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宣传策划 > 夏至宣传

夏至宣传

发布时间:2022-05-07 23:27:22

① 夏至是太美了请你结合短文内容给家乡三峡拟一则动人的宣传语吧

先是用拟人的手法,通过太阳、月亮、炊烟、涛声,写出了家乡之美。接着通过男人爬山、女人下地写出了家乡人民的勤劳。最后通过男人想着这个地方 ,女人梦着这个地方 ,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无限热爱之情

② 中国的传统节日中有哪些活动

中国法定节日有:
新年(1月1日);春节(农历新年);国际劳动妇女节(3月8日);植树节(3月12日);国际劳动节(5月1日);中国青年节(5月4日);护士国际节(5月12日);儿童节(6月1日);中国共产党诞生纪念日(7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8月1日);教师节(9月10日);国庆节(10月1日);记者节(11月8日)。

中国的元旦:
据传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的诗中。南北朝时,南朝萧子云的《介雅》诗中也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


中国重大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此外,各少数民族也都保留着自己的传统节日,诸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彝族的火把节、瑶族的达努节、白族的三月街、壮族的歌圩、藏族的藏历年和望果节、苗族的跳花节等等。
春节是中国人一年中的第一个传统佳节。过去,春节被称为“新年”,因为按照中国历史上一直沿用的农历,这天是正月初一,为新一年的开头。据记载,中国人民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它是由虞舜兴起的。公元前两千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算是正月初一。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1911年辛亥革命后,中国采用公历纪年,农历新年便改称“春节”(大约在公历1月下旬到2月中旬之间)。


春节时,家家贴春联、贴年画、装饰居室。春节前一夜叫“除夕”,是家庭团聚的重要时刻,全家人欢聚一起,吃一顿丰盛的“年夜饭”;许多人通宵不眠,称“守岁”。次日,大家便开始到亲朋好友家里“拜年”,相互问候,祝愿在新的一年里万事如意。春节期间,传统的文娱活动以狮子舞、龙灯舞、划旱船、踩高跷最为普遍。


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这是春节后的第一个月圆之夜。相传,汉文帝(前179—前157年)为庆祝周勃于正月十五勘平诸吕之乱,每逢此夜,必出宫游玩,与民同乐,并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司马迁创建《太初历》,将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隋书·音乐志》日:“每当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戏为戏场”,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过元宵节,有吃元宵和观灯的习俗。元宵以糯米粉为皮,内裹果料糖馅,圆形,是“团圆”的象征。元宵节观灯始于公元一世纪,沿至当代仍在各地盛行。每到元宵节之夜,许多城市举办灯会,展出各种彩灯,造型新奇,千姿百态;在农村,则举行文娱活动,如放焰火、踩高跷、耍龙灯、扭秧歌、荡秋千等。


中和节在农历二月二,俗称龙抬头。此时正值惊蛰前后,春归大地,万物复苏,蛰伏在泥土或洞穴中的昆虫蛇兽将从冬眠中醒来,传说中的龙也从沉睡中醒来,故名龙抬头。古时龙是神圣的象征,所以就借龙来驱逐害虫。明代曾流行熏虫儿,二月二这天人们要把元旦祭祀余下的饼,用油煎,以此熏床和炕,叫熏虫儿。在农村,老百姓用草木灰蜿蜒围宅一圈,再入院内绕水缸一圈,中引龙回。有趣的是,这天的饮食也多以龙为名。吃水饺叫吃龙耳,吃春饼中吃龙鳞,吃面条叫吃龙须,现在的“龙须面”大概就是由此得名的。小孩这天剃头理发,叫“剃龙头”。妇女在这天还不动针线,据说是为了避免伤龙眼。也还有以蜡烛照房子墙壁,有“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之语。不过这个节日现已被人们遗忘了,但吃春饼等习俗至今还有。


清明扫墓祭祖 4月5日前后为清明节。清明节古时也叫三月节,已有2000多年历史。公历四月五日前后为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清明节原是祭祀祖先的节日,而如今更多的是在这一天开展祭扫烈士陵墓、悼念先烈的活动。清明时分,天气转暖,草木复萌,人们常常结伴到郊外踏青、放风筝、欣赏春光,所以清明节有时也被称做"踏青节"。


端午悼念爱国先人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本名“端午”。《太平御览》卷三十一引《风土记》有“仲夏端五,端,初也”之句。一般认为,它是为纪念中国古代诗人屈原而产生的。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年)是战国时期楚国人,他因自己的政治理想无法实现,又无力挽救楚国的灭亡,当秦国灭楚后,五月初五抱石投汩罗江自沉;江边群众得知,便纷纷驾舟打捞屈原尸体。为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后人把这天定为端午节。每逢此节,民间有带香袋、吃粽子、赛龙舟习俗。香袋表示屈原的品德节操如馨谥艺,万古流芳:粽子原是防止鱼把屈原的尸体吃了,后成为节日食品,划龙船则表示去营救屈原。


