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草原,只要是它的资料就行
草原经常被改变为种植可食谷物的耕地,这使人类可从草原本身直接取得粮食,不必在牧场环境下放牧那些啃食土生禾草的动物。这种产量增加很可观,如根据北美洲大平原北部的统计数字,每公顷牧牛的天然草地可提供每人一年所需食物能量的1/10,而播种小麦的同样面积可供给4个人的需求量。
然而,应该注意的是,如不另外加入肥料,小麦产量无法每年维持最初的高水准。相似地,天然草原如持续密集的放牧,很快会导致植被退化和土壤侵蚀。在没有围篱而呈现不出篱线对比情形的牧场环境地区,这种情形特别容易在不知不觉间出现。在这些没有围篱的地区,因过度放牧所引起的植被退化可能很难和长期或短期气候变化所致的环境改变加以区别。
[编辑本段]7、温带草原
温带半干旱至半湿润环境下多年生草本植物组成的地带性植被类型。草原地区冬季寒冷,夏季温热,降水较少,蒸发强烈;土壤淋溶作用微弱,钙化过程发达,限制高大乔木的生长。草原植物的群落结构简单,季相显著,主要有旱生的窄叶丛生禾草,如隐子草、针茅、羽茅等属,以及菊科、豆科、莎草科和部分根茎禾草等。依水热条件不同,草原可划分为典型草原、荒漠化草原和草甸草原等类型。典型草原是草原中分布最广泛的类型,由典型旱生草本植物组成,以丛生禾草为主,伴生少量旱生和中旱生杂类草及小半灌木和灌木。荒漠化草原为最干旱类型,由强旱生丛生小禾草组成,并大量混生超旱生荒漠小灌木和小半灌木。草甸草原是草原中较湿润类型,由中旱生草本植物组成,常混生大量中生或中旱生双子叶杂类草及根茎禾草和苔草。按热量生态条件,草原可分中温型草原、暖温型草原和高寒型草原。在水分状态不稳定和发生干旱的盐渍化条件下,还会形成盐湿草原或碱性草原。在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温带地区,森林带和荒漠带间构成了欧亚-北美环球草原带;南美洲南部和亚热带非洲,也有一定面积草原,但远不及北半球发达。在中国,草原广布于东北地区西部、内蒙古、黄土高原北部、西北荒漠地区山地和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此外,草原还可越带出现在荒漠区山地并在垂直带谱中占据相应位置。
由耐寒的旱生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有时旱生小半灌木)组成的植物群落。分布于温带,是一种地带性植被类型。草原地区年降雨量较少,而且多集中于夏秋两季,冬季少雪严寒,具明显的大陆性气候。植物以丛生禾本科为主,如针茅属、羊茅属等。此外,莎草科、豆科、菊科、藜科植物等占有相当比重。中国草原是欧亚草原的一部分,以东北经内蒙古直达黄土高原,呈连续带状分布。此外,还见于青藏高原、新疆阿尔泰山前地区以及荒漠区的山地,大致从北纬51度起南达北纬35度。
[编辑本段]8、泛滥草原
泛滥草原又称河漫滩草地。指湖泊四周、河道两岸滩地、山麓河道谷地,由于长期洪水泛滥、所带泥沙的淤积,或河水溢出河床、泥沙的沉积,而形成大面积或狭长的平坦草地。沿海由于海水经常回流泛滥、泥沙不断淤积,亦形成大面积滩涂草地。泛滥草地主要分布于河流下游低地、湖泊周围以及沿海滩涂。土壤为淤积草甸土、湖土,海涂为盐碱土,土层深厚较肥沃。植被以水生、湿生植物为主,主要有芦苇、莎草科植物、茭草、水蓼、鸭跖草、双穗雀稗、长芒稗,以及大穗结缕草、獐茅、盐蒿、碱蓬、大米草等。以禾草为主的草地,产草量高,草质优良,适口性好,适于放牧或刈草用。以杂类草盐蒿占优势草地的草质差,饲用价值较小。
[编辑本段]9、荒漠草原
在干旱条件下发育形成的真旱生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占优势、旱生小半灌木起明显作用的植被性草地称为荒漠草原或漠境草原。生境及植物类型具草原向荒漠过渡的特征。分布于内蒙古中北部、鄂尔多斯高原中西部、干草原以西及宁夏中部,甘肃东部,黄土高原西和北部,新疆的低山坡。土壤为淡栗钙土、棕钙土和淡灰钙土、腐殖质层薄。植被具有明显旱生特征,组成种类少,主要由针茅属的石生针茅、沙生针茅、戈壁针茅,蒿属的旱篦子蒿、,以及无芒隐子草、藻类及一年生植物。植株高23厘米-30厘米,覆盖度30%-40%,产草量低,每公顷产干草仅2-3公斤,适于羊、马等放牧。
[编辑本段]10、高山草原
海拔4000米以上,在高寒、干燥、风强条件下发育而成的寒旱生的多年生丛生禾草为主的植被型草地称为高山草原(高寒草原)。分布于青藏高原北部、东北地区、四川西北部,以及昆仑山、天山、祁连山上部。混生垫状植物、匍匐状植物和高寒灌丛,如地梅、蚤缀、虎耳草、矮桧等。植物分布较均匀,层次不明显。草层高15厘米-20厘米,覆盖度30%-50%,产草量低。宜作夏季牧场,适于放牧牛、羊、马等家畜。
[编辑本段]11、草原特色
1.开阔平坦,视野宽广,适于奔驰
2.有明显的干湿季之分
3.雨量约在250~750mm
[编辑本段]12、草原动物
1.良好的视觉
2.灵敏的嗅觉及听觉以及善跑的肢体
3.体型庞大、具有独特的体格和生活
[编辑本段]13、我国草原
若尔盖大草原
若尔盖大草原地处四川、甘肃、青海三省结合部的中国川西北大草原,是由若尔盖、阿坝、红原、壤塘四县组成,为中国五大草原之一,面积35600多平方公里,系以牧为主的藏族聚居地。
这里有四川省最大的草原,面积近3万平方公里,由草甸草原和沼泽组成。草原地势平坦,一望无际,人烟稀少。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曾多次通过这里,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和革命遗址,使草地声名远播海内外。
