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今年重点优抚对象享受哪些新政策
目前各类优抚对象的抚恤补助标准还远远达不到“不低于或略高于当地平均生活水平”的标准,优抚对象生活相对贫困的现象也越来越突出。因此,颁布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十分必要。
今后也不再划分残疾军人“在职”和“在乡”抚恤金标准的差异,同等级残疾军人的抚恤金标准相同。残疾军人凡参加工作的领取伤残保健金,凡没有工作的领取伤残抚恤金。领取伤残保健金的伤残军人称之为在职伤残军人,领取伤残抚恤金的伤残军人称之为在乡伤残军人。 “但是,残疾抚恤金和残疾保健金的标准差距很大。” 以2003年特等因战残疾军人为例,同一等级的抚恤金和保健金两者相差高达7820元。现在职残疾军人中有55%处于下岗或失业状态,无论是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还是失业保险金数额均有限。同时残疾军人下岗失业后很难再找到一份新的工作,处于失业大军中的弱势群体,其总体收入水平达不到残疾抚恤金的标准,出现了相对不公平的现象。所以,根据新《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退出现役的残疾军人,按照残疾等级享受残疾抚恤金”。取消了原来的“抚恤金”和“保健金”的区别,实现了等级相同、待遇相同。
重点优抚对象:“三属”(指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三红”(指在乡退伍红军老战士、西路红军老战士和红军失散人员)、残疾军人、复员军人(指1954年10月31日之前入伍,后经批准从部队复员的人员)和带病回乡退伍军人(指在服现役期间患病,尚未达到评定残疾等级条件并有军队医院证明,从部队退伍的人员)。
根据新颁布的《军人优抚安置条例》,原先一部分对优抚对象的称谓发生了改变。
这些被改变的称谓包括:一、将原来的”革命伤残军人“改称为”残疾军人”;二、将原来的“复员退伍军人”分开表述,即“复员军人”和“退伍军人”;三、将原来的“革命烈士家属、因公牺牲军人家属、病故军人家属”中的“家属”改为“遗属”。“残废军人”的称谓是历史上延续下来的。事实上,广大残疾军人是“残”而不“废”。改用“伤残军人”也存在着涵义不全的问题,不能包括因病致残的军人,因此称为“残疾军人”是比较合理的。
“复员军人”与“退伍军人”,这两类对象分别有着严格的定义,复员军人是指1954年10月31日开始试行义务兵役制以前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东北抗日联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脱产游击队、八路军、新四军、解放军、中国人民志愿军等,持有复员、退伍军人证件或组织批准复员的人员。(在乡的红军失散人员也按复员军人对待)而退伍军人是指1954年11月1日开始试行义务兵役制以后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持有退伍或复员军人证件的人员。两者区别比较明显,分开表述既明确又有利于把握。此外,“家属”一词表述不够准确,一般认为是军队内部的特有称呼,指军人的配偶。而遗属则指的是死者遗留的直系亲属,包括父母、配偶和子女。因此,用“遗属”替代“家属”比较准确,也符合法律用语。
② 优惠的词语有哪些
优惠的词语如下;
1优待yōu dài、 2让利ràng lì、 3降价jiàng jià、 4减价jiǎn jià、 5实惠shí huì、
6落价luò jià、 7打折dǎ shé、8促销cù xiāo、 9廉价 lián jià、 10返利fǎn lì
③ 退伍军人怎么安置与优抚
你没关系,其它无语
国之政策,裙带裙带
④ 优抚对象是指哪类人
根据我国《军人抚恤优待条例》规定,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服现役或者退出现役的残疾军人以及复员军人、退伍军人、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现役军人家属统称为优抚对象,按规定享受抚恤优待。
抚恤对象包括:三属”(指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三红”(指在乡退伍红军老战士、西路红军老战士和红军失散人员)、残疾军人、伤残人民警察、伤残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伤残民兵民工、现役军人家属、——本条所称的家属是指军人(含烈士)的父母、配偶、子女,以及依靠军人生活的,十八周岁以下的弟妹、军人自幼曾依靠其抚养,失去自养能力后又必须依靠军人生活的其他亲属。
优待对象包括:现役军人、复员军人(指1954年10月31日之前入伍,后经批准从部队复员的人员)和带病回乡退伍军人(指在服现役期间患病,尚未达到评定残疾等级条件并有军队医院证明,从部队退伍的人员)。参战军人、参核参试军人、退伍军人属于优待对象。优待对象和抚恤对象统称为优抚对象,
