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明朝王守仁的光荣事迹
童年生活
王阳明于明宪宗成化八年(1472年)九月三十日亥时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官宦世家,其远祖为东晋权臣王导[1][2]。其父王华,成化十七年(1481年)状元,为官颇有情操,为明孝宗器用,历任礼部侍郎。正德年间因得罪刘瑾,被外派南京吏部尚书,又被贬职,之后被罢免[3]。据《年谱》记载,王守仁出生前夕祖母梦见有人从云中送子来,梦醒时他刚好出生,祖父王伦便为他起名叫王云,乡中人亦称其降生处为“瑞云楼”。然而,他到了五岁还不会说话,一天一位奇特的人经过,抚摸他的头说“好个孩儿,可惜道破”,意指他的名字“云”道破了他出生的秘密。其祖父恍然醒悟,遂更其名为守仁,此后他便开口说话了[4]。和通常的书香门第不同,年轻的王守仁则经常跟从父亲出游居庸关、山海关,并时常出关外,纵览山川地理[5]。
思想演变
十七岁时,他到南昌与诸养和之女诸氏成婚,可在结婚的当天,大家都找不到他。原来这天他闲逛中进了主奉道教旌阳真君的铁柱宫,遇见一道士在那里打坐,他就向道士请教,道士给他讲了一回养生术,他便与道士相对静坐忘归,直到第二天岳父才把他唤回去。十八岁时,与夫人诸氏归余姚,船过广信,王阳明拜谒娄谅。娄谅向他讲授“格物致知”之学,王阳明甚喜。之后他遍读朱熹的著作,思考宋儒所谓“物有表里精粗,一草一木皆具至理”的学说。为了实践朱熹的“格物致知”,有一次他下决心穷竹之理,“格”了七天七夜的竹子,什么都没有发现,人却因此病倒。从此,王阳明对“格物”学说产生了极大的怀疑,这就是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守仁格竹”。
二十岁时,王守仁第一次参加乡试,中举人[6],之后的他更加适才讨论军事,并且善于射箭[7]。然而,二十二岁时考进士不中,内阁首辅李东阳对其笑道:“你这次不中,来科必中状元,试作来科状元赋。”王阳明悬笔立就,朝中诸老惊为天才。嫉妒者议论说,这个年轻人若中了上第,必然目中无人。二十五岁再考时被忌者所压,又未考中。同学中有人以不中举为耻者,他笑道:“汝以不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为耻。”二十七岁,他在读朱熹的《上光宗疏》,读到讲到:“居敬持志为读书之本,循序致精为读书之法。”于是王阳明开始懊悔以前读书虽然勤奋却无所得,都是因为自己过于贪图读书的速度。于是他开始循序以求,但终于认识到“物理吾心,终判为二”,以致旧病又复发,这时见到有道士谈养生之说便因之而喜。
弘治十二年,二十八岁的他参加礼部会试,因考试出色,举南宫第二人,赐二甲进士第七人,观政工部。出使治葬前威宁伯王越,还朝后上奏谈论西北边疆防备等八件事情,随后授刑部主事,在江北等地决断囚狱,随后因病请求归乡。久之,起用授兵部主事[8]。
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冬,宦官刘瑾擅政,并逮捕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王守仁上疏论救,而触怒刘瑾,被施廷杖四十,谪贬至贵州龙场(贵阳西北七十里,修文县治)当驿丞。他来到中国西南山区,龙场万山丛勃,苗、僚杂居。王守仁亲自劝导当地民众学习,受到民众爱戴[9]。在这个时期,他对《大学》的中心思想有了新的领悟。