夏季是草原的黄金季节,这里天高气爽,能见度很高。天地之间,绿草茵茵,繁花似锦,芳香幽幽,一望无涯。草地中星落棋布地点缀着无数小湖泊,湖水碧蓝,小河如藤蔓把大大小小的湖泊串连起来,河水清澈见底,游鱼可数。草地游览内容丰富,可赏草地风光,听牧歌悠扬,可垂钓黄河鱼野炊,可骑马驰骋草原,可观梅花鹿牧场,可去黄河九曲第一弯揽胜,可住怅篷宾馆,可去森林采撷野菇,也可去寺庙参观朝拜。
草原海拔3500米至4000米左右,属典型的丘状高原。冬季严寒,夏季凉爽,春秋短,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年均气温7摄氏度、七月最热,月平均气温约10摄氏度一12.7摄氏度。
若尔盖大草原水草丰茂,原始生态环境保护良好,形成了山水秀丽、景色迷人的草原风光。著名的草原有热尔坝大草原、松潘草原和红原草原几处。
希拉穆仁草原
希拉穆仁草原是蜚声中外的旅游胜地,它南迎呼和浩特的暖风,北聆百灵庙的铃声,因清王朝赐名的“普会寺”喇嘛如屹立河畔,又名召河。草原的夏秋,香花遍野,芳草依依,迷人的美景使人心旷神怡。羊、马、牛、驼,一群群,一片片,或疾驰,或漫游,象彩霞在天际飘动,也像仙女撒下的珍珠、玛瑙,落在银链般的希拉穆仁河两岸。在牧民的蒙古包里,好客的蒙古族主人将会捧出鲜洁的奶食,肥美的羊肉,爽口的炒米,醇香的奶茶待客,草原食品那特有的风味将透入您的心田。
空中草原
空中草原位于河北省涞源盆地和蔚县盆地之间,涞源县城西北26公里。分南北两块,中间由一道山梁相连,总面积29平方公里,分别隶属于蔚县、涞源县、灵丘县。
草原在一个巨大的平顶山的山顶,海拔2158米,山体四周是陡峻的山坡,山顶面积却达3.6万亩,坦荡如砥,绿草如茵,野花遍地的大草原,习习凉风吹碧海花浪,朵朵白云抚地游走,可“手摸白云天,脚踏花草地” 。
中国最美七大草原
呼伦贝尔东部草原
呼伦贝尔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地处东经115°31′—126°04′,北纬47°05′—53°20′,辖世界著名大草原——呼伦贝尔大草原和富有森林自然宝库之称的大兴安岭于一体,北以额尔古纳河为界与俄罗斯接壤,西同蒙古国交界。总面积25万平方公里,国境线长达1723公里。如果把祖国的版图比作啼晨报晓的雄鸡,那么呼伦贝尔就是雄鸡冠上的一颗明珠。
呼伦贝尔总人口269.6998万人,是中国北方少数民族和游牧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是多民族聚居区。蒙古、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汉等35个民族在这里和睦聚居,这里的许多少数民族仍继承和保留着各自的文化遗风和生活习俗。浩瀚森林覆盖着的大兴安岭由北向南,纵贯于中部,成为呼伦贝尔东西部的天然分界线。东侧是黑土平原—松嫩平原,西侧是著名草原之一的呼伦贝尔大草原。呼伦贝尔大草原广袤无垠,未受污染,被称之为“绿色净土”,也被人誉之为“北国碧玉”。以牧草为主的植物多达1300余种,形成了不同特色的植被群落景观。大兴安岭林海无边无际,风姿隽秀。地面拥有3000多条河流,500多个湖泊,栖息着400多种兽类和禽类。地下则蕴藏着40余种矿产。新世纪的呼伦贝尔,无论无垠绿土,还是碧水蓝天;无论胡马长嘶,还是雪漫河山。它都浑然天成,到这里旅游度假,您会发出“天上人间”的感叹,令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
伊犁草原
无论是声名在外的那拉提,还是后起之秀的唐不拉,抑或是传统的牧场巩乃斯,伊犁草原均展现出超然绝美的气质与外表。伊犁河谷是如此的卓尔不群,逶迤千里,生机无限。
那拉提草原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源县东部,即新源县那拉提镇镜内。那拉提意为“最先见到太阳的地方”。
那拉提草原地处楚鲁特山北坡,发育于第3纪古洪积层上的中山地草场,东南接那拉提高岭,势如屏障。西北沿巩乃斯河上游谷地断落,地势大面积倾斜,山泉密布,溪流纵横。
缘山脚冲沟深切,河道交错,森林茂密。那拉提年降水量可达800毫米,有利于牧草的生长,载畜量很高。在历史上,那拉提草原就有“鹿苑”之称。这里也是巩乃斯草原的重要夏牧场。
那拉提草原系亚高山草甸植物。中生杂草与禾草构成植株高达50-60厘米,覆盖度可达75-90%。仲春时节,草高花旺,碧茵似锦,极为美丽。这里还生长着茂盛的细茎鸢尾群系山地草甸。
锡林郭勒草原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浩特市境内,面积107.86万公顷,1985年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接纳为”国际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1997年晋升为国家级,主要保护对象为草甸草原、典型草原、沙地疏林草原和河谷湿地生态系统。
