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郯国故城的介绍
郯国故城位于山东省郯城县郯城北侧。故城呈不规则四边形。周长4696米。城门以青石构筑,城墙用夯土筑成。今仅存西、北城墙局部。东、西、南、北4门为青石砌筑。东北部隆起部分是古台遗址,俗称帅军台。出土有石斧、绳纹陶片、残陶鬲等。“郯国故城”是山东地区时代较早,面积较大,保护较好的古城址之一,对于研究山东地区东夷古国史和周至汉时期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以至中华民族统一文化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1。1977年被公布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2006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
2. 作文美丽的故城县800字
我顺着故城绵长的街,一步一步地,深进记忆里,摸到它强而有力的心脏。
街上的景总是移动得很迟缓。大约是长日里沾染了当地人慵懒的习气,有着安于天命的清闲.一草一木也呼吸的均匀有秩。更不用说那些往复路过的人车了。
三人为伍,五人成群,各自拥着自己的小圈子,不紧不慢地走走停停,好像时间在这里倏忽不见。隔着空虚挤出来的冷笑话,成了单调路上的调剂品。还有些应景的从嘴里跳出来的歌,掺杂着快餐店里轰烈的电子音拌成无以名状的声调。
好在,这里的街并不长,一眨眼便到了。
群聚而后各自分道,脑子里囤积着不久前的冷笑话和声调,加注了空气后迅速地发酵,膨胀,尚有余味。
故城里没有奇迹,上帝公平地给了她一天一次的日升日落。
故城是没有海的。所以,看不到太阳从海平线上跳脱而上的奇观。总是在不知不觉中,太阳就出现在预定的位置上,忠于职守地散着温柔而又折中的光热。仿佛一睁眼,黑夜就变成了白天,甚至来不及过渡。
当然了,这些理论仅限于城里那些懒散的大多数。一天里头,总有那么些不知疲倦的人,争着赶在时光的前头亮相。如果你在一个早的时间里路过这街,看到他们的千篇一律,你才发现,这些看上去不知疲惫的人,无非是些站在边缘的城民:买菜的老农,和卖梦的学生。
也许是故城太小,太拥挤,所以年轻人才总是急于摆脱她吧。故城是缺少引力的。所以她把他们丢了,一个一个地推出去了,就再不回来了。
故城的街上还有他们丢下的痕迹,气息,还有他们嚼烂后掷于地下的冷笑话,掉下来,砰的碎了。
我想这街,故城的街总是记得他们的。而她自己,却在记录和承载故人步伐的漫长时间里,被人理所当然地忘掉了,扔掉了。
只有那些起早贪黑的老农,他们是永远忠于城的。或许是老了,便也再也没能力逃了。于是在故城绵长的街上,他们掐着最早和最晚的时间,路过,消失,大多数时间都耗在这街上了。好像永远都是被这街睹视着,一张张因消磨掉锋起而失去表情的脸,有种置身事外的空乏。
我害怕看到他们挑着重担离开的样子。
一切都那么巧,下沉的夕阳,余晖笼住他们的身体。他们便如此,拖着重达一生的担子,面朝夕阳,不多言语地蹒跚而下了。老了,消失了。如同基调低沉的默片。
所以我时常觉得,故城是为他们而存在的。
就算这里的人乐此不疲地策划着一次又一次的叛逃。可是走过了,便只是走过了。唯有故城还是被剩下的人扛着的。
后来,故城的街变得大了。跳上车后,也可以奇迹般地在城里转上很久,有很多很多精致的店,错落有致地横列,把故城装得华彩。故城要通车了。计划中的高架铁路,会从很远很远的地方伸过来,像磨光的剑,笔直地插进来,为她掀开一个大豁口。臃肿的城里人便要汩汩地往外漏。
也许有天,故城不再像故城了,有了更美的衣服。也有可能,城里的人散了,故城就真的不回来了,不再如往常。
