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怎样防治猪瘟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急性病例呈败血症变化;慢性病例主要在大肠,特别是在回盲口附近发生纽扣状溃疡。因此,该病又叫“烂肠瘟”。不分年龄、性别、体重大小,也不分季节,一旦猪群中一头发病,会很快在全群中流行,死亡率较高。病的潜伏期平均为7天。
病猪主要表现体温升高到41℃以上,持续不退,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不食,眼发红,有眼眵,弓背,打冷战,走路打晃,常喜钻草堆。病初粪便干燥,后期拉稀。公猪包皮积尿,皮肤出现大小不一的紫色或红色出血点,指压不褪色。严重时出血点遍及全身,常有咳嗽。有的出现神经症状,打转转,或突然倒地、痉挛,甚至死亡。
剖检皮肤有点状出血,喉头、肾脏、膀胱均有针尖状与小米粒般大出血点(指压不褪色),脾脏有出血性梗死,回盲瓣有纽扣状溃疡。
【防治措施】
目前,对于该病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主要靠平时的预防。
(1) 定期预防注射,每年春秋两季,除对成年猪普遍进行一次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注射外,对断奶仔猪及新购进的猪都要及时防疫注射。将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按瓶签说明加生理盐水稀释,大小猪一律肌内注射1毫升,注射后4天即可产生免疫力。
(2) 猪瘟常发疫区,仔猪出生后21~30日龄注射一次,55~60日龄仔猪断奶后再注射一次,保护率可达100%。
(3) 紧急免疫接种,在已发生疫情的猪群中,做紧急预防注射,能起到控制疫情和防止疫情扩大蔓延的作用,注射时可先从周围无病区和无病猪舍的猪开始,后注射同群猪,病猪一般不注射。为加强免疫力,注射时可适当增加剂量。
(4) 加强饲养管理,定期进行猪圈消毒,提高猪群整体抗病力,杜绝从疫区购猪。新购入的猪应隔离观察30天,证实无病,并注射猪瘟疫苗后方可混群。
(5) 在猪瘟流行期间,饲养用具每隔3~5天消毒一次。病猪消毒后,彻底消除粪便、污物,铲除表土,垫上新土,猪粪应堆积发酵。在病猪初期,可试用抗猪瘟血清给猪注射,其剂量为每千克体重2~3毫升,每天注射一次,直至体温恢复正常。
❷ 怎样预防猪瘟
(1)预防接种:有条件的地区和养猪小区、猪场可采用猪瘟免疫监测手段,根据猪瘟抗体水平消长规律进行适时免疫。免疫效价监测方法,可采用猪瘟间接血凝试验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如果没有条件进行抗体监测,根据本地区有无散发猪瘟发生,可采取两种免疫程序:A.有散发仔猪猪瘟的地区、场要用乳前免疫方法,仔猪在吃初乳前进行猪瘟疫苗免疫,每头小猪注射1头份。B.在猪瘟防治工作较好、无散发仔猪猪瘟地区、场,可在20日龄、60日龄分别免疫一次猪瘟疫苗。留种用的后备猪,6月龄再注射一次。种猪群每年两次注射猪瘟疫苗。在免疫接种过程中,疫苗剂量要足,针头长短合适,不打飞针,确保免疫效果。
(2)检疫净化:定期对繁殖猪群采血监测,将带有猪瘟强毒抗体的猪和多次免疫抑制的猪查出淘汰,净化猪群,消除猪瘟发生的隐患。
(3)加强疫苗管理:做到从主渠道购进疫苗。疫苗现稀释现用,注射时要做到疫苗不离冰桶,桶不离冰,保证疫苗有效,严禁使用过期疫苗和失真空疫苗。
(4)加强免疫时用的针头、针管及注射部位的消毒,减少人为疫病传播。
(5)紧急接种:发病地区、场要采取紧急接种,并适当加大疫苗剂量(可加大1~3倍)减少发病和控制疫情扩大蔓延。
(6)加强病死猪处理:对可疑病猪予以隔离。死猪及污染物必须无害化处理,严禁出售和食用。
(7)加强场内外环境消毒:每一个月或半个月全场环境大消毒一次;每周至少1次猪舍带猪消毒一次;饲养用具每2~3天消毒一次;场门口、各栋舍门口的消毒池要经常更换药液,保持消毒药液有效。
(8)加强管理,提高猪只的个体抗病能力。提供最佳生活条件,冬季御寒,夏季防暑,舍内空气新鲜。
(9)坚持自繁自养,严禁外购商品猪,引种时要从无疫情地区引进,引进后必须隔离检疫观察1个月以上,猪瘟强毒抗体阴性,猪瘟疫苗免疫后方可进场。
❸ 怎样预防猪瘟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俗称烂肠瘟。不分年龄、性别、体重大小,也不分季节。一旦猪群中一头发病,会很快在全群中流行。其特征是病猪体温升高至40.5~42℃,临床上急性常呈败血病症状,慢性在大肠发生坏死性肠炎,回盲瓣附近可见纽扣状溃疡,死亡率极高。
