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世界母乳喂养周的介绍
世界母乳喂养宣传周是由世界母乳喂养行动联盟组织发起的一项全球性的活动,旨在促进社会和公众对母乳喂养重要性的正确认识和支持母乳喂养。目前在全球已有 120个国家参与此项活动。国际母乳喂养行动联盟(WABA)确定每年8月1日至7日为“世界母乳喂养周”,使全社会积极鼓励和支持母乳喂养,拓宽母乳喂养的内涵,...创造一种爱婴、爱母的社会氛围。
B. 有关卫生的宣传日有哪些
有关卫生的宣传日有2月4日-世界抗癌日、月24日-世界防治结核病日、4月11日-世界帕金森病日、4月7日-世界卫生日、4月25日-儿童预防接种日、4月26日-全国疟疾日等。
像4月25日-儿童预防接种日就是宣传预防接种的重要性:
重要意义:
接种疫苗是最经济、最有效、也是最安全的防病措施。疫苗接种可以使我们,特别是儿童免受传染病带来的健康损害,有时甚至是生命威胁。疫苗接种对传染病预防效果可靠,安全风险低,对接种对象的健康成本效益最大。
成就:
1、通过普种,于20世纪60年代初消灭了天花;
2、通过脊灰疫苗常规接种、强化免疫,2000年已经阻断了本土脊灰野病毒的传播,被世界卫生组织确认为无脊髓灰质炎的国家。
3、疫苗可预防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 通过接种疫苗,合肥市疫苗可预防传染病的发病率下降至历史最低水平,百日咳、新生儿破伤风、乙脑等发病率控制在0.05/10万以下,连续27年无白喉报告病例。
(2)母乳喂养宣传周扩展阅读:
另外,卫生宣传中还科普了蔬菜禁忌:
蔬菜是人们每天离不开的辅助食品,虽然一日三餐都接触它,但在保存、加工及食用过程中却常常存在一些不利于健康的误区:
1、忌先切后洗。营养会随切口大量流失,应先洗后切。
2、忌挤菜汁。饺子、馄饨馅菜汁被挤掉,会丢失70%的维生素、矿物质。最好将挤出的汁做成汤。
3、忌贮存时间过长。许多蔬菜存期过长会丧失营养、甚至变质。菠菜在20℃环境中放置一天,维生素C损失84%,因此存放菜应避光、通风干燥。原则上应尽量吃新鲜的。
4、忌冷藏不当。黄瓜不宜低于10℃储藏。
5、忌生吃蔬菜清洗不彻底。清洗不彻底的蔬菜生吃时病菌、农药都有危害。
6、忌烧菜隔顿吃。炒好青菜15分钟后维生素减少20%,放30分钟损失30%,放1小时损失50%,隔夜还含有致癌物,而且容易变质,变质后营养几乎全部丧失。
C. 10月份宣传日有哪些
10月1日国际老人节和国际老人年10月8日全国高血压日。
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
10月20日世界骨质疏松日。
10月22日世界传统医药日10月28日男性健康日。
1月最后一个星期日国际麻风节3月3日全国爱耳日。
3月24日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4月15日一4月20 S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
4月全国爱国卫生月。
4月25日全国儿童免疫接种宜传日。
5月1日职业病防治宜传日。
5月3日世界哮喘日。
5月5日全国防治碘缺乏病宣传日。
5月8日世界红十字日。
其它宣传日:
5月12日国际护士节。
5月15日全国助残日。
5月18日全国碘缺乏病日。
5月20日中国学生营养日;母乳喂养宣传日。
5月31日世界无烟日。
6月5日世界环境日。
6月6日全国爱眼日。
6月8日中国初保日。
6月26日世界禁毒日。
8月第一周世界母乳喂养周。
9月8日世界狂犬病日。
9月20日全国爱牙日。
9月30日国际聋人节。
D. 母乳喂养周可以举行哪些趣味游戏
根据卫生局文件精神,8月1日&&8月7日为世界母乳喂养宣传周,主题为&成功促进母乳喂养十项措施&。
E. 世界母乳喂养周是每年的几月几号
世界母乳喂养宣传周是由国际母乳喂养行动联盟组织发起的一项全球性的活动,旨在促进社会和公众对母乳喂养重要性的正确认识和支持母乳喂养。截止到2020年,在全球已有 120个国家参与此项活动。国际母乳喂养行动联盟(WABA)确定每年8月1日至7日为“世界母乳喂养周”,使全社会积极鼓励和支持母乳喂养,拓宽母乳喂养的内涵,创造一种爱婴、爱母的社会氛围。每年在8月1日至7日庆祝世界母乳喂养周,以便在世界各地鼓励母乳喂养并改善婴儿健康。母乳喂养周是为了纪念1990年8月世卫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决策者保护、促进和支持母乳喂养的伊诺森蒂宣言。
