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我们福建人没有什么嚣张的!
楼上匿名的能给出那种评论,证明他也不是什么有素质的人。
四五千万的福建人能有大多数败类?以偏概全也就是一些不理智的人会做的事。
福建外来人口占了近1千万,很多外来人员到福建抢劫犯罪,然后我们也要讲中国的其他省份的人都是败类??
❷ 福建人说话为何被称作“地瓜腔”
(文、图/止止壶天)
福建人说话的腔调被称为“地瓜腔”,显然不是指福建人说话时透出一股地瓜的味道,而是与地瓜最早经由福建引入中国有关。有意思的是,被指讲“地瓜腔”的福建人其实称它为“番薯”,只有北方人才把它叫作“地瓜”。
番薯,别称甘储、甘薯、朱薯、金薯、番茹、红山药、玉枕薯、山芋、地瓜、山药、甜薯、红薯、红苕、白薯、阿鹅、萌番薯等。清代厉荃原辑、关槐增增纂的《事物异名录》载“甘薯”条:朱薯,番薯,《本草》甘薯一名朱薯,一名番薯。按:甘薯、薯芋之类叶如芋,实如拳,有大如瓯者,秋熟。今俗通谓之番薯。也有叫它“蕃茹”的。据学者苏枕书在《蕃茹》一文中说,他在日本留学时,有一次讲地方志的老师提到“番薯”,问一位中国同学知不知道是什么,那位来自浙南的同学回答说,他们老家把这个叫作“蕃茹”。苏枕书说,听他的发音有点含糊,那个“茹”音介于“芋”和“茹”之间,有点鼻音的感觉。
番薯原产美洲,由西班牙人携至菲律宾等国栽种。据胡文辉《天堂鸟输入中国臆考》一文考证,番薯在东亚的传播路线大抵是:吕宋(今菲律宾)—中国福建—琉球—萨摩(今日本鹿儿岛)—日本本土,故中国称其为“番薯”,琉球、萨摩称之为“唐芋”,而日本本土却称之为“萨摩芋”。如此命名,源于当初不知来历时的想当然耳。
福建为何会成为番薯传入中国的第一站呢?这要感谢长乐人陈振龙。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在吕宋做生意的陈振龙见当地种植一种叫“甘薯”的块根作物,皮色朱红,心脆多汁,生熟皆可食,产量又高,广种耐瘠;想到家乡福建山多田少,土地贫瘠,粮食不足,决心把它引进家乡。当时菲律宾处于西班牙殖民统治之下,视甘薯为奇货,“禁不令出境”。陈振龙经过精心谋划,“取薯藤绞入汲水绳中”,并在绳面涂抹污泥,巧妙躲过检查,“始得渡海”。航行七天,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五月下旬回到福建厦门。陈振龙引进番薯之事,明代《闽书》、徐光启《农政全书》、谈迁《枣林杂俎》、清代《闽政全书》、《福州府志》等均有记载。清代《金薯传习录》援引《采录闽侯合志》说:“番薯种出海外吕宋。明万历年间闽人陈振龙贸易其地,得藤苗及栽种之法入中国。值闽中旱饥。振龙子经纶白于巡抚金学曾令试为种时,大有收获,可充谷食之半。自是硗确之地遍行栽播。??以得自番国故曰番薯。以金公始种之,故又曰金薯。”
番薯传入福建后,即显示出其适应力强、产量高的特性,“一亩数十石,胜种谷二十倍”。加之“润泽可食,或煮或磨成粉,生食如葛,熟食如蜜,味似荸荠”,故很快向内地传播。十七世纪初,江南水患严重,五谷不收,饥民流离。彼时,科学家徐光启因父丧正居住在上海家中,他得知福建种植的番薯是救荒的好作物,便自福建引种到上海,随之向江苏传播,收成颇佳。清乾隆时期,不少地方都由官方提倡栽种,在直隶更由皇上“敕直省广劝栽植”。由此,番薯很快成为中国仅次于稻米、麦子和玉米的第四大粮食作物。目前,中国的番薯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占世界首位。
现在我们可以来探讨一下“地瓜腔”问题了。据史料记载,陈振龙及其子孙为番薯在中国的传种不遗余力,其五世孙陈川桂,在康熙初年把番薯引种到浙江,他的儿子陈世元带着几位晚辈远赴河南、河北、山东等地广泛宣传,劝种番薯。陈世元在山东胶州传授种植番薯时,亲自整地育秧,剪蔓扦插,到秋天收获,得薯尤多,于是一传十、十传百,竞相种植。只是不知为何,北方人没跟着师傅称此物为“番薯”,却叫它地瓜。他们感谢师傅的教授之恩,让他们不再忍饥挨饿,便亲切地称师傅们讲的话为“地瓜腔”。如果这一推测成立,那么“地瓜腔”之说就应视作是尊称,而不是调笑了。
何况,徽州婺源人,业余读书人,中国作协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厦门作协副主席,网名“止止壶天”,微信公号“何况文园夜读”,出版《火柴大王刘鸿生》《拥抱阿里山》《把名字写在水上》《文园读书记》等十余种,曾获鲁迅文学奖、中国图书奖等。现居厦门。
❸ 作为福建人面对外国人你会怎样宣传闽南
对外国人宣传闽南,最关键的还是要宣传闽南的文化。
因为闽南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特色。
❹ 福州这个城市怎么样是不是很烂听说福建人比较排外
谁说的,其实政府很少宣传福州的......这是一个会让你喜欢的城市(韵味要自己体会的).
