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张自忠在宜昌保卫战是中将还是上将
张自忠当时是陆军中将加上将衔,即备位上将。
② 马尚云的任免信息
2013年5月2日,长阳县召开党政领导干部大会,市委宣布关于县委主要领导职务的调整决定,马尚云同志调任宜昌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宜昌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副厅级)。
2014年2月8日,湖北恩施州七届人大常委会举行第十四次会议,会议决定任命马尚云为州人民政府副州长。
2016年04月1日,恩施州委宣传部召开部机关干部和州直宣传文化单位负责人会议, 传达州委关于州委常委马尚云同志任州委宣传部部长的决定。
③ 怎样进宜昌市广电局啊
前面已经回答的比较全面了。
宜昌市广电局属于市委宣传部下属的事业单位,进去的途径只有一种,就是通过事业单位招考(如果想被纳为事业编制的话);一般会在宜昌市人事局网站上予以公布,所以可以多多关注,跟公务员招考的流程差不多,先是笔试;然后面试(面试跟公务员有所差别,即只要参加笔试的人员皆参加面试;公务员招考是按照录用比例然后取笔试成绩优异者进行面试);再然后综合笔试及面试成绩进行排名(一般笔试面试各占总成绩50%),成绩优者予以公示并录用;所以说这个确实需要一定的社会关系,毕竟是所有人都要进行面试的,面试成绩可操作性就太大了。去年我有两个朋友通过招考进了市广电局,都是有关系的。而且这个对所学专业貌似没有太多要求;
另外一种就是不用通过考试直接进的,但是绝对不属于事业编制,而是简单的临时工而已。
广电局还比较好进,只要做好充足准备应该问题不大的。
④ 简历怎么写关于学生会宣传部的
1、 自我介绍的意义:
(1) 自我介绍是向别人展示你自己的一个重要手段,自我介绍好不好,甚至直接关系到你给别人的第一印象的好坏及以后交往的顺利与否。
(2) 自我介绍不仅仅是展示自己的手段,同时,也是认识自我的手段。古人云:“知人者智,知己者明”,常言道:“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可见,要想认识自我,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通过写自我介绍,会对自己进行一个有意识的梳理。
2、 自我介绍的方式:
自我介绍可以有不同的方式,
(1)按照使用的语言来划分:可以分为口头的,书面的。我们这里主要讲书面的自我介绍。
(2)从书面的自我介绍来看,可以有自传性质的自我介绍,比如,像我们学习的《鲁迅自传》和《老舍自传》两篇文章就是这样的自传式的自我介绍。也可以有以事件为中心,突出个性特点的自我介绍。
3、 自我介绍的禁忌:
(1) 自我介绍最忌讳平淡无奇,不能够把个人的特点展示出来。
(2) 自我介绍还忌讳写成简历形式,缺少文学色彩
范例:
尊敬的学校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来自XX班的XX。我性格活泼开朗,处事沉着、果断,能够顾全大局(可以根据自己的性格写,我只是帮你做个范文)。今天我很荣幸地站在这里表达自己由来已久的愿望:“我要竞选学生会宣传部部长。”我在这里郑重承诺:“我将尽全力完成学校领导和同学们交给我的任务,使学生会成为一个现代化的积极团体,成为学校的得力助手和同学们信赖的组织。”
我已经在团委会纪检部(或班级的干部)工作了近一年的段时间,从工作中,我学会了怎样为人处世、怎样学会忍耐,怎样解决一些矛盾,怎样协调好纪检部各成员之间的关系,怎样处理好纪检部与其它部门之间的关系,怎样动员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怎样提拔和运用良才,怎样处理好学习与工作之间的矛盾。这一切证明:我有能力胜任学生会宣传部部长一职,并且有能力把学生会发扬光大。
假如我当上了学生会宣传部长,我要进一步完善自己,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要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工作热情,以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心态去对待每一件事情;要进一步提高责任心,在工作中大胆创新,锐意进取,虚心地向别人学习;要进一步的广纳贤言,做到有错就改,有好的意见就接受,同时坚持自己的原则。
