落。20日,东北方向韩庄、峄县失守。濑谷支队在它部日军尚未到达的情况下先行逼进台儿庄。
中国第5战区在李宗仁将军指挥下,为确保台儿庄阵地,以保卫徐州,调整战略部署,准备聚歼孤军突入之日军濑谷支队。3月24日,蒋介石亲到徐州视察,并组成中央临时参谋团协助李宗仁指挥。同时,中国共产党命令新四军在广大淮河流域配合友军,使津浦路南段日军不敢贸然北上支援南下日军,周恩来还向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总参谋长白崇禧提出作战方针建议,得到深切赞许,并派出代表鼓励李宗仁利用台儿庄以北有利的山区、湖沟地形给敌一次沉重打击。
3月24日,濑谷支队在航空火力支援下向台儿庄发动猛攻,中国守军与之展开激战。日军一部突入东北角,被守军击退。日军不断增加兵力,配以坦克、重炮实施攻击,守军伤亡甚重,日军突入台儿庄。28日,中国守军对突入之敌展开围攻。
为切断峄县之敌增援台儿庄,中国军队一部于30日对峄县佯攻,一部协助解决台儿庄附近之敌,极力破坏峄县至台儿庄之间的铁路、公路,遮断峄县与台儿庄的联络,竭力阻敌南下。同时,中国军队一部向另一方向南洛、三里庄前进,截断日军联络,阻敌增援。另一部由峄县南下围攻日军。29日,日军急令攻击临沂的坂本支队转向驰援台儿庄。但于31日,遭中国军队阻击,经数日激战,予敌重创,使其救援计划落空。
30日,日军濑谷旅团长亲率支队后续力量增援台儿庄,全力与中国守军展开激战。同日,中国军队将进入台儿庄之敌完全包围。在日军的优势火力下,中国军队不避牺牲,浴血猛攻。4月3日,中国军队终于冲入台儿庄,与敌展开街垒战。6日晚,中国军队全线攻击。战至7日凌晨,除一小部日军突围至峄县附近固守待援外,余敌全部被歼。
台儿庄大捷是抗战爆发后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首次重大胜利。在历时半个多月的激战中,中国军队付出了巨大牺牲,但也取得了重大战果,歼灭日军2万余人。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凶焰,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必胜信心,为抗日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
日本侵略军1937年12月13日和27日相继占领南京、济南后,为了迅速实现灭亡中国的侵略计划,连贯南北战场,决定以南京、济南为基地,从南北两端沿津浦铁路夹击徐州。 台儿庄是徐州的门户,它位于徐州东北30公里的大运河北岸,临城至赵墩的铁路支线上,北连津浦路,南接陇海线,扼守运河的咽喉,是日军夹击徐州的首争之地。
1938年3月24日,日本侵略军濑谷支队向台儿庄发起进攻,与中国守军第2集团军第31师展开激战。
台儿庄战役总指挥
李宗仁将军
日军一部突入东北角,被守军击退。27日,濑谷支队主力一部突入北门,第31师与敌展开拉锯战,守军伤亡甚重。28日,突入台儿庄的日军被第31师围攻,敌方损失甚重。29日,李宗仁遂令第2集团军死守台儿庄阵地,并严令汤恩伯部南下,协助第2集团军解决台儿庄之敌。31日,中国军队将进入台儿庄之敌完全包围。4月3日,中国军队向日本侵略军发起攻击。日军拚力争夺,占领了市街大部。中国军队一次又一次反击,展开街垒战,夺回被日军占领的市街。双方陷于苦战。6日晚,中国军队全线攻击濑谷支队。战至7日凌晨,除一部日军突围至峰县附近固守待援外,被围之敌全部被歼。
台儿庄战役是中国军队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在历时半个月的激战中,中国军队付出了巨大牺牲,参战部队4. 6万人,伤亡失踪7500人。在中国军队的英勇抗击下,取得了歼灭日军1万余人的巨大胜利。此次战役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凶焰,鼓舞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斗志。
