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白居易 描写山塘街的诗句
唐代诗人白居易描写山塘街的诗句有:
1、不厌西丘寺,闲来即一过。
出自:《夜游西武丘寺八韵》。
译文:从不厌烦西丘寺,有空闲时就过来游玩。
2、怅望武丘路,沉吟浒水亭。
出自:《别苏州》 。
译文:怅然望着武丘路,沉思吟唱着水中的亭子。
3、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
出自:《正月三日闲行》。
译文:绿水与河道,东西南北,纵横交织,一池春水,更觉得波光粼粼。三百九十座桥因为桥栏色彩鲜艳夺目,便愈加风情万种。
4、云埋虎寺山藏色,月耀娃宫水放光。
出自:《登阊门闲望》。
译文:围绕虎丘山建筑的佛寺,隐入白云之中,颜色显得暗淡,馆娃宫在月光映照下,轮廓可见,月光映在水面泛出清光,点缀出一派迷人的景色。
5、自开山寺路,水陆往来频。银勒牵骄马,花船载丽人。
出自:《武丘寺路·去年重开寺路桃李莲荷约种数千株》。
译文:自从开了武丘寺路,水上陆地上的来往船只行人很多。银色的缰绳牵着漂亮的马,花船上载着美丽的人。
6、扬州驿里梦苏州,梦到花桥水阁头。
出自:《梦苏州水阁寄冯侍御》。
译文:在扬州的驿站做梦到苏州,梦到了花桥和水中阁楼的地方。
❷ 山塘街的历史文化
古往今来,山塘向来是帝王国君、文人墨客的钟爱之地。无论是乾隆康熙,亦或是伯虎秋香,都曾流连于山塘河两岸。可谁知,在这优美风光的背后,藏秘着众多浩气长存,甚至是惊天动地的传说故事,比如载入中学语文课本中提到的《五人墓碑记》、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开篇中提到的葫芦庙、弹词名篇《玉蜻蜓》中的经典段落《桐桥得子》、国际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和他家的祖祠、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革命文化团体“南社”、野芳浜处的陈圆圆董小宛,以上所提到的这些都与山塘有关。
❸ 苏州山塘街门票,山塘街简介
山塘街门票同程价40元,
山塘街(七里山塘)简介:国家AAAA级景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山塘街,位于古城苏州的西北部,东连“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阊门,西接“吴中第一名胜”虎丘,全长约3600米,为公元825年中国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任苏州刺史时募工凿河堆堤而成。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水陆交通条件,山塘街曾是明清时期中国商贸、文化最为发达的街区之一,被誉为“神州第一古街”。修复的山塘街是苏州古城自然与人文景观精粹之所在,堪称“老苏州的缩影,吴文化的窗口”。街道呈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格局,建筑精致典雅、疏朗有致,街面店肆林立,会馆聚集,再现了山塘街的盛世繁华。有民歌唱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有西湖,苏州有山塘。两处好地方,无限好风光。”这便是对山塘街的生动写照。
❹ 苏州山塘街有什么古香古色的氛围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有西湖,苏州有山塘。山塘街因山塘河而得名,傍河而建的古街被称为山塘街。