哺乳期的注意事项:
1、 不可以随意用药:在哺乳期的时候虽然比怀孕的时候略轻松但是丝毫也不能怠慢了,尤其是在用药问题上,很多哺乳期的妈妈都明白在哺乳期不能随便用药,影响乳汁分泌事小但是通过乳汁传给宝宝这事儿就大了,是会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的,所以在哺乳期的时候宝妈用药还是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2、注意喂奶的卫生:喂奶之前一定要先用干净的热毛巾擦拭一下乳头然后再让宝宝含着,这样可以保证卫生,在喂奶结束后应该在擦拭一下,不要有污垢在乳头上残留,并且为宝宝擦干净嘴角,不要让宝宝有不舒适感。
3、保持充足的奶水:在哺乳期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饮水,不要减少饮水量,同时还应该注意营养搭配,只有营养充足才会让宝宝有足够的奶水可以喝。
4、保存好多余奶水:如果宝宝吃饱后,妈妈的奶水还是比较充足的话,建议还是应该用吸奶器把奶水吸出来,然后把吸出的奶水放在冰箱中进行冷藏,这样宝宝在饿或是妈妈外出的时候可以温一下喂宝宝,如果说奶水特别充足的话可以倒掉的,吸奶器一定要注意清洗避免因为细菌而导致乳腺炎的发生。
F. 世界母乳喂养周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世界母乳喂养宣传周是由世界母乳喂养行动联盟组织发起的一项全球性的活动,旨在促进社会和公众对母乳喂养重要性的正确认识和支持母乳喂养。目前在全球已有 120个国家参与此项活动。国际母乳喂养行动联盟(WABA)确定每年8月1日至7日
G. 母乳喂养宣传周是什么时间
就是上个周末哦,2012年的5月20日,其实我倒是觉得这个是形式,只要作为妈妈的我们自己做到母乳喂养孩子,这才是真正的相应了这个主题
H. 国际上有哪些有关健康的节日
护士节5月12日
随着经济发展和科学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需要不断增强自我保健意识,为此相关国际组织和我国政府及有关部门陆续设立了与人类健康和疾病防治有关的节日:目的是开展与之有关的宣传活动。引起人们对健康的关注,提醒更多的人们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提高人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和科学保健能力。相信随着时代的进步,这类节日还会逐步增多。据笔者统计,到目前此类节日已有30多个,它们是:
(1)世界防治麻风病日(1月最后一个星期日)麻风病是一种全球性古老的慢性传染病,1954年,世界各国卫生部门共同确立每年1月的最后一个周日为“世界防治麻风病日”。通过宣传唤起社会对麻风畸残者的关心和帮助,消除对他们的歧视、偏见和恐惧。
(2)国际睡眠日(3月21日)2001年3月21日被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为首个“国际睡眠日”。社会竞争激烈,工作压力加大了人们的心理负荷,加之不良的睡眠习惯,使三分之一的人群产生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国际睡眠日”旨在使人们关注睡眠的重要性和睡眠质量。
(3)世界防治结核病日(3月24日)鉴于世界感染结核病的人口已近6亿,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经济发展,1995年底,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的3月24日定为“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以纪念结核杆菌的发现者罗伯特·柯赫,并呼吁各国政府加强对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重视与支持,控制结核病这种与贫穷相关的疾病。
(4)世界卫生日(4月7日)世界卫生组织其组织法是由1946年6月19日至7月22日在纽约召开的国际卫生会议通过的,于1948年4月7日生效公布。为“使全人类获得最高水平的健康”,世界卫生组织决定将每年的7月22日作为“世界卫生日”。从1950年起,把世界卫生组织的组织法公布日4月7日定为“世界卫生日”,每年选定一个健康内容作为当年国际卫生保健活动的中心主题。
