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宣传策划 > 孔雀东南飞的策划书

孔雀东南飞的策划书

发布时间:2021-09-28 20:48:06

❶ 孔雀东南飞赏析社会背景1000字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首最优秀的长篇叙事诗,是乐府民歌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全诗正文357句,计1 785字;小序10句,计53字。历来被称为我国的“长诗之圣”。
该诗最早刊于南北朝时代陈朝人徐陵(公元507—583)编的《玉台新咏》,旧题无名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玉台新咏》把该诗放在繁钦、曹丕二人的诗作之间,因而可以推出诗中爱情故事发生的时间,大约在汉献帝建安年间。从诗的语言风格看,它与汉乐府民歌中的《东门行》、《孤儿行》十分相近,因此历来被认为是东汉末年建安年间的作品。
秦二世暴虐无道,生灵涂炭,民不聊生。汉朝建立后,吸取秦王朝的教训,改革旧制度,减徭役,轻赋税,使社会走向安定,从而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为了维护封建王朝的秩序和制度,统治者注意到了“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的重要性,因而特地设立了管理音乐的“乐府”机关,设有“乐府令”(官名)。
到汉武帝时,已经是“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史记·平准书》)。此时是西汉王朝的全盛时期,人民安居乐业,思想活跃,人们兴之所至,“感于哀乐,缘事而发”,诗歌创作亦随之发展起来。政府为“观风俗,知得失”,便指定管理音乐的机关“乐府”,将民间歌谣收集、整理、保存起来。这些歌谣,统名“乐府歌辞”、“乐府诗”或“乐府”。这种新的诗歌体裁,实乃“入乐的诗歌”。由于历时1000多年,唱腔早已失传,人们再也无法听到那旷古久远悦耳动听的歌声了。
到了东汉年代,“乐府”机关方兴未艾,人们以多种文艺形式反映社会生活和人民疾苦。
文艺作品是时代的晴雨表,优秀的作品更是时代的产物。由于当时的社会有着浓厚的文化氛围,人们每写成一文一诗,其中优秀篇章便会在社会上广为转抄、传阅,有文化功底又有着闲情逸致的人,乃为之细心揣摩、加工润色。《孔雀东南飞》就是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创作并保存下来的。
由此可见,创作《孔雀东南飞》的年代,其社会环境是比较宽松的,大量汉“乐府”特别是《孔雀东南飞》的问世,正是那个特定时代的产物。
值得特别要提到的是,这首名诗当初不叫《孔雀东南飞》,《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由于句子太长太拗口,后来人们便开始使用诗的首句作为题目。
那么,到底什么时候开始以《孔雀东南飞》为名呢?从古书中搜寻,这首诗在南北朝陈人徐陵编的《玉台新咏》、宋郭茂倩辑的《乐府诗集》、元左克明辑的《古乐府》、明冯惟讷辑的《古诗记》、清沈德潜编印的《古诗源》,以及其他由明清人编辑的诗集里,均题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在道光五年(1825年)和1915年编纂的《怀宁县志》中,全文收录的这首长诗,也称《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胡适的《白话文学史》作于1921年,在第一编《故事诗的起来》里,作者在10个页面的篇幅中,反复提到《孔雀东南飞》。在1928年2月出版的《现代评论》第7卷第165期,胡适发表《跋张为骐论〈孔雀东南飞〉》一文,也以《孔雀东南飞》为题。五四时期,为配合反封建的需要,热血青年将《孔雀东南飞》搬上舞台,人们已不再提《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而是普遍性地以《孔雀东南飞》为名了。在民国年间的中学生课本和那时出版的文学史上,也都以《孔雀东南飞》为名。由此可见,这首长诗以《孔雀东南飞》为名,始于五四运动前后。
有人说长诗以《孔雀东南飞》为名,始于清末,我们还没有找到这方面的史料依据。