锡林郭勒草原是我国境内最有代表性的丛生禾草枣根茎禾草(针茅、羊草)温性真草原,也是欧亚大陆草原区亚洲东部草原亚区保存比较完整的原生草原部分。保护区内生态环境类型独特,具有草原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并能全面反映内蒙古高原典型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生态过程。目前,区内已发现有种子植物74科、299属、658种,苔藓植物73种,大型真菌46种,其中药用植物426种,优良牧草116种。保护区内分布的野生动物反映了蒙古高原区系特点,哺乳动物有黄羊、狼、狐等33种,鸟类有76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有丹顶鹤、白鹳、大鸨、玉带海雕等5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有大天鹅、草原雕、黄羊等21种。本区是目前我国最大的草原与草甸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在草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方面占有重要的空间位置和明显的国际影响。
鄂尔多斯大草原
鄂尔多斯草原最吸引人的当属独特的自然风光,同时并存有大面积的草原和沙漠,以及上千个大小湖泊。在零星散落的蒙古包映衬下,天空纯净明亮、草地辽阔壮丽、空气清新、牛羊成群,对久居都市的人来说,这一切都是那么遥远而亲切。鄂尔多斯草原,正是镶嵌在这片广阔而神奇的土地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2003年,内蒙古宏胜达建筑公司着手调研、策划、论证,准备兴建鄂尔多斯草原旅游区,经杭锦旗及锡尼镇人民政府批准,2004年3月开始正式兴建,同年8月初正式交付运营,短短两年,鄂尔多斯草原旅游区不仅已经成为响誉中外的特色旅游景区,并且给当地居民带来了无限福音。到目前为止,该景区用于牧民补贴、征地、修路、大本营建设及配套设施、广告宣传、旅游促销、员工培训等共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资金来源全部为企业自筹。鄂尔多斯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神奇的传说和一句“鄂尔多斯温暖全世界”的广告语誉满全球。鄂尔多斯草原以其宽阔的胸怀、一望无际的自然属性和蓝天。绿草、白云、羊群的优美意境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鄂尔多斯草原的真实写照。
鄂尔多斯草原旅游区地处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境内,距杭锦旗人民政府所在地锡尼镇9公里。东距世珍日旅游区70公里,北距夜鸣沙旅游区80公里,自然形成黄金旅游一条线。这里被银川市、乌海市、临河市、包头市、呼和浩特市、榆林市和鄂尔多斯市所拥抱。控制面积30平方公里,核心区由一个蒙古大营和100多个蒙古包组成的蒙古包群:设计独特,别具一格。按功能区划分为歌舞表演、餐饮娱乐区,住宿休息区、骑马射箭动动区、洽谈会务区、庙宇、敖包祭祀区、体验蒙古民族风俗休闲区等;景区日接待能力上千人,过夜留宿接待力300余人。天时的特色加上人性的管理和优质服务,使鄂尔多斯的发展象翱翔的雄鹰、腾飞的骏马!美丽的鄂尔多斯草原永远张开热情豪放的臂膀欢迎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
川西高寒草原
这里所说的川西包括了雅安及西边的甘孜藏族自治州,是一条民族迁徙的走廊,也是自古以来汉藏彝等民族交流通商的要道所在地,也是世人寻找的香格里拉核心区。笔者在2002年出版的《香格里拉之旅》中曾为康定取了一个名字叫香格里拉之门,进了康定,香格里拉就不再遥远。
自汉朝起,茶叶和马匹就是汉藏地区重要的交易商品,其路线是:成都→临邛(今邛崃) →雅安→严道(今荥经) →翻过大相岭至旄牛县(今汉源县)渡过大渡河到达磨西和木雅草原(今塔公、新都桥一带),然后从川藏南路或北路去到西藏青海或者尼泊尔,这就是世所闻名的茶马互市,其所经道路被史家和学者命名为茶马古道,为这一道路命名的是云南学者李旭先生,他曾花了5年的时间重走了茶马古道。
沿古道行进是一件颇有历史意义的旅程,除少部份路藏于山中被弃用,大部份路段便是今天公路所在。
川西高原与成都平原的分界线便是今雅安的邛崃山脉,山脉以西便是川西高原,二郎山两边虽相隔数十千米却有着大相径庭的气候,很多时候东面阴雨绵绵而二郎山以西却是丽日晴天。如果要深入体验康藏文化与风情,那最好是去到关外,所谓关外是康巴人对于自然地理的一个表述,也就是出康定往北翻过高高的折多山便是到了关外。关外是更为雄奇俊美的天地,草原辽阔,雪山高耸,牧歌悠扬,蓝天下是盛开的喜悦的心灵之花。
川西高原的主体民族除雅安有大量的汉族外,其余大部份居民是康巴藏族。藏族在形成过程中历经数百年的岁月,至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藏族人们也就是在那时成为一个有共同文字与信仰的民族。这个伟大的民族在雪域高原生生不息的繁衍,创造了灿烂的藏族文化,但由于山高路险加上当时各部族与种姓间有一些土著语言,因而在藏语发音上有很大区别,故而依据方言的不同,藏族分为拉萨方言区、安多方言区和康方言区,甘孜藏族自治州大部份便属于康方言区。康方言区的人自称康巴,巴中康方言里的意思与汉语的人大致相同。民间流传着一句著名的话:“康巴人能走路就会跳舞,能说话就会唱歌。”走进川西高原将会是一次歌舞之旅。
川西高原上群山争雄、江河奔流,长江的源头及主要支流在这里孕育古老与神秘的文明,大渡河、雅砻江和金沙江带着雪山草地的气息由北向南流淌。由青藏高原山脉的走向也大至由北向南延伸,在地理上我们一般将这一地带称作横断山区。关于横断山区我会在地理一节中会作专门讲述。地理与气候原因促成了这一方土地独特的景观和复杂的高原气候,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是真实写照。
