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义和团是哪的民歌
成武县九女乡周庄村
B. 关于义和团的歌谣
义和团歌谣(其作曲者已无人知晓):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劝奉教,自信天。
不信神,忘祖仙,男无伦,女行奸,鬼孩俱是子母产。
如不信,仔细观,鬼子眼珠俱发蓝,天无雨,地焦黑。
全是教堂止住天,神发怒,仙发怒,一同下山把道传。
非是邪,非白莲,念咒语,法箴言,升黄表,敬香烟。
请下各洞诸神仙,仙出洞,神下山,附着人体把拳传。
兵法艺,都学全,安平鬼子不费难,拆铁道,拔线杆。
紧急毁坏大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美俄德尽消然。
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
诗曰:弟子同心苦用功,遍地草木化成兵。
愚蒙之体,仙人艺,定灭洋人一扫平。
(2)义和团宣传歌扩展阅读:
义和团又称义和拳、义和团事件、庚子事变,拳匪、拳乱、庚子拳乱等,是19世纪末中国发生的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农民运动。这一运动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加速了它的灭亡。
义和团本来是长期流行在山东、直隶(今河北)一带的民间秘密会社,有人认为与白莲教等传统民间秘密团体有关;然而也有部分人认为义和团源于一种勤王的民团组织。他们利用设立神坛、画符请神等方法秘密聚众,称为“义和拳”,其中掺杂有大量教授信众“刀枪不入”的愚昧成分。
最初义和拳同当时清朝大部分秘密团体一样,反对满族统治,以“反清复明”为口号,遭到镇压。随着中国近代史形势的发展,以帝国主义侵略为先导的西方势力的冲突代替华夷之辩满汉之争成为主要历史矛盾,义和团开始支持清朝抵抗西方,改名为“虎神营”,口号也改为“扶清灭洋” 。
西方列强划分在华势力范围、华北频繁发生教案、天灾频仍及宫廷权力争斗激化的情况下,1900年春季直隶,成千上万习练义和拳并号称“义和团”的农民动纵火烧毁了教堂和教徒房屋,同年6月,慈禧太后允许义和团进驻北京,义和团又先于清军进攻天津租界。
C. 义和团歌谣的介绍
①义和团:原名义和拳,是乾隆年间民间秘密结社组织·随着帝国主义疯狂地瓜分中国,民族危机日益加深,义和拳改称义和团,由秘密转为公开,斗争矛头开始指向帝国主义。一八九九年,义和团运动在山东爆发,迅速发展到直隶,特别是进入京津地区后,反帝革命风暴席卷全国。后虽被中外反动势力绞杀,但却打破了帝国主义妄图瓜分中国的美梦,加深了全国人民对清王朝腐朽面貌的认识。权:国家的主权。②爷:义和团成员自称,以表示对国内外敌人的蔑视。③外:指帝国主义侵略者。
D. 《中国人民义和团团歌》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
只有反面的现实意义,义和团团歌提倡的无非是以下几点:极端排外,什么都是外国人的不对,什么都是外国人的不好;无理性,说外国人都是乱伦所生,干旱是因为教堂,只要有点常识的人就不会相信这些东西;崇尚暴力,这一点虽然在团歌体现得并不明显,但是在随后的义和团运动中却是赤裸裸地展现了出来:有240多名外国传教士及2万多名中国基督徒死亡;也有许多与教会无关的中国人被义和团杀害,数量远超被害教民,难以统计(单北京死于义和团手下的有十数万人);死亡的义和团拳民、义和团支持者以及其他中国人也不计其数,数量未有统计。
E. 义和团歌谣的义和团歌谣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劝奉教自信天
不信神忘祖仙男无伦女行奸鬼孩不是人所产
如不信仔细观鬼子眼珠俱发蓝天无雨地焦黑
全是教堂遮住天神发怒仙发怒一同下山把道传
非是邪非白莲念咒语法箴言升黄表敬香烟
请下各洞诸神仙仙出洞神下山附着人体把拳传
兵法艺都学全安平鬼子不费难挑铁路拔线杆
海中去翻火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美俄德哭连连
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
诗曰弟子同心苦用功遍地草木化成兵
愚蒙之体仙人艺定灭洋人一扫平
浑河北,
龙河南,
村村镇镇立了团,
