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宣传策划 > 面塑微宣传

面塑微宣传

发布时间:2022-06-02 04:01:16

『壹』 关于面塑资料

在忻州地区的繁峙县一带,有一种以胖娃娃为题材的人物面塑。同时,还有一种玲珑小巧,不加点染颜色、白胖素雅的小面人。这种小面人,有着爬、卧、抱花、啃瓜的各种姿态。有时,还将置其于染成大红大绿的“大面花”之中。相传,这类面塑是当地群众为上五台山佛教寺院拜佛求子而专门制作的供品。
忻州民间,还有着塑造生、旦、净、末、丑等戏剧人物的人物面塑,甚至拿到庙会的市场上出售。这种面塑,制作也颇为精巧。
绛州花馍,造型比较夸张,塑造造型别致,尤其以“走兽花馍”最为出色。
山西民间有个习俗,那就是逢年过节、婚丧嫁娶以及其它喜庆时日,都要捏制面塑以示庆祝。
济南面塑是济南的传统手工艺品,带有浓厚的民间风味,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欢迎。济南面塑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不断发展与创新。

『贰』 霍州面塑的艺术特点是

1、原材料价廉易得

主要原材料就是生活中的必需品——面粉,寻找起来十分方便且价格便宜。

2、创作要求一次完成

霍州面塑一经风干就不易成型,因此制作面塑作品要求一气呵成。

3、色彩鲜艳、造型生动

霍州面塑的颜色是将颜料调入面中调配成的,加入颜料后的面团可以像绘画配色一样,随心所欲地进行调配。而优秀的面塑作品往往以其逼真的形象、生动的造型再融合鲜艳的色彩等感官效应吸引着中外宾客。

4、大小尺寸、精细程度自定

霍州面塑创作应根据其不同需要,制作出或大或小、或粗或细的作品。小的可以放在半个核桃当中,被称为微型面塑;大的可以做1~2米及以上的巨型作品。

(2)面塑微宣传扩展阅读:

霍州面塑的由来:

农历七月七日是“乞巧”节,传说这一天妇女吃了“针线”、“顶针”之类的面塑就心灵手巧。

婴儿闹满月,一般由姥姥家制作直径达尺余的“囫囵”,即一个圆形面圈上再置放精细的十二属相的面塑。有的在大“囫囵”里还会有较小的“囫囵”,中间放龙凤或虎头造型的面塑,名曰“龙凤呈祥”或“猛虎驱邪”。谁来看孩子,便把“囫囵”切一块送给来人享用。

新媳妇过门第一年,娘家要给女儿送“羊羔儿馒头”。旧社会,由于穷困,给女儿送去几个“羊羔儿”馒头,就算尽心了。如今,生活富裕了,一次送给女儿的“羊羔儿馒头”几十个甚至几百个。

馒头造型多样,而且都有寓意。比如“牛羊”,象征六畜兴旺,“麦秸集”象征五谷丰登,石榴比喻多子多福。霍州面塑造型朴实,不多修饰着色,往往仅用品红点彩。

『叁』 捏面人的历史起源是什么

因为你面人里面人,何时已不可考,但从新疆吐鲁番

『肆』 面塑,有没有人想学习

济南市民俗艺术舘 座落于山东省最著名的商业金街——泉城路上,北依大明湖,南临泉城广场及趵突泉。
本舘在中共济南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领导下成立的公益文化事业单位,承担全市的民间文化的抢救与保护工作。其工作范围:研究齐鲁民俗文化的历史与现状,开展民俗文化艺术研究;举办民俗文化艺术收藏、展览,协助出版优秀的历史文献及现代民俗艺术研究成果;发现和培养民俗艺术专业人才,促进齐鲁民俗文化及旅游事业的交流与发展。
目前,本舘内设专业机构22个研究所及4个艺术表演团:(1)民间文化抢救与保护中心、(2)孔子民俗文化研究所、(3)民俗旅游产品开发研究所、(4)民俗周刊杂志社、(5)民俗文物鉴定收藏研究所、(6)民俗文物考古研究所、(7)周易文化研究所、(8)古代民居建筑研究所、(9)明清家具研究所、(10)书画篆刻艺术研究所、(11)雕刻艺术研究所、(12)剪纸艺术研究所、(13)皮影艺术研究所、(14)泥塑艺术研究所、(15)面塑艺术研究所、(16)脸谱艺术研究所、(17)布饰艺术研究所、(18)年画艺术研究所、(19)风筝艺术研究所、(20)葫芦艺术研究所、(21)烙画艺术研究所、(22)糖画艺术研究所(23)民间艺术表演团(24)五音戏剧团(25)民俗庆典艺术团、(26)皮影戏剧团。
欢迎一切从事民俗文化研究的学者与民间艺术创作的艺术家,到本舘从事访问交流与艺术合作,共同创立一个完整的民俗艺术沙龙体系,为继