(5)世界哮喘日(5月7日)哮喘是常见病和多发病。目前全世界有近2亿患者,它严重危害人们身心健康,且难以得到根治。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确定每年5月7日为“世界哮喘日”,是让人们了解该病的特点,应以预防为主,治疗和锻炼并重的方法来战胜哮喘。
(6)世界红十字日(5月8日)1948年在斯德歌尔摩举行的国际红十字会协会第20次理事会会议上,正式确定每年的5月8日亨利·杜南(国际红十字组织的创建人)的生日作为世界红十字日:国际红十字会各国的分会将以各种形式宣传红十字运动的国际性。以及红十字人道工作不分种族、宗教及政治见解的特性。中国红十字会成立于1904年,是国际红十字会成员之一。
(7)国际牛奶日(5月16日)1961年国际牛奶业联合会在德国决定每年5月16日为“国际牛奶日”。近年来我国政府认识到牛奶与民族健康的重要关系,开展了相应的活动,以多种形式向消费者宣传、介绍牛奶的营养价值和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使人们认识牛奶,接受牛奶,并通过提倡人们多饮牛奶来改善自身的营养状况,提高身体健康素质。
(8)世界无烟日(5月31日)1988年4月7日是世界卫生组织成立40周年纪念日,世界卫生组织决定把该年“世界卫生日”作为第1个“世界无烟日”,其主题是“要烟草还是要健康:请您选择”,在世界范围开展禁烟健康教育活动。后来将世界无烟日定在5月31日,号召热爱健康的人们与吸烟作长期的斗争。
(9)国际禁毒日(6月26日)1987年6月12日~26日,联合国在维也纳召开有138个国家的代表参加的麻醉品滥用和非法贩运问题部长级会议。会议提出了“爱生命,不吸毒”的口号,决定将每年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以引起世界各国对毒品问题的重视,同时号召全世界人民共同来解决毒品问题。“国际禁毒日”每年都确定一个主题。
(10)世界人口日(7月11日)人口迅速增长是现今世界难题之一,1987年7月11日世界人口达50亿,为了进一步促进各国政府人民注重和解决人口问题,联合国根据开发计划署理事会第36次会议的建议,将7月11日定为“世界人口日”。同时决定。从1990年开始,以后每年的7月11日,全世界举行“世界人口日”纪念活动。
(11)世界母乳喂养周(8月第一个星期)1992年8月份第一周是世界第一个母乳喂养周。科学研究表明:母乳喂养可以直接降低婴幼儿腹泻死亡率和发病率。为此,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将母乳喂养作为保护儿童健康的一项措施。母乳喂养对母亲产后恢复也有好处。为此,世界卫生组织决定每年8月的第一周为“母乳喂养周”。
(12)世界心脏日(9月最后一个星期日)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球每3个死亡者中,就有一个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动脉粥样硬化及其所致的心血管疾病形成了全球性的威胁,已成为全球卫生保健和卫生资源的沉重负担。为此,世界心脏联盟将每年9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定为“世界心脏日”。2002年世界心脏日向全球发出了“必须构筑心血管疾病的立体防线”的特别忠告。同年9月29日,中国首次世界心脏日活动在北京举行,主题是“营养、肥胖与锻炼”。
(13)世界聋人日(9月28日)1975年,世界聋人联合会决定1958年9月28日为第一个“世界聋人节”,并规定以后每年9月最后一个星期日为世界聋人节。聋人节的意义是引起社会对聋人工作的重视,尊重聋人,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1958年8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务部、卫生部、中国聋哑人福利会等9个单位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庆祝这一节日。
