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宣传策划 > 原节子宣传

原节子宣传

发布时间:2022-04-29 03:53:53

❶ 长谷川一夫的从影经历

1927年,进入松竹电影公司,改用艺名“林长二郎”,并在电影《婴儿的剑法》中初次登上银幕。被渴望拥有年轻美貌的时代剧明星的松竹公司成功的进行了宣传,长谷川一夫一夜之间成为日本的代表性明星。在期间的11年中,共出演了120电影。后来,被旦角出身的副导演衣笠贞之助重用,出演《雪之丞之恋》,片中的演技迷倒了全国观众。多次参加电影演出,都是以美男子的迷人风貌而大获人气。
接着,发生了日本电影界历史上著名的“林长二郎事件”。当时的东宝公司为了和松竹展开角逐,用重金聘请导演和影星,如导演岛津保次郎、衣笠贞之助、熊谷久虎、阿部丰、山中贞雄,电影演员林长二郎、入江高子、山田五十铃、原节子、大日方传、冈让二、高峰秀子都先后被东宝公司罗致。东宝的做法是,先和心仪的人选在私下进行秘密谈判,待对方合同期满时再与之签约。林长二郎,即长谷川一夫,在来到东宝公司之前走漏了消息,因此1937年11月12日晚上,他在京都下贺茂制片厂的门前被几个朝鲜人用刀砍伤了脸,凶手被认为是松竹公司派来报复他的。但是,这并没有阻止林长二郎离开松竹,伤愈后他放弃了艺名林长二郎,以“长谷川一夫”的真名走进了东宝电影公司的大门。但此次受伤在他右脸颊上留下了永久的伤痕。
进入东宝后,长谷川一夫在山本嘉次郎导演的《藤十郎之恋》中与入江高子一同担任主演,其演艺之路得以复活。后来又与“黄金搭档”山田五十铃合作《鹤八鹤次郎》而获得好评,接着,他与李香兰共同主演了现代剧《白兰之歌》、《支那之夜》,好评如潮。
战后的东宝,在1950年分出了新东宝,长谷川一夫在大映担当主要演员,并参加了衣笠贞之助导演的《地狱门》,该片获第七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长谷川一夫也提升了自己在海外的知名度。1963年,从电影界引退。
1955年开始,长谷川一夫在东宝歌舞伎的舞台上进行演出,并对华丽的歌舞伎评论入了迷,晚年时,还曾对宝冢歌剧《凡尔赛的蔷薇》进行演技指导。
后来,他一直被糖尿病缠身,1984年逝世,死后,长谷川一夫与植村直己一起获得国民荣誉奖。

❷ 日本有战争片吗

日本有战争片

相关影片:

1、《在这世界的角落》:

该片改编自河野史代的同名漫画,以二战末期的广岛为舞台,讲述女主人公小铃嫁到住在海军军港“吴市”的婆家后,经历几次空袭拼命生存、积极面对生活的故事。

2、《忍者之国》:

该片改编自和田龙创作的同名小说,以日本战国时代为舞台,讲述伊贺忍者与织田军的战争中一位个性奇怪的忍者打败织田大军的故事

3、《赤色天使》:

《赤色天使》讲述1939年,中日战争如火如荼。年轻的女护士西樱被派往天津日本陆军医院工作。她的清纯美丽吸引着一曾出生入死的年轻士兵们。

樱受遣前去援助深县的前线医院。在这里,因战火而负伤的士兵不计其数。樱和主治医生冈部每天马不停蹄,为了保住更多人的性命,他们甚至不得不通过截肢等手段以缩短治疗时间。

4、《我想成为贝壳》:

该片改编自加藤哲太郎所著同名小说,讲述了日本高知县经营一家理发店的清水丰松在战争期间被强行征兵入伍,战争结束后,他因被怀疑在军队服役时曾听从上司的指令而杀害美军士兵而被逮捕。

5、《二百三高地》:

内容以日俄战争中旅顺攻围战前在203高地为主轴,依据史实描述日军第三军司令乃木希典攻取此高地的故事。

❸ 谁有二战人物生平

希特勒1889年4月20日出生于奥地利巴伐利亚边境的小镇勃劳,父亲是奥地利海关的一名小职员。希特勒6岁时进了家乡林嗣附近的公立学校,成绩良好。他11岁上中学,一心想当艺术家、画家,而他父亲却要他做个公务员。这使他学习不安心,成绩每况愈下,读了两年,没等毕业就中途辍学了。