到了晚上你可以泛舟在河水之上,柔和的灯光照在小桥流水人家古巷中,有种穿越回古代的感觉。
苏州的古街里炊烟、书香一并混杂在记忆中,讲述着苏州当年的风华。曲水人家的洒扫忙碌,吴侬软语的家长里短才是苏州文化中最绵长久远的记忆。
❺ 山塘街的作文
从小看着山塘,然后,我长大了。
白居易在苏州当刺史,留下了“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的句子,还留下了七里山塘。
在我记忆里。
山塘街没有出挑的颜色,没有浓艳的味道。
有的,只是粉墙青砖黛瓦;有的,只是安静闲适定笃。山塘街,枕着山塘河,从渡僧桥通往虎丘塔下;街两旁,一直都只有生活着的人们,生活着。
过年那会儿,大家都兴致昂扬地出来放炮仗。节节高一飞冲天,分成两截落到邻家的屋面和窗棂上,一千响闪着火花四散跳窜,大人总会拉住好奇的孩子怕火星溅到身上烧了新做的棉袄,小炮仗在燃烧尽殆后落在石板路面的缝隙里,青色夹杂着喜庆的红色,分外耀眼。
梅雨里是格外安静的,只能听到雨水顺着梁檐流下来拍打青石板的声音,待到数日过去,瓦片彻底湿了,由灰色转为灰黑色,梁檐的污物被冲刷个干净,就有人家拿着铅桶在屋檐底下积雨水,叮叮咚咚的,那水,干净到可以喝,还有,便是穿着雨衣穿梭过街头打着车铃下班归来的人,全身湿漉漉的,却一脸回家的幸福。
伏天里大家都会搬个竹躺椅藤靠背出来,临街而坐,摇个蒲扇泡杯绿茶聊段山海经,或者哪家把裹在网兜里浸在河里的西瓜捞上来,切了小片放在面盆里,一晚上的乘风凉。
秋冬的山塘渐渐寂寥起来,只剩下身上刻着“山塘”的两排路灯独自守候,昏暗而低沉。家里头的灯会早早亮起,隙开的门缝里,飘出饭菜的香。打更的老人从街头走向街的另一头,提醒着大家注意防火防盗。夜尚未深,家家户户的灯,却已暗下了。
后来后来。
生活的味道,在街这头,已然淡去。煤球店没了,布店也搬迁了,粮店也难觅踪影了。
山塘街开始改造,很多东西,仿佛在一瞬间,就灰飞烟灭了。
改造之后,山塘变了很多。也许,那就是所谓的古老中蕴含的活力。
采芝斋,黄天源,绿杨馄饨店;五芳斋,松鹤楼,张小泉剪刀。
还有七君子碑,会馆,民俗表演。
我们几个,曾在茶楼上,透过镂花木窗,望着山塘河的那头,看穿梭其间的花船和游人,听耳边软糯的苏州评弹。河对岸,有更现代的东西,意大利冰淇淋,还是酒吧。
我喜欢站在新民桥上向南望,看半圆的拱连着水中的倒影,圆满的意思。
今天绕过阊门。夜里的城楼很美,在灯光的映衬下。在吊桥看山塘,夜色动人,是秦淮远不能及,更何况,秦淮已无后庭花,山塘却有绕梁之评弹。在新民桥再看山塘,怕是语言会毁了这份意境,还是,亲眼一见的好。
❻ 江苏苏州的山塘老街和山塘街什么区别不在同个地方吗
(一) 山塘老街位于苏州市姑苏区北浩弄与苏州山塘街交叉口西北50米
山塘街位于苏州古城阊门外西北,东起阊胥路北首渡僧桥,西到虎丘西南麓西山庙桥。街实测3829.6米,宽2~6.8米,旧时桐桥以东全为石板路。
(二)山塘老街全长360米,虽仅有七里山塘的十分之一,却是山塘的精华所在,被称之为"老苏州的缩影、吴文化的窗口"。老街重现了当年山塘的繁盛,店肆林立、会馆齐聚。既有苏州老字号采芝斋、五芳斋、乾生元等小吃店;也有吴韵茶庄、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紫檀木雕、石雕、刺绣等特色商铺。
(三)山塘街因山塘河而命名。唐宝历元年(825),诗人白居易任苏州刺史,对苏州城外西北河道进行疏浚,利用自然河浜开挖成直河(由阊门外护城河直达虎丘山麓),称山塘河,便于行舟。
(四)而后又把挖出泥土填堆成长堤,长堤宽阔成路,也直通虎丘,当时虎丘称武丘,山上有武丘寺,故诗人笔下直称为武丘寺路,后人称"白公堤",堤长七华里,又称七里山塘。因介于阊门闹市与名胜虎丘之间,逐渐成为繁华的旅游商业街。
(6)山塘街宣传扩展阅读