❷ 蒋经国的孔雀东南飞计划是怎么回事,这段历史怎么回事

蒋经国的孔雀东南飞计划是电视剧《北平无战事》中的故事情节,真实历史原型是蒋经国的币制改革计划。

1948年,国民党军事战场节节失败,在经济战线也濒临崩溃。在这种情势下,蒋经国临危受命,去执行“扑灭奸商污吏,肃清腐恶势力,贯彻新经济政策”的“救国大任”。

可打掉杜月笙儿子之后,杜月笙公开表示,支持蒋经国打老虎,但是有本事就打扬子公司。蒋经国也满口应承。结果,就是扬子公司,直接导致蒋经国打虎失败。

电视剧《北平无战事》中蒋经国的“孔雀东南飞”行动命何其沧与方步亭推行币制改革,目的是从人民手中掠夺黄金白银外汇,蒋经国密令方孟敖执行“孔雀东南飞”行动,负责将掠夺来的黄金白银外汇运往台湾。

中共中央为了和平解放北平,进一步和平解放全中国的更多城市,答应傅作义将军和谈要求,让方孟敖执行新的命令,让方孟敖及其飞行大队运走了国民党在北平金库的黄金白银外汇 。

(2)孔雀东南飞的策划书扩展阅读

1949年1月,蒋介石宣告“下野”以后,蒋经国陪着父亲退居溪口,后来在成都登机飞往台湾。

在台湾他曾历任国民党台湾省党部主任委员、台湾国民党“国防部”总政治部主任、“国防部”副部长、部长、“行政院”副院长、院长等职。蒋介石病逝以后,1978年5月20日,蒋经国就任台湾第六任“总统”。1988年1月13日,在台北病逝。

蒋经国病逝以后,台湾成立了“蒋经国治丧委员会”,1988年1月30日举行了遗体大殓仪式,后将遗体安放于桃园县大溪镇。

❸ 孔雀东南飞主要内容

《孔雀东南飞》主要讲述了焦仲卿、刘兰芝夫妇被迫分离并双双自杀的故事,控诉了封建礼教的残酷无情,歌颂了焦刘夫妇的真挚感情和反抗精神。

(3)孔雀东南飞的策划书扩展阅读

1、《孔雀东南飞》

中国古代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首次出现于《玉台新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这首叙事诗共356句,1780个字,故事完整,语言朴素,人物性格鲜明突出,结构紧凑完整,结尾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是汉乐府民歌的杰作。

2、《孔雀东南飞》的结构与大意

托物起兴:孔雀失偶(第1段)

事件起因:兰芝被遣(第2~6段)(被逼休妻)

过程发展:夫妻誓别(第7~12段)(无奈别妻)

情节延续:兰芝抗婚(第13~21段)(贤妻再嫁)

长诗高潮:双双殉情(第22~31段)(夫妻殉情)

悲情结尾:告诫后人(第32段)

3、《孔雀东南飞》经典句子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

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

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若生离别意,白骨无人收。

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

❹ 写《孔雀东南飞》的论文需要看那些书

帮不了你,但可以给你些提示。因为这篇文章本人是在七年以前学的,详细内容忘记了。
1.古语有云:无后为大。兰芝即使优秀,但这一条是她被修妻的根本原因。
2.古语有云:百善孝为先。仲卿是至孝之人,母亲说的话,他只有听命不反抗。天地君亲师,是古人的行为规范,敬天敬地敬君王敬双亲敬老师,他们说的话是绝对得遵守的,如不遵守会被视为大逆不道。
3.兰芝乃知书达理之人,遵“三从四德”(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兰芝走之前就与仲卿相约永不变心,那段精彩的对白可看出兰芝的善良,也是为仲卿考虑,暗示了她将要离开家,希望仲卿勿拦。因为她知道仲卿夹在婆婆与她之间非常为难。仲卿为了不修妻,之前多次与婆婆调解未果,母亲还百般叼难,仲卿与婆婆已处于僵持地位,兰芝希望以离家,让仲卿与婆婆关系缓解。仲卿在兰芝走时没拦她,也是出于对兰芝选择的尊重。当然,他也是不想和兰芝分开,所以说好,让兰芝回娘家呆几天,他就接她回家团圆的。
社会背景 风俗习惯 宗教信仰 性格分析 家庭分析
这些方面的书,相同朝代
说实话,做文学分析不好找素材,写起来会很困难
从找素材,阅读素材,分析素材,运用素材,素材合适与否,对于论文的帮助。这一系列下来,能坚持下来的不多。一般啊都是去中国知网找有过相似文章的论文写,方便找素材