王守仁认为,心是万事万物的根本,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心的产物,认识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他在这段时期写了“教条示龙场诸生”,史称龙场悟道。其众多弟子对于他的“心外无理,心外无物”理论迷惑不解,向他请教说:南山里的花树自开自落,与我心有何关系?他回答说:“尔未看此花时,此花与尔心同归于寂。尔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尔的心外。”
不久,刘瑾被诛杀,王守仁升为庐陵县令,后升为南京刑部主事,吏部尚书杨一清改其供职于验封司。此后他屡次升迁,历任考功司郎中。正德七年,再升南京太仆寺少卿[10]。正德九年,改鸿胪寺卿。
军事功绩
平定江西
正德十二年(1517年),江西南部以及江西、福建、广东交界的山区爆发民变。山民依靠山地据洞筑寨,自建军队,方圆近千里。地方官员无可奈何,遂上奏明廷。兵部举荐时任右佥都御史的王守仁巡抚江西,镇压民变。
正德十三年(1518年)正月,王守仁平定池仲容(池大鬓)部,奏请设立和平县,并兴修县学。三月,守仁抵达江西莅任。他迅速调集三省兵力,镇压了信丰等地的民变。七月,王守仁念战争破坏巨大,上奏请求朝廷允准招安。明廷遂赐以节度地方军政,准其便宜行事。十月,王守仁率兵攻破实力最强的江西崇义县左溪蓝天凤、谢志山军寨,并会师于左溪。王守仁并亲自前往劝降。十一月,王守仁遣使招安,并攻破蓝天凤部。
擒获宁王
王守仁一生最大的军事功绩,是平定南昌的宁王宸濠之乱。王守仁将去福建剿匪时(无大量军队),所率部队行军刚到丰城,宁王朱宸濠突然举事。因此王守仁积极备战,调配军粮,修治器械,然后发出讨贼檄文,公布宁王的罪状,要求各地起兵勤王。
当时,王守仁最为担心者,就是宁王挥师东下,占领故都南京金陵。如果南京失守,宁王就有了称帝的资本,同时也占了地利,那就不容易消灭了。王守仁虚张声势,利用假宣传假情报,扰乱宁王的视线,逼他做出错误的判断,以为各路大军已经组成合围态势。同时使用反间计,使宁王猜疑自己部下的进攻南京策略。宁王果然上当,有半个月时间犹豫观望、不知所措,没敢发兵攻打南京。王守仁利用这一时机,做好了防守南京的准备,使宁王欲攻南京,已无可能。
七月,宁王率六万士卒,攻下九江、南康,渡长江攻安庆。王守仁这时已经调集了八万大军(主要成份为杂牌兵,包含各地民兵,农民及土匪),对外号称三十万。有人指出应该急救安庆,王守仁说:“现在九江、南康已经被敌军占领,如果我们越过南昌跨江救援安庆,就会腹背受敌。现在南昌空虚,我军锐气正盛,可以一举攻破。敌军听说南昌失守,定会回师来救,这时我们在鄱阳湖迎击他,肯定能取得胜利。”
南昌很快攻破,停了两日,王守仁便派诸将分五路迎击回援南昌的宁王大军。四路分兵迎进,一路设伏。交战以后,宁王大军很快腹背受敌,被分割成几部分,后又中了埋伏,惨遭大败,溃逃退守八字脑地区。宁王眼观局势不妙,急忙调九江、南康的精锐部队出击,王守仁派几路大军迎战并取南康。
这一仗打得相当激烈,是关键的一战。官军一度退却,王守仁部将吉安太守伍文定立即斩杀了后退之人,命令诸军一决死战。最后终于打败了宁王军,宁王军退保樵舍地区,将大船结成方阵,宁王拿出金银珠宝犒赏将士,要求他们死力一搏。
但宁王军队的方阵被王守仁看出破绽,他决定仿效赤壁之战,放火烧船。第二天,宁王群臣聚集在一起,正在船上召开“早朝”会议,王守仁大军杀到,用小船装草,迎风纵火,烧毁了宁王的副船,王妃娄氏以下的宫人以及文武官员们纷纷跳水自杀。宁王的大船搁浅,不能行动,仓促间换乘小船逃命,被王阳明的部下王冕部追上擒获,宁王的其它文武大臣也成了阶下囚。不久,南康、九江也被官军攻陷,宁王之乱全面平息,前后只有三十五天时间。王守仁因此而获“大明军神”之称 [1]。
