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关于月亮方面的科普知识
链接:
出发吧,月球
② 科普活动有哪些
科学调查,查阅
③ 科普宣传周是什么时间
每个地方时间不一样,一般都是5月份的第三周,周六、周日为广场活动,其它几日都是学术研讨会或者科学下乡。
④ 举行全国科普日活动有什么重要意义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随着全球一体化的时代发展,加强科学技术普及教育,提高民族科学素质,已成为持续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基础性工程。因此,广泛开展社会科学技术普及活动是推进我国科普工作的重要任务,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
(1) 有利于普及科技文化知识,提高广大公民的科学素质。
(2)有利于在全社会营造学科学、爱科学的氛围,调动公民学科学的积极性。
(3)有利于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弘扬科学精神。
(4) 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促进经济发展。
(5)有利于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推动创新型国家的建设。
2002年6月29日,我国第一部关于科普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正式颁布实施,标志着中国的科普事业进入了法制化建设和发展的轨道。
2003年6月29日,在《科普法》颁布一周年之际,为在全国掀起宣传贯彻落实《科普法》的热潮,中国科协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一系列科普活动。自此,中国科协每年都组织全国学会和地方科协在全国开展科普日活动。
从2005年起,为便于广大群众、学生更好地参与活动,活动日期由原先的6月份改为每年9月第三个公休日,作为全国科普日活动集中开展的时间。
⑤ “生物多样性保护科普宣传月”系列活动在京启动,此活动有何意义
生物多样性保护科普宣传月这样的活动对于学生老说可以了解我们的物种,在很多时候都会让我们学生养成保护生物的好习惯。
对于学生来说这样的活动对自己是十分好的,在很多时候学生就是缺乏对这些生物的认识,所以不知道到底应该怎么去保护生物,但是通过这样的活动自然就可以让学生去养成一个十分好的习惯,对于我们自然界来说有更多人去保护也是一件十分好的事情,那么这样的事情自然也是可以促进生物多样性这件事情的发展。
这样的宣传活动可以强化学生的意识,对于我们来说这样的活动就是在保护我们生态环境,也是在维护我们共有的家园。
⑥ 科普的活动内容都包括哪些
你也没具体说什么科普活动,任何科普活动总要有个主题。根据回主题、场地、科普形答式等不同,活动内容完全不一样。比如每年搞的全国科普活动周,内容包括启动仪式、领导讲话、广场活动、会议、参观交流等等。。。再比如某个广场搞科普活动,这活动的内容就包括发传单,回答老百姓咨询、介绍你所推荐的科普热点知识等等。。。。
⑦ 什么叫科普主题活动
科普主题活动
科普主题活动是青少年科技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一个时期或一个阶段内集中进行的,有一定主题思想或提出明确的口号,并要达到一定思想教育目的和科学技术知识普及要求 的科普教育活动。
科普主题活动具有以下特点:
(1)科学性。科普主题活动的科学性主要表现在活动内容具有科学性和技术性。青少年通过参加活动拓宽了视野,学到了科学知识,激发了对科技的兴趣。
(2)思想性。科普主题活动的思想性主要表现在寓思想教育于活动之中,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人际关系、纪律、法制等教育内容有机地结合到科普主题活动中,引导青少年关心家乡变化、科技进步和国家建设。
(3)实践性。科普主题活动让青少年在科普教育实践中经受锻炼、增长才干,创造了课堂教学所不具备的优越条件,使学生通过考察、实验、展教、写作、动手操作等环节获取科学知识、学习科技技能,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4)兴趣性。科普主题活动贯彻兴趣原则,吸引广大青少年积极加入到活动中,同时又在活动中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兴趣。促使青少年形成科学志向和科学理想。
纵观整个科普主题活动,其最基本的特点是:有一个与活动目的密切相关的鲜明的活动主题,以及多种多样紧密围绕主题的活动形式。
活动内容
科普主题活动的内容广泛,活动形式生动活泼,且将科普教育的科学性、思想性、实践性和兴趣性紧密结合起来。