重点优抚对象指:残疾军人,“三属”(烈士家属、因公牺牲军人家属、病故军人家属),三红人员(在乡退伍红军老战士、在乡西路军红军老战士、红军失散人员),在乡老复员军人,带病回乡退伍军人。参战参核退伍军人。
优抚对象有很多类别:
民政部门抚恤优待的优抚对象,共有十五类:
(1)在乡退伍红军老战士:凡是1937年7月6日以前入伍,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包括抗日联军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脱产游击队)的,有退伍手续或确切证明的,由地、州、市、县民政部门审核,经自治区人民厅批准后,可确认为在乡退伍红军老战士。
(2)在乡西路军红军老战士:凡是1937年7月6日以前入伍,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包括抗日联军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脱产游击队)的,有退伍手续或确切证明的,凡经当地政府确认为西路流落人员的,可确认为在乡西路军红军老战士。
(3)红军失散人员:凡是1937年7月6日以前入伍,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包括抗日联军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脱产游击队)的,因伤、因病、因战斗失利或组织动员分散隐蔽,离队失散,经乡(镇)人民政府审查,县、县人民政府批准,可确认为红军失散人员。
⑤ 什么是重点优抚对象
重点优抚对象:“三属”(指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三红”(指在乡退伍红军老战士、西路红军老战士和红军失散人员)、残疾军人、复员军人(指1954年10月31日之前入伍,后经批准从部队复员的人员)和带病回乡退伍军人(指在服现役期间患病,尚未达到评定残疾等级条件并有军队医院证明,从部队退伍的人员)。
目前各类优抚对象的抚恤补助标准还远远达不到“不低于或略高于当地平均生活水平”的标准,优抚对象生活相对贫困的现象也越来越突出。因此,颁布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十分必要。 根据新颁布的《军人优抚安置条例》,原先一部分对优抚对象的称谓发生了改变。
这些被改变的称谓包括:一、将原来的”革命伤残军人“改称为”残疾军人”;二、将原来的“复员退伍军人”分开表述,即“复员军人”和“退伍军人”;三、将原来的“革命烈士家属、因公牺牲军人家属、病故军人家属”中的“家属”改为“遗属”。“残废军人”的称谓是历史上延续下来的。事实上,广大残疾军人是“残”而不“废”。改用“伤残军人”也存在着涵义不全的问题,不能包括因病致残的军人,因此称为“残疾军人”是比较合理的。
“复员军人”与“退伍军人”,这两类对象分别有着严格的定义,复员军人是指1954年10月31日开始试行义务兵役制以前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东北抗日联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脱产游击队、八路军、新四军、解放军、中国人民志愿军等,持有复员、退伍军人证件或组织批准复员的人员。(在乡的红军失散人员也按复员军人对待)而退伍军人是指1954年11月1日开始试行义务兵役制以后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持有退伍或复员军人证件的人员。两者区别比较明显,分开表述既明确又有利于把握。此外,“家属”一词表述不够准确,一般认为是军队内部的特有称呼,指军人的配偶。而遗属则指的是死者遗留的直系亲属,包括父母、配偶和子女。因此,用“遗属”替代“家属”比较准确,也符合法律用语。 今后也不再划分残疾军人“在职”和“在乡”抚恤金标准的差异,同等级残疾军人的抚恤金标准相同。残疾军人凡参加工作的领取伤残保健金,凡没有工作的领取伤残抚恤金。领取伤残保健金的伤残军人称之为在职伤残军人,领取伤残抚恤金的伤残军人称之为在乡伤残军人。 “但是,残疾抚恤金和残疾保健金的标准差距很大。” 以2003年特等因战残疾军人为例,同一等级的抚恤金和保健金两者相差高达7820元。现在职残疾军人中有55%处于下岗或失业状态,无论是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还是失业保险金数额均有限。同时残疾军人下岗失业后很难再找到一份新的工作,处于失业大军中的弱势群体,其总体收入水平达不到残疾抚恤金的标准,出现了相对不公平的现象。所以,根据新《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退出现役的残疾军人,按照残疾等级享受残疾抚恤金”。取消了原来的“抚恤金”和“保健金”的区别,实现了等级相同、待遇相同。
⑥ 优抚对象是指哪些重点优抚对象是哪些
重点优抚对象:“三属”(指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三红”(指在乡退伍红军老战士、西路红军老战士和红军失散人员)、残疾军人、复员军人(指1954年10月31日之前入伍,后经批准从部队复员的人员)和带病回乡退伍军人(指在服现役期间患病,尚未达到评定残疾等级条件并有军队医院证明,从部队退伍的人员)。