福州人不排外,反而是很热情的......
❺ 请问谁知道韶关市委宣传部的电话
中共韶关市委宣传部
所属行业:党政、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中国共产党
所在地区:韶关市·武江区
联系地址:熏风路9号市委大院
邮政编码:512000
联系电话:0751-8085076
❻ 最近抖音上有好几个福建人要求加我,个人感觉很好奇。求高人解答
福建福州庆哥就是一个情感骗子,建立正能量群,心灵驿站群,大家注意了,他有很多分身号(高山流水,似水流年,持之以恒),很多业务员,都是用来加好友和建群的,尤其是女士,装门主动加生过孩子的宝妈,以网络加好友说缘分为由,然后说自己离婚了,女儿13岁,母亲信佛,过几天就说要建立一个心灵正能量群,问对方是否可以,建立后就分享和孩子沟通,第二次就分享自己如何从遇到贵人到企业做大,再到为什么离婚,因为自己老婆和好兄弟上床自己门口等,这些就算了,他加的好友里面都是一个机器人模板,给所有人发的内容都是一样的,一个标点都不变,群里宣传正能量,私下却开始欺骗感情为信任出发点,说女儿怎么,再说自己再说就要哭了,书房静一静,会再交代有些话只对你一人说,希望妹妹是我最忠实的听众,一旦被怀疑,立马将人移除群里。再锁定下一个目标,全部电脑模板操控,傻傻的女人以为自己和一个成功企业家在谈心,实则不知道这只是人家编辑好的留言模板,我也是受害者,几个女士发来的内容居然都是完全一样,一个标点都不差的,这种骗子真的是太恶心了,以正义大爱之名,做最邪恶的情感铺垫。。。。。。。后面就是忽悠人给他投资,打钱,2-10万不等,如果你到后面了,你自己都信他了,前几天识别的还是比多的,只是这种天浪费大家时间和信任。
❼ 中国历史上哪些人是福建人
福建历史上人才荟萃,涌现出一批在中国历史上有影响的杰出人物,如天文学家苏颂,思想家朱熹世界法医学鼻祖宋慈,思想家、文学家李贽,音韵学家陈第,学者、书法家黄道周、蔡襄,文人严羽、杨亿、柳永,史学家郑樵、袁枢,民族英雄郑成功、林则徐,思想家、翻译家严复、林纾,铁路建设专家詹天佑等。他们以自己的胆识和献身精神,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和繁荣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以下列举近现代的几个
林则徐(1785—1850年),字少穆,福州闽侯人,。嘉庆进士。曾与龚自珍、魏源、黄爵滋等提倡经世之学。历官道员、按察使、布政使、东河河道总督、巡抚,以干练廉明名重于时。1838年7月,他遵旨筹议《严禁鸦片章程》六条,极力赞成黄爵滋的主张。他说:“(吸烟)论死之说,私相拟议者,未尝乏人,而毅然上陈者,独有此奏。然流毒至于已甚,断非常法之所能防,力挽颓波,非严蔑济。”林则徐在两湖地区厉行禁烟,成绩斐然。同年9月,他再陈道光皇帝,痛切指出:鸦片“迨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林则徐的言行,使他成为主张禁烟的著名代表人物。
叶祖珪(1852-1905),字桐侯,福建闽侯人,出生于一个塾师家庭,共有兄妹九人,叶祖 珪排行第三,由于看到家庭负担很重,便放弃了科考之途。1867年,考入福州船政学堂第一期驾驶班。1871年7月毕业,船政第一期毕业,毕业时在写给洋 教习卡罗的告别信上说道“愿尽所能为国效劳”,1876冬年作为福建船政第一批留学生,与刘步蟾、萨镇冰等被选派出国,1877年春进英国格林威治海军学 校学习,先后在英国海军“索来克伯林”号装甲战列舰(与英国王太子同舰实习)、“芬昔勃尔”号巡洋舰实习,三年期满后回国,洋监督恭萨克对他的评语是:“勤敏颖悟,历练甚精”,堪“胜管驾官之任”。
郑孝胥(1860-1938)福州闽侯人,字太夷,号苏戡,一作苏龛。尝取东坡‘万人如海一身藏’诗意,颜所居曰‘海藏楼’,世称‘郑海藏’。宣统三年,任湖南布政使;八月, 武昌起义,辞职之泸,以鬻书自给,一度任商务印书馆董事,民国十二年,以二师傅陈宝琛,英人庄士敦之荐,任为小朝廷‘懋劝殿行走’。 林白水(1874—1926),福州闽侯人,教过书、办过学、从过政,但就其一生来,主要还是办报,自1901年他27岁出任《杭州白话报》主笔以来,25年间他先后创办或参与编辑的报刊就有10多种,经历了晚清到军阀肆虐的动荡岁月。