希特勒的一位中学老师这样描绘他:“希特勒肯定是有天资的,虽然只是在某些学科方面。但是他缺乏自制力。说得客气点,他好强辩,刚愎自用,自以为是,脾气暴躁,不遵守学校纪律。他不用功。否则有这样的天赋,他一定会有好得多的成绩。”

希特勒13岁时,父亲病逝,母亲迁居至林嗣郊外乌尔法尔的一所简陋的公寓,靠微薄的积蓄和养老金抚养两个遗孤。到16岁时,希特勒虽然还没有抛弃当艺术家的梦想,但那时他已十分热衷于政治了。17岁时,希特勒带了母亲和亲友给的一些钱,只身来到维也纳,流落街头1年后报考美术学院,由于成绩不良,未被录取。以后试考建筑学院,也告失败。从1906年到1911年,希特勒在维也纳的生活非常潦倒,尝尽人间之辛酸。他在《我的奋斗》中称这5年生活为“一生最悲哀的时期”,他写道:

“对我来说,这个逍遥自在的城市的名字所代表的就是5年艰苦贫困的生活。在这5年中我被迫求职糊口,开始当小工,后来卖画,收入之微薄,不足以填饱我每日辘辘的饥肠。”

希特勒在《我的奋斗》里承认,他当时有着一种小资产阶级的入骨的恐惧;但另一方面又深怕落入无产者的队伍中去——后来他就利用这种恐惧心理在地位低下、缺乏领导的白领阶层的基础上建立了国家社会党。正如他自己说的:

“我了解这个运动所造成的可怕的精神恐怖,从思想上和心理上来说,资产阶段都不是这种进攻的对手:信号一发,只要看来是最危险的敌人,它就对之发动谎言和诽谤的真正的总攻击,一直到被攻击者的精神不能支持时为止……这种策略所根据的是对一切人性弱点的精神估计,其结果必然导致胜利。”

“我同样也了解肉体恐怖对个人和群众的重要性……因为被击败的对手在大多数情况下都对继续抵抗不抱任何胜利的希望。”

这两段话日后发展成了希特勒纳粹主义的策略基础。

1912年,希特勒移居德国慕尼黑。在那里,他开始仍是囊空如洗,举目无亲。1914年夏天,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希特勒见求生机会来了,上书国王路德维希三世,申请志愿参加巴伐利亚步兵团,结果获准,他的生活出现新的转折。在《我的奋斗》里,希特勒毫不掩饰地说:“我衷心感谢上天赐给我这个能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的幸福机会……对我来说,对所有德国人来说都是一样,现在我的生命中最值得纪念的时期开始了。”

在战争中,希特勒曾两次负伤。一次是1916年在松姆战役脚部受伤,另一次是1918年中了毒气。因为作战勇敢他先后两次受奖:一枚二级铁十字奖章,一枚一级铁十字奖章。1918年11月底,希特勒回到慕尼黑,不久便与德国工人党有了接触,并参加该组织,成了德国工人党委员会的第七名委员。他自己回忆道:“经过两天伤尽脑筋的思考以后,我终于决定我必须采取这一步骤。这是我一生中最有决定意义的一个决定。跨出了这一步以后,就再也没有退路,也不可能有退路了。”

1920年夏天,德国工人党改名为国家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简称纳粹党。希特勒还提出,纳粹党必须有一面能打动群众的显眼的旗帜。最后他设计了红地白圆心,中间嵌个黑�字。希特勒在《我的奋斗》里对自己这一独创的得意之情溢于言表:

“这是一个真正的象征!红色象征我们这个运动的社会意义,白色象征民族主义思想,�字象征争取亚利安人胜利的斗争的使命。”