【防治措施】
目前,对于该病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主要靠平时的预防。
(1)定期预防注射,每年春秋两季除对成年猪普遍进行1次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注射外,对断奶仔猪及新购进的猪都要及时防疫注射。将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按瓶签说明加生理盐水稀释,大小猪一律肌肉注射1毫升,注射后4天即可产生免疫力。
(2)猪瘟常发疫区,仔猪出生后25~30日龄注射1次,55~60日龄仔猪断奶后再注射第二次,保护率可达100%。
(3)给怀孕母猪注射疫苗,能增强母子抗猪瘟病毒的能力。一般于母猪分娩前一个半月进行一次预防注射。
(4)紧急免疫接种:在已发生疫情的猪群中,做紧急预防注射,能起到控制疫情和防止疫情扩大蔓延的作用,注射时可先从周围无病区和无病猪舍的猪开始,后注射同群猪,病猪不注射。为加强免疫力,注射时可适当增加剂量。
(5)在饲养管理上,应加强饲养管理,定期进行猪圈消毒,提高猪群整体抗病力,杜绝从疫区购猪。新购入的猪应隔离观察30天,证实无病,并注射猪瘟疫苗后方可混群。
(6)在猪瘟流行期间,饲养用具每隔3~5天消毒一次。病猪消毒后,彻底清除粪便、污物,铲除表土,垫上新土,猪粪应堆积发酵。在病猪初期,可试用抗猪瘟血清给猪注射,其剂量为每千克体重2~3毫升,每天注射一次,直至体温恢复正常。
❹ 如何防治猪瘟
防治猪瘟应采取以预防为主的综合性防疫措施:
(1)平时的预防措施
①首先要坚持定期进行猪瘟疫苗的预防注射,这是预防猪瘟发生的重要环节,育肥猪在50~60日龄进行预防注射;种用仔猪在20日龄和60日龄进行两次免疫,以后每年免疫一次。
常发病地区,可行超前免疫,还可加大免疫剂量以提高免疫水平。疫区和受威胁区可用弱毒疫苗紧急免疫,也可加大免疫剂量。
②认真贯彻“自繁自养”原则,尽可能不由外地引进猪只,以杜绝带入传染源。由外地引进猪只时,应从无病地区购入,并做好检疫及预防接种,到场后,按规定隔离检疫,确认无病时,才能合群饲养。
③加强饲养管理,做到养猪有圈,搞好猪圈卫生环境,保持圈内干燥,定期用2%烧碱溶液消毒。
(2)猪瘟流行时的防制措施
①迅速确诊,隔离病猪,对场地、圈舍等用3%烧碱溶液彻底消毒。
②流行地区严禁向疫区外运出活猪、畜产品和饲料,病猪粪便、尿及污染的垫草运送到200米以外无住宅、无河流及水井的地方堆积发酵1个月方可利用。
③认真处理猪尸体。病死猪不能任意抛弃,应在距离居民区、大路及水源较远的指定地点深埋2米以下。
④病重的一般治疗无效,以早日屠宰为宜,以免长期保存传染源。
⑤疫区周围地区的猪只立即进行猪瘟疫苗注射,以防扩大疫区。
(3)中药治疗
①治疗温和型猪瘟:生石膏50克,芒硝30克,大青叶40克,板蓝根40克,黄连15克,黄芩15克,大黄20克,生地25克,玄参25克,连翘20克,甘草10克。水煎2次,去渣后趁热加入生石膏末和芒硝,候温灌服。50千克以上猪按上方剂量,20~50千克用1/3量。出现食欲或食欲增加后,药量减到2/3~1/3,大便正常后药方中去大黄、芒硝。
②贯众90克,水煮沸,去渣取汁,加朴硝90克,候温1次灌服(50千克以上猪用量)。
❺ 如何预防猪瘟
答:目前,对于该病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主要靠平时的预防。具体措施有:①定期预防注射,每年春、秋两季,除对成年猪普遍进行一次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注射外,对断奶仔猪及新购进的猪都要及时防疫注射。将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按瓶签说明加生理盐水稀释,大、小猪一律肌内注射1毫升,注射后4天即可产生免疫力。②猪瘟常发疫区,仔猪出生后25~30日龄注射一次,55~60日龄仔猪断奶后再注射一次,保护率可达100%。③给怀孕母猪注射疫苗,能增强母子抵抗猪瘟病毒的能力。一般于母猪分娩前一个半月进行一次预防注射。④紧急免疫接种,在已发生疫情的猪群中,做紧急预防注射,能起到控制疫情和防止疫情蔓延的作用,注射时可先从周围无病区和无病猪舍的猪开始,后注射同群猪,病猪一般不注射。为加强免疫力,注射时可适当增加剂量。⑤加强饲养管理,定期进行猪圈消毒,提高猪群整体抗病力,杜绝从疫区购猪。新购入的猪应隔离观察30天,证实无病,并注射猪瘟疫苗后方可混群。⑥在猪瘟流行期间,饲养用具每隔3~5天消毒一次。病猪消毒后,彻底消除粪便、污物,铲除表土,垫上新土,猪粪应堆积发酵。