❺ 孔雀东南飞的艺术特色

1、个性化的语言

本诗用个性化的语言,刻画了众多人物的不同身份和性格。如兰芝:“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一个“故”字,既画出了焦母故意挑剔的凶恶,也显示了兰芝洞察世情的聪慧。“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自请遗归,一则不堪焦母虐待,二则深知遗归之势已无法挽回,兰芝也是迫不得已。兰芝辞别:“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有礼有节,举止得体。与仲卿大道分手:“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能移”,表现对爱情的忠贞。“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预知兄长会逼迫她,心中无比悲凉、焦虑、痛苦。

再如仲卿:“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度,黄泉共为友。”不仅表现了他和兰芝笃深的感情,也委婉地表示了若休弃兰芝,他不再复娶的态度。“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直言不讳,态度明朗。

焦母的蛮横无礼,一意孤行,也是闻声如睹:“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恶语威胁。“东家有贤女……阿母为汝求”,好言诱哄,真是软硬兼施。

刘兄性行暴戾,冷酷无情,趋炎附势,见利忘义。“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小人只慕富贵,不顾礼义,可耻嘴脸,跃然纸上。

2、铺陈排比的手法

诗的开头,“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这是纵的铺陈,按时间顺序,突出多才多艺,有教养的特点。罗列数字,应作为互文看,交叉表述。详写兰芝离家的打扮,“……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由足到头、至腰、至耳、至指、至口、至步,一连串夸张性的铺陈,旨在描写她的美,更表现她的从容镇定。写太守办喜事豪华排场,显示刘兰芝不为富贵所动的节操,也形成太守家的喜和兰芝、仲卿的悲之对照,强化了悲剧性。诗中的铺陈排比有利于塑造人物形象,也为诗歌带来了声律和色彩之美。

❻ 孔雀东南飞是属于哪本书呢

玉阶新咏

❼ 孔雀东南飞的思路

《孔雀东南飞》取材于东汉献帝年间发生在庐江郡(今安徽怀宁、潜山一带)的一桩婚姻悲剧。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因诗的首句为“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故又有此名。

全诗350余句,1700余字。主要讲述了焦仲卿、刘兰芝夫妇被迫分离并双双自杀的故事,控诉了封建礼教的残酷无情,歌颂了焦刘夫妇的真挚感情和反抗精神。

作为古代史上最长的一部叙事诗,《孔雀东南飞》故事繁简剪裁得当,人物刻画栩栩如生,不仅塑造了焦刘夫妇心心相印、坚贞不屈的形象,也把焦母的顽固和刘兄的蛮横刻画得入木三分。

篇尾构思了刘兰芝和焦仲卿死后双双化为鸳鸯的神话,寄托了人民群众追求恋爱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7)孔雀东南飞的策划书扩展阅读:

故事梗概:

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的建安时期。

少女刘兰芝自幼便习女红,善弹琴,能诵诗书。十七岁嫁给焦仲卿为妻,日夜辛劳,勤于家务,却不为婆婆所容,于是就去信给正在庐江郡府做小吏的丈夫,诉说不堪忍受之苦。

仲卿回来为妻子求情,却遭母亲斥责,并令其休妻另娶。仲卿长跪,言“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娶。”母亲大怒。

