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宣传策划 > 孔庙宣传片

孔庙宣传片

发布时间:2021-09-24 18:55:49

1. 《曲阜孔庙》梁思成读后感

《曲阜孔庙》
梁思成

也许在人类历史中,从来没有一个知识分子像中国的孔丘(公元前551至479年)那样长期地受到一个朝代接着一个朝代的封建统治阶级的尊崇。他认为 “一只鸟能够挑选一棵树,而树不能挑选过往的鸟”,所以周游列国,想找一位能重用他的封建主来实现他的政治理想,但始终不得志。事实上,“树”能挑选鸟;却没有一棵“树”肯要这只姓孔名丘的“鸟”。

他有时在旅途中绝了粮,有时狼狈到“累累若丧家之犬”;最后只得叹气说,“吾道不行矣!”但是为了“自见于后世”,他晚年坐下来写了一部《春秋》。也许他自己也没想到,他“自见于后世”的愿望达到了,正如汉朝的大史学家司马迁所说:“春秋之义行,则天下乱臣贼子惧焉。”所以从汉朝起,历代的统治者就一朝胜过一朝地利用这“圣人之道”来麻痹人民,统治人民。尽管孔子生前是一个不得志的“布衣”,死后他的思想却统治了中国两千年。他的“社会地位”也逐步上升,到了唐朝就已被称为“大成至圣文宣王”,连他的后代子孙也靠了他的“余荫”,在汉朝就被封为“褒成侯”,后代又升一级做“衍圣公”。两千年世袭的贵族,也算是历史上仅有的现象了。这一切也都在孔庙建筑中反映出来。

今天全中国每一个过去的省城、府城、县城都必然还有一座规模宏大、红墙黄瓦的孔庙,而其中最大的一座,就在孔子的家乡——山东省曲阜,规模比首都北京的孔庙还大得多。在庙的东边,还有一座由大小几十个院子组成的“衍圣公府”。

曲阜城北还有一片占地几百亩、树木葱幽、丛林密茂的孔家墓地——孔林。孔子以及他的七十几代嫡长子孙都埋葬在这里。

现在的孔庙是由孔子的小小的旧宅“发展”出来的。他死后,他的学生就把他的遗物——衣、冠、琴、车、书——保存在他的故居,作为“庙”。汉高祖刘邦就曾经在过曲阜时杀了一条牛祭祀孔子。西汉末年,孔子的后代受封为“褒成侯”,还领到封地来奉祀孔子。到东汉末桓帝时(公元153年),第一次由国家为孔子建了庙。随着朝代岁月的递移,到了宋朝,孔庙就已发展成三百多间房的巨型庙宇。历代以来,孔庙曾经多次受到兵灾或雷火的破坏,但是统治者总是把它恢复重建起来,而且规模越来越大。到了明朝中叶(16世纪初),孔庙在一次兵灾中毁了之后,统治者不但重建了庙堂,而且为了保护孔庙,干脆废弃了原在庙东的县城,而围绕着孔庙另建新城——“移县就庙”。在这个曲阜县城里,孔庙正门紧挨在县城南门里,庙的后墙就是县城北部,由南到北几乎把县城分割成为互相隔绝的东西两半。这就是今天的曲阜。孔庙的规模基本上是那时重建后留下来的。自从萧何给汉高祖营建壮丽的未央宫,“以重天子之威”以后,统治阶级就学会了用建筑物来做政治工具。因为“夫子之道”是可以利用来维护封建制度的最有用的思想武器,所以每一个新的皇朝在建国之初,都必然隆重祭孔,大修庙堂,以阐“文治”;在朝代衰末的时候,也常常重修孔庙,企图宣扬“圣教”,扶危救亡。1935年,国民党政府就是企图这样做的最后一个,当然,蒋介石的“尊孔”,并不能阻止中国人民的解放运动;当时的重修计划,也只是一纸空文而已。

由于封建统治阶级对于孔子的重视,连孔子的子孙也沾了光,除了庙东那座院落重重、花园幽深的“衍圣公府”外,解放前,在县境内还有大量的“祀田”,历代的“衍圣公”,也就成了一代一代的恶霸地主。曲阜县知县也必须是孔氏族人,而且必须由“衍圣公”推荐,“朝廷”才能任命。

除了孔庙的“发展”过程是一部很有意思的“历史记录”外,现存的建筑物也可以看作中国近八百年来的“建筑标本陈列馆”。这个“陈列馆”一共占地将近十公顷,前后共有八“进”庭院,殿、堂、廊、庑,共六百二十余间,其中最古的是金朝(1195年)的一座碑亭,以后元、明、清、民国各朝代的建筑都有。

孔庙的八“进”庭院中,前面(即南面)三“进”庭院都是柏树林,每一进都有墙垣环绕,正中是穿过柏树林和重重的牌坊、门道的甬道。第三进以北才开始布置建筑物。这一部分用四个角楼标志出来,略似北京紫禁城,但具体而微。在中线上的是主要建筑组群,由奎文阁、大成门、大成殿、寝殿、圣迹殿和大成殿两侧的东庑和西庑组成,大成殿一组也用四个角楼标志着,略似北京故宫前三殿一组的意思。

在中线组群两侧。东面是承圣殿、诗礼堂一组,西面是金丝堂、启圣殿一组。大成门之南,左右有碑亭十余座。此外还有些次要的组群。

奎文阁是一座两层楼的大阁,是孔庙的藏书楼,明朝弘治十七年(1504年)所建。在它南面的中线上的几道门也大多是同年所建。大成殿一组,除杏坛和圣迹殿是明代建筑外,全是清雍正年间(1724至1730年)建造的。

今天到曲阜去参观孔庙的人,若由南面正门进去,在穿过了苍翠的古柏林和一系列的门堂之后,首先引起他兴趣的大概会是奎文阁前的同文门。这座门不大,也不开在什么围墙上,而是单独地立在奎文阁前面。它引人注意的不是它的石柱和四百五十多年的高龄,而是门内保存的许多汉魏碑石。其中如史晨、孔庙、张猛龙等碑,是老一辈临过碑帖练习书法的人所熟悉的。现在,人民政府又把散弃在附近地区的一些汉画像石集中到这里。原来在庙西双相圃(校阅射御的地方)的两个汉刻石人像也移到庙园内,立在一座新建的亭子里。今天的孔庙已经具备了一个小型汉代雕刻陈列馆的条件了。

