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墙头标语的变迁
注:以下材料来自网上搜索。
墙头标语的变迁
我出生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故乡是一个革命老区,自认字以来,我记得故乡路边的墙壁上到处都刷着极具号召性的标语,如“毛主席万岁”、 “人民公社好”,以及许多服务于阶级斗争的口号与标语。
进入改革开放初期,出现了一些宣传大政方针、基本国策等具有时代特征的宣传标语,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种新老标语的遍地开花是那个年代的一道独特景观。
到80年代初,我家因兄弟姊妹多,分到的田地不足以养活八口人,于是,我来到了大伯家,度过了整个青少年时代。这一时期,我虽很少回家,但每次回去,在故乡路边的墙壁上都会有些新的发现。
我记忆深刻的一则计划生育的标语“该扎不扎,房屋倒塌”,到90年代初已被改成了“生男生女都一样”、“少生优生,幸福一生”等更具社会文明意识的标语。而当时村民们对计划生育政策的理解与80年代有了天壤之别,“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已为大多数农村青年所接受,而老人们的生子养老、传宗接代的思想也在逐渐淡化。
由于杂交水稻的推广应用,故乡农民的生活一年比一年好。水稻的连年丰收与耕种的不断简化,不但让家乡的人们吃得饱穿得暖,且节约出了大量劳动力,他们外出打工后为家里挣回了大量的存款。
这一时期,“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标语刷在了村口最显眼的位置,它已在广大农民心中引起了强烈共鸣。特别是到了90年代中期,村里的农民耕地时已基本告别耕牛时代,各种小型农用机械已被广泛运用。村里的大部分人家也都修建了漂亮的新楼房,门前都打着压水井,有的养猪专业户家里还用上了沼气。
如今的故乡,一条条纵横交错的高速公路、等级公路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许多富裕的农户开上了小汽车。农民不但用上了方便的自来水,就连超市也开进了偏远的乡村。
故乡墙头的标语也有了新的变化,从“勤劳四方,齐心协力奔小康”到今天的“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从大量的商品广告到今天的“农家乐欢迎您!”……
标语,随着时代的更替仍在不断的变化,它所见证的正是我们伟大祖国60年来的发展轨迹。
再如:
http://wenku..com/view/544c96fc941ea76e58fa04bc.html
㈡ 急~~!!!急需一条宣传标语:我们学校地处革命老区,这一条标语内容大概是要说老区儿童学先烈。
先辈献身保家乡,子孙代代不能忘。
㈢ 留住红色记忆寻访红色足迹手抄报
追寻红色足迹
我们这一代人是在红色精神的熏陶中长大的。革命先驱抛头颅洒热血,用他们对祖国的虔诚,对革命的热情,对实现共产主义的坚持,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红色之歌。陪伴我们走过青春期漫长的岁月,成为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建立了新中国,进行了改革开放;带领全国人民万众齐心抗击非典,地震等自然灾害,把我们国家建成了一个富强、文明、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今天繁荣富强的中国。中国共产党的发展是一部气势恢宏的历史书,而长征时期、抗日战争等时期形成的爱国主义精神则是这部史书最为波澜壮阔的篇章。 我们此次选择以巴中为目的地,开展了一次以“红色之旅”为主题的暑期实践活动,进行寻访老党员(老红军)、探寻革命遗迹等历史回顾、记录类活动,参观革命历史纪念馆、走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结合学习党史的研究课题开展实地调查研究活动,在寻访、考察过程中为老党员(老红军)提供各种志愿服务,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开展红色旅游是弘扬民族精神,将革命历史、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通过旅游传播给广大人民群众,有利于传播先进文化、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红色旅游也使革命老区人民实实在在得到了实惠。革命老区在发展红色旅游中,特别重视深挖其独特的革命文化内涵,精心打造出老区特有的文化品牌,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
1932年12月至1935年3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创建了全国第二大苏区——川陕革命根据地,成立了川陕省委、省苏维埃政府和24个县(市)级苏维埃政权,红军由入川时的1.5万余人发展到8万之众,根据地面积达4.2万平方公里,人口约600万。毛泽东给予高度评价:“川陕苏区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第二个大区域„„是扬子江南北两岸和中国南北西部间苏维埃革命发展的桥梁,在争取苏维埃新中国伟大战斗中具有非常巨大的作用和意义”。
巴中是川陕革命根据地首府,共和国主席李先念,元帅徐向前和王树声、洪学智、李德生、陈锡联、许世友等446名高级将领曾在此战斗过。当年,40万巴中人有12万人参加红军,4万人壮烈牺牲。巴中籍红军有29人成为将军,87人成为省部级领导。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财富和众多的革命遗迹,巴中红色旅游资源极为丰富,有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红军最大陵园——川陕苏区将帅碑林;红军石刻标语之王——“赤化全川”、“平分土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纪念馆等众多的红军遗迹、遗址和纪念馆,以及数以万计的红军文物。当地政府积极利用这些宝贵资源,发展了相关的经济,弘扬红色文化。特别是近年来红色旅游的进一步发展,更为巴中的发展提供了极好的机遇。
