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温江好吗
你心目中好的标准是啥子嘛,温江城市是成都的后花园,温江花木产业发展的很好,城市绿化的很不错,很适合居住,另外离成都市区近,20分钟车程。。。。。等等
『贰』 温江最有特色的美食
成都温江特色美食推荐排行
全兴大曲
全兴大曲酒是以优质高梁作原料,上等小麦制曲,采取传统的操作工艺,陈年老窖发酵,严格配料酿制,精心品尝勾兑,分坛定期贮存。历史:东汉末年,刘备建蜀汉于成都曾下禁酒令,对于家有酿酒器具者都要处罚。可见当时 酿酒饮酒之风已成民间习俗。唐代,成都酿造的名酒有了更多记载
串串香
走在成都的大街小巷,我们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串串香铺子,红漆的矮方桌、小凳子和热气腾腾的一锅红汤以及那一大把一大把的竹签就构成了成都特别的一景。我在火锅的发源地重庆呆了四年,也没看见火爆豪爽的重庆人折腾个串串香出来。成都人在饮食上的创新能力和聪明才智真是令人感叹!当年火锅由重庆传入成都,而在一夜间风靡蓉城时,没有人能想到这麻辣鲜烫的吃食变变样,把荤的、素的往竹签上一穿,就穿出了如今火热了好几年也没冷下来的串串香
白油豆腐
白油豆腐是吴家场厨师郭绍云于民国32年始创的名菜,有甜、咸两味。甜味:用豆腐、化猪油、白糖、味精、豌豆粉、草(白)碱等。咸味:用盐水,加白胡椒。烹调时,将豆腐切块或条形,清水煮沸,下碱水搅匀后捞起,再用沸水透两遍去其碱味,猪油入锅加热,再下豆腐加盐水,用霸王火煮沸,味精和豌豆粉滋汁下锅,快速操作,滋汁起团即成。豆腐色白如学,细嫩爽口,香鲜味浓,颇具特色。
成都毛风鸡
毛风鸡是成都传统产品,具有悠久历史,是经盐制后再风干的,故也是腊味品。毛风鸡形美味美,是佐酒的佳肴。毛风鸡加工时间,一般是在冬至后到春节前。原料配方 去内脏鸡100公斤 食盐6~7公斤 白糖1公斤 花椒面200~300克 五香粉100克制作方法 在鸡颈上(紧靠头部)杀一小口,放干净血,注意不要污染羽毛,影响美观。在颈背部开一小口,取出嗉子。在鸡裆处开一小口,掏净内脏,特别注意挖净鸡肺及软硬喉管,以免1变质。
程抄手
程抄手是温江人程洪顺于20世纪30年代首创的名小吃。曾以担担抄手驰名于附近各县。解放后,受到人民政府的重视和关心,特题赠“程抄手”全字匾额。其独特的烹饪工艺载入《温江烹饪》一书。
『叁』 求旅游景区策划方案
成都温江万春田园新城旅游产业策划
项目名称:成都温江万春田园新城旅游产业策划
项目地址:成都温江区万春镇
项目背景:
国家战略西部大开发已进入第二个十年,在风云变幻的当今年代,只有高瞻远瞩、把握先机才能脱颖而出。万春地处历史悠久、资源丰富的天府之国,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平均气温15.9℃。境内公路四通八达:高速公路贯穿全境。本项目区位于杨柳河以东,三支渠以南,成温邛高速公路以北的万春镇域,总占地面积约39.37平方公里。
智汇旅游在充分调查了解当地人文地理后,结合置信集团和当地政府的意见,把万春定位为以“主题乐园集群”为核心,以休闲度假,文化产业,生态农业,综合商住为支柱的现代娱乐文化旅游城市,着力打造中国版“奥兰多”,成为大西南旅游的门户窗口。
……
直接登录you1688浏览 只能帮你这么多了
『肆』 温江有《长津湖》播映点吗
摘要 您好,由我来回答您的问题。请问是成都市温江区吗?
