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愿意去学皮影戏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你觉得皮影戏该如何传承下去
首先,我觉得政府相关部门应该给予充分重视,安排相应的资金,对民间艺术的传承给予补贴支持,调动民间艺人传承民间艺术的积极性,使得民间艺术这个国之瑰宝能世世代代地传承下去。
2. 皮影戏在中国历史悠久、流传很广,你喜欢皮影戏吗
我是比较喜欢皮影戏的,首先是因为皮影戏是我们中国的一种文化传承,其次是感觉这个皮影戏是比较有趣的,也是比较好玩的。
我的建议是,应该专门成立一个皮影戏协会,让一些爱好或者是喜欢皮影戏的人,然后聚在一起,就可以实现大家的爱好,还能在一起交流,是一件不错的事情。
3. 皮影戏的历史发展与传播是怎样的
关于皮影的发展,一般认为起于汉代而兴于唐代。
至唐代时候,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可以说已经发展到空前的鼎盛,特别是文化艺术以及宗教的传播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人们出于社会生活的需要,为了把史书、经卷讲诵得更加生动、具体,往往运用绘画的手段来进行表述。
在当时,曾有人把绘画改为带有活动关节的纸人,并用线牵动着,以此用来更加形象地传经和讲史。在史书中,可以看到当时社会盛行“僧徒夜诵经卷、乃装屏设像”的文字记载。这里所说的“夜诵经卷”就有了“烛光”映照,还把要讲的故事进行“装屏”演出,这就相当于后来皮影戏表演的屏幕和摄像了,也被称为耍人儿。据有关史料记载:
中唐时期,科白类戏空前发展,歌舞类戏编制进步,历史戏具体形成,傀儡戏等杂技并作,民间更盛。傀儡戏皆模仿“弄影术”而作,并衍生为许多不同的表现形式。
从中可以看出,当时虽然没有明确表明在那时确实已经具有了皮影,但实质就是皮影了。
在唐代,僧人有一种俗讲的“变文”。“变文”是俗讲的底本,是僧人用说唱的形式演绎佛经故事。讲时有图像,犹如一幅幅变幻的画,这种佛经画被称为“经变相”。
僧人在讲解这些图画的文字时,有韵文有散文,有吟有诵,可歌可唱。这是唐代向一般民众普及佛教的文艺形式,这与皮影戏艺人传说关于影戏始于宗教相近似。
道教也有类似宣传教义的说唱形式,名称“道情”,它源于唐代的道曲。然而,“变文”、“俗讲”、“道情”虽有图画,尚非真正的影戏,其后“生心作意改图像为纸人,又后改为皮人”,便有了皮影戏的雏形。
唐代校书郎郑处诲编撰的《明皇杂录》记载,唐玄宗曾作过一首咏吟傀儡的诗:
刻木牵线作老翁,鸡皮鹤发与真同。须臾弄罢寂无事,还似人生一梦中。
诗歌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当时木偶戏的逼真及观赏者的感受。此诗虽然是描写木偶演出,但其描写的木偶戏人物刻木造型、操纵牵线容易让人们联想到皮影戏的演出。
唐代敦煌遗书也有关于影灯、影灯像的记载。敦煌文书有“油二升半,充十五日夜点影灯用”的记载。虽然不能证明影灯就是皮影,但皮影戏的雏形已经出现。
至宋代的时候,皮影进入了成熟和繁荣的阶段。据记载,北宋时期的京城“瓦肆”演出的“百戏”不可胜数,其中有专门的皮影演出。当时还出现了很多著名皮影艺人,历史上留下姓名的就有董十五、赵七、曹保义等。
后来,南宋时期的官员仿照汴京的“瓦肆”,在城内外修建了许多叫“瓦舍”的地方,召集伎乐,作为军中将士娱乐玩耍的地方。在当时,著名皮影艺人有贾四郎、王升、王闰卿等。
南宋时期诗人范成大曾有诗写道:
吴台今古繁华地,偏爱元宵影灯戏。
在那时,皮影戏的内容已经脱离了单调的模式,表演的成分大大增加了。除了历史故事,还有一些作品是纯属虚构的,皮影戏的戏路也越来越宽了。
皮影戏道具的材料,先是用纸来雕刻结缀,后来出于硬度的考虑,换成了皮革,出现了“绘革社”的影戏组织,还出现了“镞影人”这样专门刻镂影人的行业,并以皮影戏为中心,形成了相关的演出业。
