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加强新闻宣传工作的舆论引导作用
一、把握正确舆论复导向是宣传思制想工作的第一使命。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
二、做好舆论引导工作的总体要求。
1、必须牢牢地把握政治导向。
2、必须把握好新闻宣传的导向。
3、必须认真贯彻“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
4、必须坚持客观公正。
三、做好舆论引导工作的基本方法。
1、政策引导
2、思想引导
3、典型引导
4、正面引导
5、警戒引导
6、信息引导
Ⅱ 做好舆论引导工作的意义
当今世界是信息的世界,信息的迅速传播使舆论的影响力更加广泛,因此舆论引导的重要性日益重要。在信访工作中如何把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防范负面舆论的影响,维护正常的信访秩序,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新课题。 所谓信访舆论引导,就是在信访工作中通过利用媒体等各种舆论引导的载体,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信访观念,防范恶意炒作,营造公开、依法、和谐的信访工作环境。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信访工作的意见》对加强信访舆论引导强调指出,要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群众正确履行公民权利和义务,自觉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当前,加强信访舆论引导工作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有利于群众正确把握和行使信访权利。目前,一些群众对信访工作的相关制度了解不够,不能正确地行使法律赋予的信访权利的现象还很普遍。加强舆论引导有利于群众对各项信访工作制度和工作程序深入了解,知道该如何利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并通过合理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正确行使信访权利解决自己的利益矛盾。 二是有利于培养群众依法信访的观念。在实际工作中, 一些群众往往抱着“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和“法不责众”的错误心态,动辄越级上访、聚众上访,甚至采取极端行为,加大了信访工作的复杂性和难度。因此通过正确的舆论宣传教育,告诉群众哪些信访行为,是合理合法的,哪些行为是违法的,是要受到制裁和处罚的,可以帮助群众立依法信访的思想观念,依照《信访条例》行使权利,切实规范信访秩序。 三是有利于营造和谐信访的工作氛围。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和矛盾凸显期,土地、社保、劳动以及涉法涉诉等领域的信访突出问题正在集中显现。其中个别人想利用不正当的信访行为达到个人目的,同时一些突发性信访事件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制造负面影响,因此加强信访工作的舆论宣传,增强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性,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对于统一群众思想,稳定社会秩序,营造和谐稳定的信访工作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 当然,加强信访工作的舆论引导,最重要的就是新闻舆论的引导作用。实质上就是用新闻舆论影响公众舆论,以媒体的立场和观点去改造公众的立场和观点。有影响的突发性信访事件发生后,正确、及时地通过新闻媒体引导社会舆论,可以帮助社会各阶层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应该采取的态度,并迅速集结力量,有效开展工作,形成有利于政府妥善、高效处理突发事件,化危机为转机的舆论氛围。另一方面,对那些借上访为名,采取缠访闹访,非正常上访或者其他违法信访手段对政府施压以达到不正当目的的人员,在依法处理的同时要通过媒体公开曝光教育大多数群众,在全社会营造依法行政、依法办事、依法信访的良好氛围。
Ⅲ 如何发挥新闻宣传的积极作用
充分发挥五个方面的积极作用,必须坚持党性原则,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胡锦涛同志指出,舆论引导正确,利党利国利民;舆论引导错误,误党误国误民。坚持党性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根本原则。坚持新闻宣传工作的党性原则,必须全面、准确、生动地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的宣传途径和方式虽然多种多样,但都得坚持一个基本要求: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观点必须完整准确,紧密联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改革开放的实际,紧密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实际,解决思想和理论问题。坚持党性原则,把握舆论导向,要求我们在政治原则问题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在思想认识问题上讲究方法,注意策略,注重心理疏导,说服而不压服;在社会热点问题上主动引导,把握好引导的时机、节奏和力度;在特殊敏感问题上严守规程、审慎从事,特别是要慎重对待、稳妥把握涉及群众利益和情绪、影响人们心理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