『伍』 成都周边有什么好玩儿的,求介绍。谢谢
彭州白鹿镇,白鹿中法风情街区加上宗教和地震历史遗址,再加上恐龙艺术展在今年9月25日开园以后绝对是值得游玩的小镇之一。
『陆』 温江为何叫温江
”4000多年前,古蜀先民在温江这片肥沃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建立了国都。公元555年,温江成为一个正式的行政区域,始建温江县。 ?这个话题许多人都谈过,似乎已成定论,其实不然。这个问题仍然值得探讨。 因何得名? 温江县名的由来,据文字史料和口头传闻,大致有三种类型: 其一,因江得名 《温江县志》(民国版)说:温江“县治,新开江绕其北东,杨柳江缠其西南,旧皆被‘温江’之名,以江水温润故也。” 《辞源》(1981年修订版)这样记载:温江——“县名。属四川省,……以地濒温江而名”。 《温江县志》(1990年版)中刘楚俊先生的《温江县得名的由来》一文说:温江“县名因境内主要河流温江——即新开江的名称而命名。” 《温江县志》(1990年版)中王蓬先生的《温江县名初考》文章认为:“以地跨温江而名”,即地跨俗名温江的杨柳河而名。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词典四川卷》(1993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中“温江县”的释文是:“西魏恭帝二年(公元555年)分郫县南、江原县东置温江县,以境内有温江(今杨柳河)故名。” 其二,因水得名。 明代《郡县释名》记述:成都府温江县“总志云以江水温润也。予过温江,询之父老,云温江发源于岷山,至灌口,水在山谷中,其气寒,至温江而气暖,故云温江,其说近是。” 1991年,温江县地名办的《温江地名新览》中记录的四种说法之二:“‘江水至此始温’故名”。 其三,因泉得名。 明代《郡县释名》还记有:温江县“邑治东一里有温泉,义亦如是。” 《温江地名新览》中记录的四种说法之四说:“以城南‘温泉’得名。” 最近,郑华钰先生在《温江文史》(总第十七辑)撰文提出:?因为“二江(江安河、杨柳河)环流,江水温润。”这是综合上述一二类的又一提法。 由此可知:温江因何得名的三类说法中第一类,温江因江得名,这是大多数学者和典籍所认同的说法,也是符合情理的。这一类又分为“一江说”——因温江或杨柳河、江安河(新开江)、金马河中的其中一条得名;“二江说”——因江安河与杨柳河得名。第二类,因水得名,是第一类的补充或解释。解释了温江为何姓”温.第三类,因泉得名,可信度最低。城南或城东的‘温泉’现无踪影,史书语焉不详。 如果认同温江因江得名,那么必须弄清楚—— 哪条河叫温江? 温江区境内有四条河(渠)从北至南纵贯全境。从西到东分别是金马河、杨柳河、江安河、清水河。 历史上,究竟哪条河叫温江?《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词典四川卷》是这样记载的: 江安河,现在是都江堰内江主要干渠之一。清康熙年间,邑令王宗佑于都江堰下游5公里筑江安堰分外江水势。于是“旱不病涝,水不病潦”,故名“江安”河,又名新开江。1957年改在都江堰渠首江安河闸受水。 清水河,现在也是都江堰内江主要干渠之一,位于温江东北部,在温江界只有8公里,是温江与郫县的界河。 金马河,为岷江干流,在都江堰市至新津段称金马河。岷江曾名汶江,“汶”读wen,因现在没有汶江,所以《新华字典》等普通字典上就只有山东的汶水。其实,在地名上有“汶”字的地名,除了汶水还有岷江上游的汶川县。《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词典四川卷》关于汶川和岷江是这样记述的:“汶川县(wenchuan xian),北周置汶川县,以县有汶水(今岷江)故名。”“岷江,因源于岷山西南麓而得名。曾经名都江、汶江。” 因“汶”、“温”音讹,汶江即温江,故金马河也叫温江。 杨柳河,《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词典四川卷》说:“古名大江,又名温江。”这种说法在许多典籍中可以得到印证。唐《元和郡县志》记有:“大江,俗谓之温江,南流经县一里。”宋《太平寰宇记》写有:“大江,在县西二百步,自青城界入,俗谓之温江。”清《嘉庆一统志》载:“杨柳河在温江县西南,即元和之温江也。” 根据历史资料和王蓬先生的文章,杨柳河在历史上相当长的时期里,它是岷江(汶江)的正流,金马河反而是岷江(汶江)的支干或叉河。古杨柳河系自然河流,河水来自金马河玉石堤杨武堰,河宽,水深,流量大,是排灌、航运兼用河道。所以“古名大江,又名温江。”它的正流地位后来才被支干金马河取代。这种现象在河流水文学上并不少见。为了防洪的需要,1957年杨柳河改为由江安河引水,随后又对古杨柳河进行了数次整治,它彻底成为人工河道,变成了今天的杨柳河。但它的位置基本没有变化,今杨柳河与古杨柳河仍是同一条河流。 