Ⅵ 我了解的台儿庄战役经过 林广明
台儿庄大捷网络名片
血战台儿庄台儿庄大捷,又称台儿庄战役,台儿庄会战和血战台儿庄。此次大捷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以来,继平型关大捷等战役后,中国人民取得的又一次巨大胜利。鼓舞了全民族的士气,灭了日本侵略者的威风。消灭了日寇大量有生力量。同时,也有数万华夏英雄儿女为国捐躯。战役由民族英雄李宗仁、孙连仲、张自忠、仵德厚、田镇南、关麟征、池峰城、王铭章等抗日名将火线指挥。电影《血战台儿庄》全面地反映了中国军队的全面抗战。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及战场旧址可供参观、凭吊。
目录[隐藏]
简介
台儿庄
战前军事形势
战役进程
领导人
意义
详细介绍之二
[编辑本段]简介
台儿庄大捷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一次重大胜利,也是徐州会战中中国军队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 日本侵略军1937年12月13日和27日相继占领南京、济南后,为了迅速实现灭亡中国的侵略计划,连贯南北战场,决定以南京、济南为基地,从南北两端沿津浦铁路夹击徐州。 台儿庄大捷是抗战爆发后中国在正面战场取得的首次重大胜利。在历时半个多月的激战中,国民党军队付出了巨大牺牲,参战部队40万人,伤亡失踪近3万人。但也取得了重大战果,歼灭日军1万余人。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必胜信心,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编辑本段]台儿庄
台儿庄位于枣庄南部.地处徐州东北30公里的大运河北岸,临城至赵墩的铁路支线上,北连津浦路,南接陇海线,扼守运河咽喉,是徐州的门户,乃兵家必争之地,是日军夹击徐州的首争之地,可见台儿庄地理位置的重要。日军夺取山东要地后,增加兵力,追击当面中国军队。日军第10师团由北自南展开进攻,第5师团由东北方向从临沂向峄县(今峄城)进攻配合作战。
[编辑本段]战前军事形势
李宗仁刚抵徐州之时,正是上海新败之际。大家感到,中国军队在京沪线上陈兵百万,尚难保淞沪,今敌军挟新胜之威,南北两路向徐州而来,李宗仁以十余万杂牌军与之周旋,真如“螳臂挡车”。徐州城内人心惶惶,市面萧条,形同死城。为了安定人心,李宗仁每日清晨或午后,都要骑马到城内主要街道巡视一番。“心情虽极沉重,而态度故作悠闲”。可见,当时李宗仁的日子的确不好过。世人都以不同心情猜测着由他领导的这支杂牌军,在势头正盛的虎狼之师的围攻下的可能结局。
[编辑本段]战役进程
徐州会战,是1938年2月至5月,中国第5战区部队与日军华北方面军、华中派遣军各一部,在以江苏省徐州为中心的津浦(天津至浦口)、陇海(宝鸡至连云港)铁路地区进行的大规模的防御战役。此战,日军动用8个师、5个旅约30万人,中国参战台儿庄敌我态势图部队前后有70个师约100万人,历时5个月,中国军队广大官兵英勇奋战,首先在南线将日军阻止在淮河南岸,打破其与北线日军会合的企图;继而在北线将东路日军击败于山东临沂地区,又将西路日军之右翼阻止在山东嘉祥地区,粉碎日军在台儿庄会师的计划。 1938年1月26日,日军第13师团向安徽凤阳、蚌埠进攻。日军以为拿下蚌埠已是易如反掌之事,不料进至明光以南,即为李宗仁部署的李品仙的第11集团军和于学忠的第51军,利用淮河、淝河、汇河等地形堵截,双方血战月余,不分胜负。第5战区以第59军军长张自忠率部驰援,进至固镇地区,协同第51军在淮河北岸地区顽强抗击日军。敌军在此停留,竟不能越雷池一步,这大出日军主将畑俊六所料,十分恼怒。