(14)国际老人节(10月1日)人口老龄化成为当今世界的一个显著的社会问题。1991年联合国大会把每年10月1日确定为“国际老人节”。1992年联大通过了《1992年至2001年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全球目标》和《世界老龄问题宣言>,促进各国对老龄人群的关爱。
(15)世界人居日(10月的第一个星期一)1985年12月17日,第四十届联大一致通过决议,确定每年10月的第一个星期一为“世界人居日”,每年都在这一天举行庆祝活动。联合国将这一天设定为全世界对人类居住状况以及获得适当住房的基本人权进行反思的日子。以增强人们对通过更多的城市与城市的合作来改善居住环境必要性的认识。
(16)世界精神卫生日(10月10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对自然健康要求的提高,精神卫生越来越被现代人所重视。世界卫生组织发表公报说,精神错乱等精神类疾病将成为新世纪人类面临的严重威胁之一。为此,从1991年起,世界卫生组织把每年的10月10日定为“世界精神卫生日”,旨在宣传精神卫生知识,提高人们对精神卫生的认识,关心精神疾病患者,并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我国从1996年第6次世界精神卫生日开始组织各地开展宣传活动。
(17)国际盲人节(10月16日)1984年在沙特阿拉伯召开的世界盲人联盟成立大会上,确定每年10月16日为“国际盲人节”。1989年9月18日中国残联发出通知,要求各省市在每年的国际盲人节时,由盲人协会出面,相关部门协助,举行适当的庆祝活动,体现出政府对盲人的关怀。
(18)世界传统医药日(10月22日)1991年10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在北京召开国际传统医药大会。46个国家和地区的传统医学专家和22个国家的卫生部高级官员参加会议。会议期间通过了以“人类健康需要传统医药”为主题的北京宣言,并确定每年的10月22日为“世界传统医药日”。
(19)世界防治糖尿病日(11月14日)国际糖尿病联盟把1995年11月14日作为发现胰岛素的纪念日。世界卫生组织将糖尿病列为三大疑难病之一。国际糖尿病联盟1997年正式规定每年的11月14日为“世界防治糖尿病日”,旨在引起全球对糖尿病预防的重视。
(20)世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日(11月20日)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慢性阻塞性肺病在各类致死病因中排列第6位,推测到2020年,它将跃升到第三位。世界卫生组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防治战略委员会提出将2002年11月20日作为首个“世界慢阻肺日”,希望人们能够正确科学保护人体的肺,拒绝香烟,让人人自由呼吸。
(21)世界艾滋病宣传日(12月1日)1981年6月5日第一例艾滋病被发现至2002年全球感染人数已超过3400万人。世界卫生组织制定控制艾滋病十大措施中将“宣传教育”列为第1项,并宣布从1988年起每年12月1日为“世界艾滋病宣传日”。每一年“世界艾滋病宣传日”都有一个鲜明的主题。
(22)世界残疾人日(12月5日)1992年10月14日在纽约举行的第四十七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确定每年的12月5日为“世界残疾人日”,决议要求各国政府和相关国际组织开展多种帮助残疾人的活动。以改善残疾人的状况,使残疾人在各方面的权力得到确实的保障。
(23)世界强化免疫日(12月5日)1988年5月,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全球在2005年消灭脊髓灰质炎的目标。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消灭脊灰策略中,尤为突出的是为强化免疫而采取群众运动形式:国家免疫日(12月5日)。在开展国家强化免疫日活动中,许多国家首脑亲自参加口服疫苗活动,极大地推动了这项活动的开展。
(24)全国爱耳日(3月3日)由于药物、遗传、感染等原因,我国有聋人2000万,每年新生4万聋人。听力的障碍使该人群的生活、学习有诸多的不便。1998年3月卫生部等10部门落实政协提案,确定每年3月3日为全国爱耳日。
