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客家土楼显示了传统建筑文化的魅力.客家土楼让人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厚久远。关联词
永定客家土楼文化的建筑伦理意义 下面会很长很长,可以从中得出一些关联词。
永定县的初溪土楼群、洪坑土楼群、高北土楼群、衍香楼、振福楼等“三群两楼”,是福建客家土楼的典型代表,它们之成功申报联合国2008年“世界文化遗产”,将不仅是永定人的大喜事,也是龙岩人、福建人乃至中华民族文化生活中值得庆贺的一件大好事。抓住永定客家土楼之“申遗”契机,深入研究绝妙地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和传统道德价值的客家土楼,从建筑学角度审视其伦理内涵,对于当代中国的建筑文化、伦理文化乃至整个公民文化的建设,均具有不可小觑的现实意义。
客家土楼建筑的研究者普遍认为,客家土楼不仅以其恢宏奇巧、舒适宜居的建筑结构引起世人瞩目,而且以其深刻的中华传统文化内涵而发人深省。①其中华传统文化内涵,非但体现了中华传统的伦理价值,而且极为契合现代的建筑伦理价值。就建筑伦理意义而言,撮其要者有三。
第一,突显中华传统文化的道德和谐理念。
中华传统文化的道德和谐理念,构成了客家土楼伦理价值的核心。
“和谐”或曰“谐和”,意指不同事物之间或同一事物各组成元素之间所形成的关系恰当、恰到好处的均衡协调状态。作为道德哲学范畴,和谐指的是人的心身之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相互关系的协调融洽状态。和谐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和”文化所追求的最佳意境,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道德理念和基本价值取向。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主流的儒家学说,始终视“和”为最高价值。孔子说:“礼之用,和为贵”。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儒家经典《礼记》提出:“致天下之和”。不难看出,正如著名学者张岱年先生所说,和谐理念是儒家的最高价值标准,也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价值原则”。②
客家土楼极为形象直观地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道德和谐理念。特别是圆形结构的土楼(即当地居民所说的“圆寨”),不论从内涵或外延看,都充满着一种“和谐”理念。这种圆形结构的土楼,有一个圆形的天井,这是全楼居民共享的采光通风资源。圆形土楼的房间,呈均匀的扇形,不论位于东南西北的哪个方位,其结构模式、大小面积、通风采光均相同。这三方面相同的要义,体现了作为道德和谐之前提的“资源共享”的利益分配原则。此外,从外形上看,圆寨的造型是一种“弧线结构”,形成了“和谐”的视觉冲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居者的道德人格。从力学角度讲,由于向心力的作用,圆形建筑具有很强的抗风抗震性能。圆寨之能够屹立千百年而不倒,正是建筑理念与天地和谐、与自然和谐的结果③,因而成为客家人道德和谐的物质载体。
有学者认为,中国传统哲学的“天人之和”与“和为贵”理念所提供的人与自然和谐一致的思维模式和价值取向,成了中国建筑史上众多建筑巨匠所恪守的建筑哲学,并构成中国传统建筑最基本的伦理内涵。④客家土楼正是这一中国传统建筑哲学的绝妙标本。
北京大学伦理学教授魏英敏先生指出,中国的传统建筑,从皇家宫殿到百姓民居,无不体现“贵和尚中”的伦理精神,这一点从故宫的太和、保和、中和三大殿,到京城的四合院,再远至山西的晋商民居,以至江南水乡的住宅,都程度不同地表现出“贵和尚中”的伦理气质或“礼”的高雅气派。⑤作为民居奇葩的客家土楼,也完全适合于这一论断。
第二,确保生命价值,践行责任伦理。
客家土楼以其坚固性和安全性,确保居者的生命价值万无一失。客家土楼建筑的共同特点是坚固性、安全性、封闭性和合族聚居性。这些土楼选址适当,设计精妙,用料及施工方法独特,一般都有200-300年乃至500-600年的历史。它们历经数百年间的风雨洗刷、强烈地震、台风袭击,至今安然无恙,巍然屹立于丛山峻岭之中,而且大多数至今还住有居民。这些土楼不仅具有聚族而居、安全防卫、防风抗震、防火防潮、通风采光、冬暖夏凉等功能,还形象地展示了客家人的人文历史。土楼既维护全族人聚居凝结的向心力,也为全族人在社会上的各种矛盾斗争中,或与大自然的拼搏中,有效地保护族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土楼尤其是圆方楼形同城堡,易守难攻,防御性能极强。就预防地震的功能而言,举例来说,据《永定县志》记载,1918年发生大地震时,土楼白天柝柝有声,历时20分钟,夜里继续震动,而土楼始终挺立无恙。⑥这不仅令人联想起这次“5·12”汶川大地震中一震即垮的诸多“豆腐渣”校舍。两相比较,其建筑伦理水准之霄壤之别,令人不胜唏嘘。
