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王一平的人物简介
王一平(1919-1985),男,福建省闽侯县人。 福建省委宣传部原副部长,原省文教办主任,省委宣传部原顾问,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 1985年7月21日,王一平因病在福州逝世。
Ⅱ 唐国忠是谁
演员唐国忠
简介
姓名:唐国忠 职业:演员
作
2008年:《青花瓷》MV 饰演 抢走夏如芝的老大 2009年:《痞子英雄》 饰演:三联会北区堂主 车进 2010年:《艋胛》 饰演:外省挂帮派灰狼保镖 刀疤 2011年:《旋风管家真人版》饰演:季神 2011年:出演周笔畅《黑苹果》MV
编辑本段福建省唐国忠
个人履历
唐国忠,男,汉族,1952年1月生,黑龙江哈尔滨人,1968年9月参加工作,1974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华中理工大学新闻学专业毕业,在职研究生学历,文学硕士,经济师。 现任福建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省社科联主席。
人物生平
1968.09——1983.03,辽宁省昌图县双井子公社插队知青,沈阳起重运输机械厂工人、宣传干事、保卫干事、团委书记、党委办公室副主任(主持工作),沈阳市机电工业局党委宣传部干事、办公室秘书(其间:1980.03—1984.03 在辽宁大学哲学系夜大大专学习)。 1983.03——1985.11,沈阳市机电工业局、市机械工业管理局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副处长)(其间:1985.07—1988.07 在沈阳师范大学政教系大专起点函授本科学习)。 1985.11——1988.08,沈阳市机械工业管理局党委宣传部部长(处长)、局党委委员。 1988.08——1989.00,沈阳市机械工业管理局调研处处长、局党委委员. 1989.00——1990.07,辽宁省政府办公厅正处级秘书。 1990.07——1992.12,河南省政府办公厅正处级秘书。 1992.12——1994.10,河南省委政策研究室副厅级研究员。 1994.10——1998.03,河南省委办公厅副主任(其间:1997.07—1999.07 参加华中理工大学新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习,1999.06 获文学硕士学位)。 1998.03——1998.06,河南省委副秘书长。 1998.06——2003.08,广东省委副秘书长(正厅级)。 2003.08——2005.05,广东省委组织部副部长(正厅级)。 2005.05——2005.12,福建省委常委、教育工委书记。 2005.12——2006.11,福建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教育工委书记。 2006.11——2007.12,福建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2007.12——,福建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兼[1])。 中共十七大代表[2],广东省第九次党代会代表,福建省第八次党代会代表。
当选福建省社科联主席
福建省社科联第六次代表大会26日在福州闭幕。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唐国忠出席大会闭幕式。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省委《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意见》;学习讨论唐国忠代表省委、省政府所作的讲话;审议并通过陈必滔代表省社科联第五届委员会所作的工作报告;审议并通过新的《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章程》;选举产生了省社科联第六届委员会。 在省社科联第六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委员会主席、副主席和秘书长。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唐国忠当选为主席,陈必滔、冯潮华、王碧秀、邓本元、李建平、吴玉辉、吴世农、张志南、陈俊杰、陈笃彬、郑传芳、蔡德奇、潘征、鞠维强当选为副主席,同时聘请了省社科联第六届委员会名誉委员。 唐国忠在省社科联第六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结束时强调,新一届社科联领导班子要不负重托,认真履职,尽职尽责,尽心尽力,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服务意识,更好地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服务。要当好后勤,搞好服务,营造更加宽松和谐的环境和氛围,把社科联建成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之家,为把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成为科学发展的先行区、两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先行区作出更大贡献。