(25)全国爱国卫生月(4月)全国爱卫会在1989年作出决定,每年4月为全国“爱国卫生月”,新闻单位和社会各界广泛宣传、动员广大市民参与爱国卫生运动,掀起全民参与整治市容市貌、环境卫生、除“四害”的热潮,以提高市民的文明卫生素质,维护社会公共卫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6)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4月15日至4月21日)癌症长期居于各类死因之首,为此,1994年起每年的4月15日至21日被中国抗癌协会第二届二次理事会和三届常务理事会决定为“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以提高人民群众对肿瘤的防治意识、养成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动员全社会关心肿瘤患者,向肿瘤患者献爱心。
(27)全国防治碘缺乏病日(5月5日)碘缺乏病是一种地方病,它使新生儿智力和身体发育产生障碍。我国是世界碘缺乏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政府在1991年罗马的国际营养会议上宣告中国将在10年内减少该病的发病率。1993年卫生部确定每年5月5日为全国防治碘缺乏病日。1994年5月5日为首届“全国防治碘缺乏病日”。
(28)中国学生营养日(5月20日)1990年卫生部、教育部决定,每年的5月20日为“中国学生营养日”。我国儿童青少年膳食中热量供给已基本达到标准,但营养摄入不均衡较为普遍,在学生中开展营养教育工作,倡导合理营养、平衡膳食,对于普及营养知识,预防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的发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9)全国母乳喂养日(5月20日)母乳喂养一直作为最健康的哺乳方式被医学界推崇。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号召全世界的母亲都用自己的乳汁喂哺孩子。我国卫生部决定从1993年起每年的5月20日为“全国母乳喂养日”。随着母乳喂养益处的大力宣传,母乳喂养意识已逐渐深入人心。
(30)全国助残日(5月第三个星期日)我国有6000万残疾人,平均每5个家庭中就有一个残疾人,如果按一家四口人计算,残疾人直接牵动着两亿人口的切身利益。1991年5月15日,我国开始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这部法律第四十八条规定:每年5月第三个星期日为全国的助残日。它像一簇火,温暖了残疾人的心,带给了他们生活的希望与自信。
(31)全国爱眼日(6月6日)在1996年卫生部、国家教委等12个单位作出决定,每年6月6日为“全国爱眼日’’,并强调宣传教育的重点对象是广大青少年。我国约有1000万儿童患斜视、弱视等眼疾。利用爱眼日等多种形式,对公众进行用眼卫生及防治眼病的常识教育,提高大众、特别是青少年的眼保健知识水平和自我保健能力。
(32)全国爱牙日(9月20日)我国牙病患者众多,而口腔保健的人力、物力十分有限,因此,解决牙病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预防。1989年,由卫生部、教委等9部委联合签署,确定每年的9月20日为“全国爱牙日”。建立爱牙日是加强口腔疾病预防工作,落实以预防为主方针的重要举措,普及在群众中进行牙病防治知识的教育,增强自我口腔保健的意识。
(33)全国防治高血压日(10月8日)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患者成倍增加,已成为危害人民健康、威胁人民生命的主要疾病。1998年,卫生部为提高广大群众对高血压危害健康严重性的认识,动员全社会都来参与高血压预防和控制工作,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决定将每年的10月8日定为“全国高血压日”。