于是,畑俊六遂自南京调集援兵及坦克、野战炮等重武器,倾巢来犯。敌人汹汹而来,李宗仁感到硬拼、硬堵要吃亏,待敌援军聚集明光一带时,李宗仁命坐镇蚌埠的李品仙将31军于1月18日自明光全线西撤山区,伺机出击,将津浦路南端正面让开;将于学忠的51军南调,布防淮河北岸,凭借险要地形,拒敌越河北进,敌援军以饿狼扑食之势猛扑明光,结果扑了个空,没有捕捉到李品仙的主力。接着日军攻下定远、怀远等地,但一无所获。此时西撤的31军遵李宗仁指示,从敌军左侧向东出击,将津浦路之敌截成数段,围而歼之。淮海前线之敌,后路忽被斩断,不知凶吉,费九牛二虎之力将31军从津浦线向西压。李宗仁遂命部队采用敌进我退、敌退我进的战术,牢牢地盯住津浦线;此时参加淞沪会战的21集团军北调合肥,以其第48军固守炉桥地区,第7军协同第31军迂回攻击定远日军侧后,迫日军第13师团主力由淮河北岸回援。第59、51军乘势反攻,至3月初恢复淮河以北全部阵地。第21集团军和第31军旋由淮河南岸向北岸集中,淮河两岸日军首尾难顾,与中国军队胶着于津浦沿线,从而使日军对淮河流域的进攻宣告彻底破产。 徐州以南地区之战,日军损失达三四千人,中国军队取得了辉煌的战绩,这次胜利,除了中国军队的浴血奋战之外,皖北人民对军队给予了极大的支持。皖北人素称强悍,英勇善战,当地有句俗话说:“纸糊的江南,铁打的皖北”。当日军侵入淮河流域之际,皖北人民就自动组织起来,协助中国军队阻击日军,在定远、明光等地,日军都遭到了当地民众武装的袭击,把日军搞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这些武装的民众潜伏在城镇中、村庄里、山林间,日军每到一村一镇都会遭到他们的打击。当时的红枪会等武装组织约有3000多人在皖北到处袭击日军,搅得日军日夜不得安宁。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在淮河流域的阻击战中也起了配合作用。在南京沦陷前不久,中共驻南京代表团就派李世农到安徽,组建中共皖中工委,动员和组织皖中各县人民抗战。1938年春,中共无为县委领导的游击武装就开始在淮南铁路两侧进行游击活动。1938年初,中共中央从延安将张如屏、曹云露等派回寿县,成立中央安徽工作委员会,开展抗日游击活动。 1938年3月上旬,白崇禧奉命去徐州协助李宗仁作战之前,曾请周恩来、叶剑英商谈作战方针。当时周恩来、叶剑英建议:津浦线南段应采取以运动战为主、游击战为辅的联合行动,使日军不敢贸然北上支援南下的日军;徐州以北应采取阵地战与运动战相结合的方针,以达到穿插分割、各个击破的目的。白崇禧对此建议非常赞赏,并在后来照此实行了。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也积极配合淮河沿岸李宗仁的部队,阻击日军北犯。张云逸所率新四军一部曾遵照中央军委指示,进入蚌埠、徐州、合肥三点之间作战。周恩来曾指示新四军配合李品仙集团军,牵制由南京渡江北上的日军。新四军积极配合淮河正面战场的国民党军开展游击战争,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抗战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这次淮河血战,虽然没有把北犯日军全部歼灭,却使日军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并将日军迟滞于淮河一线,粉碎了日军预定的“南北夹击”的战略,迫使日军改取“南守北攻”战略,从北面取道山东,进攻滕县、峄县,造成孤军深入的局面,从而为中国军队在台儿庄歼灭日军造成了良好的战机。 李宗仁在指挥徐州以南阻击北进之敌的同时,又积极阻截华北日军南下。 按原定作战方案,徐州以北保卫战,由第5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3集团军总司令韩复榘指挥,岂知驻扎山东的韩复榘,大敌当前,还为保存实力打小算盘。