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安徽学子用画笔还原抗美援朝英雄形象,他们的画功如何
历经13天的创作,安徽一学子让牺牲的抗美援朝英雄有了正面画像。从正面画像上可以看出还原性是非常的高的。括李匡骐在内的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部分师生,带上这幅画抵达安徽省砀山县,让王学风烈士的亲属再次见到他的音容笑貌,并且这也是王学风烈士家属第1次看到他的正面画像,所以这也算是一次重聚。
在抗美援朝时很多烈士都牺牲了,而他们牺牲的年龄也都是非常年轻的,所以每一幅画像都代表一个悲壮的故事,同时也让我们当代的年轻人更加振奋,同时位列式画像也是一个教育与当代年轻人的一个载体,同时也可以让这个活动的故事内涵有声道外的去体现出来,并且这种教育是非常值得推展的。
⑵ 抗美援朝手抄报文字内容少一点
抗美援朝手抄报文字内容少一点?赞美抗美援朝的句子
红旗 红花 红霞,辞别在烈士塔下的爸妈,
孩儿带上你们留下的红五星十万火急向东出发
歌海 花海 人海,怀揣着老兵的谆谆嘱托
我们向东、向东,一起雄赳赳,气昂昂地把鸭绿江跨!
我们一起走进熊熊战火,
美帝国主义直把硝烟烧到隔岸的通化
我们一起走进滚滚铁流,
我们的将士捂着流血的伤口,还在扬鞭跃马。
我和他们一样,燃烧着火一样的青春,
我分明看到杨根思拉燃导火索让复仇的巨雷在敌群爆炸;
我和他们一样,把英雄的赞歌唱响,
我分明看到黄继光愤然跃起让敌堡里的机枪变成了哑巴。
我和他们一样,怀揣着保家卫国的伟大理想,
我分明看到强忍着烈火烧身的邱少云动也没有动一下。
我和他们一样,年轻的中国用英勇无畏的战争
粉碎着不可战胜的神话……
我们同是抗美援朝向东出发的小兵
一个个十四、五岁的年纪,不是梳着羊角辫,就是留着齐肩发,
我们中有的许许多多的人都去了三千里江山
我们却留在了鸭绿江彼岸的后勤医院学做南丁格尔、克拉拉……
在这里,我们接诊、登记、消毒、隔离、检查
陌生的面孔又迎来了一茬又一茬
在这里,我们穿刺、注射、导尿、开导、理发
煎人难熬的夜班儿我们加了又加
在这里,我们见证了太多的生离死别,
逐渐得了自己肩上的责任和老兵的伟大
在这里,我们目睹老兵太多的渴望
终于理解老兵为啥个个坚忍不拔!
我们甘愿变成爱的音符,任凭生命之锤的敲打,
让伤病员的肉体和精神一样坚强,自己也一点点地长大。
我们甘愿变成爱的船桨,迎着狂风巨浪的捶打,
让生命的小船勇敢地向彼岸进发,自己也一点点地升华。
⑶ 关于战争与和平的小故事(300字以上)
8 狼牙山五壮士
抗日战争时期,在河北省易县狼牙山战斗中英勇抗击日伪军的八
路军5位英雄,用生命和鲜血谱写出一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他们
是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第1团第7连第6班班长、共产党员马宝
玉,副班长、共产党员葛振林,战士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
1941年8月,侵华日军华北方面军调集7万余人的兵力,对晋察冀
边区所属的北岳、平西根据地进行毁灭性“大扫荡”。9月25日,日
伪军约3500余人围攻易县城西南的狼牙山地区,企图歼灭该地区的八
路军和地方党政机关。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某部第7连奉命掩护党政
机关、部队和群众转移。完成任务撤离时,留下第6班马宝玉等5名战
士担负后卫阻击,掩护全连转移。他们坚定沉着,利用有利地形,奋
勇还击,打退日伪军多次进攻,毙伤90余人。次日,为了不让日伪军
发现连队转移方向,他们边打边撤,将日伪军引向狼牙山棋盘陀峰顶
绝路。日伪军误认咬住了八路军主力,遂发起猛攻。5位战士临危不
惧,英勇阻击,子弹打光后,用石块还击,一直坚持战斗到日落。面
对步步逼近的日伪军,他们宁死不屈,毁掉枪支,义无反顾,纵身跳
