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图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 图二 某连环画封面 图三 20世纪50年代的宣传画
(1)特征:以家庭为生产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精耕细作,自给自足。内积极容影响:①小农经济是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是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②生产资料基本归农民私有,使农民具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2)转变:从“平均地权”到承认“耕者有其田”。背景:改组国民党,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对三民主义作出了适应时代潮流的新解释。 (3)①1950年到1952年底的土地改革,为农业生产的恢复开辟了道路;②1953年到1956年的农业合作化运动,即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进一步解放了农村生产力;③1958年开始的“人民公社化”运动,超越了生产力的水平,严重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④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4)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是社会安定的基础;农业是国家自立的基础;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仍然比较脆弱,农业发展速度仍然相对滞后,农业仍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 |
2. 以社会核心价值观用图案体现,求解. 急用!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核心价值观用图案如下所示
富强、
(2)解放宣传画扩展阅读: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也是从价值目标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对其他层次的价值理念具有统领作用。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也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是我们党矢志不渝、长期实践的核心价值理念。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覆盖社会道德生活的各个领域,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
3. 50年代--70年代宣传画,请通家鉴定!!!!!!!!!!
既然喜欢,又买下来了,真的假的还有那么重要吗?而且很好看啊
4. 宣传画的中国发展
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和北伐战争时期,宣传画创作十分活跃。作品多以报刊登载、传单或墙壁画的形式出现。内容以揭露帝国主义侵略、清政府和军阀的残暴与腐败为主,还有的歌颂北伐战士的英勇。20年代末和30年代前期,江西革命根据地曾出现许多粗朴而生动的宣传画,如《挣脱枷锁》、《粉碎敌人进攻》等。30年代最突出的是抗日救亡宣传画。1938年,由周恩来、郭沫若领导的政治部三厅,团结了一批抗日画家,创作了许多抗日宣传画。1932至1934年间,以画家沈逸千为首组织了国难宣传团,携布画先后历十多个省会巡回展出。在40年代,解放区的画家紧密配合抗战任务,创作了许多反汉奸、减租减息、发展统一战线、扩大根据地乃至农业生产、讲究卫生等内容的作品。其形式主要以木刻版画为主,有的利用民间“拉洋片”、“西洋景”的方法,获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宣传画有了新的发展,出现了一大批宣传画家,影响较大的有哈琼文、翁逸之、吴敏、游龙姑、吴性清、钱大昕、杨文秀、周瑞庄 、张汝济等。他们多集中在北京、上海、天津进行宣传画创作。北京、上海、天津遂成为出版宣传画最集中的地区。50至60年代,宣传画配合群众运动而出现了繁荣。这一时期的著名作品有蒋兆和的《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哈琼文的《祖国万岁》,钱大昕的《争取更大的丰收,献给社会主义》,杨文秀的《猪多肥多粮高产》,周瑞庄的《越南南方人民越战越强,坚决打击美国侵略者直至胜利》刘秉礼的《心怀祖国,放眼世界》等。60年代末,宣传画开始出现浮夸、伪饰风,至“文化大革命”发展到极至。
