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跪求大学生读书活动策划书
注册 登录 论坛172校园活动网精英空间搜索帮助导航默认风格greenwalljeans大学生精英论坛 » 学生会活动策划书 » “激情飞扬,辩出自我”英才杯辩论赛策划书
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发新话题发布投票发布悬赏发布辩论发布活动发布视频发布商品左边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左边 当前离线
【同学你改一改就可以交啦】
“激情飞扬,辩出自我”英才杯辩论赛策划书
英才杯, 辩论赛, 策划书
-
一、活动背景:随着第二学期学院活动的有序展开,同学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明显提高。面对当前竞争激烈的社会,大学生需要培养“说我所感,辩我所想”的精神,为此举办此次辩论赛。
二、活动名称:“读书和实践,哪个对大学生比较重要。”辩论赛
三、活动目的:
为丰富、活跃校园文化生活,提高本学院学生思维能力、应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锻炼和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让大学生能充分张扬个性,展示个人才能。通过此次辩论赛提高在校大学生的学习热情,保证正常学习质量,加强各班级学生彼此之间的了解,引导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建设文化型、创新型校园。
四、活动口号:“激情飞扬,辩出自我”
五、主办单位:武汉大学团总支学生会
六、活动时间及地点:
初赛:5月11日(周二)
A组赛区:3301
第一场:14:00—15:00
第二场:15:00—16:00
第三场:16:00—17:00
B组赛区:3304
第一场:14:00—15:00
第二场:15:00—16:00
第三场:16:00—17:00
复赛 :5月16日(周日)
地点:7101
第一场:14:00—15:00
第二场:15:00—16:00
第三场:16:00—17:00
半决赛:5月21日(周五)
地点:7104
第一场:19:00—20:00
第二场:20:00—21:00
决赛:5月27日(周四)
地点:7107
第一场:19:00—20:00
第二场:20:00—21:00
七、嘉宾评委
初赛评委:(8人)
A组赛区:记者团团长 黄振琴
演讲与辩论协会演讲部部长 黄艳
上届辩论赛优秀辩手 江丽巧
通联部副部长 黄菁云
B组赛区:上届辩论赛最佳辩手缪圣球
芒种读书社社长 苏铭悦
阳光爱心团团长 彭涛
上届辩论赛优秀辩手 黄芬
复赛评委:(4人)
芒种读书社纪检部部长 汪浩
学习部副部长 薛瑜婷
上届辩论赛优秀辩手 李霞
芒种读书社副社长 张国帅
半决赛评委:(4人)
生活部副部长 金逸
外国语学院英语4班班长 徐立
学习部 郭晓林
上届辩论赛优秀辩手 廖柳君
决赛评委:(4人)
上届辩论赛最佳辩手缪圣球
芒种读书社社长 苏铭悦
青年志愿者协会负责人 谢智明
法学社社长 曾振云
决赛嘉宾:(5人)
学生会主席助理 蔡骁文
副书记助理 彭思群 自律部副部长 熊超
办公室副部长 李依玲
组织部副部长 宋思琦
八、活动对象:以09级工商管理学院班级为单位,每班派出5名同学参加,其中包含各自的1名领队。
九、活动前期准备
(1)5月4日宣传部出相关海报并张贴。
(2)5月4日体育部发比赛通知给各班班长,并且,每班发一份比赛细则及用时规定,定好参赛选手,名单于5月6日之前交于学习部。
(3)学生会每个部门搜集出五个辩题,辩题的搜集要紧紧围绕大学校园和社会热点问题,让每个同学都有话可说,有理可循。另外,可以搜集一些比较新颖的辩题,5月5日交于学习部。
(4)5月6日体育部各班派代表抽签,13个班级中有1支队伍直接晋级,抽签的内容包括时间、地点、辩题、正反方,初赛在5月11日正式开始。抽签完后,再和各班代表说明比赛中应该注意的规则及事项,保证辩论赛的有序进行。
(5) 5月8日通联部发出邀请函,确定评委嘉宾出席人员。
(6) 辩论赛主席由学生会成员自愿报名参与,名单于5月5日交于文艺部,文艺部负责安排每场辩论赛出场主席。
(7 )通知单及评分表的制作办公室负责。