农历七月初七夜,称“七夕”,是传说中牛郎织女每年相会的日子。是夕,陈瓜果子于庭中,女孩子结彩缕,穿七孔针。据说先穿完者为巧。“乞巧节”,又由于多是女孩子参加,故称“少女节”。 中元节在农历的七月十五。是传说中地官的生日,所以又称“鬼节”。佛教徒这天要设“盂兰盆”,施斋供僧,举行诵经法会以及水陆道场、放河灯等宗教活动。中国大约是在梁武帝时(六世纪上半叶)始设“盂兰盆斋”的。现在,设“盂兰盆”的在民间少见,但放河灯的习俗却仍在一些地区流传下来。


中秋合家团员 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又称“团圆节”。八月十五居秋季之中,故名"中秋"。中秋节最早源于古代帝王秋天祭月的礼制。魏、晋、唐、宋以来,逐渐演变成赏月的风俗。“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一书,而真正形成全国性的节日是在唐代。据传这个中华民族重要节日的形成与“唐明皇梦游月宫”的故事有关。在古代,每逢中秋人们就用精制的糕饼祭奉月神;祭奉之后,全家人分吃,表示合家团圆欢聚。这种风俗,一直流传到今天。


重阳登高敬老 重阳节为农历九月初九,是魏晋以后兴起的节日。“重阳”、“重九”之名,肇于三国时代。主要有五种传统习俗。一是登高,此时秋高气爽、景色宜人,正是游历的好季节,既可以陶冶情趣,又有益于健康。二是插茱萸,可驱秋蚊灭虫害。三是饮酒赏菊。农历九月正是菊花盛开之时,观赏千姿万态的秋菊,喝几盅菊花酒,也重阳节的乐事。四是食重阳糕。人们把粮食制成白嫩可口的米糕,谓之重阳糕,而“糕”又与“高”谐音,食之谓可步步高升。五是开展敬老活动,从古至今重阳敬老之风绵延不绝。


农历十二月(又称腊月)初八,俗称腊八。早先传说这天是释迦牟尼成道的日子,寺院都要煮粥祭佛,后来成为民间习俗,以示五谷丰登。民间有这样一首俗曲;“年年有个家家忙,二十三日祭灶王。当中摆上一桌供,两边配上两碟糖。黑豆干草一碗水,炉内焚上一股香。当家的过来忙祝赞,祝赞那灶王降吉祥”。它反映了过去民间祭灶的情景。这天由于特别热闹,有人甚至认为这是农历新年的“彩排”,所以又称过小年。现在尽管设有在祭灶的了,但每年腊月二十三前后卖的关东糖、至今仍是人们喜爱的传统食品。

③ 选择一个中国传统节日,并介绍它的由来和风俗.

端午节
端午节简介: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 ;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以上各说,各本其源。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

端午节由来与传说: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这里仅介绍以下四种:

源于纪念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源于纪念伍子胥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源于纪念孝女曹娥

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证实: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有一种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文化遗存。该遗存的族属,据专家推断是一个崇拜龙的图腾的部族----史称百越族。出土陶器上的纹饰和历史传说示明,他们有断发纹身的习俗,生活于水乡,自比是龙的子孙。其生产工具,大量的还是石器,也有铲、凿等小件的青铜器。作为生活用品的坛坛罐罐中,烧煮食物的印纹陶鼎是他们所特有的,是他们族群的标志之一。直到秦汉时代尚有百越人,端午节就是他们创立用于祭祖的节日。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经融合到汉族中去了,其余部分则演变为南方许多少数民族,因此,端午节成了全中华民族的节日。

端午节的习俗:

我国民间过端午节是较为隆重的,庆祝的活动也是各种各样,比较普遍的活动有以下种种形式:

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 ,“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划龙舟的传说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节都要举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湾开始举行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在香港,也举行竞渡。

此外,划龙舟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等及英国。1980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1991年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乡中国湖南岳阳市,举行首届国际龙舟节。在竞渡前,举行了既保存传统仪式又注入新的现代因素的“龙头祭”。 “龙头”被抬入屈子祠内,由运动员给龙头“上红”(披红带)后,主祭人宣读祭文,并为龙头“开光”(即点晴)。然后,参加祭龙的全体人员三鞠躬,龙头即被抬去汩罗江,奔向龙舟赛场。此次参加比赛、交易会和联欢活动的多达60余万人,可谓盛况空前。尔后,湖南便定期举办国际龙舟节。赛龙舟将盛传于世。

