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井研街头错别字
1、药品广告:“咳”不容缓
2、山地车广告:“骑”乐无穷
3、补品广告:“鳖”来无恙
4、眼镜广告:一“明”惊人
5、驱蚊器广告:默默无“蚊”
6、透明胶带广告:无可替“带”
7、网吧广告:一“网”情深
8、钢琴广告:“琴”有独钟、一见钟“琴”
9、热水器广告:随心所“浴”
10、空调广告:终生无“汗”
11、服装店广告:“衣帽”取人
12、某洗衣店广告:“衣衣”不舍
13、某房产公司广告:万“室”俱备
14、某蛋糕广告:步步“糕”升
15、胃药广告:一“不”到“胃”
16、赛马广告:乐在“骑”中
17、电熨斗广告:百“衣”百顺
18、快餐店广告:“烧”胜一筹
19、洗衣机广告:“闲”妻良母
20、帽子公司广告:以“帽”取人
21、治结石病广告:大“石”化小、小“石”化了
22、打印机广告:百闻不如一“键”
23、涂料广告:好色之涂
24、冰箱广告:制冷鲜锋
25、治痔疮药广告:有痔无恐
26、花园公寓广告:随寓而安
27、跳舞机广告:闻“机”起舞
28、海鲜广告:领“鲜”一步
29、口腔门诊广告:“快治”人口
30、礼品店广告:“礼”所当然
2. 井研创卫知识
全县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暨创建省级卫生县城活动以来,教育局高度重视,周密部署,创新举措,加强督查,有力提升了全系统干部职工对创卫工作的认识,使系统创卫工作持续快速发展。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教育系统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暨创建省级卫生县城工作领导小组,局长熊福友任组长,副局长余世界任常务副组长,局班子其它成员任副组长,局党政办公会成员、学区教育干事、直属学校(单位)负责人任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教育工会主席邹学文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全系统创卫工作活动策划、情况反馈、督促检查、信息报送等日常工作。各基层学校(单位)都成立了创卫工作领导小组,层层落实责任,周密安排,使创卫工作有人管、有人干。
2、务实集中行动。3月24日,按照县创卫办的统一部署,教育局组织局机关、直属单位干部和城区学校教师、部分学生共3000余人参加了“万人保洁行动”,共清扫街道12条,清除牛皮癣1000余个,清除街道、学校卫生死角100余个。当天,还散发倡议书5万份,积极号召全县人民从我做起,携手共建美丽家园。
3、开展特色宣传。一是散发倡议书。针对本系统面宽生多的特点,积极组织学校印发创卫倡议书,向社会、家庭广泛宣传创卫意义和卫生知识,截止目前已散发近10万份。二是组织街头宣传。3月26日下午,精心组织城区万名师生到街头开展创卫宣传,师生们分别深入到县政府门口、街心花园等8个固定创建宣传点,体育场、河心岛、教育局等9个流动宣传地段,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和义务保洁劳动。三是“小手拉大手”宣传。全县学校以“小手拉大手,争做卫生环保小卫士”、“给家长的一封信”、“红领巾(共青团)给家长捎句话”等活动形式,将创卫工作、健康理念向家庭社会辐射,调动全民参与热情。四是节日宣传。充分利用“六一”国际儿童节、“五四”青年节、教师节等校园重要节日举办庆祝活动的契机,将创卫宣传融入其中,一举多得。
4、开展健康教育。要求学校开设健康教育课,做到“五有”,即有教学计划、有统一教材、有课时安排、有考核试卷、有考核成绩。为增强教育实效,对健康教育过程管理提出了“有计划、有总结、有记录和考核评价”的具体要求。