建议浏览路线全程旅游线路(3600米):阊门城楼、唐少傅白公祠(白居易纪念苑)、御碑亭、山塘老街、冈州会馆、安泰救火会、通贵桥、玉涵堂、山塘人文风情馆、新民桥、古戏台、江南船文化博物馆、商会博物馆(原汀州会馆)、
山塘雕花楼、天和药铺、王氏义庄、郁氏家祠、陕西会馆、东齐会馆(山东会馆)、桐桥遗址、观音阁、吴中贝氏纪念馆(贝节孝坊)、古牌坊群、敕建报恩禅寺、普济桥、同善桥、普济堂、引善桥、五人墓、葛贤墓、白公堤石幢、普福禅寺(葫芦庙)、鲍氏义庄祠、李氏义庄、李鸿章祠、虎丘风景区。
❼ 苏州山塘街遗迹故事
山塘街始建于唐代宝历年间,公元825年白居易奉命到苏州任刺史。上任不久,他坐了轿子到虎丘去,看到附近的河道淤塞,水路不通,回衙后,立即找来有关官吏商量,决定在虎丘山环山开河筑路,并着手开凿一条山塘河。它东起阊门渡僧桥附近,西至虎丘望山桥,长约7里,故俗称“七里山塘到虎丘”。这条河在阊门与运河相接。在河塘旁筑堤,即山塘街。山塘河的开凿和山塘街的修建,大大便利了灌溉和交通,这一带成了热闹繁华的市井。苏州百姓非常感激白居易,他离任后,百姓即把山塘街称之为白公堤,还修建了白公祠,以作纪念。
山塘街一头连接苏州的繁华商业区阊门,一头连着花农聚集的虎丘镇和名胜虎丘山,所以,自唐代以来它一直是商品的集散之地,南北商人的聚集之处。清乾隆年间,著名画家徐扬创作的《盛世滋生图》长卷(也称《姑苏繁华图卷》),画了当时苏州的一村、一镇、一城、一街,其中一街画的就是山塘街,展现出“居货山积,行云流水,列肆招牌,灿若云锦”的繁华市井景象。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一回中也把阊门、山塘一带称为“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
苏州是个水乡,河道多,桥多,而山塘街是最具苏州街巷特征的典型。它中间是山塘河,山塘街则紧傍河的北侧,通过一座座石桥与另一侧的街道连接。山塘街上店铺、住家鳞次栉比,这里的房屋多为前门沿街,后门临河,有的还建成特殊的过街楼,真是朱栏层楼,柳絮笙歌。山塘街又是一条典型的水巷,河上装载着茉莉花、白兰花及其它货物的船只来来往往,游船画舫款款而过。
❽ 历史文化街苏州山塘街的由来
苏州山塘街是国家AAAA级景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曾是明清时期中国商贸、文化最为发达的街区之一,被誉为神州第一古街。山塘老街全长360米。虽仅有七里山塘的十分之一,却是山塘的精华所在,被称之为老苏州的缩影、吴文化的窗口。山塘街始建于唐代宝历年间,公元825年白居易奉命到苏州任刺史。上任不久,他坐了轿子到虎丘去,看到附近的河道淤塞,水路不通,回衙后,立即找来有关官吏商量,决定在虎丘山环山开河筑路,并着手开凿一条山塘河。它东起阊门渡僧桥附近,西至虎丘望山桥,长约7里,故俗称“七里山塘到虎丘”。这条河在阊门与运河相接。在河塘旁筑堤,即山塘街。山塘河的开凿和山塘街的修建,大大便利了灌溉和交通,这一带成了热闹繁华的市井。苏州百姓非常感激白居易,他离任后,百姓即把山塘街称之为白公堤,还修建了白公祠,以作纪念。山塘街一头连接苏州的繁华商业区阊门,一头连着花农聚集的虎丘镇和名胜虎丘山,所以,自唐代以来它一直是商品的集散之地,南北商人的聚集之处。
山塘街
❾ 山塘街的历史
唐宝历二年(825年),大诗人白居易从杭州调任苏州刺史,为了便利苏州水陆交通,开凿了一条西起虎丘东至阊门的山塘河,山塘河河北修建道路,称为“山塘街”,山塘河和山塘街长约七里,叫“七里山塘”。
自古山塘街有“姑苏第一名街”之称。清乾隆帝壬午年(1762年)游江南,到七里山塘曾御笔书写“山塘寻胜”;如今山塘寻胜御碑亭仍然保存完好。乾隆帝对七里山塘情有独宠,回京后在颐和园后湖仿照七里山塘的模样修建了苏州街。