到1923年,纳粹党已拥有2.7万名党员,影响日增。希特勒与鲁登道夫将军结伙成帮,于同年策划了慕尼黑贝格勃劳凯勒啤酒馆政变。结果政变失败,希特勒及其同伙被捕受审。审判于1924年2月26日开始。在特别法庭上,希特勒以滔滔不绝的雄辩和民族主义的热情打动了德国人民,顿时成为报纸、电台瞩目的人物。他对着进行审判的法官们说:

“有资格审判我们的不是你们,而是永恒的历史法庭。你们会做出什么判决,我是完全知道的。……你们可以不止一千次地宣布我们有罪,但是永恒的历史法庭的女神会一笑置之。把(巴伐利亚)邦检察官的诉奖和这个法庭的判决书撕得粉碎。因为她会宣判我们无罪。”

最后判决是1924年4月1日做出的,希特勒被判刑5年,后改为2年。

希特勒被关钾在兰德斯堡旧炮台监狱。在狱中他开始写作《我的奋斗》,但实际上这本书是由希特勒口授、由同押一室的他的忠实信徒鲁道夫·赫斯整理打字完成的。书的原名《四年半来对谎言、愚蠢和胆怯的斗争》,负责出版该书的纳粹出版社经理马克斯·阿曼后来把这又刺眼又累赘的书名改为《我的奋斗》,并于1925年秋正式出版了该书的第一卷,但它在当时并没有立即成为一本畅销书。第二年,希特勒获释出狱,在贝希特斯加登口述完第二卷。随着纳粹党的发迹、上台,该书的销路开始有所增加。到1940年二次大战爆发后的第二年,这本称之为“纳粹圣经”的长达782页的两卷本的书,仅在德国就销了600万册。当时每个德国家族必备此书,否则就会遭殃。男女结婚时,都要向新郎、新娘赠送一本《我的奋斗》作为礼物。甚至连学校的学童也是人手一册。

希特勒认为,一切生命都是一场永恒的斗争,世界只不过是个适者生存、强者统治的丛林,“一个弱肉强食、优胜劣败的世界”。德国要恢复世界大国的地位,成为“地球主人”,就首先“必须对法国来一次最后的总算帐……一场最后的决战……德国实际上不过是把灭亡法国当做一种手段而已,其目的是在将来能够为我国人民在其他地方进行扩张。”其次,希特勒提出:“(德国的)领土政策无法在喀麦隆实现,今天几乎完全只能在欧洲才有可能。”但是欧洲的领土均已分割完毕,这一“生存空间”问题“只有在东方才有可能解决……只有在主要是牺牲俄国的情况下才有可能解决,也就是说,新帝国必须再一次沿着古代条顿武士的道路向前进军,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为德国人民取得每天的面包。”

希特勒在《我的奋斗》里指出,第三帝国将实施“领袖统治原则”,即实行独裁统治。在这个国家里要确立元首—希特勒本人—的绝对独裁权力,在元首周围是一批承上启下的较为次要的领袖人物。希特勒认为,这个“新式国家要以人种为基础”,而最优人种就是亚利安人。希特勒在《我的奋斗》里狂热地鼓吹纳粹党的种族优越论。他写道:

“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一切人类文化,一切艺术、科学和技术的成果,几乎完全是亚利安人创造。这一事实本身证明下述推论不是没有根据的:只有亚利安人才是一切高级人类的创始者,因此是我们所谓的‘人’这个名称的典型代表。他是人类的普罗米修斯。从他的光芒四射的额头,永远飞迸出神圣的天才的火星,永远燃点着知识的火焰,照亮了默默的神秘的黑夜,推动人类走上征服地球上其他生物的道路。”

可见,使现代亚利安人—日耳曼人主宰地球,称霸世界,已成为希特勒念念不忘的目标。

此外,希特勒为了达到自己的狂妄野心,他提出必须使用三种方法:宣传、外交和武力。而纳粹党最有效的宣传手段便是“必须玩耍手法,学会说谎”。希特勒的名言是“把天堂说成地狱,把地狱说成天堂”,“谎言越大,人们越是相信”。

总之,希特勒在《我的奋斗》里大肆渲染可怕的“生存空间论”和“种族优越论”;发泄对犹太人、对民主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刻骨仇恨。在该书思想的影响下,德国走上了屠杀无辜(尤其是犹太人)、穷兵黩武的道路。

历史学家诺曼·卡曾斯正确地分析了《我的奋斗》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惨重后果的关系,他指出:

“《我的奋斗》一书从1933年至二次大战结束,一直主宰着纳粹第三帝国的政治,……《我的奋斗》里,每一个字,使125人丧失了生命;每页,使4700人丧失了生命;每一章,平均使120万人丧失了生命。”

还有隆美尔的~!写不下了~!到时候给在评论里~!