奎文阁虽说是藏书楼,但过去是否真正藏过,很成疑问。它是大成殿主要组群前面“序曲”的高峰,高大仅次于大成殿;下层四周回廓全部用石柱,是一座很雄伟的建筑物。

大成殿正中供奉孔子像,两侧配祀颜回、曾参、孟轲……等“十二哲”;它是一座双层瓦檐的大殿,建立在双层白台基上,是孔庙最主要的建筑物,重建于清初雍正年间雷火焚毁之后,1730年落成。这座殿最引人注意的是它前廓的十根精雕蟠龙柱。每根柱上雕出“双龙戏珠”,“降龙”由上蟠下来,头向上;“升龙”由下蟠上去,头向下。中间雕出宝珠;还有云焰环绕衬托。柱脚刻出行山,下面莲瓣柱础承托。这些蟠龙不是一般的浮雕,而是附在柱身上的圆雕。它在阳光闪烁下栩栩如生,是建筑与雕刻相辅相成的杰出的范例。大成门正中一对柱也用了同样的手法。殿两侧和后面的柱子是八角形石柱,也有精美的浅浮雕。相传大成殿原来的位置在现在殿前杏坛所在的地方,是1018年宋真宗时移建的。现存台基的“御路”雕刻是明代的遗物。

杏坛位置在大成殿前庭院正中,是一座亭子,相传是孔子讲学的地方。现存的建筑也是明弘治十七年所建。显然是清雍正年间经雷火灾后幸存下来的。大成殿后的寝殿是孔子夫人的殿。再后面的圣迹殿,明末万历年间(1592年)创建,现存的仍是原物,中有孔子周游列国的画石一百二十幅,其中有些出于名家手笔。

大成门前的十几座碑亭是金元以来各时代的遗物;其中最古的已有七百七十多年的历史。孔庙现存的大量碑石中,比较特殊的是元朝的蒙汉文对照的碑和一块明初洪武年间的语体文碑,都是语文史中可贵的资料。1959年,人民政府对这个辉煌的建筑组群进行修葺。这次重修,本质上不同于历史上的任何一次重修:过去是为了维护和挽救反动政权,而今天则是我们对于历史人物和对于具有历史艺术价值的文物给予应得的评定和保护。七月间,我来到了阔别二十四年的孔庙,看到工程已经顺利开始,工人的劳动热情都很高。特别引人注意的,是彩画工人中有些年轻的姑娘,高高地在檐下做油饰彩画工作,这是坚决主张重男轻女的孔丘所梦想不到的。过去的“衍圣公府”已经成为人民的文物保管委员会办公的地方,科学研究人员正在整理、研究“府”中存下的历代档案,不久即可开放。

更令人兴奋的是,我上次来时,曲阜是一个颓垣败壁、秽垢不堪的落后县城,街上看到的,全是衣着褴褛、愁容满面的饥寒交迫的人;今天的曲阜,不但市容十分整洁,连人也变了,往来于街头巷尾的不论是胸佩校徽、迈着矫健步伐的学生,或是连唱带笑,蹦蹦跳跳的红领巾,以及徐步安详的老人……都穿得干净齐整。城外农村里,也是一片繁荣景象,男的都穿着洁白的衬衫,青年妇女都穿着印花市的衣服,在麦粒堆积如山的晒场上愉快地劳动。

――――――――――――――――――――――――――――――
梁思成(1901-1972)
著名建筑家,广东新会人。社会活动家梁启超的儿子。1948年,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4月,被选任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梁仍任清华大学教授兼营建系主任,同时受聘为中央直属的修建处(建筑工程部前身)顾问。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委员,中国建筑学会第一至四届副理事长,北京市第一至三届政协副主席。担任过国徽的设计组长主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
1952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第一、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三届全国政协常委。长期从事古建筑研究和教学工作。历任北京市都市规划委员会、城建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人民政府委员,北京土建学会理事长、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学部委员,全国科协、科联委员会委员,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建委会副主任,中国建筑科学院建筑历史理论研究室主任,北京土建学会理事长,北京市科协副主席等职务。参加过北京十大建筑设计工作,对保护北京古文物建筑提出过很多建议,对保存团城和成贤街牌楼作出了贡献。1962年,梁思成南下广西调查,还回到新会故乡茶坑村与乡亲团聚,在县城指导华侨大厦改建工程,对县里建设提出合理建议。回北京后,又接受为扬州“鉴真和尚纪念堂”设计,为促进中日友好作出努力。英国著名建筑学者李约瑟说他是“研究中国建筑历史的宗师”。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他被极“左”势力迫害,被定为“反动学术权威”而遭受批判,身心受到摧残。 1972年1月9日,病逝于北京,终年71岁。打倒“四人帮”后,恢复名誉,并决定整理编辑出版他的著作。