当代大学生,走进革命老区,感受红色文化,践行红色精神,是积极主动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自主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表现。
今年暑假,我们选择了巴中作为此次暑期实践的基地,旨在重温那段艰辛的历史,同时接受革命精神的洗礼。此次活动的主题是进行一次红色精神的追溯。希望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可以对前辈们的革命道路更加了解,更加深刻的体会到和平的不易,提高我们爱国意识,通过一系列革命教育活动的开展,让我们在生动、多样的实践活动中学到一些在书本上感悟不到的道理,弘扬现代主旋律。走进社会,认识社会,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我们通过参与革命教育活动,感受我们伟大祖国的建立是何等不易。
这次巴中之行我们将参观长赤禹王宫、巴山游击队纪念馆、川陕苏区将帅碑林、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王坪烈士陵园和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走访老红军等活动进行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整个活动由7月5日到10日(不含往返所需时间),7月4号我们自成都乘火车到达巴中,不在巴中停留,转到南江住宿。破旧的火车和炎热的天气是我们面对的第一个难题,同学们互相交流,结束了长达十个小时的闷热之旅,当晚开了一个内部会议,再次确认接下来的任务,并逐一检查所需物资,做好补给。 7月5号,我们对当地相关部门做好接洽并进行访问,了解一些当地的历史沿革,同时咨询了老红军的住处;然后我们一组人去探望老红军,让他们给我们讲讲当年的故事,参加了几次重大战役的老红军在提起当年都显得精神抖擞,队员们都提了一些自己关心的问题,还观看了关于他们的纪录片,对他们的英勇事迹都佩服不已,并坚定了自己对未来一切困难的勇敢面对之心;另一组人调研了当地学校的中小学学习情况,深入课堂,了解他们的学习,同时咨询老师,总结不足,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据学校领导介绍,学校很重视学生红色精神的教育,之后,队员们在学校里开展了关于红色精神的宣传活动,与同学们一起交流、学习红色精神,加深对于红色精神的理解。
7月6日,队伍一行人乘车去光雾山景区,参观巴山游击队遗址。据当地旅游局局长介绍,光雾山景区作为全国4A级景区,是巴中重要旅游地。光雾山共分为五大景区,各具特色,桃园景区地势险恶,地貌奇特,峡谷居多;米长山森林公园在秋天万叶飘山,是亚洲最长的红地毯;十八月潭展示了湖文化;小巫峡奇山奇石。光雾山曲折的地势很适合当年的游击战。在景区内,我们访问景区负责人,了解该地的具体情况,同时,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对景区内的基础设施进行一些语言规范化的建议;以建团90周年、践行红色文化为主题,并以发传单和现场讲解的形式进行宣传。
7月7日,队伍到长赤禹王庙进行实地考察,同时走进长赤中学,对英语学习课题进行更广的调研。深入基层,了解当地居民的生活,体验老区人民的生活乐趣。7月8日,转战通江,参观王坪烈士陵园、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纪念馆;访问当地的政府,对当地红色旅游发展的策略以及对当地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形式。7月9日,参观巴州区川陕苏区将帅碑林,瞻仰烈士。以横幅签名活动的形式站到学习烈士精神,同时在当地宣传部门借一些宣传工具,对相关的主题和精神进行宣讲;可以对红色旅游的规范化提出自己的理解。7月10日,访问市政府相关部门,了解当地市政府对巴中地区经济发展的总体设想,根据自己的知识和几天来的感受,对起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整理相关材料,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和遗憾,做好返校准备。后期工作按照学校文件规定时间进行,在所要求的时间内做好总结工作。
翻阅党的历史,一章章,一幕幕,扣人心弦,惊天动地,可歌可泣。是党领导农民开始了斗地主打土豪分田地,组织工人与资本家斗争,是党领导了“八一”南昌起义,开始了以革命武装对反革命武装的新征程。虽然我未曾经历过这些年代,但我不能忘记这段历史。人民政权的取得,新中国的建立,是千千万万共产党人、革命志士簇首于鲜红的党旗下,铸造民主与科学、幸福与自由的信念,倾注满腔热血,在千疮万孔的黄土地上,播种着小米精神和布尔什维克的思想真谛;是无数先烈迎着枪林弹雨,踏出的一条腥风血雨的路,一直通到神圣的天安门。看着革命先烈们“不辱使命,功垂史册”的先进事宜一步步走来,到纪念馆前,我们实践队员在纪念馆外进行了庄严宣誓,把自己满心的热情化作一句句有力的誓言,向党和国家表达自己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决心和他们心中“永跟党走,铭记党恩”的坚定信念。队员们纷纷表示:誓言不只是要挂在嘴边,更要付之于实际行动之中。此行对他们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他们经历了一次爱国教育,接受了庄严的洗礼,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一定会发挥先烈的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并表示接下来他们将更加投入地完成实践的工作任务,真正体现出社会实践不同寻常的意义。