下数十丈深的悬崖。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壮烈殉国;葛振林、宋
学义被山腰树枝挂住,幸免于难。
9 杨靖宇的故事
中华民族是一个从来不屈服于外来压力的伟大民族,有着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每当遇到外敌入侵之时,中华民族的英雄儿女便会在爱国主义精神的指引下,挺身而出,共赴国难,不惜用鲜血和生命,维护祖国的独立和领土完整。抗日战争时期东北抗日联军的英雄事迹,就是这一历史时期东北军民爱国主义精神的最完美的体现。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争取独立和解放的伟大战争。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东北抗日联军,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同强大的日本侵略者展开了长达14年之久的艰苦卓绝、气壮山河的殊死搏斗,14年的艰苦抗战,东北军民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人民群众死伤数百万,抗日联军也损失惨重,无数民将地英勇牺牲在战场上。不过,残酷的战争生活,恶劣的斗争环境,锻炼和和造就出许许多多的英雄人物。在这无数的战斗英雄中,有一个人的故事最让我感动,这个人的名字就叫杨靖宇。
民族英雄杨靖宇在山林中与敌人激战数日,受伤多处,后被敌人包围,在只剩下他一个人的情况下,仍毫不畏惧,顽强抗击,击敌死伤20余人,壮烈殉国。杨靖宇牺牲后,敌人残忍地铡下了他的头颅,又剖开了他的腹部,惊骇地发现胃肠里尽是未能消化的枯草、树皮和棉絮,没有一粒粮食,日寇无不震动。他用鲜血浇灌着和平之花,用生命捍卫了人类的正义
⑷ 抗美援朝和平鸽
上图是一枚“和平万岁”纪念章,中间画的就是当时人人皆知的抗美援朝的和平鸽。
这只和平鸽的作者是大名鼎鼎的毕加索,上世纪50年代毕加索由于为世界和平运动设计绘制象征和平的“和平徽章”而被授予斯大林奖。
此纪念章有“大鸽子”(4.5cm)和“小鸽子”(4cm)之分,大鸽子是配发给志愿军军级以上人员的。
⑸ 潘鹤的艺术年表
1925年
12月生于广州市。5岁上学,课余请家庭教师补习“四书”、“五经”。
1937年
中日战争爆发前夕,就读于香港大屿山东涌华英中学。
1938年
就读于香港德明中学,开始酷爱水彩写生。课余进修古文及诗词,老师为林琴南弟子贺芜庵。
1939年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为避战火回沦陷区佛山镇定居。开始酷爱人物雕塑及书法。
1940年
塑拜伦、雪莱、肖邦、贝多芬、李斯特、舒伯特、拿破仑、林肯、李惠仪、父亲、外婆及自塑像。
1941年
酷爱油画写生,绘自画像、父亲半身像及李惠仪像多幅。塑屠格涅夫、陀斯妥耶夫斯基、陈伟良、陈健行、孔政枢(黄少强舅父)、李广海夫人及开始有主题性的雕塑创作,皆以李惠仪为描写对象。
1942年
随黄少强学中国水墨人物画,酷爱速写及油画创作,创作油画《母与子》、《数米待炊》、《抢食》及雕塑《求理解》、《不合理的社会》等。在黄少强指导下,于高奇峰诞辰纪念日举办六人联合展览。
1943年
塑黄少强、钟弃釜、陈钧颐及家人等十多座泥像。塑邓芬、陈友琴、黄笃丞、孔维新、陈质农、李道轩、邓瑞瑛等泥像。结识梅雨天、徐东白、李风公等画家。
1944年
逃离沦陷区偷渡到澳门,结识夏刚志(意大利雕塑家)、高剑父、杨善深、余本、陈福善、简琴石。为简均、李珠、何贤之父、任剑辉等若干富豪名流塑像。曾削发投奔竹林寺为僧。
1945-49年
太平洋战争结束后,来往于香港广州之间,结识周方、联合国画家玛丽安及符罗飞、陈锡均、丁纪凌、鲍少游等美术家及香港一些官员如港督葛亮洪等,并加入香港艺术协会,参加过两届美展并售出3幅水彩画给英国官员。报名美国波士顿美术馆学院,由于广州面临解放而未成行。其间曾塑赵少昂、冯翰伯、云逢铨铜像及高尔基像。
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广州解放,乘坐首班香港至广州火车回国。