坚固性和安全性是住宅建筑的基本规范,其伦理基础就是中国古代经典《易经》中所说的“天地之大德曰生”,就是西方伦理文化的人道主义原则和生命价值原则。二十世纪下半叶以来在西方兴起的以人为本的责任伦理,要求道德主体积极承担起对自然、自身和子孙后代的责任。用这一标准来衡量,客家土楼的建造者们的建筑伦理觉悟,何其崇高!面对汶川大地震的灾难性后果,我们实在应该好好研究一下客家土楼的伦理文化,好好效法我们先人的建筑责任伦理。
第三,体现艰苦奋斗的“愚公移山”民族道德精神。
家喻户晓的古代寓言“愚公移山”,精练地表达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不怕牺牲、排除万难、艰苦奋斗、争取胜利的民族道德精神,这是中华伦理文化的宝贵精神财富。客家土楼正是这种民族道德精神的物化。永定客家土楼有句谚语说:“逢山必有客,无客不居山。”客家先民为躲避战乱从中原地区辗转迁徙而来,先到为“主”,称为“土著”,富庶的开阔平原和河滨土地早被“土著”占领;后到为“客”,称为“客家”,客家人只能选择偏僻的山区垦荒。这就造就了客家人特别吃苦耐劳的品性,他们要比“土著”付出数倍的辛勤和汗水,才能开辟家园。客家人在同大自然作斗争的过程中,创造出既环保又经济的土楼民居。他们所用的建筑材料,就是泥土和木头,瓦也是由泥土烧制而成的,完全自给自足,凭借的就是“铁打的肩膀”、“起茧的双手”和“愚公移山”般的挖山不止精神。有些可以居住几百人的大型土楼,前后要建造二、三十年,一代接一代地建造,直到建成为止。⑦没有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的“愚公移山”道德精神,恐怕就没有我们今天看到的客家土楼了。
在笔者看来,以上三大伦理价值——和谐、生命价值和艰苦奋斗精神——一方面是客家土楼所普遍蕴涵的中华传统伦理价值,另一方面也生动地体现了当代人类的普世伦理价值和建筑伦理价值。这种建筑伦理价值,是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世界价值”之所在。
然而,在宣扬客家土楼文化之积极伦理价值的同时,我们也不能讳言其消极价值,这就是它们所蕴涵的儒家伦理即封建纲常伦理的消极面。建筑文化必然反映一定时代的伦理文化和价值观念。土楼的建筑格局十分讲究家长制的尊卑等级秩序,并且多有宣扬封建忠孝理念的对联楹联和警句箴言,这些显然充溢着封建伦理的气息。
日本学者茂木计一郎等人在考察土楼后感慨系之:“几世同堂的大家族制度在中国是自上而下可见的习俗制度,但像客家人那样,至今保持了富于共同协作的家族观念的大家族制度,想来是非常罕见的。”⑧同土楼文化相适应的生活方式,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是常态;在今天,确实是“非常罕见”了。随着时代的变革和进步,客家文化中的开拓进取、吃苦耐劳、坚忍不拔、乐善好施、团结互助、崇文重教等客家精神和传统美德,必须进一步发扬下去;而客家文化中的封建糟粕,则必须予以祛除。这是当代中国的伦理文化建设的重要课题之一。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实践证明,在中国由传统向现代的社会转型过程中,最根本、最艰难且最有决定意义的变革,不是经济的或政治的变革,而是伦理文化的变革,亦即由传统的臣民文化向现代公民文化的转型。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发展、公民社会的崛起,强烈地呼唤着这一亘古未有的文化转型。回顾一百多年来步履维艰的中国现代化进程,学术界一般认为,能否克服延续千年之久的自身文化的弱点,最终实现文化转型,是中国能否最终跻身于现代化国家之列的关键。
借用一位建筑伦理学教授的话来说,客家土楼建筑文化的伦理情感价值,不仅仅体现在某个人或某些人的情感归属与认同需要上;它作为中华民族辉煌历史的见证,早已超出了一般传统形式的意义,成为增强中华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的重要历史符号,甚至成为民族精神的一个组成部分。⑨百倍珍惜客家土楼文化这一份“世界文化遗产”,精心呵护传统建筑文化,从中华民族的伦理之根、安身立命之根出发,精心培育国人之“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理念,从而推动当代中国的建筑文化、伦理文化乃至整个公民文化的建设,是中国最终跻身于现代化国家之列的根本途径。由此可见,我们对客家土楼文化的研究和宣传,不能不说深具重大的现实意义。
2. 为福建土楼设计广告语
赏土楼风光,品闽南风采。
3. 形容土楼景色优美的成语
勾心斗角
gōu xīn dòu jiǎo
[释义] 原指宫室建筑结构的交错和精巧。后比喻用尽心专机,明争暗属斗。
[语出] 唐·杜牧《阿房宫赋》:“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近义] 明争暗斗、钩心斗角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例句] 这个人心术不正,专爱干~的勾当,没有人愿意接近他。
4. 福建土楼已成为中外游客向往的旅游胜地.请发挥你的聪明才智,为土楼设计广告语,让大家了解,喜欢土楼.
(一)赏土楼风光,品闽南风采。
(二)圆圆的土楼,圆圆的梦想。
望读者采纳,祝你天天开心!!