在明代,是我国古代皮影戏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内的皮影戏完成了两个使命:一是皮影的流派相继成熟;二是皮影的对外传播加强。在那时,随着政治中心的北移,皮影戏在河北滦县一带迅速发展起来了。
后来,至明代的永乐、万历年间,由于江南、湖广、四川等地的兵勇驻守边疆的原因,皮影戏也流入了云南等地,并和当地的艺术形式相结合,在唱腔、脸谱和美术制作上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在清代,由于满族人非常喜爱看皮影戏,在八旗王府中有专设的影戏道具,艺人常常被王公贝勒邀请到王府中进行表演,这叫做“宫影戏”。
在这一时期,出现了另外两种班社:一是王府戏班;一是富豪家班,在清代后期又产生了影戏茶馆等。其中,光绪年间成书的小说《乾隆游江南》第八回对潮州的纸影戏进行了这样描写:
趁着漆黑关城的时候,两个混入城中,在街上闲看些纸影戏文。府城此戏极多,随处皆有,若遇神诞。走不多远,又见一台,到处热闹。有雇本地戏班者,有京班苏班者。盐分司衙门,时常开演,人脚虽少,价却便宜。
由此可以看出,皮影戏在当时的兴盛和流行,以及受到人们欢喜的程度。这时,很多皮影艺人子承父业,数代相传。并且,很多官第王府、豪门旺族、乡绅大户,都以请名师刻制影人、蓄置精工影箱、私养影班为荣。
在民间乡村城镇里,大大小小的皮影戏班比比皆是,一乡一市有二三十个影班也不足为奇。无论逢年过节、喜庆丰收、祈福拜神、嫁娶宴客、添丁祝寿,都少不了搭台唱影。
连本戏甚至要通宵达旦或连演10天或半个月不止,一个庙会还可能出现几个皮影戏班搭台对擂演出的情景,热闹非凡。在那时,我国的皮影戏不但在艺术上趋于成熟,进入了繁盛时期,而已经传至我国的大部分地区,其中也包括我国的台湾地区。
台湾的皮影戏是随郑成功的军队传到台湾的。据说,郑成功军队中有一位广东潮州兵,名叫“阿万师”,在军中表演皮影戏,后来,阿万师定居高雄县,组班在喜庆活动或迎神赛会上演出,皮影戏逐渐流传开来,成为了台湾民众喜闻乐见的戏曲之一。
另外,皮影戏作为我国戏剧艺术的一枝奇葩,也是我国走出国门、闯入世界最早的戏剧艺术。
早在南宋宁宗嘉定时期,由于海上商业发达的原因,皮影戏由海路向东南亚诸国流传,至爪哇和暹罗,也就是后来的印度尼西亚和泰国等。接着,又传至马来西亚、缅甸、柬埔寨和越南等国,为世界文化艺术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木偶戏木偶戏
木偶戏
4. 关于皮影戏的句子有哪些
1、皮影戏,一个非常生动,非常形象的影戏,能生动的表现人物的动作,加上配音,就像上演历史故事,而且皮影戏都是用作演绎历史故事。
2、戏中唱的是潮州调,这是贯穿皮影戏的重要音乐,据说这样的节拍,是从中国的宋朝就开始流传到现在。
3、到了唐代,皮影剪刻日益精致,敷色填彩,用作讲史传经。
4、在辽宁西部的喀左山区,每到农闲季节,就会有皮影班走村串户表演影戏。
5、挂起白幕,敲起锣鼓点,灯光中映出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说唱中道出人世间悲欢离合……这是流传于中国民间的古老艺术。也许在您童年的记忆里,在家乡,有一种彩色的影人,它在人们的摆弄下,可以表演出各种好玩的动作,人们就被它吸引着,这就是广泛流传于民间的中国皮影。
5. 皮影戏宣传语怎么写
1、戏如人生,人生如戏!一窗砂纸,演绎古今传奇。
2、保护传统文化皮影戏。
3、文化的传承,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还有保护它就是直接的方法。
4、侧面造型艺术,演绎优美动作,保护皮影戏,了解文化传承。
5、挂起白幕,敲起锣鼓点,灯光中演绎大千世界的缤纷色彩。
6. 愿意去学皮影戏的年轻人越来越少,皮影戏该怎么传承下去
