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平型关战役为啥宣传的这么厉害
因为这是中国共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第一次与日军正面作战并且取得了胜利。内
首先平型关大捷的意容义在于将之前低落的抗战热情全部鼓舞起来,同时也激发了更多战士们的斗志,从前那么多场战争中,中方总是处于被动局面,而且受到的伤害也是最大的,而平型关大捷却是开创了全新的局面,日军不会失败的传说也被彻底的粉碎,在这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战士们身上都有着极大的斗志和热情。
其次平型关大捷的意义还在于想更多的人展示了八路军的实力。当时八路军的装备不仅十分的落后,和日军更是完全不可以做出比较,然后就是凭借着这样的条件,八路军给了日军当头一棒,这足可以说明八路军的战斗力是非常高的,从此也在世人面前提高了八路军在人民心中的地位。
而平型关大捷意义的最后一点,同时也是在战略上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中共有了新的作战方针。这次平型关大捷意义重大,而且还让毛泽东从中看出了日军的缺陷,这时候才完全明白原来日军在野战能力上居然如此之弱,于是他根据这个特点制定了新的方针,那就是将游击战争扩展开来,这样一来也为日后的许多胜利奠定了基础。
❷ 日本媒体眼中的侵华战争是怎样的
近几年,抗战时期日本国内发行的军事画报进入了公众的视野。
日本人用自己的文字和镜头,记录了当年侵华的场景。
这些画报成了侵华反面教材,是日军侵占中华土地、血腥屠杀中国人民的铁证。
战争中,疯狂的日本军队入侵了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无辜百姓的伤亡。
画报只刊登了日军进军的场景,并没有收录杀戮中国军民的血淋淋的镜头。
日本发动对华侵略期间,其国内宣传机器加紧鼓吹“大东亚圣战”。
画报是非常珍贵的历史资料,它是日军自己出版的侵华史实。
画报内容整理出来,可以作为了解当年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犯下滔天罪行的教材。
中国普通百姓昔日虽贫穷却安耽的日子被恶魔无情粉碎。
日本军方派出大量的随军记者跟踪拍摄,用经过军方审查过的照片镜头,为这场侵略战争摇旗呐喊。
画报有助于了解战争的各个侧面,特别强调了日军的亲善,因此具有欺骗性。
一大批宣传武士道精神和侵华日军“骄人”战绩的画报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
如今日本当局一再否认日本侵华的事实,然而在一些历史的材料上面,这些事实无法掩盖。
当年,这些东西是日本侵华的宣传工具,为了制造大东亚共荣的假象。
这些抗战时期出炉的日军画报,是日军的所谓“圣战捷报”。
日军不仅隐瞒其在中国对普通百姓的血腥杀戮,还隐瞒其被中国军民奋力抵抗乃至歼灭的事实。
画报以正面宣传日军为主,基本上看不到血腥战争的场面。
中国人民家园被毁,此后过着颠沛流离、朝不保夕的流亡生活,哀鸿遍野。
画报内容是宣扬日本军国主义,鼓吹日军“战无不胜”。
那一份份画报,白纸黑字,成了其不可抵赖的侵华罪行自供状!
❸ 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的宣传教育
七三一遗址是爱国主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教育的重要阵地,是开版展和平教育、国防教育的重权要阵地,也是记录历史、警示世人的重要阵地,更是落实中央确定的“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精神的重要历史遗址。我馆每年对外接待参观人数达到40万人,其中国外观众约占10%,并多次接待中央军委、总参谋部、沈阳军区、省军区有关军方代表,并同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指挥工程学院、省警犬基地、省军区防化团、苏宁团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每年都有大批量的解放军指战员到我馆参观、访问及联合举办活动,充分发挥了我馆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基地的作用。