由此可知,历史上叫温江的河流是古杨柳河。 弄清了哪条河叫温江后,我们再来看—— 温江因哪条江河得名? 温江因江得名,到底是因哪条江河得名?是一条江——温江或杨柳河、江安河、金马河,还是两条江河——江安河与杨柳河?我认为应该是一条江即温江,即因温江得名。理由如下: 岷江曾名汶江,因“汶”、“温”音讹,汶江就是温江;在历史上相当长的时期里,温江就是古名大江的杨柳河。江安河和清水河这两条河并不叫温江,并且出现的时间在温江地名出现之后,温江不可能因这两条河得名。温江也不是因现在的金马河,虽然金马河曾经也叫温江,但温江建县时的金马河只是温江(汶江)的支干,那时的温江主干是杨柳河,也就是说杨柳河才是温江。 综上所述,温江确实是因境内有温江(古杨柳河)得名。至于“地跨”还是“地濒”温江都不重要。对于温江县地域而言是地跨,对于县治而言是地濒。 这里顺便提出个问题,温江当初为何不叫“鱼凫县”,后来也没有保留“万春县”的名字?有谁知道。1998年,温江在第一次申报撤县设区时,曾有过更名的设想,备选名字有“鱼凫”、“万春”、“柳城”、“金马”、“天府”等,后来仍然保留“温江”这个名字。原因主要是遵循《地名管理条例》“保持地名的相对稳定性”的规定,同时也是为了减少反对意见,有利于撤县设区通过审批。与温江同时申报撤县设区的郫县就是因为欲更名为“蜀都区”,引起不少反对意见,所以撤县设区没有通过审批。
『柒』 听我们表白!《我和我的祖国》快闪视频温江版来了,它是什么样子的
这个视频的内容非常好,正能量积极向上的。
『捌』 想知道: 成都市温江区包括几个市在哪
温江位于中国西部,西部第一大城市——成都市主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物产丰富,经济发达,自古有“金温江”的美誉。温江区地跨东经103°41′~103°55′,北纬30°36′~30°52′,面积277.8平方公里,境内均为平坦肥沃的平原。东临成都市青羊区、高新西区,南毗双流县,西接崇州市,北靠郫县、都江堰市。温江区交通发达,距成都双流国际机场18公里,境内有光华大道、芙蓉大道、成温邛高速公路,以及在建的成都地铁四号线、成蒲轨道客运专线。全区辖涌泉、柳城、天府、公平四个街道办事处和永宁、寿安、永盛、和盛、万春、金马六镇(挂街道办事处牌),截止2012年全区常住人口46.8万,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28.9万人相比,十年共增加16.8万,增长59.8%,年平均增长4.56%,其中户籍人口38.3万。[1]
温江区
金温江,历史悠久,人杰物华。李白、杜甫、陆游、朱熹、苏轼、鲁迅、巴金等文人墨客曾竞相在此游历唱和,留下了“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等千古绝唱。温江境内属岷江冲积平原,无山无丘,是四川省唯一两个纯平原区县之一,气候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河流纵横,雨量充沛,物产丰富,以“金温江”的美名享誉海内外。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留下了古鱼凫王墓遗址、文庙、陈家桅杆、大乘院、温江城墙等名胜古迹;流传着许许多多诸如柏灌王、鱼凫王墓、古城埂、金乌池等动听的历史掌故、民间传说……
中国马术节(温江)
改革开放以来,温江社会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建设突飞猛进,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一个个丰
硕成果向世人展示“金温江”的风采:成都市第一个卫星城;四川省第一个小康县;西南地区最大的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成都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开发园区所在地;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跻身全国经济综合实力百强县(区);2002年4月撤县建区;2005年9月成功举办全国第六届花卉博览会;2007年11月26日,温江荣获第十一届全球“国际花园城市”荣誉称号;2008 荣膺迪拜最佳人居良好范例称号;2009 “影响中国”特色魅力城市奖荣膺荣誉称号;2013年中国生态样板区(全国仅有的三个区县之一)[2]。
城市荣誉
1993年7月 成都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开发园正式在温江成立,成都统一企业食品有限公司成为第一家落户温江的台资企业。
2001年6月 国家统计局农调队中国100名最发达县(区),温江区位居第73位,居于四川省第二位,人均收入温江区居于成都市区县第一位。
