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说课教案怎么写
怎样写教案——《教师教案怎么写》
一、课前系统部分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
(
1
)分析《课程标准》的要求。
(
2
)分析每课教材内容在整个课程标准中和每个模块(每本教材)中的地位和
作用。
(
3
)分析高中每课教材内容与初中教材相关内容的区别和联系。
(二)学生分析
学生分析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
(
1
)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
(
2
)分析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
(
3
)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行为。
(三)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
(
1
)确定知识目标。
(
2
)确定能力、方法培养目标及其教学实施策略。
(
3
)确定引导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教学选点及其教学实施策略。
A
、述必须具备的四个基本要素:
行为主体——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老师,
人们判断教学有没有效益的直接依据
是学生有没有获得具体的进步,而不是教师有没有完成任务。
一般在写教学目
标的时候行为主体可以省略,但格式必须注意如一般可以采取以下的表达:
“通
过……学习,能说出……”
,
“通过……学习,能分析归纳……”
,
而不是“使学
生掌握……”
“教会学生……”等表述方式
行为条件——行为条件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
如
“通过
收集资料”
“通过观看影片……”
“通过本课学习”
行为动词——行为动词必须是具体可测量、可评价的。如
知道、归纳、列举、感
受、参加等等
表现程度——指学生学习之后产生的行为变化的最低表现水平,
用以评价学习表
现或学习结果达到的程度。
比如自己以前写的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教材第三目
(行为条件)
,
能够背写出
(行
为动词)鸦片战争的起止时间(表现程度)
,了解(行为动词)战争的经过和中
国人民的反侵略精神(表现程度)
B
、叙述最好有不同层次
根据《标准》
,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差异性,按照教学内容,由低到高,由易
到难,
设计具有不同要求、
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基
Ⅱ 讲课比赛策划书
给你一个在“172 校园 活动网”看到的策划书,你看看。
一 活动主题:
为了丰富师范专学院学生的课堂活属动,培养师范生上台讲课能力,提高师范生技能。
二 活动目的:
作为一个未来的教育工作者,我们现在不仅要认真学习理论知识还要从相关实践汲取营养, 为此我教师希望之星社团举办试讲活动,让师范学院的同学们从中积累经验,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 活动对象:
九江职业大学师范学院学生
四 策划主办单位:
九江职业大学师范学院教师希望之星社团
五 活动时间:
四月中旬
六 活动具体安排:
① 召开教星全体社员大会,商讨试讲活动的具体事项,并由三位社长全权负责相关事情,其他部长及 社员负责协助其工作。
② 把社团成员分为三组,每组分别去一零级 零九级 零七级宣传 每组由一个社长负责。
③为了让同学·拟定完整的备课笔记,且保证讲课时···················································
Ⅲ 讲课比赛的目的与意义
最大的积极作用是给教师以压力和动力,使教师得到历练,尤其是年轻教师可以尽早地成熟,更快地发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课前。课前要研读教学内容、准确把握重点难点、掌握学情(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查资料(书籍、光盘、网络等)、做课件、即备教材又备学生;请教老教师、听别人讲课、自己试讲、反复修改教案。这个过程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可以锻炼信息检索与利用、去粗存精为我所用的能力。课备得越好,课就会上得越好。备课精致(包括预设),讲课就成功了一半。
2.课中。即要按教案讲,又要动态生成,随机应变,因材施教,表现睿智。在评委及其他教师众目睽睽之下,要尽显自己的风采,包括表情、语言、体态、板书、教学步骤、电教手段、课堂控制、教学效果等。一个成功的教师,总是以出色的课堂教学起步的。
3.课后。课后评委专家要评课、反馈,还可能答分,从中可以了解自己的长处和不足,要虚心听取,仔细记录,认真照办,这样可以少走很多弯路。通过自我反思,使自己明确今后努力方向,为以后上课奠定良好的基础。进步就是这样一步一步获得的。一节公开课的收获可能要超过上一学期一年的课。可以说上好公开课是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是教师成才的捷径,所以上得越早越好,上得越多越受益