哪怕洋人闹得欢,
百姓个个拿了刀,
见了鬼子往上窜,
剁的剁,
砍的砍,
只要齐心就好办。
还我江山还我权,
刀山火海爷敢钻。
哪怕皇上服了外,
不杀洋人誓不完。
男练义和团,女练红灯照。
砍倒电线杆,扒了火车道。
烧了毛子楼,灭了耶稣教。
杀了东洋鬼,再跟大清闹。
大刀一耍,
地崩山塌,
大刀一耍,
洋头搬家。
拿起铡刀片,
好把鬼子砍。
练好义和拳,
洋人变泥滩。
艮字团
不简单
上廊坊
去决战
顶枪子
冒炮弹
洋人砍没数
铁道都扒断
见洋人就杀,
见洋货就烧,
不杀洋人没饭吃,
不烧洋货气不消。
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钻,那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
义和团,真勇敢,不怕枪炮和子弹。一心只想灭洋人,顶着枪子往上窜。杀尽洋人头,中国保安全。
别看女兵女将,专杀东洋西洋。杀得东洋满天飞,杀得西洋投了降。有的吓得直磕头,有的吓得叫亲娘。
回民和汉民,本是一家人,坛场叩了头,都去杀洋人。
义和团歌谣
还我江山还我权①,刀山火海爷敢钻②。
那怕皇上服了外③,不杀洋人势不完。
F. 义和团分为哪八门
义和团分乾、坎、艮、震、巽、离、坤、兑等八门。其中乾字号(以黄布为标记)和坎字号(以红布为标记)力量最大(有些地方出现“中”字号),但各个字号之上以及每个字号本身都没有统一的组织和集中的领导。义和团的基层组织是坛,又称坛场或拳厂,是敬神、练拳、聚会、议事的场所。有的地方几个或更多的坛口之上有总坛口,它们之间也无统属关系。义和团的首领一般称为大师兄、二师兄、三师兄,也有称总大师兄和祖师的。各坛口往往各自进行分散的斗争,但当需要联合行动时,即使数百里外,也派人接应。义和团参加者绝大部分是农民,其次是手工业者、旧式交通运输工人、和尚遭士、散兵游勇,也有少数封建知识分子、中小地主和官吏,还有地痞、流氓卷入。义和团带有浓厚的神秘主义色彩,用画符念咒、请神附身等“术法”动员群众,广泛宣传“持符念咒、神灵附体”来鼓舞斗志。他们信奉的神祇除佛、道以外,还有小说、戏曲、民间故事中的神怪和人物。义和团散发各种传单、揭帖,以朴素的语言和歌谣形式,进行驱逐侵略者、保卫国家的宣传。同时这些传单、揭帖中也带有迷信落后意识和盲目排外的情绪。
G. 唱歌义和团
http://ke..com/view/1410.htm他们的简介,他们有什么歌我就不知道了
H. 《义勇军进行曲》的原名是《义和团进行曲》吗
完全不是的,义和团是八国联军进京时的百姓抵抗组织。义勇军指的是红军。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原名是义勇军进行曲这个说法。
I. 义和团的口号是什么
义和团口号其一: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劝奉教,自信天,不信神,忘祖仙。
男无伦,女行奸,鬼孩俱是子母产。
如不信,仔细观,鬼子眼珠俱发蓝。
天无雨,地焦旱,全是教堂止住天。
神发怒,仙发怨,一同下山把道传。
非是邪,非白莲,念咒语,法真言。
升黄表,敬香烟,请下各洞诸神仙。
仙出洞,神下山,附着人体把拳传。
兵法艺,都学全,要平鬼子不费难。
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大轮船。
大法国,心胆寒,英美德俄尽消然。
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
义和团口号其二: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劝奉教,乃欺天,不敬神佛忘祖先。
男无伦,女鲜节,鬼子不是人所生。
如不信,仔细看,鬼子眼晴都发蓝。
不下雨,地发干,全是教堂阻住天。
神爷怒,仙爷烦,伊等下山把道传。
非是谣,非白莲,口头咒语学真言。
升黄表,焚香烟,请来各等众神仙。
神出洞,仙下山,扶助人间把拳玩。
兵法易,劝学拳,要灭鬼子不费难。
挑铁道,把线砍,旋再破坏大轮船。
大法国,心胆寒。英美俄德哭连连,
一概鬼子都杀尽,大清一统庆升平。
义和团最早兴起于山东和直隶(今河北)交界地区。它是在义和拳等民间反清秘密结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反帝爱国群众组织。其成员主要是农民、手工业者和其他劳动群众,还有不少无业游民。义和团的名称最早见于1898年6月山东巡抚张汝梅的奏折。次年秋起,清政府在公文中也开始使用这一名称。此后,“义和团”一词逐渐取代了“义和拳”,或与“义和拳”并用。