❹ 《二十四只眼睛》每一代孩子都拥有过纯洁吗

影片给我的第一观感,是对人的童年心境的展现,完全可以让成年人产生久违的共振。远离都市喧嚣的渔村,海天一色的小豆岛,春光明媚的樱花林,笑容纯美的女教师,十二个童稚盎然的小学生,所有这些鲜明的乌托邦符号,一下子让人陷入对自己童年情怀的追忆当中。我们不是经常感叹,如今的天已不像小时候那么蓝,苹果也不再那么甜,青草的味道也消失了,原野都变成了柏油路……其实不是这样的,外界的变化固然大,可人的心境的变化才是主因。
电影中有一句童谣很好地诠释了这种感怀:“海的颜色,山的形状,都没有变,而明天就成了今天。”影片在营造童年特有的人性情怀上,以纯真、抒情的笔触,一下子打动了我们。因为与我们的童年回忆产生了共振,所以它的梦幻、美好都显得那么真实而不矫情。
木下惠介的镜头充满美感,黑白胶片特有的透视感,近景与远景的搭配,把一个濒海小渔村的自然景致拍摄得晶莹剔透。在处理人物时,特写镜头对准了女教师的笑容和每一个孩子稚嫩的脸,呈现出一种特有的温情,也为影片的抒情基调起到了催化作用。

如果说以童年的心理视角来抒发情感,让我们得到了情绪上的认同,那么电影中对于现实、战争的侧笔描绘,则让我们在理性上,更坚定了这种抒情的真实性和合理性。

❺ 小津安二郎简介

小津安二郎在一九○三年出生,一九六三年与世长辞。刚好是整整一个世纪以前的人。他热爱生命,对镜头下的人物既是怜爱也灌注无限深情。他拍大学的生活,拍父亲的故事,拍温暖的家庭,可讽刺地,他没上过大学,父亲在生时很少和他同住,他也终生没娶,一辈子只和母亲一块生活。他没有的东西,却都跑到银幕上发光发热。

他像天生的造影者,中学开始便一头栽进电影,吸饱了西方养料,拍过几部短片之后便在银幕上弄出圆融的光与影。从草根题材拍到家庭画面,从喜剧拍到悲情,流传至今的三十多部作品,真的,居然没有一部劣作。西方评论说这个日本电影大师最日本,但我们全然不觉;他拍家庭制度经历巨变的上一世纪,但我们却觉得那些故事彷佛说的,都是今天的自己。在高度敏感、洞察的目光之中,在简洁美丽画面的净化之下,笠智众和原节子他们的感情与故事,会跨越地域与时间,还教人思潮迭起……那种感动,或曰感触,是看别的电影没法比拟的。

小津安二郎生平

1903年12月12日生于东京。
十三岁时进入三重县立第四中学校(现在的伊势高校)读书。他一开始便是“问题学生”,无心向学,不守纪律,又染上饮酒癖好。
他年纪轻轻便热爱电影,尤其是美国影片。

1923年获亲人引荐,进入松竹蒲田摄影厂工作;在父亲强烈反对之下,开始担当摄影助手的工作,与清水宏、五所平之助等“未来导演”是同事。

1925年在陆军后勤部服兵役,大部份时间在装病。

1926年返回松竹公司,任大久保忠素之助导。未及一年,松竹总裁城户四郎便邀他执导。第一部作品《忏悔之刃》是他唯一的古装片,他很快便爱上了“现代剧”的题材;一九二九年开始在“庶民剧”方面显露了他的才华,专门拍摄以日本中下阶层的日常生活为主题的影片。早期作品颇受外国电影的影响,尤其是一连串的学生喜剧,以及好几部警匪电影和通俗剧。