『伍』 面塑制作法治题材

摘要 亲,你好,面塑,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早在汉代就有文字记载,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和发展,面塑文化的早已独具地域特点和历史特点。南关街道仓南街社区在法治建设中,独辟蹊径地借助“面塑”进行普法宣传,引导居民用法律知识武装自己,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陆』 济南面塑的传承发展

济南面塑是中国汉族特有的民间艺术,有着300多年的历史,它曾在鲁西南地区流传广泛、极具影响,济南面塑是济南工艺美术中,最具地域特色的种类之一。中国现代面塑艺术现已公认起源于山东省菏泽地区,而济南面塑正是菏泽面塑的正宗传承地,但现发展也不是很景气。
位于济南西门附近的济南民俗艺术馆,这里聚集了不少济南的面塑艺人,还有省内其它地市的一些面塑艺人也经常来这里交流。据该馆刘学斌馆长介绍,现济南有20余位面塑艺人在国内都有一定名气,有的还曾受邀到国外进行过表演。他说,济南的现代面塑创作是从建国初期开始的,当时李芳阁、李芳清两位著名面塑艺人从菏泽来到济南,成立了中国第一个面塑组织——济南面塑社,开始授徒并出售作品,自此济南的面塑艺术创作以独特的面貌出现了。
张福利是济南民俗艺术馆面塑研究所副所长,从事面塑创作已经20余年。他说,现喜欢面塑的多是三四十岁以上的人,年龄比较小的如小学生和幼儿园的孩子多喜欢动画里的形象,介于他们之间的20多岁的年轻人喜欢的很少,而这部分人又是现消费主体,所以这也是面塑难以开拓出比较大市场的主要原因。
谈到现济南面塑的创作,以创作“蝈蝈白菜”闻名的闻文均先生说,面塑创作讲究快、准、色彩搭配协调等,以前的艺人在人物面塑创作时有的不太讲究比例,粗犷豪放,但现今的面塑创作对此已经比较讲究了,而且越来越快速和细腻,以后的发展还要向精、快、色彩鲜明等方面发展。他说,现街上的“捏面人”不是真正的济南面塑艺术,已经走了形,这些“面人”以赚钱为目的,没有创新,在创作手法以及题材等方面都比较粗俗。
高级工艺美术师董凤歧女士认为,现面塑已经不是以前手手相传的简单谋生工具了,而是具有美术鉴赏、艺术收藏价值的艺术品。谈到面塑的发展,董老师认为,面塑不能固守老一套,一定要和人们的生活,要和市场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扩大影响,提高知名度。现很多大饭店都开发了一些特色菜肴,如红楼宴、金瓶梅宴、八仙宴等,如果能搭配摆放上相关的人或动物等面塑,不就更有特色了吗?可以吸引更多的人,还可以提高宴席的文化品位和档次,而面塑也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一种独特风景了,这样不是一举两得吗?
为此,有山东政协委员提出以下建议:一是组织、联系各种对外商业性演出,将“面塑”推向市场,提高艺人的生活水平和经济收入,使更多的年轻人看到民间艺术的美好前景,从而有兴趣学习面塑艺术;二是在幼儿园开设“面塑艺术”和其他民间艺术手工课,让孩子们从小学习民间艺术;三是将“面塑艺术”和其他民间艺术拍摄成教学片,通过电视台少儿节目展播,达到宣传、普及的目的;四是将民间艺术纳入各级学校劳动技能或美术教学的必修课,鼓励学生学习民间艺术。同时,有关部门要积极研究开发民间艺术特色的旅游工艺品,开拓国际旅游工艺品市场,在拯救发展民间艺术的同时形成规模生产,解决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问题。旅游及相关部门应支持旅游景点开设“中国传统文化艺术长街”,并对民间艺术人才实行优惠政策,鼓励民间艺术家(大师)开馆授课,培养民间艺术后备人才,对民间艺术传承、发展有贡献的民间艺术家给予奖励。
据了解,由于现济南的面塑水平在全国处于较高水准,而且从远古至今,济南的面塑工艺没有中断过,据称这在全国也是罕见的。现全国很多一流的面塑艺人都在济南,面塑的发源地又是在山东,所以刘学斌馆长认为,济南要争一争“面塑之乡”、“面塑之都”的称号。