5、建立长效机制。将创卫工作纳入年度目标,与教育教学工作同部署、同考核,与学校负责人和机关干部的年度考核、晋职、晋级相结合,不断提升干部职工的责任意识。学校通过设立卫生监督岗、科学规划垃圾坑位置、规范小卖部垃圾筐等措施,使创卫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城区学校还利用每周一下午2点至5点时间段,组织部分学生长期到街头开展义务保洁和创卫宣传,促进了创卫工作的良性循环。
6、开展督查问责。要求局机关联系乡校人员、学区教育干事、局创卫办工作人员对学校创卫工作定期和不定期的开展督查。同时,建立起创卫评比制和问责制,局上将根据县上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暨创建省级卫生县城活动的三个阶段,将全县学校(单位)分为三类,并在每一阶段开展评比,对每类学校中的后进学校,给予学校负责人大会检讨、组织处分、撤销职务等处理。
3. 关于两岸人民的感人事迹。
去年金秋时节,橙黄桔绿,台柚飘香。笔者慕名来到闻名遐迩的“台柚之乡”———井研县千佛镇采访,看到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果农们精心遍植着一种身世不凡,色鲜味美,经济与社会效益俱佳的柚树———梅湾台柚。 去年是这里的台柚生产形成基地规模,走上产业化之路,取得辉煌成绩的好年景。据介绍,该县台柚已发展到400万株,并在千佛镇建立了优质台柚基地,在研城、宝五、三江、石牛、门坎、高滩等乡镇形成了台柚重点种植区;全县已有台柚挂果树130余万株,产果4000余万个,产值达到6000至8000万元,全县农民人均可从台柚生产中增收150至200元。而千佛镇已有柚树100万余株,其中挂果树已达60至70万株,产果300至400万个,销售收入可达1000万元左右。笔者透过车窗,看到专门销售台柚的“佛柚街”,沿街两侧,人头攒动,摩肩接踵,挤满了成千上万参与台柚交易的果农和客商。果农们一个个笑逐颜开,乐不可支地把出售台柚获得的大把大把花花绿绿的票子装进鼓鼓囊囊的腰包。客商们则带着满意的神情,忙着把刚采购到的台柚运往成都、北京、重庆、广州等地销售。 在镇政府接待室里,热情好客的主人给我们送了几个台柚,让我们品尝。我们一边津津有味地品尝着那馨香扑鼻、鲜美异常、甘甜可口,令人爽心悦目、残涎欲滴的台柚果肉,一边摆起了有关梅湾台柚的龙门阵。据说,当地知名人士、清代乾隆年间户部给事中和翰林学士雷轮,奉乾隆皇帝御旨巡视台湾政事时,有一位医术高明、医德高尚,人称“神医梅”的梅姓同乡医生随行。一天,雷轮巡视到一个头人家,正好遇见头人小女身染重病,四处求医问药都不见好,于是雷轮便叫梅医生给小姐把脉看病。梅医生一看,见是寒热入肺症。于是对症下药,施以清热发寒,表里两解之剂,没几日,梅医生药到病除,那小姐就病好如初了。头人父女千恩万谢,要以重金相送,可都被雷轮和梅医生谢绝了。雷轮在台湾三年巡视期满,离任回朝。临行那天,台湾百姓依依不舍,夹道相送。雷轮挥泪告别,好半天才离开巡府,出得城来,踏上归途。这时,忽然从路旁的送行人群中走出一个人来,上前拦住雷轮车驾,毕恭毕敬地拱手作揖说:“雷大人荣归,小人来迟一步,望大人恕罪!”言毕用手一招,侍候在侧的家人连忙抬出3株台柚树苗,放于雷轮面前,雷轮一看,见此人正是当年让梅医生为其女儿治过病的那个头人,忙说:“头人何罪之有?倒是我行色匆匆,未到府前告辞,还请海涵。”那头人百感交集地说:“雷大人巡视台湾,台湾百姓感恩不尽。小女又呈大人打救,恩重如山,常言道: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可我知道大人清正廉洁,两袖清风,没啥送的,特将我房前这3株柚树苗相赠,万望笑纳。”雷轮见那头人诚恳之心,溢于言表,便应允说:“那好吧。我把这台柚树苗带回大陆,种到家乡,也可使子孙后代不忘台湾父老!” 这3株台柚树苗被雷轮和梅医生带回大陆,栽种到家乡梅家湾的土地上,茁壮成长,不久即繁花盛开,硕果满枝。