端午食粽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悬艾叶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可见,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端午节上山采药,则是我国各国个民族共同的习俗。

端午节诗选:

端 午
(唐)文 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律.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竞 渡 歌(节录)
(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节 令门.端 阳
(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七 律.端午
老 舍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参考资料:http://www.qqjia.com/mu/jr622.htm

④ 她凭借《夏至未至》出圈,风头盖过女主角,如今却为何没了动静

不晓得大家还记不记得《夏至未至》这部剧?固然说这部剧的女主角如今曾经退圈了,但是这部剧在当年还是给大家留下了深入的印象。当然了,即使是在当年,这部剧也不是由于男女主角而吸收的观众,由于男女主角的演技都被大家吐槽太差了。大家晓得这部剧,更多的还是由于原著作品的知名度不错,加上配角演员给力,所以这部剧才让观众有了印象。而当初凭仗这部剧顺利出圈的女演员,应该就是出演反派女一号的柴碧云了,她在剧中出演了程七七这个角色。

其实,看到如今的柴碧云,大家都还是会觉得挺可惜的。毕竟,作为一名女演员来说,柴碧云的颜值和演技都算是不错的了,是可以抓住时机走红的。可目前来看,她的知名度和存在感一样很低,假如不是提到《夏至未至》,不是提到了程七七这个角色,应该没有人会记得她了吧?只可以说,她在出圈之后,个人资源和宣传力度都没有跟上,所以当年也只是小火,没有把握好时机迎来大火。

⑤ 端午节的宣传语100字

1. 欢度端午佳节,喜迎四海宾朋。
2. 端午龙舟赛,节日更精彩。
3. 坚持科学发展,促版进社会和谐!
4. 民族节日,代代权传承,端午快乐。
5. 棕香浓浓飘万里,艾草芳芳进千家。
6. 忆大夫九死未悔,怀屈原浩然正气。
7. 赛龙舟,赛出水平赛出游子意。
8. 吃粽子,吃出文化吃出故乡情。
9. 端午节你我共同的节日。
10. 传统佳节端午游,绵山特产任君选。

⑥ 每年的四季,十六节气,各种节日!

四季:春 夏 秋 冬

二十四节气: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署: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中国法定节日有:新年(1月1日,放假一天);春节(农历新年,除夕、正月初一、初二放假三天);清明节(农历清明当日,放假一天);国际劳动妇女节(3月8日,妇女放假半天);植树节(3月12日);国际劳动节(5月1日,放假一天);中国青年节(5月4日,14周岁以上的青年放假半天);端午节(农历端午当日,放假一天);国际护士节(5月12日);儿童节(6月1日,不满14周岁的少年儿童放假一天);中国共产党诞生纪念日(7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8月1日,现役军人放假半天);教师节(9月10日);中秋节(农历中秋当日,放假一天);国庆节(10月1日,放假三天);记者节(11月8日)。

中国重大的传统节日有 春节、元宵节 、 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 等。

2009年节日表大全
1月3日 腊八 [农历] 释迦如来成道日 [农历]
1月4日 黑人日
1月5日 小寒
1月11日 尾牙 [农历]
1月13日 Micheal Brecker 去世
1月18日 小年 [农历]
1月19日 送神 [农历]
1月20日 大寒
1月21日 法王路易十六上断头台
1月24日 华严菩萨圣诞 [农历]
1月25日 除夕 [农历] 世界防治麻风病日

1月26日 春节 [农历]
弥勒佛圣诞 [农历]
1月27日 回娘家 [农历]
1月28日 祭祖 [农历]
1月29日 迎神 [农历]
1月30日 破五 [农历] 路神生日 [农历]
1月31日 定光佛圣诞 [农历]

二月 2月1日 天公生日 [农历]
2月2日 世界湿地日
2月3日 立春
2月7日 国际声援南非日
2月9日 元宵节 [农历]
2月10日 国际气象节 芦笙节(苗族) [农历]
2月13日 黑色星期五
2月14日 情人节
2月15日 中国12亿人口日
2月18日 雨水
2月21日 反对殖民制度斗争日
2月24日 第三世界青年日
2月26日 二月二龙抬头 [农历] 土地公生日 [农历]
2月28日 世界居住条件调查日