林觉民(1887-1911),字意洞,号抖飞,福州闽侯人。1900年入福建高等学堂,开始接受民主革命思想,推崇自由平等。1905年 与陈意映结婚。1906年自费去日本留学,专攻日语。翌年补为官费生,入庆应大学文科,攻读哲学,兼习英、德文。此间积极从事革命活动,并加入同盟会。 1911年春,得知黄兴、赵声等在香港建立统筹部,筹划广州起义,遂赴香港,后回福建召集革命志士。4月27日,与陈更新等率福建志士进入广州。下午5时 30分,随黄兴勇猛攻入总督衙门,纵火焚烧督署。冲出督署后,转攻督练所,途中与清巡防营大队人马相遇,展开激烈巷战,受伤力尽被俘。清两广总督张鸣歧、 水师提督李准亲自在提督衙门内审讯,他毫无惧色,在大堂上侃侃而谈,综论世界大势和各国时事,宣传革命道理。又在堂上发表演说,谈到时局险恶的地方,捶胸 顿足,愤激之情,不可扼抑。最后奉劝清吏洗心革面,献身为国,革除暴政,建立共和。被关押几天,滴水米粒不进,泰然自若地迈进刑场,从容就义,年仅24 岁。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著译有《六国比较宪法论》等。
陈绍宽(1889—1969),字厚甫,闽侯县人,原福建省副省长,国防委员会委员、民革中央委员会副主席、政协福建省委员会副主席。于 “江南水师学堂”毕业后投身中国海军建设,从“镜清”练习舰上尉大副累升至海军部上将部长。当了大官的陈绍宽却不肯与蒋介石同流合污,时常不领他的 情,得罪了蒋介石。抗战胜利后,由于他反对内战,被盛怒的蒋介石罢免了海军部长的官职。陈绍宽丝毫不留恋这一顶官帽,通电辞职,搬到南京扬子江饭店当寓 公。当蒋介石觉得处理欠妥,欲往南京召见陈绍宽时,陈绍宽却避而不见,当即提早离开南京南下福州,隐居故里胪雷乡,每日粗茶淡饭,读书看报。解放后,年逾 花甲、德高望重的陈绍宽被重请“出山”,先后任福建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副省长等要职。 无论为官为民,陈绍宽都廉洁自守。1945年,他解甲归田时,带回30多箱行李,竟全部是书籍。以后这些书都贡献给福建省立图书馆,编为“厚甫书目”。出任福建省副省长期间,陈绍 宽俭朴如旧,而把节省下的钱作为修建胪雷村“胪峰一桥”和“胪峰二桥”的经费。 陈绍宽说:“不论做官与做人,都要光明磊落,清廉自守。”还说, “当官不是终身职,而做人却是终身的事。不当官,人还是要做的。”他用光明磊落的一生诠释了他的做人之道。
唐钺(1891~1987)字率黄,原名柏凡,福建闽侯人。中国现代实验心理学家、心理学史家。1914年入美国康奈尔大学修习心理和哲学。毕业后,在哈佛大学研究院哲学部心理系继续深造并从事心理学研究工作,1920年得博士学位。
萧其煊(1894-1945)字叔萱,福建闽侯人。保定陆军学堂和北京陆军大学毕业。历任福州军务司科长、营长、北京陆军讲武堂教官。旋留学日本,于日本陆军大学毕业。回国后,于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任奉天陆军第二梯队参谋长。 张钰哲(1902.2.16-1986.7.21)福建闽侯人。1926年毕业于美国芝加哥大学天文学系。1929年获美国叶凯士天文台天文学博 士学位。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名誉台长,中国天文学会名誉理事长。1928年发现1125号小行星,命名为“中华”。30多年来拍摄和领导拍摄 到7000多次小行星和彗星的精确位置,发现800多颗小行星和3颗命名为“紫金山”的新彗星。1957年初应用天体力学基础理论对人造卫星轨道问题作了 开创性研究。开创并领导了天文学多个领域研究,取得多项重要成果。在天文学史研究、天文仪器研制、天文科普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梁遇春(1906~1932),福建闽侯人,别名驭聪,又名秋心。现代散文家,优秀的散文文体家,郁达夫称之为“中国的爱利亚”。代表作有散文集《春醪集》、《泪与笑》等,散文名篇《“失掉了悲哀”的悲哀》、《春潮一刻值千金》等。代表作有散文集《春醪集》、《泪与笑》等,散文名篇《“失掉了悲哀”的悲哀》、《春潮一刻值千金》等。。