12月23日,日军一部攻陷归仁镇后,韩复榘未战而走,造成了严重后果。27日,济南失守,日军由博山、莱芜进攻泰安。1938年1月1日,泰安落入日军北方军第2军矶谷廉介之手。韩复榘连连丧池失地,致北段津浦路正面大门洞开,使日军得以沿线长驱直入,给徐州会战投下阴影。李宗仁屡屡严电韩复榘夺回泰安,并以此为根据地阻截南下之敌。韩复榘对李宗仁的命令置若罔闻,一错再错。为此,韩遭到蒋介石枪毙的处置,由孙桐萱代任其职。 日军骄狂无忌地南北乱窜,他们做梦也没想到,此时的中国军队,经过蒋介石杀韩复榘,以镇军威以后,中国军队上自战区司令长官下至普通士兵无不受到震动,士气大振。 为确保徐州地区的安全,李宗仁命孙桐萱部(原韩复榘的第3集团军),向运河以东推进,袭击济宁、汶上的日军据点,以牵制敌人主力。孙桐萱部第22师于2月12日晚由大长沟渡运河,14日晚有一小部攀登入济宁城,双方短兵相接,血战数日,终因敌我双方力量悬殊,入城部队伤亡极大,17日晚撤至运河西岸。 与此同时,第12军81师也直取汶上,于12日晚由开河镇渡运河,一部由城西北攻入汶上城内,与日军进行激烈巷战,终因人少势弱,损失严重,13日奉李宗仁之命撤向运河西岸。19日,日军攻陷安居镇,22日突破曹福林第55军阵地。25日,日军突破杏花村阵地,守军被迫撤至相里集、羊山集、巨野一线。但李宗仁在这一线布置大量兵力,不断侧击北段南下之敌,使敌军在这一带徘徊不能南进,暂时稳定了战局。 日军津浦线主力南攻不成,遂改变策略,由少壮派军人板垣征四郎、矶谷廉介率2个师团企图会师台儿庄。日军一旦在台儿庄得手,便可策应津浦路南端日军攻势,一举拿下徐州。板垣、矶谷两师团,是日军精锐之师,此次进攻,来势相当凶猛,大有一举围歼中国军队之势。日军以七八万兵力,在华北方面第二军司令官西尾寿造指挥下,分两路向台儿庄进发。一路为板垣第5师团,沿胶济路西进,进逼临沂;一路为矶谷的第10师团,该师团沿津浦路南下,直取台儿庄。中国军队为堵截日军前进,在临沂、滕县同日军发生了激烈的战斗,揭开了台儿庄会战的序幕。 2月下旬,日军东路第5师团从山东潍县南下,连陷沂水、莒县、日照,直扑临沂。中国军队第3军团第40军等部节节抵抗。李宗仁派遣庞炳勋部,先在临沂建立防御阵地,以诱敌深入,先挡住日军第5师团的正面攻击,然后迅速调派张自忠将军的第59军,兼程驰援临沂。张自忠部此时远在淮河流域一带,但是在接到命令之后,立刻以最快的速度,向临沂方向增援。此时日军也掌握到张自忠部的动向,但是日方估计,59军最快也要3天的时间,才能从峄县赶到临沂,所以日军认为可以抢先击溃在临沂弹尽援绝的庞炳勋部,然后再以逸待劳地反击张自忠部,因此日军估算张自忠部不但不能及时赶到临沂成为救援军,反而成为送上门来的“找死军”。但是张自忠却率领59军进行日夜的急行军,这是吃苦耐劳与豪气干云的西北军特质,在军长的一声令下,竟然能够在一日一夜之内,提前赶到临沂。因此59军在敌方完全没有预备的状况下,就有如从天而降般地猛攻日军第5师团背侧,庞炳勋部将士更是用命地从阵地反击,日军绝对没有想到中国军队竟然会进行这种内外夹攻的拼命打法。因此,在3月14日到18日的临沂决战中,日军第5师团遭到极其惨重的损失,造成日军部队已经无法继续支撑作战,只有先撤退回莒县以困守待援(当时日军虽以超过一百多辆的卡车,满载阵亡的日军尸首匆促地奔逃,但战场上仍然遗留了不少的死尸。日军一向非常重视同胞尸首的处理,不是危急到没有办法,通常都会设法带回焚化,将骨灰带回日本)。临沂之战得胜,它砍断了津浦路北段日军的左臂,促成了之后台儿庄会战中,李宗仁围歼孤军深入台儿庄的矶谷师团的契机。 正当板垣败绩累累之际,日军西路第10师团长矶谷仍然武士道精神十足,不顾一切,日益向南推进。李宗仁调来川军邓锡侯第22集团军,孙震的第41军赶往滕县,拒敌南下。孙震部刚在滕县部署就绪,3月14日,矶谷师团就发动攻击。日军以数十架飞机30余门大炮狂轰滥炸,守军师长王铭章督战死守。