假如我当上了学生会宣传部部长,我要改革学生会的体制。真正的做到“优胜劣汰”,做到“日日清,周周结”,每周都对各部门的负责人进行考核,通过其部门的成员反应情况,指出他在工作中的优点和缺点,以朋友的身份与他商讨解决方案并制定出下阶段的计划。经常与他们谈心,彼此交流对生活、工作的看法,为把学生会工作做好而努力。开展主席团成员和各部长及负责人常作自我批评,自我检讨的活动,每月以书面材料形式存入档案。我还将常常找各部门的成员了解一些情况,为作出正确的策略提供可靠的保证。还要协调好各部门 之间的关系,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扩大学生会宣的影响及权威。
假如我当上了学生会宣传部部长,我将以“奉献校园,服务同学”为宗旨,真正做到为同学们服务 ,代表同学们行使合法权益,为校园的建设尽心尽力。在学生会利益前,我们坚持以学校、大多数同学的利益为重,决不以公谋私。努力把学生会打造成一个学生自己管理自己,高度自治,体现学生主人翁精神的团体。
⑤ 宜都市第二高级中学的历任领导
李学勋 1954年3月任校长
李学勋,男,湖北枝江市人,生于1930年10月。1950年1月加入新民主义青年团,1951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江陵高中毕业,曾先后进入宜昌地区干校、宜昌地委党校、湖北省委党校、湖北师院学习。1948年8月至1949年9月在小学教书。参加革命工作后,历任枝江县城关区文教助理(列席区委),宣传委员、县人民文化馆第一馆长等职。1952年8月至1953年4月任县委宣传部主管干事,5月调任问安区委副书记、书记(未到职)。1953年10月任枝江中学(现宜都市二中)副校长、校长、兼任第一任党支部书记、县直机关党总支书记。1961年9月至76年3月,任宜都三中校长兼书记,4月调陆城休息治病。1982年4月至1985年任宜都师范学校副书记。后离职休息兼治病,1992年3月退休。
崔邦喜 秭归人 1957年任校党支部书记
江学礼 1960年2月至1962年10月任校党支部书记
江学礼,男,山东平度县人,生于1928年元月。1947年10月参加东北人民解放军,1949年6月入党,1945年7月结业于大连商业学院。入伍后任过文化干事、青年干事、军校组织部组织干事,军官学员连政治指导员、军校政治系政工业务教员等职。在政治系任教期间,曾在中共中央第五中级党校培训了一年半,学习了党史、政治经济学和哲学三门课程。1958年4月毕业后,任宜都县安福寺中学党支部书记。1960年2月,任宜都第二中学党支部书记(中共枝城镇委委员)。1962年10月,任枝江县刘巷中学党支部书记(中共百里洲区委委员),1969年4月,任枝江董市高中党支部书记,1970年调离文教部门,任枝江县工业局副局长,枝江县化肥厂副厂长等职,1989年12月离休。
马志刚 1962年7月至1968年8月任校长
马志刚,男,生于1926年11月,河南省长葛县人。1948年参加革命,195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高中毕业并在中原大学政治部学习毕业。1949年5月20日南下来到武汉,分配到武汉军管会财经接管部税务接管处工作。武汉市政府成立后,分配到江岸区税务分局工作,曾任税务员、税务中心段段长职务。1952年8月至1954年底在汉阳区税务分局工作,担任副局长、代局长职务。1954年调到武汉市高等学校党委宣传部工作。1955年下半年武汉市委建立了文教部,再调到市委文教部高教处工作;1956年6月省委建立文教部,又调到省委文教部高教处工作。1958年至1962年上半年,先后在中共宜都工委、宜昌地委文教部、宣传部工作。具体负责教育工作。1962年宜昌地委在全区贯彻中央制定和下发的《中学50条》和“建立重点中小学,保证高等学校招生质量的决定”并将宜都二中定为地区重点中学之后,7月奉地委决定,与地委办公室李发祥同志一同调到宜都二中工作,担任党支部副书记、校长职务。1971年初调到五七中学革命领导小组负责。1972年下半年分配到宜都师范担任党支部副书记、革委会副主任职务。1978年6月地委决定撤销原宜都师范,建立了宜昌教育学院,担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分工主管教学工作。1988年10月离休。
李法祥 1962年7月至1965年8月任党支部书记
李法祥,男,江苏如东县人,生于1930年2月。1946年3月参加革命工作,1946年前至1949年初,普就读于如东中学、滨学公学后期师范与中大新闻系。历任调研员、滨海军区文书、新华社中原总分社记者、编辑、记者站站长。1959年随省委领导来宜昌参加宜都工业区建设。曾任宜都工委办公室秘书、科书科科长。1962年,“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下达后转入文教工作,先后担任宜都二中党支部书记、枝江一中党支部书记。文化革命后任枝江县文教局副局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统战部副部长。1982年调回省城,任省委史研究室《湖北党史通讯》主编,鄂豫边《地方革命史研究》副主编。职称副编审,曾写有《江汉日报社》等专著。