『柒』 写一篇二年级关于面塑的作文大全

用面团(主要是糯米面团)捏塑成各种形象的中国民间手工艺品。又称面人。
相传汉代迎神赛会上的傩舞便以面团塑成鬼怪头部形象。20世纪中叶,面塑成为艺术欣赏品。艺人有汤子博、李俊兴、赵阔明等人。汤子博北京通县人 ,创制了纸板面塑( 将面塑置于纸板上)、核桃面塑(在一半核桃空壳的内壁中放置微型面塑),最小者仅4厘米,人物形态生动,色彩淡雅。代表作品有核桃面塑“十八罗汉朝如来”、“二十四仙女朝王母”等。山东菏泽是中国面塑的传统产区,艺人李俊兴出身于面塑艺人世家,他创制了面塑脸谱、浮雕面塑等新品种,作品色彩鲜艳 。赵阔明祖籍北京 ,40 年代便在上海以面塑为生,擅长戏曲人物、佛像和儿童。
面塑工艺分和面、蒸熟、揉面、调色、捏塑、配纸板或玻璃框(盒)、核桃壳等工序。和面时,糯米粉要加入石碳酸、蜂蜜、棉花等防腐、防裂剂。面塑以圆雕为主,运用小型刀具、剪刀、梳(在面上压制头发和花纹)等,采用揉、捏、压、搓、滚、碾、拨、切等多种技法捏塑而成。面塑创作时间短,注重人物神态刻画,动作夸张,色彩鲜明,手法简练,一气呵成,干净利索。