三月 3月1日 国际海豹日
3月3日 全国爱耳日
3月4日 释迦牟尼佛出家 [农历]
3月5日 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 海空上师生日 [农历] 惊蛰
3月8日 三八妇女节
3月11日 释迦牟尼佛涅盘 [农历]
3月12日 植树节
3月13日 黑色星期五
3月14日 国际警察日 白色情人节
3月15日 315 消费者权益日 观世音菩萨圣诞 [农历]
3月16日 手拉手情系贫困小伙伴全国统一行动日
3月17日 中国国医节 普贤菩萨圣诞 [农历]
3月18日 全国科技人才活动日
3月20日 春分
3月21日 世界森林日 消除种族歧视国际日 世界儿歌日 世界睡眠日 世界诗歌日
3月22日 世界水日
3月23日 世界气象日
3月24日 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3月29日 三月三 [农历]
3月30日 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 清海上师圆寂日 [农历]

四月 4月1日 愚人节
4月2日 国际儿童图书日
4月3日 寒食节
4月4日 清明
4月7日 世界卫生日
4月10日 三月街(白族) [农历]
4月11日 准提菩萨圣诞 [农历]
4月12日 复活节
4月13日 泼水节(傣历新年)
4月18日 妈祖生辰 [农历]
4月20日 谷雨
4月21日 全国企业家活动日
4月22日 世界地球日 世界法律日 Mosaic浏览器问世
4月23日 世界图书和版权日
4月24日 世界青年反对殖民主义日 亚非新闻工作者日
4月25日 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
4月26日 世界知识产权日 世界儿童日
4月28日 文殊菩萨圣诞 [农历]海空上师出家 [农历]
4月29日 秘书节
4月30日 全国交通安全反思日

五月 5月1日 五一劳动节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日
5月2日 释迦牟尼佛圣诞 [农历]
5月3日 世界哮喘日
5月4日 五四青年节 五四运动纪念日 科技传播日
5月5日 立夏
5月8日 世界红十字日 世界微笑日
5月9日 佛吉祥日 [农历]
5月10日 母亲节 救助贫困母亲日
5月12日 国际护士节 迁徙节(锡伯族) [农历]
5月15日 全国碘缺乏病防治日 国际家庭(咨询)日
5月17日 世界电信日 全国助残日
5月18日 国际博物馆日
5月20日 全国母乳喂养宣传日 中国学生营养日
5月21日 小满
5月22日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5月26日 世界向人体条件挑战日
5月28日 端午节 [农历]
5月30日 五卅运动纪念日
5月31日 世界无烟日

六月 6月1日 国际牛奶日 六一儿童节
6月5日 世界环境日 罗伯特·F·肯尼迪遇刺 伽蓝菩萨圣诞 [农历] 芒种
6月6日 全国爱眼日
6月11日 中国人口日
6月17日 世界防止荒漠化和干旱日
6月20日 世界难民日
6月21日 父亲节 夏至
6月22日 中国儿童慈善活动日
6月23日 国际奥林匹克日 世界手球日
6月25日 全国土地日
6月26日 国际禁毒日(国际反毒品日) 国际宪章日(联合国宪章日)
6月30日 世界青年联欢节

七月 7月1日 中国共产党建党日 香港回归纪念日 国际建筑日 亚洲“三十亿人口日” 青藏铁路线全线通车
7月2日 国际体育记者日
7月4日 国际合作节
7月6日 AK-47突击步枪诞生
7月7日 七七卢沟桥事变——日本全面侵华的开端 小暑 西班牙奔牛节
7月11日 中国航海日 世界(50亿)人口日
7月14日 法国大革命暴发
7月23日 大暑
7月24日 护法韦驮尊天菩萨圣诞 [农历]
7月25日 那达慕(蒙古族) [农历]
7月26日 世界语(言)创立日
7月27日 姑姑节 [农历]
7月28日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7月30日 非洲妇女日

八月 8月1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8月6日 国际电影节
8月7日 立秋
8月8日 中国男子节(爸爸节) 08北京奥运倒计时一周年
8月9日 观世音菩萨成道 [农历] 世界土著人民国际日
8月13日 国际左撇子日
8月14日 火把节(彝族等) [农历]
8月15日 日本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日
8月20日 农历七月初一:鬼门开 [农历]
8月23日 处暑
8月25日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
8月26日 全国律师咨询日 七夕 [农历]
8月29日 卡特里娜飓风

九月 9月1日 大势至菩萨圣诞 [农历]
9月2日 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日
9月3日 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鬼节(农历七月十五) [农历]
9月5日 瑞士萨永中世纪节
9月6日 帕瓦罗蒂去世 韩国童星李爱静去世
9月7日 白露
9月8日 国际新闻工作者(团结)日 世界扫盲日 北京国子监首设免费国学讲堂
9月9日 日本向中国投降签字日
9月10日 教师节 世界预防自杀日
9月11日 9·11美国恐怖袭击事件悼念日
9月12日 龙树菩萨圣诞 [农历]
9月14日 世界清洁地球日
9月16日 国际臭氧层保护日
9月18日 "九·一八"事变爆发 地藏菩萨圣诞 [农历] 农历七月三十:鬼门关 [农历]
9月19日 全民国防教育日
9月20日 全国爱牙日
9月21日 国际和平日
9月23日 秋分
9月27日 世界旅游日 国际聋人节 世界心脏日 世界海事日