(8) 每场比赛形式、时间、地点,以海报、通知等方式传达给参赛选手。
(9) 5月10日提前通知宣传部比赛当天拍照的安排。
(10)计时员人员由体育部负责,正反方各安排1名;举牌员双方各安排1名,由文艺部安排。
-
『贰』 关于读书的主题班会的方案
http://wenku..com/view/e71a4dd4195f312b3169a50c.html
『叁』 读书活动方案
“亲子共读国学经典”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通过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让中小学生接受中国传统美德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在诵读实践活动中培养他们的良好行为习惯和优秀的道德品质,让中华文化发扬广大,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活动主题 亲子共读“一盏灯一本书一条路” 三、活动目标 通过开展“亲子共读”活动,带动家长朋友积极参与,掀起学习经典、践行美德的新高潮,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努力,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和谐家庭氛围。 1、通过亲子共读活动,开拓孩子的知识视野,树立正确的读书观念,养成读书习惯,让孩子和书成为好朋友。 2、通过亲子共读活动,丰富和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人交往的能力,培养、锻炼孩子丰富的想像力。 3、通过亲子共读活动,引导孩子树立伟大理想,熏陶优秀品质。让孩子明白更多为人处事的道理。 4、通过亲子共读活动,锻炼孩子的记忆力,增加父母与孩子的感情,密切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 四、活动原则及要求 1、开展亲子共读经典活动,要立足丰富创新,坚持多元融合、百花齐放,以崭新的视角、灵活的手段和方式,展示国学经典的博大精深和艺术魅力,体现中华民族的内在精神和优秀文化; 2、开展亲子共读经典活动,要注重家庭对孩子的熏陶感染,让孩子对国学经典“入眼、入耳、入心”,领悟国学经典中传统文化的精髓,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3、开展亲子共读经典活动,要以“闻、思、修”为指导思想,结合父母耳濡目染,让孩子在诵读、反思、实践中提高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 4、开展亲子共读经典活动,把握好老师、学生、家长“三位一体”相结合,校内诵读与家庭诵读相结合的原则,不增加学生过重负担,不增加家长经济负担。 五、主要内容 (一)实施“十百千”计划 1、熟读十部经典名篇 2、背诵百首诗词歌赋 3、知晓千个成语故事 (二)落实“三个深入” 1、继续坚持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深入校园——校内诵读 学校继续坚持在每周一、三、五小班会时间开展国学经典诵读,培育心灵,吸取营养,开发心智,使学生道德、文化、智能等方面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营造儒雅高洁的校园文化。 2、将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深入家庭——亲子共读 学校充分利用“家长开放日”“家长学校”“家长会”“家长报”等各种契机,提高家长对经典诵读活动的认识和理解;通过举行“书香家庭评比”、“亲子共读示范家庭”等活动,带动家长共同参与到诵读活动中,在亲子共读中增进家庭成员间的情感交流。 3、把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深入社区——社区赏读 尽可能利用社区文化交流、表演、大型集会、主题活动等契机,开展千人国学经典诵读、情景剧展演,使社区居民感受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儒家思想博大精深,从经典之作中去吸取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获得古圣先贤的智慧之光。 (三)突出“三个体现” 1、体现于校园礼仪之中——促进校园和谐 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优化育人环境,让学生领悟传统经典中蕴涵的教书育人的深刻哲理,并应用到学习、生活实践中;把经典诵读活动积极融入到学生日常礼仪等常规教育,弘扬传统礼仪道德,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 2、体现于家庭生活之中——促进家庭和睦 指导家长在家庭中积极营造国学经典诵读的氛围,组织多种形式开展家庭经典诵读活动,树立传统家庭观念,掀起家庭诵读的热潮,促进和睦家庭的建设。 3、体现于社会实践之中——促进社会文明 将诵读活动送进社区,实现学校、社区、家庭“三结合”联动,促进社区精神文明的建设。 六、活动安排 1、父母亲要做到以身作则,读书时间不开电视电脑,不干无关事务,周一至周五最少一刻钟时间,周末最少保证白天半小时,晚上半小时; 2、利用周末时间和孩子一起听、看故事光盘,然后视情节进行童话剧分角色表演; 3、建立专门的摘抄本,读书过程中发现优美段落、句子都要摘抄下来,将“亲子共读”的读书进展情况和读后感及时做好读书笔记、这将是孩子一生的财富。 七、读书奖励 1、设计每月读书表格,每天按时、有效完成读书计划的,书读完了可奖励新书一本。当月除特殊情况外全部完成读书计划的,可满足合理要求一个(家庭)。 2、根据“亲子共读国学经典”实施情况,每学期末开展“书香家庭评比”(每班5个)、“亲子共读示范家庭”(每班5个)的评比活动(学校),并在升旗仪式或开学典礼上表彰奖励。 希望通过我们的亲子共读国学经典计划,能让外校孩子们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培养其善良、开朗、幽默、自信的人格特性,也希望所有孩子在学习上有所进步。 附:“亲子共读国学经典”必读书目(内容) 二年级诵读:《小学生必背古诗词》指定篇目)前36首 三年级诵读:《小学生必背古诗词》(补充篇目)前45首 四年级诵读:《孟子语录》(校园网下载)及《孟子》自选2-3章节。 五年级诵读:《大学》(前五章) 六年级诵读:《中庸》前20章 七年级诵读《论语》的《学而》、《为政》、《八佾》三篇 八年级诵读《论语》的《述而》、《泰伯》、《子罕》三篇 九年级诵读《论语》的《颜渊》、《子路》、《宪问》三篇 “亲子共读国学经典”选读书目 (教育部语文新课标推荐28本国学经典书目系列) 第1部《道德经》 老子 (春秋生卒年不详) 第2部《庄子》 庄子 (战国约公元前369-前286) 第3部《墨子》 墨子 (战国约公元前468-前376) 第4部《荀子》 荀子 (战国约公元前313-前238) 第5部《韩非子》 韩非 (战国公元前280-前233) 第6部《孔子兵法》 孙武 (春秋生卒年不详) 第7部《左传》 左丘明 (春秋生卒年不详) 第8部《楚辞》 屈原 (战国约公元前340-前278) 第9部《吕氏春秋》 吕不韦 (战国?-公元前235) 第10部《史记》 司马迁 (西汉约公元前145-前87?) 第11部《汉书》 班固 (东汉32-92) 第12部《论衡》 王充 (东汉27-约97) 第13部《嵇康集》嵇康 (三国·魏约223-约263) 第14部《陶渊明集》 陶渊明 (东晋约365-427) 第15部《世说新语》 刘义庆 (南朝·宋403-444) 第16部《文心雕龙》 刘勰 (南朝·梁约465-约532) 第17部《六祖坛经》 慧能 (唐代638-713) 第18部《韩昌黎文集》韩愈(唐代768-824) 第19部《资治通鉴》 司马光 (北宋1019-1086) 第20部《苏东坡全集》 苏轼(北宋1037-1101) 第21部《四书章句集注》 朱熹 (南宋1130-1200) 第22部《传习录》 王阳明 (明代1472-1529) 第23部《焚书》 李贽 (明代1527-1602) 第24部《日矢口录》 顾炎武 (明末清初1613-1682) 第25部《明夷待访录》 黄宗羲 (明末清初1610-1695) 第26部《读通鉴论》 王夫之 (明末清初1619-1692) 第27部《龚自珍全集》龚自珍 (清代1792-1841) 第28部《人间词话》 王国维 (清末民初1877-1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