2. 关于孔子故里(孔府孔庙孔林)的作文

我们一家人上午8:30出发,驱车约五小时到达孔子故乡——曲阜。曲阜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城市。沿街的商店、宾馆、学校,都是仿古建筑,街上还不时有马车缓缓通过。我们先去了鲁国故城,拜访了三圣殿。殿中供奉了孔子、老子和释加牟尼。他们分别是儒家、道家和佛教的创始人。导游说,孔子不仅是中国的三圣之一,还是世界三圣之一呢!孔子在传说中“眼露白,鼻露孔,口露齿,耳露廓”,面貌丑陋。孔子的父母认为孔子是妖怪,便把他扔在尼山的一个洞中。只见老虎抚养他,老鹰飞来为他扇风,这就是孔子“凤生、虎养、鹰打扇”的故事。
告别了鲁国故城,我们又去了孔府。孔府是孔子后代居住的地方。外面是厅堂,内部是住所,中间隔着类似于传达室和警卫室的小房子。他是中国历史最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衙宅合一的古建筑,有“天下第一家”的美誉。我们参观了孔家的衙门。导游说,孔府享有很多特权,有的甚至可以和君王平起平坐,可以自开衙门就是其中之一。我们来到内宅,内宅门里墙上有一幅壁画,画的是一种名为“贪”的神兽。传说中它已拥有了八仙过海的所有宝物,仍然不满足,结果由于贪婪地要夺取天上的太阳,没有看到脚下一片汪洋而坠入海底。这幅画用来告戒府中之人不要贪得无厌。孔府有一个十分奢侈的大花园,花园中古木参天,百年以上的树木不计其数。在这里,最著名的景观就属有趣的“五柏抱槐”了。一株千年柏树被雷电劈成了五棵,中间又生长了一棵大约有200多岁的小槐树,是个自然奇观。
孔庙紧靠孔府,随后我们就去了孔庙。孔庙是孔子讲学的地方。入口处有一座桥,据说,过了这座桥,我们就算入门了。“灵星门”是孔庙的第一道门,门上的“ ”少了中间的“巫”,据说是与孔子讨厌巫术有关。孔庙中有赞扬孔子的碑文,其中,明宪宗送的成化碑最为著名,字绝文也绝。再往里就是杏坛了。传说孔子在杏林中讲学,向七十二位弟子传授“六艺”,弟子读书,他弹琴唱歌。孔庙始建于周,完成于明清两代,为世界上2000座孔庙之最。
接着,我们去了孔林,这是世界上延时最长、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家族墓地。