5. 为推动福建土楼旅游事业拟写一则宣传标语(不少于15字)
告别城市的喧嚣,来到千年的庭院,心里沉淀后才知道这里也是故乡。 土楼不土,民风淳朴。
6. 作为一个龙岩人 如何用简洁的语言为游客推荐永定土楼 请写下来
客家土楼也称福建土楼,其中以福建龙岩永定、漳州南靖的土楼最为有名,在中国的传统住宅中,客家土楼独具特色,有方形、圆形、八角形和椭圆形等形状的土楼共有8000余座,规模之大,造型之美,既科学实用,又有特色
7. 为福建永定土楼设一条广告语
圆圆的土楼,圆圆的梦想
8. 帮忙想30条漳州城市形象宣传标语~谢谢啦,,,!
“土楼的轮廓是漳州的轮廓,龙江的精神是漳州的精神,在这里我们荟萃精华,在这里我们共度发展,漳州的明天是我们的明天!” 即兴想出的,希望能帮上忙!
9. 有没有关于福建土楼的对联急!!!!!!!!
永定土楼对联欣赏
土楼修建于清末,正是对联大兴之时,各富裕乡绅在花巨资(以千万元人民币计)修好土楼后,便请名流题写对联,所以对联甚为可观,兹录几幅有奇言奇思者,供各位佐茶。
振成楼客厅
春托风生,兰知领未,
静无人至,竹亦欣然。
--------------满面春风,一团和气,并以兰竹自比。全联意境高雅,作者旨趣一目了然。嘘~~~~~~~~~
楼右超庐厅
振刷精神,担当宇轴
成些事业,垂裕后昆。
------------清末有此雄心大志,就是今之所谓事业心,实在难得,如今这个起码的要求,很多人都达不到,可见土楼非土堆成,都是血汗,精神。
不因富贵求佳地,
但愿儿孙做好人。
------------语殊平常,理却深邃。选地不为富贵,而为儿孙。
振福楼大门
振衣千仞,
福履万年。
--------嵌字短联,联语豪迈。
中华楼
中原风化须先进,
华夏文章待后来。
-------客家本自中原迁居而来,故嘱咐子孙莫忘中原教化。楼建于清末,国力衰弱,故有此下联
尚成楼
真才绝不趋时尚,
大器由来重晚成。
遍阅才人成长,得此格言。上联似可穿透时空直警时人。
私塾:
学到深时,百川归海,
悟生静处,一月当天。
下联是有奇语:)
凤岗书屋
凤本非凡鸟,
岗当起卧龙。
拆字、用典、嵌字自然如斯,佩服。
大蕨山亭
地接渊牛坪,老子骑牛何日过,
山名大蕨岽,伯夷采蕨几时来。
同上一联。
箭杆亭
箭速百年间,风尘老我,
干直一条路,车马劳人。
嵌字联而有如斯机心,蕴含哲理,还切此亭之功用,在一僻壤处能得见,实在难得。
龙潭上西高桥庵
蹑赤足而上青云,可见人才无外貌,
握朱提以润彩笔,方知名士不终穷。
一所庵而用此联,似有不妥,倒是像文曲星的庙宇,赤足而持币(朱提)与笔。不得而知,大概要亲自去看看才知道。
龙潭水口庵
和尚什么家资,石头大者大,小者小,
庵堂有何色相,云影去时去,来时来。
上联似狂生出口玩笑,下联转而参透禅机,作者定是布袋和尚的徒弟。
案头全副木鱼,下下醒人,觉觉觉,
架上一腔皮鼓,声声唤你,通通通。
此联与上一联是同出一庵,从风格看应该属于一个作者,这种洒脱,自然,而又品咂有味的对联,是我个人所喜欢的
10. 福建土楼介绍
福建土楼,因其大多数为福建客家人所建,故又称“客家土楼”。土楼产生于宋内元,成熟于明末、容清代和民国时期。以土、木、石、竹为主要建筑材料,利用未经烧焙的土并按一定比例的沙质黏土和黏质沙土拌合而成,用夹墙板夯筑而成的两层以上的房屋。
福建土楼含福建省永定县的高北土楼群、洪坑土楼群、初溪土楼群和衍香楼、振福楼,南靖县的田螺坑土楼群、河坑土楼群和贵楼、怀远楼,华安县的大地土楼群。其中二宜楼位于华安县仙都镇大地村,它是我国圆士楼古民居的杰出代表,素有“土楼之王”“国之瑰宝”之美誉,它以规模宏大、设计科学、布局合理、保存完好闻名遐迩,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福建土楼作为福建客家人引为自豪的建筑形式,是福建民居中的瑰宝。同时又揉进了人文因素,堪称“天、地、人”三方结合的缩影.数十户、几百人同往一楼,反映客家人聚族而居、和睦相处的家族传统。因此,一部土楼史,便是一部乡村家族史。土楼的子孙往往无须族谱便能侃侃道出家族的源流。
2008年7月6日在加拿大魁北克城举行的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