2002年4月 国务院同意原温江县撤县设区,成为特大中心城市——成都市的新的主城区。
2002年6月 国家统计局农调队中国100名最发达县(区)全国百强县排名第77名。
2004年5月 荣获联合国全球生态恢复和发展基金协调委员会颁发的联合国全球生态和环境保护杰出成就奖。
2004年6月 国家统计局中国百强县 排名第89位。
2005年9月 温江区成功举办全国第六届花卉博览会,成为中西部地区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举办过花博会的城市。
2005年9月 国色天乡乐园对外开放。
2005年5月 中国西部最美的景观大道光华大道正式通车。
2006年5月 温江区被正式授予“全国食品工业强区”的荣誉称号。
2006年6月 国家统计局中国第五次全国百强县中,温江区名列第79位,位于四川省第一位,至此,百强县开始不将区纳入百强县排名,温江从此不再参加百强县排名,但是根据美国兰德公司的排名,温江区的社会发展水平一直位于全国百强县前列,民富实力四川省第一名。
2007年11月 在第十一届全球”国际花园城市“决赛中,成都市温江区经过激烈角逐,赢得”国际花园城市”的顶级荣誉,成为中国中西部位于获得此项荣誉的城市,也是第一个获得此项荣誉的区县。
2008年6月 成都国际医学城正式落户温江区.
2008年12月 荣获联合国人居署颁发的”2008年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
2008年12月 四川文化产业园区正式落户温江。
2009年2月 温江区荣获”中国民营经济最具潜力县(市区)”和”中国民营经济首选投资县(市区)“。
2010年1月 2009“影响中国”特色魅力城市荣誉称号。
2010年2月 成为联合国环境署”联合国气候中和网络“的成员,成为中国第二个获批加入该网络的城市。
2010年4月 获荣获”中国金融生态区荣誉”,成为西部唯一获得此殊荣的区县。
2010年6月 温江区成都第五人民医院升级为三甲综合医院。
2010年9月 获得由联合国人居署亚太区办事处、亚洲人居环境协会联合颁布的“2010年绿色亚洲人居环境奖”,其中温江区长谢超获得“2010年亚洲人居环境建设杰出贡献人物奖”。
2011年5月 温江区荣获中宣部、司法部“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区”的名称。
2011年7月 温江区荣获由NAHB全美住宅建造者协会在美国盐湖城举办的NAHB绿色建筑国际峰会“2011绿色城市之星.最佳现代田园城市”奖。
2011年7月 四川省文明城市称号。
2011年7月 成都地铁四号线获批。
2011年11月 温江区获得“绿色中国”2011环保成就奖大型评选的“杰出绿色生态城市“殊荣,成为四川唯一当选的城市。
2011年11月 中国马术节正式在登录温江,成为温江地区最顶级的国际赛事。
2012年1月 温江区荣获环境保护部颁布的”国家生态县(区)“,成为中西部首批获得此项荣誉的区县,也是四川省唯一的两个国家级生态县(区)之一。
2012年2月 温荣获“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称号。
2012年9月 温江区荣获四川省花木标准示范区”称号,同时命名温江区寿安镇为“四川省花木之乡”。
2013年1月 温江区荣获”2012年度中国网站领先奖”,也是中国西部唯一获奖的区县。
2013年2月 温江区荣获全国首批智慧城市试点区县。
2013年4月 温江区成为全国第一个“中华国学教育全国重点实验区”。
2013年6月 全国著名顶级外国语学校成都实验外国语学校将整体迁入温江,以后温江市民将享受到成都最好的教育,温江的高中教育将大大领先于成都其他的区县。[2]
2013年8月 温江区荣获“第十九届亚洲金旅奖大中华区最美乡村旅游目的地”称号,为成都市唯一上榜区县。
2013年8月 四川省县域经济十强榜单出炉,温江区位列第5位,并且多年来处于第2到第5位之间,其中人均收入、城镇收入、农村收入都位于四川省县域第一位。
2013年9月 温江体育史上一个重要里程碑,注册地和主场位于温江的四川金强篮球俱乐部经过多年努力正式加盟CBA,成为西南地区第一支中国顶级篮球俱乐部,至此,四川男篮重返阔别多年的CBA大舞台。
2013年9月 温江将举办2014中国生态文明论坛。[2]
2013年11月 温江国际马术节将在成都国际体育城举行,届时国际顶级马术赛事将在温江打响,温江正在努力成为世界三大马术赛事举办地之一。
2013年12月 成都国际美食节将在温江举行。
2014年4月6日 首届成都·迪拜国际杯—温江·迈丹赛马经典赛,将在成都温江区金马赛马场举行。
2014年8月 成都普渡大学将正式招生。
2行政区划
编辑
街道办事处:柳城、涌泉、公平、天府
镇:永宁镇、永盛镇、寿安镇、和盛镇、万春镇、金马镇
柳城街道