3月17日晚,日军配合炮火攻陷滕县 (今滕州)。中国守军第22集团军第41军英勇抗击,伤亡甚重,苦战至17日,该军守城的第122师师长王铭璋殉国,伤亡达5000之众。李宗仁见滕县危险,又急令新拨归第5战区指挥的第20军团司令汤恩伯派部驰援。汤的主力81军王仲廉部因行程过远,未能及时赶到,滕县失守。敌军损失也极大,死伤达2000多人。此战,22集团军以劣势之装备与兵力,阻击绝对优势之敌达3天半,为第5战区之后的台儿庄会战争取了有利时间,奠定了胜利的基础。 3月20日,日军矶谷师团借攻克滕县之威,在飞机的掩护下,集中4万人,配以坦克、大炮,向台儿庄发动了猛烈的进攻,企图一举攻占徐州。 李宗仁以第2集团军总司令孙连仲率部固守台儿庄,第20军团军团长汤恩伯率部让开津浦铁路正面,转入兰陵及其西北云谷山区,诱敌深入,待机破敌。 3月23日,日军由枣庄南下,在台儿庄北侧的康庄、泥沟地区与守军警戒部队接战。24日起,日军反复向台儿庄猛攻,多次攻入庄内。守军第2集团军顽强抗击,与日军展开激烈的争夺战。日军猛攻3天3夜,才冲进城内。城内中国守军同日寇展开了激烈的巷战。尽管日军占据了全庄的三分之二,但坚守在南关一带的中国守军至死不退,死守阵地,目的是为了外线部队完成对日军的反包围。这是李宗仁早已制定好的作战计划,以部分兵力死守台儿庄,守军尽量拖住敌人,以便庄外的大军将日寇团团围住,来个瓮中捉鳖。 28日,日军攻入台儿庄西北角,谋取西门,切断中国守军第31师师部与庄内的联系。该师师长池峰城指挥,以强大炮火压制敌人,并组织数十名敢死队员,与敌肉搏格斗。汤恩伯军团关麟征第52军和王仲廉第85军在外线向枣庄、峄县日军侧背攻击。29日,日军濑谷支队再以兵力支援,并占领了台儿庄东半部。31日,中国守军将进入台儿庄地区的濑谷支队完全包围。是时,坂本支队由临沂转向台儿庄驰援,到达向城、爱曲地区,侧击第20军团。该军团即命第52军和刚到的第75军围攻坂本支队。激战数日,予日军以重创,使其救援濑谷支队的计划落空。 矶谷师团见救援无望,决定以死相拼,一个个杀红了眼。国民党军队虽以5倍的兵力围攻,并付出极大的伤亡代价,但竟难以将敌人消灭,战争一时呈胶着状态。 4月3日,李宗仁下达总攻击令。第52军、第85军、第75军在台儿庄附近向敌展开猛烈攻势。日军拼力争夺,占领大部分街市。中国军队展开街垒战,逐次反击,肃清敌人,夺回被日军占领的街市。 4日,中国空军以27架飞机对台儿庄东北、西北日军阵地进行轰炸。当晚,日军濑谷支队力战不支,炸掉不易搬动的物资,向峰县溃逃。 4月6日,李宗仁赶赴台儿庄附近,亲自指挥中国军队向矶谷师团发起了全线出击。一直防守遭攻的孙连仲部,听说反击,神情振奋,命令一下,杀声震天。双方便展开了巷战、肉搏战,一时间,台儿庄城内枪林弹雨,血流成河。日军头一次遭到了国民党军队的如此顽强进攻,很快便溃不成军。台儿庄北面,枪炮声渐密,汤恩伯军团已向敌人开火。矶谷知已陷入反包围圈,开始动摇,下令部队全线撤退。此时敌军已成强弩之末,弹药汽油也用完,机动车多被击毁,全军丧魂落魄,狼狈逃窜。李宗仁命令部队猛追,敌兵遗尸遍野,各种辎重到处皆是,矶谷本人率残部拼命突围。 激战4天,中国军队重创日军濑谷支队、坂本支队,其余日军残部于7日向峄城、枣庄撤退。至此台儿庄战役胜利了。台儿庄会战,在李宗仁的亲自指挥下,击溃日军第5、第10两个精锐师团的主力,歼灭日军2万余人,缴获大批武器、弹药,严重地挫伤了日军的气焰,是国民党战场在抗战初期取得的一次大胜利。振奋了全民族的抗战精神,坚定了国人抗战胜利的信念。
[编辑本段]领导人