(34)全国男性健康日(10月28日)国家计生委确定从2000年起每年10月28日为“全国男性健康日”。随着社会的发展。男性面临的竞争压力远大于女性。有关研究表明:男性的生命质量和寿命通常比女性低。男性患病比例远高于女性,保护男性的身心健康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35)全国食品卫生宣传周(11月第一周)在1998年我国颁布了《食品卫生法>。同年卫生部规定每年11月第一个星期为“全国食品卫生宣传周”,各地卫生部门将在此期间开展打击假冒伪劣食品、识别假冒、伪劣食品图片实物展览、食品专家现场咨询和普及食品卫生科学知识等活动,动员越来越多的群众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
I. 2010年母乳喂养周活动总结
我这是局里的。你改改应该能用吧! 根据《忻州市卫生局关于开展2010年“世界母乳喂养周活动”暨爱婴医院管理的通知》的要求,我县卫生局认真组织实施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并开展爱婴医院管理和监督检查,取得了预期效果。先将有关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认真组织开展宣传周活动 我局以及妇幼保健院十分重视这次宣传活动,把这次活动作为巩固爱婴行动成果,提高母婴保健服务水平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卫生局制定了宣传活动方案。围绕今年“成功促进母乳喂养十项指标”主题开展了宣传活动,还将此次活动与爱婴医院监督检查相结合,广泛普及母乳喂养知识,有力加强了爱婴医院管理。 二、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 今年正值促进母乳喂养十项措施提出二十周年。我局以此为契机,和妇幼保健院联合采取多种形式宣传:一是组织妇保站产科、儿科、妇保科等8名医护人员与8月6日在县政府门前举行世界“母乳喂养周”宣传活动,对街道往返群众进行广泛宣传,发放宣传资料,讲解母乳喂养的好处、母乳喂养的技巧。并对孕妇儿童进行健康检查。共咨询人次500人,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受到很好的社会效应。二是在县医院门前悬挂“成功促进母乳喂养十项指标”主题标语,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宣传活动,对于住院分娩产妇进行了母乳喂养重要性认识和支持母乳喂养的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活动增强了住院分娩产妇对母乳喂养的信心。三是利用广播、电视、宣传栏进行宣传。县政府大院政务公开栏刊登了“成功促进母乳喂养十项指标”。提高了广大公务员干部的知晓率。我局、妇保站与电视台合作制作“母乳喂养好”专题片一期,并连续播出三天,提高广大群众的知晓率。 三、加强爱婴医院管理,巩固爱婴医院成果 妇幼保健院在母乳喂养周期间,组织相关人员对所有爱婴医院、卫生院进行了一次全面检查,要求各爱婴医院、卫生院积极推行以产妇为中心的服务模式,提高产时保健,提高产时服务质量,保护。促进。和支持自然分娩,避免人为干扰,降低剖宫产率,从而保证母婴安全。提倡母乳喂养,严格执行《母乳代用品销售管理办法》,废除奶瓶、奶嘴安慰品,坚决抵制推销商推销母乳代用品,根据爱婴医院监督管理指南对不符合十项措施的 爱婴医院,限期改正或取消爱婴医院称号。 通过“成功促进母乳喂养十项指标”为主题宣传活动,采取了多种形式,广泛普及成功促进母乳喂养十项措施的知识技巧,提高群众理解支持母乳喂养意识,同时 医护人员自身也得到了一次学习,使爱婴医院和爱婴卫生院工作不断完善,母婴保健服务水平也给到了 进一步提高。
J. 母亲正确托乳房的姿势是什么
哺乳是大自然赋予母亲的义务。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物,母乳含有婴幼儿生长、发育必需的各种营养和活性成分,母乳对婴幼儿生长发育、智力发育的作用是其他代乳品所无法达到的。它不仅能够满足婴儿营养需求,减少营养不良的发生,还可以预防许多影响儿童健康的疾病发生。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发起全球性倡议,强调婴儿在出生后6个月内应进行纯母乳喂养,并建议在添加辅食的基础上,继续母乳喂养至出生后2年或更长时间。
国际母乳喂养行动联盟(WABA)确定每年8月1日至7日为“世界母乳喂养周”,使全社会积极鼓励和支持母乳喂养,拓宽母乳喂养的内涵,创造一种爱婴、爱母的社会氛围。2017年世界母乳喂养宣传周主题为:母乳喂养,共同坚持。