而我的故城,却依然生在记忆的街里。不偏不倚地,植在这里,化身成黄昏时分的老农和夕阳,一次又一次地,抚摸她强而有力的心脏。
她还依然是美的。
3. 金棕榈故城影城今日影片
找打
导演:
徐天培
主演:
曾聪李玄赵小艺
地区:
大陆
4. 河北故城电视一台上午播放的抗战片叫什么
河北固城电影来一首播放的抗战片。
5. 河北省故城县有什么特色小吃
熟食---熏肉 扒鸡 熏兔 原隰驴肉
小吃----郭庄旋饼 焖饼 炸果子 面筋 咯喳 卷卷
饮料---甘陵春白酒
名吃-----华北汽配第一村《第什》的大锅菜
6. 故城县县长马玉来照片
故城的县长是陈登泉,即将上任县委书记,县委书记前天刚调任安平。
7. 故城县衡水市郑口镇的龙湖公园儿怎么写作文
在故城县郑口镇有一座美丽的公园——龙湖公园,那里风景如画,令人神往。
一来到龙湖公园那气派雄伟的东大门,便赫然看到“龙湖公园”四个红色大字,是刘石营题写的。跳过金水桥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假山,假山正面有很多石头,有的像一只正在呼呼大睡的老虎,有的像一只奔跑的骏马,有的像一只展翅欲飞的老鹰……其余三面长满了碧绿的小草,煞是可爱。许多小孩子在假山周围玩耍、捉迷藏。
绕过假山向南走,是高高的瞭望塔,顺着坡度极缓的甬路登上高台,全园的景色尽收眼底,高低错落的亭子掩映在绿树之中,红色、白色的小桥横跨在湖的两岸,一群群嬉戏打闹的孩子尽情跑跳,一个个垂钓的渔人怡然自得……
从瞭望塔向北走,有几块石牌,上面刻有“伯乐相马”、“司马光砸缸”、“孔融让梨”、“四大发明”等古代经典故事。这些中华传统文化为龙湖公园注入了灵魂。
再向北走是长长的走廊,走廊两旁是花的海洋。红的、黄的、白的、粉的,还有橘红的,深紫的,浅粉的,淡黄的……五光十色,异常美丽。它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饱胀得快要裂开了;有的刚张开两三片花瓣,好像害羞的小姑娘;有的全部张开了,向人们展示着自己的笑脸。它们一朵比一朵鲜艳,一朵比一朵美丽,真是百花争艳,瑰丽无比。一阵阵花香芬芳扑鼻,蝴蝶在花丛中飞舞,仿佛也被这花香陶醉了。
顺着长长的走廊往前走,就来到了湖边。湖面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好像撒上了无数的碎银。湖水真清啊,倒映着湖边树的影子,倒映着远处假山的影子,也倒映着我的影子;湖水真绿啊!像一块无瑕的碧玉;湖水真静啊,像一面大镜子。活泼的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它们一会儿钻出水面,吐出了一串串水泡,一会儿潜入水底,好像跟我玩起了捉迷藏。一阵微风拂过,湖面漾起层层涟漪。一棵棵婀娜多姿的柳树依偎在岸边,像是柳树姑娘在羞涩地照镜子呢。
沿着湖边漫步,穿过一座红色的小桥,来到一条鹅卵石铺成的小路,那小路弯弯曲曲的,路两旁种满了各种各样的花草,一到夏天,五颜六色的小花开了,好像给小路穿上了一件五彩霞衣。我最喜欢在小路上奔跑,感觉像飞一样。
走到小路尽头,是一个宽阔的广场,广场中央是一根白色的石柱,石柱直插云霄,一条张牙舞爪的巨龙盘旋而上。在石柱的顶端,有一只汉白玉麒麟。你看,它张着大嘴,仰天长啸,好像在向上天祈求,把吉祥和幸福赐给郑口这片美丽的土地。我想:这应该是龙湖公园的标志性建筑。
“信步在龙湖,人在画中游”,龙湖公园真是令人心旷神怡。我爱你,美丽的龙湖公园,我爱你,家乡的龙湖公园。
8. 苑陵故城的概述