1936年开始大量拍摄有声片,至中日战争爆发为止。他的影片在商业上并不算成功,但影评家对他却颇为赞赏。一九三七年被征入伍,派往中国战场任步兵伍长。两年后,重返松竹公司,其后被调往新加坡拍摄宣传大和魂的纪录片,但他却乘机尽情观赏了许多没收回来的美国影片。日本战败投降,小津沦为战俘,六个月后被遣回国。

1949年与编剧老搭档野田高梧重新合作,他后来的所有影片都出自野田的手笔。

1958年拍摄《彼岸花》,第一次尝试采用彩色胶卷。五十年代末期重拍了他三、四十年代的心爱作品,像《早安》、《浮草》、《秋日和》分别是《我出生了,但》、《浮草物语》和《晚春》的翻版。

1963年12月12日在他六十岁生辰病逝。骨灰被安放于北镰仓的圆觉寺。

小津一生得到不少奖赏,例如五八年以《彼岸花》获艺术祭文部大臣赏及紫绶褒奖,五九年获艺术院赏,六一年以《秋日和》获亚洲影展最佳导演奖,六三年被选为艺术学院会员,是电影导演获此荣誉之首次。

❻ 原节子的个人经历

原节子幼年时的志愿是成为一名老师,1935年为补贴家计,经作为导演的姐夫熊谷久虎介绍,退学从影,处女作为1935年的<年轻人勿犹豫不决!>。1936年德国导演 Aronld Frank 赏识,主演日本和德国合作拍摄的《The New Earth》。影片在柏林上映时,曾作为日本亲善大使赴柏林访问,并与当时的纳粹德国宣传部长戈培尔会面。在二战期间,曾参与许多过以军国主义和大东亚共荣为主题的电影,正因为如此原节子的事业达到了高潮。这也是她被日本部分人称为圣母的重要原因。二次大战后,原节子真正迈向电影事业的巅峰,1946年主演黑泽明名作《我于青春无悔》,饰演一名京大学生运动人士的妻子,为丈夫的理想承受旁人的异样眼光而无怨无悔,最终能光明面对人生。原节子成功地塑造了坚强、独立、自主、有主见的女性形象,也使其成为日本战后新女性的理想代表,受到了民众的一致欢迎。
1949年,原节子参与小津安二郎《晚春》一片的演出,扮演一位与父亲相依为命,到了适婚年龄,仍陪在父亲身边的女儿,此片不但成为小津电影日后广受推崇的起点,也因而展开两人长年为人称道的合作关系。往后,原节子经常成为小津电影中的女性角色,永远如此温婉大方、善体人意,却又不乏主见,无疑是小津电影中最令人难忘的女性,原节子终身未婚,也因此被誉为‘永远的女儿’、‘永远的贞女’、‘永远的圣女’…
1963年,事业正如日中天的原节子在拍完稻垣浩执导的《忠臣藏》后,突然宣布息影,隐居到小津电影多次出现的场景-镰仓,恢复本名深居简出,不再过问电影界的事。 2001年动画电影《千年女优》讲述风靡日本的女明星藤原千代子收到立花源也送回的神秘钥匙后回忆过去的故事,风靡日本的女明星藤原千代子,三十年前当红之际,突然从银幕消声匿迹。
藤原千代子这个角色多少暗喻著原节子这位演员,她于1940年代至1960年代相当活跃,而且也同样突然宣布退出影坛。导演今敏在接受访问时承认受到原节子的影响,也参考了高峰秀子,但他也坚持藤原千代子是一个普通的人类角色。藤原千代子的一生从头到尾贯穿了《千年女优》,并表现在场景、角色与视觉风格的快速变换中。
今年是日本名导小津安二郎百年纪念,世界各地影展或大或小都做回顾,日本新锐导演今敏执导的史诗式动画“千年女优”,就明显向小津致敬,片中女星角色就以小津“东京物语”女主角原节子为蓝本。
千年女优描写一位红遍半边天的女星,毫无预警离开银幕,留给影迷无限怀思,一位影迷也是当时电影片厂职员,锲而不舍追踪,引出一段不为人知的感人爱情故事,全片以日本大片厂大明星为背景,片中女明星千代子,以小津“东京物语”女主角原节子做创作蓝本,原节子当年也是在演员生涯最高峰时,退出演艺圈。