1950年
就读于广州华南人民文艺学院,任学生代表。三个月后被派往中山县征粮及整顿农会,随后又派往土地改革试点工作队任土委会宣教委员及千作组组长。土改运动结束后借调到华南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编辑出版部任代组长。其间发动学院同学绘制抗美援朝宣传画一百幅后又派往广州市民主改革工作队到省邮电总局任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工作队组长。曾以旧作高尔基像参加省第一届美展。
1951年
筹办广东省土改展览会,塑造大型毛主席胸像,并合作3公尺高的毛主席全身像立于土改展览会广场。创作《保卫胜利果实》雕塑稿。
1952年
筹办广东省美术工作室,前后发表过大量连环画、年画、门画、招贴画的普及美术。曾被提名留学苏联6年,后因本人家庭负担重不便远离。
1953年
筹办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任专职理事,负责创作委员会组织工作。出席第二届全国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为广东省第二届美展创作《当我长大的时候》。
1954年
被中国美术家协会批准为会员。
1955年
作品《当我长大的时候》代表国家在瑞士举行的国际母亲节大会陈列,并送波兰参加第五届世界青年联欢节。
1956年
广东省筹备广东省美术学院,未及成立。中央已批准中南美专南迁。被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创作《艰苦岁月》、《两代》。
1958年
文艺整风后全家下放高要新桥乡,半年后回城。患格林巴里综合症,病危。《艰苦岁月》被选参加社会主义国家造型艺术展在莫斯科展出。
1960年
出席全国第三届文代会。创作《省港大罢工》、《得了土地》、《洪秀全》。是年调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任讲师、教研组长。
1961年
大部分时间教学及参加各种政治运动。教学期间利用带学生上山下乡机会,在田间渔港速塑过一批工农群众头像,作油画人像和一批水彩风景。
1962年
受中国电影家协会委托创作《文艺女神》,木雕小品《童工》、《渔家小妹妹》、《侨女》,前二件为中国美术馆收购。
1965年
为韶山毛主席故居创作《毛主席青年时代》。
1966年
为人民大会堂广东厅创作一对共12平方米的《广东风貌浮雕》,接近完成,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毁。
1967年
文化大革命期间被定性为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关进牛栏监禁并被批判斗争。释放后又被迫介入华南师范学院两派为争建毛主席像而引发的著名广州市第一场大规模武斗。
1968年
下放广东三水原劳改场参加干校劳动改造,负责管牛群。
1969-75年
从干校借调回广州塑造12米毛主席像。借调期间为星火燎原馆进行大量集体创作,其中个人创作有《世界革命系列》、《农业文明》等雕塑。
1976年
患腹膜炎病危,先后在腹部开刀8次。为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创作《大刀进行曲》,为省美展创作《路》,为星火燎原馆合作《攻占总统府》。
1977年
文化大革命基本结束,被选为广东省美协副主席,任广州美院雕塑系主任、副教授。参加南昌起义纪念碑浮雕创作,任创作组组长。
1978年
调北京参加毛主席纪念堂广场雕塑创作。在京创作《鲁迅》、《白求恩》、《铜墙铁壁》。参加《广州解放纪念碑》征稿,从108个方案中获选。与梁明诚合作放大雕塑制作,1980年落成。
1979年
北京成立毛主席纪念堂修改广场雕塑筹委会领导小组,被任命为领导成员。随考察团赴罗马、梵蒂冈、米兰、威尼斯、佛罗伦萨、拿不勒斯、庞贝遗址及巴黎等地考察。
1980年