刘才雄 1968年8月至1971年任校革委会主任
刘才雄,男,湖北宜都人,生于1934年,1949年7月宜都初中毕业。1950年2月至1955年2月,先后在黄连头、过路滩、莲花堰、清圣庵小学任教,其中1953年9月起任清圣庵小学校长。1955年2月至1955年8月,在湖北师专短训班学习。回县后任县文教局教研室教研员,县文教科科长、江口中学、红花套中学副校长等职。1961年10月调任宜都二中副校长,后任校革委会主任。1973年10月至1981年8月,先后任县一中、四中、师范中学书记兼校长。1981年9月起任县一中校长、书记;后兼任市教委副主任,1992年4月任市委巡视员。
黎明星 1971年至1981年8月任党支部书记兼校长。
黎明星,男,湖北枝江市人,生于1933年3月。1952年7月,在原枝江中学初中部毕业,同年下期入宜昌师范学习,1955年步入小学教育行列。1957年8月调入宜都市二中任共青团专职干部,1959年至1960年赴湖北省教育干部训练班学习,回校后任副校长至文化大革命。1971年任党支部书记兼校长。1981年8月调宜都市师范学校任书记、校长;1984年任宜都市师范学校专职书记。
艾常钰 1979年3月至1984年8月任校长
艾常钰,男,湖北宜都人。1946年9月出生,1960年9月至1966年6月在宜都二中读初、高中并毕业。毕业后因“文化大革命”运动回乡务农。1968年2月担任松木坪镇民办教师,1972年1月至1972年11月在宜昌师范(原宜昌师专)进修学习。1972年12月分配至宜都二中任校团委书记。1975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5年10月任校党支部副书记,1979年3月至1984年8月任宜都二中校长。1992年4月至2000年8月任宜都二中党总支书记。2006年9月退休。
郑兰彬 1981年8月至1992年5月任党支部书记
1987年9月至1992年4月任校长。
郑兰彬,男,生于1937年10月,宜都陆城人。1960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学高级教师。1958年4月于宜昌师范毕业后分配到枝城余家桥学校任教,同年7月任该校教导主任。1960年6月参加高考,被华中师范大学数学系录取。入学后被选为校学生会副主席兼任数学系学生会主席。同年12月因家庭发生不幸,被迫休学回家,由县委宣传部安排到宜都一中任数学教师。1961年3月任校团委书记,并兼任县直文卫党总支干事。1969年由县革委会政工组任命为一中领导小组副组长。1971年9月调至枝城镇中学先后任领导小组组长、校长、党支部书记。1981年8月至1992年5月调宜都市第二中学任党支部书记,其中1987年9月至1992年4月任宜都二中校长。1992年4月调任宜都一中党总支书记。1985年至1998年被聘为宜都市教育督学。1987年至1999年连续三届被选为市人大代表,并连任宜都市人大常委会委员12年。1989年被中共宜昌地委授予“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同年被评为宜昌地区优秀教师,1995年荣获宜昌市优秀校长奖,1996年被评为湖北省优秀教育工会积极分子,1997年被评为湖北省先进教育工作者。先后在国家和省级刊物上发表过十多篇教育教学论文。
谢代弼 1984年8月至1987年11月任校长
谢代弼,男,湖北松滋县人,生于1939年6月。1963年7月毕业于武汉师范学院物理系。1963年8月至1978年8月,先后任五峰县仁和坪中学、升子坪中学物理教师。1978年9月调宜都县第二中学任教,1984年8月至1987年11月任校长。后调至宜昌葛洲坝第六中学任职,系中学高级教师、葛州坝工程局十大标兵之一。
张长文 1992年5月至1999年元月党总支书记兼任校长
张长文,男,1956年6月生于枝城解家冲,1974年高中毕业后回乡务农。1977年恢复高考后,以大队党支部副书记身份考入宜都师范学校,于1980年元月毕业分配到宜都县第二中学工作。1986年通过在职学习取得华中师范大学政治教育专业本科学历,历任政治教师、校团委书记、政教主任、副校长。1992年5月至1999年元月任宜都市第二中学校长。中学高级教师、政治教育学科带头人。参与编写了《中国国情大事典》一书,在《中国教研》、《小学德育》、《政治课教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政治教学参考》等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十多篇,并有多篇论文在国家及省地获奖。