❼ 小津安二郎 为什么 不结婚

小津安二郎的嫂子与母亲婆媳不和,所以在1936年,他带着母亲和弟弟搬到了高轮。在此前一年,为了表达对疼爱自己的父亲的思念,拍摄了描写父子关系的《独生子》,后来又拍摄了《父亲在世时》。而《户田家的兄妹》一片也是深植于小津自己的家庭关系,沟口健二曾评价这部电影说“这不就是小津家的兄弟姐妹嘛”。小津妹妹的长子长井秀行曾说,
“我觉得叔叔艺术的成功秘诀就是一生独身。也许小津就是这样,一直不组织自己的家庭,在幻想中做着中产阶级温馨家庭的梦。”

小津年轻的时候,和好几个女演员传出过结婚的消息。但是1935年春天,他同小田原清风楼的艺伎【千丸】森荣(19岁)定下婚约,可是最终也没有结婚。小津去打仗前,将她介绍给了弟弟和母亲。母亲也很期盼他们结婚。但由于家庭情况,森荣为了养活家里人不得不拼命赚钱,结果结婚一事不得已告吹。后来森荣常去小津和野田共同创作剧本的茅崎。小津并没有隐藏两人的关系,对周遭的人都是公开的。


两人结婚的事情第二次被提起,是小津搬到北镰仓前后,也就是1952年左右。其实,北镰仓的房子还是森荣帮忙找的,房产登记等事宜也是她操办的。周围的人都以为这次两人肯定会结婚了。然而,当时传出了小津和原节子要结婚的传闻,森荣顾虑这点,就退出了。其实当时是东宝为了宣传原节子的新片,故意放出的消息。


如果当时小津想劝回森荣,事情就不一样了。但那以后,小津也没有积极提起结婚的事情。后来,森荣当了一位银行行长的续弦。也许小津是担心自己结婚后,如果妻子和母亲关系不好,让母亲悲伤烦恼的话,还是不娶回来的好。


还有一个森荣晚年时候的故事。2001年秋天,小津父母长眠的深川菩阳岳寺来了一位女访客。阳岳寺的主持向井真幸说,那位身材高大的老太太来访,虽然拄着拐杖,但精神很好,看上去很挺拔。她说:“这也许是最后一面,我想扫扫小津家的墓。”主持便为她指路,点上线香,到了墓前,主持就离开了。过了一会儿,老太太再次拉响门铃,写下自己的名字,说想要为祖先立塔婆。主持也照做了。

这位老太太就是森荣。后来,森荣丈夫去世,她又受了伤。到访阳岳寺五年后,也就是2006年秋天去世,享年92岁。森荣身前留下遗言,“我死后,请将那护身符放在我胸前一起火葬。”后来家人也照做了。她说的护身符,就是小津上战场她送给小津,小津回国后归还给她的。

森荣结婚了,小津却终生未婚。小津的日记中有一句话,“若要与人永结同心,定下誓言,就要将它进行到底。”

——————————————————————————

最近入手小津故事《我是开豆腐店的,我只做豆腐》,感慨很多,于是翻出昔年写下的旧文。我还是颇喜欢小津电影与行文中那种无常感,樱如虚无僧,令人忧郁,酒如胡黄连,入肠是苦。