Ⅳ 说课大赛一等奖小学组《我是什么》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我是什么》是小学语文注题试用课本第二册第五单元的一篇常识性精读课文,作者根据水的特点采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地介绍了水的三态变化。课文共有五个自然段,作者抓住“水会变”这一显著特点,围绕“变”字展开,用第一人称“我”代替水,对水的变化进行了生动的描述,其中运用了如“我在天空漂浮着,有时候穿白衣服,有时候穿黑衣服,早晨和傍晚我又常常把红纱披在身上”以此来形容水变成云后的不同色彩。 而云遇冷又变成了雨、雹子、雪。课文分别用“小水珠”、“小硬球”、“小白花”来描述雨、雹、雪的形态;用“落”、“打”、“飘”三个动词来描述雨、雹、雪落到地面时的情景,描写形象、确切、得体。水在不同场合有不同的形态和不同的动态,课文选用了“睡觉”、“散步”、“奔跑”、“跳舞”、“唱歌”等拟人手法,写出了水在不同场合的不同动态,最后,写了水与人类的关系。全文语言优美,想象丰富,把知识性、科学性融于趣味性之中。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单元的要求及一年级学生的心理、智力发展水平和知识储备,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了解水的特征、水的三态变化,了解水与人类、水与大自然的关系。
2、理解重点词句,懂得课文中拟人化句子的含义。
3、能在课文中找出三对意思相反的词,并基本懂得什么叫反义词。
4、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三、教学重难点
了解水的三态变化。
四、教学的关键
运用实验、媒体、图文结合。
五、教法和学法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遵循 的是整体——部分——整体的原则,在应有的条件下,采取有效的媒体手段,使语言文字形象直观,帮助学生理解文意。课堂结构应以读练为主,由于一年级的学生正处在学习方法的学习阶段,还不能自觉达到深入理解课文的境界。因此,教师的导学在课堂教学中尤为重要。
这篇课文的思想性是培养学生认识事物,了解事物,激发他们探索事物奥秘的兴趣。所以在教学中注意学文与激情融为一体,尊重学生的主观性,提倡发散思维。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一年级的学生以读懂词句为学习重点,以理解课文每个自然段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基于以上观点及理论原则,我将本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一)直观演示,扣题引问
新课开始,请学生看老师做个小实验,观察水是如何变化的。然后,启发学生说说日常生活中,水变成汽跑掉的现象,激发兴趣,推想结果。接着自由读文。学生联系自己的预习情况,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主要介绍了水的三态变化及水与人类、水与大自然的关系,并理清这些内容相应的自然段,在这里我用了扣题引问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如:“我”在课文里指的是什么?“我”变成了什么?是怎么变的?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把握重点,读讲课文
课文的一、二自然段写了水的三态变化,这是课文要求学生理解的重点,我选取了逐段导读的方法,根据启发式的教学原则,利用问题启发学生学习。如:水是怎样变成汽的?汽遇冷又变成了什么?引导学生将语言文字与直观实际相结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的能力。
整个教学过程中,还要特别重视指导学生朗读,达到读正确、读流畅,读出轻重缓急的朗读效果,从而使课文的语言文字与学生的情感得以交流。
(三)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字、词、句是构成“篇”的“血肉”,课文的自然段便成了建筑“篇”的“骨架”,所以在教学中要特别强调学生对词句的理解,从水的动态,到水给人类造福,给人类带来灾害,可以采用电教与媒体相结合的办法帮助教学,使学生理解“温和”和“暴躁”这对反义词的意思,并能在课文中找出另外两对意思相反的词,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能力。
(四)检查学习效果,训练说话能力
教学最后安排学生在轻松愉快的乐曲声中朗读课文,然后教师指导学生看板书设计,要求用自己的话说出水的三态变化,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Ⅳ 新入职的你,领导让你策划一场说课比赛,你会怎么做
确定好什么主题,哪些参赛人群,什么时间地点进行比赛,就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