科普主题活动的主题多种多样,如宣传科学思想;传播科技知识;批评反科学的现象;推广有意义的活动;启迪智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等等。其活动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科学纪念日(科技节、周和月)科普主题活动。这类活动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社会性,某些活动还具有世界性,它的主题是全人类共同关心的课题。如每年3月12日为我国“植树节”,每年4月1日~7日为上海市“爱鸟周”,每年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此外还有“海洋日”、“地球日”、“水节”等等。
(2)高新科技科普主题活动。它有利于贯彻“科教兴国”的战略,着眼于科教兴市、科教兴区,激励青少年攀登科学高峰。如上海市历届科技节主题分别为“依靠科技,发展上海”、“人类进入信息社会”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并在青少年中举办“上海的未来与我们”科学讨论会,让青少年了解我国与世界科技的发展,了解现代科学发展的前景趋势(如微电子技术、生物工程技术、信息高速公路、新材料、新能源、激光、航天技术、环境科学、海洋开发利用、知识经济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等)。
(3)学科性和专题性科普主题活动。这类活动可以是单项的,也可以是系列的。学科性科普主题活动内容包括:数、理、化、天、地、生等基础学科和新学科、新技术、新知识,如“太阳能利用系列活动”、“能源十项系列活动”、“土地与国情”、“生活中充满化学”、“模拟火箭发射活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生物多样性与我们的未来”、“虎年——救救老虎”等科普主题活动。
(4)重大科学现象科普主题活动。这类活动必将引起青少年极大兴趣,如结合“哈雷彗星回归”、“流星雨”、“月全食”、“日全食”等重大天文现象进行讲座、观测、摄影和论文演讲活动。
(5)实用技术科普主题活动。活动内容的安排从本地区的经济、科技实际情况出发,向学生普及种植、养殖、电工、机械、病虫害防治、植物保护等实用技术,开展乡土资源、土壤成分、植被和城市居民小区生态环境的调查,使青少年从小关心家乡经济和科技的发展。
(6)“热点”问题科普主题活动。根据青少年在一定时期内关心的“热点”问题,确定活动的主题。例如:在地震活跃期,宣讲地震预报知识;海湾战争后,介绍电子武器和环境问题;结合新科技项目的报道,介绍超导和克隆等技术。
此外,科普主题活动还可按活动范围进行分类:国际性的有“世界科学与和平周”、“世界环境日”等活动;全国性的有“植树节”、“爱鸟周”等活动: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区、县)性的有“古树名木调查”、“水——生命之源”等活动;学校性的有“爱心献校园,绿色满人间”等活动:班级性的或兴趣小组性的有“我们居住小区的环境状况调查”、“被动吸烟的危害”、“学创造、搞发明”、“看云识天气”等活动。其中我们应大力提倡组织学校、班级和兴趣小组性的科普主题活动,在青少年中倡导“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尚,井将其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
组织方法
科普主题活动的实施,要抓好组织领导、宣传发动、形成高潮、总结表彰四个环节。
1.组织领导
成立领导班子和工作班子,是科普主题活动实施的重要保证。应根据科普主题活动的规模和活动层次进行组建。大型活动可以由市(区)教委、科协主办,由企事业单位、科研单位、社会团体、新闻媒体等协办,并由主办单位和协办单位共同组织成立领导小组或组委会。学校组织的主题活动,可以由学校科技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活动的组织工作,也可根据主题活动内容临时组建工作班子。
2.宣传发动
做好宣传发动工作是科普主题活动成功的必要条件。大型活动举办前,应由主办单位发文,召开动员大会,并组织宣传媒体进行报道。此外,活动还可通过广播、橱窗、闭路电视进行宣传、发动。如举办科技节时,可以举行科技节会标、会歌的征集评比和广告语、招贴画设计竞赛等。学校活动可通过班主任、团队、科技教师广泛动员学生参加,同时可开展科普黑板报竞赛。
3.形成高潮
形成活动高潮是科普主题活动实施的关键,要着眼于发动更多青少年参与科学普及活动。大中型活动要着重抓好开幕式、闭幕式、电视大奖赛、科学家见面会、智力擂台赛、科普游艺、科普表演等活动环节。学校活动要着重抓好“科技节”、“爱科学月”、“科技活动周”、科普主题班会和主题队会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
4.总结表彰
认真抓好总结表彰,不仅是对学校科技教育工作的考核,也是对青少年积极参加科普活动并取得成果的奖励,有利于推动科技教育工作深入开展。科普主题活动的总结表彰包括:主办单位和学校对科普主题活动工作的总结,主办单位对学校、班级、教师、学生或参与科普主题活动成绩突出的先进单位和个人的奖励,如设立“优秀设计奖”、“优秀组织奖”和“科技小能手”、“小小科学家”等奖项或称号,也可根据科普主题活动的特点设立奖项。