为中山县温泉宾馆树立室外雕塑,为雕塑进入宾馆开路;为石景山开路,为珠海市荒郊建立《珠海渔女》,为先有雕塑后有城市,先有雕塑后有传说开路。写《雕塑主要出路在室外》等多篇文章,发表于广州报刊,后转载于北京《美术》杂志并作专题演讲。向广州美院申请由雕塑系毕业班与华丁设计院合办雕塑与建筑相结合的一年制培训班,被院领导否决制止。一月从欧洲考察回国后,考察团向国家计委提议成立全国城市雕塑领导机构,拨款复兴城市雕塑。建议把广州解放纪念碑领导小组保留兼管广州市户外雕塑,被批准并任命为副组长。
1981年
组织创作珠海市烈士陵园长48米摩崖石雕。协同深圳市政府筹建特区室外雕塑领导机构,规划全市雕塑布局,被任命为总顾问。
1982年
8月中央批复成立全国城市雕塑领导小组及艺术委员会,被任命为副主任。在成立大会上宣读《社会主义是城市雕塑最佳土壤》一文。为汕头创作《自我完善》(石雕)。10月,作品《水仙》、《凌霄岩》等参加“韩国90现代中国画代表作家展”。
1983年
为深圳市政府大院建立《开荒牛》铜像及《艰苦岁月》铜像。陈嘉庚铜像、李铁夫铜像落成。广州和国大酒店18层外墙1000多平方米鎏金线刻落成。塑《马克思、恩格斯友谊像》。参加香港户外雕塑展。
1984年
在澳门举办《黄笃维潘鹤水彩联展》。创作澳门赵斑澜铜像。
1985年
被选为全国美协常务理事,提升为正教授。开始创作中国政府赠送日本长崎市《和平少女》石像,往日本现场选点。创作中国石油学院《爱因斯坦》铜像、福建泉州望子楼朱幼娟铜像。
1986年
制作《和平少女》石像,专船运送到日本长崎国际和平象征区,并往日本现场指导安装。另外制作1米《和平少女》石像作为国礼,陈列于长崎反原子弹博物馆。创作福建厦门《孙中山总理》铜像、澳门《孙中山医生》铜像、天子山顶《贺龙魂归故里》铜像、深圳《国际友谊泉》约4米群像、珠海《杨匏安烈士》铜像、海丰红场《彭湃烈士》铜像、惠州市《销毁鸦片烟》石像及《虎门战役》浮雕、无锡荣德生铜像。
1987年
翻车落河,掌骨伤折。多次访问日本,随国家副主席王震出席剪彩仪式,并被长崎市民集会邀请为和平代表。创作卢沟桥《怒吼吧!睡狮》、井岗山《王佐》骑马铜像、呼和浩特《和亲》双人骑马铜像、广州南越王墓博物馆红石浮雕墙(约400平方米)、海南岛重作《艰苦岁月》铜像、佛山医院《华佗》铜像、广州起义纪念馆《彭湃》石像、《关山月》铜像、新会《陈经伦》石像。曾组织发动为广州人民公园捐献雕塑并重作《鲁迅》铜像。
1988年
创作海南五指山《冯白驹》10米石像、厦门《马革裹尸》铜像、新会《谭时年》铜像、新会《黄球》铜像、新会《吴鸿亚》铜像、南越王墓博物馆双虎石雕、长沙华天宾馆浮雕、广州广雅中学浮雕。
1989年
创作广州金融大厦浮雕、西安华清池《杨贵妃》石像、汕头《文艺女神》石雕、广州防洪纪念碑、《杨振宁》铜像、(香港)《黄炳明》铜像(香港)。
1990年
创作《黄新波》像、《包玉刚》铜像、(香港、宁波大学)澳门《何贤》铜像、番禺《何贤》石像、广州黄埔区城徽、《包玉刚》石像、恩平《杨贵妃》石像、中山孙文学院《孙中山》铜像、番禺莲花山开拓原地石雕、广西北海港20米解放纪念碑、内蒙古呼尔浩特《乌兰夫》半身铜像。参加《中国当代名家六人雕塑展》,在香港展出。
1991年
创作《杨善深》铜像、《郭文忠》铜像、《伍伟雄》铜像、内蒙古呼尔浩特《乌兰夫》铜立像、(3.3米)茂名《三茂铁路建路纪念碑》(宽约30米)。
1992年
访问欧洲七国20个城市。创作香港希尔顿酒店三鱼喷泉、香港汇德丰大厦《包玉刚》铜浮雕、小型《爱因斯坦》头像(铜)、(杨振宁藏)珠海《雁落平沙》城徽(约20米)。为香港市政局冰雕展制作《自我完善·创作才把美留下来》(石像)、《赵君谋》铜像、《方人定》像。
1993年
访问加拿大温哥华。率代表团到台湾土持《海峡两岸雕塑联展》。省政府正式批准在广州建立潘鹤雕塑园。为广西钦州港建立《孙中山》铜像(连座高25米)。创作天津长城《诗人毛泽东》铜像。创作《陈大河》石像(香港)、九江《朱夕乙江》铜像、高剑父纪念馆《高剑父》石像、《赖少其》像、天津《邓颖超》铜像、《吕坪夫妇》浮雕。
1994年
为珠海淇澳岛建立《重逢》石像(高9.9米)。创作珠海《贝多芬》铜像、新会《自我完善》石像、《试水》石像。
1995年