山东的教会势力极为猖獗,人民群众的反洋教斗争也就异常激烈。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军事统治力量相对薄弱的鲁西北地区,群众经过长期酝酿,奋起抗教,终于成为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的主要发源地。至1899年,阎书勤、赵三多等领导的冠县一带的义和拳,以及朱红灯、本明和尚(亦称心诚和尚)领导的茌平、禹城、平原一带的义和拳,已相当活跃,声势甚大。他们在反洋教斗争中相互声援,有力地打击教会侵略势力,使帝国主义和清政府为之震惊。
长期以来,直隶人民也不断反抗教会的欺压,参加斗争的群众相当广泛。赵三多、阎书勤等在山东冠县竖旗起义后,直鲁交界地区和直隶南部很快出现了义和团的活动,不时攻打教堂。
义和团兴起以后,提出了许多反帝口号,如“扶保中华,逐去外洋”、“扶清灭洋,替天行道”①和“兴清灭教”、“洋人可灭”②等等。在斗争过程中,义和团也张贴过反清的揭帖,如“灭了耶稣教,杀了东洋鬼,再跟大清闹”③等。
义和团以宗教和军事合一为其组织形式。基层单位是坛(或称厂、炉、场、团),各坛人数不等,多至百人以上,少则五十人或二十五人。几个或十几个坛组成总坛(总团)。各总坛之间互相独立,不相统属。作战时分编为哨、班,一哨有五十至一百人,负责人称哨长(或队长、百长),哨下分班,每班十人,设班长(或称十长)。就其总体来说,义和团是一个没有统一领导和指挥机构的松散组织,主要靠揭帖聚会,有事时“传单一出,千人立聚”④,事毕即散。青年妇女也有类似组织,名为红灯照,蓝灯照等。她们一般担任勤务工作,有时也参加战斗。
义和团的总坛首领称老师或老祖师,各坛首领称大师兄、二师兄。大师兄平时掌管坛内各种事务,战时负责领队和指挥作战。山东地区的义和团有总办、统领、打探、巡营、前敌、催阵及分编哨队各名目⑤。有的义和团还有大元帅、副元帅、大先锋、军师、总管粮台等称谓⑥。其中总办、统领一般由有威望的教师担任;前敌、催阵由勇敢能战者充当(作战时他们骑马当先,往来督战)。义和团主要使用大刀、长矛等冷兵器,并有少量鸟枪、抬枪、抬炮等火器。
义和团有较浓厚的封建迷信思想,如宣扬神道相助,刀枪不入等。但义和团制定的某些团规戒律,如“不准公报私仇,以富压贫,依强凌弱,以是为非”①、“毋贪财,毋好色”②等,则体现了义和团反对邪恶、反抗压迫、保护善良等劳动人民的品德,因而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
义和团运动直接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清政府慑于帝国主义淫威,曾先后多次下令“速为剪除,……实力搜剿”①,“切实弹压,毋令滋事”②,“从严惩办,以靖地方”①。但是,清军的武力镇压,动摇不了义和团反帝斗争的决心,因而此伏彼起,“剿”不胜“剿”。于是有些官吏认为,如果一味“袒教抑民”,势必“激之生变,铤而走险”②,主张“化私会为公举,改拳勇为民团”,“听其自卫身家,守望相助”③,以求民教相安。清政府这种改“剿”为“抚”、被迫承认义和团为合法团体的政策,使义和团得到了公开活动的有利条件,以致声势日大,更加有力地打击了传教士和教民的凶焰。
1899年10月上旬,山东平原县杠子李庄,因教民欺压群众,义和团便冲击当地的教堂。知县蒋楷派兵前往镇压。朱红灯率团民二三百人(一说近千人)与清军进行战斗,将其击败。10月中旬,朱红灯指挥义和团击退数百名清军骑兵的进攻,后又进至距平原县城仅十八里的森罗殿。不久,朱红灯率众冲出重围,转至茌平。同年11月,朱红灯及本明和尚被清军游击马金叙部逮捕,后在济南遇害。此后,鲁西北地区的义和团在高唐县人王立言等领导下继续进行斗争。
在帝国主义的压力下,清廷决心把山东义和团镇压下去。1899年12月6日,派工部右侍郎袁世凯署理山东巡抚,统兵前往镇压。12月25日,袁世凯统率装备精良的七千名武卫右军到达济南。他见山东“民情强悍”,义和团民“所在多有”,便“分布队伍逐处弹压”。④至1900年夏初,“各处拳厂,均已撤闭”,有的“潜匿僻壤,私相演授”。⑤王立言等首领相继牺牲,幸存的团民在阎书勤等领导下,或转为秘密活动,或进入直隶继续坚持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