十月 10月1日 国庆节 国际音乐日 国际老人节
10月2日 国际和平(与民主自由)斗争日
10月3日 中秋节 [农历]
10月4日 世界动物日
10月5日 世界人居日/国际住房日
10月6日 圣人节 [农历]
10月8日 全国高血压日 世界视觉日 寒露
10月9日 世界邮政日(万国邮联日) 世界蛋品日
10月10日 辛亥革命纪念日 世界居室卫生日 世界精神卫生日 燃灯佛圣诞 [农历]
10月11日 声援南非政治犯日
10月13日 中国少年先锋队诞辰日 世界保健日 国际教师节 采用格林威治时间为国际标准时间日 Netscape浏览器问世
10月14日 世界标准日 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
10月15日 国际盲人节(白手杖节)
10月16日 世界粮食日 结婚纪念日
10月17日 世界消除贫困日
10月22日 世界传统医药日
10月23日 霜降 格鲁吉亚:第比利斯索巴节
10月24日 联合国日 世界发展信息日
10月26日 重阳节 [农历]
10月28日 世界"男性健康日"
10月31日 世界勤俭日 万圣节前夜

十一月
11月5日 观世音菩萨出家纪念日 [农历]
11月6日 柴科夫斯基逝世悼念日
11月7日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纪念日 立冬
11月8日 中国记者节
11月9日 中国消防宣传日(消防节)
11月10日 世界青年节(日)
11月11日 光棍节
11月13日 黑色星期五
11月14日 世界糖尿病日 法国印象派画家莫奈诞生
11月16日 药师琉璃光如来圣诞 [农历]
11月17日 国际大学生节(国际学生日) 国际肺癌日
11月21日 世界电视日 世界问候日 达摩祖师圣诞 [农历] 泰国大象节
11月22日 小雪
11月26日 感恩节

十二月
12月1日 世界艾滋病日
12月2日 废除一切形式奴役世界日
12月3日 世界残疾人日
12月4日 中国法制宣传日
12月5日 (经济和社会发展)国际志愿者日 世界弱能人士日
12月7日 国际民航日 大雪
12月8日 国际儿童电视日
12月9日 "一二·九"运动纪念日 世界足球日
12月10日 世界人权日
12月11日 世界防治哮喘日
12月12日 西安事变纪念日
12月13日 南京大屠杀悼念日 国际儿童广播电视日
12月15日 世界强化免疫日
12月20日 澳门回归纪念日
12月21日 国际篮球日
12月22日 阿弥陀佛圣诞 [农历] 冬至
12月24日 平安夜
12月25日 圣诞节
12月26日 节礼日