编辑本段老红军战士-唐国忠
唐国忠,1920年3月生,四川南江县红五乡人。曾用名唐贵忠。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革命法庭传令兵、通信员、总供给部警卫员。参加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反三路围攻、反六路围攻和红四方面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交通纺织厂工务股长。解放战争时期,任第359旅东北干部队参谋、吉林军区办事处主任、吉东军分区经建处长、军需科长、独立第6师后勤副部长。参加了辽沈、平津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43军156师后勤部政治委员、测绘学院院务部政治委员,总后351仓库政治委员、3403厂党委书记、总后驻296厂总军代表。1955年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Ⅲ 张志南的人物履历
1979.09——1981.07,福建省龙岩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学习;
1981.07——1988.09,中共福建省龙岩市委组织部副科长;
1988.09——1988.12,中共福建省龙岩市委宣传部部长(副处级);
1988.12——1990.09,中共福建省上杭县委副书记;
1990.09——1991.01,中共福建省上杭县委副书记、代县长;
1991.01——1993.03,中共福建省上杭县委副书记、县长;
1993.03——1995.04,中共福建省上杭县委书记(1993.08—1995.12参加中央党校函授学院本科班经济管理专业学习);
1995.04——1997.04,中共福建省龙岩地委委员、宣传部部长;
1997.04——1997.10,共青团福建省委副书记、党组成员;
1997.10——1998.09,共青团福建省委书记、党组书记;
1998.09——2002.06,中共福建省三明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2002.06——2005.07,福建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正厅级)、办公厅党组副书记;
2005.07——2008.01,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
2008.01——2010.05,福建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省政府党组成员兼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
2010.05——2011.11,福建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省政府党组成员。
2011.11——2013.02,福建省委常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省政府党组成员。
2013.02——,福建省委常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常务副省长、省政府党组副书记。
中共十七大代表;福建省残联第五届主席团主席;“全国百名好公仆”。
Ⅳ 福建省文化厅的领导信息
宋闽旺,男,汉族,1953年9月出生,山西省黎城县人。在职本科学历。曾任福建省委宣传部办公室主任;厦门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挂职);1996年6月任福建省委外宣办、省政府新闻办主任;2000年3月任福建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外宣办主任;2005年2月任福建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2005年7月任福建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中共福建省委第八届委员。
党组书记、厅长。领导省文化厅全面工作。主管党建与监察、人教与老干、计财、文化遗产、改革与发展。
陈 朱,男,汉族,1954年10月出生,福建省福州市人。大学学历。曾任省委办公厅信息处副处长、督查处副处长;邵武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挂职);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2002年8月,任省委文明办副主任(副厅级);2006年3月,任省委宣传部部务会议成员、省委文明办副主任。2007年8月,任省文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党组成员、副厅长。分管社会文化事业、对外对港澳台文化交流、非物质文化遗产及福建艺术职业学院基建、人教与老干工作。