陈景润(1933~1997)年生,福建省闽侯人。是著名的数学家,也是二十世纪世界数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人物。陈景润早年毕业于厦门大学数学系,曾任职于北京一所中学,后任职于厦门大学图书馆。曾从师于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1956年,在华罗庚先生的推荐下,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工作。他很早就对“哥德巴赫猜想”问题有独到的见解, 经过多年的精心解析和推算,终于取得了世界领先地位。他所证明的(1+2),是一个200多年来许多科学家一直未能解决的问题。为了采摘数学皇冠上的明珠——哥德巴赫猜想,陈景润沿着极其艰难曲折的路不断攀登。他身患腹膜炎、肺结核等多种疾病,医生一次次给他开了病假条,可是他从早到晚不停笔,甚至连节假日也不停止工作。“二 层半”的资料室,他坐的位置是固定的,靠窗桌子前的第一个位子,即使他没有来,人们也很少去坐它。
刘以钟 (1889—1918),字资厚,福建闽侯人。1905年肄业全闽师范学堂。考选福建留日学生,入宏文学院及东京高等师范学校,历经7年,研究教育学,崇尚人格教育。毕业回国后,任全闽两级师范学堂教习。1912年任福建教育司次官。同年夏,被推荐为出席第一次全国教育会议的福建代表。1914年参加全国教育联合会,并被聘为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1917年,任教育部视学,9月任浙江省教育厅厅长。后又调任教育部参事。
严恺(1912—2006),福建闽侯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水利和海岸工程专家。现任河海大学名誉校长,水利部交通部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国水利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海洋学会名誉理事长。他从事水利事业近70年,为中国的水利教育和建设事业做出突出贡献。 林祥谦,1892年10月出生在福建省闽侯县一个农民家庭。1906年进马尾造船厂当学徒。1912年到京汉铁路江岸机车车辆厂当钳工。1921年12月参加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武汉分部会议,并作为发起人之一筹备组织京汉铁路江岸工人俱乐部。1922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当选为江岸京汉铁路工会委员长。
❽ 严复主笔的报纸是
《国闻报》。
《国闻报》是清朝维新派创办的一份报刊,1897年10月26日(光绪二十三年十月初一日),由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报刊活动家和翻译家严复创办于天津,初期为日报,创刊一个月之后增出旬刊《国闻汇编》,是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在华北的重要舆论阵地。
1899年,由于慈禧太后的压制,报社被迫卖给日本外务省;之后报社被义和团战火所焚,印刷机被毁而自动停刊。
1897年10月,严复在维新派办报热潮的推动下,与北洋学堂总办王修植、育才学堂总办夏曾佑、内阁中书杭辛斋等人集资创办《国闻报》和《国闻汇编》,大力鼓吹变法维新。
《国闻报》每日出两张,毛边纸印刷,两张都是八开版,单面印刷,对折成四版,两张共八版,四号铅字排印,每日约8000——10000字, 其版面内容排序首先是每天的“上谕”,其次是路透社电报,再次是报馆主笔(严复)的文章。
再次是本地新闻,再次是京城新闻,再其次才是全国各地新闻。最后如果还有版面,就刊登一些外国新闻,“至于东南各省新闻,东南各报馆言之甚详,本馆一概不述。 ”
《国闻报》所发表的宣传维新思想的文章主要集中在“社论”和“来稿”部分,前者共42篇,约半数以上为严复所作。《国闻报》每月售制钱三百文,每期还会随报免费附赠一张《京报》。
1898年2月,每天销量为1500张。其中:天津100张、北京200张、俄商150张,外省700余张。
创办五个月后迫于俄国的压力,《国闻报》面临停刊威胁,王修植和严复经过讨论,决定采取以下措施:
1、报馆设在天津租界地面,主要人物不公开露面,推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福建人李志成充当馆主。