柳城街道位于成都平原腹心区域温江区中心城区,是4000多年前古蜀鱼凫王国领地。自隋唐复置温江县以来,一直作为区(县)治所,解放后至1983年成都地市合并前成为地区行署所在驻地。因清嘉庆年间大修时,于环城濠沟沿堤植柳700余株,遂得名柳城,区域内拥有江安河、杨柳河、凤溪河、战备渠等生态水系。
涌泉街道
涌泉街道地处温江新城区核心地段,江区现代服务业发展基地,也是最具活力和竞争优势的新型生态区,是四川省争创环境优美示范镇先进单位[3]。东面与成都市青羊区接壤,南部与天府新区接壤,是成都西部副中心核心区域的重要构成部分。幅员面积16.77平方公里,辖13个国际社区,户籍人口3.8万余人,常住人口超过5.9万。涌泉是温江未来发展的核心区域,是温江区的商贸、金融、物流、文化、餐饮、教育、文化中心,其中光华新区涵盖珠江国际城市综合体、仁和春天城市综合体、天来国际广场国际城市综合体,以及成都实验外国语学校、成都七中实验学校等高端教育资源,未来中西部最重要的四川文化产业园区。[4]
天府街道
天府街道办事处幅员面积约27平方公里,辖4个社区、5个行政村,有90个村(居)民小组。总户数6463户,总人口18383人,辖区内流动人口常年保持在2~4万人。天府街道东接柳城街道办事处,西与永盛镇隔河(金马河)相望;南面与金马镇、涌泉街道办事处相临;北与和盛镇相邻。办事处东距成都市区15公里,南至西南航空港21公里。成温邛高速公路(318国道)、成大公路、金马河、杨柳河贯穿全境。
公平街道
公平街道位于成都市西部,距温江城中心仅1.5公里。东距成都13公里,南距双流机场11公里,成温邛高速公路、芙蓉大道横贯全境。全街道幅员面积21.5平方公里,辖4个行政村、6个社区、9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0221人。
公平街道位于成都市西部,是温江城区向东发展的重点区域。全街道幅员面积21.5平方公里,总人口33285人,辖8个社区、2个村、95个村(居)民小组。
万春镇
2014年中国最美小镇[5],四川省旅游产业十强镇,位于温江区中心城区的北部,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的核心区域,成都市14个经济发达镇和小城市建设试点镇之一,先后获得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级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全国优美小城镇、全国小康建设明星乡镇、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先进镇、四川省综合经济实力百强镇等殊荣。区域内江安河、杨柳河贯穿全境,全镇幅员面积56平方公里,人口5.2万人,辖12个行政村,8个社区,拥有国色天乡、中国西部花木交易中心和中国奇石文化中心等景点。[5]
3温江历史
编辑
早在新石器时代以前,温江地区就有人类活动,从汶川地区迁徙下来的四川先民开始定居于温江,岷江河畔和涌泉清水地区至今可以找到最早四川的人类生活遗迹。在公元前七千年前,在今天的寿安、万春、涌泉已经出现了旧石器时代文明,出土了大量的陶器和骨、石制生活用具。
距今4000年前,在温江出现了古蜀国五代蜀王继蚕丛、柏灌文化之后的鱼凫文化。鱼凫遗址位于万春镇报恩村,拥有古城遗址以及大量的石斧、石凿等石器,数量巨大创下川西平原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之最,早于三星堆遗址,为中国当年十大考古发现,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蜀汉三国时期,蜀相诸葛亮在温江兴修水利,改善灌溉地区,兴修江安河,使得温江成为富饶之地。
五代十国时期,西魏恭帝二年,益州蜀郡分郫县南境和江原县东境,设立温江县。
隋唐时期,隋开皇三年,并温江县于郫县。隋仁寿三年,将原温江县于郫县分置,设万春县。不久在公元606年,隋大业二年,将万春县并入郫县。唐初施行州县二级制,复置万春县,属于益州府。公元627年,贞观元年,改万春县为温江县,属于剑南道益州府。
宋元时期,公元965年,宋乾德三年,太祖赵匡胤灭蜀,推行路、州、县,温江属于西川路益州。公元1059年,宋嘉祐四年,改益州路为成都府路,温江属于成都府路成都府剑南西川节度。
明清时期,公元1376年,洪武九年,改四川承宣布政使司,实行府、州、县三级制度,温江属于四川布政使司成都府。清初,顺治三年,改置四川省。嘉庆初,置省、道、府、州、厅、县制,温江属于四川省成绵龙茂道成都府。清末,公元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改为川西道。