李宗仁将军李宗仁:指挥台儿庄战役的司令官 李宗仁(1891――1969),字德邻,广西桂林人。1910年加入中国同盟会,曾参加过护国战争和护法战争。1923年加入国民党。1924年奉孙中山之命与黄绍宏、白崇禧合组“广西全省绥靖督办署”,任督办。1926年后,任国民革命军第七军军长,国民党候补中央监察委员,南京国民政府委员,军事参议院议长等职。抗日战争爆发后,被任命为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兼安徽省主席。 仵德厚:台儿庄战役曾经最后的指挥官 战斗中战友被炸飞的人头落在我怀里一次、飞舞来的肠子挂在我军帽上一次、炸断的大腿砸在我身上一次。15天里阵地上是枪炮声滚到一起,震耳欲聋、飞沙走石、血雨腥风。七百多日本鬼子战死在我们的阵地前沿,每天都可以听到日军冲锋或者撤退的鬼哭狼嚎! 第五战区第2集团军司令孙连仲 第2集团军属于原西北军旧部,总司令孙连仲,字仿鲁,河北雄县人,1893年生,保定中学毕业后投笔从戎。成为冯玉祥的部下后,因为头孙连仲将军脑机灵,作战勇敢,受到了冯玉祥的赏识,之后不断升迁,为冯部中的虎将——“十三太保”之一。1930年蒋、冯、阎大战后,冯玉祥集团瓦解,孙连仲部被蒋介石改编为第26路军,孙任总指挥。抗日战争爆发后,26路军又改建为第2集团军,孙仍任总司令。 第五战区第59军军长张自忠 张自忠(1891-1940),字荩忱,山东临清市唐元村人。著名抗日爱国将领,被誉为“抗战军人之魂”。1911年考入天津法政学校,次年转入济南法政专科学校。1914年,他投笔从戎,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旅长、师长等职,并先后兼任察哈尔省主席、天津市市长。抗日战争暴发后,他率部南下抗战。1940年5月1日,在枣宜会战(枣宜改自忠)中英勇殉国,为盟军在二战中牺牲的最高将领。 第五战区第30军军长田镇南 田镇南(1888--1974),字柱峰,号位午,项城市王明口田老家村人。 陆军速成学堂毕业。1938年,任陆军第2集团军第30军军长。奉命开赴台儿庄前线,正面迎击板垣和矶谷两师团的一部。 第五战区第52军军长关麟征 关麟征(1905-1980) 原名志道,字雨东。陕西省户县人,1924年6月,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关麟征在黄埔系中以“毕生穷力杀倭寇、一代名将姓字香”著称。1938年8月与倭寇第九师团遭遇瑞昌苦战,东京广播称:皇军遭遇最为强劲之敌寇。关麟征素有“关铁拳”之称,与孙连仲之“孙钢头”一时齐名。1939年,军功赫赫的关麟征坐升第十五集团军总司令,此为黄埔学生中升任集团军总司令之第一人,时年34岁。 第五战区第31师师长池峰城 池峰城(1903-1955) 河北景县人。又名凤臣,字镇峨。1920年加入北洋军冯玉祥第十六混成旅。1927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第十旅第三营营长。中原大战后,任国民党政府军陆军第二十六路军第三十一师师长。抗战期间,分别担任第二集团军第三十一师师长、第六战区江防军副总司令、第三十三集团军副司令等职,曾率部参加了著名的台儿庄会战。解放战争中,任国民党军保定警备司令部警备司令、国防部中将部员。1949年参加北平和平解放。1955年3月16日病逝。傅作义是中国著名的“ 善守将军”,毕其一生,他的成名是“ 守涿州之役”,以少胜多,以弱制强,成就了他在旧中国军界的功名。抗战时,长城之役还是以守著名。傅作义颇以此自负,对国军中众多名将,他曾不屑一顾,可是,傅作义却佩服抗日名将池峰城。老傅看过台儿庄一役的战例报告后,曾这样称赞池峰城:池将军是中国战史上一神人也。 第五战区第122师师长王铭章 王铭章将军,字之钟,四川新都太兴场人,一八九三年七月四日生。在台儿庄战役中为国捐躯。
[编辑本段]意义
