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求乡镇卫生院工作总结及下一年工作计划
年 度 工 作 总 结
一年以来,我镇2011年免疫规划工作,在上级主管部门、镇党委、镇政府的领导下和卫生院的高度重视;防保组人员及村防保员的共同努力同时得到各适龄儿童家长的理解与配合,我镇2011年全年免疫规划工作基本告别一段落。但未达到预期效果,现将全年工作总结如下:
今年全年共完成12次常规接种;一次半年摸底;二次卡证核查;二次接种率调查;两次扩大年龄补种;只要防保组有人员在,并采取随到随种,开展大型宣传活动,防保人员及村医共同参与,同时对初生儿童及时通知接种和乙肝疫苗在出生24小时内接种的宣传。一年来开展了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白破二联、麻疹类、乙肝、乙脑、甲肝、麻风、麻腮风、A+C、流脑等疫苗的接种工作。接种情况如下:卡介苗应种512人,实种510人,接种率99.61%。脊灰疫苗第一颗应种589人,实种583人,接种率98.98%。脊灰疫苗第二颗应种589人,实种580人,接种率98.47%。脊灰疫苗第三颗应种529人,实种516人,接种率97.54%。脊灰疫苗第四颗应种630人,实种611人,接种率96.98%。百白破疫苗第一针应种505人,实种487人,接种率96.44%,百白破疫苗第二针应种509人,实种498人接种率97.84%。百白破疫苗第三针应种521人,实种501人,接种率96.16%,百白破疫苗第四针应种615人,实种602人,接种率97.89%,白破二联应种675人,实种663人,接种率98.22%。麻风疫苗初种应种497人,实种481人,接种率96.78%,麻腮风疫苗应种635人,实种627人,接种率为98.74%。乙肝疫苗第一针应种379人,实种372人,接种率98.15%。乙肝疫苗第二针应种495人,实种479人,接种率96.77%。乙肝疫苗第三针应种517人,实种499人,接种率96.52%,其中及时接种277人,及时率70.66%。A脑疫苗第一针应种467人,实种550人,接种率为97.00%。A脑疫苗第二针应种455人,实种443人,接种率为97.36%。A+C脑疫苗第一针应种537人,实种531人,接种率为98.88%。A+C脑疫苗第二针应种239人,实种239人,接种率为100%。乙脑疫苗第一针应种561人,实种538人,接种率为95.90%。乙脑疫苗第二针应种479人,实种466人,接种率为97.29%,甲肝疫苗应种585人,实种584人,接种率为99.83%。。已开展了接种卡、证的核查工作,卡、证的符合为98%。漏卡率为2%,漏卡原因为外地归来儿童,我们对漏卡的儿童及时补齐资料;接种率调查在全镇范围内开展2次,覆盖全镇15个行政村,覆盖率为100%;同时开展的还有出生儿童模底调查(包括05、06、07、08、09年出生儿童)覆盖全镇15个行政村,覆盖率为100%,对漏种儿童及时通知,力争新出生的儿童都能得到及时的接种。
存在的问题:
1、宣传力度不够:主要表现在边远村寨宣传不到位,没有做到随时宣传,造成部份儿童接种疫苗推后;2、农村条件所致:农村交通不便,有劳动力及有文化,思想素质高的外出务工,家中多为老、弱、病、残及儿童,对及时完成接种造成一定的困难;3、儿童外出没有接种:很多儿童存在外出后没有带上接证或没按规定接种。
下一步的打算: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的免疫防病意识能力。利用固定宣传栏,开展季节性传染病和儿童预防接种宣传;2、宣传标语:每个村要求要有大小标语各一副,主要宣传儿童预防接种知识;3、做好冷链设备管理,保障用药安全,做到了资料规范物资不浪费原则;4、保证人员及时到位,工作有序进行定点门诊接种工作;5、加强乡村医生全面负责儿童免疫的宣传和督导儿童按时接种。
② 按照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创卫要抓好哪些方面的工作
(1)爱国卫生组织管理;
(2)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
(3)市容环境卫生;
(4)环境保护;
(5)重点场所卫生;
(6)食品和生活饮用水安全;
(7)公共卫生与医疗服务;
(8)病媒生物防制。
③ “创卫”工作计划安排
为了高标准地落实局关于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的要求,保证“创卫”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根据局“创卫”工作的统一部署,结合我处的实际情况,对“创卫”工作计划安排如下:
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加强对“创卫”工作的领导,健全“创卫”组织,是“创卫”工作富有成效的重要保证。为此,我处成立了由处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科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卫”工作领导小组,在全处形成组长抓全局,副组长抓重点,成员抓科室,纵到底,横到边的“创卫”格局。
2.加强学习,培育“创卫”意识。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是西安市委、市政府工作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创卫”工作,关乎我局形象,涉及广大员工的生活,对于营造整洁优美、格调高雅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处高度重视“创卫”工作,要求全处人员认真学习局印发的有关“创卫”工作通知精神,提高认识,强化“创卫”意识,明确目标,使“创卫”工作成为全处人员的自觉行动,确保我处走在市局“创卫”工作的前列。
3.统筹安排,明确分工,狠抓落实,层层建立创卫目标管理责任制。为加强办公室环境建设,室内环境卫生采取日常清扫与突击清扫相结合,日常清扫坚持一日两扫,突击清扫安排在每周五进行;办公设备、物品及其他公用设施的摆放和清洁实行责任制,责任到人;个人使用的办公桌椅及其他物品的摆放和清洁由本人负责。“创卫”工作领导小组要经常性地对我处各项“创卫”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和讲评,把“创卫”工作考评与个人工资及年终考核挂钩,实行过错责任追究制和奖惩激励机制。
