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宣传策划 > 高僧法宣传

高僧法宣传

发布时间:2022-05-28 12:28:19

A. 什么是泰国高僧预言文化

其实就是泰国的高僧把尚未发生的事情预先说出来将要发生的状况。
因为你不知道说出预言的高僧是如何得知的,预言如何会实现,所以挺神秘的。
这也就是所谓的泰国高僧预言文化吧

B. 我们想组织一次佛教高僧讲法的活动,请问如何与这些高僧联系呢怎么能请到高僧啊

想暗杀高僧啊,从低级做起,请小和尚念经,。到小寺庙挂单,修缘,。没有人推荐,请不到高僧,。要捐善款,修善行,。有缘才能成事,。最好先去听讲,有缘了自然就请得动了,。每年都有大型法事,你去赞助,自然得福,。没钱,就做义工,自然修缘,。高僧也是要做义工的,很辛苦,。如果身体不适,可以派人前往,。如果图谋不轨,请听自便,害人先害己,。

C. 佛教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有那几位为此宗教传播做出了卓越贡献的高僧

佛教一般主流的看法是公元前95年也就是汉元帝时期传入中国的,当时有两僧人来华,为了安顿他们方便他们弘法,修建的洛阳白马寺。
但是从秦律中看,应该更早,因为上面有写,废不得寺(不得梵语 Buddha,也就是佛)那么至少是公元前210年前的事情了,在中国到今天也有2100年的历史了。
对于此宗教弘法卓越贡献的高僧非常的多,但是他们一般不好宣传,对于名利大多是远离的。
从印度来华的,比如佛陀跋陀罗(佛陀叔父甘露饭王之嫡孙),求那跋陀罗,安世高,支谦,菩提留支,菩提达摩,真谛,佛图澄等等。
从西域诸国来的实叉难陀,鸠摩罗什等等
汉地的杰出法师,玄奘,义净,六祖慧能,永嘉玄觉,黄檗禅师,永明延寿,慧远,曹山本寂,仰山禅师,沩山灵佑,马祖道一.....太虚大师,萧平实等等。

D. 近年来很多假冒高僧活佛的人,假借佛教的名义行骗,这些人怎么才能彻底根除

根除是难以做到的,毕竟社会上不同人所受的教育程度不同,文化教育程度和科学素养低下的人往往更容易上当受骗,甚至成为行骗者。既然根除无法做到,那我们就只能尽量减少这类邪教事件的发生。
从政府角度来看,政府部门应加大教育普及力度,在社会广泛开展科学教育活动,努力增强人民的科学意识。同时政府也应该多做抵制邪教的宣传,让人们能认清邪教反社会反科学的本质,避免有关邪教惨剧的发生。当然,对邪教的严厉打击也是政府部门必不可少的职责。政府需要制定严厉的法律法规,让邪教之人在劫难逃。
从个人角度来看,每个公民都要努力提高自身素养,积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并且能够主动去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面建成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当我们身边的亲戚朋友陷入邪教泥沼时,我们不能放任不管、隔岸观火,而应该努力与这些人沟通,疏导他们的思想,及时将他们拉出邪教泥沼,以免他们做出错事而后悔莫及。
从传统文化角度来看,传统文化有好有坏,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优劣辨识度不高,才导致邪教趁虚而入,荼毒社会。因此文化部门应竭力扼杀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大力发扬优秀传统文化,让人们的心智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下得以健康发展。
我们应该相信,没有转世之说,没有地狱天堂,世界末日也只是遥远的未知。过好当下、享受现在并且憧憬未来,才是我们生活的最理想状态。