因仍要赶回郡府任上,仲卿只得先请妻子回娘家,暂避一时。兰芝自然明白,如此一别,类乎休弃,今后恐难再见,便将自己常用的香囊、妆奁等物留给仲卿以作纪念。

鸡鸣天亮,兰芝精心梳妆之后,上堂别过婆婆和小姑,流泪登车而去。此时仲卿已等候在大道旁,夫妻相见。两情依依,低头耳语道:“誓天不相负。”

刘兰芝被遣回家十余日,县令即派媒人来为其子求婚,被兰芝婉言回绝;又数日,太守也托郡丞登门提亲,明言太守的五公子尚未婚配,愿与刘家结为百年之好,又被谢绝。这下早惹恼了兰芝那位性情雷暴的大哥。

兄命难违,兰芝被逼迫不过,只得一切任人安排。那边媒人回报,说刘家已允婚事。恰好三天过后便是良辰吉日,太守马上四处派人备下金帛彩礼,人马舟车,以便早日完婚。仲卿在任上闻知此变,急忙乞假告归。

第二天,兰芝整日默默无语,只是和泪裁衣。忽听得一阵熟悉的马嘶声,出门遥相望,知是故人来。兰芝手抚马鞍,一一诉说原委。

仲卿提及当日誓言,二人只好相约“黄泉下相见”。各自回家去了。仲卿回家后对母亲说道:“今天大风吹折了树木,院子里的兰花上结满了严霜;孩儿的性命犹如西山的落日,母亲今后一人,要多多保重”,遂再拜长叹而去。

这一天,迎亲的车马格外热闹,新妇已进门。黄昏后人群渐渐散去,夜深沉,万籁无声,兰芝揽裙投水自尽。仲卿得知,徘徊树下,亦自缢殉情。后两人合葬于华山旁。

❽ 孔雀东南飞优秀教案

【教学目的】

一、理清情节线索,认识封建家长制度、封建礼教破坏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理解刘兰芝、焦仲卿的忠贞爱情和反抗精神。

二、学习本诗在叙事与写人上的艺术特色。

【知识重点】

一、刘兰芝、焦仲卿的命运和性格,全诗的主旨。

二、通过人物对话,并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和曲折的情节发展中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

三、偏义复词、古今字的特点,“相”字在不同语境里的用法。

【学习难点】

诗中的铺陈、比、兴手法。

【方法指导】

这首乐府诗较长,注意参看注释弄懂具体诗句的含义,通读全诗;了解故事梗概进而分析人物,着重是刘兰芝和焦仲卿的性格特征及其悲剧的意义;并认识作品在叙事和写人上的主要艺术手法。

【导读与简析】

一、思想内容:

《孔雀东南飞》这首诗,可能从建安以来就在群众中流传,经过三百年的口口相,直到六朝才成为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样子。所以虽然经过文人加工,但民间文学的特点仍很显著。

故事发生在“汉末建安中”。当时的背景是: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的那套伦理纲常,逐渐占据了统治地位,并发展到了相当完备严密的程度;在婚姻制度方面就规定有“七出”、“天下无不是之父母”等等清规戒律。

“天下无不是之父母”,这正是焦、刘悲剧的根本原因。在这一时代氛围里,在焦母的淫威下,焦仲卿敢于站在刘兰芝一边,表明与刘兰芝“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的坚决态度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全诗通过刘兰芝和焦仲卿婚姻悲剧的叙述,揭露了封建家长制度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忠贞不渝的爱情和对压迫的反抗精神,反映了人民群众对被迫害者的无限同情和追求婚姻自由、珍惜爱情生活的强烈愿望。

依照故事情节发展的线索,可将全诗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1-2段)兰芝自诉。(开端,揭示矛盾)

第二部分(3-12段)遭遗盟誓。(发展,推进矛盾,继续发展)

第三部分(13-22段)被迫改嫁。(继续推进矛盾)

第四部分(23-32段)双双殉情。(高潮,矛盾进入顶峰)