3. 曲阜孔庙孔府旅游区的孔庙旅游区

孔庙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祭祀春秋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的庙宇 ,位于曲阜城中央。它是一组具有东方建筑特色、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的古代建筑群。
棂星门
棂星,即灵星,又名天田星,古人认为它“主得士之庆”。古代祭天,先要祭祀灵星。孔庙设门名灵星,是说尊孔如同尊天。
棂星门在泮水桥后,四楹三间。石柱铁梁,铁梁铸有12个龙头阀阅。四根圆石柱中缀祥云,顶雕怒目端坐的天将。额枋上雕火焰宝珠,明间额坊由上下两层石板组成,下层刻乾隆皇帝手书“棂星门”3个大字,上层刻绦环花纹。明代时此门为木制,清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重修时“易以石”。
棂星门里建二坊,南为太和元气坊,此坊建于明嘉靖二十三年(公元1544年)春,形制与金声玉振坊同,坊额题字系山东巡抚曾铣手书,赞颂孔子思想如同天地生育万物一样。北为至圣庙坊,明额题刻篆字,坊明代时原刻“宣圣庙”3字,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易为今名。坊为汉白玉石刻制,三间四柱,柱饰祥云,额坊上饰火焰宝珠。
后人为赞颂孔子思想对我国社会所发生的深远影响,使用了“德侔天地”、“道冠古今”8个字,意即他的贡献如同一夺一样大,他的主张古今来说都是最好的。因此在孔庙第一进院落左右两侧修建了两座对称的木质牌坊,东题“德侔天地”,西题“道冠古今”,为孔庙的第一道偏门。两坊建于明初,具有明显的时代风格。建筑为木构,三间四柱五楼,黄色琉璃瓦,如意斗拱,明间十三踩,稍间九踩,中夹小屋顶五踩。坊下各饰有8只石雕怪兽。居中的4只天禄,披麟甩尾,颈长爪利;两旁的4个辟邪,怒目扭颈,形象怪异。
圣时门
圣迹殿是以保存记载孔子一生事迹的石刻连环画圣迹图而得名的大殿。此殿位于寝殿之后,独成一院,是孔庙最后的第9进庭院。殿系明万历二十年(公元1529年)巡按御史何出光主持修建的。孔庙原有反映孔子事迹的木刻图画,他建议改为石刻,由杨芝作画、章刻石,嵌在殿内壁上,这就是为数120幅的“圣迹图”。
圣迹图每幅约宽38厘米,长60厘米,其所表现的圣迹从颜母祷于尼山生孔子,到孔子死后子弟庐墓为止,并附有汉高祖刘邦、宋真宗赵恒以太牢祀孔子二幅。其中有人们熟知的“宋人伐木”、“苛政猛于虎”等孔子一生的主要活动和言论,是我国第一本有完整人物故事的连环画,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圣迹殿内,迎面是清康熙皇帝手书“万世师表”石刻。字下正中为唐代大画家吴道子画的“孔子为鲁司寇像”,左边是晋代名画家顾恺之画的“先圣画像”,习称“夫子小影”,据说小影在孔子像中最真,最接近孔子原貌。孔子四十八代孙孔端友于宋绍圣二年(公元1095年)摹勒上三石;右边是吴道子画的”孔子凭几像“,孔子按几而坐,弟子分侍左右,孔子四十六代孙孔宗寿于宋绍二年翻刻石上。在这些画像上,有宋太祖、宋真宗等皇帝的御赞,有宋代绍圣、政和等年号和题跋。殿内还有宋代书法家米芾篆书的“大哉孔子赞”,还有清康熙、乾隆皇帝的御制碑。
弘道门
壁水桥北为弘道门,是明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时孔庙的大门,清雍正七年据《论语》“人能弘道”钦定命名,以赞颂孔子阐发了尧舜禹汤和文武周公之道。门下有元碑两块,东四棱碑为“曲阜县历代沿革志”,记载了曲阜的变迁沿革,史料价值很高。西碑为“处士王处先生墓表”颇有书法价值,是1966年移入孔庙保管的。
大中门
过大中门,即进入孔庙第四进庭院。院落疏阔,古树葱郁,禽鸟翔集夏天鹳飞鹤舞,白鹭翩翩,冬春鹊鸣雀喧,昏鸦噪晚,显得十分幽深。
大中门原名中和门,较弘道门长且狭窄,共5间,原为宋代孔庙的大门,后经明弘治时重修,今门系清代所建。门左右两旁禹有绿瓦拐角楼一座,系元至顺二年(公元1331年)为使孔庙象皇宫一样威严而建的。角楼均3间,平面作曲尺形,立在正方形的高台之上,台之内侧有马道可以上下。此两角楼瓦庙东北、西北两角楼构成一个巨大的长方形,以供守卫之用。
奎文阁
入大中门,迎面迎面即为同文门。门屋阔5间,深2间,黄瓦歇山顶,斗拱布局疏朗。清初此门曾名“参同门”,顺治后改为此名。
过同文门,院北端一座高阁拔地而起,顶檐下群龙护绕的一块木匾上大书“奎文阁”三字,它就是以藏书丰富、建筑独特而驰名中外的孔庙藏书楼。
奎文阁始建于宋天禧二年(公元1018年)始名“藏书楼”金章宗在明昌二年(公元1191年)重修时改名“奎文阁”,清乾隆皇帝重新题匾。“奎”是星名,二十八宿之一,来西方白虎之首有星16颗,“屈曲相钩,似文字之画”,所以《孝经》称“奎主文章”,后人进而把奎(魁)星演化为文官首。后代封建帝王为赞颂孔子,遂将孔庙藏书楼命名为奎文阁。
奎文阁高23.35米,阔30.1米,深17.62米,黄瓦歇山顶,三重飞檐,四层斗栱。内部两层,中夹暗层,层叠式构架,底层木柱上施斗栱,斗栱上再立上层木柱。奎文阁结构合理,固坚异常,自明弘治十七年(公元1504年)重修以来,经受了几百年风风雨雨的侵袭和多次地震的摇撼,虽然康熙年间的大地震使曲阜“人间房屋倾者九,存者一”,而奎文阁坚固的旁证仍然无恙,岿然屹立,不愧为我国著名的古代木结构建筑之一。阁西碑亭中记载康熙年间地震的石碑就是奎文阁坚固的旁证。阁前廊下石碑二幢,东为“奎文阁赋”,系明代著名诗人李东阳撰文,名书法家乔宗书写;西为“奎文阁重置书籍记”,记载着明代正德间皇帝命礼部重修赐书庋藏的情况。
奎文阁前有两座御碑亭,亭内外共有四幢明代御碑。每幢高6米多,宽2米多,碑下的龟趺高1米多。碑额精雕盘龙,绕日盘旋栩栩如生。碑文内容多是尊崇孔子。东南露天的“重修孔子庙碑”。为明宪宗朱见深所立。碑文极力推崇孔子思想,“朕惟孔子之道,有天下者一日不可暂缺”。字楷书,书体端庄,结构严谨,以精湛的书法著称于世。石碑立于成化四年(公元1468年),习称“成化碑”。
此院东西各有一所独立的院落,名曰“斋宿”,祭祀孔子前祭祀人员在此戒斋沐浴。东院是“衍圣公”的斋宿所。清代康熙、乾隆皇帝祭祀孔子曾在此沐浴,又称“驻跸”。现举界有孔子生平事迹展览。西院是从祭官员的斋宿所,清代中期就已废弃,仅存院落.清道光年间,孔子七十一代孙孔昭薰将孔庙内宋、金、元、明、清五代文人谒庙碑130余块集中镶嵌在院墙上,改称“碑院”碑碣或流畅奔放,飘逸自如;或丰润温雅,神采飞动;或端庄典雅,质朴古拙;精品众多蔚然大观.。