E. 佛教宣传不许杀生,更不许杀人,杀人会下地狱,如果是军人呢上战场不得不杀人!怎么办

佛教认为,因心起妄念而生种种法,造种种行。关键是如何看待“妄”字。明白自己的作为后果而后行事,这才是觉者的行为。
所说杀生,是说不妄杀,不以杀为乐趣,也就是有个心性约束的前提。所以,战争中虽然有杀生,但并不表示杀生是战争的目的。如果有正确的意义和目的,一样是可以接受和理解的。
当然,佛法所说是因缘法,而不是因果法。有因必有果的法则是必然的,但是缘的存在才使果报有其意义和变化。单纯讲因果而不讲缘,其实是外道决定论的说法。
在《大萨遮尼干子所说经》 中说:
第一,明白战争的根本原因在于利益的争取,是人心贪、嗔、痴的社会表现;
第二,尽量避免战争,尽自己的能力化解矛盾,调和争端,比如在自己的部族即将被侵犯的时候,佛祖曾为了解救,多次以各种行为和语言劝解对方;
第三,如争端无法避免,则应以各种力量争取缩小伤害普通人民,比如佛经中就有释迦部族的王为了人民少受伤害而与敌人谈条件的记载。
第四,万事有因,有缘,没有无缘无故的争端,在自己的国家政府一定要审情度势,如法行为,不逾规矩,上下一心,社会安定,勿造自孽;有种种方便智慧折服对手,种种强大力量使对手不得轻视。
这样的国家才是强盛而不可侵犯,人民才能安居乐业,这样的政府才可称为古代的圣王。而传布正信,人人都行善业,建立人间净土,才能最终消除人的动乱。
第五,当自己的国家建设、人民生活是正常的、稳定的,面对侵略时才有必胜的把握。这个时候,为了保护人民生活的平安,社会的稳定,如法行事的管理者才可以进行战斗。此时的杀生罪业是轻微的。
“大王当知。行法行王。设是方便入阵斗战。尔时虽复杀害众生。而彼王得轻微少罪。非决定受忏悔能灭。何以故。彼法行王。为欲入战。先生三种慈悲心故。虽作此恶得罪轻微。非决定受。大王当知。彼法行王。为令众生。为护沙门护沙门法。为护妻子族姓知识。能舍自身及资生物。作如是业。因此事故。彼法行王得无量福。大王当知。若为护国养活人民。兴兵斗战。彼时国王。应当先发如上三心。敕令主将一依王教。如是斗者有福无罪。”
也就是说,受报是必然的,但是如果其心理产生的行为是正当的,则会使杀生的报减少和缩短。因为其正当的行为已经产生了好的福报。

F. 历史上有哪位汉传佛教的高僧到西藏传法

有良琇、文素、摩诃衍那等。
这个问题涉及到汉藏佛教文化交流关系。佛教初传吐蕃时期,汉地佛教中佛像佛经、佛经翻译、佛寺营造、汉僧及寺规相继出现于吐蕃,吐蕃被动地接受来自唐朝僧人的说教和影响,但没有一位吐蕃僧人受邀或主动前往唐朝求学传法。元、明、清三朝时期的情况恰恰相反,除了蒙古族僧人经常游学西藏外,很少有内地僧人到西藏,而一批批西藏高僧组成的庞大团队借朝贡名义赴内地皇宫。《二十世纪中国佛教》说:“20世纪初,由于汉藏政治关系及汉藏文化的进一步沟通,藏传佛教尤藏密才得大举传入内地”。
汉藏佛教文化关系始于唐代。641年,文成公主出嫁吐蕃,带去释迦牟尼佛像和佛经,并亲自设计建筑小昭寺,协建大昭寺,支持翻译经典,资助玄照等唐朝僧人经吐蕃往天竺求法,使吐蕃与唐朝有了佛法关系。文成公主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佛教对吐蕃社会几乎没有发生影响。金城公主出嫁吐蕃开创了“谒佛之供”和“七期荐亡”两种佛事活动,劝说赤德祖赞建造瓜曲、扎玛尔等几座寺庙,安置逃难来的于阗僧人,同时请来汉僧看管大小昭寺,从此吐蕃人认识了佛僧。《拔协》记载:“他们(僧人)光着头、赤足、身着袈裟,为数众多,成为神和人的供养处。”金城公主建议赞普所采取的措施为以后大量引进佛典、延请学僧、译传佛法奠定了扎实基础。赤德祖赞执政后期,派遣留居吐蕃的汉人之子桑希赴唐请经,受到厚赏。这是继文成、金城公主之后再次将大量的汉文经典引进吐蕃并讲解。赤松德赞在位期间对待佛法不遗余力,《莲花生传》记载,当时入蕃的汉僧有帕桑、玛哈热咱、德哇、马哈苏扎、哈热纳渡、摩诃衍那、毕吉赞巴等。从此以后不少汉僧在吐蕃开展译经、传法等佛事活动。《丹噶尔目录》收录的多种译经中,译自汉文的就有31种。来蕃僧人由几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唐朝应吐蕃请求派来传教的,一年一换,如781年来蕃的良琇、文素。《册府元龟》卷980外臣部记“初吐蕃遣使求沙门之善讲者,至是遣僧良琇、文素,一人行,(实为二人行)每岁一更之”。另一部分是从占领区招来的僧人,如沙洲僧摩诃衍那、昙旷等人,他们在蕃传讲佛法,对吐蕃佛教乃至以后形成的藏传佛教产生了巨大影响。一部分是从战争中被俘获的僧人。《全唐文》卷12记:“庚申,先陷吐蕃僧尼、将士八百人自吐蕃还”。与崔汉衡一起被俘的吕温在吐蕃“尚浮屠法,温因求为僧”。还有一部分参与吐蕃佛事活动的唐僧,史料对他们如何来蕃设有记载,如《五部遗教》提到的参与“顿渐辩论”的摩诃衍那助手有几十人。
满意请采纳。