那曲高寒草原
那曲地区位于西藏自治区北部,北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青海省交界,东邻昌都地区,南接拉萨、林芝、日喀则三地市,西与阿里地区相连。
那曲藏语意为“黑河”;整个地区在唐古拉山脉、念青唐古拉山脉和冈底斯山脉怀抱之中,西边的达尔果雪山,东边的布吉雪山,形似两头猛狮,守护着这块宝地。这片总面积达4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就是人们常说的羌塘。整个地形呈西高东低倾斜,西高,中平,东低,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中西部地形辽阔平坦,多丘陵盆地,湖泊星罗棋布,河流纵横其间。东部属河谷地带,多高山峡谷,是藏北仅有的农作物产区,并有少量的森林资源和灌木草场,其海拔高度在3500-4500米之间,气候好于中西部。
那曲地区属亚寒带气候区,高寒缺氧,气候干燥,多大风天气,年平均气温为-0.9℃至-3.3℃,年相对湿度为48-51%,年降水量380毫米,年日照时数为2852.6-2881.7小时,全年无绝对无霜期。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3月间,是干旱的刮风期,这期间气候干燥,温度低下,缺氧风沙大,延续时间又长,5至9月相对温暖,是草原的黄金季节,这期间气候温和,风平日丽,降雨量占全年的80%,绿色植物生长期全年约为一百天左右,全部集中在这个季节,这时的草原一片青绿,万物茂盛,人欢畜旺。
那曲行署所在地那曲镇是青藏公路的必经之路,又是西藏对外开放的旅游区之一,每年8月(藏历6月)举办的赛马节是藏北草原的盛会,届时,旅游观光的游客、四面八方的牧民、各地的商贩等云集此处。旅游者可以领略藏北草原的自然风光、节日气氛和民族风情,还可以参观游览藏北名寺孝登寺。在那曲地区境内,辽阔的羌塘草原和神秘的藏北无人区,都会给旅游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尤其是一望无际的无人区,栖息着野牦牛、藏羚、野驴等许多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给这片神奇的土地增添了更加迷人的色彩。藏北宰湖纳木错位于拉萨市的当雄与那曲地区的班戈县之间,每年都有许多前来转湖的游客和信徒。
那曲镇是被西藏列为开放的旅游区之一。每年8月是藏北的黄金季节,一年一度的赛马节在此举行,观光群众、各业商贩、嘉宾游客纷纷云集而来。夏日的那曲草原更是一幅由蓝天、白云、彩虹、牛羊和绿色织就的锦缎画,旅游者都会在这里领略到大自然的美妙。
祁连山草原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地处甘肃、青海两省交界处,东起乌鞘岭的松山,西到当金山口,北临河西走廊,南靠柴达木盆地。祁连山是由一系列平行排列的山岭和谷地组成,一般海拔3000-5000米,主峰海拔5547米。爱受高原寒冷气候的影响,祁连山在海拔4200米以上的高山地带,终年积雪,形成的冰川达2859条,总面积1972.5平方公里。冰雪融化成为羊河、黑河、疏勒河三大水系、56条内陆河流的源头。年径流量72.6亿立方米,是河西人民赖以自下而上的命脉,是这里经济文化繁荣的基本保证。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位于武威、张掖两地区和金昌市部分地区,东西长1200多公里,南北宽120公里,总面积2653000公顷。主要保护对象是祁连山水源涵养林、草原植被。区内有高等植物1044种,水源涵养林主要树种是青海云杉、祁连圆柏,以及零星的山杨和桦木;灌木主要有金露梅、箭叶锦鸡儿、吉拉柳等。林地面积约111000公顷,森林覆盖率较低,但是在整个干旱区域内,却显得异常重要和珍贵。正是由于祁连山森林的存在,才使得冰川融水及降雨蓄存下来,缓慢地补给江河,起了调节径流、削减山洪、保证年径流量相对稳定的作用。对水源林的重要作用,古人早有清楚的认识,把它概括为"雪山千仞,松杉万本,保持水土,涵源吐流"。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的野生动物有兽类58种,鸟类140多种,两栖、爬行类13种。属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白唇鹿、野驴、野牦牛、盘羊、雪豹、斑尾榛鸡等几十种。这里还是我国珍贵药用动植物麝的重要产地之一。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具有独特而典型的自然生境和动植物区系,有极为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
、植被:
草原图片
草原
grassland
草原是指以近乎连绵不绝的禾草覆盖植物为主的植被地区。草原出现有利这种植被但不利于高大植物(尤其是乔木和灌木)生长的环境。阻碍这些较高木本植物生长的因素各不相同。
草原是世界所有植被类型中分布最广的。然而,这是因为人类对土地的利用已大大改变了天然植被,造成谷物、牧地等人为草原,这些地区需要某种形式的非自然重复侵扰,例如持续的栽培、密集放牧、焚烧或割刈。然而,这里讨论的偏重自然草原和近乎自然的草原。