2、撰写文章均不署名,对外不承认自己是主笔、主编。
3、严复等主要报人不踏报馆之门,办报之事聚集在王修植家里商议。
4、盘给日本人,对外宣称肉"销行不广,资本折阅"已由日人接办。
戊戌政变后,由于西太后的压制, 经营陷入困境。1899 年4 月29 日, 在日本驻天津领事郑章昌和海军中佐洗川具涌的斡旋下.以1. 1 万元的价格卖给日本外务省。
《国闻报》盘出后,外务省以西村蹲为馆主继续发行。其后《国闻报》因发表有关光绪帝废立的文章与清政府发生龃龉, 1900年4月30日日本外务省曾下达了卖却的命令.但在义和团事变之际,报社为战火所焚.印刷机被毁而自动停刊。
《天津日日新闻》:《国闻报》在义和团事变时因遭受炮击而停刊,后该报社长西村博与该报主笔方若用赔款卫创设了一个新报。名为《天津日日新闻》机刷发刊时曾有少量的文章用日本语。1902 年,西村博又创立了一份日文报纸《北清时报》。
因此将《天津日日新闻》的名义出让,自此以后.该报实际全部中方经营,所刊登的文章也全部用中文。由于该报乃《国闻报》的续刊。加之西村博与康有为交厚。因而被称作是君主立宪派的报纸,并且该报从外表上看很像是日本的半官方言论机关,其实该报与天津的商人倒有很深的渊源。
办报特色
严复以为,“塞于下情国必弱,昧于外情国必危”。因此,《国闻报》自创刊之日起,就特别重视对外国报刊、书籍的翻译介绍工作。他们不惜重金聘请懂得英、法、德、日文字的翻译人员,大量译载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以及外电、外报的消息和评论。
该报在创刊之初,即在《国闻报馆章程》中规定除京、津、华北地区的新闻外,东南各省新闻“一概不述”。《国闻报》曾用大量篇幅报道康有为等人在北京成立保国会的消息,发表了康梁在成立大会上的演说,并配发评论为其叫好。
“百日维新”期间光绪皇帝发布的全部诏书哈维新派大臣的各项条陈,也都全文发表;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在政变发生以后,该报借助日商招牌,顶住压力,向读者报道了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殉难的过程,为中国近代史留下了珍贵史料。
❾ 有些著名的景点,到了现场以后为什么很失望呢
仍然是一首诗和遥远的生活,而不是在生活前面。世界真是太大了,我想去看看。总是有一个人在身体和灵魂的路上。这些话都是提醒大家旅行,似乎只要他们到外面旅行,他们就能扔掉工作的烦恼,收获心情的乐趣,但真是真的真的?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情况并非如此,因为许多旅游景点都会发现觉得很无聊,我不会发现有点感觉,但它会非常失望。
长沙石艳湖:位于长沙和株洲的施亚湖是城市人民假期的最佳地点,山拥抱,绿水包围,绿色水的自然环境可以让每个人从大量的日常工作中解放出来。特别适合周末城市人。重庆华田谷:荣达谷,大山村,金镇,中贤县,重庆肯定是现代城市人享受田园诗般的乡村的乐趣。福建人:看千元景区,位于福建省玉香县玉川镇,给了风景,众所周心的武装艺术世界体验景区,不仅不属于任何景区的景观更丰富的武术内涵,所有来到这里的游客都可以有一种明亮的感觉。这些景区是一个值得大家的景区。更重要的是,这些景区没有其他景点,他们可以感受到旅游的初始目的。
❿ 2008年2月1日,首届 福建十大名片 评选活动揭晓,分别是谁
“福建十大名片”最终花落谁家?广大读者翘首以盼。昨日,首届“福建十大名片”评选结果终于揭晓,分别是海峡西岸、武夷山水、古田会址、海上女神妈祖、福建乌龙茶(铁观音·大红袍)、八闽人杰(林则徐·朱熹·郑成功·陈嘉庚)、寿山石雕、福建土楼、鼓浪屿、福州温泉。
昨日上午,组委会召开推委会会议,投出占总票数40%的推委会得票,而此前读者来信的网络、电话、短信的投票占总票数的60%,经换算累加后,最后决出上述这十大名片。
推委会认为,此次所评出的十大名片不仅均能代表福建的形象,而且很有高度。
海峡西岸、武夷山水得票数均上10万
如何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福建又好又快发展?省委书记卢展工说:“快”有抓手,就是项目带动;“好”也要有抓手,就是品牌带动。这个品牌不仅是名牌产品的概念,也包括对所有方面的工作,包括对所有的建设提出的要求,就是都应该讲品牌和质量,讲提升,总起来讲就是要“好”。