充分发挥五个方面的积极作用,必须不断改革创新,增强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舆论是公众对共同关心而有争议的问题所持的大体一致的意见。舆论一旦形成,就会对人们的行为产生直接的影响,或成为支持行为的动力,或成为约束行为的力量。新闻舆论处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前沿,对社会精神生活和人们思想意识有着重大影响。发挥舆论引导功能,就要增强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总的来说就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以改革创新精神做好新闻宣传工作。一是要按照新闻传播规律办事。正如在经济活动中不尊重经济规律必然遭受挫折一样,违背新闻传播规律就不可能很好地完成舆论引导的任务。新闻传播规律反映了新闻传播活动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是增强舆论引导针对性和实效性所必须遵循的。二是要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要在新闻报道中做到具体事实准确,保证构成新闻的基本要素正确无误,引用材料正确可靠和背景材料完全真实,不能主观臆造,任意取舍;概括事实真实客观,力求从事实的整体和联系上深刻反映事物的本质,防止简单、片面地认识事物;局部具体真实与整体本质真实相一致。对客观实际做出真实的反映。三是要坚持“三贴近”原则。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新闻宣传工作的必然要求,是增强舆论引导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重要保证。
充分发挥五个方面的积极作用,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胡锦涛同志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是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根本要求”。新闻宣传工作的对象是人,坚持以人为本,是对新时期新闻宣传工作宗旨的深刻揭示。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经济体制的变革、社会结构的变动、利益格局的调整带来了人们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从而使得引导社会舆论的任务更加繁重、责任更加重大。我们只有把以人为本的理念渗透和落实到新闻宣传工作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增强新闻宣传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才能真正发挥舆论引导的功能,才能履行新闻工作者的职责。为此,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新闻宣传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用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我们工作好坏的标准。要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坚持正确导向和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把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统一起来,把让党放心和让人民满意统一起来,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的首创精神,保证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他们是新闻宣传和服务的主要对象。要服务群众、深入实际,让普通群众上版面,出镜头,多宣传人民群众的工作生活,多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多宣传人民群众中涌现的先进典型。当前,要特别关注和宣传在民生和民权方面出现的热点问题和敏感问题,注重心理疏导,形成社会共识,化解矛盾,理顺情绪,引导各方面人士为构建和谐社会共同努力。(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白成海)
Ⅳ 舆论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1.起导向作用 ,国家的大政方针都是通过新闻媒体这些舆论工具宣传的。
2.起监督作用,一些社会的丑恶现象都是媒体舆论揭发出来的。
3.渲染作用,通过舆论造势,舆论说什么就是什么。
Ⅳ 政府工作如何发挥舆论宣传的作用
宣传思想工作历来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党的喉舌专,承担着把党的属路线、方针、政策输送到基层的重任。宣传思想工作开展的好与坏、成与败,一个很重要的标志就是要看其对工作大局、工作中心的促进作用发挥得如何。那么,如何利用党的舆论工具加强对政府工作的宣传呢?下面结合工作实际谈以下三点体会。一、把握好导向。导向问题,是方向问题、路线问题,是真正的政治问题。政府工作的宣传,一是要集中体现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的意志,要与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的声音保持一致,不能各拉各的调,各吹各的号。二是要集中体现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和要求。因为总体思路和要求是对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意志的具体化,是政府工作在一定时期内的“风向标”。三是要集中体现人民群众的心声。政府是人民的政府,理所当然要把人民群众的心声表达出来。群众的心声往往体现在政府工作的难点、社会关注的焦点、群众谈论的热点上,审时度势地加以宣传,往往能够起到疏浚民怨、理顺民意的功效。四是要集中体现行政行为的时代特征。
Ⅵ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有何重要意义
正确的舆论导向是新闻宣传工作的生命。当今社会,新闻舆论的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引导得好,可以统一思想,对人民的事业起促进作用;引导不当,就可能激化矛盾,给社会事业带来不利影响。 在中国,作为中国共产党新闻和宣传理论中的一个概念,舆论导向正确引导,是党的宣传思想战线非常重要的工作。 舆论导向正确,人心凝聚,精神振奋;舆论导向失误,后果严重。
Ⅶ 舆论宣传在战争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鼓舞人心,
涣散敌军士气,
获取国内外舆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