『捌』 哪有关于岚县面塑的资料,多多益善

岚城供会是每年的农历二月十九岚城北街的传统古庙会,主要形式是摆供,用面塑体现民间追求真、善、美的祈祭活动。岚城距山西省岚县县城北15公里,是岚县的旧县城,现在叫岚城镇城内村,共有800户3600人,人多地少,主产土豆,人均300-400元,北街长400余米,大约有200户人家。 塞上风论坛: B% w% S* w% ]
相传,很久以前,本地有一善良贤惠的年轻媳妇叫慧莲,过门不久,丈夫就去世,婆婆也因此双目失眠,为了医治婆婆失明的双眼,她四处求医、买药,直到把家里的东西卖光,婆婆的病也没治好,百般无奈,只好扶着婆婆四处乞讨,继续为婆婆治病。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冬夜,婆媳俩宿在一座破庙里,饥寒交迫,昏倒在地。朦胧中,慧莲看见一位白衣白发的老太太手拿佛尘翩然而至。白发老人说,世间也难得有你这样善良贤孝的女子,你的德行感动了上苍,我今天就是奉命前来成全你的善心的。说着用手中的佛尘在盲婆婆的双眼上轻轻的一佛,盲婆婆的眼睛便立刻放出了光芒。慧莲急忙跪倒在地,连连称谢,白发婆婆将她扶起,又传授了她一些小秘方,让她为老百姓治病,而后翩然离去。慧莲睁开眼,恍若作梦,心中好生奇怪,连忙叫醒婆婆,不料婆婆的双眼果真复明了。于是她把白发老人告诉她的秘方从头想了一遍,竟然记忆犹新。后来她按照白发婆婆的秘方行医乡里,为百姓治病。谁知,她竟成了一位神医,所治病人十之八九都能康复。因此老百姓都十分的敬重她,称她为神医仙姑。 还有一种版本的传说是本地有一善良贤惠的年轻媳妇叫慧莲,过门不久,丈夫就去世,婆婆也因此双目失眠婆婆从此百般刁难,她用一颗善良的心侍奉婆婆,但始终得不到婆婆的欢心,做下什么吃的,婆婆总是觉得不可口,有一天慧莲坐在院里想着做什么样的吃的才能让婆婆高兴,突然有一只猫从家里跑了出来,门吱的一响,门轴的转动使慧莲突来灵感,回去和了一块面,切成小块,用筷子头在上面一拧,拧成了一个个“圪朵”也就是现在人们吃的猫耳朵,给婆婆吃了后非常高兴,从此婆媳俩关系非常的好。慧莲的孝心感动了上苍,玉帝派人给慧莲传授了秘方,让她惠及乡临,治病救人,后来她行医乡里成了一位神医,老百姓称她为神医仙姑。慧莲一直活到90岁而坐化。乡亲们为了纪念她,在她坐化的地方修了一座庙,并把她坐化的日子-----农历二月十九作为一年一度的纪念日。一直到唐代,佛教盛行,乡亲们把仙姑庙变成了观音庙,把仙姑当做观音来供奉。在他们心中仙姑就是菩萨,菩萨就是仙姑,于是二月十九的供会就一直延续到今。
岚城供会的供品单一而内容多样,单一是指供会的供品全部是面塑制品,而没有其它的东西,一来仙姑归了佛教,而佛教是忌荤的,所以采用而塑是最好的办法,二来面塑可以更容易的溶入人们的情感追求,人们用白面亲手制作成各种各样的供品,其中投入了很多心血和创造性的劳动,而这种心血和劳动的付出本身就自然而然的溶入了许许多多的情感。可以通过面塑的造型语言去体现各种愿望和追求。然而供品的造型题材是极其广泛的,有象征人丁兴旺的十二生肖、象征六畜兴旺的家禽、家畜,象征长寿的松鹤延年、寿桃,象征喜庆吉祥的如意壁合,鱼跳龙门、马到封候等也有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如唐僧取经、悟空降妖、天仙配、鹊桥会等等不胜枚举。它们尽管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但都有一个共性那便是所反映的内容都是积极向上的,都表现了人们崇尚美的愿望和追求。
榆林|论坛|塞上风|陕北|大漠|陕西 岚城供会的面塑制作精美、技巧精湛。传统的面塑制作多以活面(发酵的面)为原料制作,由于活面制作易于变形,能产生一种夸张的自然美,在经济比较困难的过去,经过供奉神灵的供品人们都要吃掉的,所以说运用活面制作面塑是岚城面塑的一个特点。而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面塑技艺的广泛交流,岚城面塑由原来的活面制作发展为活面与死面的结合、生面与熟面的结合、原色与染色的多法处理,从形、色、性诸方面有了新的突破,在造型、色彩等方面实现了夸张与写实的有机结合。岚城面塑在制作原料的处理工艺上考究外,在制作的技艺上也相当的讲究。运用捏、剪、割、搓、拼、挤、夹、压、盘、叠、镶嵌、组合、压纹、压花等手法,根据不同的题材、内容作适当的调整和取舍。随着社会的发展,面塑的制作工具也在不断的进步,食品颜色、压花工具的运用更使面塑技艺产生了许多难以想象的艺术效果。 农历二月十八下午,我们一行6人便来到了岚城,本想拍一些人们做面塑的镜头,可是还是来晚了,几家去年做的好的已做完了。