一、母乳喂养的好处。
(一)对子代的好处:
1.满足婴儿同时期生长发育的营养素需要;
2.可提供生命最早期的免疫物质,减少婴儿疾病的发生;
3.可促进子代胃肠道的发育,提高对母乳营养素的消化、吸收和利用;
4.可促进子代神经系统的发育;
5.可减少成年后代谢性疾病。
(二)对母亲的好处:
1.促进母亲乳汁分泌;
2.促进子宫收缩;
3.有助于产后体重下降,促进体形恢复;
4.母乳喂养具有生育调节的作用;
5.预防癌症的发生;
6.母乳喂养促进心理健康;
7.对骨密度的影响:助于降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风险。
(三)对家庭及社会的好处:
.对家庭来说,节约了家庭支出;
(四)对人类远期健康质量的好处:
婴儿成年后患高血压、慢性疾病(肥胖、脂血症、糖尿病)的机会更少。
二、 分娩后皮肤接触对及早开奶的重要性。
分娩后皮肤接触有助于保持婴儿体温;减少哭闹,增进亲子情感;刺激母亲下奶。
早开奶可以增进母子感情,刺激母亲早下奶,让孩子学会怎样吃奶。
三、 母婴同室的重要性。
保证按需哺乳,增进母子感情。母亲还可以学习到新生儿护理的知识。减少新生儿交叉感染的机会。
四、 母亲喂奶的体位及婴儿含接的姿势。
(一) 母亲的体位:母亲哺乳时,通常采用坐位或卧位。作位哺乳时椅子高度合适,把一个软垫或枕头放在她的背后。如果椅子太高,可放一个小凳子在母亲的脚下,注意不要使她的膝盖抬得过高,这样会使婴儿的鼻子不能对着母亲的乳头。如果母亲坐在床上,可将婴儿放在膝上,用枕头拖住婴儿的身体,使母亲不必向前倾着身体喂奶。
(二) 抱婴儿的四个要点
1.婴儿的头和身体呈一直线;
2.婴儿的脸贴近乳房,鼻子对着乳头;
3.婴儿身体贴近母亲;
4.若是新生儿,母亲不仅要托住其头部和肩部,还要托住臀部。
(三) 哺乳体位
1、摇篮式
①适应证:足月婴儿或者母亲喜欢这种体位
②方法:母亲将婴儿抱在怀里,让婴儿的脖子靠近母亲的肚子,头和身体呈一直线。为了让母亲的胳膊得到支撑而不累,可以在母亲胳膊下垫枕头。
2、橄榄球式
①适应证:双胎、婴儿含接有困难、母亲乳腺管阻塞或者母亲喜欢这种体位
②方法:母亲将婴儿放在胳膊下,用枕头托住新生儿的身体和头部,母亲的手托住婴儿的枕部、颈部和肩部。
3、交叉式
①适应证:非常小的婴儿、患儿、伤残儿或者母亲喜欢这种体位。
②方法:母亲用乳房对侧3的胳膊抱住婴儿,用前臂托住婴儿的身体,婴儿的头枕在母亲的手上,她的手在婴儿的耳朵后更低一点的水平托住婴儿的头部、颈部和肩部,用枕头帮助托着婴儿的身体。可用乳房同侧的手托起乳房,不用将婴儿的头推向乳房。
4、卧位式
①适应证:剖宫产术后、正常分娩后第一天或者母亲喜欢这种体位。
②方法:帮助母亲侧卧位躺着,身体舒适放松,头枕在枕头边缘,一只手臂放在枕头旁。新生儿也要侧卧位,头不要枕在母亲的手臂上。母亲不要用手按住新生儿的头部,让新生儿的头能自由活动,避免乳房堵住新生儿的鼻部,引起呼吸不畅。母亲的另一只手搂住新生儿的臂部。
不论母亲采用何种体位,四个要点都适用。
(四)正确含接姿势有哪6个要点?
首先母亲要用乳头刺激孩子的口唇周围皮肤,趁孩子张大嘴巴之际,及时将乳头及大部份的乳晕放在孩子的口中。如果含接姿势正确的话,则此时(1)婴儿的嘴会张得很大,下唇向外翻,(2)舌头呈勺状环绕乳房(3)婴儿的面两颊鼓起呈球形(4)含接时可看到上方的乳晕要比下方的乳晕要多(5)出现深、慢而有节奏的吸吮动作,不时又暂停一会(6)可以听到婴儿在吞咽时所发出的很特别的“咕!咕!咕”声音,令您有一种难以描写的满足感和欢乐享受感。
(五)母亲正确托乳房的姿势
“C”型手法托起乳房,手掌微握,拇指张开,食指和其他的手指合拢并排贴在乳房下的胸壁上,食指托乳房的根部,而拇指轻轻地放在乳房的上方,此时应注意的是母亲的手不应离乳头太近,以防碍婴儿的含接。
五、按需哺乳的重要性。
满足孩子生长发育的需要;满足孩子心理需要(口欲);刺激母亲下奶;预防乳房肿胀。
六、如何进行乳房护理,保证母亲有充足的乳汁。
出生后几天内新生儿频繁有效地吸吮母亲的乳房,不给新生儿吃母乳以外的任何食物及饮料。实行“三早”,实行24小时母婴同室,妈妈的休息和饮食是保证母亲乳汁充足的关键。
七、纯母乳喂养的重要性。
母乳里含有婴儿生长发育所需的全部营养,能够满足婴儿生长发育的需要。纯母乳喂养的婴儿健康,不爱生病,成年后患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病等代谢性疾病的概率降低。纯母乳喂养的婴儿聪明,社交能力强。
八、人工喂养的缺点有哪些?