后来,明武宗以“威武大将军朱寿”之化名出征,宦官有意释放宁王,让武宗与宁王打一仗并亲自俘获,借此讨好皇上。王阳明对宦官张永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说明这样做会死更多人。最后协调结果是:让明武宗到了南京,再放出宁王让皇帝俘虏,高兴一下。
平宁王《记功碑》全文:
正德己卯,六月乙亥,宸濠以南昌叛,称兵向阙。破南康、九江,攻安庆,远近震动。
七月辛亥,臣守仁以列郡之兵复南昌,宸濠擒,余党悉定。当是时,天子闻变赫怒,亲统六师临讨,遂俘宸濠以归。
于赫皇威,神武不杀。如霆之震,靡击而折。神器有归,孰敢窥窃。天鉴于宸濠,式昭皇灵,以嘉靖我邦国。
正德庚辰正月晦,都督军务都御史,王守仁书。从征官属列于左方。
军功封爵
正德十六年正德皇帝朱厚照去世,新皇帝朱厚熜继帝位,因念王阳明平定宁王之乱,特敕封其为新建伯、奉天翊卫推诚宣力守正文臣、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兼南京兵部尚书、照旧参赞机务,并于嘉靖二年在绍兴开建新建伯府。
明朝文官封爵屈指可数,无军功不得封爵,王阳明是明朝开国以来第二位因军功封爵的文官,南京兵部尚书挂参赞机务衔与镇守太监、南京守备共同负责南京军务。
总督两广
明世宗嘉靖六年(1527年),两广事变,都御史姚镆无力解决,嘉靖赐姚镆致仕,任命王守仁以原职南京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左都御史总督两广军务,击溃了瑶族和僮族等少数民族的地方武装。
病逝归途
两广役后,阳明肺病加疾,上疏乞归,于嘉靖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1529年1月9日)归途中病逝于江西省南安舟中。在临终之际,他身边学生问他有何遗言,他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卒后,朝廷予谥文成,赠光禄大夫、柱国、新建伯,隆庆时追封侯爵,称新建侯。万历十二年从祀于孔庙。
Ⅱ 宁王叛乱过程
正德十四年(1519),朱宸濠借口明武宗荒淫无道,集兵号十万造反,略九江、破南康,出江西,率舟师下江,攻安庆。四十三天之后,朱宸濠大败,与诸子、兄弟一起为王守仁所俘,押赴南京,又引出朱厚照再次平定“叛乱事件”,废为庶人,伏诛,史称“宁王之乱”或“宸濠之乱”。自此,宁藩被废除。
Ⅲ 周星驰电影唐伯虎点秋香里 宁王是由谁扮演的
周星驰 ·饰演· 唐伯虎
陈百祥 ·饰演· 祝枝山
谷德昭 ·饰演· 对穿肠
吴镇宇 ·饰演· 江南四大才子之一
林威 ·饰演· 宁王
黄霑 ·饰演· 华太师
巩俐 ·饰演· 秋香
郑佩佩 ·饰演· 华夫人
梁家仁 ·饰演· 华府护院
蓝洁瑛 ·饰演· 唐伯虎的妻子
苑琼丹 ·饰演· 石榴
刘家辉 ·饰演· 夺命书生
Ⅳ 王守仁为什么被称为“大明军神”
Ⅳ 机灵小不懂中宁王扮演者是谁
是沈晓海饰演的,资料如下:
姓名:沈晓海
籍贯:黑龙江/伊春
身高:179公分
体重:67公斤
血型:O型
星座:天秤座
出生日期:1977年10月5日
学历: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毕业
爱好:骑马、游泳、唱歌
第一部作品:《梦在伊林山》
对海迷说的话:
等待吧,我不会令你们失望的!