根据以上计划,我处有信心、有决心在局领导的正确领导下,进一步加大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工作力度,按照有关标准和要求,圆满完成上级布置的各项任务,早日实现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总体目标。
④ 关于鼠疫(也可以是关于传染病的)的总结!!!
流行性出血热预防控制工作总结
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种由汉坦病毒感染经鼠传播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该病发病急、病情凶险、病死率高。根据上级对今年灾情和历年来的出血热疫监测资料预测分析,我县今年将出现一次出血热疫情流行高峰,为防患于未然,我站根据县站的文件精神要求,积极开展流行性出血热疫苗接种为主防治措施:
一、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重点人群出血热疫苗预防接种,消灭传染源,保护易感人群
接种出血疫苗是预防流行性出血热的又一有效措施,县卫生部门非常重视,决定由县防疫站采购出血热疫苗对25个乡镇的重点村重点人群进行免费预防接种。本次接种工作由各乡防保站负责统筹规划,组织管理,在村卫生室实施接种。按照防保站所掌握的乡村的适龄人口数,分配疫苗使用计划,设专人负责疫苗的领发、登记、管理,严禁挪做他用。接种对象为25—40岁的男性农民,每人每次1支,采用0、15程序,分2次在15天内完成接种工作。本次接种工作11月10日开始,覆盖乡9个行政村的25—45周岁的男性青壮年劳动力,发放宣传材料300余人份,为保证疫苗安全接种,在接种工作开展前期,对接种人员进行了接种培训,在我站的共同努力下,在2012年4月25日全部接种工作顺利完成。
二、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提高群众自我保护能力
我站充分利用自身有限条件,以村广播、板报、宣传单等各种媒介主要向广大群众宣传流行出血热的危害、传播方式、传播途径、疫情形势及其防治的基本卫生知识,使群众充分了解灭鼠与疫苗的接种是预防流行性出血热的最有效的方法,为疫苗接种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宣传工作贯穿整个预防工作的始末,发放宣传材料1000余张,利用各村广播宣传达50余次,刷写宣传标语20条,时刻提醒广大群众出血热对人体的危害与防治的重要性。
总之,我站在接种流行性出血热期间,付出了很大的财力和物力,在人员少任务重的情况下,通过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下,顺利圆满完成了上级下达的接种出血热任务。
⑤ 接种疫苗 宝宝健康宣传标语
预防接种宣传标语 1、4.25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预防接种,健康保障; 2、计划免疫连万家,儿童健康乐全家; 3、打针防病有好处,子女健康才能富; 4、致富奔小康,别忘打针防病保健康; 5、儿童免疫要全程,儿女才有好前程; 6、一分预防一片心,预防接种献爱心; 7、一分预防胜于十二分治疗; 8、预防接种,为儿童筑起健康的起跑线; 9、疾病——健康的大敌,疫苗——预防的武器; 10、让每一名儿童都能按时接种疫苗是各级政府的责任; 1 1、查漏补种疫苗,做到不漏一人,不漏一次; 1 2、让每一个未免疫的儿童得到免疫; 1 3、预防接种,享受健康; 1 4、计划免疫——一个不能少; 1 5、服糖丸防瘫防残防麻痹,种疫苗利国利民利自己; 1 6、实施免疫规划,保护儿童健康。
⑥ 创建卫生城市包括哪些内容
()服从卫生组织管理。
(2)健康教育。
(3)市容环境卫生。
(4)环境保护。
(5)公共场所,生活饮用水卫生。
(6)食品安全。
(7)传染病防治。
(8)病媒生物防制。
(9)社区和单位卫生。
(10)城中村及城乡结合部卫生。
创建意义
1、提升城市品位、改善人居环境,我们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快速发展,生态与居住环境得到不断优化,居民健康卫生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2、促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能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目标。
3、顺应民意、凝聚人心,只要真正把全国人民的力量拧成一股绳,就能形成强大的合力,促进国家发展。
(6)计划免疫宣传标语扩展阅读
国家卫生城市是由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局)评选命名的国家级卫生优秀城市,是全国重要的城市品牌之一。
申报城市经认真自查,认为各项指标均已达到《国家卫生城市标准》的要求,由该市爱卫会向省、自治区爱卫会提出书面申请。省、自治区爱卫会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在调研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严格考核认可后,向全国爱卫会推荐。
⑦ 如何解决校园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方案 为了提高我校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指导和规范各类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减轻或者消除突发事件的危害,保障全体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我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1、普及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 2、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在校园内蔓延。 