1、 干扰亲子关系。
2、 婴儿更容易患腹泻、呼吸道、耳部及其他部位的感染
3、 很可能由于冲调过浓或过稀,导致婴儿肾脏负担加重或者营养不良。
4、 容易发生过敏,比如湿疹及哮喘。
5、 可能对动物乳汁不耐受,而发生腹泻、皮疹或其他症状。
6、 儿童及成年期的某些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的患病风险增加。
7、 可能因摄入过量而引发肥胖。
8、 可能影响智力的良好发育。
9、 不进行母乳喂养的母亲可能会很快再次妊娠。
10.母亲在产后出现贫血可能增加,而且增加发生卵巢癌和乳腺癌的风险。
11、人工喂养易被细菌污染。
12、调配牛乳或奶粉时不易调配。
13、牛乳不易消化。
14、易发生感染和过敏性疾病。
15、牛乳的成分不适合婴儿。
九、婴儿6个月后增加辅食、继续母乳喂养的必要性。
母乳是婴儿最营养、最天然的食物。正常情况下,母亲可以满足6个月婴儿所需的全部营养。从6个月到12个月,母乳仍然可以满足婴儿营养需求的一半以上;从12个月24个月,母乳也至少可以提供婴儿所需营养的1/3。
6个月之后仍坚持母乳喂养,不仅有助于增强婴儿的抵抗力,减少疾病的发生,还可以促进儿童的心理发育。所以,为了婴儿的健康成长,在6个月后仍需坚持母乳喂养。
6个月之后,多数婴儿开始萌出乳牙,胃容量也逐渐增大,消化器官逐步发育成熟,下颚和舌头也能够将食物送到口腔深处,并且开始咀嚼和吞咽,同时分泌一些帮助消化食物的酶,这些都说明婴儿已经具备了消化、吸收半固体食物的能力,此时除了给婴儿母乳之外,还应该添加其他食物。
在辅食添加的过程中,婴儿的眼、耳、鼻、舌等器官,视、听、嗅、味、触等感觉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刺激,在体验辅食的过程中,宝宝的各个感官都得到了锻炼。
十、患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结核病等传染性母亲的婴儿喂养方法。
1、甲肝:母亲急性期在隔离时,应暂停母乳喂养,可以挤奶以保持泌乳。婴儿可以接种免疫球蛋白,待隔离期过后可以继续母乳喂养,并从母乳中获得免疫抗体。
2、乙肝 :单纯乙肝病毒携带者:新生儿出生后接种了乙肝疫苗,可以喂养;
小三阳:如病毒量很低,或没有病毒复制,出生后注射乙肝疫苗后,可以母乳喂养;
大三阳:肝功能异常者,提示病毒复制处于活动期,母乳的传染性大。可于妊娠7-9月分别注射1支乙肝免疫球蛋白,以减少宫内垂直感染的机会,新生儿出生后于0、1、6个月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实行联合免疫,可以母乳喂养。
十一、母乳的储存。
母乳
室温
冰包
冰箱
冰柜
新吸出的母乳,置于密闭容器中
4小时(不高于26℃)如果条件允许,储存在冰箱内
24小时有冰排的密封保温包(不高于15℃)
8天(不高于4℃)存放在冰箱最里面温度最低的地方
冰箱冷藏室可存放2周
冰箱内单门冷冻柜存放3个月,深冻冰柜(-18℃以下)存放6-12个月)
冷冻母乳移至冷藏但未加热的母乳
不超过4小时(即下次哺喂)
无法确定
冷藏24小时
不能再冰冻
热水解冻的母乳
哺喂
不能保存
4小时到下次哺喂时
不能冰冻
宝宝喝剩下的母乳
喝不完丢弃
丢弃
丢弃
丢弃
十二、宝宝的胃容量
乳汁量和胃容量是完美一致的,2周、6周、3个月会出现奶不够是正常的,这个时候孩子生长比较快,需求量大,饿了就让宝宝吸,两三天后乳汁来那个和胃容量就能达到平衡。若添加水何配方奶容易导致宝宝不愿吸吮妈妈乳房,既不利于下奶,也容易导致宝宝乳头错觉、妈妈奶胀等问题。
十三、判断母乳摄入量是否足够的标准
1.哺乳后婴儿很满足,很安静,不哭闹。
2.婴儿体重增加,每周平均增重150克左右;2-3个月婴儿每周增重200克左右。
3.哺乳前乳房有充满感,哺乳后乳房变软。
4.婴儿尿布24小时湿6次及6次以上,经常有软的大便。
不要忽视准爸爸的作用,他们的参与对产后母乳喂养将起到积极有效的支持者的作用。使准父母们了解目前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我国推荐的母乳喂养方针,并树立母乳喂养的理念和信心,为产后哺乳做好孕期的营养和心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