G. 唐朝时,哪位高僧创立了南宗,标致着中国佛教本土化

应该说是禅宗六祖慧能法师!
禅宗实际上是中国化了的佛学,它以儒家、道家思想学说及后来的魏晋玄学改造了印度佛学,例如,禅宗借鉴了孟子性善论的思想,认为本真的人性即是佛性,人人都具有佛性,而不必外求。(《坛经》:“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禅宗强调和关注人的灵魂的拯救和解脱,主张破除偶像(包括佛教偶像)、破除经典(包括佛家经典)、破除法执,突出自性、本性、自心,认为只有自己才能拯救自己。这些方面又时或与道家哲学和魏晋玄学有相通之处。慧能不识字,没有著作,他解说佛法的言论经其弟子法海等编辑整理,为《六祖坛经》,影响甚巨。
禅宗弟子尊南朝宋末时由印度来中国传授佛家禅法的达摩祖师为其初祖,从始祖至五祖弘忍,为禅宗发展史上的准备阶段。
禅宗作为中国佛教史上极具影响力的宗派的实际产生,应该从六祖创始南派禅宗之时算起。六祖慧能(638-713)俗姓卢,三岁丧父,家贫,以砍柴卖薪度日,后出家师事弘忍。五祖命弟子各自撰述一偈,阐发对正法的解悟,若已悟得,即传付衣法。其大弟子神秀作偈云:“身是菩提树,心是明镜台。时时勤拂拭,不使惹尘埃。”大师赞叹道:“后代依此修行,亦得胜果。”慧能请人于神秀偈旁和以一偈:“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弘忍连夜授予佛法袈裟,嘱其远隐,俟时行化(参见《传灯录》)。达摩祖师认为见性即可成佛,然直到五祖弘忍禅学尚无渐、顿之分,故弘忍许神秀偈语云:“依此修行,亦得胜果。”神秀是主渐修、渐悟的,“时时勤佛拭。”不可谓不用功,也不可谓不虔敬,然于佛家空空之旨,终觉有间,尚非透彻之悟。而慧能之偈,于达摩“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立文字”之心法解悟得更为彻底,因此,五祖传予衣法,禅学遂有南北二宗之分。通常所说的禅宗,便是指慧能创始的主张顿悟成佛的南派禅宗。

H. 弘扬准提咒的古今高僧

说到弘扬两个字实际上是不恰当的,准提法在唐宋时期属于秘法,是不可能公开普传的,到了宋代,辽国僧人上道下辰殳打阿阇梨写出了显密圆通成佛心要之后,准提法才开始从传统仪轨中剥离出来,从而成为了真正可以普罗大众的“教外别传”当然,末学估计在当时也许并没有造成什么轰动,甚至可能还需要隐匿起来,毕竟从唐朝开始朝天对待佛道两家的政策一直都是波风云诡,对待佛教的波动一直很大,尤其是针对密教,几乎就是毁灭性的打击,在当时受伤害最小的只有禅宗...
准提法最开始普传实际上是明清时期,当时的大思想家袁了凡写的了凡四训可以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本书一直到今天一直被三宝弟子们所津津乐道,当然历史对于我们来讲永远都只存在与书本以及影视作品之中,真相如何我们并不得知,不过末学倒是觉得了凡先生的准提法很可能得自禅宗......
到了现代,准提法好像突然被想起,很多赞扬很多争议也开始喧嚣尘上,修准提法的人也开始多了起来,这一切还要感谢于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的倡导,当然还有南师的学生首愚法师,以及咱们大陆东北人高七师老师,这一切真好像菩萨安排,就这么机缘巧合因缘际会的发生了,首先南师打了很大的一个基础开了好头,首愚法师和高七师一南一北网上网下的唱和,让准提法有了如今的局面,到网络知道就会发现,问关于准提法的人非常多,所以在准提法的弘扬方面,要感谢他们赞叹他们。
最后,末学要说的是,在古代真的很难找到例子,因为修密的人在古代可不会到处宣传的,从了凡先生开始到现在专修准提法的倒是不算少,这还是因为社会的改变以及实际上准提法由密入显也就是圆融了的原因,如果非要找一个脉络,那可以这样排,开元三大士--道辰殳--袁了凡--南怀瑾--首愚法师以及高七师(高明德)

阅读全文

与高僧法宣传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视频交流大赛策划方案 浏览:386
模联活动的策划方案 浏览:882
皮包市场营销 浏览:4
市场营销案例精品课程 浏览:238
04553体育市场营销学 浏览:321
政府部门元旦晚会策划方案 浏览:663
银川市骨干教师培训方案 浏览:38
电子商务的税种 浏览:151
七月儿童活动策划方案 浏览:703
给班级活动策划方案 浏览:899
2016团委活动策划方案 浏览:522
2013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浏览:984
市场营销商品定价案例 浏览:300
市场营销图片大全会徽 浏览:450
应急培训方案计划表 浏览:118
辽宁众赢电子商务是真的吗 浏览:195
产品培训活动策划方案 浏览:178
重视电子商务发展 浏览:132
国际电子商务示范法最新版 浏览:543
浅谈电子商务对东莞企业的影响 浏览: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