第五部分(33段)鸳鸯和鸣。(结局,解决矛盾)

《孔雀东南飞》长于叙事,精于叙事,事中寓情,情又生事,情事融为一体,结构艺术非常精妙。本诗在结构上最突出的特点是:双线并行,交递推进式。诗的一条线索是:以封建家长压迫与青年男女的反抗为主要矛盾,展示双方的斗争,这是主线。

在这条线索中,矛盾两方面屡次交锋,斗争的波澜迭宕起伏,逐浪推进,直至焦刘以死抗争,进入悲剧冲突的高潮,从而突出了中心思想的一个方面:揭露了封建礼教、封建家长制吃人的罪恶。另一条线索是刘兰芝、焦仲卿生死不渝的爱情。

这条线虽不像主线那样浓墨重彩,但也颇费了一些笔墨,可算是本诗的副线,它对主线情节的发展,是起决定作用的内在动因。刘、焦青年在封建礼教、封建家长制的淫威下,双双“殉情”,深刻地表达了中心思想的另一面:反映我国古代人民争取婚姻自主的强烈愿望和反抗精神。

两条线索虽是并行,但又交递推进,互相映衬:焦、刘爱情愈是真挚、深厚,也就愈暴露了封建家长制的专横、无理;反之,封建家长愈是横蛮无理,也就愈显示出他们爱情的深挚珍贵。把有价值的东西彻底毁灭给人看,这悲剧气氛也就更浓了!

二、人物分析

1、刘兰芝是美丽、聪明、善良、能干的青年女子。她生活在封建社会受的是封建礼教的教育,长幼有序的道德规范,使她对婆母的压迫、辱骂和阿兄的逼嫁,有所忍让,但最本质的是坚强的反抗。

2、焦仲卿和刘兰芝一样也是封建社会里受压迫而具有反抗精神的典型形象。为了保全与刘兰芝的爱情,他做了很大的努力,进行了积极的抗争。当强大的封建势力粉碎了他的一切希望时,他以悲壮的自杀对封建制度进行控诉和反抗。

刘兰芝与焦仲卿为反抗封建家长制与封建礼教,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最后以壮美的死,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的罪恶。

三、语句举要

1、“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开头这句既是起兴,又是作比。诗人因物起兴,以孔雀的美丽喻兰芝。“五里”表示大体的地段。“徘徊”犹豫不前,心怀悱恻。这一句既写了兰芝的心情,又表明全诗的主题,画龙点睛。

2、“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着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 。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这里着意写兰芝的装束,衣履佩饰,姿态容颜的美好。

3、这是一种横向的铺陈。这段铺陈突出的特点是揉合着一连串的比喻“流纨素”、“明月 ”、“削葱根”、“含朱丹”,而且带有夸张性。

4、“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比喻精彩。这段临别誓言与上文的“誓天不相负”和下文的“二情同依依”一致而连贯。

5、“十三教汝织,十四能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知礼仪”,重复前文。相同的内容重复出于两人之口,加强铺陈的作用。

6、“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父母”只“指母”,“弟兄”只指“兄”,都是偏义复词。这句的意思是:我有母亲和哥哥逼迫。这是由于特定的语言环境为了完足五字句才这样安排的。

7、“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以兴手法,暗示不幸的事情将要发生。

四、艺术特色

1、个性化的语言

本诗用个性化的语言,刻画了众多人物的不同身份和性格。如兰芝:“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一个“故”字,既画出了焦母故意挑剔的凶恶,也显示了兰芝洞察世情的聪慧。

“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自请遗归,一则不堪焦母虐待,二则深知遗归之势已无法挽回,兰芝也是迫不得已。兰芝辞别:“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有礼有节,举止得体。

与仲卿大道分手:“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能移”,表现对爱情的忠贞。“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预知兄长会逼迫她,心中无比悲凉、焦虑、痛苦。