十三碑亭
过奎文阁为孔庙的第6进庭院。院落狭长矗立着13座碑亭,南8北5,两行排列,斗栱飞翘,檐牙高啄,黄瓦耀金,栉次鳞比。十三碑亭专为保存封建皇帝御制石碑而建,习称“御碑亭”。亭内存碑55幢,是唐、宋、金、元、明、清、民国七代所刻。碑文多是皇帝对孔子追谥加封拜庙亲祭、派官致祭和整修庙宇的记录,由汉文、八思巴文(元代蒙古文)、满文等文字刻写。
道北5座碑亭建于康熙、雍正、乾隆年间,道南的8座亭中,4座为金、元建筑,东起第三、六座为金明昌六年(公元1195年)所建,第四座为元至元五年(公元1268年)所建,第五座为元大德六年(公元1302年)所建,其余4座为清代所建。两座正方形的金代碑亭,斗栱豪放,布置疏朗,是孔庙现存最早的建筑。
各亭石碑多以似龟非龟的动物为趺,名曰赑屃(bi,xi),据说是龙的儿子。传说龙生9子,各有所能,赑屃擅长负重,故用以驮碑。碑亭中最早的是两幢唐碑,一幢是立于唐高宗总章元年(公元668年)的“大唐赠泰师鲁先圣孔宣尼碑”,一幢是立于唐玄宗开元七年(公元719年)的“鲁孔夫子庙碑”,皆位于南排开东起第六座金代碑亭中。最大的一幢石碑是清康熙二十五年(公元1686年)所立,位于北排东起第三座碑亭内。这块碑约重35吨,加上碑下的赑屃,水盘,约重65吨。这块石采自北京的西山,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能将此碑安然运抵千里之外的曲阜,不能不使人惊叹。
此院的东南、西南部,各有一片丛林似的碑碣。北墙朱栏内还镶着大量刻石均为历代帝王大臣们修庙、谒庙、祭庙后所刻。如从书法艺术上来看,真草隶篆,各有千秋。另有几座石碑从侧面记载了元末红巾军、明代中期刘六、刘七、明末徐鸿儒等农民起义的情况,是研究农民革命历史难得的珍贵史料。
十三碑亭院两侧,东建毓粹门,西建观德门,供人出入,人们依照皇宫之名,称为东、西华门。这是孔庙的第三道偏门。
大成门
十三碑亭北,有五门并列居中的一座名大成门,是孔庙第七道大门。
“大成”,是孟子对孔子的评价。他说:“孔子之谓集大成”,赞颂孔子达到了集古圣先贤之大成的至高境界。此处,五门大开,将孔庙分作三路:东为承圣门,内奉祀孔子上五代祖先;西为启圣门,内奉祀孔子父母;中路大成门,主祭孔子夫妇,并以历代先贤先儒配享从祀。三门并立,左掖金声门,右掖玉振门。“金声”是击钟的声音,表示奏乐之始;“玉振”是击磬的声音,表示奏乐之终,用以象征孔子思想集古圣先贤之大成。
大成门南端的十三碑亭系金代以来逐代增建而成。能工巧匠们充分运用传统的勾心斗角的建筑手法,巧妙地解决了建筑结构空间的问题。
杏坛
“杏坛”二字,这就是相传孔子讲学的地方。孔子杏坛设教记载最早见于《庄子,渔父篇》:“孔子游乎缁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北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但是原址在哪里却无记载.宋天禧二年(1018年),孔子四十五代孙孔道辅监修孔庙,将正殿后移扩建,以正殿旧址“除地为坛,环植以杏,名曰杏坛”,金代始于坛上建亭,由当时著名文人党怀英篆书“杏坛”二字。
杏坛十字结脊,四面悬山,黄瓦朱栏,雕梁画栋,彩绘精美华丽,坛前置有精雕石刻香炉,坛侧几株杏树,每当初春,红花摇拽。乾隆皇帝曾为之赋诗:“重来又值灿开时,几树东风簇绛枝,岂是人间凡卉比,文明终古共春熙。”
两庑
大成殿东西两侧的房子叫“两庑”,是后世供奉先贤先儒的地方这配享的贤儒大都是后世儒家学派中著名的人物,如董仲舒、韩愈、王阳明等。在唐朝仅有20余人,经过历代增添更换,到民国时,多达156人。这些配享的人原为画像,金代改为塑像,明成化年间一律改为写有名字的木制牌位,供奉在一座座的神龛中。现在两庑中陈列着历代石刻。
“老桧曾沾周雨露,断碑犹是汉文章”。东庑中保存着40余块汉、魏、隋、唐、宋、元时的碑刻,最为珍贵的是“汉魏北朝石刻”共22块。西汉石刻,首推“五凤”;东汉石刻,以“礼器”、“乙锳”、“孔宙”、“史晨”碑为隶书珍品;北朝以“张猛龙”碑为魏体楷模。西庑内陈列的100多块“汉画像石刻”,也是久负盛名的艺术珍品。这些石刻,内容丰富,既有神话传说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又有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捕捞、歌舞、杂技、行医、狩猎,是研究我国汉代社会生活的珍贵资料。石刻的技法,有的细致精巧,有的粗犷奔放,各具风格。两庑北部陈列的584块“玉虹楼石刻”,是清乾隆年间孔子后裔孔继涑收集了历代著名书法家的手迹临摹精刻而成的。这些石刻原被弃置在曲阜“十二府”的玉虹楼下,1951年移入孔庙,1964年装镶展出,供书法爱好者欣赏。 现存孔庙占地327.5亩,建筑物466间,前后有九进院落,纵向轴线贯穿整座建筑,左右对称,布局严谨,气势宏伟。前三进院落布置导向性建筑物,如门或牌坊。第四进院有一座三重檐的高阁奎文阁,其中藏有历代皇帝赏赐的图书。第七进院落中有“杏坛”,据说是孔子生前讲学处。孔庙的主殿大成殿高31.89米,宽54米,进深34米。廊下有28根龙古柱,每根石柱都用整块石材雕成。前廊下的十根石柱用深浮雕的手法雕成双龙对舞,衬以云朵,山石、涛波,造型优美生动,是罕见的艺术瑰宝。孔庙中还存有大量的碑刻及画像砖,是研究中国古代书法和文化艺术的宝贵资料。
孔府是衙宅合一,园宅结合的范例。孔庙的东侧是孔府,是孔子嫡长孙世袭的府第。始建于宋代,经历代不断扩建,形成现在的规模。占地200余亩,有房舍480余间。官衙和住宅建在一起,是一座典型的封建贵族庄园,衙 署大堂用于接受皇帝颁发的圣旨,或处理家族内事务。孔府后院有一座花园,幽雅清新,布局别具匠心,可称园林佳作,也是园宅结合的范例。孔府藏有大量的历史档案、传世文物,历代服饰和用具等,都及其珍贵。
孔林是延续年代最久、保存最完整的家族墓地。孔林又称至圣林,在曲阜城北门外,占地3000亩,周围砖砌林墙长达14里,是孔子和他的后代子孙们的家族墓地。孔林内柏桧夹道,进入孔林要经过1200米的墓道,然后穿过石牌坊、石桥、甬道、到达孔子墓前。孔子的坟墓封土高6米,墓东是孔子之子孔鲤和他的孙子孔伋 的坟墓。在孔林中,有的墓前还存有石雕的华表、石人、石兽。这些都是依照墓中人当时被封爵位的品级设置的,整个孔林延用2500年,内有坟冢 十余万座。其延续时间之久,模葬之多,保存之完好,举世罕见。