金策坪 1999年元月至2003年6月任党总支书记兼校长
金策坪,男,1956年7月出生于湖北当阳。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研究生结业。宜昌市级优秀教师,宜都市第一届物理学科带头人,宜都市人民政府督学。湖北省物理学会会员,湖北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理事,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职业高中教学委员会理事。先后担任宜都市师范学校副校长、党总支副书记,宜都市第二高级中学校长、党总支书记,宜都市职教中心校长、党总支书记。金策坪同志在各级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7篇。多篇论文获省级以上奖励,其中国家级一等奖3篇。参加省级以上课题研究7个,其中,国家级课题4个,获国家级课题研究成果奖励一、二等奖3个。参与编写出版教材、教参2本。
杨世焕 2003年6月至今任党总支书记兼校长
杨世焕,男,汉族,1963年3月出生,湖北省宜都市人,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1983年7月参加工作,1988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宜都市二中党总支书记、校长,中国科协化学学会会员,宜昌市、宜都市两级化学学科带头人,宜昌市教育系统高级教师评委库成员,宜都市第六届人大代表。1980年9月至1983年7月,宜昌师专(现三峡大学)化学系学习并担任团支部书记;1989年9月至1992年7月,湖北教育学院化学系学习;1999年9月至2001年7月,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班在职函授结业,其间参加湖北省中学化学骨干教师班和湖北省中学校长研修班学习。2005年7月参加华东师范大学中学校长提高班学习。1983年7至1993年7月,任宜都市一中化学教师、班主任10年;1993年8月至1999年8月任宜都市一中教务处副主任、主任6年;1999年8月任宜都市一中副校长4年;2003年6月至今,担任宜都市二中校长、党总支书记。2004年6月被宜都市人民政府表彰为“宜都市十佳校长”,并入选《百名校长访谈录》(湖北卷)。
⑥ 湖北鄂州市委宣传部办公室科员和湖北宜昌选调生(基层服务五年)选哪个
有实力就选衙门大一点的,毕竟衙门大什么都好说。
⑦ 宜昌的枝江是个县还是个市
宜昌的枝江是个市。
枝江市属湖北省宜昌市代管县级市,地处长江中游北岸、江汉平原西缘,北靠当阳市,西南接宜都市,西北靠猇亭区、夷陵区,介于东径111°25′-112°03′,北纬30°16′-30°40′之间。
境内地势由西北丘陵高岗,逐渐倾斜至东南部平原,有平原、岗地和低丘三种基本地貌形态;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丰富,光照充足,气候温和,四季分明。
西汉元年始设县治,1996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是一座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城。枝江也是大溪文化的中心分布区,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为三国蜀汉名臣董和、董允父子的故里。
(7)宜昌宣传部扩展阅读
枝江市下辖马家店街道1个街道和安福寺镇、白洋镇、顾家店镇、董市镇、仙女镇、问安镇、七星台镇、百里洲镇等8个镇,市政府驻马家店街道胜利路28号。
2019年3月6日,中央宣传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确定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枝江市为湘鄂西片区。
地势由西北丘陵高岗,逐渐倾斜至东南部平原。全市有平原、岗地和低丘三种基本地貌形态。枝江市有平原495.4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36%,海拔一般在50米以下,相对高差小于10米,集中分布在沿长江南北两岸,由东到西,平原面积由宽逐渐变窄。
岗地总面积385.3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28%,岗地海拔在50—100米之间,相对高差10—30米,坡度小于15度。
