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辽阳银行的大事记
1992年5月,组建辽阳市城市信用联社。
1997年3月,辽阳市城市合作银行正式挂牌,注册资本10014万元。同年召开第一次股东大会,选举产生了第一届董事会、监事会。1998年6月,正式更名为辽阳市商业银行。1999年1月,兼并辽阳县、灯塔、铧子信用合作社,资本金增至10302万元;同年5月10日召开了第二次股东大会,选举产生了辽阳市商业银行第二届董事会、监事会。2000年6月,接收工商银行辽阳县支行、中国银行首山支行两家金融机构。 2010年1月,我行第32家二级支行——罗马假日支行开业。2010年3月,我行发起设立的两家村镇银行——辽宁首山村镇银行和辽宁灯塔村镇银行发起人大会在我行七楼会议室召开。2010年4月,经中国银监会批准,我行更名为“辽阳银行”。2010年5月,我行发起设立的两家村镇银行——辽宁首山村镇银行和辽宁灯塔村镇银行正式对外营业。2010年12月,我行沈阳分行正式开业,在我行发展史上树立起又一座崭新的里程碑,也标志着我行已经成为跨区域经营的地方性股份制商业银行。2011年2月,我行成功开通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成为全国城商行中为数不多的跨境人民币业务开通行。2011年5月,经中国银监会批准,我行2010年监管评级成功晋升到二级,提前实现了进入全国城商行先进行列的战略目标。2011年9月,我行隆重推出“喜盈赢系列”人民币理财产品。2011年10月,经世界最权威的机构——英国《银行家》杂志评定,2010年辽阳银行位列全球银行业第850名,全国银行业第81名。2011年12月,我行发起设立营口宏诚村镇银行正式对外营业。2012年4月,我行成功承办辽阳银行业2012年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宣传周启动仪式。2012年4月,我行举办2012年小企业座谈会暨辽阳银行小企业信贷服务中心成立三周年庆典。2012年5月,由我行发起组建的辽宁灯塔村镇银行举行“服务三农、服务小微企业宣传周活动启动仪式”。2012年8月,我行向辽阳东部山区捐赠一百万的现金和物资,全力支持灾后重建工作。2012年9月,我行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上线圆满成功,为打造精品银行、上市银行奠定坚实基础。2012年12月,我行在全省城商行中率先开通境内外币支付系统。2012年12月,辽阳银行葫芦岛分行隆重开业,是我行实施跨区域经营战略,继成功在沈阳开办分行后又迈出的重要一步。2012年12月,辽阳银行的第三家域外分行――鞍山分行在鞍山市隆重开业。2013年1月,截至2012年12月31日,我行资产总额突破600亿元,各项存款余额突破500亿元,各项经营指标创历史新高。
② 花都区的社会事业
花都教育源远流长,底蕴深厚。从建县初年至清末共有书院13所,此后社学、义学、私塾、学堂、学校星罗棋布,造就了一代又一代花都英才,名震中外的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洪仁玕、冯云山,还孕育出清代探花商衍鎏和文字学家商承祚、中国科学院院士卢永根等文人学者,以及徐亨、胡应湘、邝准、黄侣文等社会知名人士皆出自这片沃土。
花都区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坚持“发展教育为了人民,发展教育惠及人民”的宗旨,秉承“以人为本,建设和谐花都,造福子孙后代”的理念,确立“追求公平,在公平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跨越”的教育发展思路,把发展教育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作为提高劳动者素质、打造“人才之都”的“固本工程”,作为关注民生、提高市民幸福生活指数的“民心工程”来抓。2003年至2006年,花都区集全区之力,聚万众之心,大办教育,办大教育,创新观念,实行教育“五个优先”政策,为教育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完善投入机制,2003年至2005年全区教育共投入为182160万元,为教育发展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创新办学体制,建立起“政府为主,鼓励民办,部门参与,外源引进”的具有花都特色的多元化办学体制,推进区域教育多元发展;调整教育发展策略,积极实施布局调整工程、综合改造工程、等级学校和规范化学校创建工程、教育信息化工程,花都区现已建成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2所,广东省一级、广州市一级公办中小学校40所,花都区一级以上公办中小学(园)93所,2所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进入迎检阶段;完善以区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深化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采取“小步快跑”与全区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