Ⅵ 那个王守仁打宁王是宁王不禁打还是王守仁太厉害
二者兼有。
王守仁虽然历史战绩极佳,可见实力不凡。但是他打宁王的时候带领的是一群乌合之众,还能打赢,说明对手确实也不够强。
Ⅶ 雪佛兰发布联名战车宣传片无宁王,S9又做替补,宁王是要彻底凉了吗
雪佛兰发布联名战车宣传片无宁王,S9又做替补,这是对宁王的惩罚,可以说是小惩大诫,并没有网上说的那么夸张彻底凉凉,只要宁王不想要自己的位置彻底被代替的话,能够在接下来可以参加的比赛当中好好的发挥,还是会继续打比赛,被重用的,毕竟宁王的实力摆在那里。
如果宁王一直都是这样的状态的话,拿也是只能够一首凉凉送给他,毕竟这是一个残酷的时代,不论你之前是多么的厉害,但是一旦影响到了自己的战队的话,他们也都不得不去采取一些措施,毕竟这个可是关乎到整个团队的荣耀问题。希望宁王能吸取教训,好好调整自己的状态,不要因为其他原因影响以后比赛,影响自己的竞技生涯。相信只要宁王好好的表现,以他的能力肯定可以越走越远,不会凉凉。
Ⅷ 九藩第一狠人宁王, 是怎么被朱棣威逼利诱造反的
朱元璋设立了九个藩王,其中有两个势力最大,分别是燕王和晋王。燕王朱棣先不说,一定是有勇有谋的,所以之后他发动靖难之战拿到皇位;晋王略蠢,所以后来被朱元璋削爵,还是太子朱标说了好话才被恢复爵位。但是这两个藩王不是最生猛的,要说生猛那就是宁王了。
为什么说宁王生猛?因为他手下又一支当年最为强大的武装部队——朵颜三卫。
看名字就觉得这个部队不是汉人,的确,这支部队是当时的一支“国际战队”,都是由蒙古人组成的,蒙古人善战是历史出名,要不然中国元朝时期的版图也不会那么大。那么,当时明朝灭了元朝,赶走蒙古人,为什么这些蒙古人能心甘情愿的给宁王卖命呢?
这就不得不说当时北元的统治了,元朝时期即使是蒙古族人做了最高统治者,但是他们仍然到百姓家去抢东西,而且战争前许诺战利品归个人所有,可是战后却都要上交。可是明朝就不一样了,明朝军队按时发工资,蒙古士兵能稳稳的拿到工资,酒足饭饱后还能听个小曲儿什么的,所以这些蒙古士兵为了钱也心甘情愿的为宁王卖命。后来这支部队也同样是因为钱背叛了宁王。
朱棣造反后,他虽然善于打仗,以少胜多的战役也不少,可是按照储备来说他和朱允?苫故遣盍颂?啵??灾扉ζ惹锌释?约河幸恢С?康牟慷樱?淮恚?溲杖?卫就是朱棣做梦都想得到的军队了。要想得到朵颜三卫,眼前最棘手的就是——宁王。
朱棣带军来到了宁王的属地,宁王虽然在朱允?傻氖稚弦渤粤恕毕鞣?暗目嗤罚?墒撬?暇够共幌朐旆矗?绻?扉τ惺裁聪敕ǎ????扉σ坏阊丈?纯础?墒茄嗤踔扉Φデ蛊ヂ淼睦吹搅顺悄冢?獾故浅龊趿四?王的预料。朱棣和宁王说自己遭到了建文帝的迫害已经无路可去了,来这里是想让宁王帮忙给朝廷说情,能不能赦免自己,而且自己好几天都没好好吃饭了,可不可以在这小住几天。
宁王听了朱棣的话,觉得朱棣并没有传说的那么厉害,其实也只不过是一个软蛋而已,他答应了朱棣的请求。朱棣这时候又小心翼翼的提出了第二个要求,注意“小心翼翼”,不得不佩服奥斯卡欠朱棣一个小金人,朱棣说:我的部下都在城外,多有不便,能不能允许手下部分进城,安排相关事宜,大军是不会进城的。
宁王本来有所防范,但是听到朱棣说大军不进城,而且朱棣楚楚可怜的样子,让宁王答应了朱棣的要求。朱棣让自己的部下进城,同时还有——钱。
过了一段时间,朱棣说要走,宁王心想终于送走了这个瘟神,毕竟朱棣是反贼,接触的越多朱允?啥宰约壕驮郊臃婪丁D?王很开心要送朱棣出城,到了郊外,宁王说:可惜我没有帮上老兄什么。朱棣听了宁王的话就破下驴:既然如此,那你就和我一起靖难怎么样?