⑦ 中国传统节日对世界的影响

中国人向来有“天下一家”的概念,这种古典的世界主义虽然与今天全球意识不同,但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在节日中尤其有这种感觉,似乎要将自己的节日快乐带给普天之下的人民,中秋节更是如此,所谓“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传达的就是这样一种理念。 与中国人一起“举杯邀明月” 一般来说,中秋赏月这样的传统核心节俗是很难与西方世界共享的。欧美人崇拜太阳,对夏至、冬至等特别重视,有点燃篝火的仪式与游戏活动,这跟欧美人的历法传统有关系,太阳历是他们一直奉行的历法,月亮的圆缺没有时间标志意义。对欧美人来说,中国人的月亮节是独特的,甚至是神秘的。但是,对月亮的崇拜也是一个世界性的现象,我们在美洲印第安人那里,看到了人们对月亮的重视,加拿大印第安土著人在月圆时节,要对月熏香,这种习俗至今仍在传承。非洲的坦桑尼亚也有一年一度的月圆节,类似中国的中秋节。他们在月圆之夜,全村人到村外围坐一起,安静地欣赏明月。等到深夜,一起歌舞,通宵达旦。 当然,与中国邻近、在文化上有着紧密联系的东南亚国家就完全可与中国人一起“举杯邀明月”。如果我们讲中秋的世界性,从赏月的同一时间看,只能是东亚国家。事实上,韩国、日本、新加坡、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华人都过中秋节。 韩国的中秋节称为“秋夕”或“月夕”,是一年中最大的节日,热闹程度甚至超过春节。韩国人在中秋节那天,全家一大早就会起床,女人要穿上漂亮的韩服,结了婚的男子也要穿上韩服,未成家的男人一般要穿最漂亮的正装。大家聚在一起,首先要在长子家举行祭祀祖先的仪式,然后围坐一起享用节日盛宴,还要到墓地祭祀。韩国的节日食品有松饼,中秋节家家蒸食松饼并且相互赠送。松饼有米粉制成的白色松饼和用艾草做的绿色松饼,另外还有用红薯粉、枣粉等制作的松饼,颜色多样。松饼的形状有好几种,最有代表性的是饺子形状的松饼,外面是像打糕一样的皮儿,里面是豆沙馅或是栗子馅、枣泥馅等。节日游戏有趣味的有两种:一是妇女在月光下跳圆圈舞;二是男女分组拔河,男人组拔雄绳,女人组拔雌绳,雌胜表示丰收,雄胜反之,所以大家需配合默契,总是要女方获胜。 日本传统中秋节叫八月十五夜,由中国传入,有赏月习俗。节日期间各家用瓜果、米团供奉月神,在神社前举行祭祀活动。 在越南,大人会给儿童讲中秋节的故事,儿童打灯笼在月下追逐游戏,他们认为中秋节夜里点灯可以驱逐妖魔,获得幸福安宁。 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地的华人中秋节与中国大体一样。如新加坡人在中秋一个月前就有月饼、灯笼上市了。人们以月饼拜月祭祖,馈送亲朋好友,还要吃柚子,社区会开展灯笼制作比赛与观赏活动。新加坡的中秋夜祥和美丽。 中秋节俗内涵的普适性 中秋赏月是传统中秋的主要节俗之一,但是中秋节俗不仅限于赏月活动,它在我国明清时期已经是一个重大社会活动日,属于三大节之一。中秋节俗的主要意义在于庆祝丰收、强化家庭伦理,以及提倡人际交往。其中,强调家庭伦理与人际关系是中秋节主要内容,天上月圆,地上人圆,所以中秋节又名“团圆节”。 无论东方西方,无论社会层级,家庭、朋友等亲情友情联系是必不可少的。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利用传统节日创造回家的机会,加强与家人的联系,可以强化人们的家庭观念。和谐家庭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如果从这一角度看中秋节的世界意义,可能就更有普适性。 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集中展示的重要时机,华人华侨则是将中华传统节日推向世界的重要载体。他们在欢度春节、端午、中秋等民族传统节日时,一方面强调了自身的文化身份、文化认同,通过族群的节日仪式、节日食品、以及蕴含其中的节日情感的传递,在展示中华传统节日文化魅力的同时,也浸润、影响着广大旅居地的居民,给他们以不一样的文化感受。如果我们的春节、中秋节等能够吸引当地居民的注意,让他们认同我们的价值观,分享我们的文化遗产,我们的传统节日也就有了世界意义。 向世界奉献中华传统节日文化 我们的传统节日的精神基础是儒家所倡导的和谐,强调有差异的多样性的和谐,所谓“和而不同”。这样的理念是一笔宝贵的人类文化财富,我们应该有一种开放的胸襟,吸纳世界先进文化,同样也有责任向世界奉献我们的优秀文化。 事实上,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在对当地文化环境进行适应性变化之后有被接受的可能,而文化就是这样一个流动地适应、变化与变异成新的过程。如春节在巴黎、纽约、温哥华等欧美城市已发展成为一年一度的大型文化节,参加者不仅是华人华侨,当地政府也出面组织相关活动,市长致辞并参加游行活动,春节已成为观光旅游项目。春节等传统节日让世界人民能够分享我们的快乐,能够认识文化生态多样性的重要,认识到中华民族的温厚与崇高。 当然,文化是有价值内涵的,它是民族立身之本。在全球化的今天,在一个文化重组与创新的时代,各种文化的相互联系会愈来愈密切。人们在联系中认知不同体系的文化,多一种文化样式,人们就会多一种文化选择,所以对于今天的世界来说,各文化间的相互包容与相互欣赏是一种时代潮流。 我们觉得自己的节日是文化传统,但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人来说,这些节日更多的是一种新奇与多样化文化样式之一,就像我们看待西方的圣诞节一样。我们在考虑中国传统节日的世界意义时,最实际的策略是在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开掘、整理、继承、改造方面下功夫,将具有普适性价值、适于向外扩展影响的文化事象提炼出来,以影像展示、仪式行为、物品装饰等方式进行世界宣传,应该充分重视发挥传统节日的文化载体功能,向世界昭示中华文明与文化。 这些理念的实现,又要靠具体而微的节日事象实现,比如节日仪式、活动、礼品、食品、纪念品、玩偶等标志物都应该细心琢磨设计,让无形的非物质文化有可欣赏、能触摸的物质载体,这样的节日才能打动人心。一如西方情人节的玫瑰,中国七夕的巧果、中秋的月饼同样有自己的滋味与寄托,像北京中秋的兔儿爷就可以漂洋过海成为欧美人士欣赏的东方幸运神偶。同时,我们也可借鉴东亚国家与海外华人创造的节俗项目,丰富并扩大我们的传统节俗内容,让传统的节日更适合全球化的需要,更贴近人性,更能服务于家庭与社会。

