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禅画的禅画鉴赏
五代两宋是禅画的兴盛时期,随着禅宗的兴盛,禅法更广泛而深入地体现在中国画中了。这一时期出现了一批专司绘事的禅林僧人,这些画僧都是以禅入画,他们超尘脱世,逸笔卓然,其中有贯休,巨然、惠崇、法常,居士中有石恪、苏轼、梁楷等。
贯休是五代前蜀禅僧,他的罗汉像梵相奇古、笔法野拙,他自谓“得之相梦中”(《宣和画谱》)。 梁楷是南宋时的在家禅画大师,他虽是宫廷画师却无视利禄功名,曾不受宋宁宗所赐的金带,其个性狂放不羁,中年后画风由细变减,承五代石恪遗风,梁楷所作禅画不少题材与禅宗都有关系,《六祖斫竹图》、《六祖撕经图》、《八高僧故事图》等,其经典之作《泼墨仙人图》更是笔简墨精,形神超拔,实为中国画史上的不朽之作。
南宋以后,禅画的盛气随着禅宗的衰败而开始跌落,此时文人画逐渐兴盛起来,文人墨戏渐渐替代了禅意水墨,虽然文人的美学观念总自觉地趋于禅意,但总的来说文人的精神认知层面终究与禅不可同语。 明代的禅画零星散落,祖玄和尚作山水,高古苍劲、大涵、海能(程嘉燧),常莹等都是画僧,吴彬是爱画佛像的,自号“枝庵发僧”其作迥异前人,有禅家清崛之气。明四家的作品虽亦超逸可还是文人情调,与禅画类比,多少也偏于俗境了。
董其昌是“松江画派”的领军人物,其号“香光居士”他在书法、绘画、理论、鉴定等方面在画史上都影响巨大。董其昌身为显宦而思庇荫,“独好参曹洞禅”( 陈继儒《容台集》)在读了《宗镜绿》之后豁然有悟,于是游心禅悦,在书、画、文中托以禅词。他著有《容台集》、《画旨》、《画眼》及《画禅室随笔》。他借用禅宗南北二宗之说来将唐以后的山水画分为南北二宋,其重视笔墨精妙,同时强调“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成立郛郭,随手写出,皆为山水传神”(《容台集》)。 清初,一下子出现了“四大高僧”,他们在历史上地位非常瞩目耀眼,对后人影响极大,他们的造诣超出了“俗人”难以触及的高度。处于他们的历史时期虽然经受了政治的影响,但每位高僧都尽显了强烈的个人风格和浓烈的禅意。”
弘仁的作品是地道的 “禅僧画”,他每幅画仿佛都是在“禅定”的状态下完成的,其画风的冷峻、凄清之美绝非一般画家能及。弘仁是安徽歙县人,顺治四年从古航法师为僧,他所处的时代正是明未清初王朝交替的动荡时期,弘仁也曾奋力抗清,在失败后终于看破红尘。其画受到倪瓒影响甚大,气息也最为近似,只是弘仁禅意更纯正一点,笔墨更爽利一些。由于弘仁个性“少具孤性,不屑时宜”与禅宗的空净寂寥的意境相呼而应,这就不难理解他的画为何如此“不食人间烟火”了。 清以后的画坛大家,如吴昌硕、齐白石、张大千、潘天寿、黄宾虹等虽不是出家僧众但基本都以“居士”自称,对“禅”都异常倾心,他们的作品多多少少也都潜入了“禅”的意趣因素,只是在形式上“艺术化”的手法更强化。
㈡ 禅意乐山,观佛之旅,乐山“佛文化”主题游为何走红暑期
周末的乐山太阳很大,热得让人难受,但是却挡不住蜂拥而至的游客,在乐山的各个景区都挤满了观光的人群。在这些慕名而来的游客之中,有上海春秋旅行设的500人礼佛团,将开始在乐山的佛文化主题旅游。
为了进一步扩大乐山和东部海边地区的文化交流,推动两个地方的文化旅游产业的一起合作与共赢,上海春秋旅行设在2019年8月17号到19号集齐了500人次的礼佛团队来到乐山开展主题文化旅游活动。
这次活动第一次开始是在2016年,如今已经是第二次了。总监表示,之后还会在乐山根据情况做出一些主题性的旅游活动,为乐山和上海的旅游友好往来搭建基础。有游客说,这里的风景美,人也美,心情很开心。大家游遍了乐山的各个名胜古迹,体会着山水的禅意和佛文化。喜欢这个活动的,有空去报名看看吧。
㈢ 人有一字不识,而多诗意;一偈不参,而多禅意;一勺不濡,而多酒意;一石不晓,而多画意。淡宕故也。
诗意并不在字,禅意并不在偈,不识字却充满诗情,不参禅却充满禅心,不喝酒却明了酒趣,不玩石却多画意,功利之外仍能找到无拘无束的意境,那么这诗情,画意,禅心,酒趣在哪里呢?就藏在每个人的心中.忧愁算不算地狱呢?当然也算.最大的地狱,莫过于人自设的地狱,别人无法将它打开.沉于功利之心,拘泥于某种形式,则尘心过于执着,即使满腹平平仄仄,也毫无诗意;即使在菩提树下,也毫无禅意.