民国时期,温江属于四川省西川道,之后,四川省军阀割据,形成“防区”,温江为邓锡侯部防区。1935年(民国24年),国民党入川主政,实行行政督察区制,温江属于四川省第一行政督察区,并为第一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治地。
新中国成立以后,温江于1949年12月26日解放,解放军贺龙部入驻温江城关镇,并驻军。1952年,恢复四川省建制,温江属于四川省温江专区(地级市),1959年,双流县并入温江县,温江专区治地在今天的柳城街道,包括今天的温江区(包括今天青羊区的苏坡街道、黄田坝街道等地)、新都区、郫县、双流县、新津县、蒲江县、彭州市、崇州市、都江堰市、广汉市、什邡市、绵竹市等地。1962年,中国政务院决定复制双流县。1983年,中国国务院决定撤销温江地区,其大部分行政区划归成都市,其广汉县、绵竹县、什邡县和绵阳地区的德阳县、中江县等组成今天的四川第二大工业城市——德阳市。1997年,温江县人口29.3万,辖10镇,县政府驻柳城镇,成为四川第一个小康县,经济发展水平处于四川省县域第一位(包括今天的重庆市)。2002年4月14日,经国务院批准,温江撤县设区,成为成都市温江区,成为特大中心城市——成都市主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2004年,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温江区撤销柳城、天府、涌泉、公平四镇,设立街道办事处,同时2006年成都市人民政府批准温江区在万春镇、金马镇和永宁镇设立街道办事处。[6]
4经济发展
编辑
全区国民经济呈持续快速增长态势,2012年继续被评为四川省“十强县”,主要从经济规模、发展水平、经济结构、发展速度和经济效益五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温江排名强势靠前,并一举成为全省最高的城镇居民人均收入的区县,可分配收入达25021元(约3850美元),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4倍[7],现年温江区更以“兴三优二,一三互动”的经济发展战略思路,继续开拓,向现代化国际田园城市迈进范围,拉近距离,完美打造。
2012 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302.35 亿元,增长13.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15.17 亿元,增长 3.5%;第二产业增加值 160.94 亿元,增长 15.0%;第三产业增加值126.23 亿元,增长 11.8%。一、二、三产业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 1.5%、62.7%和 35.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5828元,增长12.6%。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5.6:54.1:40.3调整为 5.0:53.2:41.8。
全区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172.78 亿元,增长15.5%,占 GDP 的比重 57.1%。对 GDP 增长的贡献率为 64.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1.71 亿元,下降 22.0%;第二产业增加值109.01 亿元,增长 16.8%;第三产业增加值 62.06 亿元,增长 14.8%。2012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 2.3%。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 3.5%,烟酒上涨 3.6%,衣着上涨 14.2%,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 3.5%,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下降 5.7%,交通与通信下降 2.4%,居住类下降 0.2%,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下降 1.0%,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上涨 1.7%。[1]
2010年温江区经济延续较稳较快的增长态势,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14.35亿元,同比增长17.8%。