二、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宣传普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全体师生员工的防护意识和校园公共卫生水平,加强日常监测,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对于违法行为,依法追究责任。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成立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挥、协调与落实学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工作。 3、快速反应、运转高效 建立预警和医疗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财力储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按照“四早”要求,保证发现、报告、隔离、治疗等环节紧密衔接,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处置。 三、组织管理 学校成立由校长负责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落实学校的突发事件防治工作。主要职责如下: 1、根据当地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应急预案制订本校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防治责任制,检查、督促学校各部门各项突发事件防治措施落实情况。 3、广泛深入地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突发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师生员工的科学防病能力。 4、建立学生缺课登记制度和传染病流行期间的检制度,及时掌握师生的身体状况,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早期表现的师生,应及时督促其到医院就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5、开展校园环境整治和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后勤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卫生条件,保证学校教室、厕所及其他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 6、确保学生喝上安全饮用水,吃上放心饭菜。 7、及时向当地街道(乡镇)卫生院或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和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汇报学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情况,并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对病人和密切接触者的隔离消毒、食物留存等工作。
四、突发事件预防 (一)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学校卫生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学校应经常对食堂、教学环境与生活区环境进行自查,尽早发现问题,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二)增加学校卫生投入,切实改善学校卫生基础设施和条件。 (三)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学校卫生规范化管理。 1、加强学校生活饮用水的管理,防止因水污染造成疾病传播。 2、加强厕所卫生管理,做好粪便的无害化处理,防止污染环境和水源。 3、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重点搞好教室卫生和环境卫生,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卫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4、学校要切实履行职责,做好计划免疫的宣传工作,严格执行新生入学前预防接种证查验和登记制度,提高学生疫苗接种率,防止疫苗相关性疾病的发生或流行。 5、学校应当依法加强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等有毒有害物质的加工、运输、存储、使用、处理等环节的管理,防止因管理失误引起突发事件。 (四)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师生的防疫抗病能力。 1、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落实好健康教育课,普及公共卫生知识,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卫生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 2、结合季节性、突发性传染病的预防,通过黑板报、宣传橱窗、广播以及校园网等宣传途径,大力宣传、普及防治突发事件的相关知识,提高师生员工的公共卫生意识和防治突发事件的能力。 3、进行食品卫生知识和预防食物中毒的专题教育,增强学生识别腐败变质食品、“三无”产品、劣质食品的能力,教育学生不买街头无照、无证商贩出售的各类食品。 4、督促和组织师生加强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倡合理营养,不断增强体质。 五、突发事件监测和报告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内容包括:重大传染病疫情、中毒事件(食物中毒及急性化学物品中毒)、污染事故、免疫接种事故及严重异常反应,以及其它重大疑难及不明原因的健康危害事件。 (一)突发事件监测 1、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系统。