❽ 第六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的举办过程

第六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的主竞赛单元和展映影片的邀片工作已经正式启动。本届电影市场将诚邀电影企业、产业基地、行业组织、政府部门等各类相关机构,汇聚了电影创作、制作、发行、院线/影院、网站电视、宣传等全产业链,辐射到金融、出版、广告、法律咨询等多个相关领域,形成一个产业环节齐全、交流交易便捷、服务保障有力,富有生机和活力的电影市场。 北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于2015年11月3日正式启动第六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海报征集活动,面向社会及专业机构征集优秀海报作品,通过海选、初选、复选,评出6副入围作品,获奖个人或单位将获得由北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颁发的奖金和荣誉证书。
具体海报征集要求:
一、活动全称
第六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官方海报征集
二、作品创意主题
作品要体现北京国际电影节“共享资源、共赢未来”的办节主旨,凸显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办节模式,突出文化惠民理念以及“大师(Master)、大众(Mass)、大市场(Market)”的办节特色和节日氛围。
三、作品要求
(一)应征作品应庄重大方、构思新颖、创意鲜活、色彩明快、图文并茂,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具有时代感、艺术性和震撼力。应征作品应配有作品名称和设计说明。
(二)应征作品在设计中,需包含以下元素:
1、北京国际电影节标志(LOGO);
2、第六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中英文标准名称;
3、主办单位、承办单位中英文标准名称。
(三)参加征集活动的海报作品所有内容均应原创,此前未以任何形式发表,也不属于公开作品。
四、作品注意事项及提交要求
(一)海报设计作品电子文件格式为:JPG格式,作品设计精度应在300dpi以上。
(二)北京国际电影节标志(LOGO)以及核心图形可登陆电影节官方网站http://www.bjiff.com/查询、下载,同时必须遵循相关使用规范。
(三)应提交应征者签章(签名或者盖章或者签名加盖章)的《第六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海报征集报名表》(详见附件一)。
(四)凡运用了照片的作品,需同时提交具有法律效应的“肖像权”、“照片使用权”证明文件。
(五)提交作品应明显区别于其他电影节等活动的宣传海报。
(六)提交作品不得含有任何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及其他任何法律法规的内容。
(七)提交作品或任何用于作品创作的素材均不得侵犯任何第三方的任何著作权,商标权或其他知识产权或专有权利,也不得以任何方式侵犯任何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
(八)提交作品不得含有任何涉嫌民族歧视,宗教歧视,威胁国家间睦邻友好关系以及其他有悖社会道德风尚和善良风俗的内容。
(九)所有应征作品组委会均不负责退还,请应征者自留底稿。
(十)应征者参与本次活动产生的一切费用自理。
五、版权说明
(一)所有投稿作品必须保证设计的原创性,如有任何侵权行为,责任由作者本人自负。
(二)参加本次活动的海报作品拥有权将归属电影节组委会。组委会有权对所有获奖作品复制、出版(含电子出版)、展出、推广。
(三)对入选的入围作品中,创意优秀而未能达到体现电影节全部内涵的作品,组委会有权要求原创作者或自行组织专业设计人员和机构重新制作。
(四)原创作者具有署名权,并可获得原定奖金及荣誉证书。
六、评选实施步骤
1、征集:2015.11.3——12.31(线上宣传征集)
2、初选:2016.1.1——1.15(宣推部领衔选100幅)
3、复选:2016.1.16——1.30(投票产生30幅)
4、终选:2016.1.31——2.5(评委选取6幅获奖作品)
奖项公布:2016年2月(收取大图签署版权协议并使用于第六届北京国际电影节)。
七、奖项设置
总奖金:6.5万元人民币(税前)
一等奖一名:3万元奖金并授予荣誉证书
二等奖二名:1万元奖金/人并授予荣誉证书
三等奖三名: 5千元奖金/人并授予荣誉证书
八、作品征集时限
本次征集活动的截止日期为2015年12月31日,作品与《第六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海报征集报名表》一起上传至北京国际电影节官网。 本届展映将带来约300部精彩纷呈的中外电影,在北京25家影院及5所高校举行近千场放映。力图展现“春天到北京来看世界上最好的电影”这一目标。
22日,北京国际电影节北京展映正式公布首批片单,其中包括科幻经典《异形》系列、香港银河映像成立二十周年纪念、美国电影大师比利怀德110周年纪念以及中美日三位杰出女星陈燕燕、玛丽莲梦露、原节子的纪念专题等6个专题,总计19部影片(具体片目见附表),均为影史知名的经典作品。这些放映专题还有其他影片尚未揭晓,将逐步公布完善。