为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品牌带动战略,1月15日开始,本报发起“福建十大名片”评选活动,在活动举办的半个月时间里,省内外广大读者参与热情始终高涨,连省外的闽商、海外的闽籍华人都通过网络、电话、短信和书面信件投票,这些读者绝大多数都投满10个。这段时间里,本报热线968111时常出现阻塞情况,最多的一天,读者电话投票量超过8000个,短信投票最多的一天超过3万条。据统计,读者通过网络、电话与短信投出的总票数超过百万张。其中海峡西岸的得票数最高,达到118791票;武夷山水以102256票居次席。
半个月的时间里,海峡都市报共推出17篇大篇幅的报道,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一些地方的党政领导对此次活动十分重视,要求当地全力宣传,发动广大市民投票。其中,泉州市安溪县委县政府第一时间召开县有关领导大会,县委书记要求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投票。三明市尤溪县委县政府也召开大会,并以县委的名义专门发文件,要求全县广大干部,全力为朱熹投票,以倾力打造该县的“朱子文化城”。许多读者、社会团体也来电来函提出很多宝贵意见、建议,其中省经贸委的退休干部老黄,还给推委会写长篇建议书。省烹饪协会也来专函,大力推介佛跳墙。
来自省人民出版社的刘进社读者说,去年“福州十大名片”评选后,组委会推出一本图书《福州十大名片》,市场反响很好,福州籍华侨及海外侨胞给予高度评价。他希望,福建十大名片评出后,也推出一本书,宣传福建、宣传海西,凝聚人心,知我福建,爱我海西。
“八闽人杰”体现闽人精神特质
此次评选中,包括林则徐、朱熹、郑成功、陈嘉庚在内“八闽人杰”作为整体的一张名片即“八闽人杰”,入选福建“十大名片”。在昨日推委会会议中,有委员提出,闽商可与“闽中人杰”合并为“八闽人杰”一并推介。
说到八闽人杰,谁具有代表性?有的委员说,林则徐是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的禁烟壮举对历史产生重大影响,林则徐身上所体现的民族英雄精神,很能代表闽人精神。
也有其他委员指出,郑成功在收复台湾过程中立下不朽的历史功勋,台湾人称他为“开台祖”,知名度也非常高。同样,朱熹理学在中国乃至世界具有重要且深远的影响,学术界素有“南朱北孔”的说法,朱熹将福建的思想文化推向了历史高峰,这样重量级的历史人物不应落选。而陈嘉庚不仅是以商界巨
擘出现,更是以爱国侨领、教育家身份出现,在国内及东南亚享有很高的声望。
有委员提出林则徐、朱熹等这些历史名人构成了福建人整体的精神特质,不仅涵盖了政治方面,也涵盖了文化及其他方面。最终林则徐、朱熹、郑成功、陈嘉庚以“八闽人杰”的统一称号入选“福建十大名片”。
铁观音和大红袍取得双赢
在对地理标志·铁观音和大红袍评选中,铁观音和大红袍的群众得票数都很高。有的委员认为,说到茶文化,大红袍的茶文化比铁观音更深厚,它的制作工艺当选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而铁观音制作技艺是第二批全国非遗,但铁观音的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又比大红袍高,如果二选一,还真的很难选。
这时有委员提出,目前我国申报的世界非遗中,是以福建乌龙茶(铁观音·大红袍)制作技艺作为申报项目的。从这方面考虑,两者应同时入选,并冠以“福建乌龙茶”的名称。
最终,综合考虑群众的投票数和推委会委员们的投票,最终确定“福建乌龙茶(铁观音·大红袍)”入选福建十大名片。
对海滨厦门的评选中,有的委员认为,厦门作为一座城市而言,是我省知名度最高的,而以旅游的身份出现参与评选,应该要有具体内容,其中海上花园鼓浪屿最能体现厦门的旅游魅力,如果“海滨厦门”能当选,应该要有具体的代表,那就是鼓浪屿,这意见得到推委会委员认同。
部分推委会委员心声
“福建十大名片”展现福建形象
评选过程中,推委会委员对海都报所发起的“福建十大名片”给予充分肯定,并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