张 远,男,汉族,1964年8月出生,福建省福清市人,在职研究生学历。曾任共青团福建省委经济部副部长、省青企协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省企业家和企业联合会副会长;共青团福建省委常委、青工部部长;2005年6月任共青团福建省委副书记;2006年12月任共青团福建省委副书记、省青联副主席。2008年1月任福建省文化厅党组成员、纪检组长。2009年4月任福建省文化厅副厅长。
党组成员、副厅长、纪检组长。分管纪检监察、党务、文化产业、文化市场管理、省昙石山遗址博物馆基建、省图书馆基建及省少儿图书馆筹建和基建工作。
陈立华,男,汉族,1965年10月出生,福建省诏安县人。在职研究生学历。曾任福建省审计厅基建审计处副处长、行政事业审计处副处长;福建省文化厅计财处兼文化经济处副处长;福建省文化厅计财处处长;福建省文化厅办公室主任。2005年12月任福建省文化厅党组成员;2006年1月任福建省文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党组成员、副厅长。分管艺术事业、体制改革、计财后勤事务工作。
郑国珍,男,汉族,1953年3月出生,福建省仙游县人。大学普通班学历,文博副研究馆员。曾任福建省文化厅文物处副处长;福建省文物局副局长、局长。2008年8月任福建省文化厅党组成员、省文物局局长。
党组成员、省文物局局长。分管文物工作。
卢鸿筠,女,汉族,1953年11月出生,福建省福州市人。在职本科学历,图书副研究馆员。曾任福建省图书馆副馆长,福建省文化厅对外处处长兼福建省闽台文化交流中心主任;福建省文化厅人事教育处处长。2010年9月任福建省文化厅副巡视员。
协助分管人教与老干、社会文化事业工作。
Ⅳ 黄晓炎的履历
1979.09——1983.08,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系地理专业学习,获理学学士学位;
1983.08——1984.08,福建省南安县码头公社专职团干;
1984.08——1984.11,福建省南安县码头公社(乡)党委副书记;
1984.11——1985.03,共青团福建省南安县委副书记;
1985.03——1987.07,共青团福建省南安县委书记(其间:1987.04—1987.06在中央团校干部培训班学习);
1987.07——1993.10,共青团福建省泉州市委副书记(其间:1988.03—1989.03为泉州市直机关驻德化县赤水乡扶贫工作队队长兼任乡党委副书记;1993.02—1993.07在省委党校学历班学习);
1993.10——1995.06,中共福建省德化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其间:1995.05—1995.07在福建省委党校宣传部长培训班学习);
1995.06——1997.12,共青团福建省泉州市委书记(其间:1997.03—1997.07在福建省委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
1997.12——1998.04,共青团福建省委副书记、党组成员;
1998.04——2001.12,共青团福建省委副书记、党组成员,省青联副主席;
2001.12——2002.12,共青团福建省委副书记(2002.06起主持团省委工作)、党组成员,省青联主席(其间:2002.03—2002.05在中央党校选调生班学习);
2002.12——2003.06,共青团福建省委书记、党组书记,省青联主席;
2003.06——2004.08,共青团福建省委书记、党组书记,省青联名誉主席;
2004.08——2005.01,福建省旅游局党组副书记、局长;
2005.01——2008.05,福建省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其间:2007.03—2008.01在中央党校一年制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
2008.05——2009.01,中共福建省龙岩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党组书记、代市长;
2009.01——2012.01,中共福建省龙岩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党组书记、市长;
2012.01——2013.08,中共福建省龙岩市委书记;
2013.08——2014.08,中共福建龙岩市委书记,龙岩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
中共福建省第八届委员会候补委员(2006.11)、第九届委员会委员(2011.11) ,福建省十届人大常委会委员(2003.01),福建省第十届、十一届人大代表,泉州市第十届人大代表(南安)、泉州市第十二届人大代表(德化),南安县第九届、第十届人大代表。
Ⅵ 唐国忠的人物履历
1968.09——1983.03,辽宁省昌图县双井子公社插队知青,沈阳起重运输机械厂工人、宣传干事、保卫干事、团委书记、党委办公室副主任(主持工作),沈阳市机电工业局党委宣传部干事、办公室秘书(其间:1980.03——1984.03 在辽宁大学哲学系夜大大专学习)。
1983.03——1985.11,沈阳市机电工业局、市机械工业管理局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副处长)(其间:1985.07——1988.07 在沈阳师范大学政教系大专起点函授本科学习)。
1985.11——1988.08,沈阳市机械工业管理局党委宣传部部长(处长)、局党委委员。
1988.08——1989.00,沈阳市机械工业管理局调研处处长、局党委委员.