[编辑本段]1、概念分类
草原的含义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草原包括在较干旱环境下形成的以草本植物为主的植被,主要包括两大类型:热带草原(热带稀树草原)和温带草原。 狭义的草原(Steppe)则只包括温带草原。因为热带草原上有相当多的树木。
根据生物学和生态特点,可划分为四个类型:
①草甸草原;
②平草原(典型草原);
③荒漠草原;
④高寒草原。草原上生长着多种优良牧草,是重要的畜牧业基地。此外,草原植被还蕴藏着许多药用植物,可采收利用。
《草原法》第二条第二款规定:本法所称草原,是指天然草原和人工草地。天然草原是指一种土地类型,它是草本和木
2. 昌都的变化作文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08-12
3. 求助哪位大神知道图片里这个地方具体是哪里图片截图自纪录片《西藏的西藏》。非常喜欢这个地方。
我终于知道这是哪儿了,为了看清楚我把五集纪录片都看完了。具体地址如下:
位于西藏昌都地区丁青县觉恩乡境内的孜珠山上,离县城37公里。
孜珠寺位于西肝县觉恩乡境内的孜珠山上,离县城约37公里,海拔4800米左右,是西藏海拔最高的寺院之一,也是雍仲本教最古老、最重要的寺庙之一。(摘自网络)
就在图上面A的位置,可以去地图上好好看看。(顺便说一下这个地方真的很梦幻,刚开始我还以为这是一个电脑合成的地方,原来是真的,太美了)
4. 大型纪录片<<同饮一江水>>的简介和观后感,虽说是简介,请详细一点
一部纪录片,让观众看到同饮一江水的几国人民在现代社会里,仍然保留着平静动人的生活方式
和一般这类纪录片不同的是,每集不是以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区域为主题,而是带着观众在不同国家间穿梭,体验大湄公河次区域不同国家的地理、自然、经济、文化、宗教、人民生活和社会现状等各个侧面。每集都客观地娓娓讲述不同国家不同经历的人们和他们的生活故事。从精美绝伦的吴哥窟到神秘的蒲甘王城,从东西文化融合的西贡到古朴原始的朗勃拉……从越南女子排爆队员到泰国的训象师,从洞里萨湖的水上人家到广西桂林的渔民,从老挝的传统手工艺人到缅甸帮助戒毒人员的僧侣,从越南刚刚起步的证券业人员到金三角地区成功由烟农转变的老实蔗农;各国风情,各国人民交汇成刻画着大湄公河次区域灿烂古代文明、丰富自然资源、独特人文风情的精彩画卷。
澜沧江是中国最长的南北向河流。她发源于中国青海省唐古拉山脉岗果日峰的扎曲,流至昌都后始称澜沧江。南流至云南省南腊河口出境,出境后改称湄公河,在越南胡志明市以南注入太平洋。大湄公河次区域的六个国家分别是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虽然国家间的语言不同,历史文化背景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但蜿蜒流淌的澜沧江——湄公河却把这六个国家的人民联系在了一起。
这些国家其实都是饱受战难的土地,经济到现在依然不发达,但那只是标准之一。如果从自然文明的角度,那里的人们比我们任何人都过得富足。家家门前一颗芒果,或者香蕉,或者别的水果,永远都有食物。那里的人们知道如何跟自然相处,他们的家就在船上,随着汛期的来去在这条河流不断迁徙。这里的人们会拿出一半的积蓄或者收成去供奉寺庙,留给家用的甚至不到四分之一。 任何文明都是特定的人类行为方式的表达。假如在现代化的过程当中,随着生存环境、经济条件、生活方式的改变,人的价值观念就会改变,那么这种文化也将开始变异、混杂乃至消散。而仅仅简单地保持传统文化,也绝不可能成为拒绝发展的理由和屏障。
5. 赣语的语片划分
中国东南一带多为丘陵地貌,这造成了现代社会以前交通的不便,人们之间交流受到限制,因而古汉语在南方衍化生成了现如今的各类汉语,即使划分为同一汉语的内部各方言之间也存在相当的差异。赣语区地貌多以山地丘陵为主 ,因此赣语有“三里不同调,十里不同音”的夸张说法。赣语内部可以划分出若干种方言。
赣语主要分布在华东、华中的五个省份。根据“覃谈非见系分韵”和“端系字古合口今韵母今读合口、撮口或者主要元音为圆唇元音”这两条音韵特征,可以“怀玉山”和“袁江”为界,将赣语划分为“北区赣语”和“南区赣语”。“北区赣语”即通行于鄱阳湖平原及周边区域,具有以上两条音韵特征,而“南区赣语”则没有,但部分县市亦有例外。
而根据《中国语言地图集》(1987),赣语内部可分为昌都片、宜浏片、大通片、吉茶片、抚广片、鹰弋片、耒资片、洞绥片、怀岳片九片方言。 以南昌话为代表,通行于江西的南昌市、南昌县、新建、安义、永修、德安、星子、都昌、湖口、高安、奉新、靖安、武宁、修水、铜鼓的部分地区,景德镇市城区以及湖南的平江。
特点是去声分阴阳,入声多数地方分阴阳,阴入调值高,阳入调值低。多数地方今声母送气与否影响到调类的分化。 以宜春话(也有以新余话为代表)为代表,通行于江西的宜春、上高县、樟树市、新干县、新余、分宜县、萍乡、丰城市、万载县和宜丰县的部分地方,以及湖南的醴陵和浏阳的部分地方。
特点是去声不分阴阳。大部分地方入声不分阴阳(分宜、萍乡市无入声,丰城、万加载声分阴阳)。除新余市外,声母送气不影响到调类的分化。止摄开口三等精、庄组字和知三、章组字因为声母的不同韵母而有差别,但丰城例外。 以吉安话为代表,通行于江西的吉安市、吉水、峡江、莲花、安福和泰和、永丰、吉安县、永新、宁冈、井冈山、万安、遂川的部分地方,以及湖南的炎陵和攸县、茶陵的部分地方。