4. 孔府孔庙的作文

孔子是世界十大名人之首,被称为圣人。他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文化的创始人。今天,我来到了这位圣人的故乡——曲阜。

我们首先参观了孔庙。孔庙是著名的“三孔”之一。孔庙则是祭祀孔子的礼制庙宇。这座全球规模最大的孔庙,气势雄伟、金碧辉煌,与北京故宫、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中国三大古建筑群。1994年,与孔府、孔林一起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它占地二百多亩,座落在曲阜城门。古老的琉璃瓦房子,雄伟壮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据说孔庙原来是孔子故居,孔子去世的第二年,故居被改作庙宇,孔庙中至今仍保存着孔子当年用的水井和亲手栽植的桧柏树

进入孔庙,我们首先看到的是弘道门。往前走,便是大中门。一位导游告诉我们,大中门是赞扬孔子的思想不偏不歪,不上不下,正中的意思。

走了一段路,我们进了奎文阁,一棵奇特的柏树使我眼前一亮。这棵柏树的树皮弯弯曲曲,好像上面浮动着道道波浪。传说,乾隆皇帝来拜祭孔庙时走累了,便靠在这棵柏树上小憩了片刻。柏树沾了皇帝的龙气,树身变成了龙身模样,这棵树便被称为龙柏。与之相呼应的,是边上一棵树冠形似凤冠的柏树,可惜已经毁于雷火。