原则,逐年提高公办教职工的工资福利待遇(花都区公办教职工月平均收入3500元左右);实施“强师兴教”工程,大力开展学科首席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坛之星、名校长(园长)等评选活动,建设了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为教育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重视教育科研管理,强化教育科研的引领地位,截至2006年,全区共有全国性子课题或实验学校课题20项,省级立项课题14项,市级立项课题87项,区级行政立项课题385项,市级行政立项课题总量居广州市12个区(市)第3位,区级行政立项课题总量居12个区(市)之首,并建成了32个示范性教育科研基地,已初步形成“群众基础好,科研气氛浓,课题总量多,实践效果佳”的良好局面,中考成绩近三年均超过广州市平均水平,高考大专上线率连续十一年居广州市同类地区第一;打造区域德育、体育、艺术教育、环保教育、科技教育、产教结合“六大教育特色”,树立了花都教育品牌;高标准、高质量提高基础教育水平,大力推进了职业教育社会化、成人教育网络化、社区环境学习化,初步构建起全民化、终身化的大教育体系。
2005年6月至2006年11月,花都区新华、狮岭、花山、花东、炭步、赤坭六镇(街)陆续创建成为广东省教育强镇。2006年12月,花都区以高分好评顺利通过广东省教育强区的督导验收,成为广东省教育强区。花都教育在均衡化、优质化、现代化的道路上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花都教育正以崭新的风貌展现在世人的面前。花都区现100%的学校建有电脑室,100%实现“校校通”,中小学生机比11:1,57%的学校建成校园网,区教育信息资源中心正在建设中。
2012学年,全区现有公、民办幼儿园110所,公办中小学校116所,民办中小学校31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4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区成人教育培训中心1所,电大1所,高等院校10所,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8所,党校1所,各类教育培训机构41个;在园幼儿33324人,中小学在校学生149334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7197(不含技工学校)人;学前三年入园率为98.2%,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残障学生义务教育入学率97.5%,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92.06%,普通高中毕业生升学率为90.6%,中等职业类毕业生就业率95%以上;公办在职在编教职工7854人,其中专任教师7106人,高级职称教师616人,中级职称教师4817人,中小学校、幼儿园教师学历达标率100%。 (一)花都市图书馆1992年8月18日,花都市图书馆奠基兴建,1998年5月28日建成投入使用。该建设项目被列为1992年花都市十大工程项目之一。花都市图书馆位于新华镇宝华路38号,占地面积11332平方米,建筑面积8630平方米,总投资1700万元。该馆分主、副群楼,楼高4层,是花都市标志性文化设施之一。1999年,花都市图书馆在全国县级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中被评为二级图书馆。每年5月,该馆都开展不同主题的图书馆服务宣传周活动。还不定期地为各镇、村文化室培训图书管理人员和为“千村书库”赠送图书。2000年,该馆藏书总量13万册。
(二)花都市文化馆
1997年,以合作方式投资约800万元,建成文化馆综合大楼,首二层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作文化馆文艺培训场地用。1999年,馆办艺术幼儿园成立开始向社会招生。2000年,花都市文化馆经省文化厅评估定为省一级文化馆。
(三)文化站、室
1993年,全市各镇(场)均设有文化站,属下有文化活动中心(室),设图书、棋艺或书画、音乐、健身室等。1996年,各镇(场)文化站参加广东省文化厅评估定级,狮岭、赤坭镇文化站被评为省特级文化站,花东、新华镇文化站被评为一级文化站,炭步、花山镇文化站被评为二级文化站,北兴、芙蓉、梯面镇及华侨农场文化站被评为达标文化站。
1993年,全市有165个村设有文化活动室,占全市自然村总数的91.16%。2000年,村级文化室增加到186个,其中三东村、横潭村等文化室有较完善的设施。
1999~2000年,城区社区文化设施建设兴起,新华镇培英、红珠居委先后成立老年人活动中心,组织社区老年人进行读书看报、音乐曲艺、健身操、交谊舞等文娱活动,深受老年人欢迎。
(四)文化广场
1996年,市成人教育中心文化广场建成,面积1656平方米。1998年,市政府拨款在新华镇中学运动场装修舞台,很多大型文化活动都在此举行。1998年,投资5000多万元兴建花都广场。该广场是花都市重点标志工程,占地290320平方米,于1999年1月建成对外开放,成为市民游玩的新景点,是花都市举行大型文娱活动的主要场所。2000年初,投资2000万元,兴建新世纪广场。该广场地处旧城区中心,占地1.57万平方米,是年7月1日建成开放,是花都市商业文化活动和群众文娱活动最活跃的场所。