活动指导
为了提高科普主题活动的质量,一定要精心设计科普主题活动的活动方案,加强活动全过程的指导。
1.确定主题
科普主题活动的主题要鲜明,有感召力,并从当地科技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实际出发,适合青少年的特点,如“21 世纪的科技与我们”、“展开科技创新的翅膀飞翔”、“创新——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寻找科技金钥匙,争当科技小能手”等。
2.确定活动目的
科普主题活动的目的是活动的灵魂,应包括思想教育、科普教育和技能、技巧教育的要求。
3.选择活动内容
科普主题活动的内容十分丰富,选择适当的活动内容极其重要,它关系到科普主题活动的实施和教育目的的完成。科普主题活动的内容既要适应科技发展的趋势,义要立足于当地的实际;既要保留传统的基础教育内容,又要不断开拓新领域,同时还要符合青少年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知识水平,融科学性、思想性、实践性和兴趣性为一体。
4.确定活动形式
活动形式应新颖、灵活多样、富有创造性。科普主题活动要符合学生的实际,能吸引青少年积极、主动地参加进来。它经常采用的形式有听(科普报告、讲座)、看(科普电影、录像、书刊、展览、表演)、写(科普故事、小论文、黑板报)、做(小实验、小制作、小发明、小观察)、玩(科普游戏、谜语、魔术)等。
5.明确活动主体
青少年是科普主题活动的主体。科技辅导员在活动中要充分调动青少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青少年成为科普主题活动的主人。没有青少年的主动参与和积极性的充分发挥,任何科普主题活动都将失去意义。
6.活动过程的设计和安排
根据不同年龄的学生心理状态和知识基础的不同及学生兴趣、能力、性格等方面的差异,科技辅导员在设计和组织科普主题活动时,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讲究实效。
7.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
科普主题活动的组织者要积极争取社会力量对活动的支持,包括家长在资料、资金和辅导力量上的支持及科学家、技术人员在技术上的指导等。
总之,科普主题活动的开展,要有创新意识,内容与形式要注意推陈出新、因地制宜。各地区、各学校和班级应结合当地实际和各阶段工作重点,有选择地开展科普主题活动,并兼顾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和可接受性的原则,使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的质量进一步提高。
⑧ 社区可以开展科普宣传活动有哪些
内容包括科普知识宣传资料分发、免费咨询和电脑维修服务、科普问答知识有奖竞猜等。
社会实践的队员们来到社区活动中心,带着所需的科普宣传用品设立了科普宣传站,投入到当天的宣传活动中来。其中科普问答知识有奖竞猜吸引了社区居民尤其是小朋友们的踊跃参与,一些题目难倒了不少小朋友,但通过互相帮助、求助家长等方式学到了新知识、答对了题目,为自己赢得了绿色植物、鼠标垫、耳机等小礼品。活动还准备了多本科普书籍免费赠送给社区居民,并在社区醒目位置摆设安全小知识展板,分发安全知识宣传手册,进一步帮助社区居民们了解更多的科学知识,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推进社区科普工作
社区充分利用科普条幅、科普展板、发放宣传材料,宣传低碳生活、精彩妙招等日常生活科普知识,极大地丰富了辖区群众的科技文化生活。同时为保证居民随时随地都能学到科普知识,还组织辖区居民到社区观看远程教育养生知识讲座,通过观看学习,增强了居民们的科普养生知识,同时也倡导了科学、环保、文明的生活理念,深受辖区居民欢迎。
社区通过开辟《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宣传栏、“社会公德教育橱窗”、“精神文明长廊”等科普教育阵地,开设了居民普法课,普及法律常识,在社区内广泛向青少年进行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的教育,努力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氛围。其次活动得到了驻街单位和三家个体经营户的大力支持,也为科普日的宣传活动扩大了更广泛的参与范围。这次有意义的社会活动,加强了对青少年群体的科普教育,提高青少年的科学文化素养。进一步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提高科普意识。营造了良好的“爱科学、讲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