特点是绝大部分地方(永丰例外)没有入声,(茶陵、炎陵例外)去声不分阴阳。“八、发”等字韵母多位崁、崂。 有丰富的鼻化韵,吉安市、峡江例外。韵母数目较少,一般在三十几个到四十多个。古清声母入声字除遂川外,今都读作阴平。古全浊声母入声字今大多读作去声。遂川古清声母入声字今读作阴去,古全浊声母今读作阳去。万安、永丰、醴陵有入声调而无入声韵。 以抚州话为代表,通行于江西的临川、丰城(东部)、进贤、东乡、崇仁、宜黄、乐安、南城、黎川、资溪、金溪、南丰和广昌的部分地区,以及福建的建宁、泰宁、光泽、邵武等16个市县区。
特点是古透定母今开口呼字度作声母[h],多数地方来母齐齿呼字读作声母[t],与端母读法相同。阴去或去声大都读作降调。入声调值大都是阴入低、阳入高。 古透、定母开口一等字声母白读为[h]。部分方言开口四等声母白读为[h]或[崂,合口一等白读为[h]或[f]。宜浏片和吉茶片少数方言也有此特点。 入声分阴阳入的方言,阴入调值低,阳入调值高,但广昌例外。 古全浊上声今有部分字读作阴平。吉茶片和鹰弋片少数方言也有此特点。抚广片有些方言次浊上声今也有一部分读阴平,如南丰、广昌。 东乡、资溪、抚州市、黎川、南丰、广昌韵尾-m、-n、-ā-p、-t、-k。 古来母字今齐齿呼多数方言读作声母[t]。 以鹰潭话为代表,通行于江西的鹰潭市、贵溪、余江、万年、乐平、景德镇市(部分)、余干、鄱阳、彭泽、横峰、弋阳、铅山。
特点是:“佢”读作送气清音[k崂或[崂,但余山、弋阳、铅山例外。 第一人称代词多说“阿”、“阿俚”。 多数方言梗摄字没有[a]、[ia]、[ua]萀绝读系统。 以耒阳话为代表,通行于湖南的耒阳、常宁(此处有争议,常宁话,属于混合型方言,不属于赣语范围,耒阳话和常宁话完全不一样,常宁话很多字词跟衡阳话差不多,发音也大致相同,也有常宁话接近西南官话一说。)、安仁、永兴、资兴市(此处有争议,资兴方言,属于湘南土话,混合型方言,不属于赣语范围。
特点是“搬班”同音。安仁、永兴、资兴等地古全浊声母今读塞音、塞擦音时,少数字读不送气音。 以咸宁话为代表,通行于湖北的大冶、武汉市江夏区、鄂州市梁子湖区、咸宁市、嘉鱼、蒲圻、崇阳、通城、通山、阳新和监利的部分地方,以及湖南的华容和临湘、岳阳的部分地方。
特点是六个声调。古平声、去声按古声母清浊各分化成两个调,即现今的阴平和阳平、阴去和阳去。古上声全浊声母归属阳去,清声母和次浊声母今读上声。入声不分阴阳。入声字的塞音韵尾脱落,读成开尾韵,但有少数地点例外。 大冶的阳去和阴平归并,只有五个声调。古入声全浊声母字,咸宁、通山两地归属阳去;嘉鱼部分归属阴平,部分读入声。通山、蒲圻两地入声韵带有喉塞音韵尾[-ʔ],通城则有[-ʔ]、[-l]两个入声韵尾。 遇摄合口一等端系字与帮、见系字韵母不同。 大通片靠近昌都片的赤壁、崇阳、通城、平江、岳阳等地有浊音声母,亦称为“浊音走廊”。 阳新、大冶、通山同一韵见系和非见系韵母不同。都是一些哈子音。 以怀宁话为代表,通行于怀宁、岳西、潜山、太湖、望江、宿松、东至、石台、贵池等地。
特点是古人声和上声的全浊声母今读阳去。说“我的” ,不说“我个”。 除了《中国语言地图集》外。1986年颜森在《江西方言的分区(稿)》中,按照词汇、语音标准相结合的原则,把江西境内的赣语分为昌靖片、宜萍片、吉莲片、抚广片、鹰弋片;1991年陈昌仪教授在《赣方言概要》中根据今读声韵调及历史上行政区域的联系,把江西赣语分为五大片区,分别是南昌片、余干片、抚州片、吉安片和宜春片。
6. 西藏昌都地区有些什么特产
西藏昌都地区的特产有:
1.雪莲
昌都名土特产品主要有膀香、虫草、贝母、知母、雪莲、核桃、藏刀花鱼、编鱼及高原畜产品等.(
昌都)雪莲在我国分布于西北部的高寒山地。是一种高疗效药用植物。
2.西藏冬虫夏草
冬虫夏草简称虫草,是一种动植物兼名的名贵药物。它是冬虫夏草菌寄生在蝙蝠蛾幼虫上的子座与虫体,冬天为虫,夏天为草,下部是虫,上部是草。多产于青海、西藏、云南及四川的甘孜、阿坝。虫草味甘酸,性平,气香,是良好的强壮补药。
含有粗蛋白、脂肪、虫草酸、维生素B12等成分,有滋肺、补肾等作用,对治疗肺结核、咳嗽、咯血、虚喘、盗汗、阳萎、遗精、腰膝酸痛、痛后虚弱等均有良好疗效。
3.洛隆糌粑
洛隆糌粑近年来,昌都地区以洛隆县“洛宗”糌粑产业为中心,充分利用耕地平整和集中连片的土地资源优势,筹集资金4270万元,在洛隆、边坝、丁青、昌都等县建设优质青稞种植基地10万亩,年生产优质青稞1500万公斤,采取“工厂+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与种植户签订收购合同,辐射带动农牧民群众增收,年创产值1.2亿元。
4.类乌齐牦牛肉
类乌齐牦牛肉是西藏昌都类乌齐县的特产。世界牦牛看中国,中国牦牛看西藏,西藏牦牛看类乌齐。类乌齐俗称西藏“小瑞士”,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泉水潺潺,青草萋萋,类乌齐牦牛就在这里过着悠闲自由的生活。
5.八宿荞麦
八宿荞麦是西藏昌都八宿县的特产。
6.索多西辣椒酱
索多西辣椒酱是西藏昌都芒康县的特产。
7.盐井葡萄酒
盐井葡萄酒是西藏昌都芒康县的特产。
8.藏毯
藏毯是西藏各类民族手工艺品中又一亮点。藏毯是世界三大名毯之一,以其精良的制作,具有浓郁民族、宗教特色的图案,讲究美学搭配的着色闻名于世。藏毯分各种不同尺寸的大小,不同形式的风格,如高贵素雅型的、浓重华贵型的,有地毯式的,有挂毯式的,样样均可以称得上是艺术精品。拉萨地毯厂啊生产藏毯的权威企业,它除了保持原有的手工制作外,还引进了电脑等高科技设备进行制图设计等工序。藏毯远销欧美,行销内地,无疑是来到西藏的您应该选购的商品之一。
9.康巴类乌齐牦牛=