(一)台儿庄战役的结局,这是日军一次战役进攻中的败退。这在日军侵华战争以来尚属首次。在日军来说,这不仅是在兵力数量上的损失,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挫折。“大日本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破灭了。日军《步兵第10联队战斗详报》载“不识他人,徒自安于自我陶醉,为国军计,更应以此为慎戒”。 (二)台儿庄战役的胜利,在政治上增强了全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鼓舞了抗日军队的士气,用胜利的事实证明了“亡国论”是没有根据的。 (三)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改变了国际上对中日战争前途的看法。抗战爆发以来,国际上对中国抗战的前途大多抱悲观的看法。台儿庄战役胜利的消息传出,有的国家甚至不敢相信。1938年4月9日路透社电讯说;“英军事当局对于中国津浦线之战局极为注意,最初中国军队获胜之消息传来,各方面尚不十分相信,但现在证明日军溃败之讯确为事实。”所以,英赞扬此战胜利的评论。显然,这次胜利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并为争取外援增强了有利条件。
[编辑本段]详细介绍之二
一、战前态势 3月18日,日军矶谷师团濑谷支队攻陷滕县后,当晚攻占临城(今薛城),以一部沿津浦线南下,于20日攻占韩庄,企图直犯徐州,遭到布防于运河沿线的我第52军郑洞国第2师的阻击;另一部福荣大佐的第63联队沿临赵(墩)铁路于18日攻占枣庄,20日攻占峄县城,矛头直指台儿庄。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关于台儿庄战役的意图和部署是,以擅长固守的原西北军孙连仲部防守台儿庄运河一线,一方面防堵日军进窥徐州,一方面将骄狂冒进的矶谷师团吸引到峄县南部地区,而后以隐藏于峄县东北山区的汤恩伯第20军团拊敌侧背,加以聚歼。日军的作战意图是:“确保韩庄、台儿庄一线,并警备临城、峄县,同时用尽可能多的兵力向沂州方面突击,协助第5师团战斗。” 二、台儿庄外围战 为诱敌深入,3月23日,第31师刘兰斋连长率骑兵连从台儿庄出发,向峄县方向搜索前进,91旅旅长乜子彬率183团跟进,在峄县城南20里康庄与日军遭遇。台儿庄地区战斗正式打响,我军马队为诱敌深入边打边撤,3月24日,日军逼近台儿庄开始向台儿庄地区大举进攻。 日军在台儿庄北五里刘家湖村设有炮兵阵地,排列10门大炮,向台儿庄猛轰。91旅183团3营营长高鸿立率领士兵,每人一把大刀,8颗手榴弹,杀入敌人炮兵阵地,砍得敌人无法招架,弃炮而逃。当时台儿庄战场上流传着:“话张飞大闹刘家湖的佳话”。 三、北门争夺战 3月24日,日军2000多人在飞机、大炮和坦克的配合下,开始向台儿庄大举进攻。坚守台儿庄北门的186团1营在王震团长和姜常泰营长的指挥下顽强抵抗,并在城北门外与日军展开白刃战!打退日军的多次进攻。1营是新兵,入伍才半年,几乎全牺牲在台儿庄北门。王震团长也亲自架起机枪向城外日军扫射,当晚,日军200人突破小北门,躲进小北门附近的泰山庙,王震团长亲率将士围攻泰山庙之敌,终将其消灭。 四、惨烈的巷战 3月27日,得到增援后的日军对台儿庄城发动第3次攻击。日军炮轰台儿庄围墙,北城墙被炸塌,小北门亦被毁,守卫小北门的181团3营官兵牺牲殆尽,300多日军突入城内,惨烈的巷战开始 五、台儿庄反击战 4月6日,李宗仁赶到台儿庄附近,亲自指挥部队进行全线反击,4月7日凌晨1时,我军吹响了反攻的号角,以孙连仲第2集团军为主组成的左翼兵团和以汤恩伯第20军团为主组成的右翼兵团在台儿庄及其附近地区大举反攻。 台儿庄战役,历经月余,我军毙伤日军11984人,俘虏719人,缴获大炮31门,装甲汽车11辆,大小战车8辆,轻重机枪1000余挺,步枪10000余支。 辞赋家韩邦亭为纪念台儿庄大捷,创作了《台儿庄大捷赋》,全文如下: 噫吁嚱!何其壮哉!运河之北,齐鲁之南。津浦在望,陇海相连。扼守彭城之门户,堪作兵家之重藩。其地曰台儿庄。当夫日寇入侵,亡我之心正盛;龙裔慷慨,报国之士当前。集华夏之英雄,扫倭奴之气焰。于是卫我乡园,乃有一战。与子同仇,歼敌过万。 可恨扶桑之敌,东海之水引来,未洗其恶;南山之竹伐尽,莫状其愆。虏阵围城,亦畏中华之浩气;贼星照眼,未及日月之大观。