受聘为第五届全国美展评选评奖委员会副主任。创作海南海口《金牛》铜像、虎门太平广场《禁烟喷泉》(宽30米)、新会宾馆《和平少女》人体原稿石雕。深圳观澜镇批准筹建潘鹤雕塑公园。
1996年
受聘美国亚特兰大奥运会雕塑博览会咨询委员。赴美国波士顿参加16届国际雕塑会议。代表来自三十多个国家。筹建广州市雕塑公园,任副主任,在1997年元旦落成。重作《自我完善》石像,重作《艰苦岁月》铜像,完成《重逢》雕像。
1997年
受国务院组团赴香港为97香港回归纪念像选点。受聘为97香港回归美术展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及97香港回归雕塑大展艺术主持人。与雕塑系老师赴俄罗斯考察。为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柏克莱大学创作《陈嘉庚》铜像。为佛山创作桂华公园石景宜藏书楼环境雕塑群。为天津平津战役馆创作《周恩来》铜像。广西钦州港《孙中山》立像安装工程落成。创作《李萍》石像。为北京卢沟桥重塑《怒吼吧!睡狮》8米高铜狮。完成上海《无名烈士》石像安装工程。为天津制作《周恩来、邓颖超》双人全身石像。广东美术馆展出潘鹤雕塑、油画、水彩一百件,共三个展场,展期半年。
1998年
参加上海城市雕塑国际研讨会,代表有英、美、德、法、意、日、俄、挪威雕塑家十二人。重作《当我长大的时候》石雕。开始创作《詹天佑纪念碑》。
2003年
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颁布“造型艺术终身成就奖”及广东省文艺领军人物称号。
2006年
潘鹤因身体严重不适住院疗养期间不忘雕塑,利用周边医护人员或探病朋友做模特,以速塑方式在病床上创作了数十座小雕塑,号称“床上功夫”。
2007年
广东省广州市政府为其在海珠区筹建占地40亩的“潘鹤雕塑艺术园”。
2008年
“潘鹤雕塑艺术园”首期建设完毕开放迎客。
2008年
中国雕塑学会授予“雕塑艺术终身成就奖”。
2009年
为惠州市叶挺故居博物馆创作的《叶挺像》
2009年
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全国文联及中国美术家协会共同颁布的“首届中国美术奖终身成就奖” 同年受杨振宁博士邀请为广东东莞理工学院创作《杨振宁像》.
2009年
获中国国家画院授予文艺界首批“院士”称号。同年应中国侨联暨美国相关组织邀请参与纪念中美建交30周年文化交流活动,与潘奋合作的大型不锈钢雕塑作品《青枝绿叶》作为国礼于2009年运抵美国新泽西的汉密尔顿国际雕塑园永久收藏。
2010年
获中国美术家协会颁予的“中国美术奖·终身成就奖”;获广东省委宣传部发起并授予的“广东省首届文艺终身成就奖”;为深圳市委大门广场创作主题雕塑《自我完善》(铜,高3米)国为纪念叶挺将军诞辰115周年而创作的5米高骑马铜像《叶挺将军》完成并安在惠州叶帅故居广场,反映“壮志未酬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情感;与潘奋合作为广州光孝寺六祖殿重塑《六祖慧能坐像》(铜,高2米);为配合广州2010亚洲运动会与潘雷合作并完成广州新中轴线亚运标志雕塑《启航》;筹建潘鹤雕塑艺术园内“潘鹤艺术馆”(建筑面积约三千平面,委托潘奋设计并筹建)
2011年
为深圳福田区创作主题雕塑《跨越》(铜,高5米);同年“潘鹤雕塑艺术园”二期工程建设完毕全面向市民开放。
2012年
与潘奋合作为广东肇庆市星湖风景区创作并完成城市雕塑《东坡颂砚》、《绿色飞跃》、《龙舟竞渡》,并构思创作150米超长大型浮雕墙《端州古韵》;同年与潘奋合作完成佛山罗村光明之城工业园13米高金属大型标志雕塑《孕育》。同年,基本完成广州潘鹤雕塑艺术园内“潘鹤艺术馆”建设 。同年,完成内蒙古扎兰屯市乌兰夫故居广场《青年乌兰夫》半身铜像。
⑹ 1953年为纪念抗美援朝颁发的军功章“和平鸽”收藏价值几何
你好,