❹ 谁有民国时期和日军占领时期的横幅标语内容!~
“大东亚共荣”和“武运长久”“效忠天皇”
“平和”、“幸福”是日军在占领区的宣传口号,意思是日军给日占区带来的将是和平、幸福;
“健康”、“卫生”,指的是日军的随军慰安妇、军妓,意思是……
日本对中国占领区的奴化宣传教育办法
日本进行宣传工作有一系列方法,最为典型者如下:
实行严厉的思想统制,颁布严格的治安维持法和警察治安出版法。
这些法律将任何有抗日思想或“足以引起抗日思想”的言论、出版和行动都列在绝对禁止之列。一切报章杂志书籍的出版都受特务机关最严格的审查,所有情报消息电讯都由华北方面军司令部情报司统一供给,任何丝毫的违反都会受到最残酷的极刑。在日本的严密监督下,华北沦陷区的新闻论调做到了名副其实的“清一色”,侵略理论、汉奸理论、日本优越论、反共舆论是各种新闻媒体的基本承载内容。
改组学校,将教育改造成宣传日本侵略政策方针的得力工具。
日寇占领北平后便即刻“改组”各级学校,将北大、平大、师大合并为“北京大学”,任命汉奸汤尔和为校长。随着军事占领范围的扩大,铁蹄所到之处立即组织新民中学、新民小学,并创办新民学院作为高等汉奸培养所。这些学校的教师都曾受严格审查,并在特务机关监视下工作,稍有不遂立刻大祸临头。与此配套的教科书相继出台。以日文部省编修科科长藤本万治任主编的编委会对中国沦陷区的教科书进行了全面删改和重纂,并陆续编辑出版了侵略思想占主导地位的教科书和配套参考书。据不完全统计,至1939年夏,已编辑、审定并出版二百五十余种中小学教科书,在沦陷区强行推广。教科书的编审方针据伪《新民报》载,是“扫除一切抗日思想,排除三民主义”,并“从历史来证明日满支共存共荣的连环关系”。教科书完全失去了传播知识的基本功能,成了日本精神上灭亡中国的宣传品。
对民众大肆恫吓,威逼其屈服。
日华北方面军第一军“宣传纲要”第一条明文规定:宣传要“使人民信服皇军的威力。”显然,侵略军军事威力的显现,惟一的办法是疯狂显示其杀人放火方面的野蛮,故不惜为达到其宣传目的而恣意纵火焚烧,奸淫掳掠;特别在抗战初期大力推进占领地区和抗战中期的“扫荡”战中,对抗日根据地的“武力宣传”更为残酷,企图以其野蛮行为印证日本不可战胜的宣传口号之“真实”。如日军为保护铁路,在“爱护村”所张贴的石印大宣传布告中就有这样的公开恫吓:“……其各凛遵……以免祸及全村。”这就是说:要你“护路”,如不“护路”,就烧杀你一村。事实上敌寇也的确是这样做的,而且绝不只限于护路方面,其囚笼政策和蚕食鲸吞中,都以此为必用工具。
重视“行动宣传”,诱引中国人拥护伪政权,做敌寇忠实的奴隶。
特别是抗战进入中期阶段、日寇确定“以军事进攻为辅,政治诱降为主”后,其对政治手段的应用更形积极。除利用喉舌机关拼命宣传皇军及各地伪政权“德政”、造谣诬蔑抗日势力外,还煞费苦心采取攻心伎俩的“行动宣传”,如在沦陷区曾组织“敬老会”,见老人就敬礼,表示尊重;见了小孩就抱一下,还给糖果表示亲热;碰见老百姓婚丧大事也参加送贺礼、吊孝,表示关切;还将以前用大炮轰开的坟墓动手修好,表示“尊重”中国人的习惯。另外,敌寇还组织各种“新民合作社”专门廉价出卖掳掠物品,销售汉奸的新民生主义,意图树立口碑,使中国人民不自觉地沦为其宣传工具。
敌伪在华北的宣传活动在当时确实产生了不可低估的效果:它为无耻的汉奸文人和部分卖国知识分子提供了自己投敌叛国的理论,散布了其对中国的奴化思想;帮助了它的军事进攻与政治进攻,等等。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在中国的欺骗宣传活动、侵略理论直到现在仍阴魂不散,对其的注意对中国现代思想文化建设仍具有重要警戒意义。
为了巩固国共合作,团结抗战,当时有一句宣传口号是“拥护蒋委员长抗战到底”。
❺ 抗战时期日军的虚假宣传有多假
日政府的宣传,让许多热血的日本青年加入了所谓“大日本皇军”。但在加入军队之后,许多的青年发现,事情不是他们想象的那样――老兵会对他们拳打脚踢,直到这些新兵也成为老兵!