⑧ 张靓颖赵晨浩周迅李亚鹏范冰冰黄晓明李冰冰安以轩热力兄弟BOBO怎样宣传环保

8月20日即将在京举行的华谊兄弟明星汇已于昨日举行了其精彩环节“绿叶行动”的启动仪式,绿叶行动旨在华谊群星以自身力量带动众人参与到环保事业中来。身处上海《青春进行时》剧组的BOBO先行行动起来,趁剧集杀青之际亲赴上海南京路派发环保包,以自身行动支持环保。
本月20日,两年一度的华谊兄弟明星汇将在京盛大举行,而作为其中精彩环节之一的“绿叶行动”已于昨日隆重举行了启动仪式,8月10日被定义为“谊人环保日”,华谊旗下85名艺人纷纷行动起来,为环保出力。
身处上海《青春进行时》剧组的BOBO组合日前先行行动起来,趁新剧杀青之际,带着数十个华谊兄弟旗下艺人刘孜设计的环保包,亲赴上海南京路进行派发,号召大众从身边作起,共同投入到环保事业中。BOBO超高人气令人震惊,当日的南京路被BOBO众粉丝及群众围的水泄不通,数十个环保包瞬间派发一空,对于此次派发活动,BOBO二人则称:“环保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期望在自己的带动下能有更多的人融入其中。”二人更是对8月20日即将到来的华谊兄弟明星汇表示出了自己的期待。

⑨ 冬至和夏至分别有啥含义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代表着炎热的夏天即将到来,这一天白天最长,夜晚最短。冬至也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代表着数九寒冬即将来临,天气非常寒冷,这一天夜最长,昼最短。

炎热的时期即将到来。 到了夏至,夏天基本上就过了一半,到了这个时候炎热的夏天已经到来,虽然夏至很热,但还不是最热的时候,夏至后的一段时间内气温仍继续升高,大家要做好预防准备。

好多的人都分不清楚这两个节气的意思,其实这二者很好区分,一个是在炎热的6月,一个是在寒冷的12月,正好相隔了半年的时间,气温也是冰火两重天。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公元前七世纪,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就确定了夏至。

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过冬至节的习俗。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来了,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

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间。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

冬至过后,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我国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现在,一些地方还把冬至作为一个节日来过。

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

夏至来临的时候没有什么具体的习俗,但是有些人在这一天会熬一些绿豆汤来解暑,它是炎炎夏季最重要的解暑利器。但是冬至这一天就不同了,它有传统的食物来纪念,那就是饺子。

到了这一天北方每家每户都会吃上一顿热腾腾的饺子,南方会吃上一碗香甜的汤圆,以此来表示合家团圆之意。

无论是夏至还是冬至都是二十四节气中两个最极端的节气,但这两个节气一定要跟立夏和立冬区分开来,因为它们所代表的意义大不相同。

(9)夏至宣传扩展阅读:

夏至养生:

1、多吃苦味食物

夏季阳气盛于外。从夏至开始,阳极阴生,阴气居于内,所以,在夏至后,饮食要以清泄暑热、增进食欲为目的,因此要多吃苦味食物,宜清补。 《吕氏春秋·尽数篇》指出:“凡食无强厚味,无以烈味重酒。”

唐朝的孙思邈提倡人们“常宜轻清甜淡之物,大小麦曲,粳米为佳”,又说:“善养生者常须少食肉,多食饭”。在强调饮食清补的同时,勿过咸、过甜,宜多吃具有祛暑益气、生津止渴的食物。

2、运动时要防止中暑

夏季炎热,要尤其注意中暑的情况。安排室外工作和体育锻炼时,应避开烈日炽热之时,加强防护。如要运动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天气较凉爽时进行,场地宜选择在湖边、公园等空气新鲜的地方。锻炼的项目以散步、慢跑、太极拳、广播操为好,不宜做过分剧烈的活动。

3、赤膊露背不可取

夏天出汗较多,因此不少人偏爱露背装、露脐装,认为这样更加的凉爽。但这样这样很容易让人体受凉,影响到脾胃,出现腹痛、腹泻、食欲不振等痛状,更可能引起痛经、月经紊乱及宫寒不孕等疾病。 天气炎热,首先做好避暑 夏至之后,