这个应该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关于收藏品的收藏价值已经回答很多次了。值不值得收藏?它自有物质、精神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它是承载历史、文化、艺术信息的商品,其价值具有不稳定性,随着时代风尚、审美趣味的变化而变化。而整体上呈上升趋势。以书画为例,齐白石的同一幅画,在70年代值100元,而到现在,可达到30万元。至于古代的书画,经年累月,其涨幅就更大了。
在现代社会,从事收藏已成为人们重要的投资手段。相对较低的投入、和相对较高的产出,低风险、高效益的文物收藏已越来越受到有识之士的青睐。在经济日渐繁荣的今天,收藏已不再成为文人雅士的专利,而逐渐成为人们经济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历史上靠收藏而成为巨富的人,实在是数不胜数。明代中叶,因为江南经济的发达,涌现了一大批书画鉴藏家,如文徵明父子、项元汴家族,王世贞兄弟以及董其昌等等。这些收藏家同时又是著名的书画家,他们的收藏一方面推动着当时书画市场的繁荣,同时也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收藏品不仅是财富、更是品位、修养、以及地位的象征。尤其是近年来众多企业参与收藏,充分展示现代企业的层次和魅力,使其在激烈的商战中永远成为大众关注的对象。
收藏在改变人们物质生活的同时,也提升着人们的精神生活。如果说,藏品之于内府,不过是众多国家财产中一部分而已;而对于私人收藏家来说,每一件都有非同寻常的意义。每一件藏品的各个细节:色调、神韵都了然于胸,而且熟知关于它的故事和传奇。它的得与失、来与去、聚与散都与你息息相关。
因此,说收藏可以陶冶情操、修身养性是有道理的。它要求收藏者具备理性的经济头脑的同时,还要有很好的艺术的修养。收藏者在收藏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将自己培养成理性和感性结合得相当和谐的现代人。
至于估价,通过几张图片或者描述这里无法给你准确的评定,即使给出价格也未必准确,而且即便说出来您也未必相信。所以对于真伪和估价建议找行家现场评定。
(以上供你参考吧~希望能帮上点忙~~望你采纳~)
⑺ 这个海报是哪个电影的
同意一楼的意见!
片 名:
太极旗飘扬
剧情介绍:
一九五零年春天,哥哥Jin-tae与Young-shin结婚。虽然生活艰难,Jin-tae仍为弟弟Jin-seok的学业和将来而打算。可是六月二十五日韩战开始后,三人的命运因战乱而开始改写。
韩战爆发后,三人由战场前线的汉城逃至大邱,可惜Jin-tae和Jin-seok两兄弟到大邱后却因为总统法命而被迫入伍。由于战情紧逼,两人未经训练便即被派往前线洛东江与北韩军队展开激战。Jin-tae爱弟深切,向自己的上级提出要求,以自己披甲上阵来换取弟弟免除军务。Jin-tae于是奋勇杀敌,虽然在战场上取得胜利,在另一方面却付上沉重代价……
片 名:艾斯卡达的三次葬礼
剧情介绍:
一个男人被枪击身亡后埋在了美国德克萨斯州西部的沙漠里,后来尸体被发现,又重新葬在了Van Horn镇的墓地。当地一所农场的工头皮特·柏金斯,绑架了一名边境巡警,强迫他挖出了那具尸体。然后皮特用绳子绑着巡警,把尸体驮在骡背上,向着墨西哥的方向展开了一条危险而富有奇幻色彩的旅程。
片 名:极地重生 So weit die Füße tragen (2001)
剧情介绍 :
德国军人基文斯二次大战期间论为战俘,被放逐严寒的西伯利亚东部接受劳改二十五年,经过五年的非人生活后,他矢志逃离这人间地狱,孑然一身展开他那14,000公里的极地逃亡。在三年多的逃亡日子里,他经历漫天风雪,征服祟山岭,走遍西作利亚,乌兹别克,自俄罗斯,蒙古等地,当抵达伊朗时却成为阶下囚,究竟他怎样克服这最后难关呢?
本片改编自真人故事,由夏迪.马田斯(Hardy Martins)执导,其细腻的技巧为本片赢得多项国际影展的最佳电影,而主角宾纳.贝达文(Bemhard Bettemann) 更凭本片勇夺2002年意大利米兰影展的最佳男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