目前各类优抚对象的抚恤补助标准还远远达不到“不低于或略高于当地平均生活水平”的标准,优抚对象生活相对贫困的现象也越来越突出。因此,颁布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十分必要。
根据新颁布的《军人优抚安置条例》,原先一部分对优抚对象的称谓发生了改变。
这些被改变的称谓包括:一、将原来的”革命伤残军人“改称为”残疾军人”;二、将原来的“复员退伍军人”分开表述,即“复员军人”和“退伍军人”;三、将原来的“革命烈士家属、因公牺牲军人家属、病故军人家属”中的“家属”改为“遗属”。“残废军人”的称谓是历史上延续下来的。事实上,广大残疾军人是“残”而不“废”。改用“伤残军人”也存在着涵义不全的问题,不能包括因病致残的军人,因此称为“残疾军人”是比较合理的。
“复员军人”与“退伍军人”,这两类对象分别有着严格的定义,复员军人是指1954年10月31日开始试行义务兵役制以前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东北抗日联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脱产游击队、八路军、新四军、解放军、中国人民志愿军等,持有复员、退伍军人证件或组织批准复员的人员。(在乡的红军失散人员也按复员军人对待)而退伍军人是指1954年11月1日开始试行义务兵役制以后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持有退伍或复员军人证件的人员。两者区别比较明显,分开表述既明确又有利于把握。此外,“家属”一词表述不够准确,一般认为是军队内部的特有称呼,指军人的配偶。而遗属则指的是死者遗留的直系亲属,包括父母、配偶和子女。因此,用“遗属”替代“家属”比较准确,也符合法律用语。
今后也不再划分残疾军人“在职”和“在乡”抚恤金标准的差异,同等级残疾军人的抚恤金标准相同。残疾军人凡参加工作的领取伤残保健金,凡没有工作的领取伤残抚恤金。领取伤残保健金的伤残军人称之为在职伤残军人,领取伤残抚恤金的伤残军人称之为在乡伤残军人。
“但是,残疾抚恤金和残疾保健金的标准差距很大。”
以2003年特等因战残疾军人为例,同一等级的抚恤金和保健金两者相差高达7820元。现在职残疾军人中有55%处于下岗或失业状态,无论是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还是失业保险金数额均有限。同时残疾军人下岗失业后很难再找到一份新的工作,处于失业大军中的弱势群体,其总体收入水平达不到残疾抚恤金的标准,出现了相对不公平的现象。所以,根据新《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退出现役的残疾军人,按照残疾等级享受残疾抚恤金”。取消了原来的“抚恤金”和“保健金”的区别,实现了等级相同、待遇相同。
⑦ 我是一名09年毕业的大学生,我入伍当兵优抚金怎么发啊
大学生入伍还是不错的 本科的话一次性返还24000(按六千一年 *4)
优抚金有的 各个地区是不一样的 有的参照城市标准的好几万一年了
大学生去的话 农村户口的也参照城市的标准给的 至于你们伊春西林就不清楚了 这和地方经济有关的 详细的话可以询问地方人武部的 他们很欢迎大学生入伍的 我是搞征兵工作的 这个我清楚的
⑧ 社会优抚采集者退散名词解释
数据采集,又称数据获取,是利用一种装置,从系统外部采集数据并输入到系统内部的一个接口。数据采集技术广泛引用在各个领域。比如摄像头,麦克风,都是数据采集工具。
被采集数据是已被转换为电讯号的各种物理量,如温度、水位、风速、压力等,可以是模拟量,也可以是数字量。采集一般是采样方式,即隔一定时间(称采样周期)对同一点数据重复采集。采集的数据大多是瞬时值,也可是某段时间内的一个特征值。准确的数据量测是数据采集的基础。数据量测方法有接触式和非接触式,检测元件多种多样。不论哪种方法和元件,均以不影响被测对象状态和测量环境为前提,以保证数据的正确性。数据采集含义很广,包抱对面状连续物理量的采集。在计算机辅助制图、测图、设计中,对图形或图像数字化过程也可称为数据采集,此时被采集的是几何量(或包括物理量,如灰度)数据。
⑨ 社会优抚名词解释
是国家和社会依照法律规定,对特定对象通过抚恤、优待和安置,确保他们生活不低于当地群众平均水平并带有褒扬性质的特殊社会保障制度。
⑩ 优待有加 是成语吗
“优待有加”不是成语,含“有加”的成语只有2个:
1、勖勉有加
xù miǎn yǒu jiā
【解释】勖勉:勉励。指一再加以勉励
【结构】补充式成语
【用法】作谓语;指勉励
【例句】他对我勖勉有加。
2、有加无已
yǒu jiā wú yǐ
【解释】已:停止。不停地增加或事态发展越来越厉害。
【出处】《左传·昭公七年》:“并走群望,有加而无瘳。”宋·陈亮《复杜伯高书》:“然而左右独以为不然,时以书相劳问,意有加而无已。”
【结构】联合式。
【用法】一般用作谓语、宾语。
【正音】已;不能读作“jǐ”。
【辨形】已;不能写作“己”。
【近义词】与日俱增
【反义词】每况愈下
【例句】在偏远地区;许多农民通过盗墓发财;虽然国家进行制止;但这种现象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