1989.00——1990.07,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正处级秘书。
1990.07——1992.12,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正处级秘书。
1992.12——1994.10,中共河南省委政策研究室副厅级研究员。
1994.10——1998.03,中共河南省委办公厅副主任(其间:1997.07——1999.07 参加华中理工大学新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习,1999.06 获文学硕士学位)。
1998.03——1998.06,中共河南省委副秘书长。
1998.06——2003.08,中共广东省委副秘书长(正厅级)。
2003.08——2005.05,中共广东省委组织部副部长(正厅级)。
2005.05——2005.12,中共福建省委常委、教育工委书记。
2005.12——2006.11,中共福建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教育工委书记。
2006.11——2007.12,中共福建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2007.12——2011.9,中共福建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兼 )。
中共十七大代表 ,广东省第九次党代会代表,福建省第八次党代会代表。
2011.10——广东省政协党组副书记。
2011.12.23——增补为广东省政协委员。
2012.1.15——2013.1.28任广东省政协副主席。
Ⅶ 福州三坊七巷都出过哪些名人
“三坊”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是: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吉巷。
黄 璞(867-?)唐昭宗大顺二年进士,诗人,官至崇文阁校书郎,故居现黄巷36号;
余 深(生卒不详)宋神宗元丰五年进士,历任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御史中丞等职,封卫国 公,曾居安民巷内,门号不详;
陆 蕴(约1071-1120)宋宣和年间人,官至御史中丞,后任福州知州,曾居衣锦坊;
陆 藻(?-1129)宋宣和年间人,陆蕴之弟,以列曹侍郎出知泉州,曾居衣锦坊;
陈 烈(1012-1087)宋著名学者,曾任福州州学教授,故居在郎官巷内,门号不详;
陈 襄(1017-1080)宋庆历二年进士,理学家,曾任开封府推官、刑部郎中、提举司天监等职。故居在塔巷内,门号不详;
郑 穆(1018-1092)宋皇佑五年进士甲科,曾任国子监直讲、汾州通判、杨王府赞善等职。故居在文儒坊内,门号不详;
郑性之(1172-1255)宋嘉定元年状元,朱熹学生,官至参知政事(副相)兼知枢密院事(最高军事长官)。故居在吉庇巷(今吉庇路),现无存;
林 瀚(1434-1519)明成化二年进士,曾任南京兵部尚书,府第现文儒坊42号;
张 经(1492-1555)明正德十二年进士,官至兵部尚书,故居现文儒坊尚书里;
林 泮(?-约1524)明成化八年进士,官至南京户部尚书。其兄清源、弟浚渊皆进士,时称“闽中三凤”。曾居黄巷内,门号不详;
林廷玉(?-约1530)明成化二十年进士,官至都御史。曾在衣锦坊内居住,门号不详;
许 友(1615-1663)清顺治年间人,不仕,以诸生终。工书、善画、能诗,时称“三绝”。故居光禄坊内,门号不详;
陈 帙(生卒不详)林则徐之母,故居现文儒坊19号;
林 佶(1660-?)康熙三十八年举人,五十一年钦赐进士,书法家,官至内阁中书,故居在光禄坊,门号不详;
林 侗(1628-1716)清康熙年间贡生,林佶之兄,工隶书,研究金石,著作颇丰。故居在光禄坊,门号不详;
李 馥(1662-1745)清康熙年间官至浙江巡抚,曾在内黄巷居过,门号不详;
黄莘田(1683-1768)康熙四十一年举人,诗人,官至广东四会县知县,故居现光禄坊早题巷4号;