孔庙的主体建筑为大成殿。这座金碧辉煌的大殿最引人注目的是正面十根石柱,每根柱上雕刻两条巨龙,飞腾于云彩之中,都是以整块巨石雕刻而成,雕刻玲珑剔透,刀法刚劲有力,是曲阜独有的石刻艺术瑰宝,据说清乾隆皇帝来曲阜祭祀孔子时,石柱均用红绫包裹,不敢被皇帝看到,恐怕皇帝会因超过皇宫而怪罪。

孔庙中最为雄伟辉煌的要数杏坛了。杏坛位于大成殿前,它是古代孔子讲学之地。金代时,人们于杏坛上建亭。方亭重檐,黄朱大柱,亭下还有党怀英的篆书体“杏坛”碑和乾隆所书的“杏坛赞碑”。今天的杏坛之上,已经没有了朗朗读书声,但那股神圣的气息,仍然萦绕在孔庙之中。

5. 孔庙对联集锦孔庙楹联大全

6. 南宁孔庙的南宁新名片

孔庙迁建落成给力南宁文化建设,对传承传统文化、宣传打造南宁文化品牌有多层意义。
第一,对提升南宁的文化品位有重要意义。南宁有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等文化品牌,如今多了一个新孔庙。孔庙的迁建落成,将为南宁这座城市的灵魂注入更多文化的元素。今后,广西、中国甚至东盟国家的宾客到南宁,都可以领略到南宁的又一文化特色品牌。
第二,南宁多了一个传统文化的教育基地。年轻人可以到孔庙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第三,让人们多了一份信仰。孔子的为人与品德让人崇敬和景仰,孔庙外形是一个建筑,而它更是一个精神的家园,可以让更多的人找寻到自己曾经失落的精神家园。
第四,对净化社会风气有很大作用。当下的社会风气距离最理想的状态有一定距离。单位可以组织干部、员工,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前往参观。孔子强调“君子仁爱,重义轻利”,这对老百姓的精神起到熏陶作用,对社会风气有净化作用,对某些群体有震撼作用。
第五,对家庭和谐构建有积极作用。孔子强调仁爱是核心,而孝道是根本。百行孝为先,在广大市民中推行孝道,孝顺父母,推行仁爱,可以促进社会更加和谐。
第六,优化社会民俗。中国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有各种民俗。孔子思想强调“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意思是谨慎地对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远的祖先。随着人们祭拜孔子,一些好的民俗将重新出现。
第七,让社会更昌盛,未来更吉祥。孔子崇尚“人心向善,仁爱孝道”。学习孔子思想中进步的地方,可以使得民风正,人心正。而民风正,人心正,社会风气正就是最大的最好的风俗。社会也就更加昌盛,未来更加吉祥。

7. 山东曲阜孔庙,孔府,孔林 视频下载

下载啥视频、曲阜123网站上有,还有曲阜信息港,都能找到你想要的关于三孔的资料包括视频。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8. 建瓯孔庙的公益电影《金瓯》将在福建建瓯孔庙开机拍摄

由东方国韵集团出品、投资、拍摄的公益电影《金瓯》将在福建省建瓯孔庙(距今800多年的历史)开机拍摄,影片将于北京、建瓯两地陆续展开拍摄,摄制组正在紧张筹备中。这是东方国韵集团在成功拍摄完公益电影《东方的微笑》后的又一公益力作。
公益电影《金瓯》由被誉为当代艺术“鬼才”的新锐导演田七先生执导,著名演员计春华、青年演员曾晓夏等联袂主演。据悉该影片将会在德国首映,选送柏林国际电影节。并陆续在俄罗斯、英国、法国、荷兰、意大利等欧洲十二国巡回放映。德国驻华大使柯慕贤认为这是中国公益电影以“最美乡村教师”为切入点,以传递“真善美”的中国传统文化和美德为核心,是一次公益电影的创新升级和突破并欢迎到德国首映。
记者了解到,影片《金瓯》讲述的是一位清华大学毕业的女高材生夏蕾(曾晓夏饰演)放弃保送出国留学的机会,毅然来到闽北山区(建瓯)支教,见到了建瓯籍艺术家(田七饰演)拍卖作品捐建学校,支持家乡文化教育事业,并与貌似电影《少林寺》“秃鹰”的刑警(计春华饰演)和山区孩子们之间以多条线索产生的纠葛、误解所发生的故事为主线。用镜头语言全方位地将建瓯人文历史、自然风光、古迹名胜、习俗方言等融入影片,为宣传“大美建瓯”进行了全新的定位,以教育、环保、公益等正能量元素将建瓯最真、最淳朴、最可爱乡民和孩子天性展现在荧屏中。敬请期待。