“文革”期间,宣传画印行很多,但题材单调,成了为个人崇拜思潮推波助澜的工具。在艺术上则多公式化、概念化,用大拳头、瞪眼睛和装腔作势的形象表示“革命”,虽然到处张贴,却很难有什么艺术力量。“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宣传画创作跌入低谷,一些公共场合宁愿挂花鸟风景画,也不挂宣传画。70年代末至80年代,宣传画又有了复兴景象,但此时的宣传画,风格趋向多样,不再像50年代那样以写实为主。同时,一些画作也出现了与商业广告的合流趋势。
5. 国庆节画画什么
由于今年的中秋国庆在同一天,比较特殊,所以要表现双节画面,会更加完美。
我认为中秋节团圆情景和祖国的繁荣昌盛欢庆国庆的狂欢景象作为主要表达对象进行创作,引申为
“牡丹花开同赏月,中秋国庆共狂欢。”
表达形式不限。 画国旗这类只适合作国情海报,和国情宣传画。
6. 1944年8月18日巴黎市区和城郊贴满了什么样的宣传画
1944年8月15日,法共机关报《人道报》发表了法共中央书记杜克洛的一篇文章,标题是《夺取巴黎之战》。作者强调指出,“夺取法国首都之战的时刻已经到来”。根据法共中央的指示,8月18日,法国总劳动同盟号召巴黎市民举行总罢工。当日夜,巴黎市区和城郊贴满了宣传画,上面写着共产党议员对人民的号召:“我们号召巴黎和城郊的人民发动起义以求解放。人人参加斗争。这是巴黎地区全体居民的责任。”
7. 宗其香的描绘解放战争
宗其香是新中国首位创作大型战争组画的画家 ,1949年8月宗其香参加完第一届全国美展,从北平国立艺专停薪留职,任第三野战军美术教官,为部队培养了一批美术人才,组织创作了二十多幅2米X4米的大型淮海战役的油画,宗其香所绘的大型军事题材油画:“全歼杜邱李军团”等组画,一直收藏在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当时发表于1950中国历史博物馆初刊和1951年华东战士画报上,一九五一年作2米X2米油画“不朽的英雄杨思根”获第一届全军美术展一等奖。这幅名作当时被印成明信片发给前线抗美的将士。在动手创作油画《淮海战役史画》组画之前,宗其香曾经历了十分艰苦的准备过程:隆冬天气,他从南京出发,有时乘车,有时步行,沿着大运河直走到运河铁桥,再沿淮河实地观察。当时战事过去不久,旧战场上还存留着炮火破坏的遗迹。在战争最激烈的碾庄,仍是一片废墟,围子外面水沟中,还沤着死伤者的破衣烂衫。
宗其香的学生,曾经随军参加战斗的彭彬在现场向他介绍了当时战斗如何打法。根据这些实地勘察,宗其香构架了组画的几个部分:抢占运河、突破碾庄围,最后胜利。《最后胜利》的创作,曾经格外花费一番心思,起初,这幅画的构图,是以受围攻的围子内部情景为体:敌军被团团围在当中,弹尽援绝,乱作一团,空投无效,不得不杀军马充饥。经过反复推敲,画家终于改变视角,最后完成的构图是战败的敌军狼狈地鱼贯走出土围投降,围内硝烟弥漫,画面正中偏左侧持枪屹立,肃然警戒的解放军战士,是全画的最突出部分。这样的构图,就使胜负美丑有了合理的布局,作品主题更加鲜明。这幅油画长四米,宽二米半,是当时宗其香最大篇幅的作品,也是他日后大幅“宾馆画”的开端。为完成这组巨画,他练习画了很多小油画和素描,为了准确表达俘虏兵的气质,他详细研读了敌军俘虏写下的几百份材料,和俘虏人员谈心,了解他们的种种想法。这批画在美术杂志发表后又印成数万张宣传画,在全国影响广泛,形成宗其香式的军事人物风格画,作品的内容当时被不少画家和青年学子们借鉴学习,五六十年代影响了中国几代青年画家。
北平艺专合并成为中央美术学院后,惜才如金的徐悲鸿时时关注着这个亲手培养的弟子。当初,他赞同并鼓励他深入部队体验生活,为部队培养人才,为宗其香停薪留职,但希望在适当的时候回到美院教学。这样宗其香回到了美院工作,首任中央美院绘画系水彩科主任及调干班导师,培养了杨之光、王乃壮等学生,宗其香的学生,解放军部队文艺组的杨中流、彭彬、徐天敏等人都到美院进修深造,又成为宗其香在调干班的学生,杨村去了解放画报社,吕迈和王会庸分到杭州工作,吴敏分到海军政治部,这批学生中后来有几位成为了中国著名的油画家。
1961年宗其香主持中央美院山水科教学,任山水科主任,,山水科教师有:何海霞、李可染、梁树年、陶一清等,培养出:张凭、王文芳、张仁芝、贾又福、李宝林等学生,宗其香在中国美术上取得的成就,他的国画:山水、人物、花鸟,西画:水彩画、油画、素描已载入二十世纪美术史.
8. 八荣八耻宣传画图片
主人,你好幽默!分不给我?我会 Only you 想听吗...
9. 红色经典宣传画具体指什么年代的艺术作品 从图形、文字、色彩来看,都有什么特点
一般西方认为是毛泽东的时代 毛泽东应该是贯穿始终的核心 油画是一般认为是专红光亮时期
基本集中在5、属60年代7、80年代吧,解放后建国初期文革时期
红色经典宣传画,那时候受俄罗斯影响,用色偏粉些,颜色鲜艳,带点俗气的感觉
文字和形象、图形上,就是典型的红、光、亮,什么xxx思想育新人、中国人民力量大、沿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等等
人物形象丰腴健康,正面高大
具体你可以网络图片看看啦
10. 吹号叉腰的那幅画叫什么
向解放军学习
品种:
年画/宣传画-年画/宣传画
属性:
绘画稿印刷,宣传画/海报,水彩/水粉,文革(67-76),单张(单图),其他开张,革命,纸质,出版社不详,,,
简介:
高:13厘米,宽;9厘米,反面有一首文革歌曲,文革时代气息很浓,包真包老,9.8品,以图为准,请仔细看图自己定品。
完全符合您的要求请采纳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