皮影戏是我国的一种传统表演文化形式。他是有动物的皮做成人物的形象,然后利用光影在幕布后面进行表演。这是一项非常有难度的表演形式,所以很多表演的很好的皮影戏剧目都是由老一辈的艺术点来完成的,同时这也说明在我国学习皮影戏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
二,皮影戏该如何传承下去。
很多学校都没有开展这个专业,所以就算是想要学习,也没有途径去了解学习,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皮影戏的传承和发展。而且皮影戏在宣传力度上也不是很大,导致很多年纪比较小的孩子,根本就没有听说过皮影戏是什么东西。所以各个地方的小学,艺术馆之类的都应该定期举行皮影戏的宣传和展览。上学校里也可以举行一些活动,带着小朋友们去皮影戏的表演,回来让小朋友们写下自己的观后感。
7. 怎么宣传皮影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入网络社会,相当一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逐渐消失。如何保护象皮影这类可能消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要适时拿出政策,制订相应的积极的措施。要提高国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和爱护保护意识。国家要有意识地培养培训这方面的继承人,同时为这些可能消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立若干专门场地,让演员在这里进行传承演出和研究并发展。做到有人管,有人演,有人看。不光是继承,还能发扬光大。
8. 给对于皮影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提一些建议
第一,大力宣传皮影这种传统艺术,让大众知道、深入理解这种文化,从心底增强保护意识。
第二,保护想要有力,就必须要有法律制度的保障,必须尽快健全相关法律。
第三,执行要到位,必须要有地方政府大力的支持和监督
9. 如何保护皮影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入网络社会,相当一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逐渐消失。
要更好的传承皮影戏,首先要在经济上贴补传承人的后代,保证其薪火不断;把老皮影保存起来,建个皮影博物馆,来见证皮影戏的传统发展演变过程;多搞一些皮影戏演出,多做宣传推广,使其保持活态;最好能把皮影戏引进到学校,以授课形式教给小孩子,从小培养孩子们的乡土文化情感,这样才能更好把一项艺术传承下去。
10. 怎样才能更好的传承皮影戏呢
就应该加强宣传,要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皮影戏,这样就会引起很多人的兴趣了,慢慢的就可以流传下来了。
承德皮影戏艺人后继无人。笔者曾于2008年对承德市所辖各县区的皮影戏班社进行了近一个月的实地考察。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承德共有皮影戏班社二十九个,从业艺人一百二十人左右。有宽城满族自治县唐宝财的承德市金星民间综合艺术团皮影班、彭俊林皮影班、才东洋皮影班、张明林皮影班;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的尹国富皮影班;承德县孟家院乡李文东的承德红星皮影剧团、三沟乡张会皮影班、头沟镇吕印皮影班、头沟镇北台村林凤贵皮影班;兴隆县半壁山乡王山皮影班;平泉县郭宝珍皮影班,等等。承德现有的戏班社分为常年性与季节性演出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