林枝春(1699-1762)乾隆二年榜眼及第,历任武英殿纂修官、翰林院侍讲学士、江西学政等,曾居黄巷,门号不详;
甘国宝(1709-1776)清雍正十一年武进士,历任福建提督、台湾总兵、九门提督等,故居现文儒坊51号;
沈绍安(1767-1835)福州脱胎漆器创始人。漆器店曾开在杨桥巷双抛桥附近;
张际亮(1799-1843)道光十五年举人,诗人。曾居郎官巷,门号不详;
郭阶三(生卒不详)清嘉庆二十一年举人,曾任连城、同安县教谕,所生的五个儿子皆登科第,盛及一时,故居现黄巷4号;
郭柏荫(1805-1884)清道光十二年进士,郭阶三之子,历任广西巡抚、湖北巡抚、署理湖广总督等职,故居现黄巷4号;
郭柏苍(1815-1890)清道光二十一年举人,郭阶三之子,一生大都致力于福州的水利建设和研究整理地方文献,故居现黄巷4号;
郭化若(1904-1995)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生,郭阶三之重孙,解放后历任上海防空司令员兼政委、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等职,为一代儒将,故居现黄巷4号;
赵 新(1802-1876)清咸丰二年进士,官至陕西督粮道。故居在黄巷内,门号不详;
林昌彝(1803-约1854)道光十九年举人,文学家,曾在建宁、邵武、广州等地讲学,一生著作颇丰。故居在宫巷内,门号不详;
刘齐衔(1815-1877),道光二十一年进士,林则徐长婿,官至河南巡抚,故居现宫巷14号;
刘齐衢(1813-1860)道光二十一进士,刘齐衔兄,历知四川兴文、荣县、江津等县。故居光禄坊10-13号,现无存;
刘崇佑(1877-1942)清光绪二十年举人,刘齐衔之孙,著名律师,故居现宫巷14号;
刘崇伟(1878-1958)刘齐衔之孙,著名工商企业家,福州电气公司和电话公司创始人之一,故居现宫巷14号;
刘崇杰(1880-1956)刘齐衔之孙,著名外交家,民国时期曾任外部部常务次和、驻德意志兼奥地利特命全权公使等职。故居现宫巷14号;
陈寿祺(1771-1834)清嘉庆四年进士,学者、教育家,.官至记名御史,故居现黄巷36号;
梁章钜(1775-1849)清嘉庆七年进士,文学家,官至广西巡抚、江苏巡抚,故居现黄巷36号
沈葆祯(1820-1879)道光二十一年进士,林则徐次婿,曾任福建船政大臣等职,官至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故居现宫巷26号;
沈瑜庆(1858-1918)清光绪十一年举人,沈葆祯之子,官至贵州巡抚。故居现宫巷26号;
沈觐寿(1907-1995)沈葆祯曾孙,著名书法家,曾任福州书画院副院长、福建省书法协会副主席、福州市书法篆刻研究会会长等。故居现宫巷26号;
林聪彝(1824-1878)林则徐之子,历任内阁中书、六部主事、衢州知府、浙江补用道、署浙江按察使、杭嘉湖海防兵备道等职。故居现宫巷24号;
林炳章(1875-1923)光绪二十年进士,林聪彝之孙,陈宝琛长婿,曾任福建省财政厅长、闽海关监督等职,故居为现宫巷24号;
林 翔(1881-1935)日本明治大学法学博士,林聪彝孙,历任民国军政府总检察厅检察长、特别刑事审判所所长、最高法院院长、考试院铨叙部部长等职。故居现宫巷26号;
林恩溥(1893-1933)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毕业,林聪彝孙,民国时间任福建省建设厅正兼福州务局局,主持拓宽改建鼓楼至万寿桥主干道(今八一七路)、在台江兴建6座码头等。故居现宫巷26号;
梁鸣谦(1826-1877)清咸丰九年进士,被聘入福建船政局幕府,此后一直追随沈葆祯,成为得力助手。后回福州鳌江书院任教。故居在文儒坊闽山巷,门号不详;
陈承裘(1827-1885)清咸丰元年进士,清工部尚书、刑部尚书陈若霖之孙,末代皇帝溥仪的老师陈宝琛之父,故居现文儒坊47号;
罗丰禄(1850-1901)福建船政学堂驾驶专业毕业,曾任李鸿章幕僚,从事外交翻译工作,后出使英国并兼任驻意大利、比利时两国大使。故居在光禄坊内,门号不详;
严复(1854-1921),近代著名思想家。故居现郎官巷20号;