上年,温江区围绕建设现代田园城市和“两个率先”,坚持城乡统筹,以创新突破为取向,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深化功能片区建设,全速构建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经济体系,取得经济平稳快速增长、产业结构日趋优化、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良好成效。
一、国内生产总值。1-12月,全区实现生产总值214.35亿元,同比增长17.8%。其中,一产业13.50亿元,增长4.0%;二产业123.35亿元,增长23.3%;三产业77.50亿元,增长11.2%。三次产业的结构为6.3:57.5:36.2。
二、工业、投资、社会消费品。1-12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02.34亿元,同比增长27.6%;实现总产值358.40亿元,同比增长35.9%。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0.59亿元,同比增长8.7%。商品房销售面积达到234.40万平方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9.54亿元,同比增长18.4%。
三、财政、金融情况。1-12月,全区实现财政总收入55.60亿元, 同比增长31.8%。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8.26亿元,同比增长20.2%;其中地方税收完成14.71亿元,同比增长8.5%。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2.66亿元,同比增长3.6%。
12月末,全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255.92亿元,同比增长12.4%;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144.26亿元,增长18.2%。各项贷款余额达165.21亿元,同比增长3.0%。
四、居民生活。城乡居民收入较上半年稳步提高。1-12月,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790元,增长12.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0008元,增长16.1%。
2008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8.84亿元,增长18%。
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7.02亿元,增长1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5亿元,增长26.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83亿元,增长26.5%;农民人均纯收入7611元,增长21.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09元,增长17.3%;万元GDP能耗下降4.44%。
现代服务业取得新成效。实现服务业增加值41.31亿元,增长14.2%。传统商贸业日益壮大,“四个商圈”、“五条特色街”改造升级初显成效,新型校园经济圈渐具雏形。休闲旅游业蓬勃发展,游客和旅游综合收入分别增长30.5%和67.6%。金融业持续发展,年末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较年初分别增长23.6%和55%。医疗服务业较快发展,成都国际医学城建设有序推进。现代商务业加快发展,新城西商业中心、科技园中心商务区建设进展顺利。服务外包、文化创意、信息产业等现代服务业也取得新进展。
新型工业实现新提升。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8.76亿元,增长29.7%。科技园基础承载能力、功能配套和综合服务水平不断增强,工业集群化、集约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新开工项目105个,建成项目102个,新增规模以上企业95家。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成功申报市级以上科技项目15项,实施各类科技项目53个,推动科技成果转化98项,专利申请完成比例居全市第一;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家、市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3家。