李将军指麾,多怀奇策;孙仿鲁固守,稳若太山。挽银汉之仙浪,洗胡尘于云间。 至于外围一战,喜纵马蹄,骑兵诱敌以深入;休谓螳臂,宝刀胜炮而凯旋。当夫利弹摧骨,惊枪入面。赤血奔流,黄云黯淡。怀壮志而赴死,聚士卒以争先。城墙陷而北门毁,官兵殒而东风寒。尔其巷战之始,表丹心我当敌忾,挥白刃谁肯息肩?健儿做国殇,杀气冲乎疆场;人民御外侮,兵威动于昊天。于是全线反击,自多良将;征衣振土,誓斩楼兰。提锐旅以张双翼,举大旗而扫诸顽。敌师遂败绩,矶谷率残部以突围,盔丢甲弃;将军遣豪杰而荡寇,地覆天翻。辎重如丘,千秋之罪状已志;遗尸遍野,万里之游魂难安。 台儿庄破敌之功,刑天多猛志;李宗仁得意之作,青史映宏篇。灭日军之神话,争国际之奥援。剩穿墙之弹痕,千载当铭记;怜满目之焦土,万众迎凯旋。《书》云:“纣有臣亿万,惟亿万心。予有臣三千,惟一心。”想我中华儿女,众志成城,岂有不胜之理哉?且夫扶桑之兵,视我仍如清末之师,不亦谬乎? 烈烈征师,皆成历史;茫茫血雨,已化云烟。于今烽火之色无寻,和平之意正酣。远承千百年之丕业,自当求稳;新造亿万人之福祉,慎勿控弦。观盛世之神州,重兴百业;看和谐之世界,最需多元。社稷腾华,续精诚于炎黄之绩;人民颂美,载歌舞于尧舜之前。
Ⅶ 纪念台儿庄战役胜利的文章
可到中国知网、读秀等网站搜索,相关的文章太多了。
列举几个:台儿庄战役述评——谨以此文纪念台儿庄战役胜利70周年缅怀伟大的抗日英雄们
纪念台儿庄大战5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林上元会长出席纪念台儿庄大战胜利75周年活动
Ⅷ 请问台儿庄战役在当时有何意义你有什么好的想法吗
正面战场是指中日两军在对峙区域对峙形成的战场。抗日战争以来,台儿庄战役取得了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在帝国主义的分割下,中国已无法站稳脚跟。台儿庄会战后,中国人民知道,只要我们一起为国家而战,中国就不会被削弱。相反,认为自己不能被削弱的日本受到了打击。他们没有想到,中国是一个顽强的国家。
1、台儿庄战役让日军自侵华战争以来第一次感受到失败的滋味。这不仅伤害了日军的军队,也挫伤了他们的精神。他们认为自己不可战胜的神话也被摧毁了。
①台儿庄战役的胜利增加了中国军民的自信心,抗日军队的士气也因为这场战役而增长,这场战役后中国军队也知道了中国在众志成城之下是可以被解救的。
②然而,随着日军对华进攻的不断加剧,西方国家在亚太地区的殖民利益和国家利益日益受到威胁。中国顽强抵抗日军的现实也表明,中国战场在抗击日本侵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那里,中国在抗日战争中的援助逐步加强。
Ⅸ 台儿庄战役有哪些重要意义
1、台儿庄战役让世界了解了中国的抗战,进而支援了中国的抗战。很长一段时间,我国的抗战都是处于孤立无援、独立支撑的状态。但是,随着日本军队在华进攻的不断变本加厉,使西方国家在亚太地区的殖民地和国家利益遭到日益严重的威胁。而中国顽强抗击日本军队的现实也让各国看到了中国战场在抵御日本侵略上发挥的重要作用。各国也因此逐步加强了对中国抗战的援助。
2、台儿庄因为75年前的这场胜利,被海内外中华儿女称为“中华民族扬威不屈之地”,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人民抗战必胜的决心。
3、台儿庄是海峡两岸儿女维护和平、促进统一的共同的纪念地,同时也推动了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台儿庄大战纪念馆是祖国大陆首个反映国民党正面抗战的纪念馆,而1985年拍摄的电影《血战台儿庄》也使台儿庄战役成为了海峡两岸中国人对于中华民族抗击外来侵略的共同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