严叔夏(1897-1962)严复三子,解放前曾任福建协和学院(福州大学前身之一)中文系主任、文学院院长等职,解放后曾任福州市副市长。故居现郎官巷20号。
蓝建枢(约1856-?)福建船政学堂第三期毕业生,留学美国。清末曾任“海镇”巡洋舰管带、海军管理部部长,民国初任海军总司令部左司令(后改称第一舰队司令)、海军总司令等职。故居在吉庇巷内,门号不详;
陈衍(1856-1937),清光绪八年举人,《福建通志》总纂,故居现文儒坊大光里8号;
林葆怿(1863-1927),清光绪六年考入福建船政学堂,后赴英留学,民国7年任海军总长。故居现衣锦坊酒库弄,门号不详;
郑孝胥(1860-1938)清光绪八年举人,曾由陈宝琛推荐任溥仪老师,后又任伪满洲国国务总理大臣,故居现衣锦坊洗银营14号;
刘冠雄(1857-?)民国海军总长,故居现宫巷11号;
陈元凯(生卒不详)清光绪十五年举人,曾任粤东县令,林觉民岳父。故居现大光里23号;
何振岱 (1867-1952)清光绪二十三年举人,诗人,书法家,曾受聘重修《福州西湖志》,任总纂。一生诗作颇丰。故居现文儒坊大光里21号
林白水(1874-1926)近代民主革命者,报人,教育家,曾在文儒坊创办福建省第一所具有进步色彩的中小学“福州蒙学堂”,旧址在今文儒坊36号福州第九塑料厂内;
林 旭(1875-1898)戊戌六君子之一,曾在郎官巷居住,门号不详;
陈 箓(1877-1939)福建船政学堂学生,后获巴黎法律大学法学学位,曾任国民政府外交部外交司司长、驻墨西哥特命全权公使、驻法国全权公使、外交总长、南京日伪“维新政府”外交部长等职。故居光禄坊内,门号不详;
陈季良(1883-1945)江南水师学堂驾驶班毕业,原名“陈世英”,轰动中外的中日“庙街事件”主角,民国时期曾任海军第一舰队司令,兼任厦门警备司令,后又任海军陆战队总指挥等职。故居现文儒坊 号;
林觉民(1887-1911)),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故居现杨桥东路17号;
谢葆璋(1865-1940)天津北洋水师学堂驾驶班首届学生,冰心之父,曾任烟台海军练营管带、民国海军部次长、海道测量局少将局长等职。故居现杨桥东路17号;
谢冰心(1900-1999)著名女作家,故居现杨桥东路17号;
王冷斋(1892-1960)曾就读福建陆军小学堂,为保定军官学校第二期学生,民国26年任河北省第三行政区督察专员兼宛平县县长,与日军正面交锋,亲历“芦沟桥事变”。曾居黄巷,门号不详;
郁达夫(1896-1945)著名作家,1936年至1938年间出任福建省政府参议、公报室主任,曾客居光禄坊10-13号刘家大院内;
刘攻芸(1900-1973)英国伦敦大学经济院毕业,获博士学位,民国时期曾任中央银行总裁,又任财政部部长。1948年建议蒋介石再发银圆券,并为蒋介石秘密运送黄金去台湾。故居光禄坊10-13号,现无存。
高拜石(1901-1969)民国时曾任《福建民报》、《建国日报》总编辑,后赴台,任台湾省新闻处主任秘书。1958年起在台湾《中央日报》副刊上开设专栏,前后达十年之久。故居在杨桥巷口,今无存;
王 助(1914-1941)革命先烈,1931年入党,曾任XXXXX福建省委委员兼宣传部部长,1939年5月受新四军委派,与范式人一起在安民巷53号设国民革命军新编陆军第四军驻福州办事处;
范式人(1909-1986)1932年入党,曾任红军闽东独立师政治部主任、XXXXX福建省委常委组织部长等职,解放后任江西省委副书记,中央人民政府粮食部副部长、邮电部副部长,XXXXX福建省委第二书记兼省军区第一政委等职,1939年在安民巷53号国民革命军新编陆军第四军驻福州办事处工作;
沈幼兰(1890-1964)福州“兰记”漆器店创办者,曾是全市最大的漆器店。民国15年在美国费城建一百五十周年展览会上,“兰记”产品获一等执照奖,三年后以菲律宾召开的工商业交易会上其产品又获特等金牌奖。故居在今杨桥路,门号不详;
陈体诚(1896-1942)工程师,毕业于美国加基钢铁学院桥梁工程专业,民国七年被选为首届中国工程学会会长,后任福建省建设厅厅长兼财政厅长、西北公路特派员兼甘肃省建设厅厅长等职。故居在光禄坊内,门号不详;
庐 隐.(1899-1934)著名女作家,出生于南后街,具体地址不详。