❻ 猪场怎样做才能预防猪瘟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俗称烂肠瘟。不分年龄、性别、体重大小,也不分季节。一旦猪群中一头发病,会很快在全群中流行。其特征是病猪体温升高至40.5~42℃,临床上急性常呈败血病症状,慢性在大肠发生坏死性肠炎,回盲瓣附近可见纽扣状溃疡,死亡率极高。
【防治措施】
目前,对于该病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主要靠平时的预防。
(1)定期预防注射,每年春秋两季除对成年猪普遍进行1次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注射外,对断奶仔猪及新购进的猪都要及时防疫注射。将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按瓶签说明加生理盐水稀释,大小猪一律肌肉注射1毫升,注射后4天即可产生免疫力。
(2)猪瘟常发疫区,仔猪出生后25~30日龄注射1次,55~60日龄仔猪断奶后再注射第二次,保护率可达100%。
(3)给怀孕母猪注射疫苗,能增强母子抗猪瘟病毒的能力。一般于母猪分娩前一个半月进行一次预防注射。
(4)紧急免疫接种:在已发生疫情的猪群中,做紧急预防注射,能起到控制疫情和防止疫情扩大蔓延的作用,注射时可先从周围无病区和无病猪舍的猪开始,后注射同群猪,病猪不注射。为加强免疫力,注射时可适当增加剂量。
(5)在饲养管理上,应加强饲养管理,定期进行猪圈消毒,提高猪群整体抗病力,杜绝从疫区购猪。新购入的猪应隔离观察30天,证实无病,并注射猪瘟疫苗后方可混群。
(6)在猪瘟流行期间,饲养用具每隔3~5天消毒一次。病猪消毒后,彻底清除粪便、污物,铲除表土,垫上新土,猪粪应堆积发酵。在病猪初期,可试用抗猪瘟血清给猪注射,其剂量为每千克体重2~3毫升,每天注射一次,直至体温恢复正常。
❼ 猪瘟如何防治
(1)病因病状 猪瘟俗称“烂肠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本病不分猪的品种、年龄、性别均可感染,一年四季都能发生,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
猪瘟根据病程长短可分为最急性、急性和慢性三种类型。
最急性型。常见于流行初期,病猪突然发病死亡,生前无明显症状。
急性型。病初体温迅速上升到40.5~42℃,稽留不退,直到死亡。病猪不吃食,精神高度沉郁,寒战,眼结膜发炎,眼角有多量粘性或脓性分泌物,粪便先干黑如算盘珠状,后拉稀带血。两耳、四肢、腹下、会阴等处皮肤有许多点状出血斑点。病猪四肢无力,行走摇摆不稳,弓背,喜钻草堆或挤卧于墙角。公猪包皮发炎,引起阴鞘积尿,用手挤压时,流出混浊、恶臭白色液体。仔猪常出现磨牙、肌肉痉挛、倒地四肢不停地划动等神经症状。病程4~15天。死亡率达80%~95%。
慢性型。急性病猪如果不死,往往转为慢性,主要表现消瘦、贫血、全身衰弱、轻度发烧、饮食不定、有眼屎、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皮肤有紫斑或坏死。病程可达1个月以上。如果不死,往往发育不良而成僵猪。
另外,近几年来,还见有温和型猪瘟,也叫非典型猪瘟。病猪病情缓和,病理变化不典型,皮肤很少有出血点,发病率和死亡率较低。仔猪死亡率高。
(2)防治
预防:预防猪瘟的有效办法是定期给猪注射猪瘟疫苗。初生仔猪在吃初乳之前按常规剂量接种1次猪瘟弱毒疫苗,待2小时后再让其哺初乳,这就叫超前免疫。常规免疫为:仔猪在20日龄左右用猪瘟弱毒疫苗按常规剂量进行第一次接种,为了强化免疫,到60日龄左右时,作第2次免疫,接种剂量为常规量的4倍。公猪、繁殖母猪每年接种猪瘟兔化弱毒疫苗1次,母猪于临发情前接种,剂量为常规量的4倍,注射后4天左右即可产生免疫力,免疫期可达1年。
实行自繁自养,尽量不到外地买猪,以减少疫病从外面传入;如从外地购猪时,须隔离观察半个月以上,若无异常,进行预防注射后再合群饲养。做好饲养管理和环境卫生工作。
治疗:目前尚无有效疗法,早期可用抗猪瘟血清治疗,但价格昂贵。温和型猪瘟可用中药治疗。
中药治疗:
方1。生石膏50克 芒硝30克 大青叶40克 板蓝根40克 大黄20克 生地25克 玄参25克 黄连15克 黄芩15克 连翘20克 甘草10克,拉稀薄粪便的去大黄、芒硝,加陈皮20克,焦山楂30克,神曲20克,炒麦芽20克,煎汤灌服,每日1剂。便秘时配合用温肥皂水灌肠。
方2。地龙(蚯蚓)100条 白糖100克 先将地龙放入清水中爬1天(换水2~3次),然后将地龙捞出直接放入白糖中,即化为水,一次灌服,每日1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