再如仲卿:“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度,黄泉共为友。”不仅表现了他和兰芝笃深的感情,也委婉地表示了若休弃兰芝,他不再复娶的态度。“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直言不讳,态度明朗。

焦母的蛮横无礼,一意孤行,也是闻声如睹:“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恶语威胁。“东家有贤女……阿母为汝求”,好言诱哄,真是软硬兼施。

刘兄性行暴戾,冷酷无情,趋炎附势,见利忘义。“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小人只慕富贵,不顾礼义,可耻嘴脸,跃然纸上。

2、铺陈排比的手法

诗的开头,“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这是纵的铺陈,按时间顺序,突出多才多艺,有教养的特点。罗列数字,应作为互文看,交叉表述。详写兰芝离家的打扮,“……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由足到头、至腰、至耳、至指、至口、至步,一连串夸张性的铺陈,旨在描写她的美,更表现她的从容镇定。写太守办喜事豪华排场,显示刘兰芝不为富贵所动的节操,也形成太守家的喜和兰芝、仲卿的悲之对照,强化了悲剧性。诗中的铺陈排比有利于塑造人物形象,也为诗歌带来了声律和色彩之美。

【教材延伸】

一、关于乐府

“乐府”本是汉武时设立的音乐机构。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之用。它所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

今天所能见到的乐府诗大部分是东汉时期的作品。这些诗篇不为儒家诗权所束缚,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较真实地反映了汉代的社会生活,传达出社会底层人民的心声,“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孔雀东南飞》是这方面的代表。

二、关于《玉台新咏》

《玉台新咏》由南朝陈朝徐陵编选。编者徐陵(公元507-583),字孝穆,东海郯(今山东郯城县)人。幼聪慧,八岁会写作,十二岁就懂得庄、老的道理;长大以后,更博涉史籍,纵横有口辩。梁武帝大通二年(公元508年)官东宫学士。

太清二年(公元548年)以兼通直散骑常侍出使到魏。后入陈为五兵尚书。历任尚书左仆射、中书监等职。后主至德元年(公元583年)卒,年七十七岁。

“玉台”一名的取义,从徐陵序文里看,它的语意应是指说“后庭”。所谓《玉台新咏》,是说这是一部供给后庭歌咏的新诗集。《孔雀东南飞》这首诗最早见于《玉台新咏》。

三、互文手法:

诗中运用了互文手法,如“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东西”与“左右”互文,即是“东西左右植松柏,种梧桐”。诗的开头“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

也是互文手法。互文手法可使上下文的词语相互照应、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增强了诗歌语言的明快,声韵的和谐和节奏的优美。

❾ 对孔雀东南飞主题的理解

《孔雀东南飞》的悲剧结局,有它的历史根源。要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分析、去理解,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有的人认为男女主人公双双自杀殉情是消极的、不可取的,因而这首诗的主题思想缺少积极意义,这是对当时的封建社会的浓厚的罪恶势力认识不足,甚至把旧社会当做新社会;有的人认为爱情是至上的,爱情得不到圆满的解决,就应当用自杀去殉情、去表白、去斗争,似乎除了“死”别无生路,这种不从社会实际出发的轻生之举,无疑也是错误的,都是违背历史唯物主义的。