翁良毓(1905-1926)省立福州师范学校毕业,曾在上海受到李大钊的教导,民国十四年当选为福建学生联合会副理事长,后开设“福州书店”,销售进步书刊,该店也成为团组织地下交通联络点,后被特务杀害。故居在衣锦坊雅道巷内,门号不详。
Ⅷ 帮忙找多位姓叶的历史名人
1, 叶向高:
叶向高,字进卿,号台山,生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 (公元1559年),卒于明熹宗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福建福清人。父亲叶朝荣官至养利知州。叶向高于神宗万历十一年(公元1583年)中进士,授庶吉士,进编修,升为南京国子监司业,改左中允。后被召为左庶子,充皇长子侍班官。不久,又升任南京礼部右侍郎,后改任吏部右侍郎。“妖书《续忧危蛇议》”一案兴起后,他上书首辅沈一贯,力请不要株连无辜,引起沈一贯的不满,因此受沈抑制,以致他九年未得升迁。
沈一贯罢职后,万历三十五年五月叶向高晋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成为宰辅。次年,首辅朱赓病死,他升为首辅。
当时,神宗已久不视朝,阁臣李廷机又因受舆论攻击,居家不理政,内阁中仅剩叶向高一人。面对朝政混乱,党派之争愈演愈烈,矿监税使大肆扰民,民变迭起等严重情况,他力奏增加阁臣,补充其他空缺官职和停罢矿税,前后上奏达百余次。昏庸的神宗却充耳不闻。叶向高对于党争则尽力居中调停,希望都能求同存异,以国事为重。但因党派之间积怨已深,他的调停也难见成效。经过多次的调停失败,叶向高深感自己已无能为力,便坚决请求辞官,于万历四十二年八月晋少师兼太子太师,致仕。. 光宗泰昌元年(公元1620年),家居六年后的叶向高被召为首辅,但未等他有所作为,光宗就病死了。
熹宗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叶向高晋中极殿大学士,第三次担任首辅。熹宗幼年登基,受其乳母客氏和宦官魏忠贤操纵。魏忠贤执掌司礼监,利用代替皇帝批阅奏章的大权,兴风作浪,先后将吏部尚书周嘉谟、大学士刘一燎等一批正直大臣逐出朝廷。叶向高为人光明磊落,扶植贤良,极尽所能地保护了帅众、陈良训、熊廷弼等一批朝臣幸免于难。天启四年,魏忠贤势力强盛,开始大杀东林党人,凡朝中正直之士,都被加上东林党的罪名,或流放、或杀害。魏忠贤的党徒王绍徽还编制了黑名单称《东林点将录》。叶向高因是朝中清流的代表,被列为东林党首魁。叶向高眼见黑云压城,自己又独木难支,遂于同年七月致仕。
公元1627年,熹宗去世,叶向高亦于同年病逝,享年 69岁。思宗(崇祯帝)即位,在诛杀了魏忠贤后,追赠他为太师,赐谥号为文忠。
http://www.xiangqing.cn/site/lsrw/lsrw30.htm
2,叶绍翁
南宋中期诗人。字嗣宗。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瓯),本姓李,后嗣于龙泉(今属浙江)叶氏。生卒年不详。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与葛天民互相酬唱。<BR> 叶绍翁是江湖派诗人,他的诗以七言绝句最佳,如《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历来为人们所传诵。其他如《夜书所见》写儿童夜挑促织,景象鲜明,反衬出客中的孤寂;《嘉兴界》写江南水乡景色,颇饶风味;《田家三咏》写田家的生活片断,平易含蓄,词淡意远,耐人寻味。另外,周密《齐东野语》载其咏史诗《汉武帝》一首,颇尽讽刺揶揄之能事。<BR> 叶绍翁诗集《靖逸小集》,有《南宋群贤小集》本。他别著《四朝闻见录》,杂叙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轶事,颇有史料价值,有《知不足斋丛书》本、《丛书集成》本.
Ⅸ 请问谁知道福建省统战部、宣传部最新的领导名单
福建省宣传部部长唐国忠,副部长朱清、蔡小伟、张宗云、马照南
福建省统战部部长张燮飞,副部长张剑珍、李韧、陈大明,翁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