4、天气逐渐炎热,首先要做好避暑

外出时,要根据自己的体力决定行程长短,不要过度疲劳,否则,抗暑能力会下降。医生建议,出门要避免在强烈的阳光下暴晒,做好防晒措施,戴上透气、散热及通风性能好的凉帽。

打上太阳伞,涂防晒霜等。在家中,还可以准备一些防暑药物,比如消暑平肝的菊花,清火的金银花、荷叶、桑叶、十滴水、藿香正气水、清凉油等等。

5、“晚睡”早起,中午最好补个觉

在中医养生理论中,夏至是阳气最旺的时节,这一时节的养生保健要顺应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专家介绍,春夏季节,自然界阳气处于升发状态,人体的阳气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应该保持一个充沛的状态。

但在养阳的同时,还得兼顾养阴,这样才能保持身体的阴阳平衡状态,避免三伏天出现阴虚的问题。 固阳养阴,一个很好的做法是晚睡早起,中午补觉。当然,这里说的晚睡并不是熬夜,只是适当晚睡而已。

6、运动不宜大汗,提倡每天温水洗澡

运动调养,是各个节气养生中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夏至时节,运动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天气较凉爽时进行,最好选择空气新鲜的地方,不宜做过于剧烈的运动。

锻炼身体最好以散步、慢跑、太极拳等项目为好,不宜做过分剧烈的活动如果运动过激,会导致大汗淋漓,汗泄太多,不但伤阴气,也易损阳气。

建议:运动之后,出汗过多,可适当饮用淡盐水或绿豆盐水汤,不能立即用冷水冲头、淋浴,否则会引起寒湿痹症、黄汗等多种疾病。

7、少吃冷食

频繁地进食各种冷冻饮品、冰镇瓜果、雪糕、冰淇淋等寒凉食物,就会使胃部受到强冷刺激而造成胃部急剧冷缩,胃部需要的气血急剧增加,心脏和脾脏调动大量的血温热肠胃。

经常如此,不仅脾胃受损,心脏也跟着受累。体内寒湿加重,水湿、废物和毒素又无法及时、顺畅地排出体外,身体免疫力下降。同时还会引发毒素堆积,导致颜面生暗疮、长色斑。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夏至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冬至



⑩ 《夏至未至》陈学冬为何被质疑“面瘫”

6月7日,青春巨制电视剧《夏至未至》开播盛典在上海举行,艺术总监郭敬明携主演陈学冬、郑爽、白敬亭、夏梓桐、柴碧云、庞瀚辰、张超、倪景阳等人悉数亮相,为将于6月11日开播的新剧宣传造势。现场,郭敬明自嘲人到中年,回忆青春时光感慨良多。“司夏”夫妇则一上场就开启甜蜜互怼模式,全场笑声不断。而面对有媒体提出的傅小司表情单一有点面瘫的质疑,陈学冬也现场回应:傅小司只是喜怒不形于色。

除了强烈的青春感外,《夏至未至》中最撩拨少女心的便是发生在傅小司与立夏身上的粉红气泡。俩人一上场就开启了甜蜜互怼模式,郑爽笑言:“这是我和陈学冬第一次合作,我从头到尾都很烦傅小司这个人,优越性太明显,喜欢我的事又说不开。”话还没完就被一旁的陈学冬抢话:“并没有好吧,明明是你喜欢我!我忘记谁先撩了,可能一个眼神,她有意思,我也有意思。”

值得一提的是,小说中的傅小司总给人冷冷酷酷的感觉,不善言谈,不会表白,以至于有媒体在看过预告片之后质疑傅小司表情单一有点面瘫,但是在陈学冬看来:“傅小司就是这样的表情,人物角色是这样,我以前角色会来个鬼脸五连拍、卖萌。但是傅小司是收敛的,喜怒不形于色。”

阅读全文

与夏至宣传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病毒营销策划方案 浏览:144
北京网络营销公司有多少家 浏览:76
中国移动电子商务中心 浏览:653
哈根达斯营销推广方案 浏览:407
家具品牌营销方案 浏览:942
啤酒销售营销方案 浏览:158
公益活动捐书策划方案 浏览:26
汽车营销渠道系统规划方案 浏览:860
2014年10月市场营销学试题及答案 浏览:793
结合公关原理为求职策划方案 浏览:785
市场营销实训报告自我总结报告 浏览:225
2015网络营销案例ppt模板 浏览:312
电子商务专业求职意向 浏览:283
在国际市场营销的演进过程中 浏览:320
派诺电子商务 浏览:562
电子商务公司工种有哪些 浏览:359
电子商务商业模式的内涵 浏览:413
什么是网络营销类型 浏览:556
计算机课培训方案 浏览:444
北京聚商合一电子商务 浏览: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