这种柚果风味特异,其外形之美观,香味之浓郁,果肉味道之甘甜,易于储存之便利,既是食用之美味,又是馈赠之佳品,因而受到人们的青睐和交口称赞,被誉为“柚中之王”。当年的三株柚苗,不断生育繁衍,到今天连片成林,硕果累累的400余万株柚树,已成为雄据一方的支柱产业。 这些年来,伴随梅湾台柚的发展和崛起,海峡两岸人民共话台柚,友好交往,情系祖国,心系统一的感人事迹更是层出不穷。1987年,一井研籍台胞回家乡千佛梅湾探亲时,亲手栽下3株台柚树苗,作为纪念,寄托情思。如今,这3株柚树已经枝繁叶茂,开花结果。那台胞探亲期满,植柚返台后,给家乡亲人寄来一封书信诉说植柚衷情:“……草木也有相思意,人生岂无还乡情。我盼望着祖国早日统一,亲人早日团聚……那几棵梅柑树该是枝繁叶茂了吧,这是我留给儿孙的唯一礼物。总有一天我要尝到亲手种的梅柑!……人生如梦,唯盼梦归故土呵!” 写到这里,笔者的耳边蓦然响起了几句曾在这一带流传的梅湾台柚歌谣:“梅家湾的柑子香又甜,香甜的柑儿数梅湾。提起梅湾柑哟,想起日月潭;兄弟姐妹同祖先,骨肉要团圆……”。
4. 熊克武的投身革命
熊克武,四川井研县盐井湾(今研经镇)人,生于1885年12月26日。
父亲熊宝周以开中药铺行医为生,母亲邱氏生有子女8人,熊克武排行第二。幼时,家中生计艰难,父亲常告诫子女,要“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只有这样长大后才能有出息。
熊克武8岁时开始在镇上读私塾,闲时帮家里卖桑叶,收蚕茧等。13岁时赴荣县方家冲但氏家族私塾读书,在吴蜀等老先生引导下,熊克武的爱国思想得到启蒙。以后在康有为、梁启超的影响下,为挽救祖国的危亡,争取自己的前途,熊克武决心留学日本。1904年冬,熊克武和好友但懋辛穿巫峡,渡东海,先到上海。12月7日,由上海乘船到达日本横滨,再改乘火车到达东京。
1905年夏,熊克武和但懋辛同时考入东斌学堂学习军事。东斌学堂具有浓厚的革命气氛,在这里求学的留学生思想十分活跃,熊克武进入东斌学堂后,思想更加倾向于革命。
7月25日,熊克武在东京程家柽家里见到孙中山先生。
是年8月,孙中山先生在东京创建中国同盟会。
8月19日,熊克武加入同盟会,在履行宣誓仪式后,中山先生把他带到隔壁屋中紧握他的手说:“为君祝贺,自今日起,君已非清人矣!”并向他传授了同志相见的联络暗号:“问:何处人?答:汉人。问:何物。答:中国物。问:何事?答:天下事。”
8月20日,熊克武到东京赤坂区灵南日人坂本珍弥宅参加了中国同盟会的正式成立大会。会上熊克武和四川的吴玉章、但懋辛、董必武被选为评议部评议员。 会后,熊克武受孙中山委派,去横滨向梁慕光学习炸弹制作法。在横滨期间,熊克武常去看望孙中山先生,聆听先生的教导,成为留日学生中三民主义的积极宣传者。
同年11月2日,日本政府文部省发布了《清国留学生取缔规则》,激起了广大中国学生的愤怒。熊克武敏锐地觉察到,这是日本和满清政府勾结起来,镇压革命运动的前奏,断不能接受。他和但懋辛、喻培棣等人立即在学校召开了留日学生大会,抗议日本政府对留学生的迫害。
12月3日,熊克武代表东斌学堂的留学生,参加了由留学生会馆主持召开的代表会议,会上熊克武说:“我认为罢课不能解决问题,只有归国才是最后的方法。”
4日晚,熊克武随同留学生会馆的干事及代表前往公使馆,要求取消《取缔规则》,但没有取得任何结果。6日,留学生在东京各学校开始罢课。8日,熊克武的好友陈天华为抗议《朝日新闻》诬蔑中国人“放纵卑劣”,于早晨愤然投海自杀。噩耗传来,熊克武心如刀绞,全体留日学生义愤填膺。大家决定以集体归国反对《取缔规则》的实际行动来抗议日本政府对中国留学生的迫害,以纪念陈天华烈士。
12月下旬,熊克武与秋瑾、刘道一、黄树中、谢奉琦等留学生毅然回国。
1906年初,熊克武、但懋辛约集73位同学在上海集资创办了“中国公学”,该校是回国留学生继续学业校园,亦是同盟会的联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