张帆(省政协副主席、福建十大名片推委会主任委员):省委、省政府所提出的品牌带动战略非常重要,海都报所发起的这次活动,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品牌战略的具体体现。这次活动组织得很好,社会反响很好,说明了大家对福建形象很重视。“福建十大名片”是福建人心目中的福建形象的代表,也是全体福建人的骄傲,相信通过对这十大名片的宣传,省内外的群众对福建形象都会有更全面、更深地了解。
蔡小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福建日报报业集团社长、总编辑,福建十大名片推委会副主任委员):省委、省政府提出品牌带动战略,体现了我省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又快又好发展。海峡都市报所发起的“福建十大名片评选活动”,对于宣传贯彻品牌带动战略,在全社会营造讲品牌、学品牌、树品牌的良好氛围,效果很好。对于这次评选,社会各界都很关注,群众参与积极性很高,激起了广大群众关注海西、热爱海西的热情。评选程序公正,不但注重民间推荐,还注重了名片的导向性,所评出的名片有高度、有代表性。
陈朱(省文化厅副厅长、推委会委员):这次活动对提升福建的形象、凝聚八闽民心很有意义。评选活动留下遗憾是很正常的,海都报还可以举行第二届、第三届“福建十大名片”评选,相信以后的评选会更加完美。
李豫闽(福建师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博导、推委会委员):福建省是非遗大省、我省的对台关系是其他地方无法替代的,候选名单将这些因素都考虑在内。
张天水(温州市发改委综合处长、专门负责温州经济与海西接轨,推委会委员):海都报在温州有2000份的发行量,近期当地市民、闽商也都在关注着评选活动,最终产生的十张福建名片,绝大部分是温州人民所熟悉的,这些名片也会为与海西相承接的浙江、广东、江西的人们所熟知、传播。
黄祖仕(融汇集团董事长、推委会委员):海峡都市报作为福建主流媒体,发起这场评选活动是很有意义的。十大名片不单单是给我省人看的,更重要的是给全国各地的人看的,既要体现民意,又要体现媒体的导向,只有这样,福建名片递出去,才是有福建特色的。这次活动达到了这一目的。(记者关永辉林海峰王浩志)
福建十大名片全解读
-海峡西岸
当选理由:海峡西岸经济区从刚开始的区域战略,到后来上升为党和国家的意志,是福建的最大名片。海峡西岸经济区对于凸显福建的重要性、知名度至关重要。国家四十多个部委纷纷与福建签订合作协议,就是对海西这个品牌价值的认可。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有利于形成祖国统一大业广阔的前沿平台。
“海西”战略与过去思路最大的不同是:福建改变过去二十多年主要致力于走以省际区域对接和区域整合为内容的“经济区战略崛起”的发展路线,把福建放到与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对接的意义上去认识,既促进环海峡经济圈的发展,又推动两个三角洲和环海峡经济圈的融合,将为构建环海峡经济圈奠定良好的基础。
-武夷山水
当选理由:武夷山水灵秀,是福建生态质量居全国之首的集中体现,而且武夷山的水又是闽江的源头之一,闽江水质之好是全国流经大城市河流中少有的,武夷山水入选福建十大名片,将在更大程度上展示福建生态优良特色、展示闽江水质优良特色,它浓缩了福山福水精华。
武夷山水,碧水丹山,千回百转的九曲溪,每一处都是奇幻的天然画卷,于是有了“奇秀甲东南”之称。三三秀水清如玉,六六奇峰翠插天。“山上看水、水中观山”是武夷山的游览特色。
-古田会址
当选理由:古田会址是锦绣八闽与红土地文化精神的代表。
我省是著名的革命老区,红色文化遗产十分丰富,其中仅龙岩市就有革命旧址一百余处。上杭县古田会议旧址是其中最响的名片,全国各地很多人都来瞻仰,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古田会议精神,也是革命先辈给福建留下的一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海上女神妈祖