低丘面积490.8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36%,海拔在100—207米之间,坡度小于20度。
⑧ 求解答!!!宜昌为什么是钢琴之城
宜昌市打造了世界一流的钢琴产业基地,建成国内规模最大的钢琴生产基地;自2011年以来,宜昌连续成功举办三届中国宜昌长江钢琴音乐节,及各类钢琴音乐活动百余场次。世界上每7台钢琴就有一台产于宜昌。
长江钢琴音乐节是由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宜昌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中国音乐家协会大型活动办公室、中国音乐家协会高校音乐联盟、三峡大学、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柏斯音乐集团承办的以钢琴音乐为主题的大型主题系列活动。
举办意义
举办长江钢琴音乐节,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举措,也是柏斯音乐集团为建设“中国第一,世界一流”钢琴生产基地,推动中国乐器产业更好更快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
举办长江钢琴音乐节,对于提升群众艺术素养,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加强城市文化建设,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建设 “宜昌钢琴音乐城”具有重要意义。
(8)宜昌宣传部扩展阅读
按照中国文联及中国音协的相关规定,“中国钢琴之城”的称号每三年将进行一次复审。
中国音协希望,宜昌依托“中国钢琴之城”的平台优势,开展各类钢琴音乐活动,培育钢琴文化,构建文艺惠民的长效机制,将宜昌打造成具有世界影响力和知名品牌的钢琴音乐文化基地。
中国音协决定授予宜昌市“中国钢琴之城”称号,这意味着宜昌成为中国首个被命名为“钢琴之城”的城市。在宜昌市政府和湖北省音协提出申请后,经过听取相关专家多方意见,中国音协决定授予宜昌“中国钢琴之城”的称号,并将在10月16日举行正式授牌仪式。
⑨ 宜昌保卫战张自忠扮演者
电视剧《宜昌保卫战》中张自忠的扮演者是侯勇。
1、角色介绍:
张自忠(演员 侯勇)
张自忠(1891年8月11日-1940年5月16日),字荩臣,后改荩忱,汉族,山东省临清人,第五战区右翼集团军兼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中国国民党上将衔陆军中将,追授二级上将衔,著名抗日将领、民族英雄。1937年至1940年先后参与临沂向城战斗、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随枣会战与枣宜会战等。1940年在襄阳与日军战斗中,不幸牺牲。
2、演员介绍:
侯勇,1967年2月23日出生于江苏省连云港市,毕业于江苏省戏剧学校,国家一级演员、军人。
2002年因主演电影《冲出亚马逊》而成名,凭借影片获得第8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男演员奖,第9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金凤凰奖表演学会奖。因在电视剧《大染坊》中的精彩演出,获得2004年第22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表演艺术奖男演员奖、最受观众喜爱的电视剧男演员奖,第24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优秀男演员奖三项大奖。
2007年在电影《八月一日》中饰演开国元勋贺龙,凭借影片获得第15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受大学生喜爱的男演员奖以及第1届北京影视春燕奖电影最佳男配角奖。
3、电视剧介绍:
《宜昌保卫战》(又名《最后的国门之英雄宜昌》)是一部由齐星执导,徐佳、童蕾、吕良伟、侯勇等主演的电视剧。由中共宜昌市委宣传部、湖北广播电视台、湖北长江华晟影视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联合出品摄制。该剧讲述以1938年著名的宜昌大撤退为故事开端、以1943年成功的石牌保卫战为结尾的故事。
⑩ 宜昌市夷陵区区委书记熊伟到哪里去了
现任宜昌市委常委、市政协党组副书记、市委统战部部长、市社会主义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