寻访红色足迹,传承革命历史”,,在社会中锻炼才能,发掘潜力,了解历史,体验生活,既加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本领,又培养了开放意识与独立意识,充分发挥大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认真学习贯彻党的精神,认真利用自身优势,适应时代潮流,科学合理的认识和使用新事物,做到“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
㈣ 两个共同宣传标语
1、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而奋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
2、富强 民主 文明 和谐
自由 平等 公正 法治
爱国 敬业 诚信 友善
3、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投身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伟大实践
4、坚持中国道路 弘扬中国精神 凝聚中国力量
5、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6、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7、科学立法 严格执法 公正司法 全民守法
8、依法治国 依法执政 依法行政
9、经济发展 政治清明 文化昌盛 社会公正 生态良好
10、干部清正 政府清廉 政治清明
11、严以修身 严以用权 严以律己
谋事要实 创业要实 做人要实
二、贯彻落实省委重大决策部署
12、净化政治生态 实现弊革风清
重塑山西形象 促进富民强省
13、廉洁发展 转型发展 创新发展
绿色发展 安全发展 统筹发展
14、依法确定权力 科学配置权力 制度约束权力
阳光行使权力 合力监督权力 严惩滥用权力
15、坚定不移反腐败 聚精会神抓党建
全面深入强法治 集中精力谋发展
16、政治坚定 敢于担当 团结奋进 开拓创新 清正廉洁
17、对党忠诚 纪律严明 务实为民 敬业奉献 勤政廉洁
18、政治清明 诚实守法 包容开放 坚韧不拔 奋发向上
19、深入开展学习讨论落实活动
实现治晋兴晋强晋奋斗目标
20、增强全民法治观念 推进法治山西建设
21、推进依法治国 建设法治山西
22、弘扬法治精神 建设法治山西
23、弘扬老区精神 继承优良传统
24、发扬老区革命精神 保持艰苦奋斗本色
㈤ 魔兽世界公会招人宣传语
主要是复现在老区差不制多每人都有工会,而且没工会的都是新人估计你也不想带,这就麻烦了,最好的办法其实是挖墙角~现在就流行这
给你个宣传用的吧
XX工会进度海山,每天晚上XX点活动!希望有志人士积极参与,工会加入办法,单击我名字然后在对话框中键入:我要加入!每天的前几名有奖励哦。。
㈥ 历次土地革命的口号是什么
在整个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口号是“共产党十大政纲”“共产党为穷人打土豪分田地”“红军是工人农民的军队”“红军是为穷人找饭吃找衣穿的军队”“红军公买公卖”“红军不拉夫”“红军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等。
加上群众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党和红军严明的纪律及实际行动,迅速赢得周围民众的信任和支持,国民党的诬蔑自然不攻自破。
历史事实证明,红色标语的运用成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们党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团结教育群众的重要渠道和有效平台,其简易便捷性、直观生动性等优势,开辟出党的宣传工作星火燎原、如火如荼的新局面。
伴随着土地革命战争的进程,毛泽东不断把马克思主义运用到革命斗争的实践中,通过组织不同形式的宣传活动,指引广大红军官兵从伟大理论中吸取营养,战胜艰难险阻,激励斗志。
为了增强党和红军的凝聚力战斗力,毛泽东非常重视对广大红军将士的马克思主义教育。长征途中,红军除了行军打仗和同党内错误路线作斗争外,还要对长征队伍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向沿途群众传播革命火种,把科学理论的种子撒播在中国落后的西部。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组织指导红军克服各种困难创造性地开展理论传播工作,印制出版了《前进报》《战士报》《干部必读》等报刊。
长征中,红军还印制了《马克思主义浅说》《出路在哪里?》《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告民众书》《中国共产党十大政纲》《对苗瑶的标语口号》等,这些报纸书刊,渗透着马克思主义思想,及时传达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红军中还成立了专门的石刻或木雕宣传队伍,负责沿途刻画宣传。由于这些刻画方便醒目,内容言简意赅,通俗易懂,取得了很好的传播效应。长征途经的一些民族地区,群众关系非常复杂,既有汉族,又有少数民族。
我党根据各地群众的实际情况,把马克思主义宣传与群众的利益紧密结合,1934年11月的《红星报》特意撰文强调:
“必须首先从群众切身利益开始,然后逐步进入到苏维埃基本主张的宣传,必须以最通俗的语言、极大的耐心,同群众接近,来启发他们的斗争。不然我们的宣传鼓动就引不起群众的兴趣与注意。”
红军维护群众的利益,赢得了群众称赞和拥护,红军走到哪里,马克思主义思想就传播到哪里。
㈦ 急求山西各市旅游宣传口号! 尤其是忻州 吕梁 临汾 阳泉 晋城 运城 根本找不到啊 好忧愁
有啊/比如临汾/寻根祭祖哪里去,临汾洪同大槐树/天下第一门-临汾华门/中华魂,母亲河,壶口瀑布欢迎你/西方极乐圣地,隰县小西天/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