在宁王这里住的几天朱棣从来没有说服宁王加入自己的队伍,反而在郊外他这样说让宁王和自己一起干,宁王正色回答:如果大哥有什么需要可以直接说,靖难就算了。这个时候的朱棣终于说了实话,他不但需要宁王,也需要宁王的朵颜三卫。
宁王这个时候才明白朱棣来他这里真正的目的,宁王说,难道你打算在我的管辖范围内胡来么?朱棣笑:所以才让你来郊外送我。说时迟那时快,朱棣的伏兵顷刻而出,而宁王却再也叫不出自己引以为豪的朵颜三卫,因为为了钱的蒙古军人早已经被买通,他们现在已经是朱棣的人了。
最后宁王只好就范,把自己辛苦培育出来的军队拱手让人,最后踏上了靖难的路途。
Ⅸ 宁王在哪个朝代
宁王,唐、辽、元、明都封有宁王。其中较著名的有两位,分别为明初代宁王朱权和四代宁王朱宸濠。一般史书、小说、影视剧中提及的宁王,多为后者或以其为原型,如《唐伯虎点秋香等。另外,在《周书.大诰》中,也以宁王来称呼周文王、武王。
谓开国受命之王。多指周文王�p周武王。《书.大诰》:"用宁王遗我大宝�j,绍天明。"孙星衍注引郑玄曰:"受命曰宁王。"孙星衍疏:"郑注见《书》疏,云'受命曰宁王'者,《君�】》云'惟宁王德',郑注云'宁王者文王也'。又注《洛诰》云'周公谓文王为宁成王亦谓武王为宁王。此一名而二人兼之。'"一说,宁王指文王,"宁"当作"文"。参阅曾运干《尚书正读》。
Ⅹ 历史上明朝宁王是怎么死的
南昌明代宁王
朱元璋第十七子朱宸濠(1479年—1521年)
南昌明代宁王朱宸濠
资料
朱宸濠(1479-1521),明代藩王,明太祖朱元璋五世孙,宁康王的庶子。初封上高王。因宁康王没有嫡子,他于弘治十二年(1499年)袭封宁王。
经历
正德十四年(1519),朱宸濠借口明武宗荒淫无道,集兵号十万造反,略九江、破南康,出江西,率舟师下江,攻安庆。四十三天之后,朱宸濠大败,与诸子、兄弟一起为王守仁所俘,押送北京,废为庶人,伏诛,除其封国。
私下反叛朝廷
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年)六月,宁王朱宸濠在南昌起兵反叛朝廷,成为明代中期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最大一次角逐,也给江西社会带来了极大的混乱。
朱宸濠生性轻佻无威仪,却善于以文行自饰;他在南昌巧取豪夺,贪婪地聚敛钱财,又有政治野心。弘治十八年(公元1505年),明武宗朱厚照即位,这个明史上有名的腐朽荒唐的皇帝有两大带根本性的缺陷:“嗜酒而荒其志,好勇而轻其身。”其结果是政事不问,大权旁落于以太监刘瑾为首的宦官手中;重用富于勇力的流氓式人物江彬,在其怂恿下,到处巡游,进行儿戏式的出巡、征讨,致使朝政极端腐败,为宁王朱宸濠反叛朝廷、窥觊帝位提供了便利的条件。而宁夏寘鐇之乱,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宁王朱宸濠的起兵反叛。为反对刘瑾的专权,正德五年(公元1510年),宁夏安化王朱寘鐇率兵发动叛乱,斩杀了刘瑾派往宁夏以“清理屯田”为名进行搜刮的大理寺少卿周东等人,这次叛乱从举事到失败,前后虽只历经19天,但它却直接导致了刘瑾的倒台、丧生,这无疑给不满武宗统治的朱宸濠作出了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