当选理由:海上女神妈祖体现了闽台渊源之深,这是福建独有的名片。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这“五缘”是闽台自古一家亲的见证。妈祖,原名林默娘,出生于北宋时期。平素热心扶危济困、救助海难,死后由当地乡亲于湄洲岛上立庙奉祀,被尊为“海上女神”。一千多年来,历经传播,数千座妈祖宫庙、近2亿妈祖信众已遍布世界各地。妈祖文化已经成为海峡两岸交流的重要桥梁和精神纽带。
-福建乌龙茶(铁观音·大红袍)
当选理由:福建地理标志数量全国第二,这是福建人的骄傲,目前我省已有注册地理标志商标34件,都在全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安溪铁观音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原产于安溪县,历史悠久。制造工艺要经过凉青、晒青、凉青、做青、炒青、揉捻、初焙、复焙、复包揉、文火慢烤、拣簸等工序才制成。铁观音的品饮,仍沿袭传统的功夫茶品饮方式。海内外无数茶商、茶客,在经营、品茗的同时,也大大传播了铁观音茶文化。
武夷大红袍,因早春茶芽萌发时,远望通树艳红似火,若红袍披树,故名。大红袍是中国茗苑中的奇葩,素有“茶中状元”之美誉,乃岩茶之王。大红袍产量极少,每年出产的茶业都拍卖出天价,其传统制作技艺也成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八闽人杰(林则徐·朱熹·郑成功·陈嘉庚)
当选理由:他们体现了福建人的精神特质。
林则徐,中国清代爱国政治家、思想家、诗人。福建侯官(今福建福州)人。鸦片战争时期,他的禁烟壮举,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揭开了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斗争的第一页,是中国放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朱熹是南宋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出生于福建尤溪。八闽大地,是朱熹生长终老之乡和闽学(朱子学)的发源地。在福建文化史上,朱熹占据首位,被奉为闽地圣人。一生近70年都在福建各地学习、讲学、著述、从政等。
民族英雄郑成功,南安石井人。他驱逐荷夷、收复台湾的丰功伟绩,是历史上中国人民反对西方殖民主义斗争取得的一次伟大胜利,为历代人们所赞颂。
陈嘉庚则是闽商的灵魂。作为近现代中国杰出的华侨领袖,他将一生中积累的资财都用在兴办学校的事业上,创办了集美学村和厦门大学,创办和资助了近百所学校。毛主席曾评价他:“华侨旗帜,民族光辉”。
-寿山石雕
当选理由:八闽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方言、戏曲、建筑、民俗、能工巧匠绚烂多彩。木石文化、南音、莆仙戏、闽剧、高甲戏、寿山石雕都极富文化内涵,折射出福建这个非物质文化大省的神韵。中央一位德高望重的领导人曾说过,福建才是文化大省。
寿山石温润脂腻、晶莹璀璨,盛产于福州寿山村。寿山石柔而易攻,其雕刻历史源远流长。寿山石是福建省的“省石”,并冲刺评审国石。寿山石雕文化内涵博大精深,是福建地域物产与传统艺术相得益彰的一道独特风景线。
-福建土楼
当选理由:被誉为“中国古建筑的奇葩”“东方文明的一颗璀璨明珠”。其分布除了闽西永定的客家土楼外,还包括闽南的南靖、华安等地的土楼。作为福建这个非遗大省的代表杰作之一,福建土楼已作为我国今年世界文化遗产唯一申报项目,正式向联合国申报。
-鼓浪屿
当选理由:美丽的海滨花园城市厦门,是中国最早的经济特区之一。经过近30年的经济高速发展,厦门已成为一个国际性港口风景城市。而鼓浪屿则代表着美丽的海滨城市厦门的生态美,白鹭翱翔、天风海涛、“城在海中,海在城中”。
-福州温泉
当选理由:省会福州的一张名片。“五凤朝阳生丽水,九龙经脉出金汤”,福州人喻温泉为“金汤”、“金泉”。明、清时期,城内澡堂业一片兴旺。温泉,福州的一大品牌,发展旅游的重要载体。人们洗腻了市区的温泉浴,就把兴趣转向山间温泉。
福州的温泉资源非常丰富,列全国前茅,永泰、闽清等地均在大力发展与温泉相关的产业。但就整个城市的温泉产业而言,福州还有许多事要做,推选其为十大名片,是为了宣传这个难得的资源,促进福州温泉产业潜力的挖掘和水平的提高。
选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