据查考《孔雀东南飞》大致创作于东汉建安年间,是当时人根据庐江郡的一个婚姻悲剧的实事写成的,一直在民间流传。为什么像兰芝这样美丽、温柔,既知书达礼又是劳动能手的女子,竟会受到仲卿母亲无理责备终致遣回娘家,这是由于封建社会门第观念的作崇。兰芝出自平民家庭,仲卿却是个衰落了的大家子弟,他的母亲却念念不忘自家是“仕宦于台阁”的大家,看不起兰芝这个出身民家的女子,歧视她“人贱”,嫌她“无礼节”、“自专由”,一心想为儿子攀附“东家”,逼迫仲卿把兰芝遣回娘家。那么,仲卿和兰芝既然十分恩爱,也曾多次向母亲表白、求情,为什么终于不敢采取更强烈的斗争而违心地遣回兰芝呢?小姑对兰芝也十分同情,为什么不能在家庭中组成同一阵线来反对专横无理的焦母呢?这是由于社会门第观念与封建家长制意识占了统治地位,同情和反抗起不了什么作用。兰芝回到娘家,母亲虽然疼爱她、同情她,但哥哥却是封建意识、门第观念强烈的人,他和兰芝的手足之情已完全被封建意识淹没了,在那个“男尊女卑”的社会,母亲在家庭的地位不如哥哥,所以兰芝回到娘家依然十分委屈。这首著名的长诗,充分揭露了封建家长制和门第观念对青年婚姻幸福破坏的罪恶,对这种不合理的社会制度进行了鞭策。另一方面又赞颂了兰芝、仲卿忠贞不渝的爱情。兰芝虽然受到焦母的歧视、折磨,但还是忍受折磨、温柔体贴、勤劳善良、顾全礼节,希望能委曲求全,维持与仲卿的夫妇生活;仲卿虽然礼教观念严重,守礼尽孝,但还是多次向母亲表示抗争,因个性比较懦弱,还是不得不与兰芝分离。夫妻分别时缠绵悱恻,海誓山盟。仲卿不另娶,兰芝不再嫁,表示出虽受迫害,而爱情忠贞不渝。但兰芝因哥哥势利,强迫她许婚太守之子,她自知无力反抗,便萌发以死殉情之念。诗中竭力渲染太守家为举办婚事大力张罗,以衬托兰芝的忠贞不渝之情。终于在新婚之夜,兰芝赴水自尽,仲卿也随后自缢身亡。他们是在经过一切努力之后,最后以自己的生命向那个吃人的封建社会进行最后的斗争,表明了他们对婚姻爱情幸福追求的强烈愿望与至死不渝斗争精神。他们的悲剧遭遇和对理想的追求,体现着封建统治下广大青年男女的普遍愿望和反抗要求,具有极其广泛而深刻的社会意义。所以这首诗一直脍炙人口,广为流传民间。绝不能把它看成简单地“以死殉情”。这首诗艺术性和思想性都很高,特别是兰芝、仲卿双双殉情,更是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传宗接后的封建意识的沉重打击。基于这一理解,我在教学时曾请同学对诗中主人公的结局展开设想,同学提出了十多种结局,如夫妻出走,公开向社会揭露焦母的无理迫害,让兰芝嫁给太守的儿子使妇女扬眉吐气,让仲卿出家当和尚等等,后来我要求同学根据两条原则:①不能违背历史真实;②不能歪曲主人公性格,开展研讨,结果,还是维持了原诗的结局。经过讨论,大家认识到文学作品只是从一个侧面来反映社会的矛盾冲突,从而给人以启示、教育。分析和理解它,不能忽视历史背景,不能背离文学创作的原则,更不能简单地仿行,消除了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

阅读全文

与孔雀东南飞的策划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劳务培训实施方案 浏览:529
教师队伍梯次发展培训方案 浏览:768
公司随手拍摄影大赛策划方案 浏览:926
公司开年培训活动方案 浏览:202
有趣的动手策划方案 浏览:886
设备培训方案模板 浏览:613
夏季健身促销活动 浏览:959
北京好食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浏览:881
2018纪检干部培训方案 浏览:96
2018年餐饮促销活动案例 浏览:549
培训项目开展实施方案 浏览:578
电子商务专业的特色 浏览:236
幼师专业发展培训实施方案 浏览:412
委员提案培训方案 浏览:534
b2c电子商务平台的功能架构研究 浏览:491
徒步活动策划方案流程表 浏览:386
居委会队伍培训方案 浏览:858
贵州发展电子商务的优势 浏览:902
电子商务会计影响 浏览:898
杭州心旷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浏览: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