人可以自救,但是,大多数人却不相信.天底下并没有什么事情能够让人完全绝望的,因为,无论是好是坏,都无法在这世间久住,包括我们的生命也是如此.如果看透了这层道理,生命中就没有什么事让我们忧伤不已了.太多的理性,太多的用心,束缚人性真情的流露,所以恬淡畅适,无为而为,才会满怀意趣啊!!
㈣ 礼知有缘 禅意字画 佛教佛字书法 中堂对联画 客
上联是:暮鼓晨钟惊醒世间名利客,
下联是:经声佛号唤回苦海梦迷人。
㈤ 禅意人生书画卷,恬淡凝思逸悠然是什么意思
这就是原因吧,不愿将自己称作一个文人。因为我不是。他们唯有以凄楚幽怨的眼神观望世界,自顾自孤独的温暖。然而世间孤独无数,情海无涯。文字成了一种依附。我想有我向上攀爬的阳光,即使我自己所处多么阴暗不堪。文字不再愿让它沾染尘埃,清澈而无瑕吧,留人自照。而我宁愿称自己为一个孤独的倾诉者,一个深毒入侵但又不倦蛊惑的人。
㈥ 你认为当今画坛谁的画最富有禅意
个人拙见,禅意,是属于中国博大精深文化的精神气质
自中国美术史上,许多山水画家的经典画作,通过笔墨,意境,韵味传达禅意
真正的禅意是什么?一阵风,一滴雨,一枝花,一粒沙,你是谁?我是谁?他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里去?……
㈦ 中国水墨画与诗的意境
水墨画:由水和墨经过调配水和墨的浓度所画出的画,是绘画的一种形式,更多时候,水墨画被视为中国传统绘画,也就是国画的代表。也称国画,中国画。墨水画是中国传统画之一。
墨水是国画的起源,以笔墨运用的技法基础画成墨水画。线条中锋笔,侧锋笔,顺锋和逆锋,点染,擦,破墨,拨墨的枝法。墨于水的变化分为五色。画成作品,题款,盖章。就是完整的墨水画作品。
基本的水墨画,仅有水与墨,黑与白色,但进阶的水墨画,也有工笔花鸟画,色彩缤纷。后者有时也称为彩墨画。在中国画中,以中国画特有的材料之一,墨为主要原料加以清水的多少引为浓墨、淡墨、干墨、湿墨、焦墨等,画出不同浓淡(黑、白、灰)层次。
别有一番韵味称为“墨韵”。而形成水墨为主的一种绘画形式。
(7)禅意宣传海报扩展阅读
艺术特征
水墨画是中国汉族特色较强的一种绘画艺术形式,借助具有本民族特色的绘画工具和材料(毛笔、宣纸和墨),表现具有意象和意境的绘画。其特征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从工具材料上来说,水墨画具有水乳交融,酣畅淋漓的艺术效果。
具体地说就是将水、墨和宣纸的属性特征很好地体现出来,如水墨相调,出现干湿浓淡的层次;再有水墨和宣纸相融,产生溵湿渗透的特殊效果。二是水墨画表现特征,由于水墨和宣纸的交融渗透,善于表现似像非像的物象特征,即意象。
这种意象效果能使人产生丰富的遐想,符合“中国绘画注重意境”的审美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