据文献记载,秦王政十七年 (前230),秦灭韩,二十六年(前221),置苑陵县,属颍川郡。汉承秦制,苑陵县属司隶部河南郡。新朝王莽改苑陵县为左亭县,治所苑陵。东汉献帝建安十七年(212),复改左亭县为苑陵县,属司隶校尉部河南尹。三国,河南属魏,苑陵属司州河南尹。晋泰始二年(226),设荥阳郡,新郑并入苑陵县,治所苑陵,属司州荥阳郡。东魏天平初年,分荥阳郡,设广武郡,苑陵县属北豫州广武郡。北齐、北周,苑陵县改属荥州。隋开皇十六年(596),恢复新郑县,隋炀帝大业初年,废苑陵县,并入新郑县,治所新郑,属豫州荥阳郡。据此,历史学家认为此城为秦汉时期的苑陵故城。
近几年,随着考古工作的进一步深入,该城内发现有大量西周文化遗存。经考古与文献结合,确认该城极有可能为西周时期的郐国都城。《括地志》记载:“故郐城在郑州新郑县东北三十二里。”郑樵《通志》记载:“今新郑县东北三十五里有古郐城是也。”
此外,据《元和姓纂》、《尚友录》记述,商代第23位国王武丁(盘庚的侄子,公元前1250年—1191年在位)曾封其子文于苑(即苑陵)为侯爵,世称苑侯。后代以爵名为氏,即苑姓。 苑陵故城的城址平面呈长方形,城垣东西长2300米、南北宽1700米、周长9里13步。整个城墙夯筑而成,城墙高9~16米,墙基宽13~32米,黄土板式夯筑,层次分明,夯窝清晰,绳纹、陶片举目可见。城墙下层叠压有周代夯土,内含夹砂绳纹陶片。在北墙的东段中部和西段中部及东墙南北两端筑有马面4个。
苑陵故城的东墙、北墙保存较好,西墙、南墙保存较差。其中,城墙西南角小部分被古城师村的村民建房所毁,古城师村小学的后墙东边还保存有一段古城墙。
此外,苑陵故城西南角还有一段西北东南走向的城墙,有关学者考察后认为是后来修筑的,至少在明代以前。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前,此段城墙保存完好,后因当地村民取土被毁。 据当地村民介绍,苑陵故城内的西南高地为宫殿、住宅区;西北高地为“监旮旯”,是古代的监狱所在地;城东北部为后花园;城东南角为魁星楼;城外东南50米处为烽火台;城南门外为五里闹市;城外31个高丘为贵族墓。
城内外相继有铜器、铁器、陶器、金器、米子统纹空心砖等文物出土。 据史书记载,苑陵故城的四周有护城河。现残存的西城墙外50米有一条小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小溪孱孱,村民说它是苑陵故城的西护城河。该河南北走向,原来从古城师村中间穿过,后来改道从古城师村东北角往东拐,沿那段西北东南走向的城墙到村东头后往西南方向,在村南头归入原来南北走向的主河道。村内还有老河道的痕迹,村民也还有河东、河西的说法。2010年,考古工作者在该城的南门处进行考古研究,在南门南20米处发现了南护城河,河面宽约10米,河底宽约5米。
9. 苑陵故城的介绍
苑陵故城是位于新郑市北18公里的龙王乡古城师村的东北角。城址平面呈长方形,整个城墙黄土板式夯筑,层次分明,夯窝清晰,绳纹、陶片举目可见。共筑有马面4个。城墙下层叠压有周代夯土,内含夹砂绳纹陶片。城内有大量西周文化遗存。苑陵故城对研究中原地区的城市布局、城市建筑以及当地的政治、经济和军事都有着较高的研究和参考价值。1987年,郑州市公布为郑州市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9月25日,被公布为河南省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东周时期),并在南门外竖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碑一通。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