❾ 小津安二郎的演艺经历

1927年,因为偶然的机会,小津安二郎拍摄了电影处女作《忏悔之刀》,这是其唯一的古装片。
1929年,小津安二郎执导了由高田稔、田中绢代主演的剧情片《我毕业了,但…》。
1930年,编导了由斋藤达雄、二叶香穗瑠主演的剧情片《我落第了,但…》。
1932年,编导了由斋藤达雄、青木富夫主演的剧情片《我出生了,但…》。
1933年9月7日,小津安二郎编导的剧情片《心血来潮》上映,该片是喜八系列的第一部,被日本《电影旬报》选为年度最佳电影。
1934年,拍摄了由坂本武、饭田蝶子主演的喜八系列第二部《浮草物语》。
1935年,日本文部省以教育片宣传本色传统文化,邀请松竹拍摄歌舞伎演员尾上菊五郎六世演出的《镜狮子》,该片由小津安二郎执导。影片上半无声拍摄,后半转到幕前的演出,同步录音。这是小津最受争议的作品; 11月21日,小津安二郎拍摄的喜八系列的最后一部《东京之宿》上映。
1936年,小津安二郎编导了首部有声电影《独生子》。
1937年3月3日,编导的由斋藤达雄、粟岛墨子主演的家庭喜剧《淑女忘记了什么》上映; 9月10日,35岁的小津安二郎作为预备役军官伍长被征召人伍,隶属华中派遣军直属军部野战瓦斯部队第二中队;9月24日,他从大阪上船,29日在上海登陆,直接投人淞沪会战。上海之战结束后,小津随部队进攻南京,随后一直转战中国的华东、华中各地,直到1939年7月服役期满归国。
1941年,编导了由藤野秀夫、葛城文子、三宅邦子主演的家庭伦理电影《户田家兄妹》,该片被日本《电影旬报》选为年度最佳电影。
1943年6月,小津安二郎再次应征,被派往东南亚战场。这回他不是一名普通士兵,而是作为军部报道部电影班成员,参与日军的宣传报道工作。日本战败后,他在新加坡随日本军队投降并成为战俘,于1946年归国。
1947年,小津安二郎拍摄了战后第一部作品《长屋绅士录》。
1949年,小津安二郎跟编剧老搭档野田高梧再度合作,推出了《晚春》,该片标志着小津安二郎电影的成熟。此片被列为日本当年十大最佳影片的第一位,并入选日本电影名片200部。
1951年,小津安二郎执导并参与创作了剧情片《麦秋》,最终该片被日本《电影旬报》选为年度十佳影片第一位,并入选日本电影名片200部。
1953年11月3日,执导的由原节子、杉村春子主演的家庭伦理电影《东京物语》上映,影片展示了传统的大家庭制度正在无可挽回地走向缓慢解体的过程。影片获第1届伦敦国际电影节萨瑟兰奖。
1958年,第一次尝试采用彩色胶卷,拍摄了《彼岸花》,该片被日本《电影旬报》选为年度十佳影片第三位,小津安二郎也因此获得艺术祭文部大臣赏及紫绶褒章。
1959年,拍成彩色版《浮草》,描绘的是江湖歌舞伎艺人的生活和情感; 同年获日本艺术院赏。
1960年,拍摄了《晚春》的翻版《秋日和》,并以此获得第8届亚太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1962年,执导了由冈田茉莉子、杉村春子主演的剧情片《秋刀鱼之味》,该片是小津安二郎过世前最后执导的作品,获选日本《电影旬报》年度十佳影片。
1963年,小津安二郎被选为艺术学院会员,是电影导演首次获此荣誉; 12月12日,小津安二郎因癌症病逝,与前一年去世的母亲一起葬在北镰仓圆觉寺中。

阅读全文

与原节子宣传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餐饮2017全年营销方案6 浏览:347
2017班主任培训方案 浏览:572
体彩店如何做营销方案 浏览:648
银行成立6周年的营销方案 浏览:588
亲子网络阅读策划方案 浏览:903
关于景点的营销方案 浏览:758
手机app推广方案实战案例 浏览:559
慧美电子商务 浏览:689
成立公司策划方案ppt 浏览:767
小学健康教育培训实施方案 浏览:408
钻戒新品上市策划方案 浏览:581
培训方案模板word 浏览:386
门窗销售推广方案 浏览:724
促销服装活动方案范文大全 浏览:702
宁波电子商务系统 浏览:953
华润万家电子商务事业部 浏览:411
轮滑促销活动方案 浏览:304
上海集钢电子商务面试 浏览:11
联谊策划实施方案 浏览:114
关工委志愿者培训活动方案 浏览: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