星桥是昔日商业最繁盛的所在。西山庙桥南北两堍分别是花神庙和西山庙。而斟酌桥是山塘河、东山浜、野芳浜的交汇处,是当年画舫云集的所在,桥东堍的花园弄花香袭人,有不少诗词赞美斟酌桥畔的风光。
(9)山塘街宣传扩展阅读:
七里山塘又名七狸山塘,正式名称为山塘街,是江苏苏州姑苏区一条有将近1200年历史的步行街,西起虎丘山下席场弄,东到阊门外古运河上的渡僧桥,全长3829.6米。
2006年,七里山塘重新安放七只石狸。这七只石狸从东到西依次是:美仁狸(山塘桥)、通贵狸(通贵桥)、文星狸(星桥)、彩云狸(彩云桥)、白公狸(普济桥)、海涌狸(望山桥)、分水狸(西山庙桥)。
❿ 苏州山塘街的主要景点
山塘老街
山塘老街全长360米。虽仅有七里山塘的十分之一,却是山塘的精华所在,被称之为“老苏州的缩影、吴文化的窗口”。
老街重现了当年山塘的繁盛,店肆林立、会馆齐聚。既有苏州老字号采芝斋、五芳斋、乾生元等小吃店;也有吴韵茶庄、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紫檀木雕、石雕、刺绣等特色商铺。
玉涵堂
吴一鹏故居是苏州城外体量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明代民居建筑,她建于明朝嘉靖十年,距今已有五百年多的历史。吴一鹏故居占地4896平方米,建筑面积5468平方米。
吴一鹏(1460-1542)是苏州山塘街人。明朝弘治六年,吴一鹏考中进士,任翰林院编修。后来做了正德皇帝的老师。嘉靖年间他官至礼部尚书.吴一鹏故居是典型的江南民居。房屋现分四路五进,除主厅玉涵堂为明代遗构,其余都是清代及民国年间的建筑。
通贵桥
通贵桥是山塘街的标志性建筑,意思就是通向富贵人家的桥。这富贵人家是明代礼部尚书吴一鹏。当时吴一鹏住在桥南的东杨安浜,他与住在山塘街上菩提庵前的方先生是好朋友,经常来往,于是就造了这座桥。这桥始建于明弘治初年(1488-1497)已经500多年了。明朝隆庆年间,有人在桥上看到一朵五彩祥云,所以通贵桥又叫瑞云桥。桥柱上面刻有:“光绪六年虎丘清节堂、昌善局重修”。这就是历史的印痕。站在桥面上极目向西远眺,可以看见一座宝塔,这宝塔就是虎丘塔。苏州街道的格局是街河相间的双棋盘格局,以河为界,居民区称之为下塘,商贸区称之为上塘。
江南船文化博览馆
江南船文化博览馆陈列了春秋战船、郑和船、沙船、漕舫、鸬鹚捕鱼船等数十艘船模和舟船构件、船上用具及相关图片资料。游览江南船文化博览馆,犹如乘一叶小舟,徜徉在船的世界里。
古戏台
古戏台的建筑风格是仿唐式的。最早是作为祭神用的社戏场所,以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后来渐渐变成欢庆节日,举办庙会、丰富民众业余生活的一种娱乐场所。由于封建社会等级观念严重,楼上楼下只有达官贵人,富豪商贾才能如内欣赏,老百姓没这个资格只能在外观看。古戏台等于是给老百姓提供了免费的戏曲表演,是“看白戏”的地方,所以是当时深受百姓欢迎的娱乐之一。
安泰救火会
山塘街的街道比较狭窄,商铺又多。非常容易发生火灾。因此,山塘街的商户和政府联合建立了这家安泰救火会。安泰救火会始于清末民初。之所以取名“安泰”,含义有二:一是“安”“泰”二字都有平安太平的意思;二是名字中包含着“安稳如泰山”的意思。安泰救火会旧址内,至今仍保存着石刻界碑和书条石,这些界碑和书条石是安泰救火会珍贵的历史名片。在这些石刻界碑和书条石中,有两块长方形花岗岩界碑以及三块书条石,其中三块书条石记载了安泰救火会当时集资购买救火艇一事,当时出资者的姓名都镌刻在书条石上。
苏州商会博物馆
所谓会馆就是外地驻苏的办事处。主要用于供同乡人聚会、祭祀,是提供帮助、暂存货物、交流商贸信息的地方。会馆的建筑一般都设有戏台、大殿、厢房、仓库等,有的会馆还辟有花圃、园林供人游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