康巴类乌齐牦牛昌都市畜牧总站类乌齐俗称西藏“小瑞士”,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泉水潺潺,青草萋萋,类乌齐牦牛就在这里过着悠闲自由的生活。由于类乌齐的牧民们从古自今一直沿用了最古老的牦牛“放牧”办法,类乌齐牦牛保持了“原生态、纯天然、全绿色”的特点,被专家论定为全国品种最纯的牦牛。
10.雪鸡
雪鸡雪鸡鸡形目,雉科,鸟类,人们传说中美丽的凤凰就是雪鸡。雪鸡有四季更衣的本能,而且衣着华贵高雅,美丽无比,孔雀自愧不如、丹顶鹤望而却步。在公园里百鸟群聚中,它仿佛就是鸟类的王子。
11.藏族奶品
奶品最普遍的是酸0和奶渣两种。酸0又有两种,一种是奶酪,藏语叫“达雪”,是用提炼过酥油的奶制作的;另一种是没提过酥油的牛奶作的,藏语称“俄雪”。酸0是牛奶经过糖化作用以后的食品,营养更为丰富,也较易消化,适合老人和小孩吃。奶渣是奶提炼酥油后剩下的物质,经烧煮,水份蒸发后,剩下是奶渣。奶渣可以做成奶饼、奶块。在煮牛奶过程中,还可揭起奶皮,藏语叫“比玛”。奶皮就象豆腐皮一样,好吃又富有营养。
12.西藏山羊
西藏山羊西藏山羊外貌特征:西藏山羊公母羊均有角,个体小,体质结实,前胸发达,肋骨拱张良好,母羊乳户不发达,0小。
13.昌都醉梨
醉梨醇香,食之不觉酒味,,食后不久宛然如醉。醉梨果实卵圆形,果皮黄色,上有麻点密布。
14.醉梨
醉梨出产在西藏昌都地区的八宿县、左贡县及怒江两岸上林卡与下林卡区。醉梨醇香,食之不觉酒味,食后不久宛然如醉。
15.昌都工艺品
16.藏族酥酪糕
藏族酥酪糕(1)将提取过奶油的乳白色淀粉(藏名曲热)凉干,用磨磨成粉末。(2)拌入黄油(奶油)、白糖、人参果(角麻)、葡萄干、桃仁等,做成圆形、方形,表面有红丝绿丝的表现吉祥、长寿图案的醍面胚,放入笼屉内蒸熟,宾至可整块献上,或切成片状。特点:奶味甜点,有滋补强身功效,为藏胞待客糕点。
17.贝母、知母
昌都名土特产品主要有膀香、虫草、贝母、知母、雪莲、核桃、藏刀花鱼、编鱼及高原畜产品等.
18.怒江裂腹鱼
——希望可以帮到你!
7. 昌都地区现在发展怎样
我不会Ctrl+C、V,只说说自己本月上昌都的见闻,也许偏狭但确是亲身经历。我是坐飞机去的,所以昌都县城以外的地方除了机场一线都没见过,无从谈起。
早就听说昌都机场条件差,号称全国最烂的机场,真正走了一次才有切身体会。在飞机快要降落的时候,从舷窗望下去,是一片广阔的河谷地和两边的丘陵(当然,看起来是这样;但实际上昌都机场是全国投入运营的机场中海拔最高的,在4300米以上)。机场周边的设施仅限一幢三层高且规模很小的航站楼,以及周边还有几幢两三层高的小建筑,看起来很寒碜。虽然之前在Google地球里面看过这个机场的卫星实景图,但实际现场看起来,还是觉得比想象中差些。机场有民航管理局的大巴,但并不是和航班对应着开,更谈不上定时定线运营。基本上县城到机场靠的是出租车,他们会在民航售票厅门口拉客,一车4人。交通不便,这是西藏发展滞后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昌都最让人难受的还不是这些,受地形及气象影响,航班延误、无法降落被迫返航等那是一点儿也不新鲜;这让本来就出行不便的昌都对人的吸引程度更受影响。而机场到县城沿线,基本都是荒无人烟的山川峡谷,有的地方路窄局部很烂,车跑起来巅得人疼。这是个让人不想再来的机场。
县城在澜沧江一处两江合流的河谷地带,地势也是依山而建,山间和河谷近2平方公里的地带形成了这个县城的规模。两江是扎曲和昂曲,其中一条的水呈现出明显的赭红色,据说这也和昌都盛产铜矿有关。两江交汇的地方修了一个广场,占地面积约有两个足球场大,雕塑是大鹏振翅欲飞的造型,正对两江汇流处。一如西藏别的地方一样,这也是外地援藏的成果,在广场走一圈很容易找到天津这两个字。
西藏7个地区市,首府大多是干燥寒冷的高原荒漠气候,算上昌都,我已经去了6个,除了最西边的阿里。总体来讲,被称为西藏江南的林芝是海拔最低而气候也最湿润的,四季长青的县城让人看起来很舒服;但如果在冬天去那里,那就有你受的,零度以下的气温、较高的空气湿度、肆无忌惮的高原风、周围山上的积雪融化,所有这些让这里的冬天显得无比寒冷。 昌都和林芝很相近,但没有林芝那么湿润,周边的山也不高,所以冬天的昌都比林芝暖和。
县城的规模不大,基本集中在两江之间, 闹市区是昌庆街(说是闹市,其实比较庞杂,简直就是个超大规模的集市,卖什么的都有。同样玩乐的也不少,让我比较意外的是很多藏族青年喜欢打台球,这看起来在县城很有规模;集市里和周边有不少台球摊和台球室)。五金机电类产品有几条街,围绕在这周边;建材类则在河的对面。餐饮以小型经营为主,大规模、品牌很少。这是西藏的最东边,是317/318两条国道进藏的第一站,大概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和四川的联系最密切,有很多四川人在此处营生。感觉除了普通话,四川话就是第二语言,甚至可以说是第一语言。
大概是受前期骚乱事件的影响,县城里面穿军装执勤的士兵很多,尤其三座桥,桥两头每头3个,盾牌、机枪、警棍,那是一个都不少。但民众并没有这么紧张,街市依然热闹,人头依然攒动,闹事依然喧嚣,阳光一样灿烂。
要在航线开辟以前,进藏的物资都是通过陆路运输的,而川藏线又是进藏最便捷的通道,所以很久以来都占据了进藏运输的龙头地位。随着空中走廊打通,以及后来的青藏铁路,公路运输在进藏物资中所占的比重,已经有了大量的下降。昌都原有的枢纽地位,就不复存在;而且在铁路规划中,滇藏、川藏铁路,都不会直接从县城经过,这对昌都县城的发展并不是一个利好。
昌都的铜矿丰富,这是优势;水能资源,澜沧江也算一个吧;特产,知名的不多;旅游,依托藏区的背景,倒是有些东西但需要把路修通畅了才行。 还有什么?