❻ 中国那个肆意扩大宣传二战日军在国内南京大图沙的战争行为,意在何为
没有肆意扩大,只是实话实说而已,特别是日本右翼组织个人否定历史,信口雌黄、颠倒黑白的时候,需要让中国人、日本人以及世界人民牢记历史真相,吸取教训,提高警惕。
❼ 《朝日新闻》报道日军攻陷吉隆坡的标题是什么
1942年初,日军攻陷了马来西亚首府吉隆坡,随即占领新加坡。东条英机对在短时间内取得一连串胜利欣喜若狂,授意报纸大张旗鼓地宣传这次胜利。《朝日新闻》的大标题是:《大东亚战争大局已定:短短三天内政府攻下新加坡岛,只有我神武皇军才能立此殊勋》。
❽ 918爱国主义宣传资料
1931年月18日“九·一八”事变
1931年9月18日晚上,日本驻中国的侵略军——关东军,自行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并借此突然袭击了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沈阳城。
随即在几天内侵占20多座城市及其周围的广大地区。这就是当时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1931年9月18日夜,日军以其制造的“柳条湖事件”为借口,大举进攻沈阳。当时,******政府正集中力量进行****反人民的内战,对日本侵略者采取卖国政策,命令东北军“绝对不抵抗”,撤至山海关内。日本侵略军乘虚而入,于9月19日占领沈阳,接着分兵侵占吉林、黑龙江。至1932年1月,东北三省全部沦陷。1932年3月,在日本帝国主义的扶持下,傀儡政权——伪“满洲国”在长春建立。从此,日本帝国主义把东北变成它独占的殖民地,全面加强政治压迫、经济掠夺、文化奴役,使我东北3000多万同胞,惨遭涂炭,陷于水深火热之中。
“九·一八”事变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怒潮。各地人民纷纷要求抗日,反对******政府的不抵抗的作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影响下。东北人民奋起抵抗,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先后涌现出东北义勇军等各种抗日武装。1936年2月,东北各抗日部队统一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联军团结广大群众,进一步开展了广泛持久的抗日武装斗争,有力地配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抗战,终于迎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九·一八”事变的发生,是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吞并中国、称霸亚洲及太平洋地区而采取的一个蓄谋已久的重要侵略步骤。早在1927年夏,日本内阁就在东京召开“东方会议”,制定了《对华政策纲领》,声称中国东北“在(日本)国防和国民的生存上有着重大的利害关系”。同年7月,内阁首相田中义一向天皇奏呈“田中奏折”,公然宣称:“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从而确立了在“满蒙”建立侵略基地的狂妄战略。1931年,日本军部秘密制订了有关侵略我国东北的方针、步骤和措施。在完成了发动侵略战争的周密准备之后,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揭开了对中国、进而对亚洲及太平洋地区进行全面武装侵略的序幕。
分享
评论 | 给力0
❾ 现在的中国人做宣传的人怎么这么奇葩的!穿着二战日军军装开着日军军车还挂着日军军旗而不是日本国旗!
做广告的,为了眼球,我国对于广告的规定比较少
❿ 二战期间日本报纸将杀人比赛的日本兵照片刊登出来想宣传什么
主要是为了炫耀日本的强大和战无不胜!··
两名日本军人手握军刀,在进行杀人比赛后,一副洋洋自得的神态。这张由日本随军记者拍摄的“两将校百人斩竞争”新闻图片,就是南京大屠杀中臭名昭著的“百人斩杀人比赛”。“百人斩杀人比赛”是日军残酷暴行的典型案例。此次“侵华南京大屠杀史实展”展出的当年《东京日日新闻》,以“百人斩,大接战,勇壮向井、野田两少尉”“百人斩,超纪录,向井106--野田105,两少尉延长战”为标题,刊登了这次骇人听闻的“百人斩杀人比赛”。
1937年11月30日至12月11日,侵华日军第16师团步兵19旅团第9联队第3大队野田毅、向井敏明两个少尉军官,在从上海向南京进攻的途中展开了杀人比赛。当时《东京日日新闻》(即现在的《每日新闻》),连续刊登该报随军记者浅海、光本、安田、铃木等4人分别从江苏常州、丹阳、句容、南京发回的现场报道,详细报道了向井、野田两人在无锡横林镇,常州车站,丹阳奔牛镇、吕城镇、陵口镇,句容县城,南京紫金山等地刀劈百人的经过。这些报道不仅时间、地点明确,杀人过程及其数字清楚,而且还配发了图片。
2003年8月,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在访问日本时,在大阪国立图书馆查阅到,当年除了《东京日日新闻》,《大阪日日新闻》《大阪朝日新闻》等许多报纸,也都刊发了百人斩的消息。一时,野田毅、向井敏明成了日本家喻户晓的“英雄”。
1947年12月4日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对向井、野田两战犯进行审判后判决:被告向井敏明、野田毅,系南京大屠杀之共犯,按被告等连续屠杀俘虏及非战斗人员,系违反海牙陆战规则,及战时俘虏待遇公约,应构成战争罪,及违反人道罪。其以屠戮平民,以为武功,并以杀人作竞赛娱乐,可谓穷凶极恶,蛮悍无与伦比,实为人类蟊贼、文明公敌,非予尽法严惩,将何以肃纪纲而维正义。1948年1月28日,向井、野田被押往中华门外雨花台刑场执行枪决。
朱成山介绍,2003年4月,南京大屠杀百人斩战犯向井敏明、野田毅的遗属竟然向东京地方法院提起诉讼,控告朝日新闻等当年的相关报道是根据战地上“开玩笑”编发的,企图为战犯翻案。原告方提出的理由是一把日本军刀砍一个人或几个人就会卷刃,不可能连续砍100多人。对此,朱成山说,“‘百人斩杀人比赛’的实质,并不在于用一把刀还是几把刀,或是刀枪并用,杀死了100多位中国人,而是在罪恶的侵略战争中,以虐杀俘虏与平民为乐,并惨无人道地进行比赛。这种罪恶行径充分暴露侵略者的本质,理所当然受到正义的谴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