都市农业取得新发展。实现农业增加值12.16亿元,增长5.3%。成都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友庆花卉产业聚集区和寿安生态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进展顺利。农业产业化经营成效明显,规模以上龙头企业达61家,各类专合组织达127个,产业化带动面达75%。现代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快推进,被农业部确定为部级项目县,8个现代农业标准化基地项目全面启动,建成小麦、油菜等各类高产示范片2.2万亩。
承接产业转移实现新突破。制定出台了承接产业转移相关扶持政策,全年新引进项目295个,其中投资亿元以上项目62个;实际到位资金165.5亿元,增长30.3%;新引进5000万美元以上外资项目5个,实际利用外资1.13亿美元。成功举办第四届海博会。
区域整体功能进一步提升。旧城改造稳步实施,东关仓库等7个旧城改造项目全面启动。新城区建设加速推进,建成面积5.5平方公里,启动建设市场、学校等配套项目9个。交通体系日趋完善,建成府通路等道路43.7公里,金马河大桥及引道工程加紧推进,全区路网密度达283公里/百平方公里;新增公交、班车线路4条,与中心城市及周边地区通达能力较大提高。能源保障不断加强,110KV崇柳线等4个项目全面建成,燎原CNG加气站建成投运。
城乡综合管理进一步加强。数字城管建设积极推进,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卫星定位系统、遥感系统等技术建设基本完成,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基本完工。实施了城市网格化管理,细分城市管理单元,采取“点、线、面”结合的管理机制,基本实现无盲区城市管理。积极实施大城管模式,推进管理向镇(街)、村(社区)延伸,初步实现城乡立体管理。[8]
5温江人力资源
编辑
知贤招聘创立于2010年7月,每天都有大量的用户来访问,是温江本地具有影响力的求职招聘网站。我们凭借着雄厚的技术实力、专业的客户服务,以用人单位需求为导向,为企业纳才、人才求职提供高效快捷的交流平台。
请采纳谢谢您
『玖』 成都市温江区海峡两岸具体位置在哪里
温江区海峡两岸还是很大的一片区域、楼上说了一部分、海峡两岸在温江城区西边的一大片区域、西南财大那边到处都有一些海峡两岸园区的标志、
『拾』 林浩公益的林浩看望陈浩
来源:成都商报 记者 夏厦 图由院方提供
曾被评为全国“抗震救灾英雄少年”的温江中学高一学生陈浩10月8日晚在放学回家的路上遭遇车祸(本报曾报道)。昨日,同为“抗震救灾英雄少年”的林浩专程来到省医院看望陈浩。记者了解到,陈浩入院6天来,社会各界人士捐款总计10万余元。据主治医生李俊英介绍,陈浩还处于危险期,正在进行治疗。如果一切顺利,预计将在下周进行手术。
抗震救灾小英雄陈浩遭遇车祸生命垂危 林浩看望小哥哥(图)
2011-10-15 10:05 来源:华西都市报 作者:刘晓娜
10月8日晚,成都温江区一名16岁少年在放学路上遇到车祸。他被撞得肝脏破裂,连夜从温江转到省医院。当晚,医生下达了病危通知书。 最近几天,很多爱心人士来到医院为这名少年捐款。昨日下午,“5・12”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小英雄林浩也站在病床前为他加油并为陈浩捐款500元。
病床上尚未脱离危险的他,正是另一名抗震救灾小英雄――陈浩。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时,他为救一名女同学,自己被压在废墟下身受重伤。挺过大灾难的他,如今再次面临生命的考验。
听见林浩鼓励 陈浩费力竖起大拇指
“陈浩哥哥,地震你都挺过来了,现在一定要坚强。”昨日下午5点过,在省医院急诊科,12岁的林浩独自走进重症监护室,来到比他大4岁的陈浩病床前。他们虽然同为“抗震救灾小英雄”,却是第一次见面。听见林浩的鼓励,陈浩不停眨眼,费力地竖起大拇指。“他是在答应我。”林浩感觉,陈浩哥哥比想象中还要坚强。林浩第一次听到“陈浩”的名字,是在2008年7月。当时在北京参加“英雄少年颁奖会”,陈浩由于还在医院治疗,由他人代为领奖。林浩在宣传片中看到陈浩的事迹,很是佩服,“他为了救同学,自己被压在瓦砾下,背部和双腿都受了伤。”
后来,林浩一直想见见这个与自己“一字之差”的哥哥,却总是没机会。这一次,两人终于见面了,但哥哥却说不出话来,生命垂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