所以一楼的看法是不是太简单了?有没有什么真凭实据?光有一腔热情可是远远不够的。
8. 心中的昌都有没有视频下啊
你可以到http://www.changtour.cn看看有没有你找的资料。
9. 昌都板块
位于车所乡-德钦断裂以西,澜沧江以东的昌都地区,总体走向呈NNW(近SN)-NW向展布,构成北宽南窄的楔状体。NNW-NWW向断裂发育,构成北倾逆冲推覆构造体系。
昌都板块褶皱基底是中古元古代宁多群,是经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形成的中压型高绿片岩相-角闪岩相的变质岩及混合岩类。变质岩内倒转褶皱、无根肠状褶曲、同斜褶曲及布丁构造均较发育。
盖层有早奥陶世(青泥洞群)构造层,为碎屑岩夹安山岩、粗面岩建造,其中的火山岩为板内拉张型火山岩。泥盆纪(海通组、丁宗隆组、卓戈洞组)构造层,为稳定型肩内盆地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石炭-二叠纪(马查拉群、骜曲组、里查组、交嘎组、夏牙村组)构造层为肩内盆地海相沉积,为碳酸盐岩、碎屑岩及火山岩建造,其中火山岩为肩弧型火山岩组合。早中三叠世(马拉松多组)构造层,为肩内盆地海相碎屑岩、火山岩建造,中酸性火山岩为肩弧型火山岩组合。晚三叠世(甲丕拉组、波里拉组、巴贡组)构造层,为碎屑岩、碳酸盐岩、中酸性火山岩建造,该建造地处澜沧江俯冲带之北的上冲板块的岛弧构造位置处,故此火山岩属岛弧型。侏罗纪(察雅群)构造层,为海陆交互相-陆相堆积的碎屑岩建造,为岛弧内弧内盆地之构造环境。白垩纪(香堆群)构造层为陆内盆地碎屑岩建造。古近纪(贡觉组)构造层为陆相含盐碎屑岩建造。新近纪(拉屋拉组)为陆相盆地碎屑岩、碱性火山岩建造。盖层内褶皱构造古生代构造层大部分残破背向斜构造,中生代以后构造层褶皱为开阔型背向斜构造。次一级小断裂发育,有NE向、近SN向、NNW向、NW向,这些小断裂对矿产的形成有利。
板块内侵入岩有华力西期二长花岗岩(仅1处),印支期闪长岩、石英闪长岩、石英闪长玢岩、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等,为Ⅰ型俯冲型花岗岩类。燕山早期侵入岩有二长花岗岩、似斑状二长花岗岩、二长花岗斑岩、正长岩、石英正长岩、正长花岗岩,为S型碰撞型花岗岩类。喜马拉雅早期侵入岩有闪长玢岩、石英闪长玢岩、英云闪长斑岩、花岗闪长斑岩,成因类型为Ⅰ型;二长斑岩、石英二长斑岩、二长花岗斑岩、正长斑岩、石英正长斑岩、正长花岗斑岩、碱长花岗斑岩,成因类型为S型。喜马拉雅早期侵入岩主要沿车所乡-德钦大断裂西侧分布,构成玉龙Cu Mo Au成矿带。形成环境可能与三江大断裂走滑有成生联系。
昌都板块盖层遭受加里东期、印支期区域低温动力变质作用,形成低绿片岩相浅变质岩系。
在泥盆-二叠纪时期,金沙江结合带和澜沧江结合带裂解扩张,对处于中间的昌都板块产生挤压,形成肩弧肩内盆地构造环境。晚三叠世到侏罗纪时期,由于怒江缝合带扩张形成洋盆环境,致使古老的澜沧江结合带沿澜沧江断裂向东或北俯冲,而昌都板块又形成岛弧环境,在弧内盆地沉积了碎屑岩、碳酸盐岩等。伴随着中酸性火山岩喷发,白垩纪以后该区成为陆地,在陆内盆地有:白垩纪构造层、古近纪构造层、新近纪构造层,为陆相盆地堆积。总之,昌都板块地处两个结合带中间相向挤压的肩弧和岛弧的构造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