我们在城里边绕了一圈,只见纠首们组织村民们在北街仙姑庙的原址上搭神楼,有的商家利用供会拉起了广告,只是形式上规模上小了点,在戏台的空场地里有一部分妇女和儿童在练扭秧歌,准备参加明天的活动。 农历二月十九一大早6点钟我们便来到了北街,已有几家人把面塑摆了出来,后来人们陆续前来人慢慢的多了起来,八点多钟便进入了高潮,纠首们组织村民们请出了仙姑,要绕村游一圈让更多的人了解仙姑和一展仙姑的风采。各种表演活动也随即进入了高潮,有八音队,现代文艺演出,有戏曲表演,秧歌表演等文艺活动,当然也少不了做小卖买的。当天北街上老百姓用精湛的技艺制成精美的面塑供品来摆供,家家户户都要参加,如果有谁家不去人们会笑话的。 早晨5点左右就有人家出来摆供,出来的越早越好,往出摆供时还要上锅蒸一下,菩萨也要热呼呼享受。从神楼前开始按端出来的先后顺序沿着北街中心线搭成一条连续不断的供台。整个北街形成了一条琳琅满目的供品街,场面很是壮观。摆出供品后男人们去神楼前敬香,女人们便相互的观看各家的供品切磋技艺,取长补短,年轻的姑娘媳妇们一面遍览众家手艺,一面还要评判各家的优劣。顺便学习一些新的技法,当发现谁家的供品做的最好,有借鉴之处便会打破砂锅问到底直到明白为止,以便来年能捏出更好的面塑。就连七八十岁的老人们也要在孩子们的搀扶下来到北街看个究竟。也有不是北街的或从北街嫁出去的人们、有搞民俗研究人员,摄影爱好者、记者、电视台的也来凑热闹,满面街除了摆供的和前来参观的便是长枪短炮的搞摄影的,此时此刻,与其说是参加一个祭祀活动,不如说是一个面塑博览会和面塑研讨会,不论男女老少谈论的话题只有一个那就是供品的赞赏和品评。谁家的供品受到人们的观注,不仅制作供品的艺人会受到人们的尊敬,而且全家人都会觉得极其光彩。供品在街上陈列三个小时左右活动便结束了,于是各家各户便带着一种满足感把各自的供品送回家继续摆放在家中供奉家神。有关系好的也顺便互赠一些精美的供品以求吉祥,也表示一种友谊,一般赠送的面塑都舍不得吃掉,要摆放在适当的地方以做为纪念。当然你要是喜欢和人们要一般不会落空的在今年的供会上,距岚城30公里的前洼村56岁的王完梅老人的“雄鸡”深得人们的好评,王完梅老人有做面塑10余年的历史,这次的“雄鸡”,老人在女儿刘建华的帮助下整整做了一天才完成。这些年她每年都要参加北街的供会,展示自己的才艺。 当天的早饭全村人都要吃“圪朵”,也就是人们说的“猫耳朵”,这也是为了纪念仙姑留传下来的民俗活动,岚城镇的圪朵,制作也是相当考究的,把“和”好的面切成小丁,完后拿上一把放在手上,用一根筷子在小面丁上一拧便成为一个“圪朵”, 一般女孩子从小就开始学着做,在这里几乎没有人不会捏“圪朵”。要吃上一小碗“圪朵”,少说也得二三百个“圪朵”才行。好客的岚城人只要你去他家,他总会让你吃上一碗“圪朵”,也让你沾点仙气。与他们共同祭祀这位人人敬仰的神医仙姑-----慧莲。 供会不仅是面塑的天地,也是人们寄托心灵的所在,在供会上人们还要给供会上上布施,少则三五元,多则不限,重属自愿,而且所有上布施的人都会得到一个吉祥符,比如“一生平安”、“吉祥如意”等等,都是一些吉祥的向往美好的祝福。所有上布施的都要张榜公布,透明度很高。所有的布施都要用于供会的开支,搭神台、请戏班、等等。现在的供会已不单单的是摆供,已有商家打出广告利用供会做宣传。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岚城的庙会会变成岚城人民招商引资的洽淡会。到时岚城的面塑将走出岚城、走向世界。让更多的人分享岚城面塑的风彩。

阅读全文

与面塑微宣传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市场营销的微观环境有哪些因素 浏览:107
苏州网络营销建设 浏览:678
我国电子商务税收流失的估算规模 浏览:766
电子商务安全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浏览:765
电子商务的快递物流 浏览:729
春季活动促销语 浏览:415
河南省民生实事培训方案 浏览:721
电子商务物流构成要素包括哪些 浏览:274
网络营销期末考试案例分析题及答案 浏览:913
节日银行营销方案 浏览:721
中医理疗养生会馆策划方案 浏览:137
舞蹈培训开业活动策划方案 浏览:654
4s店全员营销方案ppt 浏览:935
市场营销和哲学有什么联系 浏览:137
电子商务运行环境 浏览:525
生日蛋糕升级推广方案 浏览:421
零售连锁药店新员工培训方案 浏览:193
厦门市知足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浏览:440
电子商务技能大赛培训计划 浏览:95
沙龙培训方案 浏览: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