9. 急求有关孔庙介绍的视频

http://cncmax.yoqoo.com/v_show/id_XMjg2NjgyMA==.html

http://tvtour.com.cn/dms/city.php?act=e2&id=110&jd=1576

10. 曲阜孔庙孔府旅游区的孔府旅游区

孔府是孔子嫡孙的官署,孔子嫡孙一向以“礼门义路家规矩”相标榜,恪守诗礼传家的 祖训;建筑也受到儒家礼仪的制约,留下儒家宗法制度与伦理观念的烙印。孔府沿用中国传统的前堂后寝制度,前堂部分有官衙、东学、西学,供处理公务、会客之用,是对外活动的场所,后寝部分有内宅、花厅、一贯堂、是家族生活的场所。建筑功能分区明确、排列井然有序。建筑群设计遵循礼教与宗法原则,把一系列使用功能不同的建筑物有主次、有次序地进行排列。建筑群中贯轴线,左右对称,成三路布局。中路为孔氏宗子衍圣公所后,东路一贯堂为次子所居,居中为尊。
体现了宗子的尊贵地位和宗子与非宗子等级与地位的差别。中路官衙、内宅界限分明,体现了男女授受不亲,内处有别。轴线上。正房与厢房,中门与边门,体现了主人与下人的尊卑差别。建筑物的名字也打着儒家思想的印记,“一贯堂”、“忠恕堂”、“安怀堂”等既赞扬孔子的忠怨思想和使人安乐的政治理想,又显示孔子嫡孙努力仿效的决心,“东学”、“西学”,既赞扬孔子创学设教的功绩,又表明孔子嫡孙继承诗礼传家、好学重教传统的态度。孔府建筑原有170多座,560余间,现存152座,480间,其中大门、仪门、大堂、二堂、三堂、内宅门、前上房、迎恩门、家庙等是明代建筑,其他均为清。代建筑。古建筑面积现存12740平方米。 大门
孔府位于曲阜城的中心,坐北朝南,迎面是一个粉白的大照壁,门前左右两侧,有一对2米多高的圆雕雌雄石狮。红边黑漆的大门上镶嵌着狻猊铺首,大门正中上方的高悬着蓝底金字的“圣府 ”匾额,相传为明相严嵩手书。门两旁明柱上,悬挂着一对对联: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这副对联相传是清人纪均的手书。文佳字美,形象地说明了孔府在封建社会中的显赫地位。这副对联口气之大自不待言,发人深思的是上联“安富尊荣”的富字,下联“文章道德”的章字,从上图可以看出,“富”字上少了一点,“章”字中多了一笔,意思是说衍圣公官职位列一品,田地万亩千顷,自然富贵没了顶;孔子及其学说“德侔天地、道冠古今”,圣人之家的“礼乐法度”,也就能天地并存,日月同光。
二门
穿过第一进狭长的庭院,便是孔府中路的第二道大门,俗称二门。门建于明代,门楣高悬明代诗人、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李东阳手书“圣人之门”竖匾,下有阀阅承托,门柱有石鼓夹抱。正门左右各有腋门一座,耳房一间。在封建社会,平时只走腋门,正门不开,以示庄严。
重光门
入圣人之门,迎面是一座小巧玲珑、别具一格的屏门,此门建于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门为木构,四周不与垣墙连属,独立院中,类似遮堂门。屏门顶覆灰瓦。门楣因悬明世宗亲颁“恩赐重光”匾额,故称“重光门”。门的四根圆柱下有石鼓夹抱,上面承托着彩绘的屋顶,前后各缀有 四个倒垂的木雕贴金花蕾,故又称“垂花门”。在建筑工艺上很有研究价值。过去,重光门平时是不开的,每逢孔府大典、皇帝临幸、宣读诏旨和举行重大祭孔礼仪时,才在十三岁。
重光门因独立院中,把前院和后院隔绝开来,所以又叫“塞门”。据说这样的塞门一般官司宦人家是无资格建立的,只有封爵的“邦君”才能享受此荣,故《论语·八佾》中有“邦君树塞门”的记载。重光门两面三刀侧的东西厅房,是孔府仿照封建王朝的“六部”而设立的六厅。
大堂
过重光门,院中有一片台基,台上原有日晷等物,其后便是宽敞的正厅,即孔府大堂。这是当年衍圣公宣读圣旨接见官员、申饬家法族规、审理重大案件,以及节日、寿辰举行仪式的地文。厅堂5间,进深思3间,灰瓦悬山顶。檐下用一斗二升交麻叶斗拱,麻叶头出锋,座斗斗欹,具有明代风格。大堂中央有一绘流云、八宝暖阁,正中的太师椅上,披铺一张斑瓓虎皮,椅前狭长高大的红漆公 案上,摆着文房四宝、印盒、签筒。
大堂正中悬挂着一个“统摄宗姓”匾,上刻清世祖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谕旨,要衍圣公“统摄宗姓,督率训励,申饬教规,使各凛守礼度,无玷圣门 ”,规定了衍圣公在孔氏家族中的种种特权。从唐代起,朝廷就规定曲阜县令由衍圣公兼任,明代以后,规定由衍圣公保举孔氏族人兼任。
堂内两旁及后部陈列着正一品爵位的仪仗。如金瓜、朝天镫、曲枪、雀枪、钩连枪、更鼓、云牌、龙旗、凤旗、虎旗、伞、扇等还有一些象征其封爵和特权的红底金字官衔牌,如“袭封衍圣公”、“光禄寺大夫”、“赏戴双眼花翎”、“紫禁城骑马”、“奉旨稽查山东全省学务”等,第当衍圣出行时,都有专人执掌,以示威严。
大堂之后有一通廊与二堂相连,两堂呈“工”字形。通廊里有一条大长红漆凳,称“阁老凳”。据传明代权臣严嵩被劾将要治罪时,曾到孔府来托其孙女婿衍圣公向皇帝说情,孔府主人未允。此凳系当年严阁老坐候之物。
二堂
也叫后厅,是衍圣公会见四品以上官僚及受皇帝委托第年替朝廷考试礼学、乐学 童生的地方室内正中上、下挂着“钦承圣绪”和“诗书礼乐”的大匾,两旁立着几块石碑。其中慈喜太后手书的“寿”字碑、“九桃图”、“ 松鹤图”等,是清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衍圣公孔令贻及其母、其妻专程赴京为慈喜祝寿时赏给的。二堂两头的梢间,东为启事厅,西为伴官厅。
三堂
二堂之后有个不大的庭院两棵冲天挺拔的苍桧并列两旁,6个石雕盆内各立一块奇形怪状的太湖石此院的北屋即三堂。三堂也叫退厅是衍圣公接见四品以上官员的地方,也是他们处理家族内部纠纷和处罚府内仆役的场所此院的东西配房各有一进院落,东为册房掌管公府的地亩册契,内为司房掌管公府的总务和财务;西为书房,为当年公府的文书档案室。
三堂之后,便是孔府的内宅部分,亦称内宅院。有道禁门---内宅门与外界相隔。此门戒备森严,任何外人不得擅自入内。清朝皇帝特赐虎尾棍、燕翅镗、金头玉棍三对兵器,由守门人持武器立于门前,有不遵令擅入者“严惩不贷”。
内宅门
为了保持与外界的联系,在内宅门专设两种传事的差役,一种叫差弁,一种叫内传事都有十几人,轮番在门旁耳房内值班,随时向外和向内传话。门的西侧还有一个露出墙外特制的水槽--石流,府内规定挑水夫不得进入内宅,只把水倒入槽内隔墙流入内宅。
前上房
贪壁正北迎面就是正厅7间,名叫前上房。这是孔府主人接待至亲和近支族人的客厅, 也是他们举行家宴和婚丧仪式的主要场所。院内东西两侧各有一株茂盛的十里香树,每当春夏相交时节,洁白的花朵散发出阵阵清香,房前有一大月台,四角放着四个带鼻的石鼓,是当年府内戏班唱戏时扎棚的脚石。清末孔府养着几十人的戏班子,主人一声令下,马上开锣唱戏。前上房内,明间敞亮,正中高悬“宏开慈宇”的大匾,中堂之上,挂有一幅慈禧亲笔写的“寿”字。
室内家具精美,文物古玩,琳琅满目。东侧间,陈列着乾隆皇帝送给孔府的荆根床、椅。桌上放有同治皇帝的圣旨原件。还有色彩鲜艳、花纹古朴的明代“景泰蓝”。梢间中间桌上摆设着一大套满汉餐具,共同404件。器皿上分别雕有鹿、鸭、鱼等,可按其形盛菜,一餐上菜多达190道。长期以来,孔府形成了一种精细独特的菜肴---孔府菜。各种菜制做讲究,取名典雅,如绣球鱼翅、珍珠海参、神仙鸭子、诗礼银杏、玉笔虾仁等名菜,色、香、味、形俱佳。西里间,为孔子七十六代孙、衍圣公孔令贻签阅文件的地方,桌上放有文房四宝,书架上还陈列着儒家经书和孔氏家谱。前上房院的东西两侧各有五间配房,是孔府收藏日用礼器的内库房和管帐室。
前堂楼
穿过前上房,过一道低矮的小门,便进入了前堂楼院。院内苍松挺拔,鱼池东西对列,恬静雅致,大有步移景迁之感。前堂楼是七间二层楼阁,室内陈设布置仍保持着当年的原貌。中间设一铜制暖炉,为当时取暖的用具。东间的“多宝阁”内,摆设着凤冠、人参、珊瑚、灵芝、玉雕、牙雕等。里套间为孔子七十六代孙、衍圣公孔令贻夫人陶氏的卧室,再里间是孔令贻两个女儿的卧室。七十七代孙、衍圣公孔德成14岁时写的“圣人之心如珠在渊,常人之心如瓢在水”的条幅,原封不动地挂在壁上。
后堂楼
过前后抱厦,进入后堂楼院。后堂楼是二层前出廊的7间楼房,东西两侧有二层前出廊的配楼各3间。后堂楼是孔子七十七代孙、衍圣公孔德成的住宅。
堂中陈列着孔结婚时的用品,以及当时友人赠送的字画和礼品。东里间为当时的接待室,摆设着中西结合的家具,里套间是孔德成和夫人孙琪芳的卧室。东墙上的镜框内镶有孔德成夫妇及儿女的合照,后堂皇楼西边的两间是孔德成夫人奶妈的卧室。院内的楼是当年府内做针线活的地方,西楼是招待内客亲属的住宅。后堂楼西边还有一座楼,为佛堂楼,是衍圣公烧香拜佛的处所。后堂楼之后还有5间正房,叫后五间,旧称枣槐轩,原是衍圣公读书的处所,清末成为女佣的住宅。
后花园
孔府花园在孔府内宅后院,又名铁山园。其实铁山园内并无铁山,只在花园西北隅有几块形似山峰的铁矿石。此石系孔庆容在清嘉庆年间重修花园时移入的,称天降神三环路助他修园,他自己从此也以“铁山园主人”自称。
花园建于明代弘治十六年(公元1503年),重修扩建孔府时同时修建,由长沙李东阳监工设计。李东阳当时是太子太傅、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国史总裁,他为什么亲自设计。因为李东阳的女儿嫁给了孔子六十二代孙、衍圣公孔闻韶,做了一品公夫人,为了女儿,他才如此大卖力气,修建花园。在修建完孔府和孔庙后,李东阳曾4次作诗写赋,勒碑刻铭,记此盛举。此次修建之后,到明代嘉靖年间,严嵩取代了李东阳的地位,也是太子太傅、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国史总裁,为当朝首相。他也看中了孔府,把自己的孙女嫁给了孔子六十四代孙、衍圣公孔尚贤为一品夫人。严嵩又帮助衍圣公扩建重修孔府和整修花园,从各地名山搬来奇石怪岩,从各地园林移植名花奇草,使得孔储花园更为可观。合傲岱岩松。
孔府花园从李东阳、严嵩到乾隆皇帝,前后3次大修,其间还有中修和小修,因此花园越修越大,占地10余亩。其中有山、水、林、曲桥、花坞、水榭、喷泉,还有水中石岛、乘凉的花厅、敬花神的石坛、赏月的凉台、焚香读书的坛屋。园内还有一株近几年400年的“五君子柏”,一树五枝,中生一株槐树,因此又名“五柏抱槐”,有诗赞曰:五干同枝叶,凌凌可耐冬。声疑喧虎豹,形欲化虬龙。曲径阴遮暑,高槐翠减浓。天然君子质,合傲岱岩松。

阅读全文

与孔庙宣传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农业宣传培训方案 浏览:335
小学参加培训方案 浏览:706
瑜伽入门培训方案 浏览:780
电子商务算理科还是文科 浏览:52
促销活动可以写价格吗 浏览:67
商业市场营销方案 浏览:797
街道办事处安全培训方案 浏览:832
福建悠悠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浏览:588
保险公司年底活动策划方案 浏览:681
促销活动话费卡 浏览:275
重庆王洪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浏览:853
电子商务安全问题论文 浏览:42
电子商务托管协议 浏览:215
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区 浏览:726
公司应急救护培训方案 浏览:6
唯品会营销方案 浏览:539
家庭急救知识培训方案 浏览:384
医院保卫科安全教育培训方案 浏览:189
策划银行活动方案 浏览:979
克缇中国电子商务 浏览:326