③ 武汉图书馆的馆情介绍
武汉图书馆始建于1946年10月,其前身是汉口市立图书馆,1953年正式更名为武汉图书馆,2000年12月搬迁至现址(建设大道861号)并对外开放。 武汉图书馆新馆面积32975平面方米,读者阅览座席2157个,设有14个阅览室及教育培训、报告厅、学术活
动室、展览厅等功能服务区,拥有2146个阅览座席,并配有先进的计算机网络、卫星通讯、安全监控设备系统,设有无障碍通道供残疾读者使用。截至2006年,武汉图书馆拥有各类馆藏文献194万册(件),其中古籍21万册,地方文献万余册,电子文献及视听文献2万余件、电影2500余部、音乐曲库3089首、多媒体教学软件80多部。拥有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中国学位论文数据库、中国会议论文数据库、中国重要报纸数据库、国研网、万方数据库、人大复印资料、Apabi电子书等大型商业数据库资源,以及图书馆馆藏古籍善本数据库、湖北地区历代人名数据库、武汉地区抗日战争史研究文献资料库、武汉图典等特色数据库。
武汉图书馆始终秉承“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办馆宗旨,采取多种措施,方便读者,并不断拓展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为读者提供外借、阅览、多媒体视听、参考咨询、文献检索、定题服务、课题查新、读者教育、文献传递、文献复制等多类型、多层次图书馆服务,举办各类讲座、展览等读者活动,树立了“名家论坛”、“阳光电子阅览室”等服务品牌,定期开展“科技服务周”、“图书馆服务宣传周”活动等。通过汽车图书馆,建有馆外书刊服务点45个,形成了以武汉图书馆为中心、流动车为纽带、以服务点为终端,覆盖市、区、街道、社区的武汉市流动图书服务网络。
武汉图书馆还承担武汉市图书馆学会工作,负责对全市13个区县图书馆进行业务指导,促进了武汉市公共图书馆的整体发展。2000年6月武汉图书馆成为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IFLA)的机构成员,在图书馆专业的国际舞台上从此有了武汉图书馆的声音。
武汉图书馆以其丰富的文献资源和良好的服务成为武汉市民博览群书、涉猎各科知识、获取各种信息的重要场所,为武汉地区文化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004年武汉图书馆被文化部评为国家一级图书馆,2008年列入首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并先后获得“2000-2004”年度全国先进图书馆学会、2005年全市“双十佳”先进集体及“五一劳动奖章”、2005年湖北省创建文明行业工作先进单位、2006年武汉市文明单位、2007年全国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④ 文化部是哪一年开始把每年五月的最后一周定为全国图书馆服务宣传周
1988年
文章的第四行
⑤ 中山市纪念图书馆逾期还书滞纳金如何计算
中山图书馆近日在微信公众号上公布了“让图书回家”免逾期还书滞纳金的消息,获广大读者点赞。读者久借未还大多是因为忘记,或因客观原因不能按时还书,也有少数人是因为怕缴滞纳金。据中山图书馆中文借阅部主任黄小华介绍,免除滞纳金的举措,可以解除读者的顾虑,加快图书的流通速度,达到分享阅读的目的,“每年的春节假期,4月读书月,5月至6月图书馆服务宣传周,我们都会举办这个活动。每次活动期间,读者还书踊跃,比平日要增加三四百本的还书量,大部分是逾期一两个月的,统计下来可以为读者节省四五千元的滞纳金。欢迎读者前来还书。”
⑥ 2012年是第几届图书馆宣传周
2012年是第24届图书馆服务宣传周。1989年,国家文化部确定每年5月的最后一周为全国图书馆服务宣传周。宣传周期间,向公众宣传图书馆,开展各种便民、利民活动,增强全社会的图书馆意识,提高图书馆利用率,促进阅读,树立图书馆的良好形象。
⑦ 公共图书馆服务宣传周是什么
图书馆是知识的殿堂,但是由于图书馆宣传推广不到位,很多人对图书馆知之甚少。专服务宣传就是推出图书属馆给大家知道。指出图书馆里面有些什么服务啊,图书馆资源怎么样啊,怎么办图书馆证啊,等等等等。公共图书馆服务宣传周,其实也就是以周为时间,不过也可以是服务宣传月,看图书馆相关领导高兴了。
⑧ 2015广州图书馆服务宣传周是什么时候
2015年5月25日至5月31日,刚刚广州电视台讲了。
⑨ 文明读者公约中,三讲包括什么
为倡导读者文明利用图书馆,根据由国家图书馆于1999年读者服务宣传周期间,提出的争做文明读者的倡议《文明读者公约》,其具体内容是:要衣着整洁;不穿背心、拖鞋入馆。要讲究卫生;不随地吐痰、乱扔废弃物。要举止文明;不在馆内争吵、打闹。 ·要保持安静;不在阅览室内喧哗、使用有声通讯工具。要珍惜时间;不在阅览室内占座位、闲聊、睡觉。要爱护公物;不污损建筑设施、毁坏书刊资料。要遵纪守法;不做违反馆章馆规之事。要自尊自爱;不做有碍人格和观瞻之举。
⑩ 我国图书馆服务宣传周是哪年提出来的
1988年,每个地区图书馆开展活动的时间不大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