在学校建立考勤监测制度,指定专人对师生员工中的缺勤者进行逐一登记,查明缺勤原因。对因健康原因缺勤者由校医进行登记汇总并进行追踪观察,分析其发展趋势,必要时采取进一步的措施。 2、重视信息的收集。要与区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建立联系,收集本地及周围地区的公共卫生事件的情报,密切关注其动态变化,以便做好预防工作。 (二)突发事件报告 1、建立自下而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逐级报告制度,并确保监测和预警系统的正常运行,及时发现潜在隐患以及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突发事件期间,学校实行24小时值班制,并开通疫情监控联系电话。 2、严格执行学校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程序。在传染病暴发、流行期间,对疫情实行日报告制度和零报告制度。学校应严格按程序逐级报告,确保信息畅通。 出现集体性食物中毒、甲类传染病病例、乙类传染病爆发、医院感染爆发及其他突发卫生事件时,医务室及学校有关部门应立即向本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报告,并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在2小时之内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同时向上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报告。 3、任何部门和个人都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突发事件。
4、建立突发事件举报制度。任何部门和个人有权向学校报告突发事件隐患,有权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举报有关部门不履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规定的职责的情况。 六、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 根据《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将突发事件的等级分为一般突发事件、重大突发事件和特大突发事件。根据突发事件的不同级次分类,结合学校的特点,在必要时启动相应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作出应急反应。 以下分级标准根据《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中的标准界定。 (一)传染病 1、一般突发事件 所在地区发生属于一般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第三级应急响应。 ①启动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学校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加强系统内的疫情通报。 ②学校做好进入应急状态的准备,落实各项防治措施。 ③学校内如尚无疫情发生,可保持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秩序,但对集体活动进行控制。 ④传染病流行时加强对发热病人的追踪管理;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期间,教室、图书馆、食堂等公共场所必须加强通风换气,并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肠道传染病流行期间,对厕所、粪便、食堂及饮用水应加强消毒,并加强除“四害”工作。 ⑤严格执行出入校门管理制度。 2、重大突发事件 所在地区发生属于重大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第二级应急响应。除对接触者实施控制外,全校保持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秩序。在第三级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 ①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印发宣传资料,在校园张贴宣传标语宣传画,提高师生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防护能力,外出和进入公共场所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②对全体师生每日定时测量体温,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 ③对重大传染病的密切接触者,学校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隔离、医学观察和消毒等工作。 ④加大进出校门的管理力度,控制校外人员进入校园。 ⑤学校根据情况,及时向师生员工通报疫情防控工作的情况。 3、特大突发事件 所在地区发生属于特大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第一级应急响应。在二、三级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 ①实行封闭式校园管理,住校学生不得离开学校,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校园。 ②全面掌握和控制人员的流动情况,教职工外出必须向所在部门请假。外出学生和去疫区的人员返校后,必须进行医学观察。对缺勤者要逐一登记,及时查明缺勤原因。发现异常者劝其及时就医或在家医学观察,暂停上学或上班。 ③避免人群的聚集和流动。学校不组织师生参加各类大型集体活动,调整大型会议时间;学校不安排教师外出参加教研和学术活动;学生的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等活动暂缓进行。 ④对教室、实验室、图书馆、厕所等场地使用期间每日进行消毒,通风换气。 ⑤学校每日公布校园疫情防控工作的情况。 4、校内疫情 校内若出现重大传染病疫情,应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启动相应的应急响应。同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开展以下工作: ①要根据出现传染病的种类和病人的活动范围,相应调整教学方式。出现一例传染病性非典型肺炎、禽流感、鼠疫及肺炭疽的疑似病例,可对该班级调整教学方式,暂时避免集中
上课;出现一例上述的临床诊断病例或两例及以上疑似病例,学校在报请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后,可对该班级和相关班级实行停课;如出现两例及以上上述的临床诊断病例及校内续发病例,可视情况扩大停课范围。若需全校停课,须报市教育局批准。 ②采取停课措施的班级或学校,合理调整教学计划、课程安排和教学形式,采用电话咨询与指导、学生自学等方式进行学习。做到教师辅导不停,学生自学不停。如学校停课放假,学校领导和教师(非密切接触者)要坚守岗位,加强与学生和家长的联系。 ③尊重和满足师生的知情权,主动、及时、准确地公布疫情及防治的信息。对教职工和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消除不必要的恐惧心理和紧张情绪,维护校园稳定。 (二)食物中毒 及时掌握学生健康状况,一旦发生校内食物中毒或可疑食物中毒时,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应做好下列工作: 1、立即停止食品加工出售活动,并在第一时间报告当地卫生、教育和公安等部门; 2、立即将发病师生送往医院,并协助医疗机构救治病人; 3、保留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设备和现场,待确认后交予卫生部门处理; 4、积极配合卫生、公安部门进行调查,并按其要求如实提供有关材料和样品; 5、落实卫生部门要求采取的其他措施,并妥善处理善后事宜,维持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6、配合卫生部门分析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整改意见,杜绝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三)预防接种严重反应或事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等突发事件。 1、迅速报告卫生部门、教育主管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请求派遣专业人员进校,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查明事件原因。 2、及时将受害师生送医院接受救治。 3、尽快采取各项措施,消除危害,制止事态的发展。 4、总结经验教训,查漏补缺,杜绝隐患。必要时对事故和损害的责任人追究责任。 七、保障措施 (一)组织机构保障 学校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各级各类学校应按《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要求设立卫生室,具体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日常预防与控制工作。 (二)人力资源保障 学校按《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要求配齐卫生技术人员。卫生技术人员应具备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定期接受卫生部门组织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知识、技能的培训和演练,熟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与控制知识,具有处理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 (三)财力和物资保障 学校安排必要的经费预算,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工作提供合理而充足的资金保障和物资储备。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名单 组 长:刘喜春 副组长:范艳桥 张丙乾 成员:各处室人员、班主任 各教研组长 各年级组长
⑧ 新冠疫苗接种宣传标语有哪些
新冠疫苗接种宣传标语有:
1、接种新冠疫苗,守护健康家园。
2、接种新冠疫苗,共筑健康长城。
3、疫苗接种你我他,守护家园靠大家。
4、疫苗接种连万家,平安健康乐全家。
5、积极接种新冠疫苗,为防控疫情出力量。
6、新冠防控要科学,疫苗接种我先行。
7、新冠疫苗尽早打,防患未然靠大家。
8、积极接种新冠疫苗,早日筑牢免疫屏障。
9、一针疫苗一份心,预防接种尽责任。
10、接种疫苗为了您和他,抗疫防疫保卫咱的家。
11、阻挡新冠病毒感染,首选接种新冠肺炎疫苗。
接种须知:
1、新冠疫苗接种年龄限制为18至59岁,其它年龄段人群需要等待进一步临床试验;
2、哺乳期妇女、药物不可控的高血压、糖尿病并发症等人员不适合接种;
3、推荐免疫程序为2针,其间至少间隔14天。
4、中国的疫苗是两剂,第一剂和第二剂间隔14天,部分地区21天;第二剂接种14天后,一共35天左右,才有较明显的保护作用。
接种禁忌:
疫苗不宜接种的人群包括:孕妇、哺乳期妇女;处于发热期的人员;既往发生过疫苗接种严重过敏反应的人员;患有血小板减少症或出血性疾病者;已被诊断为患有先天性或获得性免疫缺陷、HIV感染、淋巴瘤、白血病或其他自身免疫疾病的患者等。
其他禁忌症还包括:惊厥、癫痫、脑病、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和精神疾病史或家族史的患者;严重的肝肾疾病、药物不可控制的高血压、糖尿病并发症、恶性肿瘤;各种急性疾病或慢性疾病急